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生产舆情监测分析及应对工作的实践表明,很多地方性安全生产舆情事件或舆情人物、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和肇事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重要敏感负面涉安言论等,如果在事件产生初期,没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舆情应对和引导,极有可能扩大影响,演变成为全国性舆论事件,不但错失进行舆情应对处置的最佳时机,还会给全国安全生产舆论的整体形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陷于被动局面,更不利于后期舆情应对工作的开展。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应对、引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全国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所有涉安企事业单位,要树立安全生产“大舆情”观念,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及其应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对待舆情、真诚应对舆情。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应对、引导工作应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渠道,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密切联系群众,不但要转变观念,还应注重运用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方式方法。根据安全生产舆情监测分析以往经验,借鉴国务院新闻办等机构部门应对方法,我们应坚持并不断完善“四讲”策略。
第一,争取“尽早讲”。在安全生产舆情事件被曝光后的4小时内,舆情态势轮廓初现,整体可控性较好,是舆情应对处置的最佳时机,适宜第一时间表态,主动争取话语权,抢占舆论信息发酵制高点。
第二,必须“准确讲”。信息力求全面准确,真实可信,争取公众的认可和信任。
第三,坚持“反复讲”。秉承积极主动、诚恳谦恭的处置态度,坚持在舆论发展与应对引导工作交织演变过程的不同阶段,瞄准合适时机,主动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自媒体等多样平台,消除误解、舒缓情绪、答疑解惑,争取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做到“持续讲”。及时持续披露安全生产事件或者事故进展情况和舆论关切,给人们以希望,直至公布调查结果,舆论平息。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应对、引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作,既需要建章立制、科学规划、讲究方法、高效有序,又需要建设深化积极向上的安全生产文化来团结和凝聚推进全社会安全发展的大局意识。一方面,以平等、积极、开放的态度,坚持信息公开,接受媒体舆论监督,主动与主流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和谐友好的关系。与主流媒体建立联络沟通机制,推进日常安全生产宣教工作;与主流媒体建立合作互动机制,进行安全生产宣教主题栏目创建,组织重大安全生产新闻报道;与主流媒体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在重大舆情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上,发挥积极的沟通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密切联系群众,打通与民沟通联系的渠道。建立网络意见建议吸纳机制和网络监督机制,发动网民进行网络监督,积极采纳建设性意见建议。这样,发动媒体、网民等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建设巩固和谐先进的安全生产文化,实现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鼓励全民参与安全监督,助力安全发展的互动循环。
【 关键词 】 环保;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引导;互联网技术;应用
1 引言
环保网络舆情事件的发源地通常是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和论坛,通常都是百姓生活中关心的问题,其中不乏一些处理失当,甚至引起很大社会负面影响的事件。这跟地方政府没有科学地对待,利用政府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及时相关信息,而是一味地站在管理者的层面上进行压制或者封锁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互联网时代环保部门应充分重视舆情事件,总结和探索新形势下更好的网络舆情事件引导方法。
2 互联网条件下环保舆情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公众通过互联网参与环境管理的热情日益提高。以连云港市为例,从2011年起至2013年8月份,环保舆情有四五百条之多,分别为化工企业排污、秸秆焚烧、城市内河污染、近岸海域的污染等。随着城市的发展,有些大型污染企业从郊区位置发展到中心区域,这就涉及到企业搬迁的问题,2013年碱厂的牛奶湖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报道。
3 基于环保舆情特点的网络舆情预警、引导措施的研究
环保舆情预警、引导措施的选择必须遵循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让网民对环保事件有正确判断,减少非理性因素。
3.1 建立环保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为及时引导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首先在时间上保证了不让舆情危机现象的发生。及时、准确地监测到环保网络舆情,并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等方面进行密切关注,将最新情况第一时间反映到责任部门,保证责任部门对环保舆情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及时做出分析和应急反应,做出正确处理、引导,避免事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
预警机制应和环保部门的应急反应机制相联,出现重大危情时,环保部门启动危机应急机制,有效地进行舆情处理,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促成舆论共识。
3.2 架起环保部门与公众沟通桥梁,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架起两者之间沟通桥梁,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宣传工作,提升公众心中的政府形象,才能形成民众较为认可的公信力,真正解决环保网络舆情问题。
