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科技创新

林业科技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业科技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业科技创新

林业科技创新范文第1篇

(1)现代林业从业人员科技创新意识薄弱,对科技支持的资金投入有限,科研人员队伍素质不高,科研成果正逐年下降,且有些科技成果不能转化应用于林业生产,成果转化率低。传统的林业经营中的科技投入比较少,长期形成了放任式管理,“靠天吃饭”的理念,林业产业普遍忽视科技对林业的作用。近几年由于科技不断发展和发挥作用,部分林业工作者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仍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真正应用于实践,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

(2)林业科技发展与市场结合度比较低。我国林业以传统的初级产品为主,林业生产没有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的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林业产业结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已经有所改善,部分地区也正在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并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但林业的科技改革发展仍比较缓慢,林业科技处于低水平状态,不能满足需要。林业产品以单一的工艺,简单的产品为主,林业产品加工和针对市场的研究服务仍没有改善,为林业服务的意识不强。现代林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中,应把科技创新作为林业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只有科技不断发展创新并融入企业的生产才可以提高林业企业的竞争力,将林业技术转化为林业产业。

2促进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

(1)培养、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林业发展和生态改善都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因此领导和群众都应转变传统观念,重视科技发展对林业产业的重要作用,将科技兴林作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多组织学习普及科技对林业的重要作用,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接受运用科技创新成果的能力。

(2)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储备,建立科研系统,完善科研体制。现代林业要与科技相结合实现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聘请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之前的科技创新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专业的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有待提高。因此要建立林业科研系统,多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与林业的生产发展中。

(3)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发展现代林业科技。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决定,林业发展要受到国家政策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目前政府干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且可持续发展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使现代林业发展重视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充分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林业旅游业,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发展经济。现代林业发展还应结合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以市场需要为方向,生产有需要的产品,从而获得经济利益,以资金再支持科技创新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4)发挥科技创新对林业生产的重要作用。1)科技创新用于林木品种培育,针对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特点,培育不同的优良品种,并合理安排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生物技术的科技化。2)科技创新用于绿色施肥、绿色农药等环保方向。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人工种植的树木自身的调节修复能力有限,要保证健康成长,当遇病虫害时要科学地研发使用新型绿色农药。并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针对性地研发使用绿色化肥。3)科技发展促进林业体系的全面完善,如用科技手段推动林业防火体系的完善。

林业科技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发展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国逐渐进入了重视知识、提倡科技创新的新的时代。林业想要发展,则必须依靠技术革新,促进国民经济稳步提升。

1、林业技术创新对于现代林业发展的意义

1.1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绝大多数的林业生产依旧按照原来的种植结构,品种生长时间太长,生命力较弱,无法有效地抵抗疾病和虫害的侵蚀。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行业越来越高的需求。现在的林业产品应该开发创新型品种,不断更新换代,提高产品产量及性能,缩短生产周期,改良现今林业行业的市场环境,优化产业结构。

1.2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引入科学的管理模式,解决林业产品不易存活、花期受到损害、光合作用减少等缺点。科学、准确地调整林业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光、水分、肥料等,使得管理人员更加轻松地进行管理。新型技术包括生态环境重建、防沙漠化技术等,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h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环境友好相处。

2、现代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林业技术意识较薄弱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林业资源及生态林业的要求也日益突出,但是林业技术意识薄弱却阻碍了林业的发展。重视林业技术革新是世界各国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林业加入WTO后在世界林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要求。然而,我国部分地区依然坚持采用传统的经营,使用现代林业技术的素质和能力较低,甚至质疑新的技术;这又导致了他们盈利较少,无资金进行林业技术投入,造成恶性循环,使得林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所需。观念意识阻碍了技术的革新。

2.2技术发展资金不足

从各种统计数据来看,我们发现对林业的技术投入不足。这主要指对林业技术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及推广机制的不足上。这些使得我国的技术发展落后,且技术利用率较低,阻碍着林业的发展和林业技术的有力创新。缺少发展资金是林业技术发展的又一瓶颈问题。

2.3缺乏有效的技术推广机制

对林业新技术的利用率较低是制约林业发展的又一问题。新技术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推广,使得林业领域不能获得技术支撑快速发展,又由此导致了林业缺乏必要的资金去更新技术,从而直接影响了林业技术发展的速度。

