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生入学教育

研究生入学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生入学教育

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究生; 入学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24-002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入学教育面临了新课题和新要求。把握好教育对象的新变化和新期待,科学有效地开展入学教育,帮助广大新生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帮助其适应研究生生活,始终保持身心健康,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直接影响到研究生阶段个人的成长,还关系到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但长期以来,入学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本科生新生,研究生新生的入学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研究生新生面临的经济、学业、心理等压力更大,他们的状态普遍更加复杂,对这个群体进行科学系统的入学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一、研究生新生特点

研究生群体结构复杂。在高考制度下,本科生新生的生源背景比较单纯,意识形态比较统一,学习基础比较相近。而研究生新生与本科新生相比,存在着生源水平、学历层次、社会经历、年龄结构等各方面的不同。这样会导致研究生群体在学业、经济、心理等方面表现出复杂和多样性。

1.研究生学业个体差异性大

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大学本科教育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科研创新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本专业的专业业务学习及实践操作[1]。但目前研究生教学课程的设置普遍为新生一年级为专业课程学习,第一学年就要求研究生修完研究生阶段所有学位课、选修课的学分,导致课程紧、专业学习难于深入;第二学年主要为实习期、论文准备期,由于专业、导师、学校知名度等的不同,部分学生从事的是非本专业的实习,直接后果是没有时间或精力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学习,导致研究生课题难于深入开展或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而且研究生师从于不同的导师,而导师实验室大多分散,由于研究生科研任务较重,同学们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较少。这样的培养体系下,研究生的学业问题容易被隐藏起来。这就要求研究生新生必须适应从群体性学习向个体性学习、小团队讨论的模式转变。

2.研究生面对更大的经济压力

随着社会对高等学历的要求,近80%的研究生新生由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考入,其中相当部分新生来自农村或经济比较贫困的家庭,其本科期间学费主要依靠国家助学贷款,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勤工助学。而自2014级研究生开始,研究生全面取消公费,而且研究生学费比本科生学费提高接近一半,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额度却没有增加,无法覆盖研究生的学费。这个缺口会给经济困难研究生带来更大的压力。根据我校开展的一项校内调查中,近10%的新生家庭年均收入不超过2000元。目前研究生助学体系尚不完善,除国家助学贷款外,研究生获得资助的方式主要是国家、企业、学校奖助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企业奖助学金的资助金额较大,但覆盖面太窄。学校奖助学金普及面广但金额较少,对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作用较小。部分研究生背负着从本科以来到研究生阶段的7年贷款,还要面临着现实的生存问题。经济压力很容易带给这些学生心理焦虑,形成心理压力,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新生入学教育必须要引导学生对经济压力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对待,作出缓解经济压力的规划,减少学生因经济压力引起心理问题的可能。

3.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复杂

研究生有不同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加上人生角色的转变,导致他们从入学开始会普遍存在着焦虑、浮躁的心理,在科研过程中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2]。而科研活动更加分散,加上班级集体活动很少,研究生相较本科生更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烦躁的情绪。在学业、经济压力下,研究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比例接近30%[3]。而且研究生一年级新生的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显著性高于二、三年级生[4]。

二、抓住新生特点开展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有其特征要求,在教育活动中要体现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差异性和有效性。根据这些特征要求,结合研究生自身的特点,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在与本科生同样进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和校风校纪等方面的教育之外,还要根据研究生新生的特点着重进行4个方面的教育。

1.学籍教育和更深层次的学科教育

研究生相较本科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但同样需要了解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大纲,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的课程计划,完成学分、研究成果、论文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对研究生的专业教育要比本科生更加深入,包括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前沿知识、具体研究内容、研究手段和学校目前已经准备的研究水平和软硬条件。通过这样的学科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爱专业、干事业的兴趣和激情。

2.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学习转型教育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导师为第一教育者,但导师往往也只是起到指导作用,研究生的知识获取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自身。必须教育研究生从本科的以文化课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被动式教育转变成研究生阶段以动手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主动式学习。通过入学教育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形成科研思路,提高创新能力[5]。

