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源建设工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公路;原材料;质量检测
前言
原材料是公路建设的基础也是公路建设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原材料的性质对公路建设后的各项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对过往公路中所出现的早起病害进行分析后发现,造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多是由于在公路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存在质量缺陷从而导致公路的某些关键性指标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而导致。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公路施工中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在进场之前都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才能投入使用。
1 公路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材料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其各项性能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等的多项性能指标,做好对于公路工程各原材料的性能检测对于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极为重要。此外,做好新材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检测对于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第一手资料极为重要。在对公路工程所使用原材料试验检测的过程中可以对所使用的原材料性能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便于优化材料的选择,从而能够在众多同类材料中选取性价比最高的原材料。现今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合材料的应用较多,做好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所使用原材料的检测能够对混合材料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有效的提高混合材料的经济性与可靠性。
2 公路工程原材料检测所涉及到的各项检测项目分析
2.1 水泥检测
水泥是公路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材料之一,对于水泥性能的检测涉及到水泥的安定性、胶砂强度以及处凝时间、中凝时间等。在对水泥进行性能的检测中对于袋装水泥多是按照200t为一个检测批次,这一个检测批次中的水泥的生产日期、标号等要相同,对于200t以内的检测量时可以按照一个检测批次来对其进行相关的性能检测。在对于散装水泥进行检测时应当以500t的量为一个检测批次。对于检测完成后放置一段较长时间的水泥在使用之前还需要对其进行一次复检,以免时间过长而导致水泥中的硅酸盐变质。
2.2 对于粗骨料的检测
砂石、卵石是公路工程所使用的重要的粗骨料,在对砂石进行检测时需要对砂石的含泥量、表现密度、堆积密度等进行性能检测,而对卵石检测时需要对其密度、压碎指标值、针片状含量等性能等进行检测。与水泥相类似的对于砂石等粗骨料的检测也是按照批次进行的,不同的是粗骨料是按照600t为一个批次的,检测同一批次的前提这批粗骨料具有相同的产地、规格以及进场时间等。对于在砂石检验中发现存在问题的要及时送交质监部门进行详细的检测以确保砂石材料的可靠性,对于砂石检测存在问题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予以处理,对于砂石检测中细度模数在细砂区间范围内的进料量较少时可以采用添加粗砂的方式来进行处理,添加粗砂的量需要根据检测要求进行计算得出,添加完粗砂后将其与原有的砂石料进行混合搅拌即可,而当原有的砂石料较多时则可以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重新的测定。
2.3 钢筋的检测
钢筋是公路工程施工中另一个主要的原材料项目,在对其进行性能检测时需要对钢筋的冷弯性能、拉力试验以及反复弯曲等性能进行试验,钢筋的强度直接决定着钢筋的承载能力,在检测时主要检测钢筋的屈服和抗拉强度。在对钢筋进行检测时还需要注意做好对于钢筋延性的检测,在检测时通常用伸长率表示,一般是通过检测钢筋拉断断口域的相对变形量。对于钢筋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的检测首先对测试机的测力度盘进行校零,并拨动副指针使其与主指针重合,而后将待测钢筋的两端固定在夹头内,而后对钢筋进行拉伸,在钢筋拉伸试验中,测力度盘指针所指示的力度或是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载荷为钢筋的屈服载荷。对于钢筋的弯曲性能试验主要是通过将钢筋在规定的直径以90°和180°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弯曲,在完成弯曲后对钢筋进行检查,查看其表面是否存在裂缝、鳞落或是断裂的痕迹,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对钢筋的弯曲性能进行检测同时还能对钢筋焊接接头的焊接性能进行检测。在对钢筋进行检测时需要以60t作为一个检测批次对于不足60t的可以按照一个批次来进行检测,在对钢筋进行检测时需要注意分别对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检测,在检测时需要进行多次检测以验证检测的准确性,对于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投入使用,此外在检测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钢筋焊接的抗拉性进行检测以验证其抗拉性能是否满足工程需求。
公路工程的其他需要检测的原材料还有粉煤灰、混凝土添加剂、沥青等,在对沥青进行检测时检测的重点应当集中在对沥青的耐久性、抗滑性等方面的检测,其中,沥青的耐久性主要代表的是沥青原材料中的孔隙率、饱和度以及残留稳定度等,抗滑性则主要集中在对沥青磨光值和道路磨损值的检测,在对沥青性能进行检测时要注意做好检测囟鹊募锹迹以便排除环境温度对于沥青检测数据的影响,特别是当在高温环境下所测得的沥青检测数据需要对其进行明确的标注以确保沥青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有用性,在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原材料的可靠性。
3 加强公路工程原材料检测的相关措施
原材料占据到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的近7成左右且其会对公路工程的建造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做好对于公路工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检测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对于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做好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所使用原材料的检测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1)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所使用原材料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原材料的检测是一项细致、枯燥的工作,且人员操作不当、责任心不强等都会对公路工程原材料的检测数据造成不小的影响,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也是在公路工程原材料检测中得到准确数据的关键所在,为提高公路工程所使用原材料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应当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岗位制度来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以更为负责任的态度带完成对于原材料的试验检测。