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作用,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唱响宣传稽东镇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现就加强全镇网络舆情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传媒,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聚地,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加强网络管理,全面、准确地掌握网络舆情,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组织,明确网络宣传管理的主要任务
成立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支由网络发言人、网络舆情管理员、网络舆情评论员组成的高效有序的网络舆情管理处置队伍,强化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做好对重大网络舆情的跟踪、督查和协调工作。
(一)网络发言人的职责。网络发言人由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分管领导担任。主要职责是:根据权限通报稽东镇管辖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及其处理结果;收集网民意见、建议,释疑解惑,回应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主动引导日常和突发的网络舆论,第一时间权威信息。
(二)网络舆情管理员的职责。网络舆情管理员主要由宣传干事担任。主要职责是:日常监测稽东镇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及时报送给网络发言人和镇主要领导,如发现重大网络舆情要及时上报县互联网新闻宣传管理中心;协助网络发言人做好网上舆情引导工作;认真完成县网宣中心布置的任务。
(三)网络舆情评论员的职责。网络舆情评论员由各办评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关心网络舆情信息,日常监测涉及本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对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及时在全县网络民生直通车平台信息;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如发现涉及到本部门的重大网络舆情、发生网络时,要及时上报网络发言人、舆情管理员和镇主要领导,并按照宣传提示口径,通过撰写博文、评论、留言发帖等方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协助网络发言人、舆情管理员做好网上舆情引导工作,完成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任务。
三、健全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处置的工作机制
按照“积极利用、正确引导、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强网上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引导工作,切实发挥网络信息资政作用。
(一)建立网络舆情收集汇报制度。要求网络舆情评论员每天至少浏览一次各门户网站和本地互联网,尤其是贴吧、BBS、博客、微博等,对涉及稽东镇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查询,对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主动答复处理相关咨询、投诉、建议,及时将网络舆情情况报告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关键词:网络舆情;表现形式;应对方法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比88.9%。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55亿。使用率为83.1%。
在新时期复杂的医患关系环境下,医院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医疗机构形象和声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1.医院网络舆情的定义
1.1网络舆情的定义。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有的有着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论观点。这些观点主要在新闻评论、论坛、聊天室、微博、微信、QQ群、博客、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及对新闻的跟帖、转帖实现并逐渐加强。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应用,网络中舆情的反应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舆情交互途径,成为了社会大众对现实社会的真实反应。
1.2 医院网络舆情的定义。医院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形成、传播,并已经或可能对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及社会形象产生影响的涉及医疗安全和医患关系的舆情。
2.医院网络舆情的特点与规律
2.1舆情的突发性强。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由于借助网络平台传播信息简单且身份隐蔽,网民能够快速、大胆的发表意见,一个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2.2 舆情的难控性。医疗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一旦部分网民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隐蔽性进行非理性舆情的“自由”传播,甚至发酵、放大、变形,就会给医院管理部门对舆情的控制和引导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而此时想用技术手段进行控制是不太现实的。
2.3内容的偏差性。由于处于虚拟空间中,群体状态下的公众是情绪化的,此时人人都是新闻者,加之部分网民的理解能力、人生观价值观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某些医疗问题会固执己见,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乱发虚假信息,制造与事实不相符的舆论给医院施加压力,这些虚假信息经过网络传播放大后,其后果均可能与存在的事实有较大出入,导致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2.4后果的破坏性。网络舆情危机爆发后,社会舆论往往会出现一边倒现象,若处置不当,可能会影响到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甚至引发,对当事医院、当事医务人员乃至整个医疗行业都有着强烈而深远的破坏性。