3.“三观”教育和“全面健康”理念教育

一个健康的人不止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即便是进入更高等的教育,身心健康的教育仍然是关键的一环。作为受过大学高等教育的成年人,研究生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已形成固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去的经验和现有的观念己成为其行动的指南。但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研究生新生在客观世界中还在不断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6]。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学术健康也是全面健康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诚信教育使研究生明白在学术活动中引用和剽窃的区别,体会到学术健康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

4.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作为普遍认知中优秀学生的代表,研究生的就业期望远远高于本科生,但并不是每个研究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应当通过教育,使新生在入学初对三年的学习和将来职业规划有初步的了解。从而确立自身在研究生阶段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将自己进行中的科学研究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结合起来,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

除以上四点之外,还要进行校史、院史教育,安全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等常规性教育,帮助研究生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生活和学习。

三、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

一般应把开学的第一个月设定为“新生入学教育月”,循序渐进开展系列专题教育。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年级召开开学典礼暨新生见面会。精心设计的开学典礼可以让学生有很好的归属感。应当邀请学院领导和系主任参加。大会主要内容要求涵盖校史校情、学院情况、研究生教育情况、导师情况及各学科点专业学科点情况介绍,可开展师生互动活动,现场解答新生疑问。并对学生提出管理上的要求和学习上的建议

班级开好第一次班会。第一次班会的重点内容为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介绍,包括:辅导员、新生之间相互介绍;研究生手册学习;学籍管理文件学习;班级、宿舍管理制度学习;学校、学院相关办公室职能介绍;各级学生组织、社团介绍等[7]。还应当在第一次班会上进行班干部的选举工作。

学生会组织新老生见面会。为了增进研究生各年级之间的了解,团结彼此,加深友谊,还可以举办新老生见面会。从研究生高年级和博士生中选取优秀代表,从学习、生活、评优评奖、校内外实践与出国交流等多方面,将自己在研究生阶段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各位新生。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起到良好的传帮带作用。

举办各类专题讲座。针对学科发展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应当邀请学校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全体研究生新生进行介绍和指导。比如院长谈学院学科发展,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就业办老师在创业、就业两方面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参考文献:

[1]刘会,王东方.探讨如何做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4)

[2]杜玮,连钠,崔素萍,王金淑.研究生入学教育的设计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

[3]赵殿军.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6)

[4]李梅等.研究生心理健康及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

[5]刘升容,李建明.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第2篇

新生入学教育越来越受独立学院的重视,高校开展形式不一的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生工作者,通过观察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反馈结果,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就独立学院开展体验式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初步探讨,倡导独立学院与时俱进,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以便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快地找准人生奋斗目标。

关键词:

独立学院;体验式;新生入学教育

大一新生初入大学,总会面临一段适应期。对于没有做好准备的大学新生来说,在这个角色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诸多不同程度的困难,比如心理适应困难、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等“新生综合症”,并且随着“90”后学生步入大学校园,这些问题愈加凸显。新生入学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生适应大学环境、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独立学院也开展一系列关于生活、学习、交往等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引导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设定人生奋斗目标。结合独立学院的自身条件及学生特点,本文对独立学院开展体验式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1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是经教育部审批的由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共同创办的介于公办与民办之间进行本科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起步虽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短时间内拥有了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语音室、计算机房及其他教学设施。独立学院的学生除了具有当代大学生所拥有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等共性,也有入学分数低、家庭背景复杂、经济情况困难、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当下,“90”后大学生占多数,独立学院独生子女的比例已经达到50%,有的专业甚至达到80%[2],他们个性张扬、思维活跃、社会实践丰富、创造力及可塑性强,但学习自觉性较差、易冲动、易逃避困难、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他们的思想言行都将对独立学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独立学院的新生入学教育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特色教育,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同时尽早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人才。