(2)在材料的检测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标准规范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所标定的范围来予以确定,标准制定要严格、准确。此外,在对公路工程所使用原材料的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把质量关,对于任何一项原材料需要进行多次重复检测以便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放置一段时间的原材料在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复检只有在检测合格后放方可投入使用。对于试验检测中未达标的原材料不得进场使用,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4 结束语
材料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把握好公路工程施工所使用原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公路工程所使用原材料的检测能够对工程建设所使用原材料的质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对公路工程所使用原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将抽检和常规检测充分的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采样以便使得原材料的检测数据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用原材料检测制度及管理体系切实保障公路工程所使用原材料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卫红.浅析公路工程原材料的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224.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地方院校;专业建设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新设置的本科专业,本专业整合了原先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和模具等几个专业的内容,相比整合前,专业覆盖面大为拓宽,工业的各个行业都有重要应用。本专业在专业设置上淡化了按工业行业分类的色彩,但由于各高校在材料成形学科方面的办学条件、历史沿革、专业建设背景和自身发展定位上都有明显差异,本专业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院校因循整合前的专业培养模式,新瓶装旧酒,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有的院校只是把铸、锻、焊、热处理等旧有专业进行机械式的堆砌组合和灌输教学,学生工程应用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差,不能适应材料成形技术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地方院校发展很快,但发展过程中仍存有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偏重教学职能,忽视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对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根本原因是发展定位不准,发展思路不清。高等院校的职能有三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地方院校主要依托地方财政和人力资源发展,反过来,也要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高校的发展应定位于增强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者并重。不能好高骛远的追求高精尖技术,也不能等同于职业教育,丧失高等教育高度和层次。要立足于高等级人才培养的优势,找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结合点,同时要保持高校的独立性,增强学科科研实力,增强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地方经济进步主要依靠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地方高校应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上体现特色,培养地方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菏泽学院作为一个典型的地方院校,面临着为菏泽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重任,但在现有人才资源和技术条件上有不少的限制,如何在人才和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发展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是个重要的课题。着眼于既对国家技术发展和提高科研水平有长远贡献,也要缓解短期人才缺口服务地方经济,我们对菏泽学院建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提出了一些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收效。
一、理清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
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和工程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面向金属塑性成形和塑料成形工业领域,以模具设计制造和成形工艺、成形设备、成形质量控制为教育主线,以净成形、近净成形技术为科研突破方向的专业建设体系,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二、厘定专业建设的重点方向
在机械工业中,材料成形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宏观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获得特定的几何形状尺寸,从而实现成形品的机械功能。在技术原理上依靠材料的固态力学过程和流变学过程等。所以如何尽可能精确的制成产品形状尺寸,即提高材料成形的精度就是其核心课题。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各种净成形、近净成形技术发展很快,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把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净成形、近净成形技术领域,一方面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为专业建设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经济找到了落脚点。在各种净成形、近净成形技术中,我们选择金属塑性成形和塑料成形作为具体技术研究方向。在学生培养方面,我们把模具设计制造和成形工艺、成形过程质量控制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方向。
三、构建严谨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
