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急指挥中心分析

应急指挥中心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指挥中心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急指挥中心分析

应急指挥中心分析范文第1篇

一、公允价值的界足

IASC(1995)在IAS32《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UK ASB)在财务准则第7号(FRS7)《购买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中认为,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而非强迫或清算销售中,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AC)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没有受到强制的、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商定的对价的金额。FASB(2000)在SFAC7中则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自愿交易者的当期交易中,资产买卖、债务发生或结算的金额,而非强迫或清算的出售价格。我国新颁布准则中将其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强调“公平”“自愿”的交易价格,公允价值实质上是完全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评估,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方法都没有采用市场为标准,公允价值其最大特点是熟悉情况的双方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而公平交易是指没有关联的各方在公开市场上所进行的交易。公允价值是一种现时的、面向市场、强调公开、公平的价值形态,公允价值强调时态观,且计量中的时态观和历史成本中的时态观是有区别的。历史成本计量的时态观是静态的,而公允价值计量的时态观则是动态的。无论在当前交易中,还是在计量日都表明公允价值计量中的时态观是跳跃性的。同样,资产和负债在不同的计量日或不同的交易日其公允价值是不同的,这是公允价值计量优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公允价值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了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才使得会计报表的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才会更有用。

二、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在新准则中的应用比较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历史成本为基本计价原则,历史成本是传统会计计量的核心。历史成本是指据以入账的原始交易价,其账面价值是历史成本最确切的表述,历史成本的运用体现了会计原则的可靠性及谨慎性。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大量的兼并、重组、联营行为使资产价值频繁变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币值剧烈变动,使各个时期以历史成本计量失去了可比性;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给传统的会计计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商誉、人力资源等隐性资产在一些企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对历史成本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其自身缺陷也暴露无疑。公允价值正是由于历史成本满足不了新经济形式的需求而被提出的,其运用体现了会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颁布的新准则中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目前主要采用以历史成本计价为主以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计价为辅的模式,是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状况不能完全提供可靠的公允价值,所以在新准则中,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生物资产准则中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可见在生物资产准则中,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所有生物资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其他有关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中也有类似规定,只要严格地按照准则实施,公允价值就会得到充分切实的运用。

三、公允价值的国际比较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发展为决策有用观为主,要求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或潜在参与者的决策相关,即会计信息对其决策必须有用。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会计准则中比较侧重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购并越来越普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公允价值已成为新的计量原则。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基础上,对部分资产要求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范畴内适用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企业合并相关的计量要求采用公允价值,另一方面是合并以外的分别情况采用公允价值:准则明确要求必须用公允价值的包括IAS 41规定的生物性的资产、IAS 39规定的金融工具、IFRS 2中以股权支付的报酬;其次,要求以公允价值进行减值测试的情形,如存货(IAS 2)、资产减值(IAS 36R)、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和无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IAS 36R、38R),以及为出售而持有的非流动性资产和终止经营(IFRS 5)最后,是可选择采用重估价/公允价值(Revaluation/fairvalue model)入账的,如不动产厂房和设备(IAS 16)、无形资产(IAS 38R)、投资性房地产(IAS 40)。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以及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准则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易、资产减值、生物资产、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都涉及了公允价值的运用。由于上述行业或业务原有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有新的计量属性来替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生产要素市场和资本市场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如房地产交易市场在很多城市都很活跃,为资产评估中市场价格的取得提供了充分的资料;我国证券市场的公众投资者也已趋于理性化,股票的市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这样资产或股票的公允价值就可以取得。新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范围,提高了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但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的获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公允价值在具体准则中应用的影响分析

(一)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者的影响新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类资产一J95没有成本,按历史成本计价则无法反映在报表中。而此类资产或负债所隐藏的风险却十分巨大,如著名的巴林银行破产案就是典型。为了避免给财务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应当考虑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使非专业投资者难以识别报表信息,从而导致投资失利。目前,上市公司证券类投资当市价比威本低时必须计提跌价准备,如果出现市价比成本价高,只要公司并没有出售股票实现收益,账面盈利并不能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对

