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战略规划方案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管理;构建体系
中图分类号: U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城市交通的需求量也在日益扩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也越发严重。以往人们总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不断地进行城市交通设施和道路的建设,但是这并未能够较为切实有力地解决好这一问题。所以,当前的人们意识到用城市交通设施和道路建设的方法并不能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管理应放在和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交通网初具规模以后,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采用现代化的交通管理,交通管理要有科学的决策和相关的理论指导,这样才可以充分地发挥其重要作用。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框架和总体设计问题
欧美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中期就提出了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发展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城市交通的规划主要是解决要不要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在什么地方建,什么时候建,建多大规模等相关的问题。为了使决策者能在方案的实施前就知道实施以后的效果,就需要为城市化交通规划体系建立一套能进行建成以后效果分析的模拟、仿真模型。
规范交通秩序,对交通负荷进行均衡,提高运输的效率,这就是城市交通管理的目的,建立城市交通管理的决策支持决策系统就是对道路交通管理进行规划。这一工作主要就是解决已建成的交通设施要不要管理,怎么样管理,什么时候开始管理的问题,对上述问题提供决策的支持。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体系需要建立一套能对交通管理设施建设项目或一组项目建成后及交通管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实施后进行效果预测分析的分析方法和模拟、仿真模型。这样能够使决策者在方案实施之前知晓实施以后的效果。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目标的确定、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路线、年限、层次、范围的确定这四个方面就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总体设计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 年限、层次、范围的确定。根据市公安交通管理的主要特点还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的规划,城市交通管理策划主要可以分为城市交通综合管理规划、城市交通管理战略规划、城市交通专项管理规划几个层次。
城市交通综合管理规划,分为中长期规范,期限一般为3—10a;还有就是近期实施计划,期限一般为13a。在定制城市交通综合管理规划方案的过程中,要应从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体系、TSM(traffic system management)城市交通系统管理、TMD(traffic demand management)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这三个方面。
城市交通管理战略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a,考虑编制此规划的一般是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其他的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虑是否要编制此规划,主要内容交通诱导及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先进管理技术的应用或引进,确定城市交通远期控制策略和方式、总量、结构,为确定城市的交通管理发展水平和目标。
城市交通专项管理规划,这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别重要或者是资金投入量大、社会影响大的交通管理工程要实行专项的规划,其一般的期限为1—10a。其中主要有、城市交通指挥系统建设规划,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ITS) 发展规划,城市交通拥挤缓解和交通综合治理方案等内容。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方案设计
组成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是TSM,TDM中的数十或者数百、数千种交通管理措施,交通管理的规划方案,是按照城市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的,要考虑到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在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就是城市TSM规划,城市TDM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保证体系这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TSM规划方案设计,城市TSM属于一种技术性的管理,其实施主要是通过交通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相关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于对交通设施容量的增加和对交通负荷的均衡,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实施的基础就是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要根据当前管理设施的建设情况和规划方案的要求来进行城市TSM的制定。城市TSM规划主要包含的内容有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与管理、城市停车场规划与管理、路横断面交通设计与管理、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划、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发展规划、道路交叉通设计与管理等。