大学人才培养涵盖多个环节,教学、实验、课外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这些环节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知识掌握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都有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知识,教学的中心地位应突出出来。如何合理的组织教学,安排教学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是大学专业建设的中心工作。事实上,按照经济学的视角,大学也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商,它提供的服务产品是教学,更本质的说,是课程。大学的实质就是系统的、严谨的传递学科性知识,使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所以说,专业建设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具体内容包括课程的选择、学时安排、前后衔接等。
四、注重实践,加强技能培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技术性和工艺性强,对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应用综合能力要求高。这就在技能培养方面对专业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设立综合应用类课程设计环节
相对于课程实验,综合应用类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我们安排了冲压模具、消费电子产品注塑成形、金属塑性成形模具等课程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加强工厂实习实训
工厂一线的作业对于学生培养现代工业意识,训练实践操作能力,提前适应工作都有很大的益处。我们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科研基地、学生暑期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合一的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搞好科研,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工作是教学的先导,没有高水平的科学基础,教学就没有新的理论、新的知识内容支撑,只能在他人、前人的水平上重复。我们大力加强科研工作,把当前材料成形工业应用的热点,净成形、近净成形技术作为科研突破口,联合相关企业,积极攻关技术难题,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1998.
[2]李慧生.中国大学图典[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5.
关键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教学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需培养“实用型、创新型”高水平人才,2013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全国37所高校中进行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我校作为以“冶金”和“石油”为特色的高校入选本次改革,本成为副理事长单位。2013年重庆市启动“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群”、“特色学校”的“三特”工程建设。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轧钢)作为我校“冶金”特色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应用型特色人才培B和特色专业教学和改革的任务,如何继续保持良好的社会口碑,适应当前技术革新的新要求,结合应用型科技大学及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针对性强、更加贴近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轧制创新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1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专业方向多而全,实践教学内容难以深入和融合
1998年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时设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其涵盖了原来的金属压力加工(轧制)、铸锻及焊接等相关专业,我校材料成型专业同时涵盖以上三个方向。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大分类差别较大,各大高校往往均只侧重于某一分类,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侧重和擅长于焊接、东北大学专长于压力加工,北京科技大学侧重于压力加工,西北工业大学偏重于铸锻,兰州理工大学偏重于液态成型等。同时各大院校人才培养层次侧重点不同,专业建设理念和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差别巨大,无形成借鉴模式。
我校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如何将历史专业特色和新开方向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体系中融合,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需要深入研究其专业内在维度,进一步夯实特色基础,开辟新亮点,探求和构建新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研究涵盖几大专业方向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突显“高水平、应用型”的传统特色,显得极为迫切。
1.2“宽口径,厚基础”理论教学与“特色,应用型”实践内容之间的矛盾
厚基础的理论教学包括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以及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随着全球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国内外经济的互补快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遇和挑战:我院本科生毕业就业去向更加广阔,职业生涯变换职业(专业)的次数增多;同时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专业方向选择增多。因此理论“宽口径,厚基础,”的理论教学必须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能力和奠定宽厚的基础。基于以上考量,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专业从2014级开始实行在多学科(机械、材料和冶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厚基础专业教育,培养基础知识深厚、专业就业面宽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
2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实践
2.1理论教学课程群综合改革
