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政务的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政府绩效评估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为。在一个国家中,政府处于拥有垄断强制力的主宰地位。在大多数时候,任何组织所受到的约束都比拥有垄断强制力的政府组织要多。而有了政府绩效评估后,政府就受到了评估标准的约束,而不能任意妄为。同时,整个社会都可以将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个基准线,从外部监督政府的所作所为。一个政府组织的职能实施,除了需要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外,也需要全社会从外部对其进行监督。社会团体和广大民众从多方面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客观上增加了政府行为的压力,促使政府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公共责任使命感。
(2)政府绩效评估可以提升政府的形象和信誉。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政府绩效评估来向全社会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而这一公开、透明的举措能够增加公众对政府的支持度。另一方面,政府绩效评估的展示不仅有成功的地方,也有政府工作失败和不足的地方,展示这些不足并不会损害政府部门的权威和信誉,相反地,由于政府能够开诚布公地向公众展示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以及为解决困难而做的努力,更会增加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减少对于政府的偏见,使政府获得良好的信誉。
(3)政府绩效评估有助于提高政府绩效。现代政府管理中,绩效是其核心问题。首先要了解目前自身的绩效情况,才能更好地改进绩效;只有做好了绩效评估,才能了解目前的绩效情况。一方面,绩效评估能够成为政府进行行政改革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在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中,绩效评估具有重要功能,主要有以下几项功能:资源优化功能、激励功能、促进功能、监控支持功能和计划辅助功能。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政府绩效评估能够提升政府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内部树立好绩效意识,在行政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提高绩效,并将这一努力贯穿始终。
2地方政府实行电子政务工程绩效评估的重要性
2.1促进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制度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新的领域,尚没有一个完全健全的制度可供参考,其主要需求也在不断更新中,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程。相比于发达国家的政府体制和职能,我国的政体、政府职能、城市功能及文化背景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无法直接照搬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采用电子政务评估有利于政府和公众深入了解政府目前的工作情况,从中获取社会发展的全貌,并找出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地方,以客观理性的态度面对自身发展的问题。政府可以以此为参考,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适合目前国情的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建立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2.2巨额资金投入后的效益回报要求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显示,建立基本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仅仅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就需要3000亿美元。以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光要建设中央政府层面上的电子政务,都至少需要投入10亿元人民币。在未来的五年内,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投资总额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仅仅是各级政府采购IT设备的总额都能达到283亿元人民币,而全国各地在未来总共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预算总额更是高达上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投资数额。站在政府的角度而言,投入都必须要有相应的回报,否则会给政府财政造成损失,因此投入如此巨额数量的资金到电子政务建设中,能否给政府、给企业、给社会带来丰厚的回报是政府最关心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投入涉及了政府各层面的管理过程,必然带来政府在各方面上的改革,因此必须要全面、准确地分析电子政务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细节,评估电子政务的效益,建立起量化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为政府决策者提供该做什么、已经做成什么的信息,并为政府下一步的决策提供指导信息。
3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工程绩效评估对策研究
3.1评估方法
以电子政务为平台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有着许多优点,其中一大突出特点就是具有科学和客观的定量分析方法。在以往传统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通常是以主观考评为主,由领导对考评者进行提名,由群众凭主观意见进行评分,用人工方法进行统计,这使得整个绩效评估常常受到科学性和公平性的质疑,当然也就无法对考评者们起到激励作用。而在电子政务这一平台上,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与现有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科学、系统地对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公平公正地将考评数据录入并分析。这样就将以往传统的定性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方法转变为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往的人工主观评分为主的方法转变为系统客观评分为主的方法,这样就大大增强评估结果的公信力。
