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涵义
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是实现企业整体组织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重要的支撑系统,是企业在对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各种相关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全局利益和发展目标出发,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和发展所做的总体预测、决策和安排,与企业战略本身以及构成企业整体战略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生产制造、财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对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俗的说,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的人员需求及如何实现这种需求所作出的计划。
二、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融合
1.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美国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詹姆斯・W・沃克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已经开始与人力资源战略联系起来,有如下的几种趋势:
(1)企业正在使其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更加适合于企业的精简且较短期的人力资源战略。
(2)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更加注意企业环境的分析,以确保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用性和相关性。
(3)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更加注意特殊环节上的数据分析,更加明确地限制人力资源规划的范围。
(4)业更加重视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的关键环节转化为行动方案,以便对其效果进行测量。
由此看出,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一定要适应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既要与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相一致,又要与企业的短期目标相一致。
2.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关系
3.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
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的制定工作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中大型企业。管理者所要控制的系统大,只凭个人感觉或独立判断很难准确把握企业的真实状况,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工作,重视这项工作的系统性、全局性、预测性与计划性。企业战略制定的和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程序一样,包括内外部环境分析、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评估与控制等四个步骤。
(1)人力资源战略环境分析。人力资源战略环境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条件分析。外部环境分析通常采取PEST分析法(PEST为一种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所谓PEST即政治、经济、社会、科技)进行分析。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企业的组织文化,以及企业员工的现状和他们对企业的期望。
(2)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与选择。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首先采取SWOT分析法,再用PEST分析法对企业外部的人力资源环境进行分析。
(3)资源战略的实施。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通常包括人员补充规划、分配规划、提升规划、教育培训规划、工资规划、保险福利规划、劳动关系规划、退休规划。可是若想使制定的规划真正实施,就要使战略规划制度化,通过制度保证战略的实施,使其切实落到实处。
(4)人力资源战略的评估与控制。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评价与控制的基本目的是保证企业最初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及其具体实施过程动态实时地相互适应。所以,为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就必须对整个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过程进行评价和控制,必须出台一套科学的评价与控制系统和机制,利用评估结果对最初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进行适时调整。总之只有不断地调整和评估才能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当今世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越来越受到企业家们的关注,成为企业发展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首要原因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企业不得不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世界。其次是企业在今的发展中若想把握事关全局的关键性工作,就需要明确地指出战略的重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正在迅速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有助于企业适应变化的环境,基于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调整。
(2)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有助于企业应对职位空缺的问题,使企业明确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3)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有助于合理调控人力资源流动率,从而达到劳动力水平的相对稳定。
(4)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有助于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变化。
总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管理好企业的人力资源,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且要按照科学的程序制定和实施,最终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内容变成真实的行动,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战略 胜任力模型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为确保自身战略目标的实现,依据内外部环境,对战略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供给、需求和缺口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并制定吸纳、维系和激励人力资源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过程(曾湘泉,2000)。简而言之,合理的人员配置加上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优化组合才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内容。 中国
二、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一)企业战略在前,人力资源规划在后
jeffrey a. mello(2004)提出人力资源规划是在组织战略目标和计划确立后开展的,因此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要有明确而清晰的经营战略规划和价值链核心业务规划,要有人力资源内外环境分析,要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和较为完整的历史数据等。
(二)企业战略包含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并且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它是企业为达成经营战略而确定的人力资源配置目标、计划与方式,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龙头”或牵引,它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各项管理活动的方向。
(三)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落地的载体
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价值就在于实现企业战略的落地,基于战略的员工核心专长与技能的培训以及满足组织战略与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使得人力资源规划是连接战略规划和公司业绩的必由之路。
三、人力资源规划无缝对接企业战略的步骤及其方法
步骤一:对人力资源规划重新定位,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
