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健康监测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制订分层次、可操作的政府治理目标
目标是一个组织或个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它具有导向、激励、凝聚和考评等作用。治理目标的准确定位影响着治理内容的确定、治理行动主体的角色与职责、治理工具的选择与运用。同时,政府治理目标也是判断和衡量治理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为有效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应建构具有层次性与操作性的政府治理目标。
(一)政府治理目标应具有层次性
首先,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所有民办幼儿园达到最低教育质量标准。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设定的幼儿教育机构最低质量标准存在差异。但是,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最低质量标准都旨在满足所有幼儿共同的、基本的需求,如幼儿身心的健康、安全以及幼儿通过保教活动认识环境等需求。因此,政府治理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基本目标应聚焦于师幼比和班级规模、生均室内外活动空间、教师资质和专业培训、教师福利待遇与工作条件、家长参与情况等方面。
其次,政府治理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不应停留于实现最基本的教育质量。国际社会的研究表明,幼儿教育能够给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广泛的益处,如能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打破贫困的代际循环和促进教育公平,增进代际沟通,培育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但是,上述所有的益处都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之上。因此,幼儿园教育不仅要满足幼儿健康与安全的需要,还应关注幼儿学习环境、学习经验和学会机会的质量,满足幼儿在认知与语言、情绪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让幼儿感到快乐、安全和温暖,建立对教师和同伴的友谊和信任感,体验到成功和找到自信。
在我国,城乡与区域间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差异极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保障民办幼儿园具备基本教育质量仍是我国政府治理的首要目标。但“质量”是一个动态性、发展性的概念。因此,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政府治理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目标需在确保基本质量的基础上,朝“高质量”目标不断迈进。
(二)政府治理目标应具备操作性
“操作性”是指目标应具体、可观察、可测量,并且要有能标示合格的最低标准,要用明确、具体和简洁的语言表述。OECD各成员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制定清晰的政府治理目标能够为政府部门、幼教机构、保教人员和家长提供明确指导,能促进社会各方力量的协调一致。因此,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政府治理目标应具备清晰、可观察和可衡量等特征。
首先,在制定政府治理目标时应尽可能做到量化,对不便于量化的,应提出明确的标准、时限、进度、质量等要求。同时,应设置具体评价的要点,以便于考核和问责。当前,地方政府制订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中,基本都包括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幼儿园普惠率等具体、可考核的指标。同时,各级政府在财政性经费投入、教师待遇保障、保教质量监督等目标上也应避免模糊、笼统的表述。
其次,政府治理的总目标应包括民办幼儿园基本教育质量的均衡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就保障基本教育质量这一目标而言,它的操作性应体现为清晰、具体的国家最低教育质量标准。就促进教育质量提升这一治理目标而言,它的操作性应体现为明确的、制度化的激励与扶持措施。就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政府治理的具体目标而言,它的操作性体现为政府治理目标应涵盖每一个具体的质量要素,以实现对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政府监管与扶持的全覆盖。
二、明确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的政府治理内容
治理内容是指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的治理行动中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的科学研究与政策实践主要从条件性、过程性和发展结果三个维度来分析教育质量。因此,为实现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的政府治理目标,各治理行动主体应明确具体的治理内容。
(一)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育条件质量的治理内容
条件质量是指保教活动中人与物等资源的质量。具体包括:物质环境质量,即幼儿园建筑、生活设施、室内外活动面积、玩教具等;师幼比和班级规模;教职工的资质条件及其培训情况。条件质量通常与各国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最低质量标准密切相关。
首先,应将尚未达到准入标准的民办幼儿园作为重点治理对象。对“未达标”幼儿园的治理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这些幼儿园的教育条件质量现状如何,它与准入标准的差距在哪些方面;二是对未“达标”的民办幼儿园如何处理;三是现行的民办幼儿园准入标准与准入程序是否合理。围绕上述三个问题,政府治理内容需涵盖对未“达标”民办幼儿园条件质量现状的监测、科学合理准入标准的制定、政府部门的严格执法以及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等。
其次,民k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地位及其待遇必须成为政府治理的重点内容。由于民办幼儿园按照“民办非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导致民办幼儿园教师被排除在事业单位编
制之外,其身份相当于企业职工。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仅相当于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及其稳定性。
最后,对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扶持应是政府治理内容的要点。多数民办幼儿园属于私人投资举办,受资本规模的限制,往往通过“低价低质”的形式向市场提供保教服务。在基本解决“入园难”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公共财政干预的方式解决“入园贵”和“低质量”等问题应成为政府治理的重点内容。
(二)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的治理内容
过程质量指的是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是如何进行的,为幼儿提供了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这些经验是怎么提供的。它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教师对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等。
