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政务市场分析

电子政务市场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政务市场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政务市场分析

电子政务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电子政务 CRM 客户细分 K―means算法

一、引言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的电子政务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要务,围绕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政府网站发挥了积极而明显的作用。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我国电子政务经历了按部门提供服务、按用户对象或应用主题提供服务的发展阶段,当前,迎来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阶段,要求充分以用户需求为依据提供个性化服务。

而大多数电子政务网站提供的都是面向所有服务对象的通用服务,缺乏特色和针对性,满足不了广大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要解决这一矛盾,首先需要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用户进行细分,才能针对细分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因此,本文将CRM及其客户细分理念引入电子政务领域,借鉴CRM主要的聚类算法K―means算法,构建用户细分模型,对用户进行细分。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及面临的问题

1.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项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我国电子政务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政府职能的角度提供服务,即以机构设置为依据提供服务,例如将服务按照部门分类。这一阶段提供服务的主要特点有:(1)服务可用性低。在电子政务建设初期,大多数政府网站都按照部门提供服务,用户只有了解政府机构职能,才能选择部门进入相应的服务窗口。(2)服务易用性低。大多数网站按照部门提供服务,使得办事程序重复、繁琐,用户需要访问多个部门网站,由原本跑多个衙门转变为在网站上访问多个网站,服务的易用性大打折扣。(3)服务效果差。由于电子政务建设初期缺乏部门业务协同,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几乎无法发挥在线服务的高效性。

第二阶段是从用户对象的角度提供服务,即以应用主题或用户对象为依据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例如按照婚姻生育、教育就业等应用主题或者企业、个人等用户对象分类。这一阶段提供服务的主要特点有:(1)服务可用性大大提高。按照应用主题或者用户对象提供服务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用户接受服务的难度,用户从单一的政府网站入口能够获取政府相关的信息和服务。(2)服务易用性有待提高。虽然按照应用主题或者用户对象对服务进行了初步分类,但是并没有结合用户需求对服务事项进一步细分,因此,用户进入相应的主题,面对数量庞大的事项往往无从下手。(3)服务效果明显提高。这一阶段的电子政务开始注重跨部门合作,业务协同得到加强,能够把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网络集成在一起,让公众享受“一站式”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服务效率。

第三阶段是从用户特定需求的角度提供服务,即充分以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为依据提供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例如将用户进一步细分为农民、老幼病残等群体。汪向东、姜奇平将这一阶段称为全面响应型电子政务,是指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对全部政务需求包括公民个性化需求的全面响应。我国已经迎来个性化服务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提供服务的主要特点有:(1)服务易用性大大提高。进一步实现“以公众为中心”和无缝隙的公共服务。用户能够在网站上方便地实现所有与政府打交道的事务,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政府在此阶段才真正由原本的分散结构转变为一体化的网上政府,由原本的管理主体转变为服务中心。(2)服务效果大大改善。个性化服务阶段的电子政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为用户提供高认知度、高满意度的公共服务,使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与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建设工作高度统一。同时,改善和提高了政府形象与效能――电子政务真正体现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成果,展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成就。

2.当前电子政务面临的问题

电子政务是给任何人、任何社会群体提供公共服务,服务对象具有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存在面向用户需求和目标不同的差异,如何根据用户特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服务,是目前我国电子政务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用户群体进行细分。本文借鉴CRM的核心理念及其客户细分思想,尝试对电子政务用户进行细分。

三、CRM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借鉴意义

1.CRM的基本内涵及客户细分

CRM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商务战略,强调个性化定制、实现“一对一”营销和服务,目的是使企业根据客户细分进行重组,强化使客户满意的行为,从而改善客户的满意程度并提高企业的利润。核心理念就是倡导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CRM的核心方法是“个性化”的营销管理和服务。所谓客户细分是指根据客户的价值、需求和偏好等综合因素对客户进行分类,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和营销模式的过程,分属于同一客户群的消费者具备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而不同的细分客户群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早期的客户细分方法主要有定性的经验描述法和定量的传统统计法。随着客户的需求、行为、偏好等因素随着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快,客户细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客户动态细分的实现方式要靠K―means算法等数据挖掘技术,细分结果更符合市场的动态变化。在市场分析中,通过聚类分析能帮助决策者识别不同特征的客户群以及客户群的行为特征。

2.对电子政务的借鉴意义

目前大多数电子政务网站提供的都是面向所有服务对象的公共服务,缺乏特色和针对性,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将CRM的核心理念及“个性化”的客户细分思想用于指导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对电子政务用户进行细分,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用户,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事业机构,由于其个体特征、知识结构等自身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对政府服务都具有不同的需求。如:同是买房,不同的人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别其购房类型、付款方式都会不同。因此,对用户进行细分是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发展阶段的迫切要求。

四、电子政务用户细分模型的构建

已有的电子政务用户的分类方法都是基于经验和一些描述性统计结果对用户进行粗略的分类,在电子政务用户分类领域缺少科学的分类算法。本文首次将CRM主要的聚类算法K―means算法应用到电子政务用户细分领域,构建用户细分模型。

1.K―means算法基本原理

K―means算法以欧式距离作为相似性测度,它是求对应某一初始聚类中心向量V=(V1,V2,…,VK)T最优分类,使得评价指标JC值最小。算法常采用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作为聚类准则函数,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定义为:S={x1,x2,…,xn}。其中,Mi是类Ci中数据对象的均值,p是类Ci中的空间点。