3.有效加强应对医院网络舆情的对策措施
3.1成立应对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党委领导负责医院网络舆情的监测防控工作,建立高效的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设立专门的应对网络舆情工作办公室,并确定专人负责舆情监测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他们应对舆情的处理能力。
3.2建立网络舆情报告制度。指派专人每日浏览国内知名的各大网站等,及时掌握涉及本院的舆情信息,同时与县委宣传部网络办做好沟通联系,一旦发现医院相关舆情,立刻上报党委领导批示处理。
3.3建立网络舆情反馈机制。监测到有关涉及医院网络舆情后,党委领导根据信息内容及分类及时拿出相关处理意见并明确相关科室限期办理。办理科室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调查了解后作出解释与处理意见,后由宣传部门统一在网上对网民意见和疑问进行及时有效的回复和答疑。
3.4主动与发帖者沟通联系。对某些网民反映医院个别工作人员因服务不规范或者沟通不到位,给病人带来不便或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意而投诉的案例,一般通知当事人并由院部牵头与发帖者主动沟通,当事人对工作中的不足主动道歉,以获取病人及家属的谅解并争取撤帖。
3.5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交流。对涉及医院医疗纠纷、管理不规范、救治不及时等一些群众关注度高的案例,一般采取主动与相关新闻媒体记者联系来院采访报道,真实的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情走向。另外及时与宣传部网信办领导沟通,与相关论坛、网站版主取得联系,把相关案例的真实情况及调查结果向他们反馈,尽可能获得他们的理解和帮助。
3.6建立医院新闻发言人制度。遇有突发事件和网民反映的热点、难点等舆情,由新闻发言人代表医院统一对外信息,新闻发言人一般由医院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如遇紧急特殊事件发生,由医院主要领导指定事件处理的主要负责人担当。新闻发言人的信息应经院领导班子集体决议后敲定,按照确定的口径统一对外,确保的信息全面客观,措辞严谨,表达准确。
3.7强化医院正面宣传力度。在本地电视、新闻媒体、网站、医院报纸、医院宣传栏等主动反映医院服务群众、提高技能、改进工作的决策、举措、成效、亮点和各类先进典型等方面信息,不断强化正面宣传力度,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4.思考
虽然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我院在网络舆情应对处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医院在管理和服务中亟待改进的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态度,这样才能防患未然,从源头上遏制舆情危机。
4.1改进服务不断修复医院形象。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一些批评和指责,医院应认真调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从管理、制度、人员、服务等各方面进行危机后的形象修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舆情给医院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每一个舆情事件的结束并不代表着医院舆情工作的完结,而正是医院形象修复工作的开始。
4.2善待媒体实现合作与双赢。医院要认识到与媒体打交道的重要性, 平时主动与媒体建立密切的沟通机制,接待媒体采访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原则,不刻意躲避媒体,要借助媒体的力量来应对和化解各种舆论危机,及时消除不良影响,善用媒体,努力实现合作与双赢。
4.3处理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网络舆情一旦发生后,进行应急处置的同时,网下要及时与患者、当事人取得联系,加强沟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一经查实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罚,为医院的发展争取和谐的内外环境。
4.4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单位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专业化培训工作,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掌握医疗信息传播、舆情发生和热点聚焦的规律,提高捕捉、分析、应对不良舆论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文献.积极应对网络舆情 有效促进和谐医疗[J]. 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0):901-903.
[2] 刘琰,张晓膺,周瑞珏.医院网络舆情的产生与应对[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3(24):89-91.
关键词:网络舆情;舆情监测;指标体系
有效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才能实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工作重要环节包括采集、整理和分析舆情信息,需要构建一定的指标体系,评价揭示网络舆情信息的特征与变化规律。指标是在评价某些研究对象所确定的依据和标准,包括指标名称和数值。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组成的统一整体,用于反映网络舆情的综合状况,揭示其中的各个方面。本文首先介绍舆情监测的来源范围,接着阐述网络舆情监测指标的构建原则与内容,提出从主题汇聚、热度、内容倾向性、预警等方面构建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
1 网络舆情监测来源
网络信息的来源不断趋于多样化,从传统的新闻网站、博客论坛,发展到微博、微信等社会化网络应用[2]。准确把握舆情态势,防止监测分析片面化,需要增加信息来源范围。然而,舆情监测难以捕获所有网络信息,网络舆情的来源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网络上,表现为围绕新闻、事件、问题与个案等产生的网络信息。网络舆情的信息来源选择主要包括:
(1)主流媒体新闻网站。网络新闻是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特别是主流媒体的新闻。重大性与突发性舆情都会及时出现在主流媒体,聚集大量网民跟帖评论,是舆情的重要来源与传播源头。(2)论坛。在网络社区中,网民会发出具有个人观点看法的各类信息。在舆情监测工作中,接触到的近半信息都来自于各种论坛。(3)博客。博客是个人分享、交流思想知识的空间,会对热点和新闻事件、特定话题和现象发表个人评论,是舆情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博客数量众多,主要采集专家、知名人物的博客及网民回复。(4)视频网站。视频网站是社会生活和事件的记录与者,并且大多视频网站提供给留言功能,比如优酷、爱奇艺等。视频信息鲜活,网民会分享观感看法与态度,视频标题与描述信息为舆情数据的整理分析提供了可能和便利。以往工作容易忽视这类舆情载体,而实际中一些舆情事件会较早通过视频网站传播。舆情监测工作需要重视视频信息的价值,及时采集抽取其中的有价值信息。(5)社交媒体。在社交媒体应用上,国内主要是微博和微信。微博相对数据开放,数据量巨大,很难在较短的轮询时间窗口完成采集遍历。所以,与传统博客类似,选择其中的部分微博。微信主要限制在个人通讯范畴,主要将微信公众号作为舆情信息来源。另外,一些网站由于赢利、点击量等原因,有意甚至恶意炒作负面信息。所以,要区分标识这类信息来源。同时,在采集器设置上进行一定限制和过滤,避免采集处理过多无效无关数据。
2 监测指标构建原则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应包括:(1)主题性。具体的舆情工作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其舆情内容具有鲜明的主题、行业或领域性质。舆情监测的目的是及时识别问题与风险。因此,舆情指标应对各类信息做出灵敏响应。(2)可靠性。指标的选取要有相对可靠性与稳定性,确保指标的使用在时间上有延续性[1]。(3)系统性。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内容众多。指标体系一定要尽量全面完整形成整体,覆盖舆情工作流程,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网络舆情特征。(4)实用性。舆情监测指标必须反映舆情演化趋势与客观规律,符合网络舆情工作需求与相关流程,便于分析和引导舆情。同时,指标的计算分析结果要尽量便于理解与解释说明,为舆情简报等工作提供必备的数据支持。
3 监测指标体系
(1)主题聚合
按照内容相关度准确关联聚合舆情信息,是准确把握舆情整体走向、媒体与网民言论态度的前提。主题聚合即指依据信息内容实现信息的分类与聚类,是舆情话题发现与话题追踪的基本支撑。从技术实现角度,主题聚合涉及信息内容分析,大多都是基于词语匹配的聚分类方法实现舆情话题发现与追踪等主题聚合功能。然而,文本中存在大量词形不同,但意义关联的近义词、同义词与相关词,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新闻、帖文会出现在不同的页面与帖文。舆情信息中包括大量短文本,特别是网民回帖评论,存在明显的语义特征稀疏问题。分类体系只限于关键词本身,不具备主题词的语义描述,容易影响聚分类的准确率与召回率,主题聚合指数的性能会受到明显限制。一个解决方法是构建语义知识,并扩展语义计算模型提高分析的准确程度;利用当前的最新技术,比如深度学习方法,通过构建具有多隐层的学习模型,以海量舆情数据作为训练集,学习扩展语义特征,提升内容分析的准确程度。
(2)热度
舆情热度衡量舆情被关注的程度与传播范围。舆情热度主要包括舆情关注度、传播覆盖度、舆情权威度等二级指标。一些研究提出地域关注度指标[3],但网民IP地址对于第三方采集系统是难以大范围直接获取的。其中,舆情关注度采用主题内容下舆情信息的关注数量衡量,具体是篇目、浏览、回复数量的综合加权值,一般以线性累加和公式计算。该指标主要从网民角度,衡量舆情内容的被关注程度和感兴趣情况。覆盖度是指主题信息在采集来源站点中出现的比例。舆情信息来源站点是经过筛选的,代表舆情在整个监测范围内的传播程度。由于信息来源规模与特点不同,所以需要对来源类型预设参数再进行比例计算。权威度指舆情信息的来源权威度,比如人民网的权威度较高而小型商业新闻网站的权威度低,知名公众人物的博客权威度较高。权威度通过预设参数区分主流媒体、论坛、博客、微信公众号的来源指标。最后,将以上二级指标综合加权,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主题热度。
(3)内容倾向
内容倾向是信息内容中包含的观点态度,内容倾向指标用于统计舆情信息中的各类情感倾向类型数量。倾向类型主要分为两类:正面(褒、支持)、负面(贬、反对)。文本中的句子不仅包括情感词,而且包含一些具有较强情感色彩的形容词、程度副词、感叹词、否定词等影响判断情感倾向的因素。区分舆情的倾向性,需要构建情感词库作为智力支撑,才能提高情感判断的范围与准确性。比如鄙视、侵犯属于负面动词,而拥护、赞扬属于正面动词,安全、漂亮属于正面形容词。“鄙视这种言论”,“这种装置不安全”,可以依据其中的动词形容词判断情感倾向。
传统手工构建的情感词典覆盖面有限,难以满足实际运用。考虑到技术实施的快速性、易用性以及语义问题。借助已有情感词典构建基本情感词库,运用Word2Vector工具将语料库(比如已采集舆情信息、维基百科知识)转换为词向量,计算其他词语与已知情感词的语义距离,构建情感词特征空间[4]。通过扩展情感词库,判断广泛的情感倾向。舆情信息中的回帖或评论大多由较短句构成,其中句子s中的情感词表示为,s的情感类型。其中,表示词wi的倾向类型。如果wi前面否定词个数是奇数,则反置wi的极性倾向。将倾向性判断问题转化为文本分类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判断各种长短文本的情感倾向,得到主题信息的情感态度频率分布与内容倾向趋势。
(4)预警
网络舆情表现为海量的网络信息,舆情变化程度对应相应数据的特征与趋势。所以,监测分析数据变化可以描述舆情的影响趋势,对网络舆情进行危机预警。当前,网络舆情事件处理存在应急准备不足,报送时间不及时,突发事件响应速度慢等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舆情预警能力相对较弱。舆情监测需要增强舆情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将工作重点从单纯的收集有效数据,向深入研判与预测舆情的趋势方向拓展。常用的思路与方法是:预设时间窗口,获取主题信息数量,内容敏感程度,负面倾向性评价数量比例,传播范围等基本特征与指标。计算历史窗口下的信息增长率、增长梯度等变化程度,评估舆情信息的数据变化趋势并制定预警级别。进而,以数据挖掘为核心技术,应用不同的数据模型方法,比如传统的多元回归、贝叶斯网络、决策树、支撑向量机等预测舆情发展趋势。如果大于某阈值或符合预定模式,认为需要预警,即从海量网络数据中预判出潜在的危机隐患。
参考文献
[1] 王铁套,王国营,陈越.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网络舆情预警模型[J]. 情报杂志,2012, 31(6):47-51.
[2] IRI网络口碑研究咨询机构介绍及研究方法[EB/OL]. http:///wiki/网络舆情指数体系.
[3] 李雯静,许鑫,陈正权.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J]. 情报科学,2009 (7):986-991.
[4] 黄仁,张卫. 基于word2vec的互联网商品评论情感倾向研究[J]. 计算机科学,2016(6):387-389.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85-02
随着网络舆情在高校范围的发展和渗透,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进行积极探索,认真研究高校网络舆情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挑战,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情,占领网络新阵地,强化网络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在“建好网”上下功夫,着力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
(一)创新宣传内容和方式,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阵地