此类投资期末按公允价值入账,账面盈利就能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当持有投资上升时,确认未实现收益会虚增企业利润,而利润增加又会导致税收加重,直接结果会是导致企业现金流出。对于非专业投资者而言容易导致其决策失误。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体现其真实价值与未来盈利,从而使报表信息价值提升。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高速膨胀,上市公司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计量其早期购入的投资性房产,会大幅提高其净资产;当期净利润,上市公司中的投资性地产溢价将在账面上充分体现。投资性地产上市公司由于每年重估地产价值,并以市值反映其账面价值,将直接大幅提高每股的净资产,降低市盈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将使企业税负加重。目前准则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是采用历史成本计价而不确认其市值变动损益,这对上市公司而言是充分发挥了折旧的抵税功能,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这意味着企业缴纳的税额会相应攀升,将直接导致企业现金的流出。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债务重组的影响重新确认重组收益使债务豁免的上市公司其每股收益将大幅提升。此前会计准则是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按新准则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从而提升每股收益水平。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债务重组是否再次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工具。公允价值是双刃剑,按照公允价值对资产的评估“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有可能增加企业利润操纵空间。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与要素市场尚不完善,国内评估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经验不足使公允价值难以公允。

(四)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影响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其直接结果是这一交换将产生利润,而此前采用的账面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生利润,只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按比例确认收益。

应急指挥中心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会计计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2

在如今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中,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已经逐步跟上国际会计的发展,努力使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趋同于国际会计的计量模式,服务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并使其日趋完善。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能够使公允价值计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探讨。

一、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最近几年,国际会计准则及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均开始把公允价值作为最为重要的计量属性之一,对于公允价值是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所以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给以重视,只有如此,才能对我国的会计发展起到与时俱进的作用。

二、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的变化

我国在公允价值方面的应用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将公允价值引入到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当时的公允价值定义表明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中,可以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活跃市场则以市场成交价作为公允价值计量,但是由于当时的交易市场发展还不健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虽然将此引用到会计准则中,但实际上公允价值很难得以体现,那么就很难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过程中的进行可靠的计量和应用。所以在2001年的会计准则修订中,虽然仍有公允价值的概念,但是基本上淡化了其在会计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直到现在,我国科技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公允价值在我国管理学科中有很大的应用范围,涉及面很广泛。但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并没有对公允价值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进行大力度的推行规范应用,这对我国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造成了会计领域的混乱场面,近些年我国才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其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做了重点规范,使公允价值计量得到科学发展。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的优点和作用

(一)会计损益得以客观体现

公允计量不仅要计量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而且要计量资产和负债因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收益变化和亏损情况,利用公允价值可以更客观地表现出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等。这样真实的损益表现,可以作为客观的企业会计损益评价。

(二)维护企业资本

企业如果用历史成本进行对资产的计量,因通货膨胀及币值(汇率)变化、科技进步等因素,会导致企业不能维持此前的生产能力,使企业在低于简单再生产的状态下发展。而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就可以按市价和现值对将公司资产进行计量,保证和维持相应的再生产能力和规模,使企业资本得以维护。

(三)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价值

虽然公允价值在反应会计信息上有一定的市场波动性,但是在公允价值可以保证在资产负债表上面具有相对可靠性,而且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自身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对企业资产是否产生收益和亏损方面进行计量和确认,不仅没有否认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并且可以对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值进行对比和参考,对于反映企业的本身价值有着一定的可靠性。

(四)可以对未来的交易进行预测

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未来的交易有着一定程度的推测,一些金融衍生品会涉及巨大的资金,那么如果不能及时看出其本质的价值变化,就会给一些非专业投资者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对未来的交易进行估测,通过公允价值所带来的信息,就会对此做出全面完整的观察,及时判断出相对应的有利操作。新加坡上市公司中航油集团违规投机石油期权,出现最高达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也从反面说明了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对未来的交易进行估测的重要。

四、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局限

虽然我国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加大了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规范,使其得到了较大的重视,但是在新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规范显得比较分散,没有得到一定的整理和集中,使其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施。

(一)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是通过市场交易价和市场类似参照物的价值来估量的,我国的活跃市场还并不完善,那么确定公允价值的实际金额是很困难的,所有信息数据来源不一定都有相关的保障,用估量值来确定公允价值,涉及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利率和折现率等等,也使公允价值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难度。

(二)企业会计新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在一些项目的规范还不够清楚。由于规定的项目太过分散,导致有些规范并不具体可行,模糊不清的规范如何能够使实际操作得以实行呢?只会使有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恶意进行计量基础的操纵,成为企业进行利润粉饰的手段,从而失去了规范的意义。

(三)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我国规定一般要采用历史成本作为在会计计量中的主要属性,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并非是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要应用工具,而是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引入公允价值,这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

