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造业固定资产管理

制造业固定资产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造业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造业固定资产管理

制造业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不同行业有其不同的竞争关注点,高新技术行业视技术为核心竞争力、金融行业视资本为核心竞争力,机器设备却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在石油石化生产型企业中,全厂生产经营的重心集中于几大核心化工产品,例如甲乙酮、己二酸、聚丙烯以及顺丁橡胶化工产品等,而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又全依托于各自车间和工段的设备运行情况。基于其生产经营中的集中度,这便求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设备,即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保证年度生产规模完成的基础上。

二、石油石化中生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本文选择了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报告中制造业下属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所包含的181家上市公司,剔除了其别处理(ST)项目、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项目以及其他异常项目,最终对其中170家公司进行了比较。通过对170家同行业化工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固定资产+期末固定资产)/2])进行计算和对比后,从数据上发现行业平均值为2.86和行业中值为2.17。比对170家企业所处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数量分步曲线(图1),直观的反映出石油石化行业的企业整体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较低,超过66%的企业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利用资产的效果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获利能力。

除此之外,近几年来,石油化工企业整体呈现生产经营规模扩张的状态,财产增的多减的少,高额的折旧费用占据了公司生产成本很大的比例。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分析到生产记录环节和财务处理环节的两条线并行的情况,企业中一项固定资产的流转环节中(涉及到期初的购买,期中使用的调动划拨到寿命终了的报废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帐实不符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致使资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的不匹配。具体来讲,某一固定资产,在财务部门有其相对应的帐,生产管理部门有对应的卡片,而具体实物归使用部门管理。各公司均规定固定资产管理要满足帐、卡、物相符,但现实情况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未落实。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在企业安排总体的生产经营计划中是最为主要的考虑因素,企业管理有必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应该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石油石化生产型企业在短期内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定期盘点制度。资产的定期实地盘点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帐中列示资产的真实性,并且通过资产放置地点、使用状况报告以及检查是否存在未纳帐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制度。严密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条例,在一定程度可以减少甚至防止自然或人为因素遭受的损失,并通过附加的日常维护制度和定期检修制度,以期延长使用寿命。严格地讲,固定资产的保险未纳入企业内部控制范畴,但鉴于其会在在企业资产的更新、改造、以及良性循环中发挥的隐形作用,高层管理者应将其重点关注。

三、石油石化中生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验收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管理;三是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四是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对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妥善处置)。笔者认为,基于前面所提到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整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对于远低于市场平均值2.86和市场中值2.17的生产型企业,当前为了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提高其使用效率,应重点关注第三方面。

要想强化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维修、技改等后续管理,及时地消除一些不安全因素,保证固定资产能够正常地运行,或者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或延长其使用寿命,就必须在目前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中结合实物管理。

对此,建议从3个方面予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分别是搭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以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

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区分为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保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双轨道运行。包括山西三维、北化股份等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将注意力集中于价值管理,形成财务部门有固定资产帐,生产管理部门有固定资产卡片,实物由使用部门保管的三方关系,正是由于使用与财务分离,在固定资产购买、调拨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帐物不符的现象,从而导致资产与实物严重不符。

借鉴当前较为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建议石油石化生产型企业重新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下属于财务资产部,在保有财务资产部原有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工作职能的基础上,增加对于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由各固定资产的生产使用部门按期上报固定资产的实物资料,实时安排重要资产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最大化使用价值,从而合理的减少每期需要分摊的固定费用。同时,资产管理问责制也是较为必要。在实物管理中,各个环节中参与者均是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管理职责落实到部门甚至到岗位,附以明确的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向上报告实物管理以及后续维护支出等情况。是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基本保障。还应有严格的维护保养制度,最大限度的缩短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影响对其带来的影响。并应建立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其次,借助网络化管理体系。在信息化时代,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对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报废以及使用等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具体在选择应用软件时,性价比、操作难易而且功能面是主要参考因素。除此之外,管理账及设备卡片,均可以加强管理的透明程度、基本效率和秩序程度,在过程中实现信息的顺畅传递和共享,以达到相互监督,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后续培训。必要的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可以很大程度的通过其对资产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大幅度的缩减日后维修费用。在资产充分发挥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的稳步提升。

