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牧养殖专业知识

畜牧养殖专业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牧养殖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畜牧养殖专业知识

畜牧养殖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1.1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的形成是由于畜牧养殖户在养殖技术和饲养管理方面不够完善而导致的,这也是畜牧养殖专业户普遍面临的风险。一方面体现在养殖品种的引入方面,引入良种是促进畜牧养殖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养殖技术的落后使得引进的良种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由于技术缺失、管理不善而造成效益的亏损;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动物疾病的控制方面,畜牧业的商品流通十分频繁,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疾病传播的危险,受到知识水平的影响,有些养殖户只对动物进行疫苗注射,但是在其他的疾病控制方面却缺乏相关的措施,一旦疫苗失效,就会造成动物疾病的大面积暴发。

1.2其他风险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风险,畜牧养殖专业户也会面临政策风险,国家政策对于养殖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如果不能在土地资源、资金扶持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就会形成政策风险;另外也存在资金风险,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得养殖不能顺利的开展,形成风险。

2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管理措施

2.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畜牧养殖户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增强风险管理的水平。从目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养殖户并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很多由于风险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损失也没有得到客观的分析和总结,这对于养殖专业户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养殖户必须要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在养殖和经营过程中注重风险的防范,同时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增强自身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使更多的从业者也能够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风险管理渗透到养殖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显著的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2.2做好风险预测与分析

通过对风险有效的预测与分析,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更多的依据,可以有效的增强风险管理的效率。畜牧养殖产业风险本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因此在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方面,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加强关于风险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形成科学的风险识别系统,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预测。同时,管理者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风险的预测与管理不能仅仅依靠管理者的经验,而是要依靠系统的理论知识和风险管理技能,因此,管理者必须要具备风险管理能力,才能有效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2.3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

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开展风险预测与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畜牧养殖企业需要构建一个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立相应的领导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根据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负责相应的工作,并且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每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为畜牧养殖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

2.4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各级政府在地方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给予养殖户一定的引导,使他们可以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有效的规避风险。在传统的畜牧养殖产业中,分散的养殖户各自为政,在风险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方面十分零散,相比之下,政府拥有更多集中的风险信息和资源,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政策引导,为养殖户提供更多集中的信息沟通与风险机制,增强养殖户的风险管理水平。

3结语

畜牧养殖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畜牧兽医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校企订单培养工作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

订单培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必须要教书育人,坚持生产和教学的统一,即教学任务是生产任务,生产任务也是教学任务,杜绝开展与教学无关的生产活动。同时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

2.服务企业原则

主动深入订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主动满足企业的需要,根据企业用工用人及岗位需要,结合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项目,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留着住的人才。

3.校企互利双赢原则

通过订单培养促进校企合作,使企业达到增加经济效益、提升员工素质、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等目的。畜牧兽医系达到增强教学实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进产学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的目的。

4.保障学生权益的原则

校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特别是企业生产实习计划,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符合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适应能力,采取轮岗制或工学交替,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

5.校企共同管理原则

坚持校企双方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实现校企双向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二、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的基础上,由订单培养工作专业委员会共同研究组建订单班、制订《订单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特点突出全过程生产实习或工学交替等,使教师的教学场所和学生的学习场所由学院延伸到企业,学用紧密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结构、主干课程设计与开发、理论和实践教学方式、学习时间、考核评价体系等,使订单培养的主要环节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将核心课程改革项目与我院已开展的实践学期教改项目和双休日学生技能训练项目捆绑在一起,打破寒暑假、双休日的界限,利用一年的时间,将三个教学项目整合在一起,按核心课程教学标准为教学内容,以企业的工厂为教学场所,进行教室与车间、教学与生产、教材与技术文件、老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作业与产品等“六合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畜牧兽医专业11级的“远大订单班”和“谷实订单班”中试行,学生在校学习1.5年,在企业中实践教学1年(1年中进行核心课程、实践学期、双休训练三个项目教学),在订单企业顶岗试就业0.5年,形成1.5+1.5项目教学捆绑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至第三学期,学生在学校开展公共专业基础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为日后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发展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这一阶段穿插安排企业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工作情形,增加感性认识明确学习目的。第二阶段为第四至第五学期,学生到产学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核心课牛料与养牛技术推广、猪料与养猪技术推广、禽料与养禽技术推广在订单企业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实现“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第三阶段是顶岗实习期,即第六学期,根据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双方协议,学生在订单培养企业进行岗位综合实践,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成为“准企业人”。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三赢”作用

