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养殖;畜牧业;发酵床养殖

现阶段,国内的畜牧养殖行业正在不断地发展,是农村经济重要的构成环节,在目前国家对环境相应号召的过程中,为保证畜牧业实现长久可持续地发展,就应当加强生态养殖以及畜牧业可持续运行的联系性,强化总体发展效率,从而在维护当地的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期间,还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1畜牧业生态养殖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联系性

生态健康养殖方式能够决定后期长久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有关部门应当响应国家生态可持续化养殖的号召,在养殖的过程中,加大对畜禽动物生产、动物疫病控制等环节的把控,全面研究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做好污染处理从而提升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此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此环节的重视力度,把控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畜牧业养殖技术以及疫病防疫为主,保障多种动物可以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创建高效、安全、健康的养殖培育基地,有助于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可持续性的的发展和运行。利用此类有先进理论思想支撑的养殖技术,能够发挥高效的养殖方式,促使外部环境的生态实现可持续化地运作,维护整体养殖行业以及相对应的市场可以更加完善。另外,此类养殖技术的使用还会保障整体的养殖行业污染减少,发展效果逐渐明显,并保持长久时间的良性循环发展。基层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开展较为科学化的养殖模式,落实具体的发展细节,以便于能够提升整体生态养殖水平和质量,实现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1]。

2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

畜牧业的生态养殖技术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两个层面,第一,需要保证动物能够实现健康的成长;第二,应当控制养殖基地内部的环境,为动物创建一个优良的居住环境,从而保证整体的卫生状况,减少病菌的滋生,降低药物的残留效果,有利于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2.1发酵床养殖技术

在传统的养殖过程中,因为以往较为落后的思想观念引导,促使其在生长期间,会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并产生较多的粪便,严重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养殖内部环境实现可持续地发展。由于在部分养殖场内部的设施构建环节中,缺少专业的排污设施,以至于众多粪便以及污水会没有经过系统化处理之后,进行外界的污染排放,促使生态环境被外部环境所污染,对当地的环境建设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针对此类情况,在新型的培育过程中,结合生态养殖理念的优势,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将容易消耗粪水污染的微生物以及秸秆等材料,事先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调和,之后被制作为发酵料,并将其用于生猪养殖的环节中,有利于转变粪便污染的状况,提升对有效资源的使用和利用效果,将自然能源的效率发挥到最大,此类工作有利于减少养殖基地的众多生猪生态养殖中的污染环节。与此同时,此类养殖方式是根据生猪的生物特征,从而根据其基本的生物活动和相对应的休息状况进行研究,能够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并促使整体生猪的质量达到合格标准[2]。

2.2林下生态养殖模式

因为局部地区没有较为适宜的平地基地,促使大部分的养殖活动需要在坡地或者林地中开展,针对此类环境需求,有关工作人员研究出较为适宜的林下生态养殖模式。这种饲养模式采用林间饲养的方式,动物在林中会以昆虫、果实为主,在回到养殖基地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增加饲料的喂养工作,从而有利于提升养殖的整体质量,提高畜产品的品质。此类模式有利于在后期的销售过程中,提升售卖价格,有助于保障养殖成本,并获取大量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偏向自然环境的养殖能够为动物的成长提供大量的优质保护,将动物排除的粪便视为有效的有机肥料,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干预,提高整体的资源使用效率。

2.3动物养殖和农业种植循环利用技术

此类技术往往是在畜禽动物的养殖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新型模式,在养殖环节中的粪便能够经过沼气的发酵产生沼渣,此类物质可用作水产饲料,也可以将其作为植物的生长肥料。农作物在生长期间,会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提供农产品的品质。在此模式的帮助之下,促使整体的养殖流程得到升级,不会出现大量的污染物,对有机资源的使用发挥到最大化,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养殖环节中的弊端。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范文第3篇

根据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全省构建了标准化集成技术指导员和推广员队伍,其中生猪、家禽和草畜三类畜禽品种的技术指导员268名,由各市县推荐,主要履行跟踪畜牧科技最新成果,评估各地畜牧技术应用水平,制定本地畜牧技术推广计划,培训和指导推广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人员由县乡技术人员组成,主要是了解和收集养殖户科技需求,面向养殖场户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为提升队伍服务能力,加强了对指导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撑工作。2013年以来举办了3期畜牧技术指导员培训班,按照不同的服务方向,以标准化规模养殖集成技术为主要内容,突出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了系统和全面培训。近期,又结合全国基层农技人员推广补助项目,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提升性培训,重点培训新时期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和全国畜牧总站组织集成的类畜禽养殖及无害化处理主推技术。同时,还不定期向指导员免费赠阅畜牧手机报和定期寄送《饲料与饲养》杂志,及时为指导员提供技术服务与技术指导,提高系统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在畜牧生产的关键时期,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都重大技术指导,通过文件、短信、手机报、网络等多种形式技术指导性意见。为发挥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科技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尝试建立技术指导员队伍QQ群,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技术交流。2013年以来先后组织科技人员参加种猪测定成果会和电子交易会,参加中国畜牧科技成果展和华东畜牧展,开拓科技人员视野,增强服务本领。