K―means算法是一个最优化求解问题,目标函数存在着许多局部极小点,只有一个是全局最小点。目标函数的搜索方向总是沿着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减小的方向进行。不同的初始值使得聚类中心向量V沿着不同的路径使目标函数减少。目标函数分别沿着VA、VB、VC三种不同的初始值向量的路径逐步减小,分别找到各自对应的最小值。其中,只有B点对应的最小值才是全局最小点,而A、C两点对应的最小值是局部极小点。

K―means算法采用迭代更新的方法:在每一轮迭代中,依据k个聚类中心将周围的点分别组成k个簇,而重新计算的每个簇的质心(即簇中所有点的平均值,也就是几何中心)将被作为下一轮迭代的参照点。迭代使得选取的参照点越来越接近真实的簇质心,所以目标函数越来越小,聚类效果越来越好。

2.电子政务用户的细分模型构建

K―means的目标是根据输入的参数k,将数据划分成k个簇。算法首先随机选取k个点作为电子政务用户对象的初始聚类中心,然后计算各个用户对象的样本到聚类中心的距离,把样本归到离它最近的用户聚类中心所在的类;对调整后的新类计算新的聚类中心,如果相邻两次的聚类中心没有任何变化,说明样本调整结束,聚类准则函数JC已经收敛。在每次迭代中都要考察每个用户样本的分类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就要调整。在全部样本调整完后,再修改聚类中心,进入下一次迭代。如果所有的样本被正确分类,则不会有调整,聚类中心也不会变化,这标志着JC己经收敛,算法结束。该算法框架如下:

(1)给定大小为n的数据集,令I=1,选取k个初始聚类中心Zj(I),j=1,2,3,…,K;

(2)计算每个数据对象与聚类中心的距离D(xi,Zj(I)),i=1,2,3,…,k,如果满足D(xi,Zk(I))=min{D(xi,Zj(I)),j=1,2,3,…,k},则xi∈wk;

(3)计算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JC:

(4)判断:若则算法结束;否则I=I+1,计算k个新的聚类中心,,返回(2)。

K―means算法的步骤

K―means算法

算法K―means (s,k),{xi}ni=1,xi=(xi1,L,xip,L,xis)

Input:n个数据对象集合xi

Output:k个聚类中心Zj及k个聚类数据对象集合Cj

Begin

m=1

initial k prototype Zj,j∈[1,k]

repeat

for i=1 to n do

computer

if D(xi,zj)=min{D(xi,zj)} then

end

if m=1,then

m=m+1

for j=1 to k do

End

当考察完所有数据对象后,一次迭代运算完成,新的聚类中心和JC值也计算出来。如果在一次迭代前后,JC值没有变化,说明算法己经收敛,即准则函数JC作为算法是否结束的依据。在迭代过程中,JC值逐渐减小,直到它的最小值为止。图2显示了K―means算法的迭代过程。这个算法需要的时间复杂度为0(tknd),其中t是算法循环的次数,t

五、实证分析

以下面的实例对上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细分模型的有效性,得到细分结果。本文针对当前城镇居民最为关心的住房问题进行研究,对有住房需求的城镇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细分。

1.细分属性选择及数据准备

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家庭资产、风险偏好等,这些都是影响购房方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初始选取了包括family population(家庭人口)、income(人均年收入)、family assets(人均家庭资产)、marriage(婚姻状况)、venture preference(风险偏好)、housing area(人均住房使用面积)、intention(购房目的)7个细分属性,以描述有住房需求的家庭的不同类型,选择北京市城八区的家庭调研数据集的20876条数据进行验证,得到部分数据的视图如下表所示。

2.K―means聚类分析

对上述属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去除部分属性,得到income(人均年收入)、family assets(人均家庭资产)、housing area(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个属性,本文选取K=5,随即选择5个对象代表5个类的均值,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最终的聚类中心和类的分布,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见,将有用户对象细分成了以下5类:住房困难群体,人均年收入、人均家庭资产、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均符合廉租房申请条件的家庭;购房困难群体:人均年收入、人均家庭资产、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均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的家庭;潜力购房群体:未达到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条件,由于收入水平和家庭资产的限制,目前选择租房;主要购房群体:达到结婚年龄,并且有能力买房的主要房产需求群体;住房升级或购房投资群体:经过多年的财富积累,有住房升级的需求或者买房投资。

3.聚类效果评价

采用无指导和有指导方法评价上述K―means算法的聚类效果,结果如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K―means算法得出的类内距离均小于0.1,说明得到的用户群的类内特征相似,而类间距离均大于0.1,说明得到用户群的类间区别明显。

4.细分结果分析

住房困难群体,是廉租房的保障对象,针对此类用户群体应提供廉租房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服务,并且可将用户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整理汇总,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购房困难群体,是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应提供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服务;潜力购房群体,主要选择租房的形式,可提供租房的流程等服务,由于这类群体经济水平提高之后相应会有购房需求,可提供相关的前期准备服务;主要购房群体,可提供贷款申请、公积金使用等服务,此外,这类群体在购买住房之后,往往会有买车的需求,可同时提供买车的相关服务;住房升级或购房投资群体,由于其购买的往往是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应提供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购买政策和流程等服务,这类群体在住房升级之后,可能会有车辆升级的需求,同样可提供买车服务等。