首先,为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需将以下两方面内容纳入治理行动中。一是研究解决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地位问题,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权益,二是研究解决民办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经费保障问题,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政策的落实。
其次,家长参与对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问题同样需要政府治理。政府治理的内容领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如何激发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二是如何让家长参与成为一项权利或义务。这往往需要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法案和课程标准来实现。三是怎样为家长参与提供公共财政资源和学习材料资源。
(三)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育结果质量的治理内容
结果质量指向幼儿的发展。条件质量和过程质量共同决定着结果质量。事实上,幼儿健康的发展(结果质量)是条件质量和过程质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为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育结果质量,多数国家选择对幼儿入学准备情况进行监测。大量研究表明,幼儿的入学准备情况与他们在学校的正规学习、完成学业情况和后期的学业成就等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幼儿入学准备情况,尤其是就读于民办幼儿园的处境不利幼儿的入学准备应成为政府治理的重点内容。
其次,对幼儿发展数据进行监测与研究应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OECD各国经验表明,对幼儿教育发展数据的收集、监测和研究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重要的政策杠杆。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监测可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为家长提供多样化的幼儿教育服务信息,并有助于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监控、问责和幼儿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应研究监测的指标、确定监测的主体、明确获悉幼儿发展数据的权限等。
三、厘清政府治理主体的角色与职责
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保障需要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必须明确各主体的角色及权责。在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问题的政府治理过程中,合理的治理结构应呈现政府主导、市场调控、社会参与监督以及民办幼儿园的自我评估。
(一)政府应扮演主导和关键角色
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府应扮演幼儿教育服务的安排者角色,统筹决定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应为什么群体提供、谁来负责具体生产服务、提供多少以及成本如何分担等。政府担负划分不同层级政府在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中的职能权限,着重做好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基层三级政府的任务分工。二是政府应扮演民办幼儿教育服务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市场主体的培育者。由于民办幼儿教育市场存在失灵风险,政府应负责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并监督与维护市场的运行秩序。同时,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市场素养,以促使家长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民办幼儿教育质量问题的治理应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市场的优势体现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并能通过优胜劣汰的机制实现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以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为例,质量评估标准由省级政府的教育部门负责设计,并组织专家对参与的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实施评估。评估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家长可通过多种途径获悉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结果。家长依据质量评估结果为子女选择适宜的民办幼儿园。政府则可根据评估结果为民办幼儿园提供专业支持和分层的财政补贴,以帮助民办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
(三)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供给和质量调节作用
一方面,在幼儿教育服务供给的组织体系中,社区可以是重要的服务供给者。除政府建立的幼教机构和营利性幼教机构外,社区所建立的非营利性幼教机构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社会中介组织在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与促进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管评分离”是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所追求的治理目标。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组织实施质量评估,并通过专业协会或组织为幼教机构提供业务咨询和师资培训等支持。
四、建构适切、丰富的政府治理工具箱
在治理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问题的过程中,治理目标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如何设计、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治理工具,改变治理对象的行为,从而最终实现政府治理目标,则更为重要。政府仅依靠传统的治理手段,无法有效解决复杂的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问题,应通过引入新的治理工具和改变原有治理工具的运作来实现治理工具的创新。
(一)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育条件质量的政府治理工具
在民办幼儿园准入环节中采用具有强制性的权威工具进行规制,严格执行准入标准规定的教师资质、师幼比和班级规模,坚决取缔具有安全隐患的民办园。同时,应选择激励工具,通过财政补贴和奖励的方式鼓励与诱导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质量。
