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94-01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旨在引导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促进自身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当前,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

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有模式实践概况

(一)新生入学教育意识增强,校院重视促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高校开展入学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不断地进行摸索探究。学校统筹规划,从全局上把握入学教育方向,指导学院入学教育具体的实施;学院专门召开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研讨会,结合各自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入学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教育形式的创新性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制定科学合理的入学教育方案,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新生入学教育方式多样,组织自主有新意

当前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更加强调组织方式的多样化。在入学教育具体实践中,高校提高了组织自主性,允许学院选择适合不同专业需求的组织方式,拓宽入学教育教育途径。在专题教育选择上,邀请各类专家、知名人士等为学生讲授人生经验、专业认知;在组织方式选择上,既有面对面的交流,也有学术讲座;既有实地参观,也有团队沟通。多样化、自主化的组织方式拓宽了入学教育实施平台,提高了新生入学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丰富,主次合理有实效

当前高校一般采用集中式入学教育模式,为期一周或一个月。通常根据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有主有次地安排了校情校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法规教育、适应性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生涯规划与成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囊括了适应教育、养成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长成才教育等方面,在生活向导、行为教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新生入学教育现有模式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当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在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载体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取得了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分析,不断地优化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使新生入学教育更好地发挥基础性、引导性和服务性作用。

(一)提前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统筹规划教育方案

当前新生入学教育多数实行周(月)集中教育模式,时间安排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短暂性,错失了入学前新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时机;同时,涉及了学校诸多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各职能部门基于新生的需要提出教育任务,容易出现多头领导、多重安排的困惑;新生作为入学教育的直接受众主体,一股脑地接受各部门的教育安排,疲于奔波各类安排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效率。

建议:高校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规划新生入学教育,前移入学教育起始点,拉长教育时间安排。同时,根据新生发展规律,提前筹划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指导各学院制定适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入学教育方案。在汇总各学院入学教育方案后,合理设立入学教育时间段,统筹分配、协调教育共有资源,改进新生入学教育时间混乱、部门重叠、资源抢占的情况,不占用学生受教育的时间和节点,为新生入学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

(二)丰富教育互动方式,促使入学教育成果内化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有机互动过程。如何让学生有效接受、内化为自我需要是入学教育重点思索的内容之一。目前,高校遍采用便捷、节源的集中教育方式,教育互动集中体现在课堂、讲座、座谈等形式中,互动形式固话、渠道单一,没有灵活地发挥网络互动、短信互动、日常生活互动等多渠道互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新生主体教育地位,降低了入学教育有效性和及时性。

建议: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校园BBS、信息平台、QQ群等网络互动;寝室聊天、室外交流等日常生活互动的便捷性、自由性来拓宽入学教育互动方式,充分发挥新生的自主性、创新性,促使入学教育成果的内化,提高入学教育实效。

(三)优化教育师资队伍,树立跟踪式教育理念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入学教育;课程化

目前,新生入学教育(以下简称入学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引导和帮助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环境、了解专业和发展、规划职业生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维模式多元、群体特点鲜明,传统的校情校史、校规校纪教育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根据对民航高职院校实际工作的调查研究,新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心理落差大、适应能力差;二是奋斗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功利化;三是行业认识不足,职业发展不清晰。因此,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都遇到了较大挑战,必须随着新生的特点发生变化,以人为本,创新教育内容和模式。

1当前高职院校入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入学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常规工作。随着新时期学生群体特点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入学教育无法满足思想呈多元化发展的“新新人类”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都趋于“走过场”的形式,教育效果较低。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标不明确长期以来多数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都由学工部门独立制定并组织实施。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下,入学教育被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较为困难,成为挤占学生课余时间的“课外活动”,且入学教育的定位仅是系列适应性教育之一,极易活动化、娱乐化。大多数院校对入学教育缺乏系统的科目设计和整体的长远规划,内容零散、定位模糊,未能以学生为本,导致新生学习动力不足[1]。(2)教育内容单调乏味不少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内容仅停留在校情校史、规章制度、专业概况的层面,没有专门的教材和统一的教学标准。类似“例行公事”的教育模式,简单粗放,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3)教育课时不合理大部分高职院校将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月)定义为“入学教育周(月)”。这种仓促的集中式学习,既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也不符合个人心理发展规律。短暂集中的教育课时远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教育效果[1]。(4)教育形式和手段单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形式较为陈旧,基本停留在大型报告会、讲座、班会等自上而下的说教模式上。这种形式不但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反而给学生一种“应付差事”“枯燥乏味”“听不下去”的感觉,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2]。