六、结论

本文将CRM及其客户细分理念引入电子政务领域,构建了用户细分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细分结果,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能相应地提供个性化的政府服务,满足细分群体的特定需求。实践中电子政务用户数量巨大,若更大范围的选取用户数据,利用细分模型进行细分将得到更接近实际的分类结果。本文建立的细分模型与基于经验的现有细分方法相比,由于引入了客户细分理念和K―means算法,使得细分更加科学合理,且能够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2006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R].中国软件评测中心,2007

[2]李广乾: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M].2002

[3]汪向东等: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学理论、方法与策略研究[R].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

[4] 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R].中国软件评测中心,2008

[5]杨路明 巫宁等: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段尧清 费奎明:个性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模式[J].情报杂志,2007年第6期

电子政务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成果,是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具体应用。从经济角度讲,其优势表现在提高交易效率,扩大市场范围,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势。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业中,有利于扩大旅游市场,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业,有利于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1]中就提出“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就业。电子商务导致的专业化程度增加和旅游市场扩大,不但会使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还可带动其他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可带动其他产业增加5个就业机会[2]。

旅游业作为贵州省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为加快旅游经济发展,2002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曾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意见》对贵州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明确指示:“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要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查询系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贵州旅游信息网,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国际国内旅游预订网”[3]。截止2008年底,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19·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1·8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的19·55%。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贵州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措施不但直接影响着其自身未来的发展,甚至影响着整个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对其展开研究也有着更为典型和现实的意义。

二、贵州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一)贵州旅游电子商务背景考察

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对于欠发达地区,除该区域旅游业发达外,还必须有一个良好政策环境。

1999年底至2000年初,我国政府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伴随着国家西部开发的号令,西部越来越多的旅行社、旅游公司、酒店开始寻觅网络商机。

2001年初,国家旅游局启动了“金旅工程”,该工程将实现政府旅游管理电子化和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国内外旅游信息资源,力争在3-5年内建设和完善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和面向旅游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

2002年1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的战略决策,指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贵州旅游信息网,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国际国内旅游预订网,这为贵州旅游产业拉开了信息化的序幕,随后各类旅游网站开始纷纷建立。

(二)旅游企业网站建设调查

笔者调查时发现目前还没有相关公开资料,材料很难搜集,只得借助旅游网址收录网站。我们以“旅游网址”为关键字,在雅虎搜索引擎中搜寻出旅游网址收录网站,然后在各个收录网站中检索出贵州旅游企业网站并使用Onenote随时记录,最后用Excel进行汇总整理。

调查发现,贵州旅游企业网站共23个,其中旅行社网站、景区景点网站各占8个,酒店宾馆网站2个,户外运动网站5个。另外,从结构上看,旅行社网站和景区景点网站所占比率最高,各占35%,户外运动网站次之,占22%,酒店宾馆网站最少,占8%。另外,从建立时间来看①,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8月贵州柏顿酒店建立的网站,基余以2004年建成居多。

(三)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分析

专业旅游网站是开展区域旅游电子商务的重要平台,是区域旅游内外交流和进行旅游电子交易的主要渠道。目前贵州专业旅游网站还太少,且商业性不是太强,主要注重信息服务。本次调查以“指南针网”公布的贵州旅游网站排名TOP50为主,考虑研究对象、数据的时效性,确定“多彩贵州印象网”、“贵州旅游在线”、“黔途网”为考察对象。从经营性质来看,“多彩贵州印象网”、“贵州旅游在线”网站属于商业网站,都具有一定的政府背景,“黔途网”是由个人网站发展而来,目前无明确的商业模式。从内容上看,“贵州旅游在线”有贵州省旅游局背景,相对资源更丰富一些,但是首页的资讯更新少且面不够广;“多彩贵州印象网”有较好的资源,但部分实用内容显得不够丰富;“黔途网”在内容上显得较全,但是站长似乎更专注于“黔首报”的更新,显得内容丰富不够。从用户友好性来看,“贵州旅游在线”和“多彩贵州印象网”做得相对较好,版面设计漂亮且突出了贵州特色,“黔途网”就显得过于臃肿繁杂。从商业价值来看,“贵州旅游在线”访问量大,商业模式明确,且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盈利;“黔途网”的商业包装明显不够,最为突出的是“多彩贵州印象网”,曾获得中国商业网站100强、中国十大优秀旅游网站、2008年度最具投资价值媒体的荣誉。

(四)旅游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旅游电子政务也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重要的电子管理平台。本次调查对象为全省9个地级行政区、88个县级行政区的旅游主管部门;调查内容为电子政务网站建设;调查方法为先按部门名称搜索,搜索失败,再搜索该地旅游网,若能搜索到版权属于该地旅游主管部门的旅游网站,则判定其有部门网站。通过网上调查,9个地州市旅游局中有5个可搜索到自建的政务网站,1个只能在当地政府网站中查到机构内容,建站率为56%;在县市级旅游主管部门中,建站率为28%。

(五)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分析

旅游电子商务客源市场是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特别是B2C(企业对顾客)电子商务的基础。而域内网民的多少又是网上旅游客源的基础。2009年,贵州省互联网用户数达573万,普及率为15·1%,排全国31名[4]。另据CNNIC2009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网民中4·1%的人搜索过旅游预订信息[5],7·9%的人进行过旅游预订[4],据此估算,贵州省约有23万人搜索旅游预订信息,45万人在线预订过旅游产品。此外,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网上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达到3024万人[4],在线旅行预订市场规模为38·9亿元[6],以此估算,贵州省占到1%的市场份额,在线旅行预订市场规模为3890万,表明贵州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的购买力已不容忽视。

