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控铣工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发展越来越快。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使用,社会急需大批熟练掌握现代数控机床技术的人才。近几年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数控人才的培养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待提高。笔者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学,就数控铣工实训教学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精心安排首次课,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整体素质较低、基础知识薄弱、自信心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其实中职学校的学生对于专业实训课还是比较重视的,他们很清楚实训课对他们的将来意味着什么。所以每当学生参加新的工种实训时,总是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只是很多时候,他们不能持之以恒。因此,实训老师第一次课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工作态度以及理想志向的树立。笔者通常用以下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学生。
首先,笔者会在课前精心准备一些视频,通过视频向学生介绍数控专业,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其次,笔者会把首次课上课地点安排在实训车间里,让学生感到他们现在要学习的数控铣床和视频上工厂里的机床几乎是一样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现在所学的知识将会是自己今后工作要用到的必备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笔者会通过一些工厂安全生产视频和事例,强调文明生产和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文明生产是个人未来幸福生活的前提和根本保障。
二、“故意”安排学生出错,有效指导学生
在数控铣工的实训教学中,有以下几个地方学生常常出错。第一,在实训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刀尖圆弧半径补偿,搞不清楚左右补偿,时常会把G41和G42用反。第二,由于很多学生是数控车工实训之后才开始数控铣工实训,这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大问题,学生总是会把Y输成Z,例如指令“N10 G01 X50 Y-50 F0.3;”常常会被输成“N10 G01 X50 Z-50 F0.3;”。第三,学生用完刀尖圆弧半径补偿、旋转、镜像或者极坐标等指令后,忘记取消,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取不取消对加工没有影响,以致于造成错误。第四,总有学生在用完G02、G03指令后再走直线时,忘记输入G01。
以上错误总是错了又讲,讲了又错。后来笔者采取让学生直接上机操作的方法,“故意”让他们出错,反而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比如在讲刀尖圆弧半径补偿时,笔者会让学生先不用补偿加工一个工件,然后让他们自己感觉所做工件与图样上各尺寸之间的差别。对于G41和G42总是用反的学生,也可采取同样的方法,使他们在错误中找到原因。
三、严格的考核必不可少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数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为此,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用企业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在实训中对他们的出勤、穿着、操作以及所完成的项目等各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考核。笔者在实训教学中发现,只有严格考核,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应的技能。
四、教师的鼓励非常重要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时指导老师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就有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是越挫越勇,还是一击即溃,这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当学生在实训时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最需要和最期待的就是老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学生在一次不理想的对刀、一次意外的撞刀、一个错误的操作或是做了一个不符合尺寸要求的工件后,往往会很害怕,不敢再做,从而造成越怕越错、越错越怕的局面。这时,老师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不要把学生一时的错误看得太重;更不能冷语相伤、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教师必须时刻铭记:只有用爱心、耐心、信心才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传统教学 数控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随着我国先进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实现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能够与企业的生产应用进行良好的对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要求。而我们的教学对象又是被义务教育淘汰的学生,他们学习兴趣低、厌学现象严重。为了发展的需要,为了让学生更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数控专业中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数控专业的学习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训分开进行,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
1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目前职业教育这块生源质量在一步步下降,基础知识根基普遍不牢。学生的对抽象知识很难理解。而数控专业存在编程知识、加工工艺、切削用量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传统的教学很难满足这一要求。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中以任务来引领,兴趣为主导,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当学生对数控专业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并且身心愉悦的去学习,从此不会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班级的学习氛围得到空前高涨,带动了其他同学一起来学习。最终学生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较大差别。实施中根据知识点的关联性分配到各任务里面,学习时分五步来进行:(1)任务,明确进行教学时候的任务是什么;(2)设计,明确任务之后进行任务的设计,然后顺利完成任务;(3)实施,在这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体进行任务的操作;(4)检查,任务完成后自行对认为进行检查,挖掘操作的时候出现的问题;(5)评价,教师对本次任务进行评价,总结加工经验。
为了更好的实施,我们从教材开发、场地建设、师资配备三大块进行分析。
2.1 教材开发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传统的教材一般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很难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把原有的理论知识分配到技能训练当中,以技能训练的课题为任务主导。同时教材也应根据一体化教学大纲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照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编写。如《数控铣工技能训练》教学,我们把《铣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铣床操作》、《AutoCAD》、《机械制图》等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针对每个课题我们先通过工艺分析,讲解工艺相关的知识;然后进行程序的编辑,讲解程序指令的含义;再进行绘图方面的知识培训;最后进行实际的操作加工。在这过程中需要机械制图、数控加工工艺、实习指导等相关专业的老师配合完成,因此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
