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一、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

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落实管理的问题,社会各界一直存在着很多不一样的观点,其中比较普遍的有三种:第一种,“自然论”观点。认同此观点的人普遍认为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也就是说高校英语教学管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开展与否没有多大的意义。第二种,“部门论”观点。认同此观点的人普遍认为英语教学管理只涉及高校内部的管理人员,与英语教师没有太大的关系。第三种,“自管论”观点。认同此观点的人普遍认为学生有自己的决策力,是完全的“行为人”,会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负责,根本不需要学校或是相关人员对之进行约束。对以上三种观点进行分析,可知人们严重缺乏对高校英语教学管理的正确认识,“自然论”观点否定了英语教学过程中科学管理的功能;“部门论”观点否定了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能;“自管论”观点过分的强调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总的来说,现在人们普遍保持的观点都是非常片面的,人们不理解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更不知道教学管理与高教学质量之间的必然联系。

2.过分注重考试成绩。

在大学设置英语等级考试的根本目的是鞭策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然而近些年来英语等级考试存在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英语等级考试的成绩已经成为检验高校英语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成绩,学生往往只注重考试,只在考试涉及的方面“钻研”,只在单词、语法和阅读等考试涉及的少数类型上下功夫,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更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者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在落实教育的时候,只针对考试的“重点”,课堂教学的不断重复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感。

3.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必要的沟通。

首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我国的英语教育模式一直陷在一种陈旧、僵化、模式单一的困境中。缺乏科研能力的教育方法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更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其次,课改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的教学任务相较以前更为繁重,对于本职工作已经处于“疲于应对”的状态,更无从开展相关的教学理论钻研,继而导致教学呆板,教育材料陈旧,更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教学质量下滑的不良后果。最后,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教育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备课阶段,不仅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教育工作者之间也没有时间进行先进经验的交流,沟通不畅导致工作重复,继而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管理的相关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

首先,立足于实际情况,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育者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的辅助教育手段应用,在不断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其次,在高校内部建立教育管理的专项部门,落实管理相关的活动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为高校英语教学管理体系运行提供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在选定教育管理专项部门成员的时候,应该从学术水平、教学经验、个人威信等角度考虑,选择那些具有影响力的教职人员,在落实相关管理活动(如,听课检查、考试抽查等)的时候往往更能让人信服。

2.全面提升“管理很重要”意识。

首先,管理者应端正自身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高校师生的意识,让所有人在管理措施上达成共识,开展专项的英语管理讨论会,对英语等级考试的教育比重进行统一规定,扭转人们错误的英语教学管理观念,为强化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教师落实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其次,强化高校英语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争取获得师生的整体配合,继而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终极目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业务和科研水平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保障。因此,高校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健全高校教师的管理、培训机制,建设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英语教师队伍。首先,选择优质的教职人才活化教师队伍;其次,定期不定期对高校内部的教职人员进行培训,在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等过程中强化教育者的能力,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供保障。

4.强化教学沟通。

强化高校内部的教学沟通,鼓励师生交流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利用沟通实现教学方式、理念的更新,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强化各个学院管理负责人和学校工勤部门管理人员之间的有效联系,使其他部门能够为外语学院落实相关的管理活动提供服务;外语学院应主动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力求在能力范围之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使之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英语才能、展现英语风采。

三、结束语

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边防指挥学校 英语教学 实用性 口语性 教学目标

边防指挥学校普遍开设了英语课程。为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努力使学员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边海防执勤工作的需要,作为基础科目的英语课教学,在继承以往好的教学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也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笔者结合学校英语教学实际,从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关键。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才能引领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进而凸显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校使用的是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教材之《英语0》以及部队统编教材《边防英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但在授课过程中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教员应不断寻找可以对内容加以拓展的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处理与再创造,尽可能多地给学员补充一些口语对话的范例、简单的课外阅读材料和名言俗语、习语等让学员背记,不断扩大学员词汇量,增大学员口语素材的积累,以便通过增加语言知识的输入,让学员能够更好地输出。总之,所补充的材料要与学员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突出实用性,学了能用,用时能从学过的知识中快速提取出来,达到以用促学、学为用的目的。就教学内容而言有三点想法:一是让学员熟记现成的(教材中的对话、词汇和句型);二是教员归纳常用的(以专题形式整理习惯表达);三是拓展创新(拓展词汇、句子,达到举一反三)。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口语性