网站建设在形式上要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在内容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又要突出服务功能,在宣传手段上应多样化,发挥网络“多媒体”优势。坚持理想信念与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相结合、道德基础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主流思想舆论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相结合、文化传承创新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相结合。利用传统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论坛等形式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针对高校网络舆情中大学生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在网站上引领并设置热点专栏、舆情互动板块、留言板块,增强红色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的方便性、快捷性、及时性,使主流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把握网络内容导向,不断加强舆论引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内容,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好网络舆论导向,旗帜鲜明的与错误言论、思潮展开批评,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做到在网上有党、团组织的声音,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网站”,唱响“主旋律”。
(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建设,开放学习网络资源
以生为本,鼓励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网站开设校报、校园网络BBS、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板块。开展网上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网页设计、网上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成为网络空间主体,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异、求特的需求,锻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网络参与、网络批评、网络监督,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在“管好网”上出实招,切实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不断完善和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对于高校BBS等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相关条件准入机制,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加强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必要时,可与辖区公安局网络监察处合作,在校园网设置网络数据监控服务器,连接校园网核心交换机,方便公安局远程监控和查找学校用户网络信息访问和情况。同时,不断加强网络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的安全防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系统,加强绿色信息屏障,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对部分信息进行分级处理,坚决抵制有害和低级庸俗等各类消极、灰色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层面更好的协助网络舆情的管理。
三、在“用好网”上建机制,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
(一)完善舆情信息的采集处理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采集和研判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要完善高校舆情监测系统。运用科学方法多维度从学习、生活等角度对网络中的舆情信息进行实时“t望”监测,自动挖掘采集、分析、汇总和监视,有效鉴别、合理筛选关键信息。同时,可利用网上搜索引擎,划定一些关键词缩小搜索范围,在大学生聚集较多的网站、论坛,划分搜索频段,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测和信息采集。二是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上报机制。畅通班级――院级――学校三级校园信息收集舆情信息渠道,发展一批信息员,有的放矢,重点关注与大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舆情信息和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平台的舆情信息,特别在如“两会”、“”等敏感时期要切实24小时轮流值班跟进。
(二)舆情内容的分析研判报告机制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内容主要关注涉及学校管理、维权、吐槽、泄愤类以及关于国家、政治、社会等复合性舆情信息,这是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高校要关注日常网络舆情动态。一是要加强分析归类。对舆情敏锐深入分析,判断舆情事件的真伪、所属类型、发展程度、舆论诉求等细节,将碎片讨论归纳为条理有序的观点论据,总结舆论对于讨论内容的主要态度,统计不同观点的动态比例倾向。二是要综合研判。一方面,对涉及的部门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处理;另一方面,对根据舆情关注的焦点和发展情况提出预测性研判和动态性研判,及时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并加以跟进,做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判断。三是要报告反馈。在对网络舆情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及时“上传和下达”,将有关信息客观、全面、及时上报给相关领导和下达到相关部门,为舆情引导干预做铺垫。
(三)舆情过程的引导干预机制