2.2 场地建设
一体化教学由于其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一次任务当中,需要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知识的教学、实验操作、仿真技能训练等知识,因此教学场地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我们把多媒体课室、仿真电脑室、数控机床操作区三者一体化。在车间当中设置多媒体课室(根据情况学生分四人或者六人一组),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可以在此进行,也方便课堂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同时课室旁边有仿真电脑室,当学生对课堂的知识理解和掌握之后,接着学生在电脑室进行仿真操作,模拟实际操作进行加工,初步检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再到数控机床上操作,根据实际的生产操作规程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最终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记忆。
2.3 师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教学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学习,一体化教学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由于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理论教师需要掌握更多实际操作技能,或者实训教师需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需要开展对专业教师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使专业教师具备相应的技能能够进行一体化教学;实训教师由于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够全面,也应进行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相关教师进修。已经成为一体化的教师多选派到企业进行实践,使掌握的技能不至于跟工厂脱节,也再次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地担任一体化教学
任务。
3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评价
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评价体系上有很大区别,由于它包含着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根据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把技能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总共把它分为技能成绩和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占总成绩的60%,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40%。
3.1 技能成绩
技能成绩包括平时课题操作成绩(占30%);出勤与表现成绩(占10%);实结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按照技能成绩的比例计算得出学生的技能成绩,60分为及格。
3.2 理论成绩
理论成绩包括仿真训练成绩(占20%);课后作业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按照理论成绩的比例计算得出学生的理论成绩,60分为及格。
4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成效
(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广东 东莞 523106)
摘要: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实施以专业技能项目培训为中心的校本证书考核,能有效促进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 :校本证书考核;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吴光明,男,1969年生,安徽滁州人,高级工程师、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塑料模具设计与加工、CAD/CAM数控技术的研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与管理存在的困惑
1.中职学生的特点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数量不断下降,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薄弱很多,他们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自主学习和接受知识能力不高,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自我约束力较差,进取心不足。
但中职生也有中职生的优点:他们活泼好动,喜爱自己动手,事事愿意落到实处,对工作不挑剔,吃苦耐劳、好胜心强、不甘落后……
所以,中职教育中,我们只能选择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来培养中职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轻理论教学重动手能力培养是中职教育的共同选择。
2.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特点
数控技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制造业加工技术,它不仅需要机械加工的专业基础知识,若要更深一层发展,更需要数学、英语、立体几何、计算机、模具设计等综合知识。在中职教育中,数控技术专业应该突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密结合,强化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更加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理论基础够用、编程能力较强、操作技能较宽的专业特色。
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应该是培养大量合格的数控技术蓝领,即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数控加工、编程、操作及设备管理维修的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此类数控蓝领是企业数控人才需求最大的部分,占企业数控技术岗位的70%。
3.数控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东莞是全国著名的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发达的制造业催生了东莞模具行业的发展,数控设备又是模具制造的必备装备。企业要求员工具备传统的模具技术的同时,更需要数控加工技能人才。东莞对数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现有的模具设计和数控技术人才远远无法满足东莞制造业的需求。模具设计、模具开发、模具维修、CAM/CNC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东莞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2009年,我市工业总产值3760亿元,其中制造业占了近九成。制造业人才需求急剧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东莞市每年制造业人才需求为15000人,其中技能型数控、模具技术类人才需求约5000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着。虽然东莞目前已有十余家学校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但每年数控技术专业类毕业生不足2000人,东莞劳动力市场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仍然是供不应求,特别是数控设备操作与加工、数控编程与设备维修等实用型人才的供须矛盾十分突出。这给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出有别于高等院校的受社会欢迎的毕业生,培养出专业技能娴熟、特长明显的具有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工人,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4.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存在量化问题