从具体治理工具的选择来看,应建立民办幼儿园分类、分层准入制度和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奖励制度。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不能简单采用“一刀切”的准入标准。应将民办幼儿园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家庭式和机构式,分别制定相应的准入标准,进行分类管理。但仅通过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无法有效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需制定民办幼儿园条件质量改善的财政奖励制度,充分发挥激励工具的诱导作用。与此同时,应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制度,并通过颁布法律法规明确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地位。对现有未达标的民办幼儿园教师,通过在职学习与培训等能力建设工具使其逐渐达到相应资质标准。
(二)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的政府治理工具
在民办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的质量行动中,为监管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保障家长参与权利,应选择权威性治理工具;为鼓励民办幼儿园持续改善保教服务质量和为家长参与提供资源支持,需要使用激励性治理工具;为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提升家长参与的能力,应运用能力建设工具。从具体治理工具的选择来看,为保障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质量,需建立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与促进系统、建立民办幼儿园财政经费奖励制度、建立健全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与基层教研制度、建立教育质量信息系统等。为保障家长参与民办幼儿园教育,应通过幼儿教育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家长参与的权利及义务、依托已颁布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教育理念的宣传、建立家长参与的支持制度、建立学前儿童亲职教育制度等。
(三)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育结果质量的政府治理工具
为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育结果质量,综合选择权威工具、能力建设工具以及象征与规劝工具。权威工具旨在将幼儿发展数据的监测制度化,并建立全国幼儿发展的数据库。能力建设工具旨在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师教研提升教师对幼儿发展数据的观察、收集与分析的能力。象征与规劝工具旨在向教师、家长和公众宣传科学的教育观与育儿观。就具体的政府治理工具而言,为保障幼儿发展数据的有效监测和幼儿的入学准备,应建立幼儿发展数据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与基层教研制度以及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多形式、广渠道的宣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区所有开设食堂的学校,其中中专2所,中学4所,小学16所,及所有幼儿园24所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现场检查采用统一设计的表格上门询问调查。幼儿园分别于2003、2004、2005年随机抽样检测室内空气、玩具、台面、幼儿(老师)手、毛巾、茶具、床单;学校于2004、2005年随机抽样检测餐具。
1.2.2实验室检查依据GB15981-1995《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室内空气检测细菌总数,采用平皿沉降法,用直径为9 cm普通营养琼脂平皿在采样点上暴露5 min后送检,放于37℃培养48 h计数细菌菌落数;玩具、台面、儿童(教师)手采用无菌棉拭子涂抹采样法,物体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 cm2,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及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餐具、茶具、床单、毛巾、玩具、台面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采样检测大肠菌群;餐具是随机抽取保洁柜内待用的勺、筷、碗、盆等;紫外线灯强度检测采用仪器法。
1.2.3判断依据按照GB15982-1995《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及DB32/XXX-2004《江苏省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标准》。空气细菌菌落总数≤2 000 cfu/m3为合格;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5 cfu/cm2 ,手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 ,且不得检出致病菌及大肠菌群为合格;餐具、茶具、床单不得检出大肠菌群为合格;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70 μw/cm2 为合格。
2结果
2.1学校食堂卫生的管理
调查46家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堂从业人员238人,就餐师生14 793人,中、小学食堂主要供应中餐,每餐供应的菜谱约为3~5个品种;幼儿园食堂供应中餐和下午的点心。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99%,有1%新上岗从业人员未及时办理健康证明,经督促后均能办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经过多年对食堂实施卫生管理,采取了有效措施,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定了规范的消毒制度,80%的学校对食堂设施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各食堂卫生许可证持有率、健康证明持有率及卫生硬件设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经改建的食堂基本符合要求。学校卫生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形成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各学校配有保健老师具体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总务老师负责督促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各校都能把学校卫生纳入日常工作,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人,统筹管理。
2.2消毒设施餐具消毒方法以蒸汽消毒为主,辅助用电子消毒柜及化学药物消毒,各食堂配备餐具保洁柜,分餐间内均设有紫外线灯及洗手池。室内空气主要是自然通风及紫外线消毒,幼儿午睡室室内空气每周用紫外线消毒1~2次;幼儿床单每月清洗1次,毛巾每次用后清洗消毒,玩具每周清洗后用日光晒,幼儿园毛巾每天煮沸消毒;床单每月清洗,每周日光曝晒;茶具每餐用后消毒柜热力消毒。从业人员经培训基本能掌握消毒方法,学校设有兼职消毒员,幼儿园有专职消毒员,能按消毒规范操作。
2.3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测样品961件,其中合格769件,合格率为80.02%。
2.3.1各类样品检测结果3年间共检测10类样品,学校2004年为第一年检测餐具,合格率仅为44.83%(65/145),2005年合格率提高到80.32%(49/61),幼儿园连续检测了3年,合格率均在70.00% 以上(表1)。
2.3.2各指标检测结果本次调查均未检出致病菌,合格率最高达100.00%(114/114);其次是紫外线灯强度合格率为91.96%(103/112);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4.05%(311/370);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仅为83.09%(280/337)。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学校、幼儿园食堂餐具消毒检测合格率为65.75%,低于南宁市1992~2000年对市区257所学校食堂餐具抽查的合格率93.67%[1],说明我区餐具消毒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卫生监督部门在日常监督中应将此列为重点。2005年我们对于查出不合格餐具的食堂给予相应的罚款,合格率上升至80.32%,提示加强监管是提高餐具合格率的有效手段。
