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美高校 入学教育 内容与方式 比较及启示
入学教育是新生转换角色的开始,是学校和新生互相了解的重要渠道。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和帮助新生尽快融入角色,自觉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日益重视学生事务管理,在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一、中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能让学生很快适应大学学习,在第一时间内生动感受学校优良的校园文化和校风校纪。在学习专业思想、学习方法和常识安全法制教育的同时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从而快速融入对学问的热爱和研究中。当前我国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1.校史校纪教育。在入学教育中,学校会采用参观校史馆、开学典礼、报告会和文娱活动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学校发展的光荣历史,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状况,以及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们在社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等。了解学校的校规校纪,增强大学生纪律意识,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能够有序地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2.环境适应教育。在入学教育中,一般学校会让辅导员或其他老师把中学生与大学生及中学学习与大学学习等之间的不同向新生讲清楚,使新生认识到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以便尽快地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入学教育中也会开展一系列迎新活动,帮助新生有效地认识新群体及适应新环境。
3.专业思想和学习方法教育。在入学教育中,学校会请各专业的教师给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比较详细和清醒的认识。大学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要主动去发现研究问题。对新生进行专业学习教育,了解所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及专业特点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有效地进行学习。
4.生活常识、心理健康与安全防范教育。现今大学生大多适应社会及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因此对他们加强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也是很必要的。同时,对新生进行一些政策信息宣讲。一些新生在入学初会对大学里新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适应,出现心理困惑和心理落差。对此,在入学教育中通过讲座等方式,对新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理论教育。此外,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
1.全面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学校采取召开全体大会、听取报告、调查问卷、迎新晚会和文体活动等育方式,全面进行例如环境适应、角色转换、理想信念、校规校纪、职业生涯规划、安全、心理健康和专业教育等。也会采取一些座谈会、召开主题班团会、专题辅导和专题研究等一些形式教育方式。
2.专职与兼职导员相结合。当代高校会挑选一些高年级学生担任助理辅导员,这样可以发挥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优势,也会聘请优秀校友担任职业顾问,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使领导决策跟学生工作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利于新生入学教育管理的立体网络的构建。
3.重点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根据对新生教育的反馈情况,结合大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和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总结一些教育计划。在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重点内容教育,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每个班级设立一个心理保健委员,为每一个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一些因某些原因缺爱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关爱,确保新生入学教育取得实效,为构建和谐校园保驾护航。
4.正面引导与反面教材相结合。在入学教育问题上,仅仅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教育。如有计划地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校友代表及其他成功人士给广大新生现身说法,引领人生航程,使广大新生知荣廉,明辨是非,同时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反面案例,引导学生往正确的道路发展。
二、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美国高校普遍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它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提供完善服务为宗旨,通过校内外各种资源和力量参与配合,广泛开展有益新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熟悉及适应性训练课程,借助于入学前教育和新生日教育等三个不同阶段入学教育模式,使新生完成向校园生活过渡,促使新生和高校融为一体。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1.新生环境熟悉与适应性训练课程。新生环境熟悉与适应性训练是美国高校入学教育的必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术指导、人际关系等,新生必须修满入学教育课程学分方能获得后续学习的资格。美国的入学教育课程比较系统,为新生提供较多内容和较长时间的指导。在一系列讲座中也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现代教育方法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2.入学前的教育。美国入学教育计划启动的比较早,这种入学前的模式的教育,从大规模的校园参观到小型的团体会议,内容则通常包括与教师会面、校园游览以及学校介绍等。这种模式的项目也面向已经申请该校并被接受的学生,旨在向这些学生及其家长介绍学校服务,帮助学生进行学术和社会方面的调适,提出选择专业和第一学期及学年课程的建议。
3.新生日和周模式的教育。这种模式的项目在新生开学后的某天或者某周举行,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社区”,为学生创造一种归属感,使学生熟悉院校环境。在学生即将开始新的学术生涯之时提供这些活动,无疑给学生提供了熟悉学校环境以及与教师、员工及在校生相处的机会。
