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支委自查自纠报告

村支委自查自纠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支委自查自纠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村支委自查自纠报告

村支委自查自纠报告范文第1篇

一、“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一)认真履行主体责任

镇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学习部署“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制定下发镇《开展“三纠三促”专项行动的通知》。班子其他成员逐条逐项梳理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查找存在问题,并认真加以整改;镇纪委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督促全镇镇村领导干部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各党(总)支部及镇村领导干部对照10个方面的问题和所附具体问题清单,主动认领、对号入座,深入查找不担当不作为和弄虚作假问题,列出清单,建立台帐,切实把问题查深、摸透、找准,见人见事见细节,明确责任,逐一整改纠正。

(三)加强监督检查

各分管领导和“四办四中心”负责人督促、指导解决业务范围内的具体问题。镇纪委把“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内容作为督查工作重点,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着力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问题,设立举报专用电话和举报箱,畅通举报渠道,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深入开展明察暗访,着力发现不担当不作为和弄虚作假的具体问题线索。

二、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镇党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制定下发《镇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实施方案》,紧盯脱贫攻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加强对扶贫领域政策、措施、项目、资金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

(二)确定重点村,开展综合整治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和省、市、县纪委关于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要求,紧盯脱贫攻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加强对扶贫领域政策、措施、项目、资金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经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将高岭新村和岳家滩村确定为开展重点整治的行政村,并制定下发《镇重点村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深入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严明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

(三)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镇纪委开展大接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利用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举报平台,形成扶贫攻坚工作全方位监督网络,引导群众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着力发现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三、存在问题

1.个别村组织负责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不力,只喊口号、不见行动,打折扣、搞变通,不愿亲力亲为,对安排部署重点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2.一些镇村干部庸懒散慢、不思进取,工作消极应付,怕惹麻烦,不敢直面群众,解决群众诉求不表明态度、不正面回应、不积极解决,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交办工作拖延推诿。

3.一些村党组织未能很好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决策和部署,未能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市委的政策精神,造成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偏弱,扶贫领域“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战斗堡垒作用未得到很好发挥。

4.在扶贫工作方面存在基础数据采录、情况核查不认真,工作不扎实,扶贫对象识别和扶贫目标确定不精准;项目扶贫工作中庸懒散慢、脱贫措施不落实,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扶贫考核不客观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开展“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和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对照10个方面的问题和所附具体问题清单,认真开展检查。全镇镇村领导干部都要把自己摆进去,既带头自觉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又以上率下,抓好所管理党员干部的整改工作,敢于担当,亲自推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村党支部要抓好相关任务落实村党支部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统一思想,要认清形势、科学研判,确保各项任务得到落实。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觉悟,认清面临形势,严明纪律要求,改进工作作风,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坚决纠正在脱贫攻坚领域不担当、不作为和弄虚作假问题,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政治生态。

村支委自查自纠报告范文第2篇

*****镇纪委:

*****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市政府、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相关规定的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锲而不舍改作风转作风,坚决纠正“四风”。按照《*****镇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查自纠工作方案》要求,*****村全面进行对标对表自查自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型单位建设

*****村实施“干部群众修身计划”,以“修学、修心、修礼、修德、修廉”为主题,加强干部群众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廉洁自律教育,*****村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组织召开村党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会员会议5次,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主题党日活动1次,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市委实施意见、党工委实施办法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30问》,及时传达部署落实镇党委、政府《关于印发<*****镇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查自纠工作方案>的通知》安排,以旗帜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抓好贯彻落实。

二、改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村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牢固树立服务群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从每一项工作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坚持忠诚干净干事、依法依规办事,切实把八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根据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村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支两委委员为成员的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查自纠工作小组。形成了组长牵头统筹、副组长全面负责、小组成员具体抓落实的自查自纠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和“攻坚战”。*****村结合实际,细化分解了《*****镇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查自纠任务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职责。保持力度韧劲,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监督检查,凝聚工作合力,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常抓长、久久为功,推动*****村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三、实施整改措施

1、加强对“八项规定”精神实质的学习和领会

实行个人学习和群众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制度。党员干部学习每月安排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小时。要求充分认识到“八项规定”的精神要旨,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八项规定的要求,从自身做起,从实际工作做起,身体力行,在改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狠下功夫,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

2、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工作行为

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如值班制度,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工作日志制度,职责追究制度,工作督查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党员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等,为党员干部工作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要求。

3、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

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日常监督,认真开展“转作风,抓落实,密切联系群众”活动,用作风转变带动群众问题解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干部各负其责”的原则,引导干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4、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带头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村支两委干部多下基层、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深入了解状况,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以自我坚决贯彻执行八项规定的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标杆、影响并带动一方,真正做到以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5、认真履行监督职能,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民主评议、述职述廉等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和“八项规定”,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堵塞漏洞,不断提升惩治预防腐败的潜力。