2.4林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我国在林业技术创新和引进方面能力不足是制约林业技术进步的又一关键因素。虽然我国的林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林业技术和人才储备不足,底子差,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大部分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发展国内的林业。但是,在充分利用引进技术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是对先进技术的开发力度不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但是,单纯的依靠引进技术是不能满足我国林业发展的要求的,并且也无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掌握住主动权。因此,技术创新是我国林业发展的真正出路,但是也是我国林业技术发展的重大难点。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受传统林业观念的影响,导致我国林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主动,且国家和政府干主语其他方面的发展,对林业技术的发展不够重视,导致林业技术资金、人才以及创新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弱点,造成了我国林业发展之后的现状。再加上我国林业在技术储备方面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且对技术的利用率不高,人才后备不足等,都限制了我国林业的大发展。

3、发展林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3.1转变传统林业观念,增强林业技术意识

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林业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政府可以在各个基层组织中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并且结合林业重点工程,采取送科技下乡的形式,让农民接受林业科技知识。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林业示范园的作用,建立一批示范点,通过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适宜农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技术来带动广大林农学习科技、运用科技的积极性。并且政府还可以向各基层组织提供林业科技书刊,使农民有了知识和技术来源,科技兴林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3.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因此,目前急需建立起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培养高素质的科技队伍,提升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使我国的林业发展走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再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以提高我国林业技术的总体水平。

3.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加大林业技术方面的投入是促进我国林业技术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大林业科技研发与教育的投入,提高林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加大林业技术推广的投入,提高林业技术成果转化率。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林业技术补偿机制,提高林业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3.4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和效果

提高林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需要建立高效的林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这就要求在推广技术时,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林业社会化服务为主导,同时要培养技术推广的主体――林农和林企,并且通过他们,在广大林区建立林业科技站,同时要加强对技术推广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任何形式的错误要及时的更正。

林业科技创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吉林农业;农业信息化;趋势;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

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近年来的的进展,吉林省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而传统农业依然是吉林省农业的主要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吉林省存在农业资源人均不足和农业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存在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信息化程度低,农业资源没有达到优化配置所导致。因此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单位农田产值,加速农业科科技成果应用及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GDP贡献的必经之路。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对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

1 农业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1.1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趋势

人类农业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古代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而每一次的巨大发展都伴随着生产资料的进步。在20世纪70、80年代,农业现代化概括为“农业四化”,即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80、90年代则进步为现代化的农业设施、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农业管理。而如今在21世纪,包括生产水平、农村经济水平、农业物资投入、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村环境等都成为了农业发展的研究方向。无论农业发展如何进步,这其中必定伴随着科技创新成果的引用,创新型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引入,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的普及而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这一全新的生产力,不仅对农业现代化有着跨时代的意义,更对国民经济的进步有着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就是通过资源、信息、技术的整合投入,使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操作自动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伴随信息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更加先进的生产方式。

1.2 农业信息化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需要

1.2.1 对于目前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现状,各国纷纷将科技实力的竞争当做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我国建国以来也秉承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国策。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各国现代化最为关键之一。农业的发展随着科技革命正向着信息化转化。在这场农业科技制高点的争夺战中,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农业科技体制的和运行机制的建设,都在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

1.2.2 WTO贸易规则下的国际竞争更加爱激烈,使各国国内市场国际化,这其中也包括农业国际化

在农业国际化的趋势下,各国对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要求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有大的提高,这对与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1.2.3 食品安全问题也呈现出国际化的态势

转基因技术作为未来人类科技进步的一个方向,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农业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目前最为广泛的行业。对于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危害的研究还需要时间。我国的转基因技术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部分国际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的话语权和引进机制,都需要逐步掌握和完善。目前我国科技领域和民间学者对于转基因玉米、黄豆、种子的争议从未停止,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农业现代化,就在于信息的对等。而农业信息化就是要让我们再农业科技领域有话语权,让我们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科技的后盾。

1.3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求吉林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只有加快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步伐,才能实现吉林省农业现代化,才能提高吉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保证吉林省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1.4 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1.4.1 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几大农业领域里

农业信息化的空间还很大,妥善利用信息技术提对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增进产业附加值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上有着巨大的空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20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使得全国有800多个县700多万农户收益。该系统仅在北京示范区,就使肥水资源利用率提高8%~10%,单产提高8%~10%,生产成本降低5%~7%,其中新科技应用对生产的贡献率就达到60%左右。因为信息化不仅简化了流通环节和交易费用,还对市场的风险有了一定可控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4.2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

近几年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增长点少。对于市场信息掌握度的提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农民生产经营有着科学有效地导向作用。农业信息化保证了农业信息的畅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农民直观面对市场,最终从多角度实现增收。