4.新生课程的教育。当代美国高校新生讲座可能是美国大小院校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入学教育模式。新生讲座实行小班化,讲座由两部分构成:(1)信息分享,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并学会应对他们面临的最初调适期;(2)创设环境,使学生融入团队,获得社会性支持。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所在院校,促进学生个性和学术能力的发展。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
1.学前和学后教育相结合。美国高校入学教育启动早,随着大学竞争生源的加剧,美国很多高校实行入学前教育模式,把环境熟悉与适应教育提前到入学前的暑假进行,既面向已经被该校录取的学生,又面向那些主意未定正忙于择校的生源。领导该团队的是一位专职或兼职的项目负责人,一般由拥有硕士学位的专职人员从事该项目,赋予他们能够按教育目的计划和执行相应活动的职权,同时该负责人则必须具备与多部门合作共事的能力,在院校间有很高的威信,能处理复杂事务。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美国高校建立了学校与新生家长定期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教育的积极作用。学校采取跟家长通话、通信、召开家长代表会等形式,引导学生经常把入学后的感受与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参与到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来,实现学校与家长教育的优势互补。
3.统一和多样化教育相结合。在美国,高校的使命不同,也相应有不同的教育。学生群体的多样化也需要不同的环境熟悉与适应教育。广开思路,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个性化项目。高校生源多样化,多样化的环境熟悉与适应教育针对多样化的学生,根据新生的不同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4.强化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群体式教育为主,在一段时间内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这种密集式的教育活动中思想得到启迪,心理得到调适,行为受到约束,这本身就是对教育的强化。在这种强化式的教育中,同时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功能。
三、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异同比较
在入学教育方面,中美两国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立了入学教育的方案。通过对比可以为提高我国入学教育质量提出建议和观点,以下就是关于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异同点的分析比较:
1.美国高校入学教育计划启动早,中国高校则是集中进行在新生入学后。随着大学竞争生源的加剧,美国很多高校实行入学前教育模式,把环境熟悉与适应教育提前到入学前的暑假进行,既面向已经被该校录取的学生,又面向那些主意未定正忙于择校的生源。中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一般是在新生开学的第一个月实施,只有极少数重点大学实施面向保送学生的暑期项目。这些项目启动早,集中化,使学生更早的体验大学生活,既消除了学生择校的迷茫,又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是一种双赢的项目。
2.美国入学教育课程化,要求严格。在入学教育中,美国高校设计了完整的新生环境熟悉与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新生必须修满入学教育课程学分方能获得后续学习的资格。中国高校多进行开学后军训、典礼、介绍、讲座等,也没有学分的限制,比较宽松。可以看出,美国的入学教育课程更为系统和严格,它能为新生提供较多内容和较长时间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对大学认识的系统化。
3.美国入学教育形式多样,中国高校入学教育相比较单一性更强。美国高校的入学教育呈现多样化趋势。在中国,大多数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主题基本一致,面对的是学生总体,现在正逐步走向多样化,广开思路,引导学生,但还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个性化项目。
4.中美两国高校入学教育面对群体不同。美国高校的入学教育群体广,不仅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还面向新生的父母与其他家庭成员。中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目前只是面对学生,还没有扩展到面向学生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新生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配合,把项目群体扩大到家庭成员,有利于给新生营造一个成长的和谐氛围。
四、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对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启示
新生入学教育对于整个大学生涯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在某种程度来说,一个好的开始就等于事情成功了一半。我国高校应该立足于当前新生入学教育实际,从美国高校新生入学中吸取一些对我国入学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1.抓好新生入学教育第一步。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涯的起点,是对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它能帮助新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克服思想上、心理上产生的困惑和矛盾的冲突,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适应期,完成角色的转变,为学生顺利地度过大学四年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丰富入学教育形式。在我国新生入学教育更多关注的是比较宏观的的观点。即便是形式上偏重着重强调比较狭义的观点,然而像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也以宏观思想疏导为主要内容,偏重校风、学风建设,而详细的学习方法、校园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却很少被提及。我国高校在设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时,可借鉴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纳的一些实用且可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切实帮助学生熟悉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
