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
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件。
参考文献: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出版社,2005.
[关键词]电子政务 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笔者试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
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出版社,2005.
[2]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潮安区 电子政务 政府网站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以其多功能、开放性、时效性、适应性等诸多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与公众交流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深化“创新服务型”发展理念,优化和梳理电子政务流程,切实提高电子政务的应用成效,为建设服务型、责任型、能效型和创新型政府做出新的贡献。
一、潮州市潮安区基本情况
潮州市潮安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韩江中下游,东邻饶平县,南连汕头经济特区,西与揭阳市揭东县交界,北与梅州市丰顺县接壤。下辖18个镇和一个国营林场,共有461个行政村和28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面积1238.77平方公里。201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3.5万人。根据《广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2010)》,潮安县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居全省第八位,发展活力排名第四位。
二、潮安区人民政府网站建设的现状
目前,潮安县区民政府网站建设运营至今的区政府门户网站共有一级栏目9个,二级栏目86个,信息总量超万篇。除此之外,全区10余个部门和16个镇开通了子网页,区政府门户网站近两年的点击率已达15万次。区政府门户网站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网上办事、网络问政等栏目每天都在发挥公开信息、网上办事、在线交流、网上监督的功能。仅以区长信箱为例,平均每两天就一封群众来信,咨询投诉栏目几乎每天都有网民的建言、投诉、举报。相关信息内容每日一更新,当日境内重大政务新闻、重要文件、重要公告等可以在网上浏览,体现了政府网站的权威性、实用性。
三、潮安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结合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潮安区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笔者从市民的用户体验出发,对潮安区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亲身体验和统计,发现其界面整体简洁而友好,整个网页在排版上翻页不超过3次即可浏览到全网页的内容,其服务也趋于人性化、实用化。然而,笔者在体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一)缺少无障碍功能建设。潮安区人民政府网站没有类似无障碍入口。无障碍通道看似微不足道,其中却洋溢着人性的关怀和温暖。无障碍通道是残障人士、老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人民政府网站面向的是广大市民, 形形的民众,无论是健全还是残障人士,都有权力有机会享受政府的优质服务。
(二)网上在线交互程度较差。由于潮安区政府透明行政理念还不普及,导致其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狭窄且不够深入,大多点到为止,缺乏载入公众所需要了解与特别关注的政策信息;在线办事的能力薄弱,在线服务深度十分有限,在线办事功能的实现程度较差,跨部门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有待加强,不能实现“一站式”服务;政民交流缺乏互动性和回应性,在线办事与公众参与模块功能薄弱,更新率、回复率较低。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需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项制度没有充分落实,工作流程仍需进一步严谨。多数部门信息公开仍停留在浅表层面。一些领导者认为政府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更是权力的象征,“公开越多,做事会越难”这种思维还停留在管制型政府的水平上,不符合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
四、提升潮安区人民政府网站建设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无障碍功能建设。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无障碍功能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相比于潮安区人民政府网站,笔者注意到广州市政府的门户网站上设置了无障碍功能入口,能为视觉障碍人士提供语义化的语音服务,可以让他们在门户网站上了解政府的最新动态,享受相关政府服务。为此,应及时加大建设投入,比对完成无障碍功能指引。
(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体系。对政府信息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统一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标准及工作流程,加大公开力度,拓展信息公开内容。进一步规范信息公开工作,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深入纵深,切实以信息公开取信于民,以决策公开问政于民,以电子政务服务于民,以改革实际造福于民这一目标为准绳,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丰富公开内容。
(三)电子政务云平台上统筹协调。为了资源集约共享,在电子政务中应用云计算。作为潮州市一部分的潮安区应该协调潮州市乃至广东省的电子政务系统的统盘规划,即电子政务云平台的顶层设计,协调建立合理高效的网络结构、保密要求相适应的电子政务云框架,明确不同层级电子政务云的布局体系和关系。切实做好云系统和原有的系统的相应接口对接和同步工作,实现服务对接,从而不同部门、地区在云层上的数据能共享、业务能协同。
五、结语
电子政务建设对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缩短市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实现政府信息的透明化,促进监督的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潮州市潮安区政府网站架构清晰,把各网上办事入口和政务信息公开专栏设置在最显眼最方便市民群众的位置,体现行政为民理念。但是,其网站内的内容仍然不够充实,系统不够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投入不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引入电子政务,实现向信息经济时代的政府转型,将持续成为考验各级政府智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3).2014年2月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
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在我国,电子政务虽然起点比较低、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不平衡,但是可以预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未来几年将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信息中心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国内的厂商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通信技术
参考文献: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出版社,2005.