学生在校内学习一年半后,即将“教室”搬到企业。理论教学主要由学院教师负责,实践教学主要由企业人员承担,学生“边学边做、学工交替”直至毕业,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达到了“学生赢”。

注重调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资源,使学院的核心课程教学效果最大化,使企业用人、留人效果最大化,使教师、学生教与学的效果最大化。使企业与学生的情感与信任最大化,使企业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达到了“企业赢”。

将实践学期教学项目、双休日技能训练项目和核心课程教学项目捆绑在一起,运用核心课程改革的场所和模式进行做学教一体教学,使教学时间更充足,教学内容更丰富,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达到了“学校赢”。

参考文献:

[1]彭玲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09,(7).

[2]管友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管理观察,2009,(3).

畜牧养殖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畜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引言

畜牧养殖先进、创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对于养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而使我国畜牧行业得以整体全面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给畜牧养殖得以高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针对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是尤为重要的,不仅可以给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提升,而且更好地实现了其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对于产品的质量更加给予了高度保障,充分实现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目的。

1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地区在针对畜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阻碍先进技术方式大力推广,使一些畜牧行业养殖技术的合理应用受到较大影响,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方案难以创建并落实,对我国基层畜牧行业的长久发展起不到良好的促进作用[1]。

1.1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念缺乏

在实际的畜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推广人员没有良好的树立正确的观念,严重缺乏养殖技术推广的意识以及技术推广的方式较为不合理,进而导致技术推广工作难以有效落实[2]。虽然我国目前的畜牧养殖行业正在逐渐趋于现代化与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但在此过程中,畜牧养殖技术的方式并未得到有效运用,因而养殖技术推广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此外,养殖户针对技术的价值观念没有进行正确的树立,进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同时对于多数养殖户仍然受到传统技术散养的养殖方式影响,导致先进养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1.2高素质人才资源匮乏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旦缺少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那么就会导致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能运用合理的方式提升。首先,对于畜牧养殖技术部门,他们在人员的聘用上没有选择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因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引入意味着企业成本可能会提高。对于工作人员,并没有被要求具有较强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严重阻碍着各方面的工作效率,进而使畜牧行业现代化技术的推广机制难以创建。其次,在具体的技术推广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技术推广人员没有给予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所以导致推广技术人员不能有效的引导工作人员对先进技能进行充分掌握,没有达到技术推广的实际效果要求。同时,由于责任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对畜牧养殖人员无法全面提高对其的技术推广[3]。最后,在工作期间,没有对技术推广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导致其职业道德素养较低,使各方面的畜牧养殖技术之间的关系难以统筹建立,对于畜牧行业的长久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

1.3技术推广制度不完善

在畜牧行业技术推广实际发展过程中,技术推广制度的不完善,会致使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效果无法运用合理的手段来提升。主要表现在技术推广流程的创建不够全面、完善,进而导致整体管理工作效果无法得到提升。技术方案制定不完善,导致针对技术推广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可行性的管理依据缺乏,会导致管理制度出现严重混乱现象,不能促进多元化管理模式的有效形成。在具体工作中,对工作职责没有进行明确分配,导致各方面管理工作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整体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改进措施