3.扩大实施范围。在美国,新生入学教育的服务对象包括中学校里潜在的报考者、接到录取通知的“准新生”和在校大一新生。这种范围设定使新生入学教育成为一项长期进行的活动,使教育的开展可以做到循序渐进。另外,大学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还会以学科、宿舍、俱乐部或协会等形式将新生结成学习共同体或活动团体。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学生之间的影响,为帮助新生适应各种关系,融入大学生活服务。在我国,每年都有数百万新生涌入大学校园,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实现智力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新生身心健康发展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4.调动各方力量,设立长效机制。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在实施时,充分调动校内职能部门,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新生入学教育的顺利实施。另外,美国高校还对参与到新生入学教育研究或实践的教授及相关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人才参与到新生入学教育中来,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在我国,新生入学教育主要由学生管理部门参与完成,参与人员也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必须吸取美国优秀经验,加强校内外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校外资源的投入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方海明,吴婉湘.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专业化与学术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6,(6):57-58.
[2] 蔡国春.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观点、实务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104.
[3] 洪昀,吕晓清. 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J ].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 (10) .
关键词: 新生学籍 电子注册 工作流程 存在问题 对策
2007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教学〔2007〕3号),该《办法》自2007级新生开始施行。同时,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于9月《高校学生获得学籍及毕业证书政策告知》,至12月1日2007级近570万高校新生可上网查询自己的注册信息。自此,新生学籍注册全面实行了电子化[1]。高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是规范高校招生秩序和办学行为,维护高等教育公平、公正,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对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有助于增强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完备性。
1.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流程
首先,登陆教育部学籍管理平台,下载经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备案的招生录取数据[2]。自2009年起,教育部学籍管理平台新增了录取数据增量下载功能,因为普通本科、专科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时间分段错开进行,录取数据增量下载功能大大方便了数据核对和整理工作。
其次,按照教育部有关新生入学材料复查的工作要求,对新生学籍信息进行核对,对信息不一致的新生予以核实确认并根据错误类型予以更正,同时提交证明材料。目前学籍注册工作的定位更加单纯,即先注册学籍再修改信息。新生学籍注册状态共四类:报到入学、放弃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取消入学资格,依据新生报到的实际情况予以注册。上一年度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若本年度报到入学,则予以注册学籍;未报到或报到后复查不合格的,标注为取消入学资格。普通高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表为15个字段的DBF文件,包括考生号、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民族、专业名称、分院(校)、系所函授站、班号、层次、学习形式、学制、入学日期,2009年调整为17个字段(新增了政治面貌、专业代码)。新生学籍状态标注完成后,对于学籍信息核查有误的在在校生模块中进行修改,同时提交证明材料。
最后,填写《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录取本专科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统计表》、《普通高等学校特殊类型办学形式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统计表》、《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录取本专科新生放弃/保留/取消入学资格名单汇总表》及学籍信息修改汇总表和相应材料,交市教委学籍管理部门审核备案。12月1日,全国注册新生学籍信息统一上网,供社会查询。
2.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1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流程有待完善。
自2007年3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法》至今,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共进行了三年。高校学籍管理部门在学籍电子注册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目前高校学籍管理部门主要是学生处或教务处,而此项工作涉及招生办、学生处、教务处及学生所在系等多个部门,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完成。各部门在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中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不能使此项工作规范化、简单化[3]。
2.2新生学籍信息修改所需时间过长。
新生报到后,高校对新生学籍信息进行核对,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民族、录取专业、学制等,对信息不一致的新生予以核实确认并根据错误类型予以更正同时提交证明材料。根据要求,若姓名或身份证号变更,需派出所出具姓名或身份证号变更的相关书面证明材料复印件,并加盖派出所公章,考生提供新身份证复印件。外地考生办理相应材料往往需要两个月时间,有时会拖延到学期末,延缓了新生学籍注册的工作进程。
2.3存在重名重身份证号的新生。
有些考生被高校录取后,由于对学校不适应等因素离校,重新参加高考并考入另外一所高校。若考生在离校时所在高校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则在教育部学籍管理平台会出现重名重身份证号的情况。但是同时也存在确属冒名顶替的学生,应及时取消入学资格。
2.4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自2007年教育部实施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开始,学籍管理工作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对学籍管理人员的要求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需要其熟练掌握并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学籍信息进行处理。新生学籍在教育部学籍管理平台注册以后,全国注册新生学籍信息统一上网,供社会查询,这就要求信息准确无误,而要做到这点,学籍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和自我监督的主动性。