中职学校在数控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由于数控技术的软、硬件日新月异,专业技术更新速度快。数控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调整频率快,教材更新速度快,各个学校很难有统一的课程安排,同样的课程会出现不同的教材。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没有升学压力,教学质量管理往往采用松散式管理,通常是任课教师上完课程后根据所教内容出题来考核评定自己的学生成绩,往往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没有参考性,而传统的笔试对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大意义。如何量化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管理的一个难题。
5.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不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由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可以作为教学质量评价重要依据,但是实行起来较为困难。一方面由于报考费较高、证书种类有限或时间安排不一致等原因,学校往往只能组织学生参加其中的一种。另一方面,职业资格证书很难对学生专业学习进行阶段性评价,对学生系统构建专业知识帮助不大。
数控专业中职生在校期间,参加了AUTOCAD计算机辅助绘图中级证以及数控加工中级证的考试。但这两种考试只是在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某一时间段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不能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学校可以制定类似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方案,较系统地对学生在计算机各方面做出要求,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面对学校的实际和数控教学管理存在问题,我们采用了校本证书考核模式对教学进行改革。
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校本证书考核模式
1.校本证书考核模式
校本证书即是校内专业技能项目培训证书。校本证书考核模式,就是学校为了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量化管理,成立考评小组,确立专业技能考核项目,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考核,以证书的形式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给以等级评定。校本证书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专业基本技能构建。对于数控专业而言,就是确立数控专业中职生在三年学习中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项目。
2.数控专业基本技能的构建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及数控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现代企业对中职学生专业需求,确立中职生应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并制定相应考评标准和方案。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对数控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以鲜明的实用性适应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多年同企业的合作调研和反馈信息,确定了数控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从业领域,涉及产品开发与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数控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零件的数控加工、普通机加工等方面。
我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明确职业岗位,层次定位准确,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制定专业技能考核项目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出路,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时有了一技之长。以下表格列出我校构建的三年数控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项目。确立了专业技能项目,然后制定考核大纲和评级标准,细化考核内容,使师生明确各个项目应掌握的技能内容及考核具体要求。
3.校本证书考核实施过程
构建了专业技能及考核标准,明确了教与学的目标之后,如何切实地付之实施才是重中之重。首先,对每一项专业技能成立考核评定小组。考核小组由数名专业教师组成,主要职责是分析、研究、制定考核大纲和考核评级标准,确定考核时间,组织考核试题,完成技能考试监考、评卷定级工作。校本证书考核实施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各考核小组成员在学生考核完毕立即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严格成绩评定,取平均成绩评定出相应的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并在校本证书上进行登记,考核没有通过者安排补考。校本证书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及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4.实施校本证书考核的意义
以上,我们初步了解了校本证书考核模式。在中职学校教学实施校本证书考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对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造就一大批专业能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打造专业的品牌、突出专业办学的特色具有深远的影响,真正落实“技能娴熟,特长明显”的专业办学目标。同时,能够量化教师教学质量,横向比较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专业教师不断改进方法,学习新的数控技术和新的教学理念,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
表面上看,校内证书不具有国家级、省级、市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但是它更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教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系统性地掌握各方面专业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数控专业技能的时间和空间。
三.实施校本证书考核,改革数控教学方法
校本证书考核只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要发挥其作用和优势,必须采取具体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掌握数控专业基本技能。
1.改革课程结构
中职课程一般由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构成,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学生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所构建的“数控专业基本技能”, 改革课程结构。分项目确立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努力寻求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经,调动学生主动拓展学习数控专业技能的时间和空间。为了较好地实施校本证书考核,让学生适应校本证书考核掌握数控专业的基本技能,大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实践环节上安排了更多的实习时间,学生实践环节时间占学时的二分之一以上。强化上岗技能培训,教学内容不过于强调学科完整性,而是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注重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本证书考核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企业需求, 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精简整合理论课程,注重实训教学,加强了金工实习、项目教学等机械、模具制造生产的过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适量增加了数控高级编程加工技术和模具设计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专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的,合理地规划自己职业生涯。
