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厚实的文化底蕴

厚实的文化底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厚实的文化底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厚实的文化底蕴

厚实的文化底蕴范文第1篇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中国传统家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物。历经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中国传统家具随着时代和民俗文化的变迁,民间家具涌现出不同的派别,如苏作、京作、广作等。长期以来,众人只问苏京广,而不知有鲁。鲁作家具起源于明式家具,清代早期初见端倪,到了民国时期开始成型,之后虽发展缓慢,却从未停滞。可以说经历时代革新和巧匠的精心雕琢后,鲁作家具积淀了山东数代人的民俗文化和艺术精神,是前人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一、鲁作家具的起源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商,繁盛于宋元,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派别的家具都体现了时代特征和各地的风土人情,蕴含了特殊的人文精神。山东自古以来被称为齐鲁之地,也是我国古代工匠大师鲁班的诞生地。儒家思想、孔孟文化从这里播散和传承,京杭大运河贯穿山东南北,因地理优势,齐鲁之地作为南北水陆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手工业日益壮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在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下,鲁作家具应运而生,后开始蓬勃发展,并自成一派,承载了山东的民俗文化。

二、鲁作家具的特点

与苏作、京作、广作不同,鲁作家具选材上并不侧重于高档木料,而是多以山东本土的老榆木为主。榆木亦刚亦柔,外形稳重、大气、不张扬,而内在坚韧遒劲。因此,鲁作家具的特点是因材制宜,因材定型,保持原生态特色,充分表现并突出木料本身的柔亮色泽和自然纹饰肌理,彰显其天地灵气。鲁作家具注重细节,在家具结构上采用榫卯接合,依据部位尺寸大小恰如其分进行粗细随形处理,做到严丝合缝,恰如儒礼。比之京作家具的贵气奢华、苏作家具的俊秀纤丽和广作家具的高调霸气,鲁作家具更显沉稳、敦厚、朴实。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鲁作家具展现了淳朴、厚重、儒雅、包容的格局,传承了一种和谐自然的中庸之道,给人庄严、沉稳、大气、古朴、雅致的沁心感受。

三、鲁作家具代表的山东民俗文化

山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包括儒家、墨家、道家、兵家等,最初就是在山东争鸣繁荣。随着朝代的更迭,两千年来儒家思想对山东民俗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民间家具中有着深刻体现。鲁作家具作为民间制作工艺的代表,展现了山东地域特色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受本土儒家思想的熏陶,鲁作民间家具在形成自身风格的过程中以内敛、中庸的思想贯彻各个方面。

鲁作家具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常常与民俗节日、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在民俗文化中也扮演一定角色,代表了山东人民的淳朴厚道、与人为善、任劳任怨、稳重实干的性格特点。正是因为受儒家思想的教导,鲁作家具在制作中也体现出了中正平和、含蓄内敛的品性。山东人在制作家具时,选料粗壮硕大,就像山东人的性格一样,豪爽大气;木料色泽柔亮、纹理自然、厚实稳重,体现了山东尊老爱幼、淳朴厚道、与人为善、包容、顾全大局的民俗精神。鲁作家具推崇中庸之道,既没有京作家具的奢华贵气,也没有苏作家具的细腻俊秀,更没有广作家具的豪迈霸气,它粗犷中带有文气,浑厚、儒雅,内敛含蓄,尽显彬彬君子之风。

两千年来,山东世代传承的民俗文化,有着自身的独特体现。鲁作家具作为人们居住空间和室内生活沟通的工具,无疑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传承载体。我们可以从鲁作家具中领悟到民俗文化的传统魅力,以及鲁作家具古典质朴的外表下蕴含的浓厚人文情愫和自然淳朴情怀。

四、鲁作家具在中国文化中的精神传承及价值地位

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载体,鲁作家具蕴含着其独特的魅力,不仅反映了山东民俗文化的博大,还传承了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鉴于鲁作家具的特殊艺术价值,古玩界及许多收藏家参与筹办了鲁作家具藏品展览等,民间也有一批爱好者研究鲁作家具。在专家、学者眼里,传统民间鲁作家具不仅仅是价值不菲的宝贝,是值得收藏艺术品,还是可以深入研究探讨的文化遗产。中国民俗家具中鲁作家具是几千年儒家思想和民间生活的一种文化结晶。这一文化结晶既传递了底蕴厚实的古老文明,还满足了现代人对古老情怀的寄托。中国民俗家具的定义和意义在有关文书中已明确,鲁作家具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民俗文化精神的体现有着巨大意义。因此,鲁作家具在中国文化研究中具有非常大的艺术价值。

根据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鲁作家具作为中国几千年儒家思想文化的承载物,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鲁作家具可以作为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其制作技艺和代表的儒家思想精髓也是非常珍F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结论