在深入了解舆情的原因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取“网上疏导”和“网下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一是要主动设置议题。因势利导,精心设计,积极主动营造校园网上热点信息,形成舆论氛围,在加强监控、引导力度的前提下开放舆论通道,“”,让广大学生对事件发展有一个交流讨论的空间。必要时邀请校领导做客网络,围绕舆情,从官方角度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权威话语权争取更多学生信任。二是要适时预警。一方面设立高校的预防预警机制,第一时间发现舆情,积极主动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动态。有效了解网民诉求,捕捉讨论中的“敏感”话题,迅速查清舆情的根源和症结,第一时间溯源,与源作者取得联系,寻找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化管理为服务,尊重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设立突发事件的应对反应机制。第一时间掌握态势,了解网民态度倾向,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制定应对策略,引导舆情,部门联动,统一观点,步调一致,分工合作,避免事态扩大化。三是要及时信息。创建网络权威信息和沟通平台,及时反馈,做到信息准确及时、公开透明,进行跟踪报道、分享和转载,实时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对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更是要有节奏地信息通报,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将舆情的范围和影响控制住,保证事态不升级扩大,避免谣言产生和散布。
(四)舆情结果的评估反思机制
网络舆情渐渐平息后,要做好后续总结工作。一是要撰写舆情报告总结。通过撰写舆情报告总结,层次鲜明突出事件的主要矛盾,不回避问题,尽量客观公正地去揭示舆情事件发生的起因、发展态势、网民诉求。二是要及时梳理经验教训。对整个舆情事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并进行梳理,反思学校各职能部门对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状况,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探讨舆情应对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舆情协调应对能力。同时,从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和舆情处理线路图层面提出应对此类网络舆情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供领导的下一步决策做参考。三是要跟踪反馈。对舆情事件的后续态势发展特别是舆论对问题解决情况的态度和可能衍生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跟进,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并及时回应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和质疑,妥善处理好事件的后续工作。
四、结语
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我们要善于借鉴多种学科的知识理论,拓展教育方式,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的技术手段,规范高校网络舆情平台,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余玉,叶战备.网络舆情管理路径创新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5):127-128.
[2] 李娜.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62-63.
[3] 赵中源,王国栋.高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其治理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1:58-59.
[4] 刘东.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4:27-32.
[5] 何勇娇.网络舆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4:25-30.
[6] 刘东.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4:27-32.
[7] 张思奇.高校网络舆情调控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0-22.
[8] 王伟林,丁乐成,程立平.论高校网络舆情有效监督管理[J].计算机安全,2012(5):78-79.
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中科点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由林博士联合中科院多位搜索引擎领域的专家、社科院博士以及新华社、人民网、经济日报社资深媒体人士,共同组建而成。公司专注于网络舆情行业,研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并提供网络舆情解决方案,
中科点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点击)由林博士联合中科院多位搜索引擎领域的专家、社科院博士以及资深媒体从业人员,共同组建而成。林博士早期曾就职于Google和AOL,是Google和AOL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工程师。
中科点击公司所开发的软件产品统称为“军犬软件”(英文名:ADSoft,军犬软件为公司的注册商标)。中科点击专注于网络舆情行业,研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提供网络舆情解决方案,所研发的军犬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也是目前唯一能全面监测藏、维、彝、蒙十余种少数民族语言的软件系统。
军犬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是由中科点击自主研发的一套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和网络舆情办公系统,它集成了舆情监测、舆情采集、舆情智能分析、舆情处理、舆情预警、舆情搜索、舆情报告辅助生成、舆情短信自动提醒、动态图表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它不仅能够基于语义自动识别情感、自动分析信息是否为“负面”消息,还能提供360度的舆情专业词典,从各个维度深度透析相关信息。其特有的“舆情漏斗”算法,实现了把互联网“读薄”的目标,大浪淘沙般萃取舆情,并透过图表分析趋势,掌握相关事件的潜在变化规律。军犬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可在“第一时间”对境内、境外网站,各种网络载体(如新闻、论坛、博客、微博)进行“一站式”全面布控监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分析,系统可以“稳、准、狠、快”地把互联网读懂、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