从各类样品检测结果来看,河南信阳[2]、山东济南[3]、辽宁大连[4]幼儿园的室内空气合格率分别为61.94%、76.60%、75.33%,济南的幼儿园紫外线灯强度合格率仅为28.26%,大连的幼儿(教师)手、台面、玩具、茶具、餐具合格率分别为43.81%、82.97%、84.91%、87.92%、66.54%,我区幼儿园本次监测结果均好于这些地区。
2004、2005年幼儿园消毒合格率除室内空气和餐具外,其余各检测样品消毒合格率均达到100.00%,这一结果表明,只要监督力度到位,对从业人员培训到位,可大大提高消毒合格率;监测也是提高消毒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也为我们执法提供证据,因此,应定期监测。我们对本次调查中餐具不合格的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对被监督单位触动很大。针对消毒工作现状,提出整改意见,首先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消毒工作,制订消毒工作要点,把消毒工作落到实处。
4参考文献
[1]赵丽娜,邓其军,江玉梅. 南宁市1987~2000年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结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79~280.
[2]古惠萍.河南省信阳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10(5):256.
[3]戴志翔,耿华.2003年济南市中区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工作现状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4,10(5):543~544.
幼儿园传染病应急预案1为进一步做好我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确保我园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全园教师和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北京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确保对我园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出现的各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证全园教师和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原则
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
1、统一领导
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我园坚持在我区教委和区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的领导下进行。
2、预防为主
我园保教结合严格做到向教师、家长和幼儿宣传普及预防各类传染病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幼儿、教师、家长的防护意识。保健医和各个班级教师每天对幼儿进行晨、午、离园检查,保证一个也不能漏检。每天统计在园出勤率,有病儿的患病登记记录等。儿童未入园,当天了解儿童情况,教师在交接班做详细记录。
各班保育员严格执行幼儿园的通风、卫生、消毒制度;幼儿被褥、玩具、毛巾每天阳光消毒;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幼儿园的餐具、用具消毒制度、食堂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幼儿园公共卫生区、楼梯扶手、门帘、公用卫生间内等每天有保洁员高师傅负责用84消毒液消毒。保健医加强日常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各个班级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一旦发现迅速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蔓延。
3、分级控制
我园依据上级确定的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范围和趋势,明确对传染病事件管理。幼儿园采取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快速反应
我园建立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行动。
三、组织领导
我园成立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
负责幼儿园传染病应急工作的领导协调。
副组长 :(副园长)
负责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报告、疫情控制的具体指挥。负责后勤保障,如消毒药品等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各班级、后勤日常卫生检查、环境卫生整治、消毒、灭四害及我区有关部门要求采取的疫情控制措施
王红岩(副园长)
负责组织和安排各个班教师对幼儿进行传染病健康知识的教育,抓住这一契机,提高幼儿关注自身的身体,出现问题学会用语言向成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合理安排各个班级户外活动,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成 员:
专职保健医:马立华
兼职保健医:郭玉华
专兼职保健医:负责各年龄班幼儿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的培训、数据汇总及传染病突发时的园内报告工作。以及健康教育(幼儿、教职工、家长)、班级、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通风、消毒检查等工作内容。
各班班组长(或教师):负责幼儿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的具体实施和数据上报,落实本班级幼儿传染病的疫情和疑似病例上报保健医控制措施。
各班保育员:负责本班级通风、卫生、三餐、幼儿被褥、玩具、毛巾每天消毒等具体工作。
食堂工作人员:负责严格执行幼儿园每餐幼儿餐具、用具消毒、食堂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制度。
保洁员高师傅:每天负责用84消毒液对幼儿园公共卫生区、楼梯扶手、门帘、公用卫生间内等具体消毒工作。
四、应急程序
1、一般传染病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各班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班组长对当天缺勤幼儿打电话询问原因,在交接班本上及时详细记录情况。
②我园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园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教委及卫生部门的管理。
③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活动室、多功能室、会议室、楼道、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④保健医贯彻妇幼保健院的工作精神,建议家长发烧、咳嗽、流鼻涕的儿童要去医院检查确诊,并及时告诉幼儿园,避免幼儿的接触与呼吸道传播传染病等。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严禁外来人员入园。