2.1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

正确的工作观念对于技术管理的管理力度、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正确树立推广观念,并要依据现代化的推广理念和原则,以有效推进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知自身的工作职责,创建具有现代化模式的管理体系,进而有效促进技术推广工作质量的提升。在针对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发展需求,创设先进的管理规划模式,充分引导推广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有效发挥自身职责,促使技术推广效果不断提升。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对于技术推广的目的要明确。

2.2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

在进行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到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明确规定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以促进技术推广工作的落实。建立既有专业性质的管理方式,合理分配技术推广工作的负责人,明确其职责范围和具体要求,促进技术推广效果的提升。同时,对于技术推广方案的更新和改革工作,要定期开展讨论大会,共同分析其中的一系列问题,给予一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对管理体系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以充分满足畜牧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促进技术推广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发展。

2.3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落实与实施过程中,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促进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以显著提升。首先,在人员招聘方面,要选用高素质高专业高技能的全能型人才,要对目前先进的技术方式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促进技术推广效果的有效提升。其次,技术推广人员要定期安排先进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有效充实自我,进而使其掌握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一个质的提升,促进先进推广技术的有效落实和实施。最后,还要注重对技术推广人员的思政教育,使其职业道德素养得以提升,在工作中能充分做到明确自身的职能,为技术推广的发展不断努力,切实有效的促进我国畜牧行业的发展。

2.4创新技术推广方式

相关推广部门一定积极创新技术推广方式,有效提高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切合实际的满足畜牧养殖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创新技术推广方式的过程中,应建立一个具体的技术示范场地,通过实际试验选择最贴合实际且符合实际要求的先进技术进行推广,以不断推动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因此,畜牧养殖业的相关技术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一定要及时改进、积极创新新方式,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新需求。

畜牧养殖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养殖小区;问题;规范化措施

随着畜牧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小区的方法日益受到企业的推广,已在很多地区普遍应用,这种新型的养殖小区的方式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养殖更加专业化,实现农村畜牧业的优化发展。然而畜牧养殖小区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只有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才能真正全面提高畜牧养殖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1畜牧养殖小区存在的问题

1.1养殖小区规划选址不合理

养殖小区开始建设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出现了布局规划的不合理的问题,并且小区的规模大小不一,划分不合理,出现家禽混乱,活动不受限制。另外,在选址上,有的养殖场首先注重自己的利益,将其建立在交通便利、方便运输的公路两侧,大搞“形象工程”。由于这种选址方式,养殖场受到各种交通噪音,人流量多的影响,使家禽的日常生活与繁殖发生了改变,影响了家禽的生活环境,降低了家禽的生活质量,同时家禽一旦出现传染病,极易扩散传播给附近的人群,是很大的健康隐患。还有的养殖场选址在郊外,靠近水泥厂化工厂等污染工厂,工厂极易污染周边的水源与牧草,会使家禽受到污染引发疾病。除此之外,一些传统家养的养殖就近将小区建在村落附近的湿地,这种方式不利于排水,并且环境湿冷,很可能会发生疫病。

1.2养殖小区管理不规范

养殖小区建立起来以后,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在管理上很不规范,小区内的各种事务缺乏管理人员协调组织,使小区的各个环节得不到联系,很多养殖小区独立自营发展,并且小区内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生产秩序混乱,整体的发展水平较低,导致销售量下降,综合效益没有得到提升。

1.3养殖小区设施不健全

养殖小区缺乏投资,基础设施不健全。特别表现在防疫设施上,小区不仅防疫制度不完善,而且缺少防疫人员,对家禽的卫生情况掉以轻心,家禽不按时接种疫苗和清理消毒,降低了家禽的防疫能力,给禽疫的产生提供可能性。家禽非正常死亡后,它们的尸体也得不到正确的消毒处理,容易滋生细菌,引起瘟疫。家禽的粪便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1.4养殖小区家禽品种杂,数量少

养殖小区还存在品种繁杂,品种多却数量少的问题,实际上只有单一品种大规模养殖才能更好地实现养殖小区的发展。另外,饲养户之间缺少联系,独立自营,使生产规模得不到扩充,难以规模化专业化,使销量日益下降,经济效益也随之下降。