我校招收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有一部分学员毕业之后将从事边防检查工作。作为检查员必须具备与外国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加快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新形势下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员口语交际训练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基于此,我们要在更新内容的基础上,从教学方法上逐渐跟进,从以往讲解式过渡到让听、说先入为主,培养学员听力和口语,培养学员讲英语的习惯和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口语性和灵活性,让学员多听多练、达到脱口而出。主要是注重语言课上教与学的互动,比如,可采用提问式、情景式和话题式等方法授课,具体讲有以下做法:一是加强课堂提问,通过师生问答、生生问答增加学员讲英语的机会。二是设计贴近学员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员参与,鼓励学员在交流中学习和使用英语。比如,学员模拟课本上的场景分角色表演对话,教员设定情景让学员自由表达,学员自编短剧表演等,以培养学员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语音室听录音、看录相,进行简单的听力训练,达到听说并进。四是学唱英语歌,看英文电影或动画片,让学员全方位接触英语,让英语以一种美的形式呈现在学员面前,丰富英语课堂教学。五是以读写促听说。鼓励学员扩大课外阅读,积极积累词汇,尝试写英语日记。

三、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外语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科学合理,确定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到学员能否接受的实际。过高,学生接受不了,达不到教学目的,容易挫伤学习积极性。过低,缺乏挑战性,教学目标失去意义。考虑到外语学习者的内部因素,比如,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性格、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因素等,有的具有较强的学习外语的能力,有的易受母语干扰,学习外语的困难较大,有的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对外语学习不感兴趣等,对学员的要求就不可一刀切,不可能要求百分之百的学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现有学员的外语基础参差不齐,每个学员对外语学习的需求又存在差异,因此,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掌握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这一普遍认可的要求,结合我校学员今后工作的实际要求以及现有基础,我们培养学员的目标应定位在,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能用英语解决工作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同时,为今后自学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自学的能力基础。

四、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教学 听力教学

一、前言

中外合作办学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这种办学模式首先被应用于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后来拓展到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的多个教育领域,并且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国内的很多高职高专都设立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的是希望通过引进该项目来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能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人才。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改进国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国外课程在引进我国后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如何将其与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进行对接是高职合作办学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英语教育在对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本文从分析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出发,着重分析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1.难以选择合适的教材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而言,教材选择面基本有两类,即国外专家编写的英语学习类教材和国内专家编写的英语学习类教材(以下简称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笔者进行过对比,国外教材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材料丰富而且富有时代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国内教材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更新缓慢,版面设计不够活泼。在使用两种教材教学的过程中(以Angela Blackwell等编写,中国电力出版社发行的“朗文视听说”英语教程和何其莘等编写的“英语初级听力”为例),笔者发现国外教材的听力课包含有语法学习、语言交际、阅读理解等模块,这些模块与听力模块相互补充,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对本单元的主题通过不同形式建立相应认知。如果完全按照本来的课程设计上课,真正的听力时间很少,大概只占到所有课程内容的1/4到1/3。难以实现听力的提高。国内教材各单元以听力练习为主,以词汇学习为辅,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时间进行大量的听力练习。但是练习方法单一,基本上都是学生带着耳机听老师放录音然后核对答案。这种方法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然而枯燥的反复练习也容易让学生反感。

2.授课时间不够充分

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入学成绩,特别是英语成绩较差。进入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很多学生成绩又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的平均水平,而这些学生又要在英语课程学习之后(笔者所在学校为一年的英语学习)达到相当于雅思5.5分的英语水平。因此英语教学的压力较大。学生在第一年除了需要学习英语,还要学习其他公共课和专业课。英语听力的上课时间压缩为每周四节,即3个小时。如果学生仅仅靠课堂的三个小时想提高学习成绩则不大切合实际。大部分学生表示课后很少主动练习听力,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听力是他们最弱、最想提高而又最难提高的一项技能。

3.听力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学生产生畏惧情绪

同阅读不同,听力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听力是一项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且这种信息具有无法重复性,即一遍就需要听者掌握要求的信息;而阅读是可以反复进行的,直到读者认为已经掌握了相关内容。其次,听力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听者的速度完全依赖于录音的速度,即使听者认为录音与自己的接受能力不相符合也无法改变;而阅读是读者自己完全掌控速度,或快或慢都可以自己调节。其次,听力是一项集中眼耳手的综合性活动,在听力活动中,听者既要看题,又要听,又要动笔做题;而阅读省略了耳的活动,相对简单一些。最后,听力需要有一定的设备支持,不能随心所欲随时随地进行。因此,学生对听力会产生一种天然的畏惧情绪,这种情绪也阻碍了听力的进一步发展。

4.我国教育传统的偏向性

听力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最难掌握的一项。我国英语基础教育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是重视读、写,轻视听、说,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进入高校后表现为读写能力远高于听说能力。在此情景下,听力教学最后要想同阅读教学取得同样的效果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受此传统的影响,课后更倾向于把时间花在阅读上,因为他们认为阅读会更轻松、更熟悉。内心对于听力的畏惧情绪使得学生将练习听力看做是一件“大事”而不愿意去做。