2独立学院入学教育现状

新生入学教育是各项教育的主要环节,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独立学院比较“年轻”,对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程度不够,当前独立学院入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内容繁多、目标不明确,忽略了新生的思想状况而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时间短、内容比较单一、形式老套、入学教育后没有反馈信息[3]。很多独立学院在新生入学后的一周内向学生灌输校史校规、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如此多的内容,甚至大部分学生对入学教育知识记不住,在往后的大学生活中频频出现失误,这就失去了入学教育的意义及其针对性和实效性。“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他们的时代特点和思想特点鲜明而且独特,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方式,完善教育机制和模式,使新时代新生入学教育更富针对性和实效性[4]。余朝阳认为创新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入学后的几天或几周,而应进行长远、整体的教育,入学教育要突破表面化,重视学生的内在体验,让学生从“听者”变为“体验者”,通过自主参与获得成长体验[5]。

3独立学院体验式入学教育的探讨

体验式入学教育,即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结合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情感动态,以生为本,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学校与学生双方互动,通过交流、游戏及情景表演等方式,在充分发挥教育者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的同时让学生在每个环节充分发挥自己、表现自己,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教育模式。通过交流、游戏让学生迅速适应新环境、新群体,增强学生面对挑战的能力,有效达到新生入学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体验式入学教育具有符合入学教育目标和教育需求的特点,而且体验式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更具创新性和趣味性,这就利于学生在参与中观察、体验、分享,也利于教育者从中融入诚信、友善、宽容等道德教育,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又会产生新体验、新感受,如此螺旋上升沉淀更进一步体现教育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个体和班级健康和谐的发展[6]。体验式教育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归属感,提高班级凝聚力,有效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班集体和谐,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班级进取精神,形成积极的班风、学风[7]。为了使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目前独立学院入学教育现状,独立学院应当尝试对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创新思考,探讨开展体验式入学教育比传统入学教育方式更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体验式入学教育可以设计一系列新颖的、符合当下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活动环节来开展,比如:热身游戏、活动体验、总结分享、自我反思及自我期望等步骤。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和充满挑战的活动项目让学生打破陌生、活跃气氛、主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互相信任精神,并且通过反思和总结来帮助学生在体验之后对自己进行内省,进而对自己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期望,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此外,体验式教育过程中,引导者的角色同样重要,需要其在各个环节中讲解、示范,指导新生在参与中的关键点,深化入学教育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体验式入学教育中,新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当体验过程中他们会遇到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从而得到收获,达到新生入学教育的良好效果。

总而言之,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的重要目标,不能直接照搬普通的传统模式,应该持续分析新生新情况、新动态,遵循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充分开发新颖的入学教育资源,建立长期有效、全面系统、科学创新的入学教育模式,为独立学院学生的成才成长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9)7:63-64.

[2]肖胜霞.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

[3]魏晓燕.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新校园(学习),2012,(10):27.

[4]王海东,唐奎,李小俊.“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4):196-197.

[5]余朝阳.论创新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J].考试周刊,2011,(29):200-201.

[6]曾秋河.谈体验式入学教育在高职院校新生班级建设中的作用[J].才智,2014,(15):98.

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第3篇

高职高专院校的入学教育雨后春笋般发展着,但在貌似繁荣的背后却掩盖了入学教育的实质,即通过入学教育要使学生们获取哪些知识?意义何在?是不是仅仅为了一个形式上的完满?还是希冀学生们有所收获?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以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发现了如下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简单、片面,忽视对学生全方位指导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抱着满心欢喜与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心态来到一个一切都未知的学校,希望通过大学这个平台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希望能够与其他考入本科院校的同学齐步前行,但是由于他们自身存在着一定问题,如不爱学习,学业基础薄弱,自控力差等弱点,使得这部分学生谈学习色变,他们渴望得到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指导,渴望得到灯塔般的明示。但学校为其设置的入学教育内容仍停留在各种规章制度、各系的专业优势,校史及片面的校情等等的宣传,学校旨在通过入学教育的时机,对诸多问题学生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洗礼,标示出各种警戒线以及越过这些雷池之后的惩罚。虽然入学教育中包含制度规章的教育很有必要,但这种做法只是复述硬性规定,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校园生活、未来就业等多方面、全方位人性化的指导,完全将学生置于被管理者而非主体的地位,使众多学生处于裹足不前唯恐触及惩罚的境地。

