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禽的饲养方式

家禽的饲养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禽的饲养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禽的饲养方式

家禽的饲养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鸡禽流感;传播途径;禽流感防治

1.禽流感传播途径

现在为止研究发现禽流感主要是通过被感染过病毒的禽类污染的饮用水,饲料,或者是其它禽类使用的蛋筐、蛋盘、运输工具等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感染。目前科学家发现的由禽类传染给人的禽流感有甲型 H5N1、甲型 H7N7 及甲型H9N2 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同时,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严防疫情传播。科学家指出,人禽流感的发生,目前只可能是因接触的病禽而感染。人感染病毒的几率很小。

2.禽流感症状

因感染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情况、卫生情况、健康状况,其它环境因素以及所感染毒株的毒力和数量不同,鸡病的症状差别也比较大。鸡突然没有任何症状就会死亡,这样通常是高致病性禽流感。这种类型的禽流感出现时,鸡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少,羽毛蓬乱,甚至鸡冠出现暗紫色,头部水肿等情况,这种过程和潜伏期一般都比较长,最长可达到21 天。其症状可涉及到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神经系统。在病情发展的初期,鸡一般会出现头部和面部水肿,冠髯发绀、充血、出血等情况,同时腿部肌肉,腹部脂肪及肌胃周边脂肪也会出现大范围的充血或者是点状出血的情况;在疾病发展时的内脏病变差异很大,有时可见到肝、脾、肾和肺等脏器表面的坏死灶,产蛋母鸡有时可见到有新破溃的卵黄,有时还可见到浆膜和粘膜表面的小点出血(特别是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粘膜表面沿胰脏的长轴常有淡黄色斑点或暗红色区域),但有些病鸡仅见脱水。

3.禽流感的综合防治

鸡的禽流感病综合防治的直接目的是防止病毒的最初传入和控制病毒的传播。达到预防和控制目标的关键是积极向养鸡人员及其管理人员宣传病毒是怎样传入和传播的、以及如何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全员的防范意识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1严格控制引种

要想控制鸡禽流感,必须从鸡的源头上着手。坚决不从疫区引进种鸡,对于其他地区的种鸡也要进行消毒,并且最好采用隔离饲养。对来自非疫区的种鸡也要先消毒并隔离饲养。随时观察这些鸡的健康情况以及它们具有的抗体情况。当鸡只本身未接种过疫苗或来自种母鸡未接种过疫苗的鸡雏,其血清中的 HI 抗体效价≤1:8 且病毒分离呈阴性时方可解除隔离。当我们采用接种过疫苗的种鸡作为鸡雏的时候,最好接种灭活疫苗的时间是在 15 天到 20 天左右,疫苗的量最好是在0.5 毫升。并于接种后的 15 天左右监测其血清抗体,当 HI 抗体效价全部达到>1:64 且相对比较整齐时方可解除隔离。当鸡只本身接种过疫苗且其血清型适合本地区时,其血清中的HI 抗体效价>1:64 且相对较整齐时可不必隔离;但其相应的HI 抗体效价≤1:64 或相对不整齐时,必须隔离消毒和补做相应血清亚型的灭活疫苗并于 15 天后监测抗体,直至 HI 的抗体效价

3.2保证饲料营养与卫生并定期消毒饮用水

鸡群所用饲料必须有利于消化吸收和营养全价,其各项卫生指标均应符合国标的规定。鸡群的饮用水要干净、清洁、卫生,定期进行饮水消毒并定期监测水中的微生物指标。

3.3实行“全进全出”制

所谓的“全进全出”制是指在同一范围内只进同一批雏鸡、饲养同一日龄的鸡群、并且在同一天全部出场的制度。采用“全进全出”制时,鸡群出场后可进行彻底的打扫、清洗、消毒鸡舍及环境,以切断病原微生物的循环感染途径。这种饲养制度有利于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全进全出”制在同一栋鸡舍、一个饲养户或鸡场的一个饲养小区内很容易做到,但要做到全场“全进全出”就比较困难,因此在设计鸡场时一定要考虑分成小区,做到以区为单位“全进全出”。

