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在整个医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起桥梁学科作用,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1]。但学科内容推理性强、抽象不易理解,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在整个卫生医疗体系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国家对基层医疗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培养面向基层“学得好,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卫生职业技术人才,绝大部分五年制大专毕业生偏重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差,对一些临床常见多发病的诊疗缺乏应急处理能力,一些临床基本操作不标准[2]。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五年制大专生,不同于普通高职生的是初中起点,往往基础较差;其二,五年制大专生,入学年龄小,多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欠缺且学制较长,使多数学生对学习乏味、信心不足;其三,采用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学法,强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按教材章节内容讲授,学生被动灌注填充知识,教师垄断了学生,教学处于单向传入状态[3]。对此,本院提出了五年制大专医学教学“三贴近”的职业教育创新办学理念,即贴近临床、基层、资质考试。探索以“三贴近”为基础的创新办学理念改革,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临床思维及实践能力,为学生参加资质考试奠定扎实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6、8班学生为试验组共139名,其中护理
6班学生共68名,男5名,女63名,平均年龄(16.87±0.98)岁;护理8班学生共71名,男11名、女60名,平均年龄(17.50±0.85)岁。每个试验班分为4个小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三贴近”创新教学模式为指导,多媒体与PBL和CBL双轨并用的教学方法。另选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1、2班学生为对照组,共135名,其中护理1班学生共66名,男8名,女58名,平均年龄(16.46±0.95)岁;护理2班学生共69名,男14名,女55名,平均年龄(16.73±1.10)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教材+板书”式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贴近临床 (1)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4]。进一步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环境,以临床常见的生理学典型病例为问题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控下,保证不偏离主题,使学生在一段相对短暂的时间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答辩等方式,有效地掌握生理学有关知识。试验组班级在上课前,随机选取学生代表参与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商讨并确定临床典型案例,根据课程标准和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提出针对性的问题,“问题”难易的关键是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是引领学生的思维[5]。如在讲授低氧对呼吸的影响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输以纯氧,只宜输以低浓度氧(30%~40%)?”,这样“生硬”的问题可能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且无临床表现及血气检查结果而增加难度,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同样的知识点,如果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5年患者,1周来病情加重,咳嗽,心悸,气喘,夜间不能平卧。血气分析PaO2 45 mm Hg,
PaCO2 60 mm Hg,pH 7.30。改善缺氧,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持续高浓度给氧?还是持续低浓度给氧?”,这样的问题具有临床表现及血气检查结果,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问题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紧紧围绕上述思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代表给予解答,教师进行小结和补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案确定后,首先由教师选取典型的临床真实病历,整理出完整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图片资料等有关问题发给试验班级各小组,让学生初步了解患者入院时情况[6]。由教师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各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并通过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资料总结出本组的见解,然后安排各组再次讨论,最终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在上课时进行总结归纳性发言,其余组员均可参与问题讨论,期间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发散思维。讨论完毕,教师根据病历和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点评、解答疑点。期间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动画、视频、声音、色彩等信息的有机整合,使以往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进行针对性系统的解答,并总结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新观点、新思维给予表扬[7-8]。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生理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临床医学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理学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将传统的单向直接灌输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式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为实现“贴近临床”,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对常见多发病进行仔细讲解,特别是紧密联系正常生理规律、功能及数值并反复强调,对一些与临床联系不紧密的知识让学生简单了解。在CBL教学中,教师要精准地掌握和熟悉病案中涉及的生理知识和临床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研究课题设计、精心备课,加强与临床医师联系,扩大知识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将所学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异常症状进行对比,揭示疾病发展、转归及诊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来获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生理学知识。
1.2.2 贴近基层 (1)目前基层卫生人员缺口大,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医学人才的单向流动,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农村的生活条件、社会服务水平、文化发展程度与城市差距明显,加之资金投入不足,不少基层医疗机构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设备陈旧等情况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城市接受医学高等教育的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和农村去,滞留在城市的多,到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较少。广大基层群众需要的是对一般疾病的诊疗、基本的健康教育及基本预防疾病的知识,少得病和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根据上述现状,以本院“贴近基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重点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掌握,并将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过程始终贯穿到生理学教学过程中。(2)教学内容针对性调整:结合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条件的有限性及生理学学科特性,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重点讲解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常用生理指标正常值及生理功能;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注重临床实效,加大实验课时,同时对实验项目进行取舍,重点开设与基层临床相关的实验项目,将案例教学及情景模拟教学法穿插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并要求学生人人过关。重点开设“ABO血型系统鉴定”、“正常人体心音听诊”、“人体心电图描记”、“人体动脉血压测量”、“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人体体温测量”、“瞳孔对光反射”、“视力测定及视觉检测”、“听力检测”及“人体腱反射检查”等实验,而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声波传导途径”、“破坏动物一侧迷路的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等与基层临床联系不大的实验做简要讲解。
