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环境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环境信息披露 法律法规
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在环保部门和证监会积极推动之下,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最早在1997年,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 《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试行)》中涉及环境信息披露,规定了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在招股说明书正文第五部分应适当提及能源或者交通方面存在的制约、产业政策的限制、环保因素的限制、严重依赖有限的自然资源等环境信息相关的风险因素。2002年1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第86条和第88条规定可见证监会开始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主动、及时披露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相关信息。
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强制性要求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在当地主要媒体定期公布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并要求列入名单的企业根据环保部门规定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否则承担违法责任。我国强制性公开环境信息的主要法律依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6月,《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本规定要求环保部门对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等十三个重污染行业中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再融资募集资金投资于重污染行业进行全面核查。
2003年9月,《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进一步落实,对列入名单的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必须公开的环境信息和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进行了划分,对公开信息的途径进行了规定,也鼓励企业制作年度环境报告。
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将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是指导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强调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在生产环节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要求企业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
2007年4月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为规范环保部门以及企业公开环境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办法规定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公开与强制性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企业环境信息。并明确提出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公开的九类环境信息,以及被列入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企业强制披露的四类环境信息。
2007年8月,《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是对环发[2003]101号文件的进一步执行。《通知》由环保局统一组织开展,对从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的环保核查工作,并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核查意见。
2008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将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分为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两种形式。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影响且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重大事件。
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鼓励上市公司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及时披露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并在披露公司年度报告的同时在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披露公司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含环境信息)。上市公司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公司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或单独披露《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中提到的九类环境信息等。
2010年7月,《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提出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上市公司应该及时、完整、准确地披露环境信息、年度环境报告书。
2011年1月,《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要求火电、钢铁、水泥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当年度环境报告,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从1997-2012年这十五年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尤其是2011年1月《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的颁布,使得国家开始对环境信息披露有了统一的规定,开始明确哪些信息是需要披露的,披露到什么程度,但是依然没有明确相应的审核程序和奖惩机制,不具有强制性。
总体而言,我国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立法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严重。目前我国环境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的执行存在一个很大的困境,就是缺乏环保部门与证监会的跨部门合作,上述法律法规大部分都是环保部门单方面对上市公司作出披露环境信息的规定,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主要是由证监会负责的,但证监会认为环境信息可适用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不需要单独制定环境信息等其他具体信息披露的管理办法。所以至今都没有环保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联合出台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规范的文件。