在研究和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前,对人力资源规划重新定位显得尤其重要。人力资源规划应定位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要遵循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高度关注战略层面的内容。一方面把传统意义上聚焦于人员供给和需求的人力资源规划融入其中,同时更加强调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步骤二:明确企业战略愿景,提炼战略核心目标
只有充分认识企业战略愿景、组织目标和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主体所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才能够有效地协调人力资源活动和组织活动,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能够促进实现其组织愿景和组织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战略核心目标,用这些战略核心目标指导人力资源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例如:哪些核心目标会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哪些核心目标是我们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要考虑到的因素等方面,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活动,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以协调和支持战略规划的实施,从而促成组织愿景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步骤三:挑选承载企业核心目标的关键岗位
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多的是依赖于关键岗位人员来完成,所谓关键岗位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对企业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起重要工作责任,掌握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能,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置换和市场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的一系列重要岗位的总和。
步骤四:使用胜任力模型对关键岗位进行分析
使用胜任力模型对关键岗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胜任力模型主要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比较关键岗位的胜任力水平和岗位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为关键岗位规划提供比较准确的依据,只有参照胜任力模型,才能分析企业当前关键岗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的差距,并按照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制定各项措施,以满足组织对胜任力方面的整体需求。
步骤五:制定关键岗位员工管理提升计划
在步骤四中利用胜任力模型对企业关键岗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当企业目前的关键岗位状况和未来理想的状况存在差异时,企业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提升计划。制定有效的管理提升计划同样应围绕企业战略核心要素来开展,重点是要考虑如何吸引、保留、发展和激励关键岗位人才,使得组织能够通过关键岗位人才完成企业战略目标。对于关键岗位员工,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组合策略,从关键岗位的招聘、培训、激励到代谢的过程中设计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企业不必过于关注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论体系,亦无须被大量有关人力资源规划论述的、内容颇显深奥的表象所困惑,企业应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力资源规划实践的理解,化战略为行动。上述以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规划无缝对接企业战略的步骤及方法,就是这种管理思路的体现。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与企业战略相偏离的问题,笔者也希望提出的这种人力资源规划模式能够突破企业现有的困境,为企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宋向清:《关键岗位空缺的危害及防范》,载《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第11期。
[2]胡丽红:《战略导向的人力资源规划》,载《人力资源》,2006年第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远景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由于人力资源过于复杂,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加强管理,为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需对其合理规划。
二、人力资源远景规划管理及其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远景规划是指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结合企业实际能力和市场变化状况,对企业在劳动力上的需求供给做出大概预测并制定相适应的措施的过程,其目的是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保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平衡,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有了详细规划,必然要有相适应的管理,即规划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涉及诸多方面,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招聘、培训开发以及绩效管理等,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作为企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规划及管理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小觑。首先,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当前状况对企业的未来做出预测,了解企业在未来的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并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可行的战略支持,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其次,就目前状况而言,许多企业都存在着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管理中,分配过于混乱,缺乏合理性,通过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有效管理,可有效保持分配的平衡,加强人员分配的合理性,从而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和成本。由于员工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展示,对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大有裨益;再者,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同时员工的利益有所保障,从而实现双赢。因为当前的竞争主要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而员工要想获得利益,必须保证企业能够健康发展,二者的利益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操作性与控制性,因此我国在执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并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下从几个角度出发,对我国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进行分析。
1、共同参加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具有很强工作能力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核心团队,企业的高层管理,生产、战略、财务、营销、业务的主要部门的负责人都应当在这个核心团队内。这个团队的成员在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和企业的战略决策上应当具有足够的专业性,从而更好的满足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需求,并且在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过程中挖掘出更多可行的方案。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时应当促进HR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与顺利的交流,从而促使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共同努力,携手为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贡献力量。
2、相互合作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应当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人力资源募集工作互相合作,并与企业其他人力资源工作在资金、管理,工资、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从而有助于更好的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核心价值。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募集方面,企业应当以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为指导进行人员的募集与补充,同时及时地对优秀的老员工进行提拔,将他们吸收进管理层,并进行企业预备干部的培训,防止人力资源流失现象的发生。