二、推广三大类技术,努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根据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和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需要,提出了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集成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重点推广三大类技术,即标准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按照规模化是基础,标准化是方向的思路,结合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全省共提出六大畜种65项标准化养殖技术,2012年推广了24项技术,2013年重点推广17项技术。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集成技术知晓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为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2013年以来,安徽省继续将生态养殖技术作为推广的重点,在推广生猪生产336模式和发酵床养猪、养殖肉禽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技术模式。随着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信息管理技术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结合安徽物联网试点省的实际情况,2013年安徽省率先在奶牛、生猪、家禽上推广信息管理技术,全省建立了奶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以奶牛个体识别技术为支撑,集成繁殖、饲喂、产奶量管理和兽医技术专家系统,为奶牛场提供集成管理和技术方案。良种信息化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种猪登记和可追溯系统的《安徽省种猪良种登记平台》软件设计,已完成招标。奶牛管理软件和生猪良种登记平台将在全省40家核心奶牛群选育的规模奶牛场和省级发证的种猪生产场安装使用。举办了首届种猪电子交易拍卖活动。家禽上重点推广全自动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全省建立三大类技术示范点100多个,“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信息管理”三大类17项主推技术推广应用面达到45%以上。

三、着力促进四个转变,全面提升畜牧业科技水平

畜牧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科技进步。全省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通过认真贯彻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努力拓宽畜牧业技术推广范围,促进畜牧技术推广由单项技术向集成技术的转变,由物的推广向人的技术推广与应用的转变。全省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喜人成就。规模化养殖比重由2012年的61%,提高到64%。畜牧业养殖设施化率明显提高。粗放的养殖方式正加速向标准化养殖方式转变。随着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业内质不断提高,养殖企业正在加速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的华丽转身,养殖场主加速向养殖企业家转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产业集团正在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的提质增效。成功举行了第四期种猪生产性能集中测定工作,抽测种猪130多头,33头种猪取得测定成绩。组织开展了优秀种猪进行电子展示与交易,是我国在种猪测定及种猪拍卖领域的首次尝试,为种猪的交易积累了经验。

四、牢牢把握畜牧业科技发展方向,努力打造立体化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按照夯实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激活市场性技术推广服务,引导互技术服务的思路,安徽省着力打造立体化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一主多元科技服务体制正在加速形成。2013年,深入组织了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学习和宣传贯彻活动,将全省畜牧技术推广系统依法做好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技术服务的形式。认真做好公益性的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为加快培育新型技术服务主体,2013年,在省农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门力量对合肥德林生猪托管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且召开了猪场托管畜牧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为主题的座谈会,着力推广托管模式,促进畜牧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的分离,提高现代科技理念和经营理念与养殖生产的结合。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加强与科研院所、产业技术体系的对接,引导和鼓励科研力量与推广体系的融合,满足不同层次的养殖主体的科技需求。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范文第4篇

阐述了都兰县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广应用的现状,指出了在高效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

关键词:

藏羊;高效养殖;青海都兰县;现状;发展思路

青海省都兰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有序稳步推进过程中,为提升合作社综合能力,针对藏羊产业中羔羊生长发育缓慢、母羊繁殖性能低下等问题,在农牧厅安排部署下,在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下,为实现牧民增收、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了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该技术以转变放牧藏羊生产方式为突破口,实施羔羊早期断奶和6月龄出栏,提高了藏母羊的繁殖性能,增加了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通过羔羊早期断奶和半舍饲养殖,充分挖掘了羔羊6月龄前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的特点,使羔羊当年出栏,显著增加牧民收入,同时减少了天然牧场载畜量,减轻了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有效解决了草畜矛盾,既提高了高寒草地藏羊生产水平,又保护了草地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1基本情况

都兰县处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南隅,总面积43023.86km2(约430.26万hm2),可利用草场187.51万hm2。2016年底存栏各类牲畜120万头(只)。由于超载放牧等原因,草地退化、生态恶化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和危害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已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在农牧厅的安排下,从2014年起,都兰县按照实际情况,先后筛选若干个合作社,在全县开展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首先,召开专题会议,宣传高效养殖的重要意义,鼓励合作社起带头示范作用,进而带领全县农牧民群众加入合作社或自发走高效养殖的路子,增加农牧民收入。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参观海北州等地的做法。目前,全县8个乡镇的部分合作社进行了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据统计显示,每个合作社选择500只母羊作为实施群,通过高效养殖技术的实施使繁殖率达到90%以上,选留适宜的母羔作为后备母羊逐步提高母畜生产性能,当年出栏羔羊200只;羔羊初生重增加0.5kg,60日龄断奶重增加4kg,2月龄羔羊成活率达到90%以上,母羊哺乳期失重与传统养殖相比减少6kg以上,成活率提高2%。藏羊羔羊采用2月龄断奶,至6月龄育肥出栏时体重达到35kg以上。

2存在的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农牧民群众对加入合作社存在顾虑,害怕加入合作社,牲畜成了合作社的,万一赔了怎么办?雪灾、旱灾牲畜死亡怎么办?建设生态畜牧业为什么要组建牧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有什么好处等。2)人手问题。以前放牧,公羊、母羊、羔羊合在一起放牧,1个人就够了,现在母羊要分群,羔羊要分群单独饲养,明显人手不够。其次,以前是自然放牧,早上赶出去,晚上赶回来就行,现在要补饲,增加了劳动强度,有点不习惯。部分牧户对羔羊早期断奶心存疑虑,担心羔羊死亡,造成损失,不敢早期断奶。3)防疫问题。自然放牧时,只要搞好强制免疫和常规免疫,羊基本上不生病,即使生病,也是腹泻、内外寄生虫病等常见的普通病,但舍饲后,由于改变了羊的生活习惯,许多没见过的疾病层出不穷,兽医现有知识跟不上。4)饲料存放问题。由于大部分农牧民、合作社基础设施不完善,库房里的饲料变成了老鼠的食物,老鼠不仅破坏了饲料,造成浪费,还带来了许多疫病的传播。

3对策与思考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畜牧业 存在问题 发展目标 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1]。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

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

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

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参考文献:

[1]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2]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