(二)教育手段、方式落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高职高专院校入学教育基本采取了辅导员组织开展,部分专业教师参与的形式,教师的一言堂痕迹广泛存在,未真正将学生的主置提上日程。“许多学校沿袭固有的模式,入学教育局限于开大会、听报告,教育形式枯燥乏”[1](P.169)在这样氛围下,学生们只能被动的接受讲台上老师们的敦敦教导,全然没有学生参与的机会;有的院校采取了老生代表致辞,新生代表发言等貌似改革的形式,但大抵都是照本宣科,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们交代的任务而已,毫无实用价值,新生自身诉求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教育时间短暂,忽视入学教育的长期性要求

高职高专院校入学教育,大多被安排在开学的第一周,1至2天完成,旨在帮助广大学生转变角色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入学教育,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难以实现其真实本意。受教者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积累,才能构建出知识框架,在实际中指导自己的行为。新生并未经历过大学生活,对入学教育中所涉及的相关信息最终成为纸上谈兵,无法消化、吸收,更不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无形中架空了入学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联系,使入学教育成为孤立的、流于形式的入校宣讲课。

(四)教育组织结构简单,忽视入学教育的系统性要求

高职高专院校以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型人才为办学理念,“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理应成为各部门的首要职责,但实际中的入学教育仅仅是主管学生工作的学生处,辅导员、班主任的任务,其他部门毫不犹豫的将这一工作推脱出去,全然不顾“三育人”理念,很难将学生的入学教育系统化、规范化,这样形式下的入学教育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高职高专院校的入学教育,“大多是由学生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唱‘独角戏’师资团队构成较单一”。[2](P.122)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入学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一)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系统化指导

任何理想抱负只有内化为自己前进动力时,才不会

轻易的动摇、放弃。高职高专学生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在入校前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充满种种期望,他们结合自己所选专业构建一定的理想与信念,但这种理想或计划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动摇性,容易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出现动摇、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负面心理,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这就要求在学生的入学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所疑惑的方面进行系统

[(上接第125页)]

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指导与分析,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帮助他们形成适合自我发展需求的短期、长期计划,使学生的大学生有活有步骤、有计划、有条理。

(二)完善入学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首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选择高职高专的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对过去高中的课堂教学早已心生厌倦,甚至反感,如果刚刚步入大学教师就开始一味的讲与说,这只会增加他们的逆反心理,只有合乎学生对未来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渴望,才能使入学教育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其次,应动员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以学校主人的姿态参与到入学教育中来,使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肯定与尊重;使他们的所思、所想得到共鸣;使他们的建议、意见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这样才能充分唤起学生对崭新环境的接纳,才能将学校视为己家。

(三)拓展入学教育时间,将入学教育课程化

时间过短、教育效果不明显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入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高职高专院校应将入学教育延伸至开学前的家庭教育中,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入学教育的相关信息,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信息的反馈;入学后,应将入学教育贯穿大一的第一学期,帮助学生巩固完善自己的大学计划,最大限度的提高入学教育的影响;与此同时,“建议将新生入学教育设置成一门完整的教学课程体系,并按实践环节必修课来看待”[3](P.89)若能将入学教育纳入到与日常教学系统,从教学的高度对待入学教育,那么入学教育的效果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构建家庭、院系、学校三位一体的入学教育系统