毋庸置疑,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涉及面极广、需要考虑因素较多、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企业制度着手,搭建一套全备并且符合生产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附以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技术的提升。以实现周转率上升的同时,强化固定资产在当期以及以后各期为石油化工生产类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制造业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

企业资产管理是面向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总称(简称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显然EAM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因而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一、目前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

在现代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企业资产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二是无形资产的管理。目前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就是对这两个方面,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认识不到位,方法不到位,管理不到位。

(一)企业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管理程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般来说,对于企业而言,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因为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企业从事生产的直接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直接体现,也直接决定企业的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水平。固定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有效左右企业的发展方向。一些大中型以及私营企业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很大,要实现企业整体利益,必须加强固定资产安全有效的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

(二)无形资产

顾名思义,无形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但是其不具备实际形体的、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企业提供特定经济效益以及权利的资产。因而无形资产具备以下一些性质:无实性、价值不稳定性、长期性以及特定性。实际上在目前企业无形资产的分类中,就其表现形式来看,有技术类无形资产、标识类无形资产、作品类无形资产等,这些资产简单地说,即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权等。从形式上而言,无形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保证企业安全稳定发展的武器,是竞争力的体现之一。而目前我们很多公司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缺乏应有的方法,甚至成为管理的盲区。

二、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资产管理制度问题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出现脱节,造成财务部门、物资管理和使用部门之间的制约关系和相互衔接不清楚。如购置资产时会出现财会部门入了账而资产管理部门未入账,而有些物资使用部门在不通知财务部门的情况下擅自报废固定资产,致使财务部门未作相应账户处理和还有些企业各关联单位设备调拨频繁,造成固定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时常脱节等现象。这些问题,因没有制定相应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而成为资产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

企业预算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一个企业在没有企业战略的环境下做预算管理,不可避免地会重视短期行为,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难以融合适应,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各年度、季度和月份预算的推行无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样的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算效果。长期以来,很多企业的预算目标与企业经营者的任期考核目标相一致,不可避免地出现经营者在任期内为实现利润而采取一些手段来增加利润的现象等。因而预算管理在资产管理中至关重要。

(三)无形资产管理缺失问题。

目前,主要现象是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过于狭窄,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拥有程度说明过少。很多企业纳入现行核算体系的无形资产只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和商誉等,而商誉只承认产权变动的商誉,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而在国外,很多公司的会计报表中所揭示的无形资产范围还包括诸如因特网域名、契约性的客户关系、制造合同等等。其外,很多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说明过少,很多上市公司只是简要说明了无形资产的所含项目、计价、摊销的方法及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没有给出更详细的信息。非上市公司的说明的就更简单了,完全不符合为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和相关信息的要求。因而无形资产管理缺失。

三、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化、监督体系建设

资产管理首先要有制度保障和在制度保障下的监督体系。企业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在具体实际情况下,应不断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化是保障资产管理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监督体系是保障管理运行的基本策略。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企业应做到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审批等制度,以杜绝厂长、经理独断专行,盲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等。二是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

(二)预算管理的战略性、有效性、可行性

企业应确立“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理念,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应该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分析,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从而制定有效性、可行性的预算方案。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起来,避免预算的盲目性。预算编制要以企业战略为基础,长短期结合。

(三)无形资产的有型管理

企业应在现行企业会计报告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加之改进,用丰富多样的信息披露形式,定量地、定性地披露无形资产会计信息,以充分地、及时地满足用户决策的多种需求。其一,在资产负债表中,除了披露无形资产的投资成本、无形资产的摊销价值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外,还可以比照现行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信息披露项目还要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具有可计量性的无形资产进行分类的定量信息披露。其二,增加反映无形资产动态变化的明细表。明细附表可定为年报或季度报表,主要提供无形资产的类别、种类、来源渠道、增减金额、结余金额、摊销金额等;分别说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具体情况以及分段处理的不同方法等。这样就可以对于无形资产加强有型化管理了。

参考文献:

[1]叶月红,陈爱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2008(7):1314

[2]魏志成.浅议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弊端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1(08)