2、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园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保健医指导教师负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②保健医指导班级保育员负责对全体幼儿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园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幼儿园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班组长对当天缺勤幼儿打电话询问原因,在交接班本上及时详细记录情况。并对患非传染病幼儿跟综询问记录。
⑤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制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班组长对当天缺勤幼儿打电话询问原因,在交接班本上及时详细记录情况,对发热幼儿要加强电话跟踪,及时了解最新病情,及时上报。
②幼儿园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班级幼儿和教师不串班。
③保健医负责检查指导保育员及相关人员对活动室、多功能室、会议室、食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4、校内疫情
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
②班组长、教师要立即把事件报告保健医,保健医立即报告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
②园长及值班领导要立即赶到现场,统一指挥,并在第一时间报告教委(园长报告)、卫生主管部门等;并做好预情的续报工作,在传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教委报告。
③保健医负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症状的幼儿及时隔离并立即将发病幼儿送往医院,协助医疗部门治疗,并立即联系幼儿家长,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家长的合作。
④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后勤保障。
⑤保健医协助业务园长对教职工和指导教师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⑥幼儿园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
⑦突发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⑧对传染病流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进行整改,防止事件再发生。
⑨凡是瞒报、缓报,一经发现,就要做相应的处理。
幼儿园传染病应急预案2一、 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范 文
副组长:牛刚柱 杨广社
组 员:各班班主任
二、 传染病应急工作机构及职责
(一) 联络组:负责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络;监督全园教师防传染病情况。
(二)预防组:落实督查全国传染病工作的报告、登记、统计、分析和传染病管理工作;指导全园教职工做好班级、园内环境、教室内的消毒工作,指导教职工了解传染病消毒隔离要求。
(三)宣传组:教职工对幼儿、家长进行防治传染病知识的普及宣传。
(四)后勤组;落实督查全园防治传染病工作的物质储备;负责防治疫情工作保障、交通、通讯等。
三、日常工作要求
(一)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通过各种形式对幼儿及家长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出好宣传专刊;利用家长会、宣传栏、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流脑、脑炎、禽流感、水痘等为重点的预防知识。(三)认真开展好环境卫生及幼儿用具、玩具的消毒的消毒工作。
(四)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加强食堂的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禁从业人员带病上岗。保健员每日进行消毒卫生工作检查;行政及后勤组长对每日原料进行复核验收。
(五)按规定有计划地协助医疗部门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六)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坚持开展每日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七)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八)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九)保证传染病预防的资金。
四、应急处理
(一)发生传染病后,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妇幼所、疾控中心报告。
(二)保健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患儿隔离病送往医院。
(三)认真开展环境卫生及幼儿用具、玩具的消毒工作。
(四)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发生。加强食堂的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禁从业人员带病上岗。保健员每日进行消毒卫生工作坚查;行政及后勤组长对每日原料进行复核验收。
(五)按规定有计划地协助医疗部门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六)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坚持开展每日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七)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染病源。
(八)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九)保证传染病预防的资金。
四、应急处理
(一)发生传染病后,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妇幼所、疾控中心报告。
(二)保健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患儿隔离病送往医院。
(三)观察患儿所在班级有无发热、皮疹等症状出现,时间为21天(从确诊的最后一例病例算起)。
(四)加强每天入园儿童的晨检及午检工作,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做好疫情报告。
(五)加强与缺勤儿童的联系,每天了解缺勤原因,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为了提高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增加幼儿园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幼儿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幼儿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食堂、自备水等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离。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禁止向孩子分发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4)加强幼儿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5)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6)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幼儿园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四、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