3.做好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几点对策
3.1重视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完善工作流程。
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打击假文凭、规范办学行为、维护高等教育声誉、保护学生权益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对学籍电子注册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完善工作流程,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协调一致,提高工作效率。
3.2加大宣传力度,有误信息及时更正。
在新生中加大《高校学生获得学籍及毕业证书政策告知》的宣传力度,将其随录取通知书一同发放给考生,使每名考生知晓学籍电子注册的重要性,使信息有误的学生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加快信息更正进程。
3.3准确标注学籍状态,杜绝重名重身份证号现象。
新生学籍注册状态共分四类:报到入学、放弃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取消入学资格,依据新生报到的实际情况予以注册。坚决杜绝为未报到新生办理学籍电子注册的现象。对于确属冒名顶替的学生,及时清查并予以妥善处理。
3.4多学习,多交流,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籍管理工作日趋信息化,高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的实施对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要认真参加市教委学籍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段总结经验,加强学习;虚心向其他高校的学籍管理人员学习,把好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拓展知识面,增进计算机操作技能;加强责任感,为新生学籍电子信息准确、及时上网奠定基础。
4.结语
教育部自2007级新生开始施行学籍电子注册,高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是规范高校招生秩序和办学行为,维护高等教育公平、公正,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对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有助于增强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完备性。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的重要性,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于玉华.高校学籍电子注册存在问题探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关键词]新生;适应;入学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4
一、开展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开学伊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开始陆续到奋斗已久的大学报到,在一系列的入学手续完成后,学校以及各个院系会对新生召开入学教育,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如形势政策与爱国主义教育、爱校与专业教育、安全知识与校纪法规教育、心里健康教育等主题进行。这些给新生讲授的教育内容有的是一堂讲座,有的是一次参观,有的甚至贯穿整个学期,这就是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一新生的一个主要问题而提出的,我们称之为“新生综合症”。大一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从一名高中生转变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这期间的转变发生的很快,新生要适应大学校园,会出现如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适应,学习环境、方法等方面的改变,生活环境、方式的变化,复杂人际关系的困境,心理、情绪上的波动,对未来、理想等的迷茫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个年龄,正值学生们的“成年早期”,处于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对世界、社会、人生、价值等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认识。因此,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在学生的整个大学乃至整个人生道路上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各个高校一直都非常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
二、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内容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集中教育阶段、深入教育阶段和教育结果反馈阶段。集中教育阶段一般从开学至军训结束。深入教育阶段从正式开课至大一第一学期结束,教育结果反馈阶段从大一第一学期后期大二学期前期。
(一)集中教育阶段
1、新生家长座谈会。小学和中学时期,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非常紧密,而到了大学期间,许多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考上了大学,对孩子的关注也下降,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学生可能之前没有离开家庭,所以进入大学后,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也会出现其他的问题,这不仅仅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还要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因此,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大学开学报到时间为两天,从多年经验来看,有的学生会提前报到,而大多数学生主要是集中在第一天报到,第二天会有少量学生报到。而且,许多家长在给孩子办理好手续后会立即回家。因此,把新生家长座谈会一般放到报到的第一天下午,通过与新生家长坐下来面对面的交流,介绍学校、院系的基本情况、专业的设置以及就业前景等,借此机会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目标。
2、院系老师进宿舍:第二天学生基本上都报到完毕后,由院系老师前往宿舍看望学生。通过对新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动态,表达学校对新生的关心。
3、爱校教育:每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是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而有今天的成就。通过组织新生参观学校的校史博物馆,使学生了解学校的校训、校风和校史,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爱校情结。