对于进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而言,受上述问题的困扰,他们在英语听力学习方面存在着种种困难,同时由于雅思考试的压力以及能否听懂外教讲授的专业课程的压力,学生很希望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的内提高听力水平,因此听力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听力教学的改进

1.完善招生制度和分班教学制度

学校招生办在招收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时应该在英语单科上有所要求,同等条件下招收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入学后应该根据学生的入学英语成绩分班教学。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中外合作项目的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是英语分班教学既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利于学生有效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学习相互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否则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一班教师很难顾及全面,好的同学有“吃不饱”的感觉;不好的同学则会“消化不良”,从而打消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2.教材选择多样化

既然从目前出版的教材中很难选出一种来用,那么笔者建议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听力教学可以选择两种以上的教材搭配使用。国内的传统听力教材有大量听力练习,而且难度分配合理,可以帮助学生从基础开始练习,学生可以先自行进行练习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集中讲解或答疑。但是如果作为教材在课堂上大量使用则显得枯燥。国外引进的教材题材多样,生活感强,可以作为上课练习听力以及口语的材料,教师课堂设计也会丰富很多。因此几种教材搭配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2.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经验交流以及教师培训

大部分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职高专院校都是由一批比较年轻的教师进行教学。这些教师精力比较充沛但是经验不足,对于新的教学教法了解不多。而英语听力课教学极易陷入“老师播录音和对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做题”的教学模式中。如果英语教师能够有机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交流以及定期参加教学教法方面的培训,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提升时很有好处的。如果教师能将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那么对学生的提高是大大有帮助的。同时,如果学生认可教师的授课方式,那么他们自然会在这门课上多下功夫,成绩自然会提高,这样,学生的畏惧情绪也会减弱。

四、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合作项目的成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能否顺利出国学习。而英语教学是一个完整体系,系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某一项技能掌握的好坏会影响到其它几方面。相对而言,听力教学难度较大,学生也较难掌握,因此如何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也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笔者将会继续关注相关研究,积极改革听力教学,让听力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参考文献:

[1]陈咏涛,陈敏哲.后现代主义教学过程观与国际教育学院的英语听力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研究,2009,(4).

[2]刘晓蓉.浅谈高职高专院校中国际合作班的英语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习动机;英语学习;归因引导

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自2009年中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已经多于普通高中,初步实现了我国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二者教育并举的战略转型。中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教育部也对中职教育的改革做出了要求: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英语课程是中职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英语是全球使用非常广泛的语言之一,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储备了基础知识。

一、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中职学校的教学大纲中,将中职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即基础部分、职业部分和知识拓展部分。基础知识是每个专业的学生统一学习的内容;职业部分是根据不同专业设定的选修部分;技能拓展部分是学生可随意选修的部分。教育部门对我国中职教育改革给予了很多目标要求和帮助,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弊端:英语教学方法枯燥,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性,大多数学生学习中较习惯过去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很大,因此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研究和学习,使知识拓展不能顺利开展。且许多学生还不能理解和感受掌握英语技能的重要用途,对英语学习充满了自卑感,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

二、如何激发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英语学习动机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他们这个年纪具备的认知倾向,只有生动有趣的内容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中职教师要重视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打破传统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全面采用新兴教学模式,注重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师引导学生的能力。例如,教学中选择的学习材料应尽量贴近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的学习内容,并保证内容的难易程度与中职学生的英语能力相符。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中职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墙报、广播、幻灯片演示等手段,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还可在教学中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2.给予学生肯定,激发英语学习动机

获得成功能够使学生感受成功带来的满足感,感受成功使他们鼓起更大勇气,增强前进的信心。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当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很少有学生会做到不气馁,大多会表现出焦虑不安、消极对待等情绪,这些情绪的产生,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获取知识,并适当给予鼓励,大大增强学生对成功的渴望。教师还要重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把这种思维逐渐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学好英语。

3.培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挫折的良好意志品格;形成严谨缜密、刻苦努力的良好学习习惯。进入中职阶段,有些学生会发现在中职阶段的学习方法与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截然不同,初中阶段主要是依赖教师,学生没有很强的主动学习性。因此,中职英语教师,要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逐渐引导学生像新的学习方法转变,并对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4.注重学生的归因引导

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使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逐渐转变成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在日常教学中,中职英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归因训练。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归因于可控因素,包括个人的努力,不能将个人的失败归因为个人能力缺乏,而应归因于自身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内心需求进行疏导,让学生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以及学好英语对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正面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做积极的改正。

