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工程开题报告

水利工程开题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利工程开题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利工程开题报告

水利工程开题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教育体系中高层次的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德国学徒式培养模式、美国专业式培养模式及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协作式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指通过教育过程使研究生在素质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它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规格要求[1]。多年来,“学术性”研究型一直是我国各学科专业主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各种培养模式的交叉和融合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王建民(2004)提出了实行“研究型”和“职业型”的“双模式培养制度”[2];刘惠林(2004)结合专业特点对研究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对重点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3];王全林则提出了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应用式的多元互补研究生培养模式[4]。这些观点都是试图提出新的培养模式以实现多种培养模式并存来培养所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然而,当前水利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体现了单一性。在大学研究生阶段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和外语课程,占到整个课程相当大的比例。“学术性”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和“应用性”硕士研究生基本上实行1年半的学习:一方面没有考虑学习政治和英语课程;另一方面不能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专业课程。另外,水利工程硕士难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课程安排,最后勉强修满学分,尤其对“学术性”硕士研究生,他们不能根据导师的安排来支配课程学习时间。课程教学片面化,无论是“应用性”硕士研究生还是“学术性”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参加讨论和发言的机会不多,造成“应用性”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学术性”研究型硕士研究生不能独立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

针对学科专业的个体差异,将不同培养模式进行组合以培养适合各个学科专业特点的硕士研究生。作者以此思路为指导,提出了将“学术性”研究型硕士和“应用性”专业硕士相结合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融入水利工程硕士培养的新尝试。

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2.1培养目标的多样化。世界上一些国家水利工程硕士培养的要求不仅为水利工程领域培养现代科技人才,而且要求培养大量水利工程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这就使得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呈多样化的趋势。多样化的培养目标首先是培养从事严谨的学术研究的高层次的研究者;其次是培养在水利工程领域中能够发挥多方面作用的高水准的专门职业人才;第三是满足水利工程领域在职人员再学习的需要。

2.2培养性质的多样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水利工程硕士的培养在继续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大批水利工程专业教学科研人员的同时,可能会转变水利工程硕士培养的价值目标取向,把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的技术型和应用性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其主要的追求目标。随着水利工程硕士的培养的规模扩大,扩大的部分应着力于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和新兴学科人才,形成“学术性”研究型硕士和“应用性”专业硕士相结合的复合培养模式。

2.3培养层次的多样化。许多国家在水利工程硕士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已出现细分,即“学术性”研究型硕士和“应用性”专业硕士,而且这种细分已成为国际潮流。如美国的硕士层次有哲学硕士、专业硕士之分,而且它们的要求亦各有侧重。在日本有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之分,英国有哲学硕士和专业硕士之别。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上的细分不够明显,或者说刚刚开始进行细分。

2.4培养方式的多样化。在水利工程硕士的招生数量越来越多和研究生来源多样化的情况下,原来的导师个别指导的方式必须加以改革。可以采用导师组集体指导,淡化导师对学生鉴定方面的“一言堂”的权威。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也可以采用完全学分制,只要修完规定的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就可以取得相应的水利工程硕士学位[5]。

2.5培养导师的多样化。首先,导师资格不应局限于教授、研究员等研究型专家,也可以是公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其次,导师可以带多个学生,而学生也可以由多个导师来带,实行导师组制度。再次,坚持双向选择制度,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对于学习型研究生,导师需要提供实习机会;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需要提供相应的科研项目或者科研机会。最后,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制度保障这一交流,以保障研究生的质量。

三、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21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要更注重个性、特色的发展和知识面的拓宽,形成多维的人才结构体系。针对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的三要素即知识、技能、创新,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应以系统的理论知识、专门的实践技能训练、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学科的特点出发,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3.1专业知识

水利工程课程设置以科学、规范、拓宽为原则,以科研技术、方法、手段三维知识体系为目标,水利工程专业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必修课组成主干知识体系,向相关专业拓展的选修课组成补充知识体系。对水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可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可按相近的二级学科群设置,增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专业课则按二级学科设置。选修课的设置包括:其一是反应本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理论;其二是相关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理论知识或最新的科研方法与手段;其三是对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可以通过鼓励校际间课程互选,教学资源共享,用于完善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3.2实践技能