2入学教育课程化的必要性

入学教育课程化指的是按照包含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的课程体系模式,将入学教育的各项内容编排成一门不可缺少的公共必修课。课程化的入学教育可以帮助新生起好步、走对路,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更客观地实现自我认知和定位,同时有利于辅导员的成长,便于院校管理。因此,对于新生、辅导员、高职院校来说,将入学教育课程化是一件三方共赢的举措。对新生而言,在意识和行为上容易受到影响和干预,具有很强的重塑性。课程化的入学教育,有利于新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尽快度过人生第二个“断乳期”,即在心理上、生活上和情感上融入新环境,同时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对辅导员而言,作为入学教育的授课主体,课程化的教育有助于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中最了解新生困惑的群体,其带着问题备课、授课和交流,有利于解决学生普遍性的事务性困惑;有利于提高辅导员更新知识储备和上台授课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和身份认同感。对高职院校而言,入学教育课程化有助于其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实现全员育人。入学教育课程化的实现,需要由各职能部门、专业教师和学工人员共同组成一支专门的教学、研究团队,需要学工部门和教务部门对课程教学进行规范管理,将入学教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课程化的模式将实现入学教育从“课外”走进“课内”,从传统的“第二课堂”变成“第一课堂”,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良好的开端。

3入学教育课程化的思考和探索

入学教育课程化建设应打造“四位一体”的体系,充分整合学校各部门资源,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的课程体系。首先,应以专业化为目标组建入学教育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主体是学校各职能部门领导、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其成员必须掌握校情校史、专业和行业知识、心理学知识、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理论,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其次,应以课程化为载体,规范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开展入学教育时,应避免教育内容“活动化”,从顶层设计始,让学生养成这是一门“课”的思维。要编撰“入学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严格课时要求(至少30课时),规范教材选用、教案设计、督导听课等制度。再次,应以督查评比为手段监控入学教育的效果。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工部门和教务部门应组织教学督导深入课堂听课,举行公开课比赛,组织学生测评授课教师,召开入学教育座谈会,以调动师生开展参与入学教育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最后,应以社会实践活动和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强化教育效果。开展入学教育,不仅要利用校内教育教学资源,还应“走出去、请进来”。院校可组织新生实地参观企业,也可邀请知名校友、企业专家进校园作专题报告会,以帮助新生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其迅速成长、明确人生目标。

4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入学教育课程化方面的实践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养民航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遵循“服务学生,贴近生活,指导实际”的原则,从2013级新生入学时起,即在入学教育课程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规范、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活动,逐步构建起一套科学、系统、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入学教育课程体系。

4.1提升入学教育地位,科学设计课程方案

为提高入学教育课程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从2013年起,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将“入学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列为公共必修课(1个学分,30学时,于第1学期实施)。学校每年六月初制定由校领导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入学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统一使用由中国民航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自编教材《快乐起飞———民航高职学生入学教育教程》,并实施校、院两级分级管理,采用课堂讲授、主题班会、团体辅导、交流互动、专家报告等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

4.2丰富课程内容,贴合新生实际需求

为提高入学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入学教育课程时,将教育内容分为五个篇章:安全篇、适应篇、纪律篇、学习篇和发展篇。具体子课程包括:安全法制教育、环境适应教育、专业发展及职业精神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诚信教育和各种常识教育等九项内容。课程设置以学生实际需求为核心,教学内容丰富而全面。