4、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召开全体新生参加的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介绍院系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学籍管理与纪律、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特色、就业前景,以及党团组织等。使学生尽快了解所在院系、所学专业、引导新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深入教育阶段
1、校纪法规教育:一般由各班班主任组织新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罚条例等,使学生能了解。
2、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对口专业新老生交流会,邀请专业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高年级学生代表参加,向新生介绍学习、生活、就业经验,解答新生关于大学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如果有条件,可以联系学校或者邀请其他高校、组织前来为学生进行专业的讲授,如组织学生参加以个人成长、团队建设、人际沟通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课程,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3、安全知识教育:组织新生观看安全教育片,通过案例向学生强调个人人身、财产安全。通过与学校保卫处、公寓联系,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应急情况处理等知识。
4、心理健康教育: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新生开展心理测评活动,组织各班心理委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知识讲座。疏导新生刚刚走进大学校园后形成的各种心理压力,预防并解决新生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
5、安全法律教育:邀请法律专业老师讲授基本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学校周边环境、交通、饮食等安全问题,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
6、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各党支部党员、预备党员成立小组,每周定期到新生宿舍与学生交流沟通,就学习、生活上的各方面问题与新生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
(三)教育结果反馈阶段
1、召开主题班会:以如何适应大学环境、班集体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学习方式为主题召开班会。学生发言,总结自己在入学以来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变化以及适应情况。广泛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征文活动:院系可以开展征文活动,如以“初进象牙塔”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学生以自己初入大学校园的心得体会为内容,文章体裁不限,鼓励学生写作,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新生教育结果。
3、走访学生宿舍: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走访学生宿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动态。
4、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心理咨询中心反馈测评结果,及时处理问题。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如家庭贫困学生、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内向的学生等,及时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与不适,尽早帮他们解决困难,化解他们的疑虑,走出心理误区。
三、总结
实践证明,解决大学新生的“新生综合症”并非易事,需要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学生家长等的共同努力与长期坚持。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入学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快速了解环境、融入校园的机会,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新生将会又快又好地适应大学新的生活,身心全面发展,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自立自强的人,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开始了一段新的学习和生活,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高等学校开展具有实践性、系统性的新生教育就非常有必要,能主动地提供一些有用信息,帮助新生解决一些问题,进而顺利进入角色,开始大学生活。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大学新生教育是让新生有一个好的开始并为他们今后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仔细研究近年来学生管理中的因学习成绩差而被降级或退学的案例,发现绝大多数的同学是因为一进入大学就失去目标,学习态度出现问题,然后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产生恶性循环,日积月累,不及格科目越来越多。因此,科学实施新生教育对于新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给新生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管理时间、制定计划、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如何实现新生教育的目标,关键在于新生教育的定位、形式、内容等设计的科学性。
新生教育的科学实施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新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传播校园文化、展示教学成果、形成良好风气、宣传自我形象的重要方式。学校在新生一走入校园就给以科学规范、系统合理的“第一印象”,对于后期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计划实施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大学新生教育科学实施应注意的原则
新生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实现高校管理的手段,它更是培养人才的有效方法。随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高校的教育管理面临新的情况,各项工作也需要重新审视,准确定位。在实施新生教育中,必须转变强制性的思维,从服务的角度进行形式和内容的设计,注重实用性、个性化和人性化,才能避免新生教育的盲目性、零散性和形式化,使大学新生能够学以致用,早做规划,少走弯路。
(一)注重实用性的原则
大学相比于高中,无论是管理体系,还是学习方法,抑或是毕业去向,都有很大的差异。大学新生刚刚进入校园,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新生教育一定要坚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原则,注重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最好是能针对性地解决新生的实际问题,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尽快调整好状态,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生活环境。鉴于此原则的要求,就需要搜集学生的需要、总结既往的经验、结合新形势的要求、发挥学校的特色,做好新生教育的系统规划。