参考文献
[1]李建发,.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 2002,(04): 42-50.
截至2008年8月,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已实施或宣布即将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我国也在2006年2月颁布了与IFRS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起依据新准则编制财务报告。鉴于各国现实环境的巨大差异,会计准则趋同后能否得到严格、一致的执行,成为一个普遍关心的问题。
会计准则的执行包括选择和决策的过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造成内外信息不对称,使得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情况并不能完全观察和了解,因而更多地依赖于企业的信息披露。企业高管作为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者有动机选择和操控会计信息披露,这样会计信息披露的结果和会计准则执行的结果就会有差异。
大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影响会计准则执行的因素主要有会计准则本身的制定与解释、执行准则的制度环境、公司治理制度和资源。例如,刘慧风(2007)使用制度、需求、公司治理制度和资源构建了会计准则执行的情境框架;姜英兵、严婷(2012)认为影响会计准则执行的因素有准则本身的制定与解释、执行准则的制度环境、公司特征及治理层面因素;刘峰等(2004)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框架,认为会计信息质量受外部机会、会计准则、法律风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并认为法律风险作为影响会计准则执行的要素,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用可能会超过会计准则本身。
(一)会计准则的执行一定要配以适合的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它构成了人类政治交易行为和经济交易行为激励机制,不同的制度安排将导致不同的市场交易成本。制度环境因素会影响企业行为,进而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一般地,制度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法律体系和经济发展水平等。
青木昌彦(2001)认为,制度的实质是博弈均衡的概要表征。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具体的制度安排,本身不可执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运行的制度环境。如果将同样的会计准则“移植”于不同制度环境中,原有均衡状态就有可能被破坏。逐渐趋同的会计准则在执行时应当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制度环境对执行效果的影响。
Ball(2001)认为法律和政治体系会对会计质量产生影响,作用途径包括影响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准则的执行。可以推论,若法律和政治体系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必定不同,会计准则的效果也会不同。基于契约理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的契约也会受到制度环境的限制(Menard,2002)。例如,强有力的司法体系会产生更低的盈余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Burgstahler等,2006);一国的法律体系、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制定,继而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Ding等,2007)。
中国的会计学者也给出了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江笑云、孙辉(2010)通过考察新会计准则执行效果,认为信息环境影响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发挥决策有用性的程度。资本市场效率、投资者的认识以及准则执行机制等都可能影响准则执行的效果,因此应当加强新准则配套的支撑系统、市场环境以及执行机制效率等方面的改进和完善,以促进新会计准则作用的有效发挥。
Chen、Sun.Wang(2002)l现虽然中国在为IAS的协调而不懈努力,但是至少在短期内难以缩小会计盈余的差异并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其原因在于薄弱的社会法治环境、过度的盈余管理和低质量的审计监督等。
以上证据表明,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需要适合的制度环境,包括政治体系、法律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应当不断健全社会法制环境,强化审计监督,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改善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并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二)公司业绩影响会计准则执行――资源配置视角
每个企业基于不同的利益需求对新准则有不同的执行态度。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组织资源等)和能力(学习和运营能力等)有差异,准则的执行可能会呈现总体遵循、个体差异的局面(高利芳,2009)。
公司业绩是影响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经济动因之一。依据契约理论,业绩评价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委托管理的一种重要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实证研究也证明了高管的薪酬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企业高管直接参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但是,如果他们认为执行会计准则与业绩指标无关,甚至恶化业绩指标,他们就没有动力学习和执行新的会计准则。
郝振平和陈武朝等(2010)的研究表明,采用国际公认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普遍比按照各国国内准则计算的利润要低。其原因是准则的转换使利润计量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这样会减少企业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机会。既然执行新准则对提高业绩没有产生正向作用,基于自利的经济动机,企业高管必定没有动力认真学习和执行新准则。
【关键词】公司治理角度 内部控制环境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不健全
(1)控股股东“超强控制”
首先,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不仅可以决定股东大会的决议,而且还可以通过选“自己人”作为董事,以此决定董事会的决议,进而影响董事会对经理层的选聘,获取自身利益。其次,由于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的特殊地位和主导作用,使得其具有超越法人权限的能力。可以利用、控制、使用上市公司资源的优势,转移上市公司的资产,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再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常为一家公司,而不是自然人。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直接或间接地以上市公司资产作为担保,从银行获取大量贷款。这些担保中还包括违规担保、逾期担保,上市公司因为给控股股东贷款提供担保,被动地变成了控股股东的连带责任方,承担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旦上市公司卷入复杂的担保诉讼案中,不仅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因此而亏损甚至退市的风险,还侵害了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利益,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