3、保持灵活
商务环境的恶化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应当与企业在新时期的人力资源需求相适应,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柔软性。因此,企业的战略规划应当与企业的内部环境相适应,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核心与关键是保证在现有人力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新的人力资源开发。并实施相应的培训计划,保持目标的灵活,根据企业的需求扩大或缩小企业员工规模,并对核心人才进行培训,在促进员工工作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现。
4、改变视角
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不仅依赖于专门的HR,并且依赖于企业的组织人员、策划人员、开发人员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切记不可通过裁员来追求片面的减员增效,而是应当及时的改变视角,合理的对人力资源进行战略规划,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并提高日常工作的工作效率。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应当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规划,从而实现提高运营效率的总体目标,并优化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整体业务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在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促进整个公司运作效率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当适当增加员工的福利并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提供职业培训,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5、注重学习
随着我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这需要企业的HR工作人员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知识的学习,并注重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对战略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和学习。在企业内部,企业应当加强员工对于人力资源知识的学习,并对HR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更进一步的业务培训,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执行。
四、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是我国人力资源工作重要的两个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相符合,从而更好的增加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在人力资源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企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以下从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企业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做到更好。
1、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越来越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起点,也是重要的理论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是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突出人力资源管理优越性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应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大力推行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内,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改革。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战略规划的进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化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这要求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必须要注意管理的系统化。无论是在企业的组建、人才招募、员工培训、企业福利等诸多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化对于以上工作都会起到很大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化是提升企业人力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前提与依据,更是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执行与实现的重要基础。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工作的实践中,应当注重人力管理的系统化,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整体进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的作用日益突显,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很大关系。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管理还需要相关人力资源的数据和技术,因此我国应当加大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管理力度,加强职业HR的培训,在促进我国人力资源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菊侠:《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研究》,《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8期
[2] 马青存:《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0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现状;对策措施。
人力资源规划强调人力资源对组织目标的支撑作用,从战略层面考虑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作用。因此,既包括了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系统规划与安排,也包括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策略与相应职能的系统安排。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对可能的人员需求、供给情况作出预测,并据此储备或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
以追求人力资源的平衡为根本目的,它主要关注的是人力资源供求之间的数量、质量与结构的匹配。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着眼于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资源,它所考虑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员,而是一类人员。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它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提供了指导。
1 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科学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保证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人力资源规划是确保企业能够适时获得适量和适用的人员的程序,使人力资源获得经济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规划概念包括以下含义:以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为依据,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组织确定的人力资源战略转化为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使组织得到长期的利益,注意实现员工的目标。
第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活跃的要素资源,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它还能不断地调整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保证企业目标完成、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序化、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计划、使个人行为与企业目标相吻合。
