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营销战略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本文从分析《隆中对》的战略战术思想入手,结合《三国演义》关于三国历史演变的文学描述的内容,使用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工具,分析其中所包含的营销元素,研讨这些营销元素对我们今天进行经济建设的启示。《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广为各个阶层的读者喜欢,并深受其中各种战略战术思想的感染。
《隆中对》,作为《三国演义》中各种战略战术的思想源泉,集中表现了诸葛亮帮助刘备“统一天下”这一总体战略目标的具体内容。从后来的客观实际结果来看,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实现了一半,即“三分天下”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另一半,即“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的最终战略目标,却未能实现。今天,当我们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工具,从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来审视《隆中对》的战略规划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有益的营销元素。分析这些营销元素对当时各个历史事件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经营企业,乃至经营更大的经济组织,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本文试图从营销战略的角度,对《隆中对》的战略思想进行探讨,并结合《三国演义》关于三国历史演变的文学描述,找寻那些有助于今天经济建设的营销元素。由于作者对《三国演义》的研究十分肤浅,拙见未必妥当,还望研究《三国演义》的专家指正。
一、制定营销战略必须立足于客观实际《隆中对》给刘备提供了系统的关于未来如何与曹操、孙权两大对手开展竞争的战略规划。
这个战略规划清楚地告诉我们,任何营销战略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客观实际,并充分地研究竞争对手的力量,解剖自己的优势条件和不足之处,才能制定出适合自我发展的营销战略,以及设计出具体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脱离客观实际的任何营销战略目标,都是空想,甚至导致失败。诸葛亮首先分析了刘备的第一个竞争对手———曹操。他在《隆中对》中说,自从董卓造反作乱以来,天下群雄并起。
曹操的势力不及袁绍,但是曹操能够战而胜之,不是天时起的作用,而是曹操充分发挥人谋的结果。现在,曹操已经拥有强大的力量,并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结论是:不能和曹操进行正面交锋。接着,诸葛亮又分析了第二个竞争对手———孙权。他认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有三代人了,不仅可以依靠长江天险,而且人民安居乐业。因此,孙权势力只能将其视为可以利用的援军。由此可见,诸葛亮把重视竞争对手放到了第一位置。从今天的市场营销战略理论来看,营销就是战争,重视竞争对手比重视其他的一切营销要素都要重要得多。如果使用SWOT工具来分析,在优势方面,刘备唯一拥有的就是“人和”;劣势则很多,比如没有粮草、兵马少得可怜、没有地盘、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等等;在威胁方面,首先就是来自曹操百万大军的强大压力,以及孙权的潜在威胁。那么刘备的机会又在哪里呢?诸葛亮在分析了两个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况之后认为,在既没有能力和条件正面进攻曹操,又不能拿下孙权的情况下,提出了刘备未来发展的市场空间,必须放到曹操和孙权两大势力的薄弱市场环节上去寻找突破点,开辟第三大势力范围作为刘备发展的根据地。
那么,薄弱的市场环节在哪里呢?就在荆州和四川。诸葛亮认为:从地理位置上来考虑,荆州北上可以出击中原,东面连接东吴,西通巴蜀,正是用武之地;从人文条件来看,这里的主人势力弱小,占领荆州是不成问题的,可以说是上天资助给将军的礼物。四川,乃天险之地,因为沃野千里而被称为天府之国,汉高祖依靠它建立了西汉大业;现在,那里人民殷实、国家富有,四川的主人却不知道如何爱护百姓,有识之士都渴望有贤明的君主来主持大局。因此,诸葛亮认为,荆州和四川地区,是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最好根据地,也是唯一可以充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通过以上的营销环境分析,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系统的“三分天下”的营销战略战术,分为三个大步骤:第一步:“先取荆州为家”,让刘备的人马有一个立足之地。否则,其他的步骤都无法名正言顺地开展。第二步:“取西川”,利用四川自然天险的条件,“以成鼎足之势”。第三步:巩固基础,发展实力,蓄势待发,最终实现“图中原,定天下”的目标。主要战术为: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战术上,西面和氐羌民族讲和,南面安抚彝、越民族,巩固后方。外交战术上,和孙权结盟,形成一个足以对抗曹操的联合力量。内部发展战术方面,修政治国,壮大力量,等待天下形势的变化。
如果天下形势出现有利变化,一方面可以用荆州的部队,通过洛阳、宛城进攻中原;另一方面,四川的大本营则通过汉中进入秦川大地。如果以上的计划都能够实现,则“汉室可兴”。《隆中对》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销战略启示: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规划以前,首先要根据市场存在的客观实际,对竞争对手进行准确的定位。诸葛亮在对刘备、孙权、曹操三个竞争对手分析以后,把刘、孙、曹定位为:曹操从政治力量到军事实力,已经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孙权从政治力量到军事实力,都要弱小于曹操,但是要比刘备的力量强大得多,但孙权缺乏雄霸天下的远大理想,因而属于市场的追随者。相比之下,刘备虽然有“恢复汉室”的远大理想,但作为三者中的弱者,区区数千人,既没有固定的地盘,又要遭到曹操的追杀,生存是当时最主要的任务。那么生存的地理空间在哪里?在市场领导者还没有来得及控制的市场,和追随者没有能力控制的市场———荆州和西川地区。诸葛亮认为,从未来战略竞争的需要来看,荆州是战略扩张的桥梁,西川是战略防御的基地,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其次,营销战略目标有长期目标和中短期目标的区别。长期目标,是企业为之奋斗的目标;中短期目标,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比长期目标更重要。因此,中短期目标的制定,要以能够变现为前提。如果大量的中短期目标都不能变为现实,对于企业而言就会面临生存的危机。诸葛亮在围绕刘备“三分天下”的中期目标中,制定了大量的具体战术目标,在后来的实践中都成功地实现了。
二、营销战略目标变现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今天的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对于企业乃至任何经济组织而言,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目标,尤其是制定能够变现的营销战略目标,才是有意义的。
凡是不能变现的营销战略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即使美丽动听,最多就是个口号,不仅没有实际价值,反而会因为营销战略目标的不可变现性,而打击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诸葛亮在为刘备制定战略规划时,对于战略目标变现的条件有着独到的认识。他认为,当时不仅刘备不是曹操的对手,就算加上孙权,也未必是曹操的对手。就是孙权也担心自己被强大的曹操吃掉,需要刘备作为第三个力量来牵制曹操,为自己提高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采取先斩后奏的方式向孙权“借荆州”的战略步骤,也就成为可能,孙权也不会冒着被曹操乘虚而入的危险而前来争夺荆州。