1.2.3 贴近资质考试 (1)研究课程标准,渗透到教学中:执业资格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考题难度和范围严格按照大纲设置,考题的信度和效度都经过严格的检测,考生需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9]。为适应资质考试的变化,以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对生理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课堂设计上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根据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编写的知识点汇编,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同时以生理学教材为蓝本进行授课,把执业资格考试中出现的高频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穿插,以生理学相关联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融会贯通[10]。教师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真正了解知识,在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立体整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采取指导预习、吃透要点、归纳总结、联系实践、强化训练的方法进行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后资质考试过关率。(2)强化训练,改变考核方式:传统的学校考试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较侧重记忆性知识。而执业资格考试采用选择题,包括A1、A2、A3、A4题型,通过近几年试卷分析得知,记忆性题量逐年减少,而解释、综合应用题型在逐年增加,同时,重视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故传统的学校考试与执业资格考试侧重点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考点知识的提炼和强化,研究和理解考试大纲,熟悉题型,并将其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及课程考核当中,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另外,医学专业学生由于学习繁重,考前易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导致考生学习成绩下降[11]。所以除了注重强化训练、改变考核方式外,还应依托学院心理咨询部门进行适当的考前心理辅导。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结合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理论成绩(70%)和实验成绩(30%)。问卷调查围绕教师采用“三贴近”创新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习需要、是否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等6个方面进行,对试验组每班随机下发60份问卷调查表,共120份,学生不记名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教师采用“三贴近”创新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实收12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试验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教师采用“三贴近”的创新教学模式符合学习需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能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今后的资质考试,且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可见相比于“教材+黑板+粉笔”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三贴近”的创新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更好地贴近临床、基层和资质考试。采用“三贴近”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学生既提高理论知识又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见表1。
2.2 两组的期末成绩比较 本次期末考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习题设计上充分体现“三贴近”的职业教育创新办学理念。试验组期末成绩为(84.3±17.3)分,对照组期末成绩为(71.4±14.7)分,试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键词] 生理学 教学改革 探讨
[中图分类号] R3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75-01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1]。生理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复杂抽象、涉及学科面广、知识要点多等特点。2008年,生理学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几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校不同专业的特点,经过不断摸索和探讨,积极进行了医学生理学的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效果显著。
1 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当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要点,强化知识的整体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知识,在保证授课内容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可以对教材作适当的取舍,例如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血细胞的生成过程和数量、消化道的结构和卵巢的生卵作用等已在组织胚胎学课程讲解,脊髓和脑的结构等已由人体解剖学课程讲解。这些内容在生理学中可以不讲或者少讲,以便节省时间,使授课内容集中于基本点、重点和难点,有效缓解了医学生课程门数多、内容繁琐所造成的学习压力,效果佳。同时,也注意将本学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前沿动态融合到教学中,以达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传统理论课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进行改革。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2.1 运用讲授法,突出重点难点 讲授法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系统地传授知识,把教师本人的学习心得和治学经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内容上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从教师讲授中获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自己看书获得的信息量。教科书中“绪论”及“细胞的基本功能”章节可以说是生理学课程的总论部分,许多内容贯穿全书,是生理学课程讲述最基础的部分,因其内容枯燥,名词概念繁多,再加上学生初次接触生理学,需要教师精心讲授,学生才能理解接受。如靠学生自学,不但会影响教学进度,还会影响学生对最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宜以“讲授法”为主,同时辅以其它方法。正确运用讲授法,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同时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首先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钻研教材,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地方可以设疑,哪些内容枯燥乏味,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自我设计,使教学内容从平面转向立体,重点突出,难点易解。在讲授过程中,必须与课件、教具紧密结合,使讲授内容清晰、系统、形象、生动。