[2]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开始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阶段转移,强调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手段,更为人性化地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目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规模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急需研究提出科学的绩效评估理论,以规范、指导和评价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研究已确定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建设的指导思想,即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及政府的行政理念、价值追求和职能责任等来确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制度机制制约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电子政务作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的评估,通过对
各地区的政府和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投资收益、发展状态和发展过程以及整体发展状况的对比,来了解差距和机会,激发变革勇气和发展信心,使政府在弥合“数字鸿沟”和消除“信息孤岛”的变革努力中不断地完善电子政务需求的政府基础,引领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以保持电子政务的生命力并符合公众要求与期望,同时为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建设指导。我国还制订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通过有法律效力的制度安排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长期固定下来,帮助政府更好地控制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重视和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效,以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和缺乏效益,保证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电子政务建设预期目标的达成。
目前,国内已经有广东、江苏、青岛等省市开始着手进行不同深度不同形式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启动了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纳入政府日常管理活动的破冰之举。有关学者也开始就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总的说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在我国已在学术和实践领域提上议事日程。
二、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实际上,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还处于政府日常行政工作之外的一种边缘性地位,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构,也没有通过法律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作为制度安排固定下来。如何实质性地、有效地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成可专家学者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以前对电子政务绩效的研究主要从政府网站外部特征入手,进行外评估。电子政务绩效的外评估无需制度建设,但基于国内非政府的评价机构发展不成熟,政务公开程度不理想,公民参与度不足等原因,即便是外评估,在我国恐怕也还存在着一些制度障碍,使得评估方式只能局限于网站分析。如何使外评估提升到“公共满意度测评”的阶段值得研究者们深入思考。同时,仅仅评估电子政务的外部绩效是不够的,评估电子政务的建设绩效时,还应包括流程优化、制度建设、成本投入等内部绩效。
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务绩效的内评估是建立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项目费用-效益分析”、“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这三大制度基础之上的。然而,这三大制度基础在我国几乎都不存在。首先,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尚待启蒙。如果说美国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正在破解XYZ的话,中国则还在呀呀学语ABC。从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开始政务改革,大概落后于发达国家百年以上。《政府信息开放法》即将颁布,专家们建议尽快制定《隐私保护法》,逐步实现从信息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跨越。其次,政府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形同虚设。《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86年获国家计委采纳。《方法与参数》中提出了国民经济评价方法,也就是国际上通行的费用效益分析法,它要求从国民经济全局对项目的投入及产出进行识别、计算、衡量。但是我国政府的投资极少受到约束,率性而为是家常便饭,且政府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世所罕见,即使财务评价也常以“可批性研究”对付项目审批而已。结果,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极少应用,政府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形同虚设。再次,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刚刚提上日程。值得高兴的是,针对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已经提上日程。目前财政部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但是我国现在还没有做到把政府的全部资源都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也未能准确地把握完成绩效目标需耗费的成本,还不具备科学地确定由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履行一些公共服务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还不具备全面推行绩效预算的条件,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有待规范和完善。这三项制度中,最难的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次难的是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因此,有关学者提出从政府项目费用-效益分析入手,建立粗略的项目评价制度。以费用效果分析暂代费用效益分析,用定性的、非货币化的“效果”对政府项目进行简单评价。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度基础薄弱,难以在近期内实质性地推进内评估。如果不顾及制度基础,把政务绩效评估单纯视为一项技术、一种方法、一套指标体系,那就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所以,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的研究是不可忽视的,当务之急是研究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构,研究如何以法律制度规范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然后在实践中渐渐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度建设。
目前,有关研究在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上还没有形成同意认识,各有偏重,使得各种评价结论无法横向比较。对电子政务进行绩效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采用何种评价方法,评价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绩效,以上这些问题在当前的研究成果中仍找不到答案。也就是说,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存在严重的缺失。其中,对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尤其不足。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涉及到的职能部门日益广泛,面向的服务对象日趋多元化,产生的社会影响十分深远,其绩效构成更加复杂,应用环境更加多变。曾有学者试图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但在我国当前制度缺失,技术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完整可行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强行建立指标体系无补于事。当前提出的指标体系大多指导思想是计划思维的延续,不能确定由谁来推行体系,指标设立本身也欠科学。指标体系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关键点,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指标体系将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此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其他方面,如评估方法、评估模型、绩效确定方法等也是研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既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和不断前进的实践经验获取中,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前途明朗。
同志曾指出,“要确实让老百姓感到信息化是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服务,这才有意义”。电子政务建设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不只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从政治的高度进行考虑,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参考文献:
[1]孙国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成功执行的要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07-20.
[2]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渐进战略[J].电子政务,2005,(24).
[3]张锐昕,吴江,杨国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建设的目标和重点[J].中国行政管理,2006,(04).
[4]关业文.促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J].信息化建设,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