(2)董事会是形式董事会
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一般由公司的前几大股东按其持股比例推荐组成,广大社会公众股股东在董事会中根本就没有任何代表,也没有任何的话语权。由于公司董事会受控股股东支配,而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股东之间的权力、利益不统一,如在股利分配政策上,社会公众股股东关心的是眼前利益,希望获取资本利得,而控股股东考虑得是公司长期战略,关注市场占有率、投资机会等。在公司董事会做出相关决议的时候,即使发生控股股东侵害社会公众股股东利益的情况,广大社会公众股股东也不可能知道。
(3)独立董事制度不到位
我国在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后,独立董事依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上市公司的“摆设”和“花瓶”。一是一些独立董事大多只是听取、审议和批准公司年度报告和重大决策,在董事会上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这些独立董事认为自己主要是为上市公司发展提供建议的,他们往往只提出建议,而不愿去得罪大股东,并把自己当成顾问一样来看待。当公司内部发生分歧后,控股股东带头进行违规操作,不听独立董事的建议,独立董事也毫无办法。二是目前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大多是国内一些知名的经济学家、大学教授、证券从业人员等,他们的加入对上市公司拓展视野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他们没有丰富的企业与商务经历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履行公司董事应尽的职责。
(4)监事会
公司监事会是与董事会相互制衡的监督机构。我国《公司法》规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从这可以看出,监事不是来自股东代表,就是来自职工代表。股东监事由于自己本身工作受董事会和经理的领导,难以对董事会发挥监督作用;职工监事虽然代表职工的利益,由于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者信息掌握不充分等,也达不到监督的目的。现实中,很少有职工敢于捍卫自己的利益,因为他们的命运掌管在由控股股东控制的董事会手中。因此,监事会实际上也被控股股东所控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的上市公司的监事同时担任几家公司的监事一职,把监事会当成养老的地方,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根本起不到对公司的财务及董事、经理进行监督的作用。
(5)经理层
上市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由公司经理层负责,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对董事会负责。由于董事会由控股股东掌控,这样董事会聘任的总经理也变成了控股股东意愿的执行者,实际中很多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就由董事长本人担任,上市公司的经理层也就变成了控股股东的经理层,当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时候,经理层就变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具体实施者。
2、对经营者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期权计划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股权激励是现代公司制企业以公司股权为利益载体,借助于企业的价值追求与企业员工个人利益协调互动的模型,谋求极大地激化员工主动性和创造力的一种全新的激励方式。经理股票期权作为长期激励机制,有助于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问题,并实现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应,因而能鼓励经理人员克服短期行为,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对中国上市公司来说,激励性股票期权或称经理股票期权其吸引力在于:协调股东利益与管理层利益,弱化股东与管理层利益间的冲突,促使公司管理层行为趋向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但是,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现状,股票期权还存在股票来源业绩评价市场环境等诸多问题。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对策
1、强化股东权利和股东的法律责任
强化社会公众股股东各项权利的实现机制,实现同股同权。在《公司章程》、《招股说明书》等文件中充分说明社会公众股股东权利和利益,以抗衡控股股东“超强控制”的内部控制环境,使社会公众股股东有一个良好的维护自身利益的环境。在公司权力机构的股东大会上,要给予社会公众股股东充分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的机会,不能亲自参加股东大会表决的社会公众股股东,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比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全国证券交易网为平台,以各家证券营业部为终端,开发建立全国联网的中小股东电子投票系统,通过电子识别,让中小股东在各证券营业部或家庭个人终端设备上行使自己的投票权。对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经过社会公众股股东过半数以上同意才能实施,维护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利益,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2、加快董事会改革
(1)要实现董事会内部利益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
公司董事会是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股东之间利益博弈的关键环节,社会公众股股东进入董事会,才能切实的维护自身利益。上市公司董事会必须由社会公众股股东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而且社会公众股股东代表在公司董事会中的比例不能低于社会公众股股东持股之和占总股本的比例。另外,加大董事会的义务,对社会公众股股东提出的各种疑问、提议、预案,董事会要定期给予答复,以保证社会公众股股东的知情权、质询权和提案权。
(2)允许独立董事持股
我们通常理解独立董事时认为,独立董事与公司没有任何股权关系,主要为中小股东的“代言人”,而且把独立董事的优点也归结为他们不是股东。独立董事作为人,毕竟要代表某种利益。因为不是股东,不会为某一个股东说话,他们受谁的委托,就代表谁的利益。独立董事由控股股东聘请,他们必然代表控股股东的利益。让独立董事持有股份,但不让他们成为大股东,这样,独立董事的利益就会与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他们就会代表中小股东,积极制止控股股东做出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不良行为,也能改变独立董事把自己当成顾问的局面。
(3)关于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和任职时间
按照中国证监会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独立董事的提名人在提名前应当征得被提名人的同意。在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上要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加入到独立董事的队伍中。上市公司可以在公司章程中或其他相关文件中规定独立董事担任独立董事工作的具体时间,比如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规定独立董事每年必须参加几次董事会等。