(二)注重人性化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新生教育的人性化原则就是要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目标设定、内容设计和形式方法上都充分考虑大学新生的具体情况,正如马斯洛所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人最大可能地实现自己”[2]。注重培养和发展一个人的全部潜能,强调教育过程即人的潜能的自我实现,培养追求丰富精神生活的人的教育,使他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人。给予一个自由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理念、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教育环境、提供一个丰富高效的支持体系,是新生教育人性化的充分体现。
(三)注重个性化的原则
新生进入大学,就应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以个性化教育为出发点,协助大学生适应新的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观念、意识方面有较大的转变,逐步学会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个性化的新生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人格是指人的尊严和权利。独立人格的形成首先意味着对法律、道德、权利和义务的确认与恪守。第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人的主动精神是个性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是个体的态度、兴趣、愿望、需要和能力的集中表现。第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态度与品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操作能力三个方面。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是个性教育的根本特征和重要标志。第四,培养个性的内在和谐。个性的内涵是广泛、丰富的。个性的诸方面并不一定是一个协调一致的统一体,往往表现出有主有次、有强有弱,发展的不平衡性。新生入学教育科学实施要注重个性的内在和谐,既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既尊重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三、大学新生教育科学实施的方法
大学新生教育的实施是大学新生来校后的第一堂课,也是大学各个方面的一次集中展示,会给大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第一印象[3]。
(一)科学体系
将新生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中开展:新生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环节[4],无论从环节设计还是内容安排,都要放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中推进,而不能一味的、独立地搞新生入学教育。将新生教育纳入到理想信念工程、校园文化建设、生涯发展教育等体系中,作为这些活动内容的启蒙和开端,分步实施,逐步推进[5]。
将新生教育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实施:高校的学生工作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每年都有毕业生离校,又会迎来新生,要把新生教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去开展工作,因为此项工作的好坏影响到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影响到未来毕业找工作,甚至影响到整个学校的风气。
将新生教育涵盖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所需:对于新生教育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到一个大学生四年的需要,有针对性、有层次、分阶段地实施,使新生教育成为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启蒙,使新生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良好开端,使新生教育成为崭新大学生活好的起步。
(二)模块设计
为了更好实施新生教育,参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几所大学的新生教育的安排,可以将新生教育的相关内容分四个模块进行,模块中分项目,每个项目可以制定目标、方法、形式等内容[6]。
1·大学适应教育:此模块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开学典礼、参观校史、专业介绍、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学习经验交流等,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强调规则纪律为目标。
2·文化认同教育:此模块主要包括爱校荣校、感恩教育、明礼诚信教育、责任感教育等,以帮助新生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认清历史使命、树立责任意识为目标,进一步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理性坚毅、乐观向上的品格意志。
3·组织建设:此模块主要包括文明宿舍建设、班团组织建设、新生党建工作、学生组织招新等工作,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新生融入基层组织、组织文化传承等为目标,通过组织来丰富和完善大学的教育管理手段。
4·身心健康教育:此模块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辅导、勤工助学活动、资助体系宣传等几个方面,以学生掌握生涯发展和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发展意识、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为目标。
(三)分阶段实施
新生教育应该以“统筹安排、系统开展”为原则,以讲座、报告、座谈会、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深入学生宿舍、深度辅导等多种形式,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新生教育以大一为重点,分四个阶段进行实施。
1·新生入学集中教育阶段
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是学校引导新生明确大学学习目标,了解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学校资源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帮助新生解决“适应问题”,使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新生教育将分为校、院两级分别开展。
2·新生教育的全面推开阶段
大一第一学期,新生生活步入正轨后,大学生活适应的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学校各部门与各学院要以“理想信念教育”“基本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石,重点围绕“适应与发展”“纪律规范教育”“人际与情感”等问题开展新生教育工作。
3·新生教育的深入开展阶段