第二,城市TDM规划方案的设计,城市TDM是一种政策性的管理,为了实现对整个城市的出行交通总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交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的。在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中,主要是多种管理措施和管理策略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些交通系统管理的措施也会包含在TDM的方案中,城市的TDM方案主要包含的有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分析与控制、道路交通运行组织等方面。
第三,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体系的设计。这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是为交通管理队伍、交通管理教育、交通安全、交通法规建设、车辆管理、交通执法等方面提供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具体措施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保证体系主要包含的内容有交通管理队伍建设规划、交通管理教育、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交通法规建设规划、车辆管理、交通执法等。其是城市交通管理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交通管理策划思想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交通管理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结束语:本文首先讲述了构建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框架和总体设计问题,从城市交通综合管理规划、城市交通管理战略规划、城市交通专项管理规划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文章介绍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方案设计,主要是阐述了城市TSM规划,城市TDM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保证体系这三个方面。希望本文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体系的构建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雪明. 城市交通的系统观点及对中国的建议城市交通[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1) .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院校;方案设计;决策标准;路径选择
在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的关键期,作为导航,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有28所高职院校经评审成为2006年度立项建设单位。目前,这些院校的“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已在网上公示,成为高职领域倍受瞩目的热点。反复学习领会后,有几点想法与同仁交流。
一、正视“设计壁垒”
审视正在公示的各个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设计方案的行为过程,不难看到,从上至下,对于建设方案非常重视,高职学院更是致力于方案的策划和关键环节的设计。研读各建设方案,几乎开篇都是总结和提炼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自身办学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明确具体的指导思想,彰显领军者们在高职院校管理决策、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等层面的能力;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抓好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主要工作。
但是,长期以往的思维习惯,迫使自己从“方案”的两端思辨、就方案本身比较,一些问题不断萦绕:为什么要准备建设方案?依据是什么?应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方案?方案目标和评价标准定位在哪儿?这些方案真的切实可行47操作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呢?高职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反思中发现,许多问题需要从决策标准予以考究。示范性院校建设中,中央财政将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百所院校改善教学试验实训条件,兼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为此,各推荐院校基本就是围绕几个关键点对建设方案竭心进行设计。这几个关键要素也就成为各个已被推荐和正在准备参加下一轮竞争院校选择决策的行为核心。能否满足这些主要约束条件便也成为建设方案设计者们的主要应对目标。结果是:一方面,在方案创建中,高职学院规划的能力得以提高,管理团队理解政策的水平得以提升,学院的工作重点有了明确的指向。另外一方面,由于决策标准的引导,创建方案中的认识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是真正的服务对象被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就业方式变化面临的实际问题无人关注;二是方案中关于专业前景的可行性分析,仅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出发,忽略对劳动力使用情况和来源情况的剖析;三是强调“产学结合”只站在己方的立场,未能考虑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具体条件,特别是方案操作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四是就方案本身而言,更多的局限于确定目标,忽略了更重要的步骤是确定工作方法和对将来预见性的判断及其抉择,可见,“一柄双刃剑”使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未能避免囿于自身的“设计壁垒”。