2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规划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但一些企业没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使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方向不明,不知道企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人才。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走一步看一步,目标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方向和目的。
第二,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随着市场发展变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比较快,企业战略在调整,人力资源规划往往不能及时调整。先前制订出的人力资源规划就失去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造成企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得到及时的供应。
第三,人力资源规划中缺乏沟通与协作性。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规划人员从整个企业战略出发,经多方面沟通与协作,调研出各部门的人力资源所需状况,进而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习惯于仅凭过往数据和历史,便草草制订出该规划,其规划缺乏论证和可执行性。
第四,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制订人力资源规划中无章可循。①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②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职业培训,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的寥寥无几。他们虽然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凭所谓的经验或感觉办事。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没有管理咨询的前提下,很难作出专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3 制订和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对策措施。
第一,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目标。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首先要明晰企业战略,然后分解到人力资源方面,制订人员需求计划、招聘计划、薪资福利计划等与之相配套。人力资源部门要搞清企业未来的行业定位、经营策略、经营规模和产值目标等。这就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人才,人力资源规划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建立多维交叉体系的规划工作机制。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企业全员上下协同,上至企业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应为人力资源规划建言献策。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由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线经理等协同工作,且分工负责完成的。企业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同时,与一线经理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制订规划方案,并支持下属实施方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力资源的分析和预测,协助决策者制订规划方案,并做好方案的评价,支持一线部门实施规划等;一线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的核心业务,具体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参与决策层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
第三,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管理者在决策时需要准确、及时和相关的信息资料,如果没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效率之低是难以忍受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客户、业务和市场进行深入接触和了解,把握整个企业发展走向,洞察整个行业走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有利于组织进行人员的学历、能力特长、素质等信息收集、保存、分析和报告,有利于决策者和管理者在编制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时能准确、及时获得相关的有用信息。
第四,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素质。人力资源部门从为业务部门提供增值服务,就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业务部门的需求,围绕目标实现的高度来设计对员工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态度的要求,深入企业来调动和开发人的潜能。工作是否具有预见性、有无管理技能及对管理的操作能力成为衡量人事经理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人力资源规划是独特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领导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企业要通过对人力资源规划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要培养他们的研究、预测、分析和沟通的管理技能,提高他们的工作预见性,并要求这些从业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方面。
第五,优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环境。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应该充分注意与文化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文化的融合,具有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特色,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面向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是面向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愿景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就难以有效实施,企业的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
人力资源规划服务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和优化配置,保持企业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实施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应当把人力资源规划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有针对性地解决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科学的并且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分解与控制;民营中小企业;应用方案与框架;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3
一、绪论
1954年,德鲁克在其名著《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这位管理学巨匠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想表达传统“人事”概念所不能表达的意思。从表面上看,人力资源管理所带来的最大变化在于:企业和管理者开始将人看做一种资源。首先,民营企业对于国家经济的支撑作用日渐明显。其次,企业发展中作为基础的一类资源并非生产资源,而是人力资源。最后,基于信任而生的目标分解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人才管理、开发和培养体系,在企业内部文化建设、企业凝聚力提升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基于对员工不信任而形成的统一的限制性管理升级到在信任基础上产生的目标划分。
四川省人事局在2009年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研究总结中提出,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成本不足的问题,当员工能力存在缺陷时,企业大部分会考虑招收更多的员工来弥补这一岗位的需求,而不是考虑如何从员工自身进行改善。另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颇多,涵盖了招聘、职能分配、评价、员工教育、员工稳定度维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一系列的工作相对复杂且需要持续进行,因此,企业应该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充分重视。这一研究报告说明了国内民营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中的普遍问题,并指出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人”这一要素的不重视,因此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制定有效的计划目标,从人力资源召集、岗位目标分配、规范化绩效评价、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福利与服务等方面细化人力资源管理,并通过侧面控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和控制应当是全面而持续的,首要考虑战略性,进而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改进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由于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人力资源投资理念也往往不一致,导致企业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并不协调。科学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成为当前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在市场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和企业步入稳定成长期后,人的因素的作用日益重要。