在专业教学学时不断缩减的背景下,进一步浓缩和提炼关键知识点,删除理论教学各课程之间相互重复的内容。如“塑性加工力学”、“金属力学性能”、“材料力学”和“金属学与热处理”等专业理论基础教育过程中,都重复的讲解了“拉伸,应力应变,材料的强韧性能指标”的内容,虽侧重点和出发点不同,但教学内容大致一样,如何避免类似重复知识点出现,我系在课程群改革中,专业教师充分讨论和论证,删减各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重新制定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授课计划中教学的侧重点和考察点,使理论教育学时得到有效利用。通过课程群改革旨在梳理分散在各课程之中的知识点的“启-承”关系,构建合理且平顺的知识传授顺序,使得学生学习更加高效和顺畅。
2.2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协调改革
我校材料成型专业具有60年办学经验和特色,以“金属压力加工(轧钢)”为主要人才培养方向,毕业生素来以“下得出,呆得住,上的来”实践能力强的特征,受到用人单位充分肯定。如何在“宽口径,厚基础”的理论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继续保持“应用型、动手能力强”的传统特色,在专业教学总学分越来越少,基础教学学分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在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的矛盾,成为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我系教师普遍认为,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讲透知识点的规律性,更加应该要尽量和紧密贴合工程科学的应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调整实践课程体系内容,构建以面向现代轧制生产设备的工艺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去掉例如“手动压下调整,胶布式轴承,三棍劳特式轧机”等陈旧知识及实践训练内容,培养时代特征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应用型高级人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背景,面向冶金、石油、机械、装备与工程结构等行业及领域进行就业。为了更加客观的反应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学校通过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我校进3年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质量跟踪调查。从调查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材控专业毕业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较同批次同类型兄弟院校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坚持轧制方向,服务冶金行业”同时兼顾其它方向,在新形式下深化校企合作,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培养专门人才。探求并构建一套与现代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体系。 (下转第89页)(上接第76页)
2.3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及实践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与东北大学、北科大、武科大和辽科大等院校存在一定差距。工厂实训环节,我们的学生通常只能“走马观花”,“只能看,不准动”,严重制约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发展,使得实践培养环节和创新环节效果不理想,迫切需要进行校内和校外两方面的教学改革。目前,通过不断的建设已经具有良好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资源。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冶金基础实验室、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室以及“冶金技术与装备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中冶赛迪控轧控冷中试线”和良好的冶金行业校企关系等优良条件,为培养轧制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将校内外资源优化整合,使其得到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并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为培养出综合能力高、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发挥应有的贡献。
3结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和市级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有机组成部分,冶金材料特色学科专业群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学科专业群。本专业始终坚持“依托行业、突出应用、注重实践、开放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学生历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就业面向主要涉及冶金、石油、汽车、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行业与领域,轧制特色专业方向业生供需比近年来一直保持在1:4,轧钢方向毕业生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27)”,中国冶金教育学会教学科研项目“轧制专业方向特色立体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ZYJHKT-C005)”,中国冶金教育学会教学科研项目“《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ZYJHKT-C004)”和重庆科技学院实验教学及技术研究项目“轧材控冷工艺创新实验项目开发(项目编号:2016SYJX01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永利(1982-),男,汉,湖北人,重庆科技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钢铁材料轧制教学及研究。周雪娇(1984-),女,汉,江西人,重庆科技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冶金工程教学及研究。喻祖建(1975-),男,汉,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材料成型教学及管理工作。阳辉(1965-),男,汉,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材料成型教学及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于莹莹.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57-58.
[2] 常云龙,李润霞,袁晓光,等.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94-95.
[3] 翁宇庆.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钢铁工业[R].北京:钢铁研究总院,2010:1-4.
[4] 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实践性教学改革[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87-90.
[5] 郭建,穆云超.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相关问题探讨与实践[J].铸造技术,2012,33(1):47-49.