2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虽然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占GDP比重很大,但是与南方及部分国家相比,农业信息化水平有明显不足。农民缺乏市场信息的引导,从而使生产经营有一定盲目性,甚至会出现今年某一种农作与赚钱,明年都种植该作物的盲目种植现象。这种从而降低了农民面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对于投入产出比没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参考。具体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如下:

2.1 农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前期进行的农业信息的投入与学习,使农民科学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农民看到了短期收入存在满足于现状,不再接受前景更长远的农业技术。主观上不把精力放在现有的信息化成果上。同时因为农民整体科学素质偏低,导致了上有政策才接受新的科技成果,自己不主动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新的科学技术的现象。个别农民过分依赖自己多年的经验和传统生产方式,对科技培训人员存在抵触等心理。

2.2 农业信息化的经费投入不足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吉林省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满足不了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农业服务系统经费不足,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并没有从高层面和广度上推广。部分信息化体系建设没有后期跟进资金,无法保证项目的完整有效实施。经费的不足导致农业信息化工作人员掌握的科技教育资源不足,水平得不到提升。

2.3 农业信息化人才不足

省会长春市每个乡镇拥有高级职称的高级农业人才平均不到1人。农业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农业信息化实用人才更少,无法实现针对农民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力水平低。农村专业人才及农民收到的培训频率和质量低。

2.4 信息体系基础设施薄弱

服务网络的建设不全面。农业信息资源没有有效的让农民掌握。

2.5 各个乡镇的信息化工作单位服务意识不足

没有有效的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及网络。

2.6 信息传播手段不足

没有利用好现有的网络资源和信息终端。农村针对农民的信息化相关会议少,广播少。没有有效利用宽带网和手机资源,并且没有利用智能机广泛普及的趋势利用好智能手机。

2.7 对农村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不足

的运营机制缺失,相关研究机构和学术成果不足。可参考的成功案例少。

3 国外农业信息化现状

从部分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现状可以看出,其在农业信息获取和处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信息实时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吉林省可以以其成功经验为参考,研究适合吉林省的区域信息化推广方案。

3.1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美国坐拥全世界最多的服务器,是目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第一大国。在其强大的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信息化水平目前处在世界第一位。美国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发展入手。建成了国家农业统计局、经济研究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农业市场服务局、外国农业局为主的强大政府信息机构。上至国家下至地区,建成了一个规模完整和有效运行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由此使美国走在了农业现代化的最前方。

3.2 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荷兰的农产品出口国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油菜、土豆、小麦的单产量居世界前三。在传统农业优势的基础上,荷兰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化趋势。荷兰开发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全程安全链”技术系统,成为了现代农业信息化应用的成功典范,提升了农业竞争力。荷兰农业信息化同教育系统结合,有效地实现了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率,并为农业输送了大量掌握农业科技的高素质人才。

3.3 以色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以色列是资源高效集约化应用的典范。以色列地域资源匮乏的先天劣势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科技投入。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农业科技基础教育的大力投入,使农业推广人才掌握了新技术研发的能力,同时又将这类人才资源运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培养出了一大批即懂技术又懂推广的现代化农业精英。

4 对吉林省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4.1 完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现有模式有政府导向模式、民间经营模式、联合经营模式、集约经营模式。其中联合经营模式可以再校企、临省、国外院校研究机构、农业优势国家项目合作上制定可行性方案。

4.2 充分利用12个现有的农业数据和应用系统

投入资金扩大信息化规模。依托国家信息化政策和工程项目,利用数据通信网络,加大农业信息化进程。开发现有乡镇信息服务站,投入计算机、人才、网络平台。形成农业信息网在农村一线实现信息资源的实际利用。

4.3 官方的农业信息平台要更加专业化,农业技术要更加全面,考虑建立在线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在线专家预约系统 信息平台内容更新要紧紧跟住国内各省农业科技信息推广进展,设立国外农业信息窗口。在信息平台功能以对农民服务为主的同时,把平台建设成专家交流平台,农业项目招标平台。将平台运营市场化。农业信息平台制作手机APP服务系统,实时更新最新农业科技及成果项目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到服务到每一位农民。

4.4 提高吉林省现有农业信息人才的综合素质,开展农业科技专家咨询及培训 同时培养新鲜血液,增加农业信息从业人员数量。以满足农业信息化的要求。为农业信息化人才投入教育资源,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技术培训等。并提供农业信息化实践机会。培养大批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人才,为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4.5 政策和资金上鼓励民间咨询机构、科技类企业开发自己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制定自己的信息化推广方案 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利用率。通过将农业信息化建设灵活的交给市场经济,依托吉林省现有农业优势,将吸引省外甚至国外优质的农业资源投入到吉林省。