制造业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 201418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多。学校各种教学科研和实验仪器设备、电子化信息管理设备以及后勤保障硬件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持续增长,使得资产管理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管理难度较大。学校建设并启用了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使学校在资产录入、电子台账建立等方面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也解决了一些资产管理中遇到的状况。但是伴随着学校资产的日益增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越来越暴露出管理效率低下、精确度差的弱点。

关键词 :资产管理;RFID;数据库

1 RFID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RFID技术从上世纪40年代出现,刚开始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到如今在各个行业逐步得到推广与使用。近年来,RFID技术与应用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现在随着物联网概念的产生,RFID技术逐步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1.1 RFID技术的现状

在过去的70多年当中,RFID技术从技术推广阶段到技术普及阶段,到现在的广泛应用阶段。按照RFID技术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将其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20世纪40年代 雷达的改进和应用产生了RFID技术,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②20世纪50年代 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在实验室实验阶段。③20世纪60年代 RFID技术得到了发展,有了一些应用尝试。④20世纪70年代 RFID技术与RFID产品设计处于一个发展时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⑤20世纪80年代 RFID技术应用的成熟期,RFID技术和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封闭系统应用开始出现。⑥20世纪90年代 RFID技术的普及期,RFID产品得到广泛应用,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也日趋得到重视。⑦21世纪 RFID技术更加成熟,产品类别更加丰富,标签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各类标签出现的越来越多,应用行业也更为广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射频识别将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目前射频识别的主要行业应用有:机械制造业、仓储物流业、消费零售业、医疗器械业、智能识别业、等行业。

1.2 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RFID技术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电子标签、读写器、系统集成软件、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等方面都将取得新的进展。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RFID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和衍生的增值服务也将越来越广泛。 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芯片功耗更低,作用距离更远,读写速度与可靠性更高,成本不断降低。芯片技术将与应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紧密结合。 RFID标签封装技术将和印刷、造纸、包装等技术结合,导电油墨印制的低成本标签天线、低成本封装技术将促进RFID标签的大规模生产,并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决定产业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RFID读写器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是读写器将向多功能、多接口、多制式,并向模块化、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方向发展。

2 系统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高速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企事业单位拥有和使用的各种设备及工具也越来越多,其工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复杂,造成其拥有的资产也日趋复杂,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多烦恼。尤其是随着企事业单位内部推行的人事、后勤、分配、财务等各项改革的深化,对资产管理的工作也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基于RFID的资产管理系统是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应技大)设计和开发的。系统应该有标签生成功能、资产信息管理功能、统计查询功能、资产盘点功能、资产数据同步功能以及系统管理功能。

3 系统设计

根据之前系统需求的分析,结合RFID技术自身的特点,将系统分为统计查询模块、标签生成模块、资产同步模块、资产盘点模块以及系统管理模块,如图3.1所示。

3.1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3.1.1 标签生成模块的设计

通过本系统与学校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对接,按院系或楼宇查询设备列表:包括设备ID和设备名称;标签生成模块按此列表为每个设备逐一生成EPCID(Electronic product code ID,电子产品代码ID)编码,通过桌面读写终端将该编码逐次写入电子标签,写入成功后,系统将EPCID与设备编号绑定,写入数据库中保存。标签生成模块包括:资产数据获取、EPCID生成、EPCID、标签打印、标签绑定修改。

3.1.2 资产盘点模块的设计

资产盘点模块是完成本系统的重要功能模块,可实现分别按院系、房间、楼宇进行盘点。资产盘点模块包括:盘点任务生成、盘点任务同步、盘点结果保存。

3.1.3 统计查询模块的设计

统计查询模块对已经盘点好的资产数据,可实现资产查询、盘点结果查询、资产详细及报表导出功能。统计查询模块包括:资产查询、盘点结果查询、资产详细查询、报表导出。

3.1.4 资产数据同步模块的设计

资产数据同步模块是实现系统数据与学校公共数据库平台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同步。资产数据同步模块包括:资产数据导入同步、人工盘点结果导入、标签数据导出同步、盘点结果导出。