3.2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绩效评估三种模型
要想研究在电子政务平台上的地方政府绩效的评估方法,除了需要借助电子政务的平台,还需要构建好评估的理论模型。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尚没有一个很好的绩效评估体系能够通用在大多数情况下。目前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中,最典型的三种绩效评估模型分别为3E评价、标杆管理和平衡计分卡。这三个模型也代表了绩效管理中的三个阶段:3E评价代表了初步探索政府绩效管理方法;标杆管理代表了开始全面评价政府的绩效;平衡计分卡模型代表了更深入更全面地评价政府部门的绩效。
(1)3E评价模型。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美国审计总署为了节约成本,严控政府的财政支出,开始做出了工作重心转变,将以往的对政府审计工作的重心经济审计,转变为以经济、效率、效果为重心的审计,以往的单一评价指标被扩展为多个评价指标,这一做法最终成为了以后政府绩效评估的开端,这就是3E评价模型。为了改进3E评价模型,促进科学性和合理性,又有学者加入了公平指标从而发展为现在的4E模型。由于3E与4E的模型在指标设计上都相对简单,且主要依靠了经济方面的指标,因此不能有效地、全面地反映出绩效结果。
(2)标杆管理评价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企业开始掀起了向日本企业学习的浪潮,标杆管理就在此过程中产生。最初学习的对象是质量管理,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开始逐步扩展到营销管理、成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职能部门之中。标杆管理法借鉴了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弥补了3E模型的不足之处,并逐步发展起来。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对标杆管理下了一个定义:标杆管理作为一个评估过程,具有系统性和持续性,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将自身的流程与世界顶尖大企业相比较,以扬长避短,帮助企业改善自身的经营绩效。但是标杆管理法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政府在绩效管理中,并不能经常清楚地界定自身发展的关键目标,对于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目标更是如此。与此同时,相比于其他的组织,政府要想明确自身的目标,就应当拥有一个客观合理的基准,这可以通过建立具有相当多样本数目的资料库来实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信息不齐全而影响评估的误差。
(3)平衡计分卡评估模型。平衡计分卡是一整套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体系,分为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由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与美国复兴方案公司总裁诺顿共同提出来的。这一个体系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几个角度对组织内的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将组织的战略和他们各自应承担的使命一步步传递下去,并在最终帮助整个组织实现整体目标。组织的管理层可以通过平衡计分卡来实时掌握财务目标的实现状况,并关注组织的关键能力的发展,抓住未来发展的机遇并做好铺垫工作。平衡计分卡不仅仅只是一个评估模型,它同时还是一整套的管理系统,组织管理层通过平衡计分卡来将全体员工的能力和目标整合到一起,实现整个组织长远的战略目标。
4基于电子政务工程的税务部门绩效评估实证分析
电子政务工程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广东地税局就设计出了三种系统,并且分别在不同的地方政府进行了实践验证。在珠海地税局进行了“预警监控系统”的试点工作,在湛江地税局进行了“征管效能监控系统”的试点工作,在中山地税局进行了“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系统”。这三个系统都是电子政务工程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且每个系统都具备自己的特色,优势明显。下面主要对“预警监控系统”和“征管效能监控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
4.1预警监控系统
预警监控系统是由珠海市地税局独自开发的,基于电子政务平台,利用信息化的策略,评估珠海市地税局的综合信息的风险性,这些综合信息来源于行政管理业务、税收执法业务和税收管理人员等。成功地对风险进行评估后,对存在问题的信息发出预警提示,然后再对那些信息进行跟踪处理,这就是所谓的预警监控系统平台。预防预警对于抵御风险而言极其重要,也是当前风险管理中最有效的前期手段。首先将现有的税收成果信息化并存储起来,然后开始设置预警指标,重要的信息设置多个指标。这样就能够及时的发现税务局在管理和执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预防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及时的处理已经发生的违法事件。杜绝腐败事件的发生,促进税务局的治税遵法、从政廉洁。当前很多税务机关的绩效评估存在问题,比如只是对征管质量指标和税额指标的评估结果做表面上的处理,而对其产生的原因未做任何考虑,以至于忽略了影响未来税额和征管质量的其他的一些指标,实际上是未对与此相关的一些内在因素进行分析考虑,这些内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税务机关内部结构以及精简程度,另一个是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发展潜力。预警监控系统可以说是一个创新性的系统,它能够辅助我们及时地找到潜在的问题,并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优化内部结构来解决问题,使得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更具合理性。
4.2征管效能监控系统
税务征管监控系统是由湛江开发区地税局独立设计完成的,主要特点是对税务的征收和管理效能进行全过程监控。这个系统对税务征管效能有着独特的理解,它认为征管效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是由于缺乏一个全称监控的机制所造成的,与此同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建立一套合理的机制。要求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全都依照这个机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效能。电子政务工程与政府绩效评估相结合,这样的一套监控机制就应运而生。整个机制将“待办事项”看作其核心,并且把税务征管中的各种操作都细化成一个一个的待办事项。这样计算机就能自动的从税务征管信息系统中读取数据,安排每个工作人员所需处理的事项。只要工作人员按照要求去处理这些待办事项,就可以保证税务征管效能达标。而且该系统还能够对待办事项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对于那些没有及时完成所安排任务的工作人员,直接追究其责任。这样的一种绩效评估模式,它将日常考核、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紧密联合在一起,把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好,并且及时地给予监督和反馈。