目前,从国内市场来看,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信用卡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越发繁荣起来,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CNNIC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网上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达到3024万人,增幅达到77·9%[4]。国内领先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网的统计也显示,其会员数量已经达到3000万。另据艾瑞咨询的《2009-2010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规模为38·9亿元,同比增长32·3%[6]。从海外市场来看,日本已成为贵州最大的国外旅游客源市场,据日本旅行业协会的《Survey2009OverseasPackageTours》统计显示,2009年12月,预订中国游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160%[7]。

(六)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分析

旅游业是以服务质量取胜,服务质量的好坏是决定消费者选择哪家旅游服务网站的关键。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自建网站的酒店宾馆2家,以酒店概况、动态、设施和服务项目为主,借助CHINAon-line的支持实现了较为完善的预订功能,但无法进行电子支付;旅行社网站大多以景点、旅游线路和饭店推介为主,缺少预订功能,还处在电子商务应用的初级阶段,缺乏真正的商务功能;在专业旅游网站中,电子商务能力较强的以旅游线路、景区门票预订为主,还有部分主要开展旅游信息服务,电子交易功能普遍较弱或没有。贵州旅游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是旅游线路、门票等单个产品的预订,但线下的主要业务是包价旅游;在携程等大型旅游网站常见的“机票+酒店”组合已有萌芽,但并不广泛,流行的户外运动在旅游网站开展也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专门的户外俱乐部网站;支付方式更是以传统的前台付款为主。

综合而言,线下旅游服务项目相对较为均衡,而线上项目的分布则极不均匀。

三、贵州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群体问题

由于贵州省内网民电脑知识和因特网技能相对偏低,再加上电子商务的社会化配套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等原因,导致电子商务的需求不大。家庭电脑上网率还不高,既是网民,又是网上购物决策者的很少。

(二)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问题

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贵州经济发展最快速的10年,期间贵州省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据新华社报道,贵州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6·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1·3%,提前三年实现了100%行政村通电话和100%乡镇通宽带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全省信息化建设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但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与东部地区相比还相距甚远。

(三)观念问题

由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相较于发达地区,贵州民众对一些新事物、新观念的认知和接受相对滞后,对电子商务尤其如此。大多数人对电子商务持怀疑或不信任的态度,他们认为“传统买卖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票当面点清,而虚拟电子商店看得见摸不着,网上交易既不见人又不见物,实在是有些信不过”。只有极少数人使用过电子商务。

(四)网站功能问题

就旅游企业网站而言,多数旅游企业只是把线下产品直接搬到网上,主要是起网上宣传的作用,有预订功能的大多也徒有虚名,实质是电话预订。电子支付功能较弱或根本没有,网站交互以留言簿、论坛为主,不够丰富完善,如专业的市场调查功能在我们抽样调查的网站中根本没有,个别规模较大的网站甚至不具备站内搜索,没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网络特性和市场作用,还处在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专业旅游网站最主要的问题是电子交易功能普遍较弱。旅游电子政务网站以旅游线路、景点、酒店推介为主,缺乏真正服务于旅游企业的功能。如果能将对企业的管理、监督、指导、统计和服务等都通过简便快捷的电子政务来实现,必将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使企业能从中获益。

(五)环境问题

虽然贵州省近几年来在旅游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贵州省信息化基础还很薄弱,政策和法律不完善,旅行社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狭隘,信息资源开发有限,这些因素的存在将严重制约贵州旅游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六)专业人才问题

专业化人才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和不竭动力。目前,既懂旅游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较少,在全省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11所本科院校和17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只有2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学院开设有电子商务课程。

四、贵州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措施

(一)政府主导,建立全省旅游产业信息数据库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依赖型产业,只有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对旅游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才能从整体上对旅游业进行宏观的调控和管理,才能使旅游业协调、健康有序的发展。建立科学、标准和动态管理的数据库。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利用信息技术、获得各类信息的环境,帮助和引导旅游企业掌握和获取信息的手段;其次,我们还要把分散的技术资源、信息资源集中起来,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技术研发平台、信息交换平台和产品交易平台,为旅游企业、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安全的服务;三是建立健全旅游信息采集更新的长效机制,努力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的支持,制定完善旅游信息采集、更新的规章制度,保证旅游信息的及时、准确、有效;四是要抓紧旅游立法的相关工作,争取法律支持,逐步实现旅游信息的标准化和动态化管理。

(二)政府主导,建立全省电子客票订购系统

电子客票的出现,可以提高供需双方的效率,节约印票、取送票的成本。贵州省应积极着手研究订票系统的建立,特别是火车票、客车票的电子化。目前贵州省火车票、客车票的销售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但技术资源、信息资源还很分散,政府应把分散的技术资源、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方案,建立统一的订购平台,为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订票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资金、技术、人才、金融等各个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分步骤实施,先在省内主要旅游城市开通,然后扩展到全省。

(三)与CNNIC合作推出区域报告

互联网络是实施旅游电子商务的主要平台和交易场所,全面掌握和了解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是旅游企业实施旅游电子商务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政府对互联网产业进行宏观管理、制定政策的依据。虽然CNNIC每半年会推出一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但针对贵州省的数据不够详尽,不能获得决策的足够信息。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与CNNIC合作,推出各种面向贵州的互联网络统计调查报告。