2.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生理学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在把握学生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对本堂课要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和何时提出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例如,讲授骨骼肌的结构、肌丝的滑行学说、兴奋-收缩耦联及神经-肌肉接头之前,可以设问:坐骨神经兴奋后,如何引起腓肠肌收缩?或者设问:人是如何将收缩某一部位肌肉这一意识转化为肌肉收缩这一过程的?又如,在介绍尿生成的调节时,可以设问,患者在输液治疗时,输入了生理盐水1000ml后,尿量将有何变化?为什么?再如,讲述脊髓对姿势的调节时,可以设问,脊髓正常情况下总是与更高位中枢保持联系,如何才能了解其单独作用能对躯体运动功能做出何种调节?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有创伤和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如何验证其原因的产生?脊休克后,部分反射还能恢复,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启发了实验设计的思路。总之,在生理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于提高生理教学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2.3 运用联系法,拓展学生知识面 生理学教学中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联系。第一,结构与机能联系。功能是在一定结构基础上产生的,两者联系起来对功能活动的特点就容易理解和记忆,如:皮质肾单位与髓质肾单位结构上不同的特点就决定其在尿生成过程不同的作用,皮质肾单位与尿生成有关,而髓质肾单位与尿的浓缩、稀释有关;第二,生理学最新进展与教材知识联系。我们必须经常查阅有关书刊资料,不断汲取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进行自我更新。同时要适当的将新进展介绍给学生,既可弥补教材滞后于学科发展的不足,又可使学生尽早获取最新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如:膜片钳技术、NO的发现过程等。第三,理论联系临床。在讲到各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和调节时,适当联系临床实际,讲述一些典型病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是他们了解和积累临床知识的开端,有助于缩短学生参与临床工作的心理适应过程。如在讲渗透性利尿时,可以解释糖尿病病人为何会出现“三多一少”的原因。第四,理论联系日常生活。在生理学授课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联系日常生活,会使学生感到生理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讲“胆汁的作用”时,告诉同学们,胆汁过度浓缩可形成胆结石,有规律的定时进食,使胆囊保持反复的扩张,能防止胆汁过度浓缩,一些为了减肥而控制饮食次数的女性,常不吃早饭或午饭,就增加了胆石症的发病率。
2.4 运用对比和总结法,理清知识结构 教学中,对同一章节的并列内容采用对比的方式讲授,比分别单独讲授效果好。如: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讲解,可以把两者不同的特性进行对比;心肌细胞生物电的讲解,把窦房结、P细胞、浦肯野氏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放在一起比较,学生很快就能区分哪是自律细胞,哪是工作细胞,哪是快反应细胞,哪是反应细胞。每一章的内容讲完后,可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总的轮廓,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在总结中要重视图表、表格的作用,图表和表格能使人一目了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强知识间纵横联系。分类比较知识要点,让学生理清内容梗概,分辨易混的内容,突破记忆难关。例如肾脏生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的图解,内分泌系统下丘脑调节肽的种类、作用表格,都简洁明了地总结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5 适当开展PBL教学法,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PBL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强调把学习过程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基本过程是:人们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通过查找资料获取知识,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对讨论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的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直到问题得以解决。问题解决后,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2]。
3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3.1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实现“抽象性讲理”向“形象性理解”的转变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就生理学教学而言,有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细胞生物电现象、肌肉收缩的机制、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突触的传递等,同时还有许多具体的、形象的东西,例如心音、去大脑僵直的现象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图文、声音、影像于一身的超凡的教学手段,能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能将动静结合的图形、图像展现在学生面前,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加强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3]。多媒体课件能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授课,可以缩短了教学时程,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提问,老师答疑。我们教研室从2003年以来在大班教学中完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鼓励教师使用国内优秀课件,研制具有个人特色的课件,充分发挥现有各种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受益。例如在讲骨骼肌的收缩时,在课件中加入了肌小节收缩过程的模拟动画以后,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同学们很容易理解、记忆,使抽象的机制迎刃而解。
3.2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实现“单向性传授”向“双向性互动互学”的转变 利用校园网建立生理教研室自己的二级网页,构建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在网页中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复习题及生理科学新进展等相关资料,学生在网上可以进行学习并提问留言。教师通过E-mail、 BBS或聊天室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这就建立了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互相交流的第二空间。便于师生沟通、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了师生间网上的“双向性互动互学”。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的构建充分发挥了师生的交互性,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让计算机成为一种学习的工具,使学生适应信息网络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教学效能[4]。
4 考核方式的完善 学生考试年终成绩分为两大部分: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总成绩合计为100分。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中记忆、理解和应用内容各占1/3;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各占一半。完善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不忽视实验课的学习;既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整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科研能力。
经过生理学教研室老师多年的努力,生理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学考核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力争使生理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 朱大年.生理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张玉发.以问题为基础开展CME教学模式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3,17(1-2):16-18.