事实上,刘备占领荆州之后,孙权没有采取强烈的行动,也证明了诸葛亮对孙权的分析判断以及采取的第一步战略规划是正确的。在实施进军西川的第二步战略行动中,更是全面地展现了诸葛亮的卓越领导才能。当刘备成功占领西川以后,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从地理划分上讲已经基本形成。诸葛亮在“巩固基础,发展实力,蓄势待发”的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首先为了解决刘备的后顾之忧,在和氐羌民族讲和的同时,采取七擒孟获的怀柔政策,彻底解决刘备的周边安全问题。然后,他才放手屯粮练兵,寻找机会。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对周边采取怀柔战略的市场营销价值在于,和弱小的竞争者采取合作化的、命运一体化的手段,可以减少同一市场因为竞争而给彼此带来力量的削弱,有利于集中精力和强者开展竞争。诸葛亮在实施外和东吴的外交策略中,让无数读者为之折服的是诸葛亮凭借个人的超人智慧,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合抗击曹操,并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使赤壁大战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从市场营销竞争理论的角度来看,孙权唯一的选择是和刘备联合,集中力量才能勉强对付曹操的大举进攻。这是两个弱小竞争者唯一能够找到的确保彼此市场份额、不被曹操消灭的方法。诸葛亮十分清楚,孙权也十分明白,只是周瑜由于个人原因而出现了许多曲折的故事而已。诸葛亮不仅善于充分利用客观上的营销条件,尤其还善于创造营销条件来为实现特定的战略战术目标服务。
事实上,《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三顾茅庐故事的本身,就是诸葛亮针对刘备请他出山、以及为了确立他在未来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进行的一项系统的营销战略战术策划。尽管这个问题在《三国演义》中没有进行任何的故事情节交代,但是我们从后来的事态发展之中,可以分析到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本身,包含了许多内在的营销战略战术的策划元素的存在。这些策划元素不是刘备安排的,而是诸葛亮特意为了提高自己的个人品牌,所设计出来的一次成功的策划活动。身怀远大理想的诸葛亮,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中,是决不会甘心老死在乡下而无所作为的。为了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常常在朋友面前采取“自比管仲乐毅”的“名人代言”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实际上也充分表达了他关于个人未来人生目标的定位。当好朋友徐庶把他推荐给刘备之后,可以说是诸葛亮迎来了期待已久、可以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最好时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赢得刘备的彻底信任呢?诸葛亮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营销战略思想的前提是营销自己,诸葛亮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因此,诸葛亮在选择见面时间的问题上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我为高人智者,并非你想见就能够轻易见到的,你必须表现出诚意,这也是在东汉末年以来在知识分子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提升知名度的方式。二是,诸葛亮本人必须拿出让刘备彻底信服的战略战术规划方案。刘备请他出山的机会对于诸葛亮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不能够失去的,没有准备妥当之前是不能和刘备见面的。但是,如果几次不见,刘备会不会失去耐心?因此,为了不让刘备对他失去耐心,甚至强化刘备志在必得的理念,诸葛亮充分利用朋友、亲戚、童子等不同身份、不同智慧水平的人,采取口碑传播的方式、通过中间人群媒介来提升自己的智慧品牌形象,从而强化了对刘备的吸引力。
当刘备终于经历了“秋耕”、“冬雪”、“新春”而第三次到来时,准备就绪的诸葛亮已经高卧草堂静候刘备的光临了。事实上,诸葛亮非常强调战略目标与战术手段的系统规划和运作,尤其强调战略与战术的可操作性和变现能力。从营销战略变现的角度来看,《隆中对》给我们许多的营销启示:弱小企业的市场如何一步一步地占有和扩大,规模如何一步步地扩大,品牌如何一步步地提升,效益如何一步步地实现增长,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来为自己服务,等等,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三、人才是战略的实现是营销战略变现的根本保证在经济活动中,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企业都没有终极目标,只有阶段性的目标。
阶段性的目标,一般分为长期目标和中短期目标。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是通过中短期战略目标的不断变现来实现的。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任何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都是由人才来控制的。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对人才的忽视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给我们的启示是十分突出的。诸葛亮的“兴汉室,成大业”目标,也是刘备一生追求的目标。在这一目标上,双方是相同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大量的中短期战略目标的不断运作,依靠这些中短期目标的不断实现和成果的不断堆积,最终实现“兴汉室,成大业”目标?这是刘备缺少的,需要诸葛亮来提供的可供实现的战略方案。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围绕“兴汉室,成大业”的长期目标,提出一揽子中短期目标,并分析这些中短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隆中对》的一揽子营销战略战术规划,彻底征服了刘备,征服了刘备也就解决了关羽、张飞是否信服他的的问题。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诸葛亮在实现“三分天下”的这个大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在实施许多短期目标时,虽然出现许多惊心动魄的历程,但是都成功地实现了目标。然而,诸葛亮在向“兴汉室,成大业”的长期目标进军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客观上的困难。这些困难,从客观上阻止了诸葛亮统一天下的前进步伐。由于诸葛亮对自己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充满信心,从而忽略其他人才群体的力量。他既没有花大力气从曹操和孙权两大军事集团吸引人才,也没有从本土人才中进行刻意地培养。其结果必然导致在人才老化、人才出现断层,“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尴尬局面就是当时人才匮乏的具体写照。诸葛亮尽管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在当时可谓是无人能比,个人英雄在乱世的时候可以施展超人的能力,往往能够做到力挽狂澜。