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新生;入学教育;专业启蒙

入学教育是每个学校面向新生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其目的是让新同学尽快了解学校,适应学校学习和生活。从有关入学教育的研究文献来看,大部分是关于大学阶段的。作为中职学校来说,学生经历九年的普通教育进入到职业教育,需要他们认识什么是专业、职业等,做好专业启蒙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专业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从我国目前的招生政策来看,学生报读的专业多是在进入学校之前,填报志愿之时选择确定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认识并不全面,多是家庭、家长、亲戚朋友等的意见。报读的专业究竟是什么样的?都对应服务哪些职业岗位?需要什么要的基础?是否适合自己?这些问题不清楚是造成学生不喜欢专业的重要原因。面对这样的现状,中职学校在新生入学时,除了开展常规的军训纪律教育、学生管理制度学习、参观校园熟悉环境等内容之外,入学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展专业启蒙教育。即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报读的专业,了解就读该专业将来将从事的职业,专业对应行业的发展情况等。

二、开展专业启蒙教育的目标

实施专业启蒙教育,其根本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专业,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为学生走入社会前获得初步的职业认知,从而制订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1.初步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根据调查,大部分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了解。新生入学后,学校应通过专业启蒙教育,让学生熟悉自己今后就业的方向、从事的岗位,为此需要学习哪些课程,如何学好专业课程等。在引导学生建立专业认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培养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2.了解职业。职业是指学生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在学习之前,应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有关职业工作的环境、从事该职业的要求,这个职业对应有哪些岗位,未来还可以怎么发展等,这些问题越早了解,对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非常重要。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后,更有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专业学习。3.培养准职业人意识。职业人意识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能够体验的是学生角色意识。树立起学生角色意识,会使人时时想到自己是学生,要遵守学校行为规范、完成学习的主要任务等。作为培养未来职业人的中职教育,需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但可以培养其准职业人意识,培养其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理解等。这也是入学教育中职业启蒙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三、开展专业启蒙教育的途径

在入学教育实践探索中,我们设计了入学教育专业活动“五个一”,即一场企业专家的专题讲座, 让行家引领学生初步建立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的认识;一位优秀毕业生的个人发展历程介绍,通过榜样影响学生树立目标;一次专业对口企业的参观,让学生在现场实地感知未来职业工作环境及情况;一堂专业学习指导课,通过方法指导为中职学生提供新专业学习的支持;一份职业发展规划书,使学生在规划中起步。

1.开展一场企业专家的专题讲座。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为新生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可以包括专业对应行业企业发展现状、趋势,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发展空间及通道等。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使新生更好地认知专业、了解行业,以及企业对中职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及早规划三年中职生活。如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邀请知名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专家主讲《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发展新趋势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开阔了新生视野;动漫制作与游戏专业的《泛动画发展趋势———动漫专业学生如何学好职业技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讲座,从行业专家的视角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2.邀请一位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个人发展历程。邀请毕业生回校介绍职业和专业成长经历,通过同龄人的现身说法,会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也能把毕业生踏实勤恳、不断进取、对企业忠诚、对社会负责的良好精神风貌传递给他们的学弟学妹们。鼓励在校生以优秀的学长、学姐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将来把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更好地服务用人单位和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做好准备。

3.组织一次专业对口企业的参观。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参观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参观展览室或观看相关影片,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参观企业生产流水线;可以参观集团的后勤设施,了解员工的业余生活等等。其根本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学习企业文化,开阔专业视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走进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深圳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考察。新生入校即零距离参观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文化,聆听企业人士关于市场前沿发展的最新动向,在学生心中播下“职业”的种子,点燃学生专业学习的火种,开启学生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习的大门。走进联想阳光雨露客户服务的部分学生,看到联想服务站忙碌但又有条不紊的工作景象。许多客户来到这里对电脑进行维修检测,专业的流程化服务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从接待、登记,再到检测、维修,最后出具票据,送别客户,标准化的流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上好一堂专业学习指导课。各门各类的专业课是中职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新挑战。在普通中学,学生对专业课接触比较少,因此,要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必须在入学时就给予专门指导。专业学习指导课环节,内容包括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将要学习的课程及主要内容,需要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进取精神。这项活动一般由专业主任或者专业带头人完成,还可加入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分别介绍。