实践技能是指科学和创新思维指导下的实际动手能力,对应用性学科的研究生来说,掌握水利工程专业技术的实践技能训练,将理论较好地运用于实践更为重要。一般必须经过单位岗位专项技能考核,达到相应的要求后才能获得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教学能力也是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硕士研究生作为学校师资补充的一个来源,必须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备课试讲,或承担本、专科生的部分教学任务,使其在教学的实践中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与逻辑性。教研室对其教学能力以及表达和演讲艺术的评价可作为学生成绩考核和学校选留、聘用师资的依据。

3.3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确定体现了学科的学术、科研水平,关系到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选题和论文质量,因而必须站在本学科的前沿,使研究方向起点高、立息新,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相同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不应强求统一,以利于充分体现不同学校、不同导师的学术优势和特色。有条件的学科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应鼓励跨学科设立研究方向,在学科的交叉、结合部从事开拓性的研究。研究方向涵盖应宽窄适宜。

3.4科研创新能力

水利工程硕士在导师的研究方向范围内,充分查阅、收集相关研究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或进行预试验,或收集相关实践资料,在此基础上制订课题,经导师、指导小组及相关专家论证后,独立从事科研与论文的撰写。引导研究生从学科的交叉结合部选题,开辟新的学科领域。注重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求新、求异的探索精神,独立从事科研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四、培养模式的构建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进行质量管理、检查与评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标准。科学、严谨的培养模式,只有切实贯彻到具体培养过程中才能起到指导、规范作用,因此必须有配套的制度、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

4.1制定培养计划,强化过程管理

培养模式通过制定培养计划,使其的各项内容具体化。培养计划应结合研究方向,并与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个体的知识结构相衔接,确定各个阶段的具体培养目标与措施,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模式通过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可以使各个培养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从而形成系统、严谨的培养体系。培养计划由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共同制定。水利工程硕士可对培养计划提出修改建议,经教研室审核后报院系、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培养模式与培养计划均作为考核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依据。

4.2理顺体制,健全制度

明确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导师、指导小组成员、管理部门以及实践基地在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各自的职责范畴,增强过程管理的透明度。健全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文件,使各个环节的运作均有章可循。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研究生自我管理机制。让研究生参与培养计划的制订,并相应的制订出自己的学习计划,以明确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注意引进竞争与激励机制,如实行奖学金制度,中期考核筛选与分流制度等以奖优汰劣。

4.3以科学的培养模式为依据,建立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培养计划中的各个环节,制定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办法,重视阶段性、经常性的教学质量评估,从而为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提供依据。制定研究生备课试讲,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实践技能、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中期考核和论文质量测评,并及时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形成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

4.4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整齐划一的考核方式抹杀了硕士研究生个体在创新方面的潜能差异。实践证明,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是一种发展趋势。就水利工程专业的特点而言,一种新的尝试是硕士研究生最终获得硕士学位除了学术论文以外,还可以是开发的软件、获得的水利工程管理方法创新、水利工程全过程管理方案等。这种考核方式明确了各尽其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术性”研究型硕士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应用能力较强的硕士进入企业,成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管理者。因此,一方面不是企业实践中所有的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形成论文,另一方面衡量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式中,学位论文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入手,各部门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科学的培养模式为纲,对提高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将会收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之效果。

参考文献:

[1]章添香,中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与完善,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第36期,9-11.

[2]王建民.双模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 2004(2):46-49.

[3]刘惠林.我国重点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水利工程开题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C#;B/S模式;论文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023-04

Abstract: How to make a lot of manpower freed from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use of each document is the urgent problem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carrying out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 thesi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 # and SQL Server Database, and exploiting a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B/S, It is a valid inquiry on fil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Key words: C#; B/S mode; thesis management; fil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1 概述

随着学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也是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毕业论文的管理是高校文档管理十分重要的部分,也应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管理进行转变,本文将介绍基于C#和SQL Server 2008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系统采用B/S的模式,大大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让繁琐的人工管理工作得到简化。

通过本系统可实现论文管理的网络化,方便教师和学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推动高校管理的信息化和“无纸化办公”进程。

2 系统主要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如下:

系统登录:该模块负责将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来实现用户权限的管理,各类用户先登录后才能进行相应操作。

信息模块:主要包括信息浏览和及时信息。信息内容主要是:通知公告、规章制度、时间安排、论文规范等)。

选题模块:首先是教师“选题”,由院系管理员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查看“选题”,选择“选题”;教师审批学生选题,如果不通过,系统自动删除学生选题记录,学生重新选题。另外,在教师审批前,学生可以改选,学生改选选题时将删除之前的选题。

开题及论文管理模块:选题通过后,学生提交自己的开题报告,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将自己的论文上传到系统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论文进行下载修改和上传。