二、文献理论综述
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职能分类和设计。(2)规划人力资源发展目标。(3)招聘和晋职管理。(4)工作绩效评价。(5)薪酬管理。(6)构建激励机制。(7)员工发展考量。(8)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
目标分解就是将总体目标在纵向、横向或时序上分解到各层次、各部门以至具体人,形成目标体系的过程。目标分解是明确目标责任的前提,是使总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目标分解模式主要有两类,即指令式分解和协商式分解。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而言,应当尽可能的采取协商式分解的方法,并采用时间关系分解的形式,按照管理层级进行纵向的职能分解,并将管理的目标分解到人。
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控制实际上是依附于企业战略规划控制的,因此其流程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管理中会制定的“发展标准-标准衡量指标-标准评价及与预期值的对比-依据评价结果判断战略规划的实践效果并进行及时纠正”这样的系列流程类似,只是在具体的内容上完全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操作性方面,但同时也与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完整的结合。由此,人力资源控制中的战略控制步骤可以类推到以下四个步骤:第一,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目标。第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目标衡量标准的量化方案,并基于此方案进行评价。第三,基于评价结果的计划变更和及时修正。
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要所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的总体发展。第二,保证人才的合理利用。第三,非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适应性调整。第四,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样本企业:河南省豫联集团子公司-建设机械,以下简称J企业。第一,文献法。通过各种方式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研究法也是一种较为简单常用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是通过大量查阅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文献、收集相关资料,进而全面的掌握和探究这一研究课题。第二,案例分析法。通过J企业人力资源的研究资料,对其现状进行剖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关的解决策略,并进行具体的阐述,进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分解与控制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简述人力资源目标分解与控制的概念,阐述这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内涵及基本应用模式。其次,分析中国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由此,将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善与新的管理模式相关联,从理论的角度说明人力资源目标分解和控制有助于改善中国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负面问题。在得出理论结果后,通过对案例企业的分析,实证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分解应用效果。最终结合中国中小企业于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应用人力资源目标分解和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案。
四、研究结果分析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竞争主要受外来企业的影响严重。外来企业包括国外企业以及国内大型企业,中国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地位相对低下,而外来企业普遍规模加大,拥有更为有力的薪酬和发展条件,因此中小企业能够围拢的人才数量削减。中国经济体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大部分民营企业出现在市场经济时代末期,发展初期,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这也导致企业所需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补充,而且资源市场的供给也不够完善,很多企业的人才的需求并不能被满足。到现代后,这一问题更为明显,但企业同时对人才的需求更高却又不倾向于普通人才,这就形成了企业的内在矛盾,在自我矛盾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没能坚持下来,最终在市场中消亡。
基于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可以将中小企业管理中的缺陷进行如下类举:第一,管理理念的落后。第二,由于对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的定位不明确,进而导致人员结构不合理,职能发挥不完善。第三,岗位及职能分工过于模糊。第四,缺乏人才开发意识和人才吸收门槛限制,导致人力资源的常规更替无法为人力资源质量的稳定提升做出贡献。第五,考核机制不完善,且缺乏科学的员工激励。第六,没有完善的员工反馈收集渠道,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企业的战略应当以竞争力为优先发展点,其中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了公司产品的优势、产业的发展前景、关键人才的价值创造力、社会需求四个方面。所以,中小企业在管理上应当构建完整的发展和管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下属分支,也应当遵循这一要求。
综合前文分析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化工程,其对企业的服务方向固定且相对较窄,但实际内容和项目繁多,如果简单的进行统一管理,是很难实现有效管理的。因此,应当采用目标分解的形式,如此可以细化管理内容,并明确目标,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并更有利于采用可量化的模式进行评价,从而判断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完善,则会产生真正有助于企业人才体系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分解的总体目标规划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招聘管理目标、职能管理目标、绩效和薪酬管理目标、人性化管理目标。
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分解和控制对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价值:(1)从民营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方面关联目标分解的价值;(2)从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方向关联目标分解的价值。
从上述基本资料来看,该企业采用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较为混乱的交叉式行政人事并行的管理模式。该企业在成立之初,并没有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企业老板和行政部门代为执行。而后该企业在早起创业者的领导下开展了自主研发,并逐渐扩充研发队伍后,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增加了对产品宣传销售职能员工的管理。整理来看,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属于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迈进的过程中,但目前的管理模式相对混乱,职能分配交叉和管理权的分级交叉十分严重,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企业较好的促进作用。
虽然从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来说,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用被归为一种模式,也就无所谓管理模式的优劣,因此,我们可以将其优点总结为相较于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方面,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该企业重视技术研发,进而重视高质量人才的引进,因此形成了对优秀人才数量拓展的基本认知。第二,该企业在优秀人才圈内构建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规划已经十分接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并且拥有类似于人力资源目标管理的相关要求,同样制定了类似于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分解的工作表。第三,该企业拥有类似于战略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流程。主要体现在该企业将“稳定的技术研发”这一完整发展战略转移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级人才管理”上,并由此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总体目标。