4.3创新教学方式,规范考核形式和反馈机制

入学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主题班会、团体训练、专家报告等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程组织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教学日志制度、督导听课制度、教学巡查制度等。课程的考核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课堂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的命题、监考、评卷、成绩记载等工作按照公共必修课管理规定实施。学期末,学工部门统一组织全体新生对“入学教育”课程教学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掌握教育效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评估入学教育课程化的效果时发现,学生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违纪人数逐年下降,转专业的申请较为理性,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清晰,这些转变较好地反映出入学教育课程化的良好作用。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范文第3篇

新生入学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促进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普遍存在安排随意,缺乏系统性、整齐划一,没有针对性、时间短,缺乏持续性、形式单一,缺乏生动性等问题,影响了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分析了这个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生入学教育 问题 对策

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入校的“第一堂课”,是大学生活的起点。抓好入学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认同集体、实现角色转变的关键因素。

一、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各高职院校也积极探索和推进新生入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入学教育安排随意,缺乏系统性

许多高职院校主观上都能意识到入学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安排上却缺乏系统性。大多表现为片面地认为入学教育隶属于学生工作,和其他部门没有关系,以及学院对入学教育没有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入学教育的时间、内容没有具体设定和要求,对教育过程没有监督,对教育效果没有评价。这就使得在执行过程中,参与主体单一,且对于如何设置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比较模糊,从而达不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二)入学教育整齐划一,没有针对性

高职院校的生源机构比较多样,一般有普通高招学生、对口单招学生、提前单招学生、自主招生学生等,生源的不同,导致学情进一步复杂化。由于起点不同、基础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使他们在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学院在入学教育的安排上,却仍是统一安排、统一要求,没能根据生源特点,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实际出发,针对性地设置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三)入学教育时间短,缺乏持续性

入学教育应该是个系统的、持续化的工程。但是,很多学校入学教育的时间太短,主要是开学后的一两周内开展,被视为开学后的阶段性任务。此时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生理和心理都还未能真正适应新的环境,却在短时间内给他们灌输一些枯燥的校史校情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基础文明礼仪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虽然任务在短时间内填鸭式地完成了,可是对于新生的专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班集体形成等缺乏后续的跟进教育,因此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没有持续性。

(四)入学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生动性

在入学教育开展的形式上,多以课堂讲授、听报告、开大会等为主,大多枯燥乏味,且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极易产生思想不集中、学生没有积极性等情况。单向的交流方式也使教育效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的诉求和现场反应,随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的侧重、任务的进度,进而使得教育过程呆板、单调,且引不起学生的共鸣。

二、改善措施

(一)建章立制,院系结合,提高入学教育的系统性

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充分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形成纲领性的指导文件或教育方案,对入学教育的具体执行进行指导和控制。明确入学教育并非一个部门的阶段性任务,而是学院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帮助新生更好开启新生活、适应新环境的引领性教育活动。为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学院可以邀请优秀学生代表、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企业人员、专家等组成兼职教师队伍,进行常态化管理,并明确教育目标、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使入学教育提升到一个系统、专业的层次上,将入学教育向课程化推进。只有充分认识到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各个部门、人员的积极配合,形成从上到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入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育,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

生源类型的不同,导致教育教学内容侧重不同,任务进度不同。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生源结构的组成,结合新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年龄、个性特点等,制定个性化和菜单化的入学教育方案,使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在各高校提倡分层教学的大背景下,入学教育作为导入性的指引任务,理应走在前面,实施分层教育,让学生更有“获得感”,以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

(三)任务分解,模块教育,提高入学教育的持续性

在入学教育上,不要做疾风暴雨式的短时轰炸,那只是表面上看着热火朝天,学生却疲于应付,收效甚微。在分层教育的理念基础上,高职院校可执行“四象限法则”:即把工作任务按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来进行任务分解和归类,总体安排入学教育进程,使入学教育清风细雨、张弛有度,学生也能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有效的入学教育应该包含导入教育和延伸教育两部分,但是很多院校在执行过程中,却把导入教育和延伸教育合并,在短时间内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并希望以此来快速地实现新生角色的转换,事实证明是不可取的。学院应该在入学初期进行导入教育,使学生在有了总体概念和感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延伸教育内容,这样不仅增加了新生实际体验和感受的时间,也培养和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四)丰富形式,务求实效,提高入学教育的生动性