村支委自查自纠报告范文第3篇

创新“131N”村级治理机制 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从20个镇(街道)到355个村(社区),强化一个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一把手”亲自担纲村级治理工作;健全村民小组议事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三个组织”,按照小事组内解决、大事村上议定的决策开展工作;培育一个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作用,为灾区稳定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同时,配套多元化预防、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的“大调解”机制,积极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村级自治管理,化解矛盾。

这就是面对震后各类纠纷矛盾凸显,彭州市结合震后恢复重建,构建灾区稳定环境而探索创新的“131N”村级治理机制,在推行“131N”基层维稳机制的过程中,全市共成立村民小组议事会4268个,村民议事会355个,村务监督委员会355个,成立集体经济组织269个,使基层维稳机制日趋完善,并以此为抓手夯实基础。

通过市级领导包镇,定期到灾区下访,深入一线帮助基层解决具体问题,加上选派机关干部和政法干警在村(社区)任职,推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将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带到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灾后,彭州市共选派了21名机关干部到灾后重建重点村任支部书记或副书记,按照“按需选材、因需施训”选派了571名高校毕业生驻村担任主任助理,选派了767人次组成工作组到灾后重建重点镇帮助工作,选派了102名政法干警到村(社区)任职,牢牢将主动权把握在手中。在村级治理中,实行每月一次纠纷矛盾“拉网式”排查,建立排查台账,一月一汇报一通报和“零报告”制度。

2009年3月7日,阳镇彩林村部分村民与天王村部分村民,因河段清淤引发纠纷并发生了个别人员斗殴的现象。

阳镇党委、政府得知此情况后,立即启动“131N”村级治理和“大调解”机制,积极引导村民通过村民议事会对纠纷进行内部协商调解处理,一触即发的群体纠纷事件得到了圆满化解,彩林村村民与天王村村民又一如继往地亲如一家。

健全“大调解”网络“九项制度”化解纠纷

2009年初,彭州被成都市确定为探索“建立‘预防为主,调解优先’的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成果转化的四个试点市县之一。“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也被成都市确定为创建全国法治城市的一项重点测评内容。

以人民调解为基础,构建“大调解”网络体系,其实彭州早在2007年就开始未雨绸缪。2007年,彭州市对全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了规范,并在村民小组设立了调解小组,调解信息员;彭州市2008年,彭州市司法局与彭州市人民法院将人民调解工作室搬进了彭州市法院,开始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相衔接;2009年初,在公安交警大队设立了调解室,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开始衔接,随着在当地消费者协会、卫生局等行业系统建立了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彭州市检察院联合建立了刑事和解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调解网络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依托前期工作,2009年6月,在彭州市委、市政府和政法委的决策部署下,全面启动了“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探索新形势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公安接访、督导相互衔接,协同调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短短3个月,彭州市共成立大调解协调中心21个,配备专兼职人员191名,从上到下,健全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四级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大调解”工作体系全面构建完成。

确保健全的“大调解”网络体系,发挥功效。彭州结合自身实际,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每月20日前进行一次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排查分析,并于每月20日上报彭州市矛盾纠纷联调中心,联调中心每月25日前收集汇总后报彭州市委书记门生担纲组长的“矛盾纠纷大调解领导小组”;实行矛盾纠纷预警制度,彭州市矛盾纠纷调解协调中心每月30日前对排查出的纠纷隐患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提出处理意见后上报彭州市矛盾纠纷大调解领导小组,发出预警告知书;联动调解制度及联动调处定期会议制度、培训制度、重大事项互相通报制度、完善调解效力机制、矛盾纠纷“属地管理”制度、协调督促督查督办制度等“九项制度”的运行,力争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纠纷即发即止确保灾区重建稳定环境

彭州通济镇是地震极重灾区的前沿,在抓重建与发展的同时,健全了“大调解”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平台,制作并公示了“大调解”告示牌,将“大调解”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联系方式等一一向辖区居民群众进行公示,以便群众能够及时找到化解纠纷的人和机构。扎实的工作带来“实惠”的效果,去年10月,通济镇就利用“大调解”机制手段,成功化解一起酒后群体纠纷,确保了灾后重建能够顺利推进。