2.改进教学方法
校本证书考核只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要发挥其作用和优势,必须采取具体的措施。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兴趣,多利用实训设备、实物教具、视频、多媒体和仿真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要有新意,多用企业中的案例,多增加实践机会、多动手、少理论,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控专业校本证书考核实施过程中,我们广泛采用了职业教育中常用的“项目教学法”。将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
例如,在《金工实习》课程中,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普车、普铣和钳工三个模块项目。围绕这三大知识模块进行展开,在分成若干个实训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实际应用的课题。实施项目时,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然后按一定原则对学生分组,布置项目任务,学生分别对项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并设计出各自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估分析后再在机床上加工。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导演或策划的角色,学生是主角,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每个过程,自己想办法完成任务,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数控专业三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我们广泛地采用“任务驱动法”。即教师设计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去完成。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设计、课堂设计、上机作业、项目设计等教学项目中都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践加工中掌握技能。如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加工、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复杂零件的数控铣加工、数控车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等任务都是如此进行,布置任务给学生,鼓励同学们独立完成作品,也可以成立研究设计小组分工共同完成,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查资料、学习、研究完成作品设计,学生通过亲手设计作品展现自己的才华或本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务驱动法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他们今后的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基础。三年职校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数控加工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光靠学校所开设的几门课程是远远不能满足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社会需求。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不仅要教给学生数控应学的知识,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够跟上科技发展的需求,根据工作单位的实际需要,独立地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以获取更深、更广泛、更实用的专业技能。
3.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我们在数控专业广泛地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在一年级开设了普车和普铣第二课堂兴趣小组,二、三年级开设了数控车和数控铣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形式以更新更广的知识面、新的教学方法等多种手段进行丰富,为学生培养能力、发展特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为目标,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着重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并考虑给表现突出的同学提前报名参加技能鉴定等级考试。
4.大力开展技能竞赛
为了强化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努力钻研技术技能,加快我校数控技能人才培养,同时为以后省市级的数控竞赛作准备,提高我校数控专业的影响力。我们还在各个学年都举办各项数控技能竞赛活动。规定数控技术专业全体学生都必须参赛。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不同的竞赛。为了更有效地渲染比赛的效果,数控专业科牵头组建竞赛组委会,并成立相应机构,统筹指导做好竞赛的各项工作。根据各学期所学的科目开设不同的比赛。如在本学期进行了数控铣工、AUTOCAD、金属实习项目的竞赛。竞赛标准一切按照全国比赛有关规定执行。08级学生参加的数控铣工项目,以数控铣工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为依据。各组别命题在上述标准要求基础上,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技能的相关内容。比赛优胜的选手采用了一定的奖励措施,并给大部分合格的选手颁发了校本证书。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晓,朱迅.项目教学法在我校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
2005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40余名学生被录用企业送往挪威、德国和新加坡等国继续接受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2006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也早早被企业抢聘一空。针对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论是:得益于我校在办学之初对开设该专业而进行的可行性企业调查;得益于学校的开放型办学理念;得益于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也得益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下面笔者就我校的实习、实
验设备配置和利用现状作浅显的分析。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首先考虑的是减少设备投入的盲目性,考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接轨,考虑实习、实验的经费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实习、实验的教学功能要求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我们着重考虑了学校实习、实验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有效接轨,力求学校实习、实验的环境氛围接近现代企业的生产环境氛围。例如,对实习、实验场所的安排与配电方案的论证,我们充分听取企业专业人员的意见,结合现代物流设计方案和教学实习的需要,分别设立了传统机械区、装拆区、数控区、技术准备区、技术讲解区等。对实习车间的配电方案则从科学和安全角度出发,经过反复调查和论证,采用了配电线路的桥架化,使实习场所更接近于企业生产的环境。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内涵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在企业问卷调查中,发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其中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施合理配置有着密切关系。无锡新区高新企业的优势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在培训和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舍弃传统机械设备的配置,而盲目地增加高新技术设备投入;对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维修、维护的技术能力,而且还需加强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校配置了钳工实习区和装拆实习区。同时,还配备了新区企业中自动线和自动机的常用控制系统,如西门子PLC控制系统、日本欧姆龙PLC控制系统,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的能力。