(四)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设定了极为苛刻的应用条件,一般要求能够持续获得并且可靠计量的公允价值数据才能作为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也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五)虽然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环境仍不稳定,致使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上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当然,这对于公允价值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制约。可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我国目前仍以适度引入、谨慎使用和积极稳妥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公允价值,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允价值的运用。

(六)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关系具有争议性。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并称为会计的计量属性,但公允价值和其他几项的关系研究有了一定的争议性,我国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当然如何统一判定公允价值在计量属性中的性质和应用、还有待学者进一步的研究。

四、推广公允价值在实际中运用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模式

前面已经说过,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我国还采取谨慎的态度,所以为了符合国际会计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经济成熟起来。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难以确定

由于很多因素,公允价值在应用中仍不得不用其估量值进行计量,那么如何能使公允价值的计量有一定的标准,使公允价值得以广泛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我国必须努力探索出使公允价值标准化的有效方法。

(三)尽量多的引用公允价值完成对利润表的编制

改变我国只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引用公允价值的现状,在实际中以全面反映公允价值变动为基础做的利润表,使公允价值得到真正的利用,逐步完成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的主导地位。

(四)加大审计人员和证券市场的管理力度

我们应该加大对上市公司和审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努力完善此方面的管理制度,强化证券市场的有关规定,尽量使公司的相关数据透明化,才能有效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五)不可滥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不成熟、市场环境尚不稳定,导致了我国不能滥用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如果抛弃这些因素不管不顾的使用公允价值,则会失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要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逐步完成公允价值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六)不盲目追求与国际标准的同步

不管是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还是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我们都不难发现,我国的公允价值应用主要都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实现国际趋同。但是我国在引用中,并没有完全照搬国际的会计准则,所以我国企业也不得完全照搬国际公允价值的应用,而是要结合实际,完成自身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这样才对我国探讨公允价值起到重要的意义。

(七)提高会计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和逐步完善,许多新的内容得以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来,这就对我们的会计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提升自身的判断力,对公允价值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对我国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逐步趋同和等效,我国也渐渐地接受了很多国际上先进可行的理念,现如今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会计的实际操作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会使我国会计领域得以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春舫.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2).

[2]王建成,胡振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会计研究,2007(05).

[3]苏淑艳.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5).

[4]黄学敏.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2004(06).

[5]柴屹松,李博.浅谈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2(05).

应急指挥中心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税会分离;会计信息披露;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司治理作用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会计信息质量已经成为对公司行为和潜在投资者利益都有着非常大影响作用的因素。具体来说,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会计信息披露自身就是对公司行为的监督,具有约束不规范的企业财务行为的功能。因此,会计信息披露可以直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趋于完善

1.有效控制市场上的公司的不良融资行为

解决不良融资行为可能对企业的财务业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长期来说,还有利于解决了不良融资行为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

2.有效限制市场上公司的不良资金运作

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在短期制约不良资金运作对企业的财务业绩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避免不良资金运作导致企业财务困境的风险。

3.有利于对企业的财务业绩人为操纵直接制约

可以解决公司操纵行为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企业粉饰按照要求定期披露的财务报表信息的问题。

4.有利于制止公司出现不恰当的财务分配行为

可以制止企业因为短期内的不恰当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会产生对公司股价上升刺激作用,而过多地引起不恰当的财务分配。

(二)会计信息披露可以有效推动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之间的匹配性,是有利于企业行为监督和激励相容的关键性因素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活动既可以有利于管理当局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科学考核,也可以帮助社会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降低不确定性,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决策风险,保证社会资本趋利性流动正常,从而有效地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其次,健康的信息披露机制直接影响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委托关系中的委托人,也就是外部投资者的权益。

二、我国的“税会分离”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和税务制度之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收入确认、成本和费用的计量以及企业的资产损失衡量和关联方交易方式等环节上都有一定的体现。按照规定,如果会计制度出现和税务制度的相关规定有所差异时,一般来说都需要按照税制来进行适当的纳税调整,这就决定了如果会计制度和税务制度之间的不同之处越多,那么企业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会计项目也就会相应地增长。

不过,我国的税务会计还远远不能够像美国那样形成为一个单独完整的学科和知识体系,而企业组织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不需要单独编制一套财会报表来提供给税务部门使用,而只需要以企业的日常财务报表为基础,实现一定的税务项目调整后,就可以作为依据来向税收主管部门申报纳税事宜。税会分离的现象越明显,就会更加加大了企业实施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也就相应导致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征管时所需要花费的管理成本。而且随着税会分离的程度加深,使得会计需要按照税制调整的项目不断增加,也会使得一些企业卒子的会计人员和税务工作者不能准确地完成这些项目的调整,就使得企业会计核算中由于税收差错问题不能避免而形成了新的税务风险。