3.1.5 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

系统管理主要指对用户认证、系统管理员信息和联系人信息的管理。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认证、用户管理、系统权限设置、日志管理。

制造业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税收政策变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综合影响力

投资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企业投资与企业决策、运营策略有很大的关系,而决策和运营的合理性则主要取决于企业对于经济形势的认知。税收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从微视角来看,可以将企业投资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对内投资,二是对外投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属于典型的对内投资,在企业资本累计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起决定性作用。在良好的固定资产积累中,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从这个层面上看,税收政策变动将影响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发展,而我国财务税收政策不断完善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因此,企业应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调整,以与国家税收政策相适应。

一、税收政策变动的内容与必要性

1.税收政策的内容“营改增”大环境下,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税收政策应指的是增值税转型,也就是企业的部分固定设备可以抵扣税额,从而合理降低企业的总缴税金额。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工业、制造业等行业,固定资产来源多、金额大,可以为企业获得较多的抵扣税。对新时期的税收变动而言,目前认为企业固定资产可以进行税额抵扣,但具有一定条件,比如,包括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并且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设备,价格在2000元以上的非经营用设备。增值税的本质是降低企业压力,促进生产,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税收政策变更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营改增”试用阶段到全面实施,固定资产实现了全额抵扣,我国税收内容逐渐趋于完善、细化,这对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税收政策变动的必要性税改之前,税收政策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这对于企业投资、决策和发展具有制约作用。经济发展过程中,支持国有企业发展,采取适合国有企业的税收政策就成为国家关注的目标。近年来,税收实现增值税抵扣后,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进项税可以进行抵扣,从而能够切实降低企业购入成本,为企业带来效益,并促进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以往固定资产中所产生的增值税不进行抵扣,使企业营销成本增加,对企业生产、营销和投资决策都具有一定影响。税收政策改革后,增值税抵扣项目促进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给予企业有吸引力的优惠税率,对发展快速的企业更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说,税收政策变动是必要的,也具有必然性。

二、税收政策变动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对国有企业税收额度、经济效益和成本支出等数据进行统计,可以肯定的是,新的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其中最明显的方面就在于企业的缴税额降低,企业设备能够有效地抵扣增值税,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一政策也提高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使资本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降低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目前,国家实施企业“营改增”政策,其突出表现就是税收政策从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抵扣来降低成本,降低纳税额,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企业的发展。国有大型企业项目投资资金大,以全营业额作为税收点使其投资成本明显增加。而采用“营改增”新的政策之后,固定资产投资更合理,消费型税收政策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来制定营销政策,与新时期的税收政策相适应。新的税收政策下,企业决策者对于企业投资效益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助于关注市场变化,做出正确决策,降低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使国有企业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2.推动国有企业技术革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革新是其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进行技术研发,只有始终处于技术的前沿,才能获得长远发展的机会。随着税收政策的优化调整,对制造业等大型企业的影响较大。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的税收政策,利用设备进项税抵扣来降低购入成本,从而促进其增加投资,为企业的发展积累内部资金。以往财政政策造成企业负债率的增加,而新税制政策则完全消除了固定资产的重复征税问题,使企业税收上缴额度更加合理,进而鼓励企业更新技术,朝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另外,着力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还能转变企业管理者以往不敢投资的心理,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正确把握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谋划向高新技术方向前进的战略目标,带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税制变动之前,我国国有生产企业的出口产品价格偏高,主要是需要考虑到税费问题。而随着国家对于税收政策的改革,新的税收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这也促进了企业的出口。新的税收政策下,实现了对外贸出口企业的退税,这样企业顾虑减少,降低了成本,进而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也使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质量和技术革新上。这样,企业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提高,贸易出口路径拓宽,产品的成本和税负降低,自然竞争压力减小,企业会发展得更好。