【关键词】铁路工程建设;财务风险;来源;控制
前言
当前铁路施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财务风险是铁路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成本管理,是控制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一、铁路工程建设中的财务风险
风险是由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不稳定的状态,财务风险则特指由于投融资及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偿债能力的不稳定性。在市场经济形势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加上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影响,财务风险的来源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由于自身建设周期较长、融资规模较大、资金使用部门较多且管理分散等方面的原因,更是加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即便是负债资金存在有利的财务杠杆作用,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前,我们也应该审慎地对待,做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避免投融资带来的还本付息压力。
因此,我们必须对铁路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加以重视,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测、监控机制,以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铁路工程建设中财务风险的来源
铁路工程建设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财务风险的来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我们只有从项目工程建设的全局角度进行规划分析,全面把握财务风险的可能来源,才能对我国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本身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高项目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减轻各种不利的财务风险。
(一)宏观经济环境多变,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应对不及时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对铁路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顺应外部环境变化,就能把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在不确定性中找到规避风险的良方,否则很容易诱发财务风险的隐患。就今年的经济环境而言,在国外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宏观经济发展趋稳,地方和国家对铁路工程建设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必将获得很大的提升,这必将减轻铁路工程建设中的融资压力和风险。
(二)铁路工程建设中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风险预防规避能力薄弱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到位,应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也很难得到应有的发挥,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这就导致了很多技术工作的开展经常可以顺利绕开财务人员的监管,尤其是在工程建设的前期,这种现象更是容易发生。而项目前期的勘探评估过程往往是各项财务制度建设和发挥作用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绕过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管,给后期的财务核算监督和风险管理埋下了很深的隐患。突出表现在对投资风险的评估和预计不实,无法全面反映真实的决策信息,对方案之间的成本预计和潜在风险评估无法进行真实反映,最终导致决策的失准,从而很容易产生财务风险。
(三)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内部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这是工程建设中诱发财务风险的有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庞杂,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和沟通不畅将导致信息流受阻,很多重要的财务信息被疏漏掉,无法及时全面反映工程建设的全局,无法对工程建设中资金的全面流动进行动态实时的监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这就很容易诱发各种财务风险。
(四)过度融资和不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是导致铁路工程建筑项目财务风险的有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由于企业竞标和投标过程中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和保证金,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工程建设中的资金压力,导致工程建设中投资方过度渴望资金支持,同时抱有不切实际的高额的利润回报,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本身对资金的需求量较高,当企业在适当使用融资方式筹措资金的时候,可以获得财务利益,但是举债过多的时候就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这就增加了外部不确定因素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增加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三、铁路工程建设中财务风险的控制
面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财务风险诱发因素,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预测评估,然后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监控和分散,以防微杜渐,循序渐进地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工作,从而获得较高的回报,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积极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式
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全面的风险防范意识,形成一个有利的风险监控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提高风险防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就要从全局着眼,综合审视宏观经济形式,合理评价经济环境对项目建设的影响,全面衡量项目资金的使用规划,对资金使用效率和潜在风险进行宏观地预测分析。
(二)建立完善的决策程序,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规避风险能力
铁路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从前期调查论证到任务施工的开始,一直到最后的评估验收,需要有一系列的完整的程序作为保障。所以,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应该完善相关的程序制度的建设,并保障各项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这样才可有效减轻项目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就项目工程前期的调查论证而言,要在相关文件要求基础上统筹全局,高处着眼,对工程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考虑项目成本和收益,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考虑和规避。
(三)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的协调机制,提高各个单位的协调能力
财务风险管理的协调重点在于形成一种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机制,通过财务预算控制制度、审批运营控制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等制度机制对财务管理中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管理,对预期目标的实现进行监控,从而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全局把握协调,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协调机制中,要重点做好资金成本、投资回报率、资金使用效率、股东权益和利润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只有在这几个关键部分的信息有一个全面的分析预测和把控,就会把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保证项目的财务安全。同时也能对危机进行及时控制,不至于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正常经营运转。
(四)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综合分析和监管能力
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式复杂多变,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较大,受到经济形势走势的影响较多,所以,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在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最好能够对宏观经济有一个更全面的综合把握,这样才能较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五)加强财务的监管功能,对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首先,要对各项款项收支进行监督管理,控制内部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对应收款项指定专人管理催收,建立责任制度,争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应付款要采取灵活实际的方式及时处理,减少资金的占用,避免坏账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债务资金风险对项目经营和信誉度产生不良影响的影响。
其次,要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核算的控制和监督,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通过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来降低项目的财务风险压力。通过审慎调研和科学控制,对工程建设的招投标、监理建设、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环节的成本进行监控,对各个环节的资金使用效率进行监控,同时落实责任到人,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评价考核和奖惩,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各环节的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降低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六)加强资金的筹措和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建设中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
在资金筹措的过程中要坚持适当、及时、经济的原则,根据资金缺口和需要的时间来决定筹措的数额和期限,这样就可以发挥筹措资金的最大效用,提高筹措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由于筹措资金受到银行利率和宏观经济形式的影响,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项目建设的财务风险。所以,在筹措资金的同时,要通过资金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来避免筹措资金带来的财务风险。在资金的配置上面,要优先考虑资金收益大、风险低的项目上面,以便提高筹措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在筹措资金的管理上面,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变对项目现金状况进行监管,配合项目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传统财务工具,对项目工程建设中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同时,要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监管和风险管理的有效结合。建立项目资金流量实时监控体系,对各项预算进行综合考量。
四、总结
我国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财务管理风险来源较多,从外部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资金筹措,到内部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从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养入手,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规避化解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协调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在财务风险的预防、控制、监管方面的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玲.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6).