但是,当竞争对手已经和你旗鼓相当,战胜对手必须依靠集体智慧的时候,诸葛亮还是没有“集体智慧”可依,到了晚年才意识到蜀中人才问题的严重性,刻意争夺姜维就像今天重金聘请CEO一样,充分地表现出他在人才问题上的忧虑情绪。尽管诸葛亮很努力,七出祁山,最后鞠躬尽瘁客死五丈原,最终导致他无法实现“兴汉室,成大业”这一宏伟战略目标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就是没有制定人才战略和具体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问题。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当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形态的时候,营销战略的根本问题,是人才战略的是否实现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我们今天来探讨《隆中对》的不足之处的话,焦点就集中在没有人才战略的规划问题上。这个问题,并直接导致诸葛亮在实现“三分天下”之后,也未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刻意花大力气,使得蜀汉后继无人,最终落入曹魏之手,也就成为合理的解释了。事实上,前后《出师表》的出现,已经反映出诸葛亮对于“统一天下”的长期目标的实现,有着诸多的无奈情结。四、结束语: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销营养《三国演义》对于不同的读者,学习和研究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吸收营养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认为,《三国演义》中包含大量的有益的营销元素。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营销元素找出来,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变成能够指导今天经济建设的营销理论或者有用的营销方法,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我们渴望在这个问题上取得成绩,当然更需要同仁的指正。附录《隆中对》节选:“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一)市场营销观念滞后
相比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市场环境,当今的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使企业面对着巨大的市场风险。然而,相对于这样的现状,企业的营销观念显然并没有跟上外部环境变化的脚步,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仍然奉行着传统的营销观念,区分不清营销与推销的差异,以至在两者之间划上等号。根据表2可以看出,近8成的中小企业尚未进入营销时代。企业往往站在自身的角度,既不考虑市场变化,也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并不知道市场及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还停留在“产品导向”的阶段。从表3中可以看出,目前,过半的企业认为顾客的需求基本相同,近8成企业认为顾客需求变化缓慢
(二)营销战略脱离实际
很多中小企业制订出“完美”的营销方案后,在实施过程中却经常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以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实施以后完全失败。原因在于,首先,在长期的企业营销管理实践中,企业往往采取自上而下“命令式”的战略制定方法;其次,公司高管长期脱离市场一线,对市场的不确定因素缺乏了解,往往采用“理想状态”的市场模型进行分析并制订方案,缺乏实际操作的合理性及灵活应变能力。在表4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营销战略制定的分析阶段普遍存在较大不足。
(三)忽视营销细节
当企业营销工作出现问题时,管理者和营销人员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营销战术、推广策略等方面,考虑营销方案的修改,却忽视了对营销细节的认真思考。实际上,很多企业营销方案的失败,问题并不出在方案本身,而是细节被忽视。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家超市推广某品牌榨汁机,营销人员将榨汁机与水果、蔬菜等整齐地摆放在演示台面上,引起不少消费者围观。在最初的一周内,获得了比较好的反响。然而,营销人员因为每天的忙碌,经常忘记倒掉隔夜的果蔬汁或过期果蔬,导致演示台面上出现发霉甚至异味。这给消费者传递了“该榨汁机不易清洗”的误导信息,从而导致该品牌榨汁机销量大为减少,最终导致营销方案的失败。
(四)品牌形象模糊不清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建设对企业的长足发展至关重要。忽视品牌建设或者品牌无特色是中小企业营销普遍面临的难题。品牌形象的塑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与公众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营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将自身的价值和定位源源输送到顾客的心里,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形成固定而持续的认知强化模式。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往往将目光局限在一次事件、一个时尚潮流或者某种特定时段的突出现象,为了获得短期内的高利润(营销人员的业绩),最大程度地提高销售量,将营销演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一次性买卖”。这不仅违背了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成长,同时,也是一种企业资源的浪费。在表5中可以看出,过半数的中小企业认为现行市场营销目标在于销售额方面,对品牌形象关注不足。除此以外,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限制,往往在资金上压力较大,由于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
二、提升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和理解市场营销
要想做好企业的营销工作,首先应该弄清楚“营销究竟要干什么”这一问题。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从营销和推销的差别入手,这样界定营销:“可以这样说,某些推销工作总是需要的。然而,营销的目的就是要使推销成为多余。营销的目的在于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顾客,从而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合顾客的需要而形成产品自我销售———理想的营销会产生一个准备来购买的顾客,剩下的就是如何便于顾客得到这些产品或服务。”即在企业营销中,推销就是一种“推出去”的销售过程,而营销则对应为一种“拉动式”的销售过程。要通过营销创造准备来购买的顾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这正是营销真正的价值所在。遵循这样的思路,营销人员必须从一开始就应搞清楚下面两个基本问题。
1.营销的目的是什么。众所周知,营销是为企业的市场化战略服务的。换言之,企业的市场化战略需要通过合理的营销手段来展开。也因此有了“战略营销”的说法。从战略的角度理解营销活动,可以提醒营销人员:营销活动方案不是随随便制订的,它应该具备一套基本的指导思想,并与战略紧密联系。彼得•德鲁克认为,营销是“创造一个准备来购买的顾客”。这是一个直白的说法。从战略营销的角度来理解,营销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引导消费,创造客户。按照彼得•德鲁克的观点,企业经营的是客户。任何企业都必须通过制定正确的战略、推行有效的营销策略来促进客户的消费,并从中获得企业收益。
2.营销的实质是什么。营销可以被理解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一场“战争”。营销的主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把产品卖出去”,而是围绕产品展开的一系列针对消费者认知的“攻心战”。很多人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产品过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能获得成功。然而现实是:产品数量丰富且种类繁多,但消费者并没有得到相应对称的信息,又不可能做到一一尝试和比较好坏。多数消费者仅仅以主观感受、第一印象等直觉为依据,从同质产品中做出选择。另一方面,营销人员往往把市场调研摆在“权威”的位置上,把理想化的调研结果等同于市场现实等;要想实现引导消费、创造客户的目的,必须从改变消费者的认知入手。消费者的认知是营销的中心点,是营销活动必须抓住的根基。这意味着,企业生产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顾客需要什么,这才是营销的真正实质。