(4)关于独立董事参与决策的方式和支持其工作的机构
我国可以在立法上规定独立董事每年至少举行若干次独立董事会议。通过独立董事会议,为独立董事提供一个不受任何干扰、约束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独立董事可以共同商讨对策,一是可以保证独立董事职责的履行,二是为独立董事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机会。我国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像美国的董事会设立有若干个专门负责某方面职责的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这些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大部分或全部都是独立董事,独立董事能够获得一定的权力,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我国的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专门委员会,以保证独立董事职权的行使。
(5)建立董事会的自我评价体系
对于董事会的自我评价,结合自身实际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我评价体系都会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董事会的构成;董事会的运作;单个董事的履职情况。关于董事会的构成,应结合公司法、治理准则和指引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关于董事会的运作问题,主要考察董事会的工作程序、工作效果的问题,这又包括评价董事会下一年任务和职责的可能性;评价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过程包括达到即定目标所用资源和可能性。对单个董事的履职状况考核,是因为一个董事会的力量来源于它的成员,而且对支付董事会成员报酬具有衡量标准。
3、强化监事会职能
我国监事会成员的组成比较单一,不利于监事会从各方面维护公司立场。上市公司可以扩大监事会成员的范围,允许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参与并根据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比例或由相关法律规定。将原来的通过提名选举职工监事改为公开竞选;债权人监事可以由债权总额较多的债权人或其它债权人直接派出;由股东监事、职工监事和债权人监事审议后以监事会的名义向社会公开聘任独立监事。这样监事会就代表股东、职工、债权人和潜在的投资者等若干群体,更好的维护公司的利益。对于监事个人应当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忠实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利益。监事在不尽其职责时,应承担一定的行政或民事责任,严重者应承担刑事责任。
4、理顺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
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要形成相互制衡和权责对应关系。董事会与经理层是一种授权的关系。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必须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董事会的职权。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聘用职业经理人员管理,委托给经理层。总经理及经理层在董事会的授权下,负责处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并受董事会的监督。
5、恰当运用股权激励
关键词:人才结构;社会环境;现代企业;工资福利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企业经营制度和管理方式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状态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员工和领导者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不仅仅是投入了体力和脑力劳动,而且自身的素质和优秀品质对于企业文化的构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企业各阶层的员工进行合理的福利回报,不但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以建立合理科学的福利奖励制度对现代企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企业工资福利制度的意义
1.目前现代企业的工资福利奖励方式主要是通过在工资的基础上发放奖金和补贴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哲学角度而言,物质是人们实现其他追求的基础,是进行其他社会行为的首要条件,因此福利奖励制度是企业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企业的工资福利制度不受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工资福利制度都存在。在计划经济时代更多的是进行员工思想教育,主要是以精神鼓励为主。对于现在的市场经济,更多的则是通过物质奖励来实现福利制度。
2.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市场经济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价格来进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合理的价格机制能够使交易双方产生强烈的赢利心理,通过赢利心理的变化来实现刺激功能。比如对于企业而言,高额的利润就是刺激企业生产更多质量合格产品的动力所在,随着生产活动进行,企业会逐渐扩大生产规格。对于生产者而言,企业通常是培养员工自身命运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等意识来实现对于员工的激励。
二、企业如何充分发挥福利制度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发放足够的奖金就能够充分的调动员工生产或者是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注意力。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单单发放足够的奖金无法实现福利制度预期的激励效果,反而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福利制度不单单是发放足够多的奖金或者是其他福利就能实现其既定效果,福利制度的建立必须保证与员工的个人劳动价值与福利待遇相平衡,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福利制度长期有效的激励作用。
1.选择合适的福利表现形式
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员工的工作状态选择合理的福利表现形式是实现福利制度激励作用的首要前提。现阶段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正面鼓励、反面责备、物质惩罚和辞退。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工资福利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要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制定符合其特点的工资福利制度,对于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行为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对于企业出现的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要运用反面责备的方式规范其行为,如果企业员工出现严重违纪行为,则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者是其他方式的惩罚措施来硬性维护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总之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福利表现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福利制度对于员工工作的刺激作用。