关键词:人体生理学;整合课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PBL);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01-03
在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中,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它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又是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上,各门学科独立授课,各自评价。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但不能完全达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需要。例如: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问题能较准确地回答,但对相对复杂的尤其是具有整合性质的问题,则不知如何分析或回答,其主要原因是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整合性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1]。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医学的飞速发展,如何改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个生理学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
课程整合是指在医学临床前教育阶段将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形成模块课程。我校在执行1996年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新途径课程体系,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阶段实施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2]。学校于2000年开设了包括人体生理学在内的10个整合课程,本文对2007―2011年间整合人体生理学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教学内容设置
整合班每年为4个小班,学生年平均人数为120人,课程总学时数86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比普通班少了10学时),实验32学时(和普通班相同)。整合班和普通班均在第四学期进行生理学的授课。将人体生理学教材中神经系统一章(10学时)移到《神经科学基础》整合课程中讲授,试题中不涉及此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我们采用“传统模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的“双模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以PBL课程模式进行授课,其余章节采用传统教学进行讲授。PBL课程模式和“以学科为中心”的系统性课程体系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成为医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3]。生理学课程整合是在多项改革的背景下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我们逐步完善了PBL教学病例,在临床相关科室有经验医生的帮助下,编写了《人体整合生理学》PBL教学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PBL课程采用小班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发放病例教材―发现问题―查找资料―交流―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程序。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如情景再现、微电影、小短剧等方式进行病例探讨与分析。这种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变更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学生设置于生动形象、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互相协作解决问题,形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此项改革受到学生的好评,教学效果佳。
三、考试模式
实施考教分离原则进行命题,主观题、客观题全部由命题小组命题,实施讲前半部分内容的教师和讲后半部分内容的教师对调命题。整合人体生理学和生理学均为A、B两套试题,结构相同。由于整合班试题不包括神经系统的内容,因此对应普通班生理学有关神经系统的试题均换成其他章节的试题,分值不变。考试中讨论题之一为病例分析题,以强调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学科知识相整合,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临床常见现象。
四、教师培养
根据整合生理学教学大纲,我们采取了“讲解的内容与临床病例(即日常实际所遇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把讲解的生理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大量彩色图片和动画,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多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讲授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病例为中心,着重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简单易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学。进行双语教学,坚持答疑,学生不懂就问,教师及时解答反馈,通过院系部组织学生对生理学反馈交流会,以促进教学相长[4]。经常进行集体备课,在备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织教师到医院进行短期实践,增加临床经验;同时邀请临床医生到科室为大家进行典型病例分析与讲解。使教师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五、生理学整合课程评估
1.学生考试成绩对比分析。我们将同期整合班和普通班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91期整合班成绩低于普通班,原因可能是2007年是我们第一次结合PBL教学模式,各方面会有不足之处,比如初次进行PBL模式,教师经验不够丰富,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指导教材的编写还有不合理之处,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还不适应,等等,所以整合效果不是很好。但是从2008年92期学生开始,整合班学生成绩平均分明显高于普通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我们随机抽取了2009年93期学生试卷各部分项目分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等项目上,整合班与普通班没有明显差异,因为这些试题主要考核的是知识点,回答正确与否主要靠的是学生的记忆。但是在回答论述题和病例分析题方面整合班的能力显著增强(P
2.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和教师对整合课程的总体评价是正面的。学生对整合班课程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为“优良”以上的占85%。认为经整合+PBL教学后掌握知识更系统、更连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师对整合课程的反馈认为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实现“互动”,完全改变了传统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知识掌握更全面、更系统。生理联系病理、病理生理、药理等学科,基础联系临床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大增强,这将为以后的基础和临床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总体评价为“优良”以上的为91%。
六、结论
生理学课程整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为目的,强调自主探究、批判性思考和创新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将其应用于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符合生理学的学科特点[5]。开展的部分内容采用PBL、小组讨论结合课堂讨论,从试卷分析以及学生调查问卷结果都证明开展生理学课程整合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我们建立的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达到预期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授课教师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缺乏临床经验,对临床知识把握的不是很到位,如果能配备一名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真正体现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相信效果会更好。另外PBL授课采取的是小班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班大约分为5~6组,而每个班只配备一名教师,因此从教师资源上略显不足。(2)虽然国内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料逐年增多,网络资料查询系统越来越丰富,但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仍然难以满足学生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另外教学空间有限也限制了学生小组讨论的开展,他们经常利用寝室进行资料的整理和讨论分析。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教学管理部门能够重视起来。(3)极少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应,或者不喜欢,因此在收集资料和小组分析、讨论等方面表型的不积极,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引导,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
相信在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地完善,我们会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成功,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军,马建辉,吴文雄,黄亚玲,崔舜.医学整合课程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7-8.