(二)制定切合可行的营销战略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战略规划,就好像没有舵的小船,只会在原地打转而不明方向;如果没有战略规划,就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营销活动如果没有战略的指引,就失去了目标。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1.建立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企业营销的战略规划,并非凭着管理者“奇思妙想”或者“头脑风暴”的集体回忆就足以完成的。切实有效的战略规划,一定要源于营销实践,切忌“闭门造车”。松下幸之助在掌管松下公司的几十年间,一直坚持深入一线市场,并及时根据市场的信息反馈对产品作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确保松下电器长期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不断保持和巩固市场竞争力。当然,这样的方式并不能确保决策者一定能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在制定营销战略时,可以转换为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与传统思维方式相比,这是一种典型的逆向(市场导向型)思维,它从市场本身出发,并广泛听取基层员工的建议,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并据此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
2.营销战略要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营销发展战略,对中小企业来说关键在于如何围绕自己的优势来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目标,并发展与其他竞争者相比更有优势的产品。首先,要明确适合自己的市场目标,在某一领域、某一区域市场内提供精细且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选择市场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其次,要体现出自己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比较优势。中小企业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营销特色,获得属于自己的品牌忠诚追随者,实现引导消费,创造客户的目的。
3.注重战略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战略是指导全局工作、决定全局命运的方针、方式和计划。战略是对组织长期的、全局的、根本性的谋划,主要涉及组织的长期发展方向和发展范围。企业的营销战略,需要具有其稳定性,切不可变来变去。否则将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且不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确立。但稳定性并不等于没有变化。彼得•德鲁克曾说过:“这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企业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市场,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之下,这样的变化更加频繁而不可控。企业若想保持与顾客需求的一致性,必须时刻关注外部的变化,以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
(三)抓住细节,提高服务意识
英特尔公司的CEO格鲁夫曾说:“我喜欢从细节开始做起,逐步形成宏伟蓝图。”很多世界大企业都知晓,营销管理中的每个细节都可能直接导致最终的成败。从表6中小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评价中可见,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性能的关注远胜于售后服务。一位苏宁电器长期从事家电产品销售的销售员在谈及他对中国家电产品与日韩家电产品的比较时说:中国企业的家电产品市场销售不如日韩企业产品,其实问题并不出在中国家电产品本身,中日韩产品质量相差无几,中国家电销售不好的原因就是比不上日韩企业对产品售后服务的关注超过了其产品本身,他们会主动的为客户着想,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便利。要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应做到:
1.树立客户服务意识。企业应该把关注的焦点由产品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树立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消费者永远是对的,企业和营销人员应该全心全意地为消费者服务。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是企业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的营销活动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去满足消费者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急顾客之所急,真正践行“消费者是上帝”的信条。
2.强化企业营销管理。对此,企业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规范组织结构,各司其职;第二,立足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短期的各项营销计划和长期的营销战略;第三,加强控制与监督。营销计划一旦制订就要强化执行力,在组织执行过程中加强控制,防止出现偏差或及时纠正偏差。同时,强化企业的监督监督,使得整个营销管理过程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3.构建优秀的营销团队。想要提升企业的营销能力,关键在于营销活动的实施主体———营销人员。营销人员也是企业的资源,他们在整个营销环节的作用不可估量。要想让企业的资源配置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就不能不考虑营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此,中小企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人才能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人才的引进、培训和维护等服务工作。通过有效的薪酬机制、激励机制让企业营销人员感觉他们的付出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增强其竞争意识,充分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注重品牌形象建设
可口可乐公司总裁伍德拉夫曾说:“即使可口可乐的生产基地在一夜之间全部化为灰烬,凭借着‘可口可乐’这一品牌,也可以重新建立一个‘可口可乐帝国’。”这就是品牌的价值所在。在物质需求得到较大满足的今天,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于产品所附带的与企业文化相关联的无形价值(精神方面的需求)。这些无形价值,相比于实物产品本身,可以以较少的投入换取更多的效益,可见,如何树立品牌形象已成为营销的关键。
1.挖掘品牌内涵、突出品牌特色。产品差异化、有特色才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吸引特定目标顾客群体,形成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与偏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形象建设,可以使产品具备满足目标顾客群体特定需求的特质,甚至可以创造、激发出顾客群体中蕴含的未被其意识到的潜在需求。
2.加强品牌宣传。传统的“产品至上”的营销观念已经不符合当今的市场营销需要。“酒香不怕巷子深”,对于今天的市场营销来说是致命的。在多元产品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应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如广告、代言、公益、网络等造势,加强品牌的宣传,努力扩大影响力,进而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3.维持品牌形象的稳定。很多企业在营销实践中,往往并不是从一个完整的品牌形象出发的。在这种营销模式下,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取短期利润的提高。大多数消费者在混乱的产品信息面前会出现感知上的困惑,往往不知道产品从属于哪个品牌、哪家公司,更不用说了解其品牌价值、公司核心文化。我们可以借鉴海尔将其旗下的所有家电品牌进行整合,归到统一的“海尔”牌之下,从而为其品牌的建设及推广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需要保持其品牌形象的稳定性。