英语学习动机是一种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中职学生要转变英语学习的传统观念,逐渐提高英语学习技能,并充分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动机的提高,对其他课程学习也有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实现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合格的先进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与传统的外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从单纯的语言学习转变为以语言为载体的学习,是英语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主要是英语语言教学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师通过目标语(英语)进行具体学科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可定义为“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译为“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的各门学科的教学。”广义地讲,双语教学是指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课堂教学;狭义地讲,双语教学是指用一门外语(英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进行学科教学。在我国,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双语教学是指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因此,双语教学是融学科教学与外语教学于一身,用外语(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在高校的英语专业中开设《中国文化》双语课程,主要采用英汉双语作为教学语言。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尤其是运用英文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二.《中国文化》双语教学所面临的瓶颈

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成败。由于我国缺乏针对培养双语课程教师而开设的课程或相关培训,双语教师的严重匮乏是目前大部分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虽然高校中拥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的青年教师比比皆是,他们大都具备英语语言文学或英语语言学的专业学科知识,在英语语言能力的运用方面能力突出,但他们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全面了解和系统性学习。培养英语教师既精通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了解书法、绘画、丝绸、瓷器和青铜器的特点和工艺,又能熟练掌握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菜肴和茶文化的特点以及戏剧、武术和中医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高校双语课程目标定位不够准确。目前,在许多高校中就双语教学的授课目标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有的只强调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的则更加注重对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中国文化双语课程,有些教师往往混淆了双语教学和语言教学的目的。在授课过程中,他们更注重英语语言点的讲授而忽视了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讲授。尽管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但是双语课程更加注重中国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仅仅把该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来教授有悖于该课程作为一门双语课程开设的初衷。只有当教师准确地定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调整授课思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生的学习热情缺乏以及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不足是制约双语教学的另一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我国高校大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听力口语水平明显偏低,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不足,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显得举步维艰。此外,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负面情绪继而产生。因此,为了提升双语教学效果,教师应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作为授课语言,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以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的畏惧心理,保障双语课程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

双语教材的缺乏也成为许多高校双语课程不能够有效开设的问题之一。双语教材的选用应考虑多种因素,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双语教材通常为国外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虽然语言纯正、原汁原味、印刷精美,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但由于中外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在内容上不足以百分百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如果理解不当在表述方面会令读者感到困惑。此外,在内容的难易程度上也不能全然满足中国学生的需要,不能与中国学生双语教学的实际相吻合,照搬国外的原版教材会缺乏针对性。一些双语教材选用学校的自编教材,虽然符合该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学大纲,但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内容的全面性和质量的优良难以得到保证。

三.针对《中国文化》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双语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中国文化》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双语水平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和信息传达的准确程度。因此,培养该课程的双语教师是目前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语言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掌握英语语言相对而言历时更长,更加艰难。高校应注重培养并选拔优秀的外语教师,提升他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并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通过开设中国文化系列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研讨会、工作坊等方式培训双语教师,使他们系统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使他们尽快地投身于双语课堂教学中,适应双语教师的角色。同时,高校也应注重课堂内外相结合,开展双语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双语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经验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以研促教,尽快提升教学效果。

2.明确课程目标定位

双语教学的目标既不是简单地强化英语教学,也不是通过学习其他学科掌握英语语言,而是使英语语言的学习与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步进行,在熟练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英文获取专业知识并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促进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国文化的双语教学也应明确教学目标。在授课伊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学科知识的掌握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在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双语课程,应使英语专业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在熟练掌握两种文化的基础上找出其中的异同,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充当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对外传播者,努力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

3.激发学生双语学习热情,注重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热情,教师应精心地进行课堂设计,努力提升英语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运用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源、结合最新的新闻报道,使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学生的学习兴趣骤然提升,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仅仅依靠双语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鼓励并积极创设良好的双语语言环境。课堂上,教师应避免一言堂,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如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英文进行专题陈述、小组讨论、英语模拟导游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同时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自信心。课后可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专题进行小组研讨并上交材料,布置相关英语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同时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演讲赛、辩论赛、英语故事会、英文歌曲大赛、英语短剧大赛、定期举办英语角、英语文化节、制作英文板报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克服英文表达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积极营造英语语言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4.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  基于双语教学和该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外国专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有限了解,国外的原版教材不足以原汁原味地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有良好英文功底的中国学者例如林语堂的作品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可以作为课后的拓展教材,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并提高他们的英文水平。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国内外也有许多业内的专家学者编著,有的采用中英双语编撰,有的为英文教程,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哲学思想、主要宗教、传统工艺、古典建筑、中医武术、菜肴与茶文化等方面知识,适合英语专业学生全面并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化。国内出版的优秀中国文化英语教材或双语教材都可以做为授课教材被选用。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选用内容丰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的书籍作为配套的教辅材料补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