企业设备、设施的现状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我们从企业调查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无锡地区数控系统一般有两大系统(即西门子系统和法那克系统)。所以,在购置数控设备时,考虑添置西门子系统,适当添置法那克系统。并且,依托这两大系统有效、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同时根据企业数控设备以加工中心为主的特点,适当扩大数控铣床的添置力度(数控铣床需要控制三轴,与加工中心技术要求相近),扩大数控学习涵盖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
我校当初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时,因考虑资金的投入、教学目标和产学研结合的客观要求,加强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探索。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现实特点,而且使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成为可能。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每学期由教学处编制详细的《教学安排表》、《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和《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教学安排表》是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计划表,其中根据教学大纲详细编制了该专业学生三年中实习、实验周数和具体的时间,这样可根据计划表宏观调控各实习、实验场所的合理使用,使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优势充分体观。《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是以学期为单位,各实习、实验场所具体工位分布表,也就是在该表的统筹安排下,把实习、实验具体工位落实到该专业的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实习(或实验)设备设施,同时还能使实习、实验设备按小时安排到具体的学生。《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是某一专业某一班级以学期为单位的实习、实验计划执行表,它应该符合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安排总表。针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教学进度,安排各班教学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这不仅能够满足教学大纲要求,而且还可以满足考工、培训等强化训练对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使用要求。几年来,通过对这些计划表执行情况的反馈,显示出我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与教学过程的运作已成为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的有机整体。
学校产学研工作的开展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于其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综合性技术素质,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可靠的师资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大纲外,还与学校的产学研能力密不可分。产学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得益于可靠、完善的实习实验设备,同时产学研工作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二者在教学平台上具有互动的联系。
1.将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转变为科研优势。建校以来,在努力完成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专门的科研试制小组,从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入手,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在改造过程中,合理使用学校资源,充分挖掘实习、实验设备的可利用潜力。数控化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数控故障诊断实验室设备的合理调整,为进一步优化数控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我校先后完成的三台改造数控车床也已经有计划地编入数控实习车间。另一方面,科研立项则注重充实实习、实验室已有设备,着重提高实习、实验设备的利用能力和优化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例如,自动化实验室的机器人实验,由于经费问题,添置的机械手有限,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最少也需6台工业机械手,现存却只有两台,所以机器人科研小组和实习车间有关部门合作,进行了有关机械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将大部分配件制作分解到各实习车间和实验室,在教学计划许可的情况下,纳入学生正常的实习中。由数控车间负责机械部件的制造和安装,由机电控制实验室负责电气控制,由PLC实验室负责程序设计,由自动化实验室负责调试和修正,从前期准备到第一台机械手的试制成功,共动用了实习、实验设备30台套,参与学生48人次,调整实训教学计划两次,该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配置和利用。
2.生产试制,发挥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我校建校之初,在立校方案的论证中,就明确了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案,所以对设备设施的配置,已先期考虑了教学生产结合方案的可能性。进入正常教学以后,我们积极开拓适合的生产型项目,与深圳百利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模具制造试验车间,在合理配置设备设施的前提下,满足教学和生产的要求,从原实习车间抽调加工中心、全功能数控车床、全功能数控铣床、电脉冲、线切割等。运作半年来,不仅提高了教师、学生实际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了教学计划的要求,而且通过设备的合理配置,发挥了现有设备设施的潜在优势,一年可为学校创利25万元左右。去年,该模具试制车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合作以来,不仅提高了实习设备有效的运作时间,解决了部分实习经费,而且让学生真实感受了生产中的品质意识和效益观念。合理化配置的实习设备带来教学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铣工;工作过程;注意事项
0 前言
铣工是工厂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员之一。他们平时除了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任务外,还要负责铣工的作业和设备的维修,积极配合其他工种的工作。铣工是工厂生产的基本力量,铣工的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基础。铣工的工作主要是在铣床上进行铣削加工,铣床系指主要用铣刀在工件上加工各种表面的机床。随着铣工行业地不断发展,铣工工作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一些铣工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机床等设备操作不熟练、操作手法不专业、工作经验较少、对设计零件图纸的解读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也逐渐地显现了出来。铣工工作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生产零件、生产误差等方面,这就需要铣工个人和工厂的共同努力对这些主要问题及时地解决,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铣工的工作效率,还能减少工作中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进而提高整个工厂的业绩。