(五)调整和创新营销手段
营销手段是营销活动的载体,营销手段的有效与否,往往直接决定了营销活动的成败。在表7中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最喜欢或比较喜欢的营销手段。由此看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调整和创新营销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1.营销手段的改进。由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市场细分”认为,企业应该根据顾客不同的需求以及相应的购买行为、购买习惯,将市场分割为不同的市场群,通过有效的市场细分策略,可以迅速识别并捕捉市场机会,集中企业的资源,通过向特定的消费者进行营销推广并提供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来抢占市场。
2.营销手段的创新。传统的营销手段,尤其像电视广告,通常需要较多的资金成本投入,而其有效性却在不断地下降。这给企业的营销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迫使企业的营销人员去寻求新的、更有效的营销手段。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2003—2010年期间,中小企业营销策略创新中每年的投入增加幅度平均为6.8%左右,营销策略创新活动覆盖和涉及的主要活动内容增加了近17.8%,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成功比例和投资收入分别达到47.8%和1∶7.9。同时,数据还显示,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创新与国外先进企业的横向对比,多项关键数据和指标的差距十分悬殊。
表8针对中小企业营销状况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对待营销手段创新的问题还比较保守。网络营销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和普及而兴起的一种全新营销方式,它改变和颠覆了传统营销策略的众多模式。相比于传统营销手段,网络营销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低廉,极大地弥补了中小企业的劣势。网络营销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从而可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在营销各个环节的成本。调查显示,首先,网络广告的总成本仅是传统媒体的3%,同时,以网络作为广告方式,能在仅投入传统广告成本10%的条件下,取得销售量提高10倍的惊人效果。其次,开展网络营销也可以让中小企业发挥自身“小而专”的特点。
【论文关键词】战略管理;营销战略;家具制造企业
2008年金融危机下,我国外向型家具制造企业发展面临着内外因夹击,行业内部成本上升、竞争加大,行业外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出口下降,大量生产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的中小型家具制造企业籽被市场淘汰,家具行业面临着一次深层次的结构变革。家具行业虽然是完全竞争的行业,但与其他较成熟的行业相比,家具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就营销战略方面,目前多数企业采用的是比较单一的促销手法,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低层次的营销,缺乏系统的营销战略管理手段,甚至根本就谈不上战略。因此,如何清醒地预测和把握营销的发展态势,制定出正确的营销战略作为长期方向性指导,成为外向型家具制造企业一项紧迫而严峻的课题。
一、案例企业简介
A家具制造企业位于中国西部,开创于1989年,占地近5万平方米,主要从事软体家私真皮沙发、皮床、布艺沙发的研究、设计、制造及销售。公司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拥有大批高技术人才,厂区面积达3.6万余平方米,员工近500人,采用全封闭式意大利生产作业流水线,产品严格按照ISO900l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执行生产。
一直以来,公司坚持“注重细节、追求完美、赢在执行”的指导方针和“质量是基础,品牌是生命”的企业理念,大力提高软硬件水平。引进国际知名设计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精心设计、选料考究、严格管理,力争产品技术含量高、工艺水平高、更具不可模仿性和个性化长期以来产品深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企业在国内,尤其是在西南地区已建立起较大的知名度。
公司在营销策略上采取了“内外并重、两头抓、走出去”的原则,从2002年至2006年多次参加上海、深圳、成都等大型国际家具展销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在家庭室内用品(沙发、茶几、皮床)、办公用品系列上开拓了良好的市场前景,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二十余省市并远销美国、德国、法国、瑞典、葡萄牙、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拥有近250余个销售网络,现为四川省家具协会副会长单位和省发展大轻工重点企业,公司管理者随时随地严格要求,无论在产品品质,还是在市场建设品牌塑造方面都坚持不断创新与完善。
二、案例企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法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有效的SWOT分析有利于作为典型案例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实现正确的、切合实际的营销战略规划与实施。
1、机会。2008年金融危机推动了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迅速抬头,国内外向型家具制造企业国际订单锐减。然而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国内商品房市场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国内家具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加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对于以中、高档家具为主要产品的A家具制造企业而言,国内市场的发展将给其带来良好的发展机会。
2、威胁。虽然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给家具制造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然而伴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竞争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家具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1)出口量锐减。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各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主义政策,我国出口依赖性极大的家具制造行业受到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以东莞为例,2008年1~2月东莞市出口家具及其零件价值4.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1%。