4.加强禽舍建设

禽舍在家禽饲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设圈舍进行家禽的养殖,不仅可以扩大养殖规模,还可避免或降低家禽感染流行性疫病的几率会。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降低或避免经济损失,以达到保障经济收益的目的。禽舍在降低或避免家禽感染疫病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野生禽类是禽流感病毒和其它疫病病毒的主要携带者和传播者,如果饲养家禽的方式为散养,就使家禽与野禽接触的几率大大提升。而通过圈舍饲养家禽,就避免或减少了家禽与携带传播性病毒的野禽接触几率,也就是从接触传染源的角度预防了家禽患病。通过建设圈舍开展家禽饲养,是目前从最基础、最有效,同时也是成本相对较低的预防家禽感染禽流感的措施和手段。禽流感在我国的暴发,让我们发现了农村家禽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亟待改善的就是传统的散养模式。导致家禽接触到了携带禽流感病毒野禽。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又把变异的病毒传染给人类。如果农村家禽养殖者选择利用圈舍养殖家禽,在避免家禽感染病毒方面会十分有效。圈养家禽方式不但可以防病,对于患病家禽的隔离和治疗也很有帮助。另外,传统家禽散养模式没有圈养模式的效果好。通过圈舍养殖家禽不但可以减少家禽因患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于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经济收益,降低生产成本等都十分有效。虽然建设圈舍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也是小投入大产出。

(1)选择建设禽舍的位置时,需要注意避免选择地势较低、潮湿、凸凹不平、不适宜排水、应风口和背阴的位置。(2)选择建设圈舍时要考虑周围的水源和水质方面的条件,确保供水的质量和供水的数量可以符合建立圈舍和使用的需求。(3)在建立圈舍时还要考虑圈舍建设位置的客观环境情况,如周边交通环境、是否有可依靠的电源供应,温度、通风、防寒保暖等方面的情况。(4)在建设饲养家禽的圈舍时,需要考虑的最关键因素是圈舍周边是否有防疫站,以及防疫站的防病治病的能力。另外,就是要避免在废弃的旧圈舍的基础上建设新圈舍,避免由于旧圈舍中存在传播疾病的寄生虫或者致病细菌或病毒等,导致家禽搬入圈舍后受到感染。结束语:禽流感的暴发和感染不仅给家禽饲养带来经济损失,对于家禽饲养者或者是接触者,会带来健康损害。因此,从源头斩断感染,通过建立禽舍饲养家禽是最有效、最基础、损耗最低的养殖方式。

5.结束语

总之,对鸡的禽流感病,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或抱有任何幻想,也不要“谈禽色变”和“草木皆兵”,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它并积极采取必要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就能确保我们所饲养的鸡群“一生平安”。■

【参考文献】

家禽的饲养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家禽 疾病 预防 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15-01

一、前言

在家禽的生产养殖中,经常会有一些常见病,包括内科病、外科病和产科病,以及一些寄生虫病等。如果想做到成功养殖家禽,就需要对家禽的疾病及时治疗,提前做出预防,这就需要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进行经验总结。

二、目前家禽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

目前,畜牧业的发展的趋势日益上涨,农户们进行家禽饲养基本都得到了巨大的财富,可是在饲养的过程中,也会有些让养殖户们担心的问题,主要就是家禽的疾病问题,如果家禽得了疾病,却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很可能会发生家禽大量病死的情况,给养殖户们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每个地区的兽医工作站和畜禽防控部门都应该承担起本地预防家禽疾病的责任,要及时的对家禽的疫情进行监控与治疗。可是,现在大部分地区的家禽疫情监测、预防预计治疗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应该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三、家禽疾病预防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用药

我国现在大部分的兽医工作站和畜禽防控部门都还是使用过去的预防与治疗体制,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对防治工作进行加强和改善,在畜禽防控部门的工作人员许多不具备专业的综合素质,具有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还有一部分兽医仅仅是凭借着自己以往治疗的习惯和经验,并不懂得相关的基础医药理论知识,像这样仅凭经验而没有经过化验的确认,会很有可能多造成误诊,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应该对患病的家禽进行解剖化验后再确诊,以免误诊。就拿家禽发热来说,一些兽医凭借经验只是对家禽做降温处理,却没有对发热的原因进行诊断分析,虽然有时候家禽的发热是加强自身的免疫力,属于正常现象,如果这是直接对家禽进行降温处理,反而或对其造成不良的影响。