2畜牧养殖小区规范化措施

2.1合理选址与布局

养殖小区的正确选址,合理布局非常重要,这需要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建议,考虑好各方面如水源、饲料、交通、防疫等各方面的问题。尽量选择在干净、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同时要远离人群,利用人烟罕至的野外荒地,减少经济开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各个方面要做到与家禽的生活习性相一致,为家禽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2加强管理,健全制度

养殖小区要加强管理,首先要引进优秀的管理人员,并且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小区组织品种引进,选择有质量保障的饲料,做好各种防疫措施,对饲养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并且联系各饲养主,加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对产品进行安全检测与销售,帮助养殖户寻找买家与商机等,为小区提供全面的服务。小区还应建立起严格的消毒制度,将各项检测落到实处,一旦检测不合理,需立刻申报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做好防疫工作,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与惩罚力度。使养殖小区实现生态经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3大力投入资金,增加基础设施

养殖小区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各种基础设施,特别要对防疫设施进行配置,建立检疫解剖室、疾病诊断治疗室和疾病隔离区,同时引入专业的技术人员、防疫人员,保证各种家禽的定期消毒检查,病死家禽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家禽的粪便处理,阻止疫情的产生与传播。因此,国家应在此方面增加扶持政策,为农村养殖小区提供更加先进的防疫设备,帮助养殖户更好的经营。

2.4增加单一品种数量,规模化养殖

养殖小区引起新品种时,应进行市场调查,主要引进市场需求高、被群众广泛接受,受群众欢迎、容易饲养、适应当地的环境的品种,并且增加引入该品种的数量,形成大规模经营,使经营趋向规模化。经营主之间应实现信息开放,团结合作,提高品种的销量,实现互利共赢,提高经济效益。

3结语

畜牧养殖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摘 要:畜牧养殖业在我国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农业和畜牧养殖也的发展。发展畜牧养殖业,能够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农副产品,从而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然而,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动物疾病,整个生产线的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都会受到威胁,进而为人类带来不良的影响。本文即将针对畜牧养殖的动物的疾病病因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得出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不良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畜牧养殖业;动物疾病;病因;控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畜牧养殖业的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直接促进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最为担心的就是动物疾病的发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整个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并且可能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在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1 常见动物疾病

1.1 传染疾病

在动物传染类疾病中,细菌、真菌以及病毒3大类动物体主要是通过病原体进行传播。动物传染疾病主要是由动物病原体引发,传染性极强。其传播方式具有多样性,一方面通过动物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动物间的间接接触进行传播。传染病是一种较难预防的疾病,因为动物在被传染病后表现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较为特殊。

1.2 寄生虫病

寄生虫疾病是动物疾病中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几乎发生在所有家禽中。寄生虫的种类一般包括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3类,都依赖于动物身上的营养物而存活。原虫和蠕虫属于内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内,而节肢动物则属于体外寄生。多数寄生虫的发育期较长且都有固定的寄生宿主,其疾病传播主要依靠动物间的直接接触,如吞食含有幼虫的土壤、饮水及饲料。

1.3 其他普通疾病

动物普通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主要分为内科疾病、产科疾病和外科疾病。内科疾病的形式和表现多种多样,如消化、呼吸、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疾病问题和营养代谢、中毒免疫、遗传等等。外科疾病主要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外伤。产科疾病最为复杂,分为怀孕期、分娩期和产后期疾病。

2 病因分析

2.1 客观原因

引发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生长环境。在日常养殖过程中,生长环境或活动环境不利于动物生长,会导致动物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进一步会损害动物生理调节功能,从而其体内的平衡被打破,形成症状在动物的生理上表现出来,也就是动物疾病现象。