[2]王希君,张雅娟.铁路基本建设财务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探析[J].财经界,2009(12)
[3]孙文杰.铁路建设财务管理工作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关键词:辽宁省;校园足球;小学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09-03
作者简介:张宏家,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加快推进辽宁校园足球工程建设与后备人才梯队培养研究”(编号:L12DTYO11)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在辽宁省仅有的三个校园足球布局城市(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中各选15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官方网站了解校园足球在全国各地的开展情况,为研究校园足球提供现实依据。
(2)问卷调查法。小学生问卷发放450份,回收426份,有效问卷403份,有效回收率94.01%;校园足球指导员问卷发放92份,回收82份,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96.28%;校园管理者问卷发放45份,回收39份,有效问卷39份,有效回收率100%。
(3)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调查的结果输入spss16.0,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及检验。
(4)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运用纵向与横向的对比方法,揭示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及特点。
二、结果与分析
1.辽宁省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分析。
(1)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人数分析。在对指导员进行“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人数占到在校学生人数百分比”的调查,并以此来了解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人数。调查结果显示,指导员的选择集中在“51~60%”选项,共有44人选择,占55%;其次为“61~70%”选项,共有25人选择,占31.25%;最后为“71%以上”选项,共有11人选择,占13.75%;“50%及以下”选项无人选择。以上数据表明,辽宁省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小学都达到并超过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中规定的“保证全校不少于50%的学生参与活动”的要求。
(2)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分析。对各学校开展的校园足球活动组织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体育课中足球教学内容”选择的人数最多,达到97.5%;排在第二位是“校内足球比赛”,共有76人选择、达到95%;第三位是“其他”,共有29人选择、占36.25%;排在最后的是“组织课外足球游戏及活动”共有14人选择、占17.5%。以上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学校在组织校园足球活动的形式上比较单一,以体育课上的足球教学和学校内部年级间、班级间的比赛为主。学校应该在这一规律的引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加深学生对足球运动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足球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
(3)辽宁省小学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现状。小学校园足球联赛是辽宁省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最主要内容。小学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借鉴了足球发达国家的经验,弥补了小学足球比赛在竞赛系统性与竞赛场次方面的不足。首先,在竞赛的系统性方面:校园足球联赛涉及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至大学的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保证了比赛的系统性;其次,在竞赛的场次方面:参加辽宁省校园足球联赛的小学不再像以往的比赛一样进行淘汰制的比赛,而是采用双循环的赛制,增加了比赛的场次。从调查中看出,在各学校的比赛成绩之后只有积分并没有排名出现。目的是弱化校园足球联赛的功利性,强化比赛本身带给学生的快乐。
2.校园足球指导员的现状分析。
(1)校园足球指导员足球专业技能、知识的调查分析。校园足球指导员由学校的体育教师担任,负责对学生参加的各项校园足球活动进行指导。通过对校园足球指导员学习足球知识途径进行调查,以期掌握目前辽宁省小学校园足球指导员的专业能力情况。
在被调查的80名辽宁省小学校园足球指导员当中,没有足球经历背景的指导员数量不在少数,共有33人,占总人数的41.25%。经过足球专业训练或者学习的教师人数为47人,占58.75%。在这其中:通过“体育院系足球专修课程”学习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15%;经过“体育院系足球普修”学习的有20人,占25%;经过“体育中专”学习的有6人,占7.5%;通过“其他”渠道或途径学习足球知识的占11.25%,有9人。上述数据说明,辽宁省校园足球指导员在足球专业技能、知识的获取途径上参差不齐,其中以没有足球专业学习经历的人居多,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2)校园足球指导员对待遇的满意度调查分析。对辽宁省小学校园足球指导员的待遇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80名指导员当中,对待遇“非常满意”的6人,占7.5%;“很满意”的8人,占10%;满意15人,占18.75%;“不满意”的人数最多达到32人,占40%;“非常不满意”有19人,占23.75%。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指导员人数达到51人,占总人数的63.75%。从对调查进行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指导员对于待遇的不满具有普遍性。有些小学的校领导对校园足球指导员的工作存在观念上的偏差,认为组织足球活动乃至校园足球联赛只是带着学生玩玩,没有升学压力,工作轻松等,导致指导员的待遇明显偏低。