[2]乔敏,张云,杨泽礼,赵阳.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实验性研究[J].医学教育,2005,(4):26-29.
[3]McParland M,Noble LM and 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c,2004,38(8).
1.1LBL教学法按照本科《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分重点、难点逐章详细讲解。
1.2PBL教学法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选取教材部分章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和肝功能不全等,引入症状典型的临床病例并设定相关问题。临床病例资料尽量详细,包括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体检检查结果、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和转归等。问题的设定以病例为依据,融入教学大纲的重点与难点,体现基本病理生理学过程,难易适中,利于学生从中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从而能够提出合理的诊疗方案及预防措施。课堂教学将每班分成6小组,每组6-7人,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为主,针对临床病例设定的问题,进行推理、分析,然后整理讨论结果,推选一位代表对病例进行病因、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分析并提出诊断结果和治疗措施。讨论结束后,教师辅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对病例中设定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并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拓展思维,将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纵横联系起来,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1.3PBL联合LBL教学法将前两种教学法联合起来,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相关教材内容讲解后,引入临床病例进行PBL教学。
1.4教学考核采用问卷调查和卷面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考核。问卷调查按“肯定”、“否定”评价,主要从能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查阅文献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卷面考试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由理论知识(80分)、临床病例分析成绩(20分)两部分组成。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考核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平均满意度统计结果:PBL联合LBL组(93.23%)及PBL组(92.52%)明显高于LBL组(6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与PBL联合LBL组的平均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普遍反映占用了大量课余时间,学习负担加重。
2.2卷面考试成绩理论知识成绩:PBL联合LBL组(73.18±4.49)分和LBL组(72.62±5.27)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PBL组(69±4.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例分析成绩:PBL联合LBL组(18.01±4.21)分和PBL组(17.62±3.57)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LBL组(12.62±3.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研究患病机体的代谢功能变化与相关机制,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与临床诊断和治疗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对医学生的培养非常重要。以往的病理生理学教学采用的是LBL教学法。LBL教学法采取大班教学,有效节省了教学人力资源,符合师资力量短缺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照顾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地教授知识,并对所教授内容作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能保证传授知识的准确性、系统性和连贯性[4]。正因为如此,目前病理生理学教学依然多采取此教学法。在本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LBL组的理论知识成绩高于PBL组而不低于PBL联合LBL组。但是此教学法有着显著的缺点:“灌输式”教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教师注重课本知识点的讲解,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强,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应用性较差,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有悖于现今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研究结果显示LBL组的病例分析成绩确实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因此,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PBL教学法引入症状典型的临床病例并设定问题,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形式包括课下的自主学习和课上的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适应当代社会对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需要[5];PBL授课将复杂的知识点融入临床病例中,锻炼了学生以病例的诊疗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极大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6]。本研究中,PBL联合LBL组和PBL组的病例分析成绩明显高于LBL组。但我们同时也看到PBL教学法的缺陷:首先,PBL教学法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内容含量少于传统课程,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解决临床问题上,而忽略了对知识点的掌握,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其次,PBL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要结合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所需时间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但是部分同学不积极主动学习,依赖其他同学查找资料或教师总结,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单纯PBL教学法造成学生的理论知识平均成绩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再者,我们的学生一直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PBL这样一种全新教学法的适应尚需时日。PBL教学法更适合于基础扎实、主观能动性较高、并且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此外,我们还缺乏与PBL教学法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师资力量不足和教材缺乏等因素也使得PBL教学法无法全面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级中专护理专业4个教学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两种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生理学;教学改革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BL teaching mode in physiology tea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BL teaching mode in physiology teaching. Methods: Four classes from 2007 vocational nursing majors were chosen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BL teaching mod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By the end of the course, the test scores of the students from both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the two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as well. Results: Both the test scores and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t i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BL teaching mode in physiology teaching is satisfactory.