厚实的文化底蕴范文第2篇

一、吸收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校文化的底蕴

学校文化的底蕴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在世界文化的宝库中,中国文化传统有其独特的魅力,有不朽的生命力,它是开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同样是我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厚底蕴。

不同历史时期,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不同。但任何时期,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必须放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中,审时度势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这样的视野下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更能产生浑厚而盈润的学校文化。

实践中,我们注意将挖掘学校文化底蕴必须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紧密结合起来。我校将“至健至善”作为校训,以此引领所有学生做具有“健康体魄、健美心灵、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追求“善良的德行和善意的举止”作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准。学校努力营造“厚德益智,务实力行”的校风、“智慧教书,爱心育人”的教风、“乐学善思,求真创新”的学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是学校的办学目标。

二、传承学校自身文化,保持学校文化的延续性

厚实的学校文化底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传承、开拓,不断丰富、长期积淀的结果。因此,在学被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进行移植。而应该面直学校的历史,从学校历史中寻找学校文化发展的轨迹,探寻其成长历程,挖掘自己的学校传统,在不断的预设、应答与坚守中发展创新。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毋庸置疑,很多校长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思维方式,都想给学校师生和未来留下点什么。但有的校长一上任后就不加分别地把学校精神文化推倒重来,更有甚者把个人的好恶变成学校的“个性”和“特色”。须知,一所学校的发展就是一代代校长的智慧、能力的体现,优秀的学校文化往往体现着一代代校长的远见卓识,表现出校长们的教育哲学观和管理哲学观。

为此,我们充分挖掘学校发展史,以历史上存在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歌等为载体,对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学校文化的内涵、特征、历程进行考察,剖析学校自身已形成的文化传统,提炼并凝聚出本校的学校文化,从而构建本校现时特色的深厚的学校文化,真正实现对自身已形成的文化传统的历史传承。经过打磨于加工,我们将“用微笑迎接每天,让学习充满乐趣”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德才并举、文理并重、外语强化、素质全面”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服务至上、效益为先”作为我校的办学宗旨。我们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高举“乐学善教”的旗帜,使校园里始终涌动着“欢快、愉悦、奋进、向上”的激情。学校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创新发展”为目标,力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广大师生“和谐的校园”、“学习的乐园”和“精神的家园”,让全校师生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每天都能领略诗意般的美景与惬意;感受家庭般的关爱与温馨;体验创作般的快乐与激情。

三、把握现代文化脉搏,增强学校文化的时代感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种扬弃与创新的过程。她不是封闭的、静态的,而应是开放的、发展的和动态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是一种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创建学校文化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以适应社会文化的时代要求和主体的内在要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有效学校的学校文化就会从“有效”变成“低效”甚至是“无效”。

四、汲取外来文化精髓。拓展学校文化的视野

厚实的文化底蕴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 符号 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各国发展的道路与特征均有不同。德国长期以来强调设计中的功能主义原则,强调设计的民主特色,反复提倡”好的造型”。因此,理性原则、人体工程原则、功能原则是设计天经地义的宗旨,不能因为商业主义的压力而放弃。这些因素造成德国设计的坚实面貌:理性化、高质量、可靠、功能化、冷漠的特征;与之恰恰相反,美国设计的幽默感与随意性形成了这个自由国度的标识。美国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得设计师对设计的社会效应,对大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现代设计对于民族传统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以及设计本身的社会含义等则考虑不多,这使得美国设计更具轻松、乐观的色彩;法国的现代设计是基于法国设计传统的,即设计为富裕的上层人的活动,设计的内容是豪华、奢侈的产品,设计不应该是民主的、大众的,而应该是权贵的、高尚的。法国的设计除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外,地区主义也非常强烈;丹麦是斯堪的纳维亚五国中最小的一个,国土狭小,经济高度发达,其发展一开始就与大自然作斗争,这种背景使丹麦人长期以来对于设计具有高度的重视,而丹麦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的统一性,使丹麦的现代社会也对其设计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丹麦现代设计中贯穿了一种冷静的,严肃的高度功能化的风格,体现了大企业的精神;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得非常迅速和成熟,日本利用了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各国用了70多年才达到的目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是日本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日本是一个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最好学生,从传统的日本设计可以看到中国、韩国的影响;从日本的现代设计中,可以看到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的影响。无论是日本的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设计(如茶道、花道、盆景设计),还是现代设计,如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建筑和环境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包装展示设计,都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世界上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设计时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日本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意义的经验。