三、税收政策变动下的国有企业投资策略分析

1.提高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效率企业税收政策改革后,固定资产的盘点影响企业的缴税额。因此,要以国家政策相适应,正确盘查固定资产。首先,设备管理人员尽量统一,对在不同区域内的设备管理要进行统一上报,要求管理人员及时上报设备使用情况,分析其是否可以折旧。制定新的、合理的规定资产清查原则,并严格执行;制定固定资产定期检查制度,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缺失或者上报不及时,要及时查找原因。企业设备管理人员还应认真解读固定资产抵扣税率的政策,与企业管理决策人员进行沟通,及时将可以折旧的设备进行折旧。其次,要将各项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核查,实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强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此外,还应适当提高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使其管理积极性提高,进而保证企业的设备管理高效化,正确了解设备的特点,及时进行折旧,降低缴税额。

2.完善国有企业税收管理体系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国家税收和管理政策为前提,对企业自身而言,与国家整体发展形势保持一致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需求。当前,国有企业的税收应对制度还需要完善,应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税制管理体系,企业设备的创新与更换,生产资料的投资增加,调整企业产业结构,降低原始材料生产成本,增加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要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政策,使企业能够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前提下,获得合理的纳税额,积极纳税,保证企业的信誉,获得更多与其他企业合作及共同发展的机会,实现良性循环。

3.正确地选择投资区域与投资项目税收改革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还应选对项目和投资区域。要结合新税收政策下的退税和“营改增”等政策,预测核算从“增量抵扣”转化到“全额抵扣”,分析其中的利益或风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实现国有企业税收改革下的平稳过渡,尽早地适应国家的税收改革。对国家税收政策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要具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针对大型国有企业,资本密集,要正确分析投资项目,投资地段不同带来的经济效益。

制造业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建会计;生产车间;基建项目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28-02

一、基建会计概述

基建项目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指在一个场地或几个场地上,按照一个总体设计及总概算范围,由一个或若干个互相有内在联系的单项工程组成的,建设中实行统一核算,完工后实行统一行政管理,可以独立使用和经营的投资建设工程。它是一种添置新固定资产的投资活动,包括固定资产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基建项目的特点是结算金额大、涉及业务部门多、项目施工周期长。企业生产车间基建项目则是从整个生产办公环境出发实施的一种新建固定资产活动,其项目的建设包括:生产车间主体、附带的停车场以及道路建设等。

基建会计是应用于基本建设领域建设单位的一种专业会计,它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基建工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登记、项目成本核算以及报表报送等工作,及时有效地为企业高管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基建工程的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资本性支出,在基建项目成本和费用的核算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加强基建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是准确记录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要想提高基建项目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基建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基建会计在工程核算中的作用,加强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基建项目的工作水平和发展要求。

二、基建会计在生产车间工程核算中发挥的作用

基建会计在生产车间工程核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车间基建项目的前期、中期和验收等三个阶段。在生产车间基建项目前期阶段,企业基建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参与生产车间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对项目开工前的工作进行监督,重点关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挂靠投标和规避投标等违法行为;同时,企业基建会计人员可以参加基建项目会议,了解基建项目工程特点、承包方式等,利用掌握的会计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给决策者提供合理建议,并参与生产车间基建项目的概预算编制工作。在生产车间基建项目中期阶段,由于生产车间基建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涉及资金金额庞大,基建会计人员可以合理安排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计划,既能避免资金不足导致工程停工,又能防范资金占用过多导致使用成本的增加;同时,企业基建会计能够严把资金支出审批关,有效的杜绝不合规的票据报销,对于超预算的支出能够督促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办理预算变更及审批手续,防止的发生。在生产车间基建项目验收阶段,基建会计人员可以协助外部审计单位办理基建项目的竣工结算报告,从而为后续转固形成的固定资产确定准确的成本金额;在生产车间基建项目交付使用转为固定资产之后,基建会计人员又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台账管理工作,形成对资产有效的监督管理。

三、基建会计在生产车间工程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会计监督体制不完善

有些企业基建项目监督体制不健全,有些企业虽然监督体制比较完善,但是制度执行力薄弱,存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的现象,企业的基建会计人员若对基建项目支付审核不严谨,对基建项目实施过程、变更过程、验收过程就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审查。

(二)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

对于生产车间基建项目的会计科目设置,会计人员直接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未按照项目核算,未根据预算明细设置相应的二、三级明细科目,从而给项目竣工决算工作带来不便,生产车间项目的具体支出明细也不能一目了然。