去年10月中旬,通济镇某灾后重建项目工地突发工人酒后斗殴事件,致使一人重伤不治身亡。情绪失控的死者家属随即围堵工地,强制搭设灵堂,影响到该项目正常建设进度。事发后,通济镇党委、政府立即启动“大调解”机制,对这起纠纷进行调解处理。最后,矛盾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一场群体纠纷烟消云散,双方对调解结果都感到十分满意,死者家属为此还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赠送给调解小组,以表感激之情。

在探索“131N”+“大调解”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中,彭州法院将审判工作积极融入到“大调解”中,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村支委自查自纠报告范文第4篇

2005年的主要工作

(一)狠抓收支管理,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今年是农业税全免的第一年。我所始终把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紧紧围绕年初预算目标积极组织财政收支,确保收支平衡。

1、财政收入总量进一步增长。2005年在农业税全免的情况下,坚持与国税、地税两个部门通力协作与配合,加强协调,组织财政收入收缴入库,做到了应收尽收,并实现了乡内无欠税的目标。在国地税部门的努力下,全乡实现财政收入892万元,对比上年增长109.79万元。

2、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预算支出完成612万元,比上年减少8.71万元。通过部门预算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确保了乡村两级工资发放、乡村机构的运转及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

(二)乡村两级化债工作顺利推进。

1、乡级化债全面提速。在2004年债权、债务及资产清理认定的基础上,4月份制定了《**乡2005年化解乡级债务实施方案》,并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了清收措施,分解了清收任务。工作专班对所有的欠款户都上门进行了催收,确保诉讼时效,全年共清收50万元。

2、全面清理核实村级“普九”债务。从9月下旬开始,组织工作专班对全乡在使用和未使用的村级学校所欠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核实。通过清理核实,认定村级“普九”债务71.72万元。基本摸清了全乡村级“普九”债务情况。

3、全面完成村级债务化解任务。因村制宜,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办法,千方百计的化解村级债务。2005年全乡共化解村级债务307万元,占总额的55%。

(三)扎实开展依法完善农村二轮延包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依法完善农村二轮延包工作是今年财经工作的重头戏,根据乡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具体承担延包办职责。从3月份起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了《**乡依法完善农村二轮延包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半年的工作,签定和发放家庭承包合同10264份,其它承包合同122份,发放经营权证10264本。让全乡的农民都吃下了“定心丸”。

1、加强了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的领导。为了做好我乡的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专门设置了两个工作部门,即由党委和政府班子成员组成的督查组和由乡农委、乡财政所人员组成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乡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的督查和指导。

2、加强了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在制定全乡《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实施方案》时,采取了三上三下的办法,广泛地征求了意见,多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依照了各级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了我乡的特殊乡情,用于指导全乡的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3、加强了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的政策宣传。为把政策宣传到位,做到人人知晓政策,户户参与二轮延包工作。全乡上下层层动员、层层召开各种会议,张贴标语,发放公开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的各项政策,宣传全乡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的好典型。在《农村财务会计》、《三峡晚报》、《湖北日报》农村版、《三峡晚报》、《夷陵新闻》等媒体上宣传我们的经验用稿10篇。

4、加强了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的责任。在这项工作中,我乡签定了四个工作责任状,来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

5、加强了依法完善二轮土地二轮延包的工作质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狠把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口。一是把好了政策法律、业务培训的关口。二是严把检查和督办的关口。三是严把重点工作环节的验收关口。

6、加强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的调研。由于我乡情况特殊,在开展这项工作中,我们把调研工作贯穿到各个工作环节之中,并有一支强大的调研队伍开展工作,使很多疑难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

7、加强了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我乡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用大量的时间,花大力气进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乡、村、组联动,形成了三级调处网络,逐一进行了调解,把这些矛盾进行消化。并建起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中心,给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了一个说话的地方。

8、加强了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档案资料管理。在该项工作基本结束后,我们组织了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培训,安排大量地人力归集各种档案资料,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加予整理和归档。全乡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的各种档案和资料共有235卷,并设专人专柜进行管理。

(四)扎实地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2005年中央、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我所紧紧围绕上级各部门的政策,认真落实,按政策、按标准、按时按质全部发放到位。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1、农业税免征,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2005年,我乡共免征农业税108.99万元。

2、兑现水稻良种补贴及粮食直补资金。4月份,按照宣传、培训、农户申报、村组审核、告示、汇总上报、组织兑现的程序,对水稻种植面积、粮食种植面积等指标进行了详细公示。9月份,组织专班直接送到了农户手中,全乡共兑现补贴资金62.19万元,其中:水稻良种补贴26万元,粮食补贴36.19万元。

3、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兑现。2005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发放按照制发公告、资料审核、开设帐户、存折送达、签字认定的程序全部落实到位。全乡共发放存折138本,发放资金8.28万元。