2.忽视给药方式

给药方式需要根据家禽不同的病情来确定的,例如进行肌肉注射、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而在家禽的治疗中,如果没有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就很有可能造成家禽的中毒或者不良反应。例如,如果有些患病的家禽食欲不振,则不能选择口服的方式,而需要选择其他的给药方式;有些需要把要入溶解到水中给家禽服用,如果没有溶解充分,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3.对药物的剂量控制不熟悉

有许多兽医在对家禽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并没有了解发病的原因,对一些药的用药范围以及剂量的控制也不熟悉,有一些药需要根据家禽的体重来配制,按照每千克配制一定比例的药,药物可以适应的病症范围也都在包装上注明,一些兽医只是凭借着以往的经验和习惯来进行治疗与用药,就很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而许多兽医如果发现相似的病症就会使用青霉素、地米以及安乃着几种药物,如果没有对症,很可能会给养殖户造成更大的损失。有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因为药物剂量出现了误差,而导致家禽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况,当注射一针时没有效果,兽医自认为是剂量不够而再注射一针,就很有可能造成家禽无法承载药物大剂量而死亡的情况。

四、家禽的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措施

1.需要加强免疫程序

兽医工作站和畜禽防控部门需要根据家禽的具体情况,例如年龄、品种、健康情况、病史、生存环境与本地流行疾病等因素来进行家禽免疫程序的综合制定,每一步免疫程序的设计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抗体水平检测程序。对于疫苗的储存方式、使用方法以及接种方式都要十分注意,需要在家禽免疫前后,对其食用的水或饲料中加入一些抗生素。虽然免疫程序的每一步骤都进行严格的设定,家禽也可能感染疾病。因此争取能够在疾病发生之前,对具体情况进行观测,同时给其服用预防药物,起到抑制或杀灭原微生物与增强家禽自身免疫力的作用。

2.做好饲养加管理,以免出现应急刺激

要加强家禽的饲养管理,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提高家禽的免疫力,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确保家禽健康的生长发育。在养知识应该避免出现对家禽的应急刺激,因为这种刺激会影响家禽的生产能力,同时会提高其感染疾病的几率。一旦发生了停电或者是光照不是的情况,也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同时,在对家禽进行接种、转群或者断喙等的前后一周,都需要在其饮用水中加入一些电解多维,这样可以缓解一定程度的应激刺激。

3.谨慎选择畜舍场地

家禽的养殖地质的选择既要考虑到水电、交通的便利性,又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养殖户应该避免选择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工程以及地势较高的一些地方,也不要选择附近有其他养殖场的地方,这样就可以保证畜舍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和充足的阳光照射。对畜舍的布局也需要注意,把生活区和生产区划分开,畜舍和孵化室划分开。

五、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家禽的疾病是可以预防与控制的,还有许多控制方法,例如严格控制畜舍的人员出入、普及疾病确诊实验室、设置养殖场的齐全设施等都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兽医工作站和畜禽防控部门需要学习科学的防控管理与养殖技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帮助农户们增加收入,发展地区经济。

参考文献

[1]唐式校.浅谈运输家禽的卫生管理及检疫[J].草业与畜牧.2011(04)

[2]王韡.家禽传染病防治的综合性措施[J].畜禽业.2002(02)

家禽的饲养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家禽;呼吸道疾病;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8.3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77-01

在家禽生产中,混合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容易对家禽养殖业造成危害。对江苏省丰县家禽饲养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全县家禽发病死亡案例中,混合性呼吸道疾病占40%,治疗费用超过总药物费用的60%。该类病主要影响肉鸡、肉鸭的生长发育和蛋鸡、蛋鸭产蛋率的提高。家禽染病后饲料转化率不高,治疗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

1 家禽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1.1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特点是传播快,感染该病后会出现肾脏肿大、出血,形成花斑肾。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尽早免疫。参照有关专家、厂家推荐的免疫程序,然后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会同有经验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制定免疫程序,一般分别于20日龄前后、50日龄前后,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H52饮水免疫。二是尽量不用联苗免疫,以尽量避免疫苗间的干扰作用。