(三)生产车间项目核算成本归集不完整,待摊投资分摊不合理

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管理层不重视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基建会计人员未参与到生产车间基建项目的前期、中期、收尾工作中,财务部门对生产车间项目的成本构成不了解,缺乏与相关部门沟通,将本应该属于该生产车间项目的成本列为其他支出,从而使得生产车间项目核算不准确;另外,对于待摊投资支出的分摊,缺乏合理的分摊标准,分摊不合理,成本分配欠妥当。

(四)生产车间基建会计不能按期办理项目竣工决算,存在会计核算滞后现象

生产车间项目竣工决算通过编制竣工决算书能够准确计算整个项目从立项到完工交付使用完成整个过程的费用,是工程建设项目最终造价的体现,是核定固定资产价值的依据。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企业在生产车间交付投入使用之后仍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资产仍挂在“在建工程”科目,未及时办理转固手续,存在会计核算滞后的现象,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与使用相脱节,以至导致资产流失。

(五)基建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基建会计人员大部分工作都是企业日常业务的会计核算,对于基建项目核算缺乏实践经验,对项目工程的概况与流程缺乏基本的了解,从而影响了其核算的准确性。

四、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基建会计监督工作,增强会计监督意识,明确会计监督职责

对企业生产车间基建项目应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及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基建会计人员要对生产车间基建项目全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有问题的环节,要追溯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并追究其相应的责任。企业要建立健全基建项目监督制度,让基建会计人员做到有章可循,保证基建项目监督过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另外,设置基建会计人员考核体系,⒓喽焦芾碇澳茏魑考核指标,规定相应的奖罚制度,鼓励基建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

(二)建立健全生产车间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生产车间基建项目会计科目设置、完善会计核算、明确岗位职责、重视概预算的编制工作、及时准确报送基建投资表、资金平衡表等财务报表,加强资金管理工作,待工程项目完工,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和相应的竣工决算报告。基建会计人员对“在建工程”科目进行项目辅助核算,并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待摊支出”,同时,根据已编制的基建项目预算报告,将预算明细支出项目作为基建项目的三级科目,由此准确归集出具体基建项目的成本支出明细。

(三)企业管理层应让基建会计人员参与到项目运行活动中

企业管理层应了解到基建会计在基建项目核算中的作用,让基建会计人员多参与到项目运行活动中,加强基建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对于生产车间基建项目的成本核算与费用分摊,财务部门需多向基建部门请教,并将核算方法与分摊原理与之探讨,共同得出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基建部门要加强生产车间基建项目合同台账管理工作,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账务,做到账账相符。

(四)基建会计人员应参加生产车间基建项目的验收工作

基建会计人员应参加生产车间基建项目的验收工作并在验收单处签字,了解项目交付使用的日期,从而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及时办理转固手续。对于已经交付使用的生产车间,即使其支出发票未收到,也应该对其进行暂估处理入账,为后续办理产权证书做准备,促进固定资产管理与使用同步进行。

(五)应对从事生产车间基建项目核算的基建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对从事生产车间基建项目核算的基建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既要包含会计核算知识和法律法规,也要包含具体基建项目业务知识;并让其参加基建工程部门项目设计、生产流程会议,积极参与编制概预算,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有条件的可以参观学习一些经验丰富成熟单位的核算方法。

结语

生产车间基建会计是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企业管理层应端正态度,重视基建会计在车间工程核算中的作用,让基建会计人员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前期、中期、结尾的工作中;基建会计人员也应该加强与业务相关部门的沟通,学习基建项目的概况、流程,借鉴成熟企业基建核算经验,使生产车间基建项目核算更加准确、及时有效,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孙守乾.企业大型基建项目会计核算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

[2] 吴桂祥.关于国企基建财务管理的几点体会[J].集团经济研究,2007,(10).

[3] 龚成.关于基建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

[4] 李宏微.关于油田企业基建成本一体化核算管理工作的思考[J].理论研究,2015,(10).

[5] 马德家,孙桂珍.基建会计制度的“存”与“废”[J].交通财会,2008,(10).

[6] 魏昌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5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