4.6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系统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制定针对吉林省实际情况的农业科技创新评价系统,将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全面且科学的大数据支持。依托吉林统计局的数据库,以吉林农业领域统计年鉴、农业经济发展目标数据等数据。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系统。可以为吉林省今后农业现代化提供可持续的动力。该系统对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价值的贡献有着巨大潜力。该系统应具备分析功能、评价功能、监测功能、进化路线分析功能、市场分析功能等主要功能。该系统的建立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4.6.1 系统性原则

现代化农业建设是一个多维度多层级的复杂系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开发研究再到科技成果转换,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所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系统必须从系统上层设计的高度,建立完整的体系框架。其功能要全面,要能系统客观的反应吉林省各项农业指标,从而为吉林省下一步农业现代化规划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4.6.2 科学性原则

该系统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考虑指标元素及指标结构的合理性。要从尽可能最多的指标反应我省农业现状。要有绝对性与相对性指标、总量指标与均量指标、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每一个层级要全面,不能丢层,每一层要有对比要有独立的指标。

4.6.3 对比原则

吉林省独立的科技创新评价系统要与国内同系统有相同的指标含义,统计口径和标准保持一致,从而保证指标的可比性。通过横向纵向的综合对比,通过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使得该系统成为对本省有益,对国家有益的系统。

4.6.4 可行性原则

指标选取要具有综合性指标的特点,保证数据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有效利用现有同级系统和数据的同时,补充科技和农业进步的新兴指标。把各项指标量化为可操作的定量数据。其评价结果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可信度。

5 总 结

本文先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战略意义,再对吉林省农业信息化进行了概述,参考了国外农业信息化的案例,最后提出了几点促进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旨在为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的研究方案。

参考文献

[1]刘金爱.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9(24).

[2]李靓.吉林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发展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4).

[3]李波.长春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M].2013.

[4]易信.说说美国农业信息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4).

林业科技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就业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就医要求不断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迅猛发展,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大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面临招聘困难,面向基层培养的专科临床生对到基层就业有着各自的顾虑,求职心理在学生择业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本文对本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毕业后的基层就业心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帮助学生走出基层就业心理误区,调适自身心态提供借鉴。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调查对象为本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发放问卷273份(四个专业方向发放份数分别为临床医学212份、康复治疗方向13份、眼视光方向21份、健康管理方向27份),回收有效问卷273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81名(29.7%),女生192名(70.3%)。

(二)方法

本次调查为电子问卷,问卷所设问题采用不定项选择形式。内容从4各方面进行调查,分别为到乡镇就业的意愿、希望的基层就业形式、不愿意到基层乡镇就业的原因、希望的优惠政策。每个问题下设3-7个选项,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一)到乡镇就业的自我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62.6%的学生愿意到乡镇就业,其中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方向、眼视光方向、健康管理方向分别为70.3%、38.5%、33.3%、37.0%。不愿意到基层乡镇就业的学生为37.4%,上述4个专业方向比例分别为29.7%、61.5%、66.7%、63.0%。这说明不同专业方向就业前景的差异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影响较大,以专升本升学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临床医学毕业生较其他三个专业方向更接受到基层就业,就业态度更为务实。研究显示,学校相关部门从新生入学时就提供必要的职业心理咨询和帮助,使他们及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范围,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全面的准备,积极增进职业心理适应,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1]。

(二)基层就业期望值

88.3%的学生选择有正式编制,工作地点在乡镇,6.9%的学生能够接受乡管村用形式(正式编制在乡镇,工作地点在村),而聘用制的仅有9.3%。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很看重事业编制。目前,编制的有无关系到相关待遇的落实,医学生利益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影响着基层医疗队伍的稳定。而权益是否能够得到合法保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基层政府只有确实增加基层岗位的设置,才能更好地解决专科临床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问题[2]。

(三)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误区的原因

1.个人发展机会的影响

在37.4%不愿意是到基层乡镇就业的临床医学毕业生中,认为进修、培训、继续教育等机会少的占63.7%,57.8%担忧职业发展前景不佳。与大城市相比,基层相对落后的医疗设施、医疗技术对于医学生来说发展空间存在局限性。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想留在大城市、大医院从事本职医疗工作,如果这个理想不能实现,就留在城市社区或干个体行业,不愿意下基层,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在基层会失去个人发展机会[3]。