通过对部分指导员进行访谈,得知目前各学校给予指导员的待遇仅仅是训练每小时8~10元的结构工资。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指导员参加校园足球培训班的培训课时,已经被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之内,同时指导员在校园足球活动当中获得的种种奖励,都能够作为职称评定时的依据。
(3)对影响辽宁省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因素影响的分析。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校园足球在辽宁省小学开展的因素进行研究。为了便于研究,对专家评定的影响活动开展的20个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对KMO值和巴赫莱特检验得出:KMO值=0.817,巴赫莱特检验X2=131.051,P
3.公共因子的确定及命名。
(1)公共因子数量的确定。依据对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对20个变量进行R型因素分析。根据“凯泽法”取特征值大于1的6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3.658%,基本上可以反映总体信息量。
(2)公共因子的命名。按照步骤对原始变量进行分组与归类。首先是主因子的确定,未旋转的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不好解释。因此,对公共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20个原始变量被归纳为6个主因子中。F1命名为“经济因子”,F2“学生主观态度因子”,F3为“家庭因子”,F4为“学校管理因子”,F5为“政策法规因子”,F6为“保障体系因子”。
4.主因子分析。
(1)经济因子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影响。根据调查,辽宁省目前开展校园足球的90所小学当中,有51所为人造草坪,占56.67%;沙土场地为35所,占38.89%。这样的情况源于辽宁省校园足球在其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将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限制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小学,也没有仅仅挑选场地设施优越的学校。校园足球在沈阳市的开展学校中就有苏家屯区朝鲜族小学、于洪区南李官小学,校园足球在鞍山市的前沙河小学,大连市的普兰店五一小学,等等。这些小学校由于所处地区远离市中心,处于经济条件不是最为优越的地区。这部分学校的足球场地类型集中于沙土地,场地条件相对较差。
(2)学生主观态度因子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影响。从对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学校中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对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抱以“积极”态度的学生人数达到78.41%。对学生进行参与动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将“学习足球技能、知识”作为参与动机的小学生有198人,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49.13%,另外有136人选择“锻炼身体”占33.75%。从这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辽宁省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小学生在其主观态度上都十分重视校园足球活动,并且参与动机正确。但仅凭这些还不够,校园足球应借助目前学生主观态度的优势,进一步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足球与健康的关系、重视校园足球活动,使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让足球运动成为学生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家庭因子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影响。从对辽宁省小学生家长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长在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动机方面主要集中在“锻炼身体”与“学习足球技能、知识”两个方面。但在参与态度方面对家长的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结果显示有42.68%的家长认为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态度为“一般”。家长持有这样态度也并不是偶然现象,在本因子当中有“家长对校园足球活动的了解有助于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经过调查显示有24.07%的家长并没有获取校园足球信息的渠道。但随着校园足球活动的深入及宣传力度的提升,尤其是各城市、各学校校园足球活动网站的建设,会使更多家长对校园足球有更深的了解,会促进辽宁省校园足球活动进一步地开展。