5结论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管理;资源优化;服务型政府;应用层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政务信息的工具,即通过网络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集成优化,超越于各部门的分隔限制,将最优质的服务于管理提供社会大众。政府间电子政务(G2G)、政府商业机构电子政务(B2G)、政府与公民电子政务(C2G)是政府电子政务的主要形式。知识管理是一种指导思想,对电子政务的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电子政务与知识管理思想的融合更能够促进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
1知识管理下的电子政务信息整合体系概述
现如今出现的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有,各个部门的网络各自为政,结构布局多样,一个统一化的电子政务网络还未形成;政务部门网站首页建设有待提高,各个类型功能更新不及时;业务应用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差距,有些事关群众生活的各类型业务系统还未进行建设,各个部门政务系统不能实现互通和互联;信息资源开发滞后,虽城市网站发展速度加快,但是资源交换比较少,存在资源信息总体规模小和共享程度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将获取的各类资源进行整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广泛传播与共享,发展知识管理型电子政务可以极大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化,加快电子政府的向前发展。信息资源整合要改变传统的电子政务模式,建立适合新时代的电子政务。在建立新模式的电子政务核心在于把知识管理放到电子政务的首要位置,将知识管理核心中的知识共享、技术挖掘等手段充分应用。信息资源体系利用知识管理的高效共享性也将进一步让电子政务体系越发完善,发挥电子政务在新时期的最大化作用。
2知识管理下的电子政务信息整合目标
知识管理下的电子政务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将知识管理的核心进行发挥可以提高政府间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可以说知识管理是电子政务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从电子政务建设比较成功城市来看,有越发重视知识管理的趋势。电子政务信息整合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1)将电子政务统筹建设,把电子政务搭建在政务系统的底层。(2)实现行政电子政务的电子审批和阅览。(3)扩容数据库建设,不断增加数据库容量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4)完善电子政务安全防范体系,确保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安全运行。(5)制定电子政务制度与标准,以实现电子政务长效规范化运行。
3基于知识管理下的电子政务共享云平台模式
3.1分层共享模式的搭建
电子政务系统中实行统一的政务共享平台是电子分组和知识流程的综合表现,政府信息门户是最外在的表现,电子分组是政务信息门户中各类知识的逻辑展现。知识逻辑处理与有序的知识中心是知识处理逻辑和底层知识存储在电子分组中的实现。我们可以把这个信息共享模式分为数据层、应用层、表现层。在数据层主要是将政务信息资源库中的信息在规范的交换格式的支撑下实现异构数据汇集、多维数据加工、政务信息合成,现如今大部分采用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具有成本低和可靠性强的特征。在应用层将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有机统一。在政务内网内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办公,政务外网实现一网式的服务和一表式的服务。在表现层中政府要搭建政府信息门户网站、政府公务人员服务网、社会企业服务网相同一的GIP即通用信息门户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的底层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构成有序政府知识的重心,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集中体现,支撑着整个应用层和表现层。应用层的一站式和一网式服务将是整个政务系统的发展方向。
3.2政务知识的分类逻辑
GIP应划分出企业、政府、公众三个不同的入口,企业入口可以进行行业划分,数据信息由法人单位提供。政府入口也可以按照行业进行划分,例如有研究机构、教育机构、社保机构等,这部分的数据有数据库提供支持,公众入口的可以按照年龄、职业、区域进行划分,为公民提供一个个性化和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知识分类必须有关键词作为基础,因此在数据收集、知识挖掘、内容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主题的应用。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示是整个信息资源库和资源交换的基础,在电子政务资源目录中发挥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
3.3政务流程重组与政府知识中心建立
在政府电子政务实施的过程中要对知识管理为基础进行政府业务重新梳理,按照用户最便利的原则进行重组。对于政府知识中心的建立要规范标准,第一要建立规范的信息采集机制,对各部门收集的数据进行统一协调,对能够归并和共享的信息要及时处理,在后台应用软件上要走一条标准化的道路,让信息收集系统规范化运作。第二要制定统一的分类编码标准,让单位名称和网站信息采用统一标准名称,在检索栏中实现时间和类型字段的合成编码,方便信息检索。最后要采用与数据管理模式相对应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采用内部集中管理和外包等形式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形成对政府决策有帮助的数据支撑,为政府提供最为优化的共享信息。
参考文献
[1]吴延卯.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中心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3).