二、考量“决策标准”
决策是管理者面对实际问题,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做出决定的过程。决策标准就是在一定价值观念指导下满足需求的行动准则,它发挥着指导和约束作用。它应具有目的性、前瞻性、选择性、实施性的一般性特点。其中如何选择定位目标十分关键。
国家级示范校的人选条件定位在:达到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可谓高屋建瓴。因此,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和示范性院校的人选条件,在选择和确立建设方案时,决策标准应有两个层次的考虑,即方向层次和操作层面的具体标准,这是与问题相关的行动和后果标准。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分析,还需要对事实标准、价值标准、效率和效能标准以及溢出标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后再做最后的选择。而且在选择时,还需对具体操作阶段的特殊价值标准进行选择,是“最优决策”,“满意决策”,还是“渐进决策”?都须结合具体情况讲究策略。
从公示的建设方案分析,设计者们仅仅注意对“国家设定目标”的要求保持一致,只注重少数几个重要决策变量,忽略了现实和价值的交互作用,将方案建立在一种想象中的理想状态,简化了现实,忽略了其复杂性,有些一厢情愿。
尽管一些方案中考虑了一定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关性,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但对于决策的先进程度、决策的可行程度、决策的效率、决策过程所付出的代价、风险问题、不确定性等问题没有给予关注。许多方案中缺乏相关因素分析,只是将学院作为一个独立存在体进行自我设计。
三、明晰“路径选择”
查阅资料,对一些高校进行效益分析不难发现,高效益的院校都有很清楚的标准,同时能够适应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制定出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高职教育需要一个更好的规划、更高的管理标准和更新的视野。作为示范院校需要更清晰的策略分析,需要一种系统的、理性的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方法。笔者认为,许多高职院校的建设方案更多体现的还是功能管理思路和策略,如果系统地考量示范性高职学院的评价标准,就会觉悟到这是在全球视野下,立足我国实际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迈向效能管理的航标。在对各个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的过程中,2007年初,教育部高教司、财务司和财政部教科文司成立专门机构,启动运行绩效与监控信息分析项目。定期“网站观测简报”,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监控分析系统,这一举措本身就是绩效管理的最好体现。
教育为经济服务、与地方经济联系的问题是各个方案都特别提及并在专业(群)、课程(群)建设中着力描绘的,但这种联系并不是简单的,内涵建设离不开企业需求,教育质量具有波动性,劳动形态具有模糊性、活化性、灵活性和效益滞后性。教育管理决策要从“差异”状态出发,体现一定的批判性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更需要鼓励和开发人(教师、学生、管理者)的潜能。要由重视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检查的职能转向到赋予教职工(学生)以强烈的工作(学习)动机、责任感和成就欲。而事实上,恰恰是这些更为重要的部分被我们忽略掉了。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张远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有众多的业内人士对中国现阶段的本土营销咨询公司作出过类别的划分,比如所谓的“南派”、“北派”、“京派”和“学院派”、“实战派”、“大仙派”等等不一而终,笔者斗胆在此谨以核心竞争能力作为标准,对中国本土营销咨询公司做一个大致的划分,期望能更加的具象化和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
行业细分和行业聚焦型咨询公司:
该细分和聚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是很高,有充分施展的市场竞争舞台,有众多行业内客户的现实需求,当然,该细分行业有着丰厚的利润来源能保障支付高昂的咨询费用,如酒水行业、制药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等,这是该类咨询公司生存的基本土壤。
行业聚焦型咨询公司以自身熟知的行业作为基础,准确切入,对行业规则、竞争态势和操作手法等研究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甚至总结出一套创新和规范的理论模型,对该行业内的咨询业务有着充分的竞争力。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该类咨询公司的局限也就在于其优势所在,专注于某一个或某两个行业,导致其视野局限、思维定势,咨询服务内容过于精细,过于深度介入和帮扶,战略思考的高度和对企业客户中高层人员营销和管理意识的影响不够。
由于单一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有需求的客户数量又十分有限,基于公司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考虑,于是也有不少的此类咨询公司寻求更好的出路和生存空间,有的拓展更多的行业领域,有的向细分行业内的营销价值链下游的客户拓展咨询业务,如酒水行业内,部分咨询公司正在走服务于大型经销商的道路。本土业内典型的行业细分和行业聚焦型的咨询公司,有北京盛初、安徽远景和南京思卓等等。
全案服务和体系营销的综合性咨询公司:
综合性咨询公司不局限于哪一行业,不拘泥于营销课题,大凡都有较长时间的行业经验和积累,是中国本土营销咨询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咨询业巨头,这些行业经验的积累和中高级专业营销人才的汇聚是此类咨询公司最强大的核心竞争能力。