(4)学校管理因子对开展校园足球的影响。在校园足球活动当中,学校管理者是校园足球活动的决策及管理者,他们对校园足球活动的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校园足球的发展。对辽宁省校园足球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营造足球氛围”成为首选,占46.15%,其次为“普及足球人口”,占30.77%。校园足球在开展过程中一改往日青少年培养的作风,把在校园内普及和开展足球运动作为校园足球活动的主要任务,以塑造高素质足球人才作为标准。校园足球活动并不是单纯的组织学生参与足球活动、参加各地区的校园足球联赛。校园足球指导员的工作任务决定了他们应该具有一定的足球专业基础,但对指导员的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校园足球指导员的足球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其中以没有学习足球专业知识的人数居多为41.25%。获取足球知识的途径多样,以“体育院系足球普修课”为主,占25%。也正因如此,指导员培训才显得尤为重要。
(5)政策法规因子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影响。从调查中可知,目前在辽宁省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小学当中,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在校学生参与足球活动。如此大规模的足球普及工作在短短半年就取得这样的效果,正是取决于《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的出台与实施,在这些文件中明确的提出了如“指导员培训”、“校园足球联赛”等活动内容的具体安排,基于政策的指导校园足球活动才能在辽宁省各地区有条不紊地开展。
(6)保障体系因子对校园足球开展的影响。对辽宁省小学生家长的满意度调查也显示,联赛中保障措施的开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81.14%的学生家长认为保障措施满意,而在家长不满意的保障措施调查当中,交通问题排在首位,其次为比赛服装,最后是购买学生保险。因为校园足球联赛采取主客场的比赛,使得学生要到本校以外的其他几个学校进行比赛,校园足球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学校进行交通补贴其目的就是为学生选择更安全、更快捷的交通方式,也为家长省去了一部分支出,结果显示有58名家长对此“不满意”。
此外,有15名家长选择对比赛服装不满意。与交通保障措施相似,为比赛及训练提供服装也是减少家长支出费用的一条举措,但都多少受到了家长的不满。为学生购买保险是针对学生安全的保障措施中最重要的部分,从调查结果来看,仅有3名家长对此表示不满。在对家长最为关注的保障措施进行调查之中,学生的安全保障最受关注,其次为对学生学业的保障,最后是对家长支出费用的保障。
校园足球联赛中保障措施的出现及实施,是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中的重要特征。完善校园足球当中的各种保障措施,对校园足球的开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辽宁省各布局小学均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在校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校园足球联赛在沈阳市、大连市及鞍山市的布局小学中顺利开展。
(2)辽宁省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校园足球活动开展。
(3)足球场地与器材不能满足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说明长期以来小学足球运动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阻碍了校园足球的发展。
(4)校园足球指导员待遇偏低,足球技能及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以没有足球学习经历的人居多,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有所影响。
(5)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首要目的是“学习足球技能、知识”,而家长关注的则是学生在“锻炼身体”方面的价值。
(6)校园足球联赛中对学生的保障措施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
(7)影响辽宁省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学生主观态度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管理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和保障体系因素。
2.建议。
(1)组织多种多样的足球娱乐、游戏活动,丰富校园足球活动内容。
(2)增加指导员待遇,鼓励指导员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构建网络教育平善校园足球指导员终身学习机制。
(3)加大对活动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状况。
参考文献:
[1]樊莲香.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历史回顾与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2).
[2]张庆春.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3]王鹏涛.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4]俞继英.21世纪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
[5]梁栋.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2.
[6](德)卡尔・海因茨・黑德尔戈特.新足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