另外,税款是企业费用支出中的一部分,会使得企业的日常利润减少,并产生一部分现金的流出,这就使得在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还不是很完善,税收的监管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的形势下,企业会倾向于利用税会分离的现象来调整自身的纳税时间,以实现操纵企业盈余和经营的现金流的目的。此外,由于调整过程中的会计工作者的客观因素的介入,使得因为税会之间差异增加企业的税收差错的现象就变得更多。而税收差错的增多就会进一步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使得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成为新的会计工作的难题。

三、我国“税会分离"模式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能够符合相关性质量要求,提供合理的会计信息

税会关系的适当分离,使得会计领域的标准制定受到税制的影响较少,因此可以较好地保证会计信息满足相关性质量要求。这种税会分离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质量的优势,可以保证会计信息可以被更早更快地披露给社会投资者,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流动性的提升,也就相应降低了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改善市场整体效率。

(二)会造成会计信息可靠性水平有所下降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两者之间存在反向相关的关系,因此,税会关系的分离程度的增加虽然会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是却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应下降。这是因为如果要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一定会采取更多的现行价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方法来衡量会计事项,而这些方法会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中更多地出现预估和假定等行为,一般来说,这些事项难以得到验证,因此,其可靠性就会降低。

(三)会计的灵活性,为会计造假提供了空间

由于税会分离,灵活的会计处理原则为造假准备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税会分离还会大大降低会计造假成本。如果一旦出现制度欠缺、监管力度不够等情况时,就会大大刺激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损害社会投资者利益的现象也会大为增加。

参考文献:

[1]安体富,王海勇.论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的合并[J].税务研究,2005(3):45-52.

[2]巴曙松,陈华良.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市场发展新动力:公司治理的改进[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5(12):7-11.

[3][美]伯纳德,萨拉尼著.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陈建国.企业不同并购模式的会计与涉税的处理分析[J].涉外税务,2005(10):68-70.

应急指挥中心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指挥中心

中图分类号:TN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06-01

随着国内许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延长,路网规模的扩大,客运需求的快速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的任务在逐步加重,风险要素也在增多;同时,同一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有多种形式多个运营商,各条线路之间也需要进行有效和及时的运营联动,这就迫切需要成立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协调指挥机构线网指挥中心来担负起这一艰巨的使命,担当线网统筹管理这一重要的角色。

1 运营组织的协调性

1.1 各线运营的影响

线网指挥中心对于各线运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线网指挥中心在运作上,原则上不干预各运营主体的日常运营管理,在行政上也不存在隶属关系。各运营主体负责管辖线路的日常运营,指挥中心授政府委托,从网络层面协调各线路的运营,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网络的整体优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2 各线运营的协调

线网指挥中心的建立既可以有效地组织制定各线网的运力配置计划,并对各运营商进行监督,同时又可以制定合理的线网调度规则。

线网指挥中心的运营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突发事件情况下或运营主体有需要时,指挥中心代表政府行使指挥权,指挥线路控制中心,启动相应预案。

(2)在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生时,指挥中心协调不同运营主体的线路间的配合。

(3)为城市轨道交通各运营主体提供相邻线路及对轨道交通有用的公共信息,为其制定合理的运营计划、客运组织提供依据。

(4)线网指挥中心通过整合各条线路的客运和行车数据,计算得出路网各断面分时断面流量,对路网运能运力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全路网的运输组织方案、运力配置和调整计划。

2 运营主体的监督管理

在政府的授权下,线网指挥中心对各运营主体的服务标准进行监督管理。指挥中心成立后,根据政府授权的相关职责,及时协调解决路网日常运营中多家运营企业间、不同线路间存在的问题;根据市政府的《轨道交通路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等制度规则规定,组织运营企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处置预案,组织编制符合线网运营的《轨道交通路网调度规则》、《轨道交通路网突发事件信息规则》、《路网运营统计指标管理办法》、《路网运营协调管理规定》、《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办法》、《共管换乘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配合预案》等规章制度,明确路网调度指挥中心的运营协调管理和应急指挥系统与各运营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外部单位的职责分工及业务流程。

3 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

线网指挥中心日常负责审查各运营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和制定线网各运营商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配合预案。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线网指挥中心协调指挥路网内各线路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同时向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及政府相关部门报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信息。