1.2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是自然界的常在菌,在空气、土壤、水中普遍存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病,但在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就会发病。影响大肠杆菌发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食槽、水槽等用具没有定期清洗和消毒。二是饲料营养成分缺乏,家禽抗病力下降。三是由于其他疾病的发生,从而导致继发大肠杆菌病。四是对各种不良环境的应激。如拥挤、潮湿、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大、突然转群、更换饲料、气候骤变等。该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对饲养场地及工具及时进行消毒。为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要避免长时间使用1种消毒剂,可选择2~3种消毒剂,轮换使用。二是切断传染源,避免从外界将病毒带入养殖场。人员和车辆初进养殖场要进行消毒。三是根据家禽所处的不同阶段,供给能够满足家禽生长、生产所需的全价配合料,并供应充足洁净的饮水。四是遇到应激因素时,要适当补充VC或者加入抗应激类药物,减少应激产生的不良影响。五是发现有病禽时,及时用药物治疗,疗效较好的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抗菌素类(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等)[1-2]。

1.3 败血霉形支原体

败血霉形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液和甩鼻现象,有呼吸道口罗音和张口呼吸。支原体主要是种禽垂直感染种蛋,鸡群在一起饮水、吃料,由于目前慢性呼吸道疾病还没有得到彻底控制,因此支原体在鸡群中普遍潜伏存在,一旦遇到气候骤变、温差过大、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鸡舍内潮湿、 通风不良、免疫接种等应激因素时,鸡体感染程度上升,即可爆发混合性 呼吸道疾病,所以该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该病的防治方法有几种:一是严把苗禽引进关,从种禽饲养管理及孵化条件好、信誉好、无白痢、种禽免疫过支原体灭活苗的种禽场购进苗禽。二是做好育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雏前要把禽舍内外全部清扫干净,禽舍的墙面、地面及舍顶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后用3%火碱水冲洗地面和墙面,饲养用具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200 mg/kg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 h,捞出后晾干备用,进鸡前2 d垫好垫料,摆好饲具及用具,用0.1%百毒杀喷雾消毒或甲醛熏蒸消毒,禽舍门前设立消毒池。三是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四是做好肉禽出栏后的工作,及时清除禽舍内的禽粪,清扫禽舍及周围环境,做好下一批禽进舍前的准备工作。五是为家禽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如: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光照,确保通风换气状况良好,育雏期及免疫接种时饮水中添加优质多维素,定期带禽消毒,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六是在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用抗菌素药物治疗时,停药后有时复发,所以要选择2种以上的抗菌药轮换使用,效果较好的有泰乐菌素、链霉素、红霉素等[3-4]。

2 防治对策

根据以上列举的家禽混合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必须采取全面的综合防控措施:一是谢绝参观,切断一切可能的传播途径。二是对发病禽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并加强消毒。三是切实搞好禽舍的环境卫生。四是根据家禽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提供相应的全价配合饲料。五是对病死家禽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六是控制大肠杆菌、败血霉形支原体的感染。七是根据当地实际,制订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防止继发感染。八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禽舍内生活环境。九是选购健康、品质好的苗禽。十是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有效的药物,不滥用药物。

3 参考文献

[1] 沈爱梅.混合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10(8):50-51.

[2] 付辛午,于海娟,王成达,等.家禽呼吸道疾病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10(12):41.

家禽的饲养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肉鸡饲养;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64-2

1 养育阶段的划分

育雏期:从出壳后到离温前的幼雏需要人工给温,这一时期称为育雏期。育成期:离温后养育到性成熟前有中雏和大雏,这一时期称为育成期。

2 育雏期间需要的条件

2.1 温度

在第1-2天温度提高,可采用35℃,温度计应测量雏鸡活动的位置。温度随雏鸡日龄增加,可按每周降3℃进行调节,直至18-21℃。温度正常时,雏鸡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分布均匀;温度低时雏鸡密集在一起,发出尖叫声;温度高时,雏鸡张口喘气,饮水增加。

2.2 湿度

雏禽从相对温度为70℃的出雏器中孵出,如随即转达入干燥的育雏室中,雏禽体内水分随着呼吸而大量散发,则腹中剩余蛋黄吸收不良,饮水过多,易发下痢,脚趾干瘪,羽毛生长缓慢。因此,育雏前10天可用水盘供温,使室内保持相对温变达60-65%。10日龄后由于雏禽体重增加,呼吸量与粪便量也随之而增,育雏室内容易潮湿。此阶段要注意调整室内温度;使其保持在55-60%之间。