Key words PBL Teaching Mode; Physiology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首先创立,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向21世纪推荐的两大课程模式之一[1]。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近几年来,笔者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PBL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07级中专护理专业4个班学生共212人为研究对象,按班随机分为实验组106人(2个班,采用PBL教学模式)和对照组106人(2个班,采用SBL传统教学),两组学生的入学成绩、性别、年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成绩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研究要求。
1.2 方法
1.2.1 教材及任课教师
两组学生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彭波、李茂松主编的《生理学》教材,并由同一生理学教师授课,一个学期完成教学,总课时为80节。
1.2.2 教学方法
实验组实施PBL教学模式,具体步骤为:(1)引出问题:教师根据生理学课程章节内容的特点,采用播放录象或引用临床病例等形式,于授课之前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如在讲解心脏的泵血过程时,先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生动逼真的心脏泵血动态过程画面,让学生有强烈的感性认识,然后提出问题:①心脏的泵血过程分为几期?②各期瓣膜的开放和关闭情况有何改变?③各期的心房、心室和主动脉压力有何改变?④为什么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心室容积不变?又如当讲授到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概念和动脉血压形成的原因时,在讨论前一周先布置讨论题:①那些因素可以影响及如何影响动脉血压?②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高血压病的原因和治疗原则?并要求学生针对问题进行预习,让学生课外思考、自学教科书和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好发言稿。(2)收集资料:教师提出问题后,将学生按学号分为8~10人一组,每组选1名组长,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认真查阅资料努力找出问题的答案。(3)教学实施:根据收集的资料,把要解决的问题在组内作答,每组以1名学生作为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可作补充。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问题的讨论及分析,支持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讨论时间尺度,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精讲点拔,努力协助学生按时完成问题的讨论并找出问题的答案。(4)课后总结:每次课程结束前教师对讨论发言情况进行及时点评与修正,总结和归纳知识要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以保证学生能够明确问题的观点和获取系统的知识。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两组学生授课的课时与教学的重点均相同。
1.2.3 评价方法
(1)学生考试成绩评价:两组学生在授课结束后,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考核,由学校统一命题考试,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密封试卷,流水阅卷,以百分制记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分及以下为及格。(2)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生理学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每个指标包括备选答案“是”和“否”,要求学生必须选择其中的一项。共发放调查问卷212份,收回问卷21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经SPSS11.5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及比较
实验组考试平均成绩81.69分,对照组72.43分,实验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考试成绩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
通过对学生评价做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
综合评价结果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比较[n(略)] 3 讨论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良好的生理学教学质量将是后续临床学科学习的关键。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容易形成“灌输型”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发展学习能力。而PBL教学模式突破了中专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线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授之以渔”。PBL教学模式是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极其有效的途径,是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培养的有效方法[3]。
3.1 PBL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将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讲授、研讨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围绕问题展开思维讨论与知识构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拓展临床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模式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讨论—学习—再讨论—再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PBL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人为划分知识的弊端,便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综合应用各部分知识,将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相联系,拓展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炼出自我的解决问题方案,构建起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
3.2 PBL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达到教学相长
在PBL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给学生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传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备较高的辅导技巧及较强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解惑答疑,启发学生思维并对小组学习进行监控和引导,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4]。在PBL教学中,随着学生课堂教学主体意识的提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对教师业务水平的要求则更高。教师应寓教于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提高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思考,更要掌握教学技巧,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分析引导学生。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应用PBL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到教学改革中,达到教学相长。
3.3 PBL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学生方面:(1)合作能力不强,部分学生选择独立完成问题的学习方式;(2)信息获取途径较单一,学生所得信息主要来源于书本和相关书籍上现有信息,尚不能充分有效利用网络学习;(3)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横向比较少;(4)自学时间不足。学生应从自身情况出发,提高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方面:(1)PBL教学模式培训在教师中普及面不广,教师经验不足,水平有限;(2)PBL教学模式匹配的教材和教学评估体系未完善;(3)组织讨论时引导、组织能力不够。为使PBL教学模式广泛深入的应用,必须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拓宽知识面。学校需定期组织教师进行PBL教学模式培训,让教师正确掌握应用PBL教学模式所必需的知识、技巧。学校方面:(1)教学设备配置尚不能满足教学所需;(2)教学时间不足,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花在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如果过多的应用PBL教学模式,需要调整课时安排,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3)班级人数过多,班级人数最好控制在60人左右。另外,学校要加强图书馆建设,扩大藏书数量,添置必要的教学与实验设备。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一方面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不断学习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PBL教学模式对生理学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对于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怎样帮助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适应该教学方法、如何安排好课时、如何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估体系等,将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力争发挥PBL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高质量、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宏玉.护理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675-676.
[2] 王婷,于淼,刘琳琳.医学教育PBL教学实施方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