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大学生艺术教育;思考探究

一直以来,民族文化都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现阶段来讲,大学生艺术教育在进行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导致优秀民族文化的发扬受到重重阻碍。对此,各高校和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培养理念,紧跟时展步伐,构建更适合的艺术课程体系,以及教育培养机制,从而将艺术教育在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充分突显出来。

一、当前艺术教育中民族文化的融入现状

1、教学中过度重视技能传授

对于大学生艺术教育中民族文化的融入来讲,当前还存在较为严重的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难以将艺术教育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注重的通常都是一系列专业技能的认识与掌握,而经常会忽视民族文化理论内容的详细讲解,进而导致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也逐渐降低,以及一些优秀民族文化的遗失[1]。

2、受到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

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带动下,通过网络、电视等诸多媒介的传播与更新,大量信息不断涌向学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理念。而不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难以实现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有机整合,难以将所学文化知识与艺术信息进行恰当融合,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3、学生缺乏民族文化底蕴

在应试教育、就业为目标的传统大学教育培养理念下,导致现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难以得到有效培养,难以实现对民族文化内涵的透彻理解,从而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分析、辨识等综合能力的发现,难以获得完善的思想理念。虽然,现代大学生中,有很多都接受过良好的音乐、绘画等艺术教育,但由于缺乏良好的艺术理解、感知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艺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拓展,难以在传承、发扬和创新民族文化方面获得理想成果。

二、民族文化融入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策略

1、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特色文化资源

中国文化体系作为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有机整合,由于区域、民族的不同,其形成的区域文化也是各有特色的。对于大学生艺术教育课程来讲,应不断加强对区域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深广度,积极引入一些具有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始终遵循因地制宜,以及理论与实践淤积整合的原则,并通过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地考察,以及现场操作等活动来不断加强现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全面发挥、提升其视觉想象力与审美力,以此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区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2]。另外,广大高校在艺术教育方面拥有诸多资源获取途径,对此,和院校可以充分整合、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平面宣传、产品研发,以及广告制作等灵活多样的手段,对区域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开发,创新民族文化艺术,以此来不断为大学生艺术教育课程融入丰富特色的文化资源。

2、转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西方文化的引进,不论是在社会价值观、还是审美意识方面都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定冲击,而与此同时,我国大学生对满足文化的认知却在随之不断降低。对此,各高校在实施艺术教育中,应对一系列外来文化做出严格筛选,并将优秀民族文化恰当的渗透到各个艺术教育环节中,在加强我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红交流的同时,应始终坚持自身的文化价值,将民族文化力量充分突显出来,这就需要其教师不断培养、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一方面,应不断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对蕴含的精神实质进行准确把握,在指导学生传承、发扬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也要给予积极吸取,进而在不断提升鉴别外来文化能力、弥补自身不足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艺术创造方面的深广度;另一方面,应适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性教育,在逐步提升民族文化传承水准的同时,还应对现代社会理论做出深入解析,带领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对现代科技、应用意识与传统文化意识间存在的传承关系给予充分掌握,真正懂得运用现代人的思维去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新诠释,也推动大学生艺术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3]。

3、加强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

为了将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设置其课程中,应对本区域实际条件,以及学生具体学情做出综合考虑,不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整合,在具体落实中不断探索新颖方式,真正从不同渠道、全方位的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一方面,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学设备、资源进行不断优化,壮大师资力量,在适当增加教学设配上投入、科学安排课程时间的同时,还应加强教师专业技能、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学生具体学情,为不同年级安排难度系数不一的课程,其相应教师在授课中,也要结合实际需求选用不同授课培养模式,以此来获得良好的文化传承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文化艺术作品展、满足文化交流等教学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更好的传承。

三、结论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在传承、发展方面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尤其是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各高校艺术教育也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充分重视起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并构建出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更好的发扬民族文化,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与国际地理,推动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的健康、同步发展,也为大学生艺术教育发展提供重要重要思想指导。

作者:曾红梅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宋洁.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6,(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