[2]尹霞,周明昱.云计算在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思路浅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2(10).
[3]鲁俊杰,侯卫真.面向信息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3).
【关键词】 电子政务;因特网;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028-02
一、引言
电子政务即政府机构使用现代化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将管理和服务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跨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全方位、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1993年年底,我国政府正式启动 “三金工程”——中国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主题的系统工程,以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建成后为重点行业和部门提供数据和即时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逐渐拉开序幕,电子政务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在哪里也需进一步研究。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概述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工作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的阶段,逐步发展成为全面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系统。中办18号文以及《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进一步推动了电子政务建设在各部门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建设开通,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和专项网资源,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可承载中央以及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实现了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为政务业务系统协同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级政府网站的基本建立和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开通运行,拉近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更有效的为人民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领域:社会保障、公安、农业、税务、银行和海关等,为政务部门有效执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等职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人民的架构初步形成。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1.“办公自动化”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和开展办公自动化。
2.“三金工程”阶段
“三金工程”是指“金关工程”、“金卡工程”和“金税工程”,于1993年由我国政府正式启动。
3.“政府上网工程”阶段
“政府上网工程”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1998年4月,“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我国首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于正式亮相。为了在1999年,使拥有自己的政务网站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达到60%以上,同年1月,40多个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截至2006年,我国网站总数达70万个,其中政府网站2000多个。
4.“三网一库”阶段
“三网一库”始于我国21世纪初期。 “三网”指:服务于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与内网条件互联,且可以实现地区级政府间信息有效共享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及依托于因特网的“政府公众信息网”。“一库”即政府机关共建,系统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其中,人口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和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已经正式启动并且逐步完善中。
5.“综合门户网站”阶段
可以获得“一站式”服务的网站称为“综合门户网站”。2006年1月1日,中国政府网(省略)的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步入了“综合门户网站”的阶段。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突出问题
(一)重建设、轻应用
我国在电子政务的建设方面,硬件资源的投入比重过大,而在软件方面的投入与占总投资的比例足30%。大部分人总是把目光集中在硬件的配置上,造成硬件的性能远远高于实际需要,由于没有把软件和硬件很好的结合,从而普遍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据研究,社会上一些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还不到5%。
我国在电子政务的应用方面,比较重视自我服务方面和内部事务方面,而在支撑政府决策方面和面向公众服务方面的信息化能力有待于提高。据研究我国的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在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方面不足3%;在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方面不足8%。在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方面和普惠公众的效能方面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较弱
目前,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共享机制。跨部门的业务协同方面有待于梳理和完善,而在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仍然需要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
电子政务系统没有对已建公共资源的利用还不充分。在中央部委有90多个专网的业务,但是目前只有3个部门中的6项应用迁移到了电子政务的外网平台,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规范化和国家标准化,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采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之间的互通性。
(三)电子政务带动自主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政务 一站式 服务型政府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个案概述