(四)行业内部网建设要求

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国家“金旅工程”的要求,积极推进行业内部网建设,早日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和业务处理自动化。

旅游行业内部网包括各级旅游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整个业务领域。其功能是在行业内部进行可靠的资源共享、通信和协作。要完成这一目标,各单位在自行建立内部网络时,必须符合统一接口标准以及数据交换项和格式要求,并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开放性:旅游行业网络主要用于结合企事业内部业务、面向旅游行业的信息和市场运作,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开放性;(2)先进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在网络设计和网络设备的选择上,应做好分析和预测,考虑足够的先进性;(3)标准性:网络设计和设备的选择考虑国际上相应的标准。(4)可扩充性:考虑网络和软件的可扩充性,便于以后硬件的扩充和软件后续系统的开发。(5)实用性:实用性体现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关键。

在进行网络建设时,要求做好规划,形成需求和分析报告,根据具体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用硬件和软件产品。

(五)公众网络建设框架

公众网络主要建立一个可供各旅游企业进行供求信息交换、电子商务运作的旅游电子平台,向旅游企业提供整套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旅游企业在内可从事网上同业交易,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提供旅游产品在线订购等电子商务活动。

1、政府旅游站点。政府旅游站点要求考虑以下几方面:(1)行业指导和调控:行业法律政策,提供旅游法律政策的查询和服务;(2)行业信息:提供面向全球的旅游新闻、旅游统计信息、旅游认证和其他行业权威数据的和查询服务;(3)服务信息:提供关于国内的景点地理信息、景点图片、旅游文化信息、景点天气预报等公共服务信息的;(4)旅游专栏:提供交互式服务,通过举办网上旅游文化节、提供精品游记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以更为丰富的方式进行参与;(5)旅游综合信息检索:通过建立旅游信息库,建立旅游信息检索系统,游客可以在这里查询到感兴趣的景点信息;(6)新技术支持:密切关注旅游新技术的发展,如电子地图搜索、虚拟现实旅游服务、GPS和GIS的应用等;(7)其他政务服务。

另外,各级旅游部门的政府旅游网站应采用分丁卡尼,潘光辉:贵州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级访问模式,对部分数据实行用户限定性查阅。各级旅游机构在给定或自选范围内建立网站,并应充分配合,提供和交换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加快旅游业信息化建设。

2、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旅游机构应积极开展电子化商业服务,满足个性化的旅游,建立面向行业、面向特定地域的旅游商务站点。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服务应包括:(1)信息查询服务:包括旅游服务机构相关信息、旅游景点信息、旅游线路信息以及旅游常识等;(2)在线预订服务:主要提供酒店客房、民航班机机票、旅行社旅游线路等方面的实时、动态在线预定业务;(3)客户服务:提供可实施在线旅游产品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方便预定客户与人(指酒店、民航、旅行社等旅游服务机构)在网上实时洽谈业务,进行预定商务活动的记录和管理;(4)人服务:向酒店、民航、旅行社等提供应用程序,方便人与客户实时网上业务洽谈、预定记录管理、账目查阅;(5)旅游社区:向旅游相关人员提供相互沟通和交流条件,如旅游专栏等;(6)其他特色服务。

3、开展无线服务。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商务应用的热点之一,有条件的旅游单位应逐步提供基于WAP的接入服务,遵循WML技术规范,支持手持设备接入,提供短信息的查询服务。

(六)各方协调,加强合作

要实施成功的旅游电子商务涉及方方面面,除了旅游消费者、旅游企业外,还需要政府机构、银行、交通部门、认证机构、IT企业、教育机构等部门加入,为此必须加强沟通和协作。

贵州旅游电子商务的大门才刚刚开启,面临着消费群体少、观念意识淡薄和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作为政府部门首先应该认识到旅游电子商务的巨大机遇,更新观念,积极推动和促进贵州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从目前来看,政府有着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市场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资源配置的优势。此外,由于贵州IT产业基础薄弱,电信部门显得一枝独秀,可以借助其技术优势,为贵州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做技术支撑。从而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行业参与、电信支撑、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

电子政务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保基金 信息资源 价值 网络平台 业务流程再造 管理机制

[分类号]C931.6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电子政务亦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推行电子政务决不只是在现行政府管理中简单引进电子手段,而是通过先进生产力的运用,提高行政效率,克服现行管理的不足和弊端;是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是政府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重要变革。但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

近年来,借助于金保工程的大力发展,我国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的信息管理模式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目前业务发展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地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应用智能化信息技术开发社保基金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面向公众及基金管理者、监督者等广大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并建立一种科学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以促进社保基金信息管理的价值最大化。

2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价值获取的基本模型

信息资源管理遍及各业务活动的每一环节,改变和影响价值活动的方式与它们之间联系的性质,且由于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并且能在流动过程中起到增值作用。

目前信息资源的价值研究在我国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很多部门对信息的价值开发侧重于信息平台的建立。实际上,信息资源本身的管理机制对其价值的实现至关重要,而平台设计是一种促进其价值实现的信息手段。价值分析理论同样可以应用于社保基金的信息资源管理,本文建立了社保基金信息资源价值获取与转换过程模型,通过建立起一系列可使组织有规律地从其信息资源中获取价值的活动程序,经过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处理流程处理,同时考虑到组织的远景目标和战略,以使组织可据此作出相应决策,成功实现价值转换。如图1所示:

该过程模型描绘了信息资源价值获取与转换的基本过程:信息到信息资源的过程和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的过程。在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信息采集、信息决策制定等活动寻找信息源,评价其可能实现的价值,以制定获取决策。第二阶段为价值转换过程,首先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该信息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分类,如为用户的反馈及投诉信息等,应着手组织人员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理,将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若为基金的缴纳或支出等信息,则对相关用户给予授权,通过系统平台报送数据,并进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结果上报给相关人员;若为基金投资类信息,将其与基金目前方案进行比较,制定其处置决策:若该信息资源与方案不相关,将其存储至信息资源库,以便在未来实现其潜在价值;若与方案相关,则需进行市场分析与风险预测,以制定出商业化决策,调整基金运用的战略定位。商业化决策通过各种价值管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其价值,其形式可反映在现金流中,而战略定位是应用该信息资源改进基金运用战略,包括改进投资模式、加强竞争优势等。将各类决策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形成解决方案,实现价值的获取:投资收益增加、成本降低、服务满意度提高等。

该模型能帮助基金管理者正确认识信息资源价值获取与转换的各个步骤,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制定积极政策,以最大程度地获取信息价值。

3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价值形式

信息为一个组织带来的价值是对组织效用的衡量,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直接价值可以体现为现金流的形式。信息资源能够创造出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可以通过商业化活动直接转化为经营收入(和其他类型价值),直接价值容易测度。间接价值是由组织的信息资源与互补性商业资产结合创造的,其形式是隐性的,其价值蕴涵在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之中,不容易测度。价值形式主要表现为由于信息资源管理而带来的成本减少、利润增加和效率改进等。社保基金对信息资源管理获取的价值主要为间接价值。

对社保基金的信息资源管理可实现价值获取与转换。那么,具体的转化价值可有哪些形式呢?本文将价值进行分类,得出的价值形式如表1所示: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面向不同的服务对象,包括普通用户、管理者及社保基金监管者等,业务类型主要有基本信息服务、用户监管、个、智能化业务处理、投诉处理等,可实现的价值包括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损失风险、降低信息采集成本和员工培训成本,提高学习效率和用户满意度等。

如何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使之真正实现价值的转换?显然需要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构建有效的保障机制。

3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构建

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业务环节和相关业务单位,其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将所涉及的各子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而信息的集成不仅是形式上的信息汇总,更多的要体现聚合协同原理。因此社保基金的信息管理系统是由具有关联的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大系统,具有自己的输入输出内容,有一定的控制机制与反馈机制以及内部相互作用、相互融通的管理机制。本文从对其基本业务分析的基础上,从基金的相关用户、相互间的信息传递与处理及所生成信息流的角度构建了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如图2所示:

3.1 输入、输出、控制与反馈机制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由输入、输出、控制机制、反馈机制等多方面构成,以促进信息资源的价值获取与转换。其输入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及各种信息输入。经过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处理,达到用户满意和管理创新。系统运行受到政府政策、信息化战略、内外部环境、相关业务单位信息化发展等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控制机制。社保基金的信息化建设投资较大,涉及面广,对各项功能的要求较高,而其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应有建立在用户评价和政府管理创新基础上的评价,因此必须借助于网络平台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实现向下一次输入的反馈。

社保基金信息管理的核心系统即为社保基金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处理的过程必将引起政府管理流程的变革、组织模式的变革等,需要知识集成系统及

技术系统的支撑,因此社保基金的信息资源处理与流程管理、组织集成、知识集成和技术集成子系统相互作用。本文对各个环节的机理进行分析。

3.2 流程管理的创新

推动政府管理流程的创新是各国在政府公共管理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现跨部门业务与服务的整合,再造行政业务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与政府服务质量,是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中信息技术应用与行政改革一体化的集中表现。随着社保基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社保基金管理的许多业务流程已经逐渐不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必须通过流程再造改进整个社保基金管理系统的效率。

社保基金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系统,进行流程再造必须有明确的实施步骤:①确立流程再造的目标并予以分解,进行再造的可行性分析;②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与判断,根据核心业务划分不同子业务;③在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描述和对相关人员及领导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流程优化的原则,设计出流程优化的详细方案,并确定再造工作的程序与框架;④建立基于流程的动态工作团队,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⑤根据流程需要重新构建组织管理控制系统、工作流系统,使流程处理更为智能化、更透明、更迅速;⑥能对再造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新流程进行必要修补。通过不断的流程优化,促进政府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3.3 培育知识共享和团队学习的组织文化

建立信息资源的价值获取与转换机制能帮助组织最大程度地将信息资源转换为价值,而如何更好地发掘和应用这些价值则要依赖于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这也是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提出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还要求尽可能地实现工作人员集体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增值的文化。知识集成是对分散在组织中、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和分散在组织间的知识进行集成。通过组织文化建立开放和信任的内部环境,领导方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为激励,由指挥者变成合作伙伴。在群体沟通和交流时,确立一个无批评的环境,消除成员在提出自己见解时情面上的顾虑。

创建团队学习的组织文化需要依托于电子工作环境的构建,利用其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的平台。工作人员还能在线求助社保基金管理全系统内的相关专家协助其解决各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3.4 信息组织模式的建立

社保基金早期计算机化的焦点在于组织流程的自动化,而目前焦点越来越集中于如何在组织内及跨越组织界限提高和扩展信息流。这些信息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导致组织结构和运营的变化。事实上,计算机提供的组织运营数据支持和扩展了管理者的目标,形成了“新的公共管理”,这种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强调了管理的业绩、目标。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使得数据的产生更及时、详细,为提高服务和确保服务传递机构更好的执行提供了多种方法。