2.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建立动态福利制度
在选择合适的福利表现形式后,企业管理者在落实福利具体奖励制度时要注意避免建立一成不变的奖励方案,要保证奖励方案有一定的变化空间,即要建立动态的奖励制度。比如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适当的调整各个部门的福利奖励方案,如果采用发放奖金的方式则要适当提高奖金的发放金额。在保证企业福利奖励方案的变化空间之后,企业管理者还应注意丰富福利奖励方式的多样性,保证福利制度的活动空间是为了针对工作内容不同的员工制定合理的福利制度,而丰富多样的福利表现形式则更注重于企业整体的工资福利制度的建设。如果企业出现某位员工工作业绩相当出色,企业要根据特例进行一次利奖励,比如去年某房地产公司为了表彰某位售楼业务员突出的工作业绩,为其发放了五百万的年终奖。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员工对于企业福利制度的满意度,还能使企业制定的福利奖励制度效益持续更长的时间。
总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工资福利制度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工资福利制度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断丰富完善企业福利表现形式,使福利刺激手段与预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现代企业福利制度,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证企业持续良好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我国企业集团薪酬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辽宁出版社.2012
关键词 全民阅读 高校图书馆 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88
Abstract The era of universal reading has come, a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which occupies 60% of the total social documents, should take on the important task of reading for the whole people. And the library volunteers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can be used with precious wealth, has irreplaceable positive ro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Library Volunteer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the volunteers.
Key words universal reading; college library; volunteer
0 引言
目前,全民阅读已经进入新常态发展,特别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民阅读工作以来,社会上已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和文明风尚。在这种环境下作为学校图书馆它不仅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更是一个广阔的平台,更要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全民阅读中来,在这种大环境中,为有效缓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就必须合理引进大学生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这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为它是图书馆精神和志愿者精神的一种融合。
1 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的必要性
在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入,读者阅读人数的不断增加,而图书馆人手又严重不足,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引入图书馆志愿者。
(1)弥补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图书馆的所有工作,所有研究,最终目的都是为读者的阅读服务,图书馆的未来走向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全民阅读工作,而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已经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就必须全身心地融入到阅读推广中来,而随着读者借阅范围的扩大,而图书馆人力资源又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引进图书馆志愿者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引进图书馆志愿者既可降低图书馆的劳动力成本,又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高校图书馆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推动全民阅读起到积极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也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的社会实践平台,通过在图书馆的实践工作,拓宽了志愿者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加强了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了志愿者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图书馆志愿者的社交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3)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的双向交流,提高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本身就是学生,是图书馆的潜在现实读者,他们既是图书馆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图书馆服务的接收者,一方面这种双重的角色能使他们从读者的立场出发去发现图书馆在服务和管理方面的不足,并将读者的诉求及时反应给相关人员,从而使图书馆的工作得到改正。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图书馆工作的同时,了解图书馆的服务流程,并把图书馆的服务精神,文献利用功能,最新信息在潜意识中传达给学生,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2 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途径