(2)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近年来,家具制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加上产品主要是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家具生产企业的赢利空间被严重压缩,行业利润率已从以往的20%降低到目前的5%左右。
(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家具制造行业而言,无论是初始资本需求、还是生产技术要求都无法构成行业有效的进入壁垒,有时几个人、几台简单设备就可以组成一个小型的家具生产工厂。行业的低门槛直接导致了行业内企业数量的迅速增加,家具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3、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努力,A家具制造企业在市场中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自身发展的优势。
(1)高素质的管理者管理者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各项战略措施的方向性与准确度。A家具制造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大多为多年从事家具制造行业的资深专家,他们对行业发展有着高水平的把握程度。同时,随着近年来A家具制造企业不断推行的人才引进计划,一批拥有现代营销管理知识的管理人才给企业的发展重新带来活力。
(2)高品质的产品。产品品质一直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保证国际市场对家具产品的高质量要求,公司一直采用全封闭式意大利生产作业流水线,产品严格按照IS0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执行生产,并有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检人员。高品质的产品为企业开辟国内市场、打造自主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3)柔性化生产。为了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公司已对企业生产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柔性化改造。例如,将沙发分为各个部件,每个零部件有多种标准的规格供客户选择,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进行组合。这种柔性化生产给企业使企业能够以大批量生产方式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使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拥有了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4、劣势。在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存在的优势并加以发扬的同时,集团管理者也必须看到企业在经营各方面存在的劣势,在营销策略设计中加以规避。
(1)产品开发设计力量薄弱。目前,企业内部已建立起一支10人左右的产品开发与设计团队,然而这与企业发展规划的需求相比还是严重不足。深入分析企业研发团队可以看出,无论是开发部门内部的组织设计还是人才培养方案规划方面,企业在研发力量的加强方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2)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在经济危机下,拥有一个甚至几个具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将给同质化严重的家具制造企业的销售带来巨大推动力量,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A家具制造企业已经建立起多个在西南地区家具市场较有影响力的品牌,但其品牌效应仍显示出较强的区域性,为了保障产品在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的发展,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销售渠道单一不畅。目前,公司并没有建成自有的销售渠道,国际市场上,企业都是以OEM的形式接收国外大型家具制造企业的订单,而国内市场主要是依靠零售商作为中转以实现产品销售。这种销售模式在一定时期给企业带来了销售保证,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行业利润率水平的逐渐降低,这种单一式的销售渠道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三、营销战略规划
在系统的分析了案例企业营销环境的基础上,下文将从营销组织体系战略构建、目标市场战略转移以及人员的激励与培训几个角度,结合现代营销战略相关理论,对其营销战略进行系统规划。
(1)现代化营销组织体系的战略构建营销组织是企业的核心部门,高效、合理、富于活力的营销组织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基本保障,营销组织建设和管理是发挥这一部门核心作用的基础因此,在A家具制造企业的营销战略规划中必须选择营销组织模式时应考虑的因素、营销组织的设计原则,进行营销组织的构建、营销协调机制以及营销管理制度设计,为企业营销战略的实现提供制度保证。A家具制造企业在进行营销组织设计时,必须正视企业中存在的严重的营销组织建设和管理弱化问题特别是在营销组织的设计、营销组织模式的选择、营销组织的构建、营销协调机制、营销管理制度设计几方面提高重视程度,实现营销组织的创新。
(2)目标市场的战略转移所谓的目标市场,是指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从满足现实或潜在的目标顾客需要出发,并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条件而选取定的特定市场,即企业决定进入的分市场。以往A家具制造企业主要以欧美为目标市场,以接收外国家具制造商的OEM订单的方式从事经营管理。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再继续从事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务以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战略需求。因此,结合国内外市场发展态势,抓紧实现企业目标市场的战略转移非常必要。
笔者认为,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可先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设计与品牌建设,待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后再将视野扩展到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化家具大品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A家具制造企业的家具产品从价格和产品特色来看,处于家具产品的中,高档层次。因此,A家具制造企业的目标客户应主要集中于沿海的发达地区和内陆的大城市,所以企业的目标市场由原来的国际欧美市场阶段性的转移到国内市场,由原来的西南家具市场转移到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市场。
一、当前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营销方式注重形式,跟风现象严重
经济市场中有很多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使用的营销战略模式都是模仿市场中较为流行的营销模式,或是模仿一些国外较为成功的市场营销方式,我国很多企业引入的西方较为成功的市场营销方式和理论时只是依葫芦画瓢,在使用中只是生搬硬套,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生产产品的特征。企业在仅仅某一种市场营销方式后,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营销方式过于机械化,不会灵活运用。现阶段,很对企业采用的市场营销方式较为常见,营销模式大同小异,营销优势极大的缩减。企业针对这种情况,往往会选择减低销售产品的价格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此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销售业绩。但严重的跟风最终只会导致企业的经营利润不断缩减,产品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企业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