2.3 通风换气

要求进入舍内无决气感觉以及不刺鼻、眼为适宜。通风的同时,要注意保温及避免雏禽受寒感冒。

2.4 光照

从孵出到20日龄,每天的光照时间都保持一定或略为减少,切物增加。

(1)在4月上旬到9月上旬孵出的雏鸡,育成后期处于日照缩短时期,故到20日龄时均用自然光照。(2)在9月下旬到次年3月下旬孵出的雏鸡,查出本批雏鸡到达20周龄时的白昼长度,从出壳第三天起就保持这样的光照长度。

3 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育雏前要对育雏舍进行检修,室内要求保温良好、干燥,有利于通风换气。育雏器的调温系统和料槽、饮水器等均应进行检修。育雏舍、用具彻底清洗、消毒并进行调温、试温、预温工作。

4 肉仔鸡的饲养密度

密度的完整概念应该是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每平方面积养多少只鸡;二是每只鸡占有多少食槽位置;三是每只鸡饮水位置够不够。三方面缺一不可。入雏时每平方可养到30-50只,以后逐渐疏散调整。最后控制在如下范围内(见表1):

5 肉仔鸡的光照

彩用弱光制度是肉仔鸡饲养管理的一大特点。强光照会刺激鸡的兴奋性,赞成鸡的活动量增加,消耗过多,使鸡群不安,甚至发生啄斗,影响增重,而弱光照可降低鸡群的光奋性,使鸡群经常保持安静的状态,有利于鸡增重。

6 环境因素对家禽的影响

6.1 温度

温度对家禽的生长及饮料转化率等都有影响。对成年家禽来说,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27℃,产蛋适宜温度为13-20℃。13-16℃产蛋率较高,15.5-20℃家禽产蛋的饲养转化率较高。经常处于22℃时,易引起蛋重降低,蛋壳变薄。经常高于29℃时,则产蛋量下降。

对家禽来说,高温环境甚为不利。家禽无汗腺,通过表皮的蒸发只能散发有限的部分,羽毛的覆盖使这种作用进一步受到限制,因此,几乎完全靠呼气来进行蒸发散热,环境温度达37.8℃时,鸡就有发生热昏厥的危险,超过40时,环境温度愈高,鸡存活的时间愈短。

6.2 相对温度

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蒸发散热的散热的主要形式,如此对相对温度也很大,则对禽体的散热大为不利。高温高湿的环境还篮球微生物的孽生繁殖,诱发疾病。在低温环境下湿度过大,易使家禽因失热过多而受寒。

7 肉用仔鸡的免疫程序

正确的防疫工作减少或防止疫病的发生,科学的免疫能有效地增强机体的抗体水平,保护鸡群健康。肉用仔鸡的免疫程序可参考如下:

8 饲喂方案

优质肉鸡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度较快,必须供给高蛋白、高能量的全面配合饲料,才能满足机体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的需要。优质肉鸡的整个生长过程均应采取自由采食方式。

生产优质肉鸡的喂养方案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优质肉鸡的生长分为0-5周龄幼雏、6周龄至上市两个阶段,分别采用幼雏日粮和中雏日粮,另一种是将生长分为0-5周龄幼雏、5-8周龄中雏、9周龄至上市肥育3个阶段,分别采用幼雏日粮、中雏日粮、肥育日粮进行饲养。

9 饲喂方式

饲喂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时定量,就是根据鸡日龄大小和生长发育的要求,把饮料按规定的时间分为若干次投给的饲喂方式。一般4周龄以前每日喂4-6次,从早上6:00至晚上11:00分隔数次投料,投喂的饲料量是中下次投料前半小时能食完为准。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另一种是自由采食方式,就是把饲料放在饲料槽内任鸡随时分食。一般每天加料1-2次,终日保持饲料器内有饲料。后一种方式较多采用,不仅鸡的生长速度较快,还可以避免饲喂时鸡群抢食、挤压和弱鸡争不到饲料的现象,使鸡群都能比较均匀地采食饲料,生长发育也比较均匀,减少因饥饿感引起的啄癖。

10 防止啄癖

优质肉鸡活泼好动,喜追逐打斗,特别容易引起啄癖。啄癖的出现不仅会引起鸡的死亡,而且影响以后的商品外观,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必须引起注意。