在科学不断进步,阅读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就应该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1)高校志愿者服务的可行性。随着大数据时代下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教育终身化已经不是一个理想,而是成为现实,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图书馆服务意识的不断加强,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招聘图书馆志愿者就成为解决图书馆现有人力资源不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当时有3个校区,工作人员28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维持平时的日常工作,而要开发更多的服务项目,就需要更多的人员参与,于是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就诞生了。该协会成立于2008年,一直秉承着“勿忘初心、方得始终”精神,为图书馆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维护着图书馆安静的学习氛围,坚定不移地践行着“我志愿、我快乐”志愿精神,现有志愿者人数近200人,组成人员主要以在校的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为主。招聘志愿者主要采用馆内宣传栏宣传,图书馆和学院志愿者协会联络等方式,并根据大学生志愿者的意愿,进行个人报名,志愿者协会结合图书馆实际需要专人负责招募和考核。并进行统一管理和组织派遣,而图书馆主要负责对志愿者的工作培训。在平时的工作中图书馆志愿者除日常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即图书上架、巡架整理、过刊登到、现刊上架整理工作外,还要参与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工作、外文阅览室的英语沙龙活动的主持工作。使他们在为读者服务的同时又体现了他们的社会价值。
(2)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多样性的读者服务。全民阅读环境下社会读者与高校读者无论在学历层次、阅读需求、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进行读者服务时要因人而异,对读者进行分层次地开展多样性的读者服务工作。例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就把阅读推广工作融入到“英语沙龙”活动和“读书月活动”中来,丰富多采的“英语沙龙”活动从2011年3月开始,每周举行一次活动,主题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多样,在外教Rocky的积极参与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参加活动,多则100-200人参与,少则40-50人参与,气氛和谐热烈,效果良好。英语沙龙俱乐部是由120多名图书馆志愿者组成的精英团队,下设8个组,分别是主持人组、外联组、后勤组、海报组、微博组、播音组、技术组、摄影组。分别围绕阅读经典等主题的英语沙龙配音大赛来进行,在视觉上立体展示阅读。目前此项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30多期,参加总人数超过1万多人。《Never give up――百期沙龙,万人阅读》在2015年参加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韬奋基金会、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举办的“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2015)”荣获三等奖,在校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每年“读书月活动”中,也分别围绕阅读图书为主题来进行,例如:在2015年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战胜利70周年,缅怀抗战英雄,学院图书馆开展以“阅读历史,憧憬未来;叩问心灵,感悟世界”为主题的“读书月活动中”。并在北校区二楼大堂经典,阅读历史为主要以用展板图片方式,通过精炼的文字介绍和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宣传抗战历史,并对有关抗战为主题的图书进行介绍,2016年图书馆又围绕“诗与远方――从阅读启航”为主题的一系列读书月活动,其中有古典诗词争霸赛,唤醒沉睡的图书书评大赛等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直接带动了阅读推广向深处发展。
3 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对策
在全民阅读环境下,阅读推广永远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题,在当前从国家到省市,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图书馆,都形成全民阅读的大好形势,阅读推广正井然有序地进行,因此,仅仅依靠图书馆馆员做阅读推广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应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和全社会热爱图书的人们积极投入到阅读推广活动当中,永远保持阅读推广工作的生命力。在实施过程中态度要明确,方法要创新,方式要多样,这样才能把阅读推广工作做得更好。
(1)加强图书馆志愿者的宣传工作。为了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板报及志愿者协会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并开展咨询服务,使更多人了解图书馆,并积极投身到志愿者服务中来。而图书馆也应建立把志愿者的人才库,将招聘来的志愿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班级、联系方式等建立文档,这样就能使图书馆更好地了解志愿者的动态。并根据志愿者信息,建立志愿者档案,将志愿者的信息传递到所在的系部,各系部可以将个人的档案信息作为该生升学和入党等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样更能够发挥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有效地管理志愿者,使志愿者服务工作更好。
(2)加强对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培训工作。图书馆志愿者在正式止岗前一定要接受岗前培训。一方面可以由图书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另外也可以用文献检索课、微电影等方式对他们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在服务过程中尽量跟她们学的专业、学科联系起来,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实践和应用。例:安排一些有英语基础的志愿者到外语阅览室进行英语沙龙活动,这样就会使志愿者在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大大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
(3)图书馆志愿者的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就是对志愿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可以使志愿者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与优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这样也为管理者评价志愿者工作的好坏提供一个标准。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利用图书馆志愿者到馆服务时,管理者对志愿者的评价、志愿者之间的评价,读者对志愿者在服务中的评价、还有志愿者来馆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等等进行对志愿者的评价,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绩效评估可能出现的偏差最小化,使绩效评估更科学化。
在目前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作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基地,社会文献资源占60%的高校图书馆更要担负起全民阅读的重任。而随着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在图书馆开展得愈加广泛,图书馆在管理方面要让馆志愿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