(二)企业还没有转变市场营销观念的思维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但大多数的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还秉持着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现代市场商品供过于求,有些企业依旧坚持当下流行的必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因此,企业在选择和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盲目的追求市场中最流行的模式,但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产品销售业绩难以提高,产品被大量积压,资金回流慢,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三)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创新力小
在我国仍旧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缺少强烈的市场营销战略创新意识,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和操作方式落后。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缺少科学、先进、有效的思想指导,企业没有对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企业采用市场营销方式时只是机械的套用他人成功的营销经验,并没有从上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出发。
(四)市场营销道德素质较低
目前很多企业未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经常会做出一些违背商业伦理道德的事,在市场营销战略开展的过程中,经常或为了达到某种效益或目的选择一些不道德的竞争方式,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拓展了新的渠道
电子商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应运而生,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拓展了新的渠道,赢获了更多的客户和消费者的支持,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只有零售为主的销售平台,还包括以社交分享式为主的促成成交平台,这些平台上承载着大量的客户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对这些平台上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索,及时掌握广大消费者最新的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消费需求,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生产产品,制定营销战略,并将企业生产的产品推送到网络平台用户界面上,网络营销这一新的市场营销模式不能为企业降低营销成本,提升销售量,提高资金回流速度,还能帮助企业更快速、更全面的获取客户和消费者最新的信息资源;另外,在持续营销过程中,企业要重视积累优质客户群体,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细致划分,充分挖掘客户群体的购买力,在营销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市场营销战略,不仅对后续的市场营销有效地进行帮助,还能实现为消费者提供满足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目标。
(二)消费观念由满足基本需求转变为个性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电子商务时代的迅速壮大,经济市场环境中各个领域之间的互动以及与国际市场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诉求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有了新的转变,消费者在选择一件商品时,不仅会关注这件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还会关注这件产品风格能否满足自身对个性化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但产品的生产周期变短,市场竞争压力变大,创新经营管理理念,研发新产品等成为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应该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导向,根据目标客户群体的个性化追求提品,例如企业可以采取预售的方式,提前了解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和款式;或是开放产品生产基地,让那个消费者到生产基地进行参观,或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去,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和喜爱,树立良好的口碑和企业形象,还能真正意义上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需求,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只有转变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和战略思维,建设产品和品牌以及营销战略的个性化特征,才能满足当前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三)品牌个性是企业的立根之本
现阶段产品呈现同质化,消费观念和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忠实度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尤为重要。品牌个性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的重要标示,品牌创始人的经验阅历、眼光等决定着产品品牌的个性特征,消费者通过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满足,提升对产品的购买欲望,进而提升对产品的认可和忠诚度,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欲望和认可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品牌个性、品牌文化等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
(四)加大成品创新研发力度
技术发展过程中新产品大量涌现,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为企业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还推进了产品更新周期,加剧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度,每一种产品都有一个固定的生存周期,从一个发展期进入另一个发展期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如果更新周期加快,企业产品研发?h节就会出现问题,出现产销不一致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开展。
(五)树立健康、正面的企业形象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每一个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企业要对现阶段社会环境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将保护社会公共环境为己任,用产品展现企业的公益理念,积极回馈社会,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为企业树立一个正面、健康的企业形象。