1 铣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零件的光滑度较差
铣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生产零件的加工。生产零件的光滑程度直接决定了铣工操作过程的难度。一些零件由于光滑度较差,不利于加工,这直接加大了操作的难度,影响着铣工的工作效率。虽然说粗糙的生产零件价格比较便宜,但是却给铣工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也不利于工厂后期的生产加工,这就需要工厂采购的时候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对其造成的后果不管不顾。应尽可能地选取性价比较高的生产零件,可以避免造成更大利益的损失。选取一些易加工、好利用的零件,也可以降低加工的难度,有利于铣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让工厂后期的生产工作得到了保障。
1.2 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误差
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误差也是铣工工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这些生产过程中的误差与铣刀的给进速度、方向调整的合理程度、加工工件的平整度等多方面因素都有所联系。每一方面都会影响零件的精确度,进而影响后续的生产进程。对于一些技艺精湛、资历较高的铣工就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误差,这就要求工厂在招聘的时候尽可能优先选取专业知识储备良好的人,工厂内部要进行以老带新,适时地进行经验交流,就可以不断地提高铣工的专业素养,更好地促进工厂的长期稳定地发展。此外,工厂还可以定期地抽取一些优秀的铣工进行专项培训,然后统一进行讲解,不定时进行抽查,这样可以减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1.3 工伤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铣工的工作涉及到铣床的操作,加上一些铣工的工作经验有限,所以生产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或操作不当导致的工伤事故时常发生。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机床进给手轮容易损坏;有的刀具人为损坏严重,这些都会危害到工人的人身安全。机床两侧进给手轮,经常会被经验不足的工人同时摇动而导致机床不能够正常地进行工作,加上现在一些铣工,他们的专业知识有限,对机械工程图的解读不正确,操作方法不规范,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就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工厂在人员的安排上也应该适应工厂生产,防止工人过度劳累和无所事事两种极端情况的发生,一些有关安全事故短片的观看,安全防范的讲解都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此外工厂还应该对新进的一些铣工进行针对性地培训,加强铣工对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
2 铣工工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1 提高每一步的精确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进行零件加工过程中,铣工要尽可能地提高每一步操作的精确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人员分布上,工厂应该合理地安排每个机床上的人数,做到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融入到工作当中,防止人数分布不合理而使工人产生依赖性和懒惰性,让每个人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这也是保障铣工工作生产的前提条件。从开始加工前的准备到加工后的校正,每个步骤都应该格外注意。只有经过严格的层层把关,才能提高铣工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降低工厂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铣工的加工工作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对加工图的解读,准确的解读加工图可以避免因为测量精度不够而出现控图异常的现象。这就对铣工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每位铣工在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也要懂得将所学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来提升自我。
2.2 反复测量,定时检修
在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铣工要做到反复测量,定时检修。反复测量可以提高零件的精确度,还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误差。定期维修可以更有效地预防一些工伤事故的发生。反复测量,定期维修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这个过程需要铣工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耐心,做到每次都认真对待,不敷衍了事;其次还要保证工作效率,不影响日常的生产量。每个铣工都应该懂得反复测量,定期维修的重要性,其次铣工还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零件的常见问题非常熟悉,要了解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不至于在发生问题手忙脚乱,平时要对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要更加注重,多总结以往经验,及时地查缺补漏。
2.3 严格遵守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零件加工的过程中,铣工应该严格遵守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在使用机床之前要进行,定期对机床注油,还要检查机床是否有漏油现象,在操作完毕之后要对机床进行清理,检查有关设施,禁止随意改动机械相关参数,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刀盘进行强力切削加工,在切削过程中,会有切屑甩出,可能会伤到工作人员,所以铣工工作时要佩戴相应的防护工具,对切削全过程都要高度重视,这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防止工伤事件的发生。每一个步骤对后期的加工过程都十分重要。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不漏掉任何一个小步骤,工厂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操作进行反复练习、考核,这些都为以后的工作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长此以往,可以养成很好的职业习惯,有利于日后工作更好更快地完成。操作技术固然重要,但每个步骤的作用都不容小觑,一个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后面的环节直接中断;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危及铣工的生命安全。
3 结语
铣工在工厂的生产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铣工的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工厂对铣工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铣工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与铣工日常工作息息相关,也与工厂的生产工作紧密相关,这就要求铣工自身要充分掌握相关的专I知识,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工厂也要为铣工提供更多的机会。为了促进铣工行业更好地发展,铣工的日常工作模式和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应该得到及时地更正,不断筛选素质优良的铣工。希望本文对铣工工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解决措施的提出可以为铣工工作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铣工的加工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文怀兴,夏田.数控机床系统设计(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