以连云港市西盐河治理为例,附近居民在一段时间内经常闻到异味,以为是化工区的气味飘过来的,对此意见很大,在连云港市的“在海一方”等地方论坛上多有反应,环保部门监测到舆情后,积极应对,查出问题出在西盐河水质上,在第一时间通过门户网站上及时向公众公布了此调查及处理信息,得到了附近居民的认同。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和性质直接影响着舆情是被平稳解决还是激化成网络。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预防环保舆情发生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政府规范自身行为,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才能获得公民信任,提升绩效公信力。如果政府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政府在进行舆情引导过程中获得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4 互联网技术在环保舆情预警、引导措施中的应用
4.1 建立环保舆情监测预警系统,结合环境应急管理系统,妥善处理网络舆情和突发环境网络事件
系统通过意见挖掘、爬虫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对环保部门关注的舆情内容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并进行有效的自动分类,实现对互联网上有关环保舆情的收集、整理工作,准确反映舆情热点问题并对敏感问题,评估和分析当前的环保网络舆情态势,并给出预警信号,遇有重大危情时,自动联接到环境应急系统,启动环境应急预案,进行环境应急响应,为突发环境事件舆情引导提供技术支撑,如图1所示。
4.2 环保门户网站为信息平台,正确引导舆情导向
政府网站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是获取政府信息及服务的主要渠道,政府门户网站(如图2所示)的“政务信息公开”、“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水质周报”、“国控重点源监督监测”等,在信息公开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其次网站有“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互动性很强的栏目,可以作为环保部门与公民互动、沟通的平台,从而提高公众对环境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因此门户网站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必不可少的环节。
4.3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的应用让权力更加透明
通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让公众在单位或在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申请,例如环保部门应用最多的行政审批权限——环评报告的审批,申请人就可以通过该平台(如图2所示)先进行网上申请,网上提交相关材料,并根据网上相关的提示要求,如确需到审批部门的,再到审批部门办理,为申请人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且平台每个办件都有时间限制,纪委可以监督环保部门的办件情况,加以监督。每个办件在网上可以公开查询,增加了透明度,让企业、百姓满意。
5 结束语
环保部门对网络舆情越来越重视,应对网络舆情的意识在逐渐增强,逐步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引导工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为舆论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也为环保部门的舆论引导提供了手段,怎样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加强舆情引导,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也是环保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 卫鸿婧.电子政务环境下网络舆情应对策略.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9期.73-76.
[2] 谭永军.互联网背景下的舆论引导和监督的对策及路径.梧州学院学报,2012,(6):40-44.
[3] 李怀强.当前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现状分析与引导对策.决策探索,2013,53-54.
[4] 刘焕成.政府网站化解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研究.知识学习与管理,2012(145),124-129.
[5] 王进等.基于政务需求的互联网舆情监测分析研究.电子政务,2012(117),61-76.
作者简介:
>> 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及引导机制研究 优势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探析 生命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刍议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高校网络舆情诊断及引导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舆情多维引导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引导策略 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研究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思考 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微时代”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思考 突发事件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长效机制研究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探索 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及引导处置策略研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特性及引导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22.
3武大公布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N/OL]. 楚天金报, 2008-10-11[2014-02-21]. .
5张向先,郑絮.我国信息生态学研究现状综述[C].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 2008:100-105.