因此,在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模式基础上应实现组织集成,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专门的、统一的国家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是社保基金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组织保障。各省级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也应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组织,负责拟定全省社保基金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承担系统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拟定全省社保基金信息系统标准、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对各级社保基金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业务指导及技术培训。另外,信息监管组织必须吸收一些社会成员以实行有效的信息监管,如一些热衷社保监督的公众用户以及一些具有较高社会威信的专家等。

3.5 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

有效的社保基金信息管理需要强大的集成技术系统支持。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发出越来越智能化的信息平台成为可能。智能化的信息集成管理工具,能减少成本、提供智能化的决策分析与统计工具、风险预警,在充分获取社保基金信息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提高资金储备效益和社保基金的管理效率;同时提高服务效率,准确获取公民的具体需求信息;建立在线信用评价系统,完善我国社保基金反欺诈机制和披露制度,建立社保基金监督和管理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等;社保基金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建设也有利于制定更复杂的政策,并实现连续的政策与管理变化。

因此,集成化智能信息系统的开发为管理者提供了方便的工作平台,对于广大的社保基金用户进行信息查询和信息监控等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子政务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努力实现监管与发展的统一,就是在市场监管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方法指导我们的工作。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讲政治、讲大局,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优化发展环境,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改进工商监管的方式和手段,都是工商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体现着监管与发展的统一。

努力实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就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整体提升工商作为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工商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不只是体现在公众服务平台,更是通过监管方式的转变,在市场监管中体现良好的服务。具体就是:通过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服务于经济健康发展,通过维护交易安全服务于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努力实现监管与维权的统一,是工商部门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的具体体现。维权体系的建设牵涉社会各个层面的利益群体,12315连通群众的呼声与需要,进一步延伸工商的市场监管触角,加强市场信息分析评估,切实提高了对市场秩序的控制能力,是实现监管与维权统一的必然要求。

努力实现监管与执法的统一,是打造过硬的执法队伍、树立良好的工商形象的客观需要。无论工商每年查办多少大案,为群众解决多少难题,一个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一个滥用政府公权力的工商干部,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对我们的信任和评价。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工商部门只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才能树立执法权威。为此,必须克服执法的随意性,着力整改不规范的执法行为,通过公平公正的执法塑造政府公信力,实现公正、透明的“阳光工商”。规范、高效的“法制工商”。

北京是首都,工商面临的监管形势非常复杂,政府和百姓对我们工作的标准要求很高。奥运在即,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妥善地解决。通过学习领会“四个统一”,我们对于充分发挥工商职能、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一、努力实现监管与发展的统一。为首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按照总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们立足监管、着眼发展。充分发挥工商部门依法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职能作用,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已初步搭建起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框架体系。

一是强化大局观念,创新工作机制,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将积极履职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转化为主动、高效的工作。健全市场主体准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三级公众服务平台规范化服务水平。

二是围绕科学发展、2008年奥运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贯彻科学准入理念,完善市场主体准入规则,积极促进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发展,为多种所有制主体资产重组和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优化首都产业结构做好服务。

三是积极推行网上年检等现代服务和监管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政府公众服务更加公开、透明、便捷、高效。

四是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政务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让公众充分享受到政府部门高效、便捷、透明的信息咨询服务。

二、努力实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在市场监管中充分体现为民服务的主旨

工商执法、市场监管的工作过程,是工商部门履行为民服务职能的载体。近年来,我们一直着力于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机制,积极探索维护市场秩序的长效治本之策,通过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力地促进工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是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在服务中依法加强监管,在监管中体现良好的服务。通过建立实施主体事项提示制、轻微问题告诫制、突出问题约见制、管理责任建议制、典型案例披露制等五项制度,切实解决以罚代管的问题,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自律作用,减少行政成本,消除违法状态。

二是不断完善“网格化”监管机制,强化经济户口分类分级监管,通过加大对高风险行业和低信誉度企业的管理,提高工商部门对辖区市场秩序的有效控制能力,使基层工商执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百姓需求。

三是扎实做好“红盾护农”工作,积极支持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整治的力度,特别是要着力完善农村食品配送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村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四是积极探索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治本的措施,不断推进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实施社会惩戒,加大违法失信的成本,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五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强化专业执法能力。深入推进市场监管机制创新。通过广告监管系统和电子商务监管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加强对电子商务和广告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努力实现监管与维权的统一。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

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工商作为政府执法部门的首要任务。我们将继续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营造和谐的消费关系和安全的消费环境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整合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监管水平和维权能力。

一是继续推进12315两级调度指挥体系建设。通过对消费者投诉举报信息的分析、整合,及时对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实现对执法资源的整合和对执法力量的调度指挥,提高对消费热点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对市场秩序的控制力。

二是积极推进社区工商工作站建设。通过流动工商工作站和网上工商工作站的建设,使基层维权工作进一步贴近百姓日常生活,解决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加大对重点地区、重要商品监测抽查的力度,并及时监测抽查的结果,通过消费提示、消费警示等方式,引导公众实现健康消费。

四是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消费维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强化专业的技术检测分析能力,提高商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技术含量。

五是有效利用社会监督。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网络,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途径,将市场监管触角延伸到基层。通过举报奖励等方式,更好地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引导公众支持并参与市场监管,促进行业自律水平不断提高。