4、贫困学生两免一补资金兑现。2005年两免一补资金全乡共落实免费提供科教书、免收杂费、寄宿生生活费资金25.12万元。

5、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由于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改为现金补助,为了迅速兑现到户,组织了三个工作专班将资金直接送到了每个农户手中,全乡共兑现补助资金302万元。

6、完成一折通信息采集工作。为了确保粮食补贴等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不断提高工作效益,降低兑付工作成本,根据区局统一安排,组织专班对“一折通”基础数据进行了采集,确保了“一折通”顺利推行。

(五)规范乡村两级财务管理

1、进一步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2005年在全面实行村级财务服务合同制和村干部基本工资按月银行直达的基础上,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通过一年的运行,基本确保了村级机构正常运转和收支平衡。

2、全面推行村级财务报告会制度。为了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真正落实村民民主理财权,2005年在部分村推行了村级财务报告会制度,其做法被《农村财务会计》等多家媒体报道。

3、对村干部实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结合村级换届,组织专班对全乡20个村进行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4、对转制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审计。为了配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组织专班对水利、畜牧两个单位的财务进行了审计。审计时严格按照《夷陵区零户统管内部审计暂行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审计中立足“五查五审五看”:一是查票据,审“收支两条线政策”是否落实,看有无小金库、帐外帐;二是查支出,审补助、福利费的发放情况,看有无超标情况;三是查资产,审资产的添置和处置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看有无侵占、丢失;四是查往来,审帐实是否相符,看有无乱记往来、乱转帐和调帐;五是查疑点,审资金流向,看有无贪污、挪用。在审计中,共查出违规违纪金额18.2万元。

(六)认真做好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

1、国有资产实现微机化管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对所有国有资产实行了微机化管理。

2、加强政府采购工作,不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全年对小车维修、政府大门改建等项目纳入政府采购,全年采购金额达120万元,节约资金13万元。

3、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在[2003]10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资产管理办法。

(七)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顺利进行

1、积极投入到改革之中。根据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有关精神,我所及时编发了复习资料并组织干职工认真复习,在全区统一考试考核中我所的杨金宝同志取得了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在这次改革中,我所共分流5名同志到其他乡镇工作。

2、协助做好了乡级事业单位转制工作。在这次改革中,我们组织专班对转制事业单位进行了清产核资,锁定了债权债务,并与各中心签订了国有资产租赁协议和记帐协议,确保了事业单位顺利转制。

(八)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财政形象

1、推行六种制度,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为了优化服务,树立新的财政形象,推行了六种制度。即:一是推行服务承诺制;二是推行首问负责制;三是推行提醒服务制;四是推行传递服务制;五是推行服务回访制;六是推行过错责任追究制。通过推行这六种制度,树立了“清廉、务实、规范、低调”的财政新形象。

2、完善工作量化考核细则。为了全面完成2005年各项财经工作任务,更好地促进工作,根据区局下发的量化考核办法并结合我所实际,分岗位完善了考核细则,建立了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了干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严格执行细则,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全面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重点加强了对内部经费的监督,分季度在所务会上公开了经费开支情况,为了加强外部监督,专门聘请了八名行风监督员监督我们的工作。

(九)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政风行风评议。

1、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根据区、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我所紧紧围绕“三强一创”的活动主题,创新教育活动方法,用制度做保证,教育活动扎实开展。

①、狠抓了学习和主题活动教育,促进全体党员党性提高。

②、狠抓了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促进本支部建设更上一层楼。

③、狠抓了整改和总结提高,促进本支部服务水平增强。

2、政风行风评议顺利进行。

1、是及时制定方案和召开动员会

2、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了以所长、支部书记黄成鹏同志为组长的行评工作领导小组,将行评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进行统筹安排,统一部署。成立了工作专班对评议工作进行指导、汇总、分析、报告,抓好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做到行评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明确了任务,明确了责任。

3、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在所办公楼外墙上的醒目位置悬挂一条固定标语,在公开栏挤出一个专版,建立了行风评议专栏,开通了举报电话,并在广播电视上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宣传。

4、是公开承诺,接受各界监督。结合我所的工作实际及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制定了《**乡财经所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印发到全乡20个行政村,18个行政事业单位,10多位政府主要领导及全所职工手中,并在乡广播电视上进行公开承诺,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5、是聘请行风监督员,召开了座谈会。我所聘请了由人大领导、纪委领导、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及乡村两级领导共8人组成政风行风监督员队伍,召开了行风监督员座谈会,颁发了《聘书》,充分征求了他们对财政职能转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与强化管理、开拓创新等方面的意见。