综合性咨询公司服务的领域和课题涉及于关乎营销的方方面面,包括市场调研、竞争环境评估、企业内部诊断、新品上市、招商策划、区域样板市场打造、整体商业模式塑造、单店盈利能力提升、及品牌规划和整合传播、组织架构和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甚至营销首脑的猎头服务、销售团队洗脑式培训服务等等;所服务的行业也不单单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行业,而是包罗万象,有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工业品、政府项目等等,这就使得该类咨询公司视野开阔、触觉敏感,形成的作业成果具有很强的战略高度和思维关联性。
然而,事物总是有其矛盾的对立面。这类咨询公司的综合性优势也决定了其现实的短板,比如涉及的行业过于宽泛,使得咨询师不能细致全身心地研究某单一行业所独有的规则和特点,咨询方案和成果的由来过于依赖以往其他行业成功的经验和感性的直觉;再有就是该类咨询公司中极少数责任感不强和缺乏职业操守的团队所得出的最终咨询方案过于强调战略的高度和方向的正确,而不考虑行业的独特性和企业客户的实际执行力,导致方案的落地性很差,无法解决企业现实的难题。
综而言之,全案服务和体系营销的咨询公司其综合性优势还是非常明显,其生存空间也无限广阔,面对上述困扰该类咨询公司的显著短板,已经被人察觉并试图改变,在庞大的团队内部进行行业细分,如成立快速消费品事业部、连锁经营事业部、建材家居事业部等等,使不同的团队关注不同的大的行业类别。业内典型的全案服务咨询公司,有上海联纵智达、上海林诺、北京精锐纵横等这些本土咨询巨头。
偏重于创意和传播的印象派营销咨询公司:
该类型咨询公司大多从之前的广告公司发展而来,所涉及的服务内容比广告公司更加系统和全面,有着资深的创意团队和高水准的设计团队,并具备广泛的媒介资源。从表象来看,他们也做营销咨询的全案服务,然而,其沿袭和继承下来的创意和传播因子使得其作业成果和方案不成体系和推导逻辑,却有着很强的记忆感和爆发力。
与行业细分和行业聚焦型咨询公司不同的是,他们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行业,却在咨询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上进行侧重,即品牌规划和整合传播这一块面。在这一方面的明显优势也使得该类型咨询公司有着很大的生存空间,品牌的准确定位和合理架构是其作业的核心,而整合传播就是其达成客户市场业绩的非常倚重的手段。然而,长期关注于“空中”,使其对“地面”营销渠道方面缺乏精耕细作的运作经验和对体系营销其他方面的陌生,是印象派营销咨询公司的致命缺陷。
创意和传播方面的显著优势能否弥补其在体系营销方面的不足?有待时间的验证!业内典型的印象派营销咨询公司,有深圳采纳、叶茂中咨询、上海杰信等一大批颇具实力的策划公司。
沿袭于上述三种类型营销咨询公司的中小型咨询顾问公司:
该类中小型的咨询公司大多是由上述三类咨询公司中分离而出,经常听说的“联纵系”、“林诺系”等就指此类咨询公司。其领军人物大多在上述公司中担任过中高层职位,并有一定的行业积累和专业能力,怀揣着对咨询的热情和极强的事业心而出走创业,沿袭和继承着这些公司的作业风格,凭借信息的不对称、残酷的价格战和窒息的内部管理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大多数都处于生存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业内该类咨询公司数量众多、鱼龙混杂,不一一类举。
专注于某一服务块面的专注型咨询公司:
专注于某一服务块面,是指专注于体系营销的某一方面,如市场调查研究、企业形象(CISI)设计、培训服务等环节,以更加专业和专注的姿态立足于市场。该类型公司数量众多,除少数已具备极强影响力的公司外,大多数生存空间狭小、发展后劲不足。典型的该类咨询公司有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等。
二、 本土营销咨询公司的服务方式区分:
服务方式是指咨询公司的咨询作业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这种方式主要取决于项目双方的谈判约定和所在咨询公司的作业风格,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方式,随着本土咨询行业的发展,本土咨询公司所采取的客户服务方式也多种多样,并灵活多变,下面就笔者所知的最常见的几种方式做一梳理。
阶段性或单点问题解决服务方式:
依据客户实际资源与需求的紧要程度,在某一阶段(以3个月左右居多),针对某一块面的问题提供专项咨询顾问服务。如:营销诊断、新项目市场论证、新产品完善与定位、新产品上市推广、渠道建设(招商等)、区域市场开发与竞争策略、品牌建设与管理、营销管理与绩效考评、终端营业力提升等等。
阶段性或单点问题的解决服务方式与国外咨询公司的作业方式接轨,有些许的相似性。主要依据企业客户最紧要的单点需求,如新品上市、区域招商、组织建设或品牌传播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项目周期较短、项目综合难度较大,按照约定时间咨询公司会向客户就单点需求提出相对的咨询方案报告,并进行解读和适度的帮扶实施。该类咨询服务方式一般对咨询公司团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作业强度较大,咨询公司对企业客户整体营销体系的介入不多,咨询作业成果由于服务时间的局限,外在市场业绩的具体体现不是十分明显,然而,收费相对较为低廉。一般情况下,上述的全案服务和体系营销的综合性咨询公司和专注型咨询公司采取此类咨询服务方式较为多见。
长期、贴身的客户服务方式:
针对客户整个营销运行体系而提供的长期咨询顾问服务。此类服务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服务块面包括但不局限于后述的所有内容——视企业实际需求随时提供确保实效性和时效性的咨询方案,并长期选派咨询师常驻企业内部或区域市场,提供贴身服务,甚至阶段性承担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相应职位。
长期、贴身的客户服务方式所涉及的作业内容宽泛,包括企业客户营销体系的方方面面,作业周期最长,服务程度最为精细,对企业客户进行深度介入和帮扶,相对收费也较为高昂。此类服务方式一般咨询公司都采用,以行业细分和行业聚焦型咨询公司最为常见,据笔者所知,本土咨询公司中有服务同一客户7年以上,基本成为企业市场部的咨询案例。
单一品种或品牌的全程顾问服务方式:
针对客户的某一产品或某一品牌系列,提供专项的长期咨询顾问服务
(一般在一年以上)。服务内容涵盖该产品或品牌创意与定位、核心卖点(价值)与诉求、整合传播策略拟定、各类促销物创意与制作、营销组织与队伍建设、渠道与终端拓展与维护、区域推广手段、全程实战培训、事件营销与危机处理等等。
三、 本土咨询公司常见的服务模块:
营销咨询有别于企业管理咨询和企业战略咨询,只是针对企业营销层面进行相关作业,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中,营销工作却是一项涉及面甚广且与其它诸多工作与要素盘梗错节、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所以营销咨询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和服务块面相当宽泛。当然,涉及到具体的单个项目,要根据合作双方事前的谈判约定和企业实际资源和需求情况而定,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熟知的体系营销相关内容进行不完全罗列,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市场研究与市场调研:
一般为咨询公司开展项目咨询作业的第一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最终形成《XX市场调研报告》等作业成果。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宏观政策与相关法规研究、行业信息收集和走向预测、竞争对手研究和竞争实态分析、消费者行为和购买因素研究、顾客满意度(CS)调查与分析、分销渠道与终端调研、促销及传播调研与评估。
企业内部营销体系诊断:
在外部调研和内部访谈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现有的营销资源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和诊断,最终形成《XX内部营销诊断报告》等作业成果。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营销策略与市场实态诊断、市场要素与营销资源诊断、品牌策略与实施实态诊断、产品策略及价格策略诊断、分销渠道与终端运行诊断、营销传播与推广策略诊断、营销组织及管理模式诊断、营销队伍与激励机制诊断。
企业营销战略规划:
针对上述的企业内部营销诊断报告相关内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形成《XX年度营销规划》。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企业营销要素与资源整合、SWOT分析与市场机会界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竞争策略拟定、长、短期市场目标与实施步骤规划、产品组合策略与产品力提升创意、品牌战略规划、设计与应用、区域市场选择与开发模式及进程规划、整合传播策略拟定与实效实施。
品牌规划及整合传播策略:
针对企业的产品品牌这一专业块面进行细化的策略制定,以服务快速消费品企业客户较为常见,形成《XX品牌规划报告》等作业成果。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品牌组织架构论证、品牌核心定位、品牌特征确定、品牌口号、整合传播策略等内容。
企业营销管理组织建设:
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企业市场目标与营销管理目标分析、营销组织结构(部门、岗位)设计、营销体系各部门功能与职责设计、营销体系各岗位人员工作标准制定、营销体系各部门及岗位管理流程设计、营销体系各项管理制度设计、营销管理组织与平行部门协作与协调、营销人员CPI考核方案制定等。
渠道的开发与帮控:
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与资源和目标相适应的分销策略制定、分销(中间商)与终端模式设计、招商策略制定、分销渠道与终端开发流程、分销渠道全程帮控体系设计、终端日常维护与营业力提升设计、分销商激励及奖惩制度设计等。
促销推广方案设计:
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整合促销策略制定与实施方案设计、新产品区域及全国上市推广方案制定、广告投放计划与媒体组合策略拟定、新闻公关与软文炒作策划与实施、终端促销(SP)活动创意与设计、公共活动策划与各类专题会议设计、企业促销工具和技巧的设计等
新产品上市推广:
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产品核心概念提炼与“软件”提升、新产品品牌命名、产品包装内容创意与设定、产品价格策略拟定、产品与品牌广告语确定、产品分销渠道策略拟定、新产品上市整合推广方案设计、影视、平面广告创意等。
样板市场帮扶运作:
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区域市场选择与拓展策略拟定、样板市场择定与开发策略拟定、区域市场销售机构建立与队伍组建、一线行销人员实战技巧培训、区域经销商开发与帮控体系设计、区域市场终端开发与维护体系设计、区域市场整合促销活动创意等。
主持人:彭春雨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将企业资源配置到边际效益最大的地方,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预算管理就是通过计划、执行、控制和反馈。对企业的资源进行规划、分配和监督使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预算失灵”的根源:“钱”和“事”脱节
我们在咨询工作中发现,大量企业在预算的资源配置中出现“预算失灵”:有些重要的事由于没有预算而被推迟甚至取消,或者由于预算不足难以有效开展,而有些不重要的事却在年底“突击花钱”,因为预算没用完;在绩效评估阶段,绩效考核部门更关注的是钱是否超支(一般叫“预算达成率”),而“工作达成率”往往被忽视。
讨论“预算失灵”的根源可以从预算编制入手。如今,在企业运营中,预算编制过程更多是资源使用部门(一般为业务部门)“我能争取到多少钱”和资源配置部门(一般是财务部门,往往挂在“预算管理办公室”甚至“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名下)“我能给他们多少钱”之间的“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业务部门不知道财务部门预算的“大盘子”,财务部门也不清楚业务部门哪些支出、多大的支出是合理的,“博弈”双方信息不对称,加上缺乏一种合理的判断标准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这种“博弈”耗时而无效,甚至阻碍了企业正常的资源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采取易于操作的“一刀切”的方式(比如,按照一个固定比例削减各部门的预算),于是在预算使用中出现了“饱的饱死,饿的饿死”的现象,业务部门更多是从“我有多少钱就干多少事”的角度考虑问题,事情本身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资源配置中的“预算失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核心在于“钱”和“事”脱节:“管钱的”(财务部门)不知道钱该花在什么事上,或者不知道这些事该不该做,或者不知道该做的事应该花多少钱:“管事的”(业务部门)往往更多从争取资源出发,为预算而预算,而不是从业务需求出发确定所需的资源。同时,各部门、各业务单元各自申报预算,缺乏一个“归口部门”来对业务需求(“事”)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事”和“钱”成为两张皮,预算必然难以起到调控资源配置的作用。