2004年4月广东省肇庆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一站式”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平台,经过一、二期工程的开发和建设,把市直48个部门494个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引以“八个公开标准”(事项名称、承办单位、办事程序、资料要求、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下载表格、法律依据)方式在网上,并按照部门和行业两种方式对事项进行分类。肇庆市“一站式”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平台包含了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招商服务中心、投诉中心、垂直管理职能部门窗口等七大业务系统。用户注册和影响的权限管理均可以在浏览器端完成,实现了政府部门内部组织机构的灵活配置,用户岗位、权限的动态管理,使得传统的基于客户端的管理方式得到了大大的简化。
(二)三点创新
(1)操作模式的创新。从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来看,大多数政府职能部门在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的模式是按照提供服务的不同部门分成不同几块。当用户需要的服务需要几个不同的职能部门时,用户首先需要分别了解各个部门的作用以及进入各个部门的顺序。这样的程序对于不熟悉流程的人来说非常不方便。在“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中,用户只需要在访问平台的统一入口根据系统的提示就可以得到对应的服务,提高了公众的办事效率,提高了公众对政府办公的满意度。
(2)服务理念的创新。 “一站式”电子政务摒弃了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不同信息系统的服务理念,通过全新的“一站式”服务理念,结合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这个方案能够将不同分布、不同条线和不同层次的各级政府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使政府职能机构能够横向共同进行网上政务处理,切实做到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理念,以更好的服务用户为意愿设计政府门户网站。
(3)管理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为层级式,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必须经过中间层级层层传达,这种状况往往使得政府的决策效率低下。“一站式”电子政务使得需要处理的信息按照程序设计的流程方向走,不需要经过人工传递的中间环节,避免了因中间层层层传达造成的信息失真、延缓甚至阻滞,实现了组织内部的透明化,。由于信息的扁平化输入与输出,“一站式”电子政务的实现使得实体组织在暂时保持原有的层级式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信息化虚拟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创新了政府的管理模式。
二、“一站式”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整合资源,优化政府业务流程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部门之间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一站式”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平台则使各级政府和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进行了系统的优化整合。通过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建立起标准化运作方式,有利于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有利于优化组织结构,减少信息集成环节,简化程序,从而降低信息资源集成的成本。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满足公众需求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此,提出要创新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的举措。创新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就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整合行政资源,建立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府透明度。
(三)技术方面日趋成熟
从技术方面讲,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并趋于成熟,许多关于“一站式”电子政务平台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经过了实践的论证证明了其可行性。在系统安全方面,防火墙等安全技术手段的应用非常广泛,数字证书、PKI、对称加密算法等加密技术可以建立起安全程度极高的身份认证系统,以确保网上信息有效、安全的进行。
四、“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主体向“服务性”发展
“一站式”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而建立的。它是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电子政务的门户网站,由简单地满足公众需求向深入调查和真正理解公众需求转变。“一站式”电子政务将来提供的服务要以公众和企业为中心,并要考虑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
(二)客体向“大众化”发展
“一站式”电子政务平台的开发设计方面要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系统清晰简单,易于大众掌握使用,方便向普通大众提供服务;在应用方面,要加强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宣传教育,让大众熟悉“一站式”电子政务的好处,鼓励公众和企业更好地使用网上审批系统, 提高系统利用率和成功率。
(三)应用环境向“安全化”发展
电子政务是国家管理机密,系统整体安全必须重点保障。 “一站式”电子政务发展的应用环境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从管理方面来看,应该专门建立政府网站网络安全管理机构,随时对网站安全进行检测,同时应该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从技术方面来看,要加强对政府网站安全问题的研究,对门户网站的安全进行总体的设计与规划。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政务;信息服务
1.大数据概述
目前对大数据还没有标准的定义,一般认为它是一种数据量很大、数据形式多样化的非结构化数据。维基百科定义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百度百科定义为:大数据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IBM 从三个基本特性角度来定义大数据,即:“3V”:体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样性(Variety)。也有人认为大数据包括三个要素,即:大分析(Big Analytic)、大带宽(Big Bandwidth)和大内容(Big Con-tent)。
2.电子政务具有了“大数据”特征