一、数字音乐版权保护与网络舆情的关联性
(一)数字音乐版权保护面临的困境
数字音乐版权保护问题一直是著作权法实施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数字音乐版权保护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1.产品的可复制性。数字音乐已经使音乐创作者及消费者从根本上解除了对音乐商品物理载体的依赖,在保证音乐品质的前提下,数字音乐易被复制和传送的特点成为盗版现象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2.产品的可修改性。利用数字形式进行信息的传输,无须考虑信息的损耗,且可以被随意“结合、改变、混合和任何方式的操作”,这种产品的可修改性助长了侵权行为的产生。3.产品的可传播性。技术的创新改变了产品的传播模式,许多“破坏性创新”技术甚至可能给音乐行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如可以利用P2P技术将没有经过加密的数字音乐通过网络免费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4.技术的挑战性。如云计算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必将给数字音乐版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数字音乐版权保护面临的困境要求立法者在《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的制定过程中革新决策机制,科学评估社会舆情。
关键词:大学生;主体;网络舆情
大学生网络舆情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以大学生为主体,社会上热点事件为客体反映,在一定社会空间范围内产生影响。网络论坛是网络舆情形成的一个重要平台。对高校而言,高校BBS已成为在校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既是学生学习和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交友、娱乐、休闲的聚集地,更是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重要平台。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位大学生的成长。所以我们应变被动管理为主动预防,在保证大学生言论自由的前提下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与网络舆情的特点有重大的关系。
1.者的真实身份具有隐匿性和虚拟性
在网上热点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众人的关注焦点,对信息的真实性我们可以考证,对者却知之甚少,可能某些居心不良的人随便造谣或者是以自己的观点来叙述某件事情,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众人。
2.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
相比其他媒体而言,互联网信息有其独特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也是大学生喜欢互联网的原因之一。在这里网民们畅所欲言,正是这种开放性推动了舆情的形成、发展。
3.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群体性
网络上信息传播十分快速,可能在事发过后2~3小时就已经在网上有传播了,庞大数量的网民对热点消息的关注、传播使得可能在24小时后就到达第一次讨论,以后可能还会达到新的关注峰值。图1是天津市蓟县大火舆情走势图:
4.大学生对热点事件的情绪化看法
对于网上热点事件,大学生的态度多是情绪化的、非理性的,更多大学生的观点会随着他人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推动了舆情的发展。
5.对政治敏感问题,大学生观点偏向于个人主义
针对网络上的政治敏感问题大部分大学生都会关注,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认识来评判,这些评判往往因为认识不足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却极大地推动了舆情的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可能产生的后果
大学生是对社会现象、问题反应最敏感的群体之一,他们具有思维独立、勇敢、有强烈的自我肯定意识等优点。但是由于他们人格尚处于完整健全阶段,同时思想和价值观还具有不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未真正踏入社会,社会阅历不丰富,极容易受到不良舆论的误导、煽动,进而产生游行、罢课和罢餐等扰乱社会秩序的,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构成及其重难点
大学生网络舆情机制的构成: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传播、校与校的联动预警机制。
1.信息收集
在多数人都能发表言论的论坛、BBS和帖吧等监测和跟踪热点信息发展态势,可以通过检测点击率、热度和相关度来实时监测。
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包括识别和判断,识别是在大量信息中筛选。其中的难点就是在大量的信息中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判断就是通过对舆情信息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把握得出舆情信息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其中定量分析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信息的判断。
3.信息传递传播
通过信息传递建立反馈机制,如图2所示。
本阶段关注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主要是传递传播的有效性。
4.校与校的联动预警机制
同城高校之间舆情信息共享、预警机制共享等,首先不仅仅是节约了资源方便了管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高校之间及时、有效地进行预警管理,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高校之间的舆情管理协作关系也影响着预警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分析
1.高校忽视了学生的申诉
在国内高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服从教育,虽然是加强了道德教育的量化,但却缺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尽管大学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团队,学校忽视了给予学生申诉的机会和途径。这时学生往往会通过网络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如果学校、社会处理不当可能就会导致的发生。
2.高校监控预警机制不完善
高校的监控预警机制不完善的原因: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舆情不够重视,认为没有出过事就没有必要去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或者是有但却缺乏及时地更新维护。
3.高校缺乏合适的引导机制
高校是青年完整健全人格养成的重要环节,在高校范围内进一步讨论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防御,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重视学生在网络舆情形成传播中的作用,教育学生理性地来看待对待问题。
高校是大学生心智成长完善的重要环节,在这期间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和误导,所以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十分重要,引导大学生学会理性地、客观地去了解事实,网络舆情可以作为大学生的意见表达,但是要知道的是它只是民众意见交流的产物,和国家的政治建设无关,国家的政治是建立在公民的合法利益上的。
参考文献:
[1]李罡.大学生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
[2]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中南大学,2010.
[3]史伟.关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维度思考.重庆教学院学报,2012-03.
[4]于江宁.浅析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政治教育工作.世纪桥,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