2.福利待遇的落实问题

调查显示,44.1%的毕业生认为保险、住房等福利待遇低,38.2%认为工资低,26.5%认为生活环境差。目前,大部分乡镇地区物质和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物质条件艰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积极性,成为阻碍医学毕业生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另一主要因素[4]。

3.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

44.1%的被调查者认为到基层就业与家人期望不符,41.2%考虑到不利于子女发展。家庭传统的就业观念,导致很多学生及家长不愿接受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后到基层就业的事实。来自城市的学生不愿意离开城市,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又不愿意回到家乡。在决定是否到基层就业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倾向于听从父母和亲友的意见[5]。然而,医学较强的专业性及较单一的就业面,使得其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引导学生及家长明确专科医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存在的巨大潜力,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已成为新的突破点。

4.希望的优惠政策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希望得到的优惠政策多集中于能够得到与城市一样的福利待遇;工作一定年限后到县市级以上医疗单位工作;优先获得晋升和培训等发展机会;给予一次性的货币补偿等几个方面。

三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误区的积极调适

(一)转变功力思想,培养良性心理

目前,在一些毕业生中存在只注重物质利益、不愿吃苦或者过分强调自我感受等不良的就业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在择业期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自身期望值过高,且只讲究金钱、名声,不愿到待遇低、条件艰苦的地方。进而引发了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的“无奈”;同样,就业后也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对此,作为高等学校辅导员的我们应当能够及时发现并引起注意,注重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作风及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当增强学生在面临挫折的心理耐受性教育,扩大专业心理疏导的受众面,逐步培养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心理[6}。

(二)提高自身素质,调整就业心态

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面对就业中遇到的种种心理问题,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使学生对自己的潜能和素质及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全面的认识。通过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消极认知,有效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就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达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相杰,高彩荣,孙闽.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6):732-734.

[2]屈顺利,唐秋颖,雷茗.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11(4):74-76.

[3]贾旭生范茜妍等.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安徽省城市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路径的探讨与分析,2015,31(3):123-124.

[4]张建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0):101-102+105.

[5]余雅.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新机制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18):67-68.

林业科技创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心脏神经官能症;联合治疗;倍他乐克;极化液;He-Ne激光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主要是中枢神经功能失调造成心血管功能异常。我们于2002年5月至2007年6月用倍他乐克、极化液与He-Ne激光联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68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68例患者,女64例,男4例,年龄18~46岁,平均32岁。门诊患者18例,住院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作心电图、心脏彩超,结合病史与症状、体征,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1.2 治疗方法 极化液(5%葡萄糖500 ml+普通胰岛素6 U+10%氯化钾1.5 g)1次/d静脉滴注,倍他乐克12.5~50 mg,2次/d口服,He-Ne激光采用长春光电子研究所生产的DZZ-Ⅲ型血管内照射治疗仪,输出功率2.0~2.5 mW,1次/d血管内照射,1 h/次,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显效:心悸、胸闷、活动后气短等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Ⅱ、Ⅲ、avF下移的ST段恢复正常,半年内未复发;有效:心悸、胸闷、活动后气短等症状有所缓解,心电图Ⅱ、Ⅲ、avF下移的ST段有所恢复,半年内偶有复发;无效:上述症状无缓解;恶化:症状加重。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68例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显效44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无恶化,总有效率88.2%。

2.2 毒副作用 主要是倍他乐克的不良反应。头昏6例,眩晕、嗜睡4例,肌肉痛3例,多在治疗初期出现,调整剂量继续使用多在1周内消失。

3 讨论

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其中神经系统起主导作用。高级神经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控制并调节心血管系统,二者互相拮抗又互相协调,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造成交感神经张力过高,从而引起心脏神经官能症[1-2]。此外,近10余年来的研究发现,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存在β-受体功能亢进的表现。倍他乐克作为一种β-受体阻滞剂能很好地解决β-受体功能亢进。同时,对交感神经张力过高所引起的心动过速、过早搏动亦有很好的疗效。极化液主要是通过心肌细胞对K+的摄取,营养心肌而达到治疗作用。He-Ne激光进入肢体静脉血管内直接照射循环血液,能产生广泛的生物效应,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性质,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液中分子物质的浓度达到治疗作用,同时能起到很好的暗示作用。

本组68例患者中,总有效率88.2%,显效率64.7%,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有显著的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不宜采用此疗法,尤其应注意使用倍他乐克时应逐步增减剂量。

综上所述,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极化液与He-Ne激光联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