家禽的饲养方式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86-02

1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病因

1.1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日粮中缺乏某些维生素、矿质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家禽因食欲不振而引起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1.2 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多

如由于特殊生理阶段(产蛋高峰期等)、生产性能的需要,其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加。应激状态时胃肠道病影响消化吸收,或寄生虫病和慢性传染病等情况下,都可引起营养代谢病。

1.3 营养物质的平衡失调

家禽体内营养物质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除各营养物质的特殊作用外,还可通过转化、协同和拮抗等作用以维持其平衡,如钙、磷、镁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磷过少,则钙难以沉积;日粮中钙过多,则影响铜、锰、锌、镁的吸收和利用。因而它们之间的平衡失调,日粮配方不当易发生代谢病。

1.4 饲料、饲养方式和环境改变

随着新的饲养方式和饲养技术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出现新的情况。如笼养鸡不能从粪便中获得维生素K;为了控制雏鸡球虫病或某些传染病,日粮中长期添加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影响肠道微生物合成某些维生素、氨基酸等。饲料霉变、储存时间过长等也将导致代谢病发生。

2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种类

(1)维生素缺乏及其代谢障碍疾病。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缺乏或代谢障碍病;水溶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泛酸、烟酸、生物素、胆碱、叶酸、维生素B12以及维生素C的缺乏或代谢障碍病。

(2)矿质元素缺乏及代谢障碍疾病。钙、磷、钾、钠、氯、锰、碘、铁、铜、锌、硒等矿质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代谢障碍病。

(3)蛋白质、糖、脂肪代谢障碍疾病家禽蛋白质缺乏症、家禽痛风、小雏脂肪酸缺乏症。

3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特点

(1)病程长,一般皆需要数周或数月才表现出临床症状。病禽体温一般偏低,大多有生长发育停止、贫血、消化和生殖机能紊乱等临床症状,有的可能长期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成为隐性型。

(2)多为群发性,多由于鸡群长期或严重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故具有发病率高,群体发病等特点。

(3)早期诊断困难,在临床症状表现往往不明显,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当发现鸡群出现症状之后,已造成生产性能降低或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继发或并发某些传染病、慢性病,所需治疗时间也相应延长。

(4)此类疾病可以通过饲料、土壤、水质检验和分析查明病因。只要去除致病因素,加强治疗,就能得以预防。

4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诊断

4.1 病因调查

对饲养管理条件,原粮采购地点和饲料加工技术,饲喂饲料数量和时期,日粮配方平衡状况和其实际营养价值以及家禽种类、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性能等进行调查了解。

4.2 临床症状观察

维生素B2缺乏症的鸡趾爪倦缩及腿麻痹。锰缺乏症的鸡膝关节肿大,腿骨增粗,弯曲或扭曲等。

4.3 病理剖检

挑选有代表性病鸡剖检,有可能提供依据。如白肌病雏鸡的肌肉变性,外观灰黄,骨骼肌有灰白色条纹,横断面有灰白色斑点等。内脏型痛风其内脏器官表面有白色尿酸盐沉着。鸡脂肪肝病的肝肿大,色黄、质脆,腹腔和肠的表面有大量脂肪沉着。

4.4 实验室诊断

将血液、排泄物、饲料和饮水、土质等进行试验检测。如测定血液中尿酸含量剧增,往往是痛风症的标志。4.5 治疗性诊断

通过补给病鸡群可能缺乏的营养物质,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如有些地区或鸡群发生腹泻,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而用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能迅速治愈,则可判为维生素E-硒缺乏症。

5 定期监测

5.1 中间代谢过程监测

主要检测禽血液和粪尿,如血液甘油三酯含量升高是脂肪肝出血综合症的预兆,粪尿中尿酸含量升高为禽痛风病的标志。

5.2 禽产品(肉、蛋)的监测

禽体本身对某些有害物质具有汇集作用,从而在其肉、蛋里含量升高,或使其他营养物质缺乏。种鸡维生素缺乏可导致种蛋的孵化率降低,雏死亡率增加。

5.3 饲料和饮水

饲料监测的内容主要为配合饲料的各种原材料营养成分的分析,毒物质和掺杂使假的测定。饮水监测主要为毒物质、污染情况以及大肠杆菌。

6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1)应给予合理的日粮。根据鸡的品种、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和生产性能等要求,科学搭配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