大一的第二学期前半段,经过第一学期的集中开展和全面推开,结合第一学期末考试成绩,以及一个阶段性过程的结束,进行针对学生个人情况的个性化指导,深入开展“学业与人生规划”“做人与修养”“考风考纪教育”,开展辅导员深度辅导,丰富学生的教育内容,细化学生服务内容,深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4·新生教育的总结提高阶段
大一期末,集中对新生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要求新生对大一全年情况进行总结得失,反思成败,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大学计划》,为后面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学校和学院从工作层面,总结本年度新生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教育效果,形成好的经验和做法,传承到下一届学生之中;同时也分析和整理本学年新生的思想动态、成才需求以及风气氛围,也便于掌握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四)全员参与
发动全校力量,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把新生教育作为全校、全年、全育人过程的工作重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遵循“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针,发挥各个行政部门、管理机构、服务组织的作用,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根据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与要求,设定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具体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新生教育工作。
发挥“情景陶冶、环境暗示、行为模仿、人际互动、情绪感染”的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6]。从新生入学第一天起,从新生报到、宿舍安排开始,充分发挥校报、学校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的作用,用细致的服务和优美的校园环境给新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用健康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对新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开展正面教育和引导,培养新生正确的价值认同和强烈的归属感,采用大学生朋辈互助教育的方式,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新生。
充分发挥家长作用,全面做好新生教育。当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长期的娇生惯养让他们很难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同时还要面临学业的压力、交往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大学生很渴望得到学校和家庭的理解。家庭成员更熟悉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通过日常生活及情感纽带给学生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有利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坚持、性格陶冶、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等。通过家长见面会、家长联系表、建立家校联络制度等,充分发挥家庭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激励功能、示范功能、调控功能和信息反馈功能,是对新生教育的有益补充。
(五)分类指导
关键词:学风建设;新生;入学教育
优良的学风是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对大一新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索,探索大学新生乐于接受、丰富有效的入学教育途径。目的在于对新生给予及时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使他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通过多种途径,有步骤、分阶段的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切实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为成长、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脉络
新生入学教育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持续发展的永恒课题,也是高校新生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经历高考后三个月“真空期”的大一新生正处于情感断乳、心理转型、思想重塑的关键时期,亟待外界的积极干预和正确引导。
为了增强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效性,长效性以及实效性,机械工程学院紧密结合学校的学风建设专项活动和晚自习制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引导新生又好又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为着力点,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教授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在新生入学教育别注重人文关怀,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以确立独具特色和人文内涵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二、新生入学教育探索
1、《新生入学手册》――唱好新生入学教育片头曲
为保证迎新工作、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序开展,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节奏,首先为每一位新生制定并发放《新生入学手册》,《新生入学手册》主要涵盖四个方面:迎新、入学教育工作安排日程表;《致新生的一封信》;新生校园安全须知;《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让新生清楚的了解各项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入学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其次,向新生家长发放家校联系卡,公布了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各班级学生辅导员的联系方式以及新生家长QQ群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常遇到的问题,要求家长经常与学生联系,多与学生的专业老师,特别是辅导员联系,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再次,为了因材施教,积极组织大一新生认真填写2013级新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包括家庭成员及其基本情况,让辅导员和班主任掌握第一手资料,熟悉每一位新生的点滴,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