四、努力实现监管与执法的统一。以规范的执法行为树立良好的工商形象

严格依法行政,是提高工商履职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按照总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着力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执法效能,在推进管理创新、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商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通过细化自由裁量权、应用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建立罚没物品公物仓等措施,实现对案件查办全程的监控和规范,克服执法的随意性。减少执法人员寻租,保证工商严格依法行政。

二是加强法制监督和执法检查。积极开展效能监察,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案审会制度,杜绝错案发生。

三是坚持队伍建设的“三个过硬”。继续加强以“甘当主力、甘当苦力”为核心的首都工商统一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强化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积极行政,培养干部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工商事业的职业信仰。

电子政务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一、发展区域物流的原则与框架

区域物流是指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物流活动,它的一般含义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

区域物流的发展应遵循以下的原则:1、满足区域物流市场需求原则;2、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原则;3、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基础原则;4、有利于培育物流企业原则;5、各规划空间节点之间有机衔接、合理分工原则;6、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原则。

现代区域物流一体化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政府宏观指导的基础下,以科学的物流市场容量预测、空间等级节点体系规划为基础,夯实物流企业发展、物流人才培养以及基础设施等支持资源,才能实现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如图。

二、东北区域物流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东北地区国民经济连续多年快速增长,使得各种商品、服务需求和信息数量急剧增长,为其区域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长快速,东北三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越来越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其发展速度和质量与发达省份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区划阻碍物流市场的形成

物流业分部门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造成了物流基础平台分割,不仅影响了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更在宏观层面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水平。物流的特点是不能单独依托于任何一种方式,必须依靠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结。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指导下,东北三省加强了区域经济、物流等方面的合作,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在区域物流规划管理和实际运作上,存在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相互恶性竞争等现象,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物流一体化的发展。

(二)物流节点规划问题

物流结点配套不好、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区域布局不尽合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需要不相一致等问题,使宝贵的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

(三)物流设施问题

东北地区的铁路建设虽然发展很快,但铁路设施常年超负荷运行,铁路货运周转量占全社会的比重逐年下降,60%左右的运输需求得不到满足。公路建设存在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的现象。而且物流设施分布不合理,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

(四)物流企业落后,物流人才匮乏

虽然东北地区的物流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与国外的物流巨头相比,大部分的物流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大多数物流企业的写照。能提供效益规模化、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和手段现代化等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廖若晨星。

现在东北三省的物流企业中,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大多数不是物流专业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根本不懂什么是现代物流。而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为营销部门服务,物流技能明显不足。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职能部门,职员们接受的培训都是对其他部门的需要做被动的反应,而不是主动地向他们提出如何更好地进行物流运作的建议和意见。

(五)信息网络不健全

东北区域目前与现代物流密切相关的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网络不健全,信息不畅通,致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代物流发展滞后。区域内不同的行政区域和城市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相互协调和统一规划,影响信息一体化的进程。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物流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此外,物流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大大降低了物流信息应用程度,使物流信息化的应有效应不能很好地发挥。

三、东北区域物流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统一政策与措施规划,实现协调发展

在现有条件下,强化国务院东北振兴办公室的协调指导作用,加强东北三省的政府层面的协调与合作,实现物流政策与规划措施的协调统一。统一规划、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明确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同时政府应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产业政策宏观指导,注重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制定物流发展促进政策措施、物流活动规制政策措施,出台综合性政策措施、交通运输政策措施和物流相关专项政策措施,为现代物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区域物流的发展。

(二)加强区域物流需求预测

物流量是物流市场分析的基本度量,我们称之为区域物流市场容量。区域物流业发展规划要从区域的物流需求市场空间着手,在充分客观地分析评价现实需求大小的前提下,合理估计所需的物流市场容量,以使服务提供与服务需求相适应,既要避免供给大于需求,出现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要防止供给小于需求,制约经济正常速度发展。

(三)科学规划物流空间等节点体系

物流空间等节点体系规划包括若干物流园区、分拨配送中心的具体节点,和对应的交通工具、仓储设施、系统平台、线路中心空间等级节点体系规划。进行节点体系规划时要注意充分整合传统的物流资源,以避免投资的浪费。

(四)促进物流支撑资源发展

1、积极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培养具有现代物流技术的人才

为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吸引国内外大型的物流公司进入东北区域,既可以培育和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又可以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本地区的物流企业成长,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快速成长。另外政府还要积极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组织结构,剥离低效物流部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专业化物流企业对从原工商企业中分离出来的物流机构和物流设施进行重组,鼓励物流服务企业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物流供给能力。

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应制定中长期人力培养规划,促进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体系的形成。建立起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使物流人才结构与市场需要相对接。

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包括两个级别的规划:一是区域间的系统,主要包括机场、港口、国道、省道、高速路、区域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二是域内系统,主要包括城市内各等级公路、立交桥、地铁、轻轨、内河、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3、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

物流信息化是东北地区物流现代化的重点目标之一。东北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应以区域内物流业务活动、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政务应用之间联系为基础,以实现统一门户、统一数据、协同工作为主要模式,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拟构建东北地区物流信息平台、东北地区物流管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网络、东北地区物流信息交换平台。

信息化平台规划中,政府的作用非常突出。基础性设施以及行政监管平台应由政府牵头或者是政府为主来搭建;商业平台也是政府促进,政府推动,企业参与,或者企业为主投资来建设,使东北地区物流信息网络系统与功能能够基本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4、实现物流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