在设计时,学生和教师可以多次上传和下载,利用学号的主键特性来命名论文文档,实现自动覆盖技术,大大方便了学生教师的操作和管理。

成绩模块: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与评价,学生查看成绩和评语。[1]

3 系统功能实现

3.1主要模块结构

3.1.1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核心是进行选题和论文上传。

选题算法:首先判断所选课题是否已被选,如果被选则选择其他选题;再判断自己是否已经选题,如果已经选题,先删除再选;选题时向课题选择表中插入一天选择记录。

3.1.2教师模块

教师登录后,主要是选题、审批选题、下载学生论文和进行成绩评定。

3.1.3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主要是对各类用户进行管理、对教师课题进行审核、公共信息和进行统计分析。

3.2主要功能的实现与分析

3.2.1登录及加密

各类用户登录时都将密码进行32位的MD5加密,登录时,用Session变量记录登录者的相关信息。下面是管理员登录的代码:

string pwd = txpass.Text.Trim();

string mima = FormsAuthentication.HashPasswordForStoringInConfigFile(pwd, "MD5");

SqlCommand mycmd = new SqlCommand();

string admin_id =txno.Text.Trim();

mycmd.Connection = sqlcon; //sqlcon是数据库连接对象

mandText = "select * from admin where admin_id=@admin_id and admin_password='"+mima+"'";

mycmd.Parameters.Add("@admin_id", SqlDbType.Char, 4).Value = admin_id;

sqlcon.Open();

SqlDataReader dr= mycmd.ExecuteReader();

if (dr.Read()) //登录成功

首先选择要评定成绩的学生,获取学号,再进入成绩评定页面,录入成绩和评语。代码如下:

//获取要评定成绩的学生学号,并传递给成绩评定页面:

for (int i = 0; i

{

CheckBox cbox = (CheckBox)GridView1.Rows[i].FindControl("CheckBox1");

if (cbox.Checked == true)

{

Session["student_no"] = GridView1.DataKeys[i].Value;

Response.Redirect("sc_review.aspx");

}

}

//进入成绩评定页面写入成绩:

sqlcon = new SqlConnection(connstring);

SqlCommand sqlcom;

string sqlstr = "UPDATE paper_score SET score = '" + txt_score.Text + "',review='"+txt_review.Text+"' WHERE student_no = '" + lbl_sno.Text + "' and topic_id=(select topic_id from topic where topic_title='"+lbltitle.Text+"')";

sqlcom = new SqlCommand(sqlstr,sqlcon);

sqlcon.Open();

sqlcom.ExecuteNonQuery();

3.2.4安全控制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Web窗体框架的验证服务器控件,这些控件提供易用但功能强大的方法检查输入窗体的错误,并在必要时向用户显示消息,这样可以提高用户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避免因为输入错误数据而使系统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系统为用户设置登录密码,以限制用户查看、运行和操作页面的方式,不同的用户类型只能访问对应的模块页面,进行相应的操作。另外,系统还对用户的登录密码全部采用了32位的MD5加密技术进行加密。管理员或者超级管理员都看不到用户的真实密码,并且比起一般MD5加密算法更加安全可靠。

采用Session和Cokies等技术对非登录用户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所有操作页面都在加载页面时通过对Session变量的判断,屏蔽了直接输入地址访问系统的页面以及通过外部链接地址访问本系统的管理页面。尤其是未登录用户将只能浏览网站首页内容,而不能浏览其他内容或下载相关资料。[2]

4 结束语

基于Web的高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有着广阔的前景,必将对传统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技术无论是在操作的可行性和方便性方面,还是在性能上,都是一种实现Web数据库的很好方法。本文探讨了分析和设计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过程,并对系统的开发、功能设计和模块设计做出系统的分析,该管理系统已在学校使用,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本文仅在我们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怎样使用户间的交流更为方便、快捷,怎样在系统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未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深入。

参考文献:

[1] 周清松.B/S模式下各种数据资源共享与整合[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2):95-96.

[2] 周剑云.高校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2):7833-7834.

[3] 王新才,陈荷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建设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3(2):84-88.

[4] 郑丽娟.基于BS模式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11):107-113.

[5] 陈娟,李元,李万国.基于B/S模式的嵌入式系统测试方法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16(2):50-52.

[6] 张晨.基于BS模式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7):85-87.

[7] 胡双炎.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安全性研究[J].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5-59

[8] 朱娜.基于BS模式的煤矿液压支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技术,2013(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