3.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针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可以内部解决时,由指挥中心负责协调指挥,市交通应急指挥部总体监控。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部无法处理时,由市交通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指挥中心配合指挥。

3.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应急处理的主要功能

线网指挥中心内设置一个集运营监视、数据共享、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指挥系统。该系统具有综合监视、数据共享、应急处置和辅助决策功能,主要应该包括通信系统、路网综合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同时,指挥中心与市公安公交总队、市消防局、市急救中心、市交通委应急办等单位建立了热线电话,并将视频图像接入市公安公交总队,为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及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3 城市轨道交通部分区段中断后的公交摆渡支援应急处置

各种风险导致的轨道交通区段运营中断事件发生后,大量乘客在站外滞留,如再遇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情况将更加急迫。应对这种由于区段中断运营导致的乘客大量滞留的典型突发事件,需要由指挥中心牵头组织,协调各运营企业及公交总队、公交集团等单位,快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尤其是保持轨道交通与公交联动,利用公交进行接驳和摆渡,安全及时地疏散乘客,尽力维持路网运营秩序,以杜绝由于协调措施不当和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准确造成的公众负面影响。

(1)部分区段运营中断后,运营企业应尽快组织短交路折返作业,在此前提下,以公交摆渡作为必要的补充措施,正确实施。

(2)轨道中断运营区间较长,短时无法恢复,道路交通正常,可以提供支援。

(3)指挥中心需明确掌握中断运营的站点,位置;明确已经在车站滞留和正在进行区间疏散尚未到达站台的乘客数目;根据道路路网情况,确定将乘客疏散至本线的正常运营区段,或就近疏散至路网其他正常运营地铁线路。

4 多种资源共享

4.1 空间资源共享

线网指挥中心通过建设容纳多条线路指挥大厦,达到线路控制中心的“物理集中”,从而实现同厅调度指挥,改变了传统 “一线一中心”建设模式。

4.2 人员和设施资源共享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出发,各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存在着人员及设备重复设置的现象,线网指挥中心的设置可以实现一岗多线的综合管理的方式,同时在整个线网内人员和物资也可以统一调配。

5 票款收入清分清算及信息统计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设置了票务清分系统,票务清分系统从各运营线路中央系统接收所有交易和票务数据,根据票务清分规则,及时对各线的票务收入进行清分。同时票务清分系统将及时对客流、票务收入、车票使用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线网指挥中心的建立要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行体制特点,也就是“统一指挥、逐级负责、协调动作”的运营管理特点,实现调度指挥“从线向网”的转型。指挥中心承担着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日常运营组织监督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调度指挥、票款收入清分清算及信息统计等工作。因此,在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中建立一个线网指挥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朱军,宋键.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共享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5.

[2] 朱沪生,毕湘利.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2):1.

应急指挥中心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交通;应急指挥中心;软件支撑系统

广东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应急指挥中心应该是一个包含对外服务网站、呼叫中心于一体的综合对外客户服务中心,通过与高速公路系统内部的系统(监控、收费、管理信息等)进行信息交换,从内部各系统获取相关信息,完成客户提出的交通信息查询处理,以及为客户访问交通信息资源提供接口支持和应用数据。临时应急指挥中心作为过渡性指挥中心,是以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花都监控中心为基础,租用电信运营商网络专线,实现与花都监控中心功能基本一致的临时指挥中心。

交通集团临时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花都监控中心的报警信息,汇集并显示突发事件现场的图像,并根据应急预案的指导意见对现场救援指挥工作进行远程指导。从应急指挥中心的功能考虑,应急指挥系统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临时应急指挥中心硬件设备系统、临时应急指挥中心与花都监控中心的通信系统、临时应急指挥中心软件支撑系统。本文主要探讨临时应急指挥中心软件支撑系统。

根据应急指挥中心的功能,指挥系统的计算机需要一系列的软件支撑其运行。支撑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软件以及应用软件两部分。

1、操作系统软件

工作站平台软件采用Windows系列产品,如Windows XP、Windows Vista等;计算机应安装防毒软件,防病毒软件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和测试。网络杀毒软件采用瑞星网络版。

2、应用软件

应急指挥系统的应用软件主要包括系统管理软件、图形计算机软件、视频监控软件、应急预案管理软件、报表查询软件、事件录入软件等。应用软件将满足以下需求:

2.1操作使用要求。①计算机与操作员之间应采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具备良好的图标按钮、菜单选择和图形显示等视窗访问环境;②人机界面中各种图标、文字均为中文显示,应采用国标GB2312汉字显示。中文输入方法应为中国大陆流行的汉语拼音或五笔字型输入法;③人机界面要求美观、简洁、易操作,颜色配比及背景协调,避免值班人员产生眩目和疲劳感;④软件易于学会且方便用键盘或鼠标操作。使用者执行操作时不用任何程序语言知识,便能方便灵活地操作系统;⑤后台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移植、扩充方便,各模块之间完全平滑过渡,可自动执行监控流程;

2.2系统运行维护要求。①系统应是适用于本项目监控系统集成、完成监控系统功能要求、并具有扩充功能的软件;②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移植、扩充便利,具有二次开发、修正应用软件的能力。系统能迅速重新编排及输入更新模块,在启动一个新模块时能使干扰降到最低;如果新的模块不能正常运行,系统有能力恢复旧模块。③系统软件平台应当是可靠性高、具备容错、自诊断、纠错能力,以保证系统出现小故障时,不至于重新启动或死机;不会因软件本身故障,而导致系统的运转异常。

2.3系统接口要求。监控中心的监控系统应具备与消防、医疗、交警、抢修等部门互通信息的接口,以便出现异常事件能及时得到以上部门的帮助。

2.4系统的安全设置要求。①系统应具有分级保密功能,对不同层次和职责人员,应分别设置不同的操作使用权限,设置不同的操作口令和密码,防止越轨存取和修改,保证数据的完整性;②对于重要的控制操作,系统软件具备自动注销功能,当操作员以具有控制操作等高权限登录到系统管理软件后,如果应用软件检测到在一定时间段内没有发现任何用户操作活动(即系统没有检测到键盘或鼠标活动),系统将自动注销该用户的登录,以防止其它操作员以该用户的权限进行一些不恰当的操作。③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备保护能力,防止断电、重新启动可能对数据造成的破坏;④系统应具有自动恢复能力,能在故障排除后自动将各控制器硬盘上的数据传送到服务器上;⑤系统不允许其它软件拷入与操作;⑥系统可对值班员的操作进行存储、记录、打印。

2.5系统的安全和运行要求。①计算机软件能完成系统每日的备份及重要文档的存盘,并带有时间记录,以便在需要时可复制每日的数据或调出历史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工作。②计算机系统应能动态保持1年的监控数据,并在每年的年终形成报表后提醒值班员手动将数据导出,通过光盘刻录机存入光盘,分类保存,在光盘上标注光盘记录的内容、刻录时间、刻录人员等信息。③本项目监控软件应具有数据校验、纠错、同步功能,对于错误的数据应进行分析、并纠错,避免错误数据被采用,对于新的数据应同步到数据库中,避免数据重复,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实用性和完整性。

2.6质量性能需求。本系统质量性能需求包括先进性、可扩充性、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效率性、灵活性、健壮性。

(1)先进性。系统在设计上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或主流的先进技术,并考虑全省联网、统一监控管理的趋势,系统应能适应未来5至10年的技术发展。网络计算模式采用多层分布式处理模式(Multi-Tiers);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开发方法(OOD+OOP)。

(2)可扩充性。系统应为各级管理模式提供方便的参数设置,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管理模式;系统采用分布式开放设计及模块化管理,扩充简单、快捷。

(3)可靠性。应急指挥中心服务器、电源等采用容错设计,保障系统数据的可靠性;配备可靠性高、性能优良、故障少,安全性好、经过鉴定,具有连续品牌的设备,其产品具有通用标准接口,并且其配套消耗品在国内市场易于采购;采用RAID1/RAID5技术,保障数据的可靠性;采用Distributed Transaction技术,保障数据传送的完整性及可靠性;系统中采用日志管理,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及一致性。

(4)安全性。采取五级安全控制,即网络安全级、系统安全级、应用安全级、用户安全级和数据安全级;访问权限的设置应由路网管理中心统一安排,限制网络中的互相访问;系统通过在路由器设置访问列表及防火墙技术,确保网络层安全;系统内的所有用户均有用户级安全措施。用户根据授权的帐号登陆应用程序,系统自动记录各用户的操作过程,以方便稽查;对系统关键数据的存储采用先变换加密后存储的方式,以保证系统数据层的安全等;系统的软件和数据,未经授权不能复制、转移和删除;定期检查病毒,在线查毒,防止病毒入侵。

(5)实用性。系统界面清晰、简洁、美观,应能考虑到用户长期操作的特点,尽可能采用对人眼有益的环保色。系统操作流程简洁实用、易于掌握,并有充分的提示信息指导用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