“预算失灵”解决方案:“先事后钱”
在企业管理中,预算管理的发展源远流长,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工具,企业管理人员也做了很多探索以解决“预算失灵”问题,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将系统的理念、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实践,即还处于“有想法,没办法”的阶段。
从铭远咨询的项目实践来看,一个具备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是:确立“事权决定财权”的基本思想,“财权随着事权走”,强调“事”与“钱”的结合。简单地说,就是“先事后钱”(First what,then how much),即先明确要干哪些事,再确定干这些事需要花多少钱,让“钱跟着事走”。其背后的逻辑就是ABC(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方法)的基本思想:产品消耗活动,活动消耗资源。注意,这里说的是借鉴其“思想”,而不一定是ABC的复杂系统和技术(这需要较强的管理基础和实施过程中的巨大的管理成本)。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首先提出ABC理论的哈佛大学卡普兰教授与提出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等战略描述与执行工具的卡普兰是同一个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资源配置与战略执行的紧密关系。
“先事后钱”的六个关键环节
可落地的管理思想一定是简单的、可以还原成常识的,“先事后钱”的思想也是这样。但有效落地涉及一系列管理前提、主要管理流程,铭远咨询公司从大量咨询案例中总结出一个“从事到钱”的总体战略框架(见图1)。这个框架是对“先事后钱”思想的具体落实。
这个框架从“确定合理的事”开始(这是战略回答的问题:做正确的事),进而将合理的事明确化、具体化(通过业务工作计划来实现),最后将具体、明确的事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完成“从事到钱”的转化。
为有效做到“先事后钱”,需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事”怎么确定?有效的预算编制从明确“要干的事”开始,“要干的事”由公司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决定。有效的战略规划制定了公司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战略举措,以此为依据,各业务单位和部门将之进一步细化为业务计划,便成为可操作的“事”,构成编制预算的依据和基础,这就涉及管理流程的衔接。现在很多公司都在推动“战略驱动资源配置”,但往往停留在理念上,其原因在于“战略举措”离可操作的“具体的事”还有相当的距离。
二、“事”应具体到什么程度?简言之,要具体到能够为预算编制提供明确的依据。比如很多企业的“大力拓展农村市场”、“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等“事”,显然难以为预算制订提供足够的依据。只有将战略规划细化成可操作的业务计划,甚至分解到活动层级,才能将“事”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这也涉及管理流程的衔接,即战略规划与业务计划的衔接。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避免公司规划和业务计划两张皮,要建立一种机制,使得业务计划的核心依据是公司总体规划。这里,借用一下客户对预算管理的理想境界的描述:“预算跟着事项走,事项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计划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目标走。”
在具体业务计划编制中,有大量的部门工作(特别是一些日常性工作)难以在战略规划中体现。为此,业务计划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战略性的工作,来之于对战略规划中与部门职责相关内容的细化和分解;一部分是日常性工作,主要是一些常规的、例行的工作。将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业务计划,可以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基础。
三、既没有规划,也没有具体的计划如何“先事后钱”?在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公司,战略规划与业务计划往往不完整,甚至是缺乏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在每笔预算编制和每次预算申请中,详细写出预算的业务依据,并由主管领导审阅,从预算的角度“倒逼”业务计划。
图2简要刻画了“从事到钱”的主要环节,其中一个连接“事”和“钱”的关键就是业务计划,即“明确、具体的事项”。
四、怎样“从事到钱”?这个环节是整个框架中的核心关节之一。只确定了“事”,如果没有相关的费用、成本依据(“这事该花多少钱”),即使再明确、再具体的“事”也不能转换为预算。因此,必须明确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费用标准等。在实践中,从可操作的角度出发,一些客户
的做法可供参考。一种是“横向类比”,即“有例依例,无例比附”。即在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公司,确定一件事要花多少钱可以将以前的“类似情况”(“先例”)作为依据(何为“类似”也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需要归口部门判断)或类比,制定这件事的预算,有点类似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先前判例可以成为后案依据)。但可以提出一个要求,对确实类似的事项,预算费用原则上应该逐年下降。一种是“纵向分解”,将一件事层层向下分解,一直到“业务活动”这一层面,根据业务活动的费用驱动因素确定各活动的预算,再层层向上汇总,确定这件事的预算。这需要比较精细的管理,也对公司的管理基础提出了较高要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基础,选择合适的确定方法。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平时加强核算,积累数据,总结规律,都是做好预算的重要基础。