2.2 人为原因

一是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人为因素也可能造成动物疾病的出现。二是用药不当。对动物进行疾病预防或疾病治疗时,由于饲养员专业知识的缺乏,盲目地配药、用药,从而导致药物的药性降低毒性增强,从而对动物机体造成不良影响,以致疾病。三是养殖场基础设施不完善。就我国目前现有的养殖场来看,多数养殖场都存在选址不当的问题,养殖户没有对养殖场的建设环境进行实地考察,更没有结合养殖场的实际环境。在建设中缺乏排污系统,通风系统等系统,设施设备配置的不完善导致动物致病。四是养殖场管理不到位,缺乏专业的消毒人员配备,导致人为污染严重,极易引发动物疾病。

3 对于动物疾病的合理防控制

在畜牧养殖工作进行过程中,动物疾病的出现会给整个养殖系统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做好相关的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

3.1 预防措施

3.1.1 对养殖场厂址的选择。养殖场的具体环境,将很可能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通常情况下,动物的成长必须要有足够的水源和优质的空气环境。因此,在养殖场厂址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选取距离河流相对较近,且排水系统质量优越,室外空气环境相对清新的地区。与此同时,考虑到大批动物的生活,可能会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因此,养殖场应尽量选择建设在城市的地区。另外在养殖场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厂房的保暖和排污系统的运行质量,使动物所需的正常生活环境得到保障。

3.1.2 严格控制养殖场中的动物是数量。在有限的养殖环境中,养殖的动物的数量如果过多,动物的正常生活空间将可能会无法得到满足,这对动物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与此同时,严格控制统一环境内生存是动物的数量,有助与减小疾病的传播范围,从而保证畜牧养殖环境的健康。

3.1.3 优化饲养管理。进行饲养管理工作时,要不断优化管理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同时,养殖场的管理工作要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加强对环境的管理,要做好定期消毒、清除杂物、保持通风、进行排污等工作。加强对动物食物、水源的管理。保证进食食物的安全,减少病菌的传播途径,有效的预防疾病。加强饲养配方的研制,为动物营养需求提供物质支撑,促进动物免疫能力的提升,降低疾病感染率。

3.1.4 强调定期病检。安全检疫工作是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刚引进的动物,要将其隔离一段时间,在确保其健康后再进行混养。要定期对动物检查和消毒,然后按照有关规定为动物注射疫苗,提高其对疾病的免疫力。在养殖厂内建立严格的进出制度,要对外来车辆或物品及时做好消毒工作,当养殖厂爆发流行性疾病时,要进行整体的消毒和检验,保证动物群体的健康。

3.2 控制措施

在疫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养殖户要树立全局意识,从养殖产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加大养殖场防疫的投入力度,做好场地的清理和消毒工作。对出现疫病的动物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清理,防止疫情扩大。同时,还需对养殖动物进行药物注射,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动物抵抗力。对动物的治理过程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记录,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一手资料”,使得后续治理有序开展。规范动物用药,使养殖厂尽快脱离疫情,降低经济损失,使养殖户的利益有保障。

3.2.1 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如果发现某动物感染了疾病,要第一r间进行隔离,有效的控制病情的扩散,有效避免疾病的传播。同时,应注意对未患病的动物注射预防疫苗。这样才能全面控制畜牧养殖方面的病情,降低疾病传播率。

3.2.2 疾病处理。动物感染疾病后,养殖人员要及时并妥善处理病情,及时对染病的动物进行治疗,予以科学有效的药物处理,规范用药,并做好治疗记录,总结相关的经验,为以后迅速判断、治疗动物的疾病打下基础。

结束语

畜牧养殖业的产品是对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畜牧养殖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严密的做好动物疾病的预防工作。着眼于当下我国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普遍存在的现状,大家应首先分析动物疾病的成因,只有对成因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对症下药。由于动物疾病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能一味靠疫苗以及药物增加动物的免疫力,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动物疾病问题。实际工作中,应控制好疾病所能产生的各个源头,为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从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入手,避免动物疾病的产生和传播,从而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建生.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

[2]马洪宝.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控防技术措施研究[J].当代畜牧,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