6、是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结合我所实情印发了《**乡财经所政风行风建设征求意见表》,征求了20个行政村,14个乡直单位,9名上级领导及8名政风行风监督员的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100份。通过简报的形式对征求意见的结果进行了通报。

7、是强化自查自纠和整改。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全所干职工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对照民主评议行风的内容,联系思想、学习、工作实际和岗位责任制,认真剖析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人人写出了自查报告。在广泛征求意见和个人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召开了所长办公会,认真梳理了征求的意见,检查了我所在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我们逐个问题逐条制定了整改措施,并分别落实了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8、是狠抓行评效果,工作业绩再上台阶。通过开展行风评议,我所的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十)、加大了创新力度,不断提升财经工作水平。

1、组建农村土地纠纷调处中心。为了集中解决土地矛盾纠纷,给全乡农民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结合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中心,并建立了乡、村、组三级调处网络,集中解决和调处由土地承包引起的各类矛盾和纠纷。中心的创办做到了三到位三规范:三到位即一是人员到位;二是硬件设施到位;三是调处氛围到位;三规范即一是印刷了规范的调解文书;二是制定了规范的调处程序;三是制定了规范的调处制度。调处中心自成立以来,成功调处了16起情况复杂、矛盾比较激化的纠纷,。其做法被《农村财务会计》、《中国农经信息网》、《中国农村政策研究网》、《湖北日报》农村版、《人民网湖北视窗》等多家媒体报道。

2、全面推行村级财务报告会制度。为了增强村级财务的透明度,我乡在全区率先推行村级财务报告会制度。由乡纪委牵头,财政所负责,在各村召开财务报告会,会上由各村主任向与会的党员、村民代表作2004年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及2005年财务收支预算情况的报告,详细公布收支明细,认真听取并处理与会代表的意见,通过党员、村民代表的审核把关,提高了村级财务的透明度,进一步丰富了财务公开的形式,规范了民主决策机制,完善了民主管理,从而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根本上强化了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并被《农村财务会计》报道。

二、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乡级财力缺口大。由于财源建设相对滞后,缺乏新的增长点,财政收入增长较慢。同时,农业税免征造成减收90万元,使乡级财力缺口进一步加大。

2、乡村债务化解难度太大,缺乏有效措施。由于乡村债务复杂、涉及面广,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缺乏有效措施,化解难度较大。

三、2006年工作重点

1、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总量,实现财政收入850万元,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50万元。

2、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实现一般预算支出570万元

3、加速化解乡村两级债务。化解乡级债务10%,村级债务20%。版权所有

村支委自查自纠报告范文第5篇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基本情况

市中区司法局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区委、区政府、区人大正确领导、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市中”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针对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新规律,进一步加强领导,制定实施方案,严密组织,精心排查,落实责任制,实行领导下移,重心下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各项排查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在全区全面实施“三权”管理,加大对基层调解组织的管理及工作指导力度,按照“密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的工作原则,认真开展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采取集中排查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㈠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疏导化解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司法所始终坚持每周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和每月召开调解主任例会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以定期排查、情况报告、领导包案、考核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对排查出的问题,强化责任,抓好落实。采取包案制,工作情况和奖惩挂钩,确保做到小纠纷不出村(居)、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职能作用,做到矛盾纠纷苗头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纠纷排查坚持进村入户,发挥“十户三员”的信息员作用,切实摸清本辖区各类矛盾纠纷情况,逐一登记、建立台帐,决不漏掉每一个细节问题,真正做到摸的清、排的密,调的快,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

㈡建立集中排查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司法所坚持警力下沉,措施责任下移,工作重心在基层,积极争取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支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齐抓共管,不间断地搞好对村(居)企业和重要场所的集中排查、集中调处、集中整治,落实责任制,重点整改,做到有落实、有检查、有奖惩。制定“排查建帐、以帐促治、以治求稳”的措施,加大集中排查调处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㈢建立完善预防和处置群众性事件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矛盾纠纷调处预警预案制,把工作重心放在预防和事态控制上。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调处、防止激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调解员、纠纷信息员、“12348”专线贴进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从村(居)、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集贸市场等易引发矛盾纠纷的部位入手,深入扎实地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各类民间纠纷,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对有纠纷矛盾苗头的人、事,坚持及时上报,防止小纠纷引发大问题。如一旦发生,司法所干警能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控制事态恶化。

㈣建立健全维护稳定信息上报工作机制。以乡镇(街道)司法所为主,村(居)、企业等为阵地,设立信息搜集上报员,确保当天信息当天报,突发信息及时报,一般信息每月报,实行每周零报告制,做到事情早发现,不稳定因素早预测,出现的案件早化解,确保辖区信息畅通,上报及时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