三、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一)树立网络市场营销观念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服务是目前企业实现产品增值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该专门设立一个以广大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服务部门,负责搜集、整理和分析消费者的信息,了解消费者近期以及未来时间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创新、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当前经济时代下,信息技术是企业发展建设的主流,与以往的时代相比,当前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积更广、容量更大,这些特征为企业的发展和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随着世界经济格局一直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导致经济市场的变化节奏持续加快,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只有尽快转变传统的被动式营销理念,将“跟随市场化”营销战略转变成“市场跟随化”营销战略。
(二)树立良好的服务营销理念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应该转变为消费者理念。现阶段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很多经营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都得到了普及,产品出现同质化现象,企业很难在产品质量和包装方面获取较大的竞争优势,只能从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和服务等方面来获取有力的竞争优势。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无论选择购买哪一种产品最终获得的效果或利益没有较大的差别,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只能通过产品销售提供的服务来获取,因此,在未来企业的竞争除了产品个性化展现之外还包含产品服务。市场划分和消费群体细分是为了对消费者的购买方式进行区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树立发展市场战略营销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只有做足充分的准备,才能在经济市场中立足,因此,企业必须充分掌握当下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发展战略规划。在开展市场营销过程中不能有跟风的态度。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人员也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和战略制定技巧,并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将所学到的市场营销战略中的优势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制定企业营销发展战略时要从大局发展角度进行,重视产品的创新和研发,生产独特的个性化产品,利用产品差异的优势拓展市场空间。
(四)重视绿色产业发展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要重视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尽可能的采用绿色服务营销模式和方法,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个性化要求。创新和研发新产品时融入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环保理念,设计研发质量好、独特、个性的绿色产品。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可以朝着绿色产业、独具个性方向发展,确保企业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环保型,企业的形象会在消费者心中极大的提升,对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不止一个企划人员给笔者沟通,诉说现在企划工作非常难做,创新更是难上加难,同时,平淡无奇的企划方案,销售人员更是不认同,更不用说去严格的执行了,企划遭遇难以突破的“天花板”。那么,企划创意到底从何而来,如何才能让企划案有效“落地”呢?
企划创意从学习中来。企划的定位是高于销售的,不论是高度,还是职责,,思维还是行动。因此,企划人员一定要在营销战略规划层面走在销售人员的前面,如何才能做到呢?那就需要学习,从学习中寻找创意和灵感。这就要求企划人员的学习力一定要是超强的,要通过学习同行、学习竞争对手、学习一些优秀经销商的做法,来激活自己的思维。海尔的“OEC管理法”就是在学习日本企业的基础上,总结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华为更是先“照抄照搬”,然后再逐步转化和形成自己一套体系的。企划人员必须要通过学习,借鉴一线品牌的营销模式、企划做法,再结合自己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出更切合市场的企划方案来,让企划方案既有前瞻性,又有实操性。
企划人员要学会嫁接营销。企划要想有创意,有时需要企划人员能够“跳出行业外”,多向别的行业,尤其是成熟的行业学习和借鉴。其目的是开阔自己的眼界,学会用跨行业的的视角和思维,来看待自己所服务和从事的行业和企业。曾有人评论说,中国为何出不了世界一流的大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学而优则教”的“一脉相承”上,缺乏跨界、跨域、跨行等的碰撞和创新。营销企划也是如此,企划要想有创意,有时就要学会“嫁接营销”。“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之所以能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跟其采取的“杂交”技术有关。同理,企划人员要想更有创意,也要多看看别的行业的做法,说不定就能够激发自己的灵感。比如,蒙牛的牛根生,在巡查市场时,看到顾客拿着有提手的别的行业的产品,就生发灵感,“能不能也给牛奶装上一个提手,以方便顾客拿取呢?”创意一出,马上实践,从而就有了牛奶包装箱上的提手,并成了行业的规则。
企划人员要从市场捕捉灵感。很多从事企划工作的朋友,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容易陷入一种“唯心主义”的误区,在做过一段时间企划工作后,往往就开始“闭门造车”,自己“想当然地”去做企划案,结果,产品研发出来,或者促销方案制定出来,跟市场“脱轨”,从而造成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失败,促销费用打水漂等等,因此,企划人员要想避免这种现象,一个核心关键点就是要到市场一线去,企划人员要有一个新的定位:“企业的嘴,市场的腿”。“企业的嘴”,是指要替企业说话,要为企业把好“费用关”,“市场的腿”,是指企划人员要始终能够走到市场一线去,鲜活的市场才是企划的根基与源泉,通过走到一线去,与销售人员并肩在一起,在与销售人员结合当中,与销售人员一起制定企划方案,这样的企划案才是来自于市场,用之于市场的,才能受销售人员欢迎,才能更好地去执行。笔者在企业担任企划总监职务时,一月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待在市场上的,通过观察市场,观察竞争对手,观察己方市场表现,从而能够洞察趋势,研判未来,给销售部门提出可行性方向及其方案,深受销售部门尊重,企划方案顺畅执行,更是预料当中而水到渠成的事情。
总之,企划人员担负着企业营销战略、策略制定的重任,指引着企业营销前进的方向,企划人员只有立足市场,充分地与销售进行结合,同时,跨行学习,通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会嫁接营销,企划人员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市场创意源泉,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市场,从而获得应有的营销地位,通过低成本营销,为企业、为市场获得最大化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