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部门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卫生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五、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传染病1、一般突发事件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疫情通报。
②幼儿园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幼儿园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园内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止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幼儿园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幼儿园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食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二)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幼儿园保健医生岗位职责(1)
一、协助园长具体负责全园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
二、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按《规程》﹑《纲要》的有关规定,制定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并健全幼儿园内各项卫生保健制度。
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每天的晨间检查,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发现病情,及时隔离,做好消毒﹑上报﹑登记工作,并和家长取得联系。
四、密切与当地卫生保健机构的联系,做好防疫宣传、接种、免疫和疾病防治等工作。
五、负责督促各班搞好卫生保健﹑消毒隔离及环境卫生工作。协助总务处定期进行全园的卫生保健﹑消毒﹑环境卫生的检查,做好保育员的考核工作。
六、处理幼儿突发事故,情况严重的,及时上报、通知家长并与班级教师将幼儿送医院处理。
七、根据本园的实际定期向家长宣传防疫知识,结合教学需要,为幼儿讲解饮食卫生﹑疾病预防等卫生保健知识。
八、每学期对幼儿进行体检,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等,并及时做好记载﹑统计﹑分析,及时向家长反馈,提出合理化建议。
九、做好新生的健康登记,预防接种卡登记等工作。向家长了结新入园幼儿的健康状况,防患于未然。
十、建立健全卫生保健档案资料,定期向园领导汇报全园卫生保健工作情况。
十一、负责购买保健医疗用品,并妥善管理医疗器械、消毒用具及药品(尤其是有毒药物),及时更换将过期的药物,以防发生事故,做好登记工作。
幼儿园保健医生岗位职责(2)
一、负责全园幼儿及职工的保健卫生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每学期制定保健、卫生工作计划,了解新入园幼儿的“三防”接种及体检情况,定期做好驱虫、矫正和治疗眼病,防治龋齿等工作。
二、全面了解幼儿生长发育情况,期末向家长汇报。
三、负责每天晨检,做到一看、二摸、三问、四检查,并监督指导教师做好午检和晚检工作。对患病幼儿及时做好妥善处理,指导体弱幼儿的护理工作。如发现传染病,应指导保育员做好消毒工作并及时报告防疫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蔓延。每月公布一次幼儿发病率,找出发病率升降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四、指导厨房人员搞好饮食卫生和检查饮食用具消毒工作,指导各班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定时检查各班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情况,了解幼儿的进步和睡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负责保管医务室一切物品、用具、药物,做好卫生知识宣传、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灭蚊蝇工作。协助后勤园长检查、评比、落实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按时送报表。
六、负责常备药物的购买,每天按时送药到班,并照顾病儿按时服药。
七、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情况,对有不良习惯及心理障碍¬的幼儿,与班上的教师配合商讨矫正办法,并定期进行监测。
八、认真钻研卫生保健业务,学习《规程》,以进一步了解掌握幼儿教育工作特点,更好地搞好工作。
九、定期对保教人员进行有关“幼儿常见病”的知识讲授,定期在“家长园地”专栏中介绍有关育儿知识及保健卫生知识。
幼儿园保健医生岗位职责(3)
1.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与幼儿园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制订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并健全幼儿园内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协助园长组织实施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2.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每天的晨间检査,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发现病情,及时隔离,做好消毒、传报、登记工作,并和家长取得联系。
3.密切与当地卫生保健机构的关系,及时做好免疫和疾病防治等工作,填好预防接种卡,避免漏种或复种。
4.研究调配和改善幼儿膳食,开展膳食调查和营养计算,检查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抓好厨房的营养卫生监督,做好食物检验,制订每周食谱,办好伙食,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营养。
5.负责督促各班搞好卫生保健、消毒隔离及环境卫生工作,落实“四定”制度,定期进行全园的卫生保健、消毒、环境卫生的检查,做好分析评比工作。
6.定期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坐高等,并及时做好记载、统计、分析。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视力、牙齿,做好病牙的矫治工作。幼儿烧至381须到隔离室休息待查。
7.负责登记各项保健资料,每周定期向园领导汇报全园卫生保健工作情况,每月统计各班幼儿的发病率。
8.采取多种形式向全园工作人员、幼儿和家长宣传卫生保健等常识。配合园长做好工作人员的计划生育和晚婚工作。
9.妥善管理医疗器械,消毒用具的药品(尤其是有毒药物),以防发生事故。
幼儿园保健医生岗位职责(4)
一、热爱儿童,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
二、协助园长组织实施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规章和制度,并监督执行。
三、在园长领导下,区儿保所医生的指导下,负责全园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保护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四、密切与疾控中心、社区卫生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卫生机构及红十字协会的联系,做好园内消毒、卫生、疾病防治、计划免疫和红十字会等工作。
五、负责指导调配幼儿膳食营养及饮食、饮水卫生工作。六、负责保健室内的药品、设备、用具的使用和保管工
作。
七、配合园长做好园内安全互作检查,杜绝事故苗子,严防事故发生。
八、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定期对全园工作人员,幼儿和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