2、进课堂,上操场,入寝室――打通管理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班主任制度、辅导员助理制度和晚自习值班制度,充分发掘名师导航、学长引领、榜样示范、家长激励的合力,持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服务、育人不只“挂在嘴上”,“走在路上”,而是“落在身上”。
紧密结合学风建设专项活动,从细节入手,结合大一新生实际情况,严格晚自习制度,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首先,积极动员组成了包括党政管理干部、教授在内的新生班主任队伍。其次,本着发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示范引领作用,学院从大二的优秀学生中择优选聘辅导员助理,助理结合班级情况,全力配合辅导员工作。再次,为完善新生入学教育,培养优良学风,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本科生晚自习管理细则》,并确立了教师值班制度。
此外,要求各辅导员、班主任做到“五个一”:每周进一次课堂;去一次寝室;查一次晚自习;找一名学生谈心;帮学生解决一个问题。认真填写“三个本”:谈心记录本,寝室检查记录本与听课记录本。各班班主任经常深入教室、寝室,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为学生答疑解惑。第二,邀请专业人员为学生作心理健康、安全知识等讲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保健。组织优秀学长学姐向新生介绍学习经验和创新感悟,鼓励大一学生丰富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第三,榜样引领。通过新生篮球赛、“我与班主任是队友”等活动调动新生的锻炼热情;充分发挥新生骨干的示范作用,以最大程度和最广覆盖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院长见面会、新生家长恳谈会、班主任见面会、新老生经验交流会、新生入学教育专题讲座、新生篮球赛、安全知识竞赛等教育形式,一个充满开放性、互动性的新生入学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
3、定期考核,召开主题班会,搭建互动平台
充分运用QQ群、飞信、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掌握并引领新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定期考核,引导学生总结得失,唱响新生入学教育小夜曲,实现新生入学教育从早至晚的成效始终如一。结合新生实际情况,召开主题班会明确前进方向,努力实现个人自查与同学监督相结合,个体内省与集体总结相结合,阶段性总结与持续性改进相结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在班会上,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成长进步。与此同时,通过一定的考核方式,不断检验晚自习的实际效果。对于特殊学生和特殊情况,辅导员与班主任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集体疏导和个体引导,与学生谈心,发现问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将绊脚石转变为垫脚石,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避免让垫脚石成为绊脚石。在此基础上,辅导员就学生的日常情况与任课老师、家长及时沟通,搭建学院领导,各职能部门,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助理,大一新生,学生家长之间有效互动交流的共振平台,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浓厚氛围,以便形成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的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成效
1、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大一新生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无论思想层面还是行动层面,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由“假期模式”向“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效转变。期末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工作年度考核获得优秀,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2、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家校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和凝聚力。在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下,提高了同学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同学们养成了健康的作息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通过各种特色而有针对性的活动,尽量满足“难调之众口”,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骨干,有力地促进同学们的学习进步和心理健康,实现了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和健康发展。
四、新生入学教育的改进计划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第一,确保新生入学教育在时间上的前移和后置,在空间上的扩展与连续。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增强课上课下、网上网下、理论实践三个结合的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更多更有效的特色教育活动。对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拥有充足的完善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
第二,既要关注个别又要惠及全体。完善对学业困难学生和特殊学生的“帮扶”制度,以先进带后进,努力发掘并实施让优生更加优秀、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的有效举措;进一步完善“大学恋爱”、“职涯规划”等入学教育内容,对全体学生形成正确引导。
第三,加强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沟通与联系,组织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老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调研,形成学工和业务教师协同教育的平台。进一步完善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家校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的高效沟通平台,形成多方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第四,完善“实施、监控、考核、反馈、改进、再实施”的良性循环的入学教育评估体系。新生入学教育需要在有效监控下实施,将考核结果予以反馈,改进后再实施。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形式、时间和机制的创新,亟待构建并完善相应的入学教育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学分制背景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途径的探索》当代教育科学〔2011〕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