虽然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较接近目标分解的模式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其中较为显著的几点如下:第一,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性仅体现在对少数高级人才的管理方面,对于普通员工的管理仍不到位。第二,企业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中尚未设计人才职能的明确划分要求。第三,薪酬规范的不平衡。第四,管理职能的权限过于向上级集中,重点在于企业战略部分。第五,员工的人文关怀和愿景融合的缺失。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J企业在小范围员工内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具备了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分解的雏形,但为完全覆盖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分解的特征。不过,这也为J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上一节的分析中总结了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的有点,其中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目标规划的内容数据目标划分的方式,也是基于企业战略展开的,这一管理方式实现了几个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陷的改良:第一,将人才的系统化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项目。第二,将人力资源的发展和控制作为目标项目,并且进行了很好的分离。第三,该企业提供了人才发展目标规划。
从J企业的发展需求来看,其目前已经具备了相对明确的发展战略,但是缺乏完全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管理规划,以及战略的完整性。首先从战略角度来说,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企业战略直接相关,上一节分析中提到,该企业的战略制定主要围绕外部市场制定,制定者主要为企业领导者。再者从管理模式角度来说,民营中小企业需要更为完善的管理模式,J企业的管理模式相对混乱,管理权限的交叉问题严重。最后从企业稳定性角度来说,J企业突出发展技术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已经逐渐形成企业特点,与其他企业特点和领导者一同孕育,即将成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但J企业尚未形成其企业文化体系。
五、研究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分解细化和明确是这一模式应用的核心,也是最为基础的部分,笔者将通过三个部分来阐述应用方案的考察、因素内容以及控制内容。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分解前提分析:中国民营中小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力的传统观念很少与战略控制相结合,而人力资源目标分解的基础就在于其和企业发展战略的结合。在前提考量过程中,企业的发展战略是首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上层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应该比企业发展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要求更为细化。
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分解细节方案:依据本节第一部分的分析,笔者制定了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八类类别的目标分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目标、人力资源规划目标、招聘管理目标、培训管理目标、绩效管理目标、薪酬管理目标、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管理目标、部门管理目标。其中具体的分解内容可以依据企业实际进行相应调整。笔者主要制定了八类类别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均以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为基础展开。
民营中小企业在管理控制上存在严重的要求与落实不配的情况,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相对松散,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表面上是严格约束员工行为,实际上约束力主要针对个人行为,而没有真正影响企业效益,也就是说民营中小企业在管理控制上存在实效性不足的问题。
笔者针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步,制定战略控制规划。第二步,明确和完善管理规范,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第三步,明确和完善聘用与晋升制度。第四步,控制人力资源成本。这一部分建议主要针对前文中对于人才吸收和管理方面的建议进行了细化说明,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人才的自我储备;(2)专才专用;(3)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性,规避“家族特性”。
(1)合理化职能分工和人才聘用
其一,考虑真正具备复合能力人才的实际才能,并将放在真正合适的岗位上,保证对多个职能效能发挥有效;其二,考虑企业真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类型,例如能够坚固员工管理和销售管理的,可以进行专项招聘。
(2)管理权力下移
其一,在人力资源部门构建完成后,将归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权力完全下方给专职部门。其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下移至职能部门,下移的权限主要包括绩效评价、职能监督、个人职能规划几个方面。
(3)制定长期稳定的培训计划
第一,培养员工技术;第二,培养员工心态;第三,传播企业文化;第四,培养员工额外的知识。
在上述条件下,企业应当进一步合理和平衡薪酬制度。在保证制度的公平公开的前提下,也不能忽略贡献和收益的同幅增长需求。个人认为,企业首先应当进行合理的分分工,保证员工能力的真实体现;其次,保证评价指标雨个人能力的关联度,避免员工实际贡献布恩那个被很好的计算;最后,保证薪酬分配能够满足员工需求,并且尽可能的接近社会标准。实际上,目标管理的重点在于将管理的内容细化分类,整理出具体的着眼点,并进行更有效的实施工作。通过笔者对中国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了解来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根本问题实际上就是认知不足和管理的条理不顺畅。总体来说,人力资源目标分解并不能作为根本性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案,其只是在应用过程中辅助解决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或者说是强迫企业必须进行管理方面的自我改革。
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细化的人力资源目标分解模式,目前在国内研究中尚未出现该类模式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的人才引进控制和发展结合的管理改革,虽然国内有同类研究,但适用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应用模式研究相对较少;同时提出了双项权限下沉建议,也主要针对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问题而提出。本次研究中,虽然提出了细化的人力资源目标分解模式,但并未能总结出更为细节的分类实施计划,只能作为框架来参考。在企业案例的调查分析中也缺乏足够的数据及进行更为科学的论证,只能局限在学术资料总结的层面上。
个人认为,本次研究最大的成果在于提出了目标分解和控制的基本框架,说明了其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核心价值并非管理模式的细化,而在于促进和调整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使之向更为科学、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希望本次研究可以为国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于绍君.中小企业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0).
[2]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组.学生工作的绩效与评估[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海凤.辽河油田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4]王德中.管理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王丽娟.员工招聘与配置[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乔坤,栾晓琳,王晓云.高绩效HRM实践与组织承诺:关于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的研究[J].管理评论,2009(05).
[7]汲厚凯.中国企业绩效管理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8]任燕.人才招聘中的误差源因子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8.
[9]江燕.国有企业招聘问题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