近年来国内外电子政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政府部门正在尝试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应用到电子政务中来,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在线服务等功能的深入发展,用户对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从而推进了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步伐,电子政务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具备一定的大数据特征。首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模总量不断增加,随着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用户参与电子政务的积极性日益提高,这也导致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总量的激增。其次,电子政务的数据种类繁多,有电子政务内部公务处理的结构化数据,也有大量的来自于外部用户反馈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最后,随着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深入开展,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政府部门必须根据用户的服务需求做出相应的处理,对大数据量的分析与信息潜在价值的挖掘将不可避免。电子政务的大数据特征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两个方面,数据处理是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用户信息服务是数据处理效率的具体体现,以下将重点分析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的具体特征。
3.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电子政务带来了影响和挑战,数据处理是电子政务服务用户的基础和前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必须以快速髙效的数据处理为前提,在大数据时代用户的信息需求日益个性化、复杂化、实时化,这必然要求电子政务的信息处理也必须适应大数据的时代特征,创新电子政务数据处理方式。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政务数据处理呈现出以下特征:
3.1复杂多样的数据处理
传统的电子政务数据处理在政府内网主要处理一些标准化的公文数据,在电子政务外网中主要处理数据格式和XML 格式的数据,很多政府部门通过一系列国家标准等规范使这些数据格式和 XML 格式的数据实现了规范化和统一化,这使得传统环境下电子政务数据处理基本以结构化数据为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特性与优势在政府内部日常工作和电子化公共服务中将显现出其巨大的优越性。用户对的电子政务的需求也将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等特点,这必然使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复杂多样的数据处理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数据处理的显著特征。
3.2海量的数据存储
信息环境下,信息产生的成本快速下降,产生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存在于社会空间中的信息数据量迅猛增长,但大数据时代更会促使数据产生的范围、方式、途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行为规律等都将产生出大量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信息数据,信息数据的组成结构、类型格式、存在形态等都愈加复杂。电子政务信息处理对这些复杂的数据进行的应用、存储将有着极强的挑战性,其不仅有技术问题,也还包括社会问题。
3.3智能化的数据分析
传统的电子政务数据处理主要是通过结果化的公文处理、数据库处理和网络数据处理实现用户对信息服务满意的最大化。在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范围、方式、对象、目的将日趋个性化和智能化,比如根据用户浏览政府门户网站的痕迹和参与在线服务的偏好,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构建出新的电子政务服务方案和策略。
4.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的信息服务
服务用户是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髙效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根本目的。在大数据时代用户的信息需求日益个性化、复杂化、实时化,这必然要求电子政务的信息服务也必须适应大数据的时代特征,创新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方式。电子政务的用户服务一般包括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在线服务三个方面,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政务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在线服务呈现出以下特征:
4.1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政务信息公开
目前,政府门户网站已经逐渐成为各政府部门政务信息的主要平台,政务信息公开是以网络为工具进行政务信息资源收集、传播、贮存并将信息与公众共享。政府部门应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建立政务公开栏目,主动各类政务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公开的内容依然应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而信息公开内容的页面布局应顺应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发生改变,通过分析大量的用户访问和浏览的行为数据,分析用户对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的偏好,重新组合页面布局,实现个性化的政府信息公开服务。
4.2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政务公众参与
目前,电子政务公众参与的渠道日趋多样化,主要的渠道有领导信箱、民意征集、留言板、网上、网上直播、在线调查、网上咨询投诉、在线访谈、公众论坛、政务微博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网络形态还将应用到电子政务公众参与中来,换句话说通过电子政务公众参与获得的用户反馈信息会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和个性化,这表明电子政务的公众参与具备了“大数据”的特征,因此,大数据时代的公众参与应按照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要求,通过处理海量的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深入挖掘潜在价值,进一步优化电子政务的公众参与服务,从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政府的公信力。
4.3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政务在线服务
电子政务的在线服务功能是指通过政府网站整合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种服务资源,完成或促进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及企业经营决策活动实际事项的能力。目前,电子政务的门户网站要求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即能够为面向不同类型的用户群提供全生命周期应用主题的信息和服务,最大范围的整合服务资源。由于电子政务的在线服务的用户类型多样,需求各异,这必然要求电子政务在线服务能够具备处理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能力,通过对海量个性化数据的处理,发掘出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和规律,从而提升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政务在线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获得最大化的用户满意。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