五、谁来确定审核“事”?事权驱动财权的要求,必然衍生出与之相应的管理要求,比如对责任主体的要求,要求专业部门做专业决策,即各渠道、机构和职能部门担当“事权”的决策主体。在相当一部分公司中,财务部在预算中起着“全能”的作用,他们甚至审核本来应该由业务管理部门审核的工作。这实际上是专业管理部门职责的缺位。从落实预算的角度来看,“事”的制定方案和合理性判断必须由专业部门而不是财务部来进行,体现在公司层面,往往需要一个“归口管理部门”对相关专业的“事权”负责。图3扼要描述了“事权驱动财权”所需的管理要求及责任主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大家都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各业务归口部门必须在预算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业务把关和审核作用,但在实践中却往往难以落到实处。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途径,一是在组织机构中建立责权挂钩的机制,将预算编制和预算审批的负责人与预算执行的审批人的角色统一起来;将预算超支事项和预算节约事项与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及业务归口部门负责人进行直接责任挂钩。二是在流程控制上强化业务部门的作用,在预算审批中,需要进行部门预算和业务功能两种口径的核实,实际与预算数据的差异由业务部门而非财务部门解释。这样可以通过明确职权、优化流程,提高业务部门负责人对预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发挥对“事权”的业务把关作用。
六、钱花了,“事”是否办成?这涉及预算执行效果,也涉及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衔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在实践中往往被忽视。现在大部分公司都把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中,但往往局限于费用的使用情况,对费用使用的效果缺乏评估。一些领先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把费用使用情况和工作绩效完成情况结合起来进行预算执行绩效评估,这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事权”和“财权”的结合。更进一步,如果能不断总结“事”和“钱”的映射关系(即干什么事要花多少钱),可以为“从事到钱”提供可靠的依据,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这也是“闭环管理”的一个环节。
企业预算管理提升的“抓手”
为具体说明以上要点,我们以一家公司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改进工作做一个扼要的分析。这家公司一直在预算管理方面进行提升,但一些根本性、结构性的问题阻碍了这项工作的改进。突出的问题是战略规划与业务计划、预算编制、绩效考核三张皮,各项工作独立进行,没有良性互动,甚至出现顺序倒挂(如预算已经编制完毕,相关计划还未确定),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合力;绩效考核与战略要求“脱钩”(往往是各部门或分公司考核绩效都很好,公司的一些重大工作完成得却很不理想,即“局部良好,总体不佳”);等等。为切实改进预算管理工作,公司提出了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并聘请咨询公司进行方案设计和实施支撑,从可操作的角度,进行了几项关键性改进。
1、改进工作首先从理顺管理流程入手,从各项管理工作的先后关系出发,确保“战略规划驱动业务计划,业务计划驱动预算编制,绩效考核支撑总体目标”,调整了公司历史沿革下来的管理日程,即提前开始规划编制工作,确保预算编制和绩效计划开始前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规划、计划作为核心输入。
2、为使事项足够具体明确,公司适当调整了业务计划工作的流程和组织,将规划部门的职能中增加一个业务计划的审核和归口职能,对业务计划的质量和具体程度提出明确要求(这要求规划部门能够与业务部门进行深入对话)。这样,一是可以确保规划与计划的有机衔接,二是保障了事项的基本合理。
3、在预算编制中,要求做到预算科目和工作事项的“有效映射”,即:先从某个事项出发,根据事项的成本费用驱动因素确定各项费用,再根据会计的要求将这些费用按科目进行归集,完成从工作计划到财务报表的转换。这个改进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也是成功的关键。如果这项工作未能有效开展,战略驱动预算也必将流于形式。
4、将绩效考核计划与业务计划和预算挂钩。考核指标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人们不会做领导期望他做的事,但会做考核他的事”,要真正落实预算的资源配置作用,有必要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且要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指标要来之于业务计划的要求,考核指标要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工作完成情况。同时,要改善评估流程,优化考核指标,使结果性指标与过程性指标相结合,实现公正考核、有效激励。
5、要真正落实这些管理改进,在运作机制上需要进行适度调整。比如,要建立规划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绩效考核部门的“部门联动关系”。这往往需要公司老总或副总作为总协调人,在组织职能上做相关调整,如增加规划部门的业务计划职能,特别强调归口业务部门的“业务把关”职能;在各业务部门委任一个兼职的“预算联系人”,做好前期的培训和推介工作。一句话,任何合理的方案不会“自动自发”开始运作,都需要开展大量的推广工作,需要有效的机制保障。
第一,建立专门的项目投资管理机构,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实施方案设计和对已完成项目投资进行后评价等管理工作;第二,项目投资实施主体对项目投资实施过程的管理控制。
1.明确项目投资管理机构的职能和管理范围。把握战略方向,调整产业布局,突出主业竞争力培养,增加经济增加值。做好发展框架设计,包括提倡和控制的原则。集团公司还要对项目投资进行考核。