中国的现代设计相对欧美等国来说,就不是那么乐观了,设计上抄袭模仿的现象普遍存在,作品的质量不高,能够走出国门、真正展示自己的东西还是太少。完全照搬国际现代主义设计,虽然可能设计水平看似提高了一些,但是毫无中国特色可言。我们分析西方各国的设计,它们都有着自己本土特色的东西,是它们文化的体现。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孔孟哲学、诗书礼仪,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我们唤醒中国本土设计面向世界的重要源泉;并且中国传统艺术丰富多彩、陶器、染织、家具、古建筑、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等是我们创作的宝贵资源。

一、图腾、纹饰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将传统元素衍生后再融合到现代设计中来,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的”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的司标就是在公司”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下,采用了”同心相合、彼此相通”的”方胜”这一传统吉祥图形作为基本框架。司标原形虽然取之”方胜”,但靳埭强先生敏锐的视觉感受力以及他对传统图形内涵气韵的深刻感悟力,使他没有对原形的如实照搬,而是经过了形的提取、衍生、再造,使司标更加具有东方民族个性,也更加适用以后的展开运用。又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丁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图案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在其他视觉传达艺术、环境艺术等设计领域也处处可见图腾、纹饰元素的运用。

厚实的文化底蕴范文第4篇

一、省检前的准备工作、

1、分工明确,全校迎检步调一致。各行政人员、各处室部门按学校《迎检工作方案和分工》,及时准备,完成分工任务,在县局的各次督导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有关部门、人员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在5月10日左右,各种迎检材料全部到位。

2、对照评估体系,积极准备各种材料。按县教育局统一部署、统一封面、统一纸型、统一目标、统一盒子,各材料准备组、处室、部门通力协作,使各种迎检材料不出现矛盾,不出现不一致情况。5月14日各种迎检材料按要求装盒完毕,统一放置。

3、为使迎检工作更加精细,更加准确,不出漏洞,学校组织全体行政人员和有关处室部门人员赴峡江中学取经学习,返校后重新检查材料,补充、修正、完善,使得迎检工作更加厚实充分。

4、加强各功能房建设。按检查体系要求,学校在一个月内整理、改造、建设了体育器材保管室、美术室、美术器材保管室、舞蹈房、多媒体音乐教室等。

5、多次召开各层次迎检会议,布置强调迎检工作。各有关教师、工作人员积极行动,主动参与,各班级齐心协力,使学校每个角落、每个场所都面貌一新,特别是重点抓好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图书馆、教学楼的卫生管理等工作。

6、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完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一个多月内花十多万元重新改造绿化美化工程,于5月12日完成;花十多万元添置体育器材、美术器材、音乐器材等设备设施;花十多万元构建校园文化设施等。本次迎检共投资近六十万元添置、完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在全县统一部署下,实验设备和图书馆设施及时到位,登记造册,投入使用。

7、努力化解大班额工作到位。学校根据各年级各班的实际情况对成班率高的现象作了化解工作,将高一年级的23个班化解为28个班,高二年级的23个班化解为25个,并安排好班主任、任课教师、课程。

8、及时录制学校宣传片。5月13日,学校宣传片已经录制完成,宣传片全方位反映出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和学校环境的干净幽雅,全面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文化底蕴等。

总之,省检前,学校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到位,学校以一种自信的姿态来迎接省督导评估检查。

二、省检时的迎检工作

厚实的文化底蕴范文第5篇

一、加强师生情感沟通,营造愉悦教学氛围

教学是双边活动,是师生心灵的交流、智慧的碰撞。这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是学生有效参与的发起者,没有教师积极营造的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参与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应主动“套近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这是语文人文性进行人文关怀的使然,也是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情感在文学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师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而且,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因此,教师要用饱满地热情,真挚地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去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认识语文。

二、加强基本能力训练,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培弄学生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凡工具学科,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数学是工具学科,学生应具备计算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学生就应具有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而小学生获得这种能力不会“凭空产生”,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来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替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段话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而且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所以小学生学国语言,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语文教学手段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采取“一言堂”,实行“满堂灌”,过多的分析,扎实的灌注并没有引起学生“多大注意”,只是在学生耳边形成了一股青烟上了苍天。自从现代教育技术进校园、进课堂后, “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手段就“落伍”了。由于其存在多种弊端,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特别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现代化,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粉墨登场,崭露头角,通过声、光、动画等多种介质,不仅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高度集中在课堂上,强化学生记忆。

四、加强背诵识记积淀,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要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就必须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而积淀就是实践的一种方式,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教学时,既要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五、加强阅读写作结合,提高“学范仿模”能力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等重要,不能偏颇。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常常把二者割裂开来,学生作文没有可借鉴对象,常常闭门造车,写出的作文既无章法又无文采。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道出了好作文是应多读书的,所以,我们应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育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可供模仿的“范本”,就不会吸到好的作文方法,就不能解决作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加强阅读写作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

相关期刊更多

人文地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陕西省教育厅

江海学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