2.做好项目投资的前期工作,要数据翔实,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考虑全面。要在全局发展框架内确定具体战略投资重点及项目,合理分配资源。
强化项目投资管理分阶段进行
1.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管理工作,做好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非常重要,认识和把握企业投资项目的战略性投资价值比技术性评价所得到的效益指标更加重要。项目投资需要反复多次论证,倾听和吸收各方意见。应组织至少两个可行性研究小组进行可行论证,他们要相互独立开展工作,披露问题揭示风险。公司的项目投资管理机构要将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作为做出各种决策的唯一准则,权衡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分析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注重做强主业,调整优化结构,有效配置资源。在这一阶段,就做好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项目一经批准,即作为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计划控制数,不得任意突破,使其真正起到决策和控制的作用。
2.根据项目投资管理的需要,建立项目预算评审制度,优化设计方案是控制工程投资的有效方法。从资料分析得出,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80%左右。项目投资的实施方案设计既要准确反映项目投资决策的内容和思路,又要指导项目投资的具体操作,它对项目投资的周期、成本支出以及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阶段,要采用设计招投标(方案竞选)、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等方法,通过优化比选确定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同时只有在项目的预算环节精打细算,才能从源头上最有效地节约资本投入。公司应该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项目预算评审制度,一是将预算评审结果作为资金计划安排的依据;二是当评审后的项目预算超过已批准的概算时,能及时地对项目建设规模、标准进行调整,把投资严格控制在批准概算之内。
3.在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预算失控、工程延期严重影响投资计划的实施和执行,会极大降低投资效率,必须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将价值管理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抓住价值驱动的关键因素,层层分解落实责任。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指标,鼓励投资实施主体以较低的成本支出得到最好的结果。在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实施主体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操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方案和实施方案,随时纠正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确保项目投资的质量、期限和投资成本支出按照既定目标实现,使项目投资获得预期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项目投资完工后要及时进行竣工决算等工作,对项目投资的实际资金占用,形成资产等进行精确反映,为后续生产经营工作和投资评价做好准备工作。
4.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加强集团公司的监督控制力度。针对目前建设项目投资失控,损失浪费的普遍现象,集团公司要运用专业评审手段,适时开展绩效评价,对已完成项目投资进行后评价,对投资周期长的项目可实行阶段性绩效评价。项目绩效评价主要包括: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决策、实施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比较、总结和分析。对于后评价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第一,贴近项目实际,挖掘和总结改进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第二,与业绩考核挂钩,减少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这样才能促进先进经验的推广,达到长期降低资本成本的目的。总的说来,项目投资的管理和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战略规划、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决算等阶段缺一不可;从集团公司到具体项目投资实施主体每个级别,每个相关部门都要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财务部门在当前形势下,应该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财务管理强化对项目投资的管理和控制
(一)投资项目决策前期,建立财务模型是财务部为投资管理机构提供投资决策依据最核心的工作;
(二)随着项目投资管理工作的前置和深入,财务部门需要对项目估算和项目资金筹措进行事先审核和落实,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和项目立项的依据;
(三)投资项目实施阶段,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的各种产品及政策、规定,有效使用财务杠杆,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并且要密切跟踪市场和政策的变化,及时做好风险防范;
(四)财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投资监管体系,强化约束机制,杜绝项目投资资金被挤占挪用事件的发生,以及投资资金的无谓浪费。同时还要通过资金管理,监督和控制项目投资实施的情况,尽量避免预算失控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