入学教育的组织开展形式也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灵活多样的入学教育形式,可以增加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企业等体验形式,通过参观校史室、地方博物馆、规划馆、实训中心、合作企业等,来了解地域文化、经济发展,以及对专业和就业的提前认知;通过参加“班级形成”团辅活动来接纳自己、悦纳他人,促进班集体的形成;通过观摩“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来启发新生进行自我梳理、自我定位;通过“我的图书馆”等专题应用讲座,帮助新生学会正确使用校内资源;通过“我爱我家”“我型我秀”等评比活动,强化新生对宿舍管理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主题班会、个人演讲等形式,促进新生进行自我探索,更好地了解自我、释放自我、超越自我;通过传统节日和特殊日期,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包容。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新生服务网站,设立咨询室、聊天室等,化解新生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隋丰阳.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14):188.

[2]刘轶群.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0-31.

[3]孟丽萍.完善入学教育模式提高入学教育效果团[J].科技信息,2010(04):187.

[4]李霞,徐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08)

[5]崔蜜蜜.美国高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与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07).

[6]张杰.提升高校入学教育品质的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07(05).

[7]金歇.高校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科技信息(专题论述),2009(04).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 大一新生 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218-01

20世纪90年代,高职教育在我国广泛兴起,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思想素质等各个方面相比普遍较弱,这就为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和挑战,而抓好大一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则成为积极面对难题和挑战的第一步。

1 大一新生常见的问题

学生头脑中都有一所理想化的大学,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幻想和憧憬,但在“现实”的大学生生活下,新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专业性和探索性。在进行大学之后,课堂时间一下子减少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另外由于高职院校的授课方法、学习进度、考试手段与中学有很大的区别,强调自学及专门技能的培养,动手实践环节要求高,所以学生在学习方面容易出现适应问题,生活中突然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变得失落和茫然。

1.2 对新的环境生活不适应

新生来自于全国各地,在饮食、习惯和风俗上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和冲突。由于生活环境、学习内容、理想目标、情趣爱好、人际关系等方面变化,部分学生不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睡眠等活动,全新的环境使他们易出现不安定的心理隐患。

1.3 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高考成绩不理想,入学后普遍地自我价值感较低,心理上存在着强烈的失落感,总觉得与本科生相比总是低人一截,会表现出压抑、沮丧、无精打采的情绪状态,容易自我封闭,不愿参加活动,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一时无所适从,甚至有自暴自弃的心理,然后便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打游戏、看电影、谈恋爱上,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出现了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 多角度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1 辅导员的教育管理

在新生辅导员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抓好入学教育,包括院史教育、专业教育、学习引导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等。入学教育对策必须明确,内容必须有针对性,不能简单化,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创新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举办专家讲座、校友事迹报告会等,让刚入学的新生了解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形势,引导他们树立起对高职教育的信心。

辅导员首先自身应该非常熟悉各项教学纪律,通过入学教育让新生了解教学纪律、考勤制度、奖罚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重视规范、严格要求是抓好校风、校纪、学风的关键。让学生了解高职教育与中学教育、本科教育的不同以及不同高职院校的差别,引导其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活。利用广播站、报栏、橱窗、校报、新生入学手册等形式多样的宣传途径,让他们意识到自身已经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同时,使学生对学院的基本情况、各种制度的简介、师生中的名人好事、生活指南等有个初步的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院系学生会竞选或各种社团组织,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新生兴趣爱好,鼓励新生参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班主任的管理配合

高职院校新生班主任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最直接的实施者,其知识、品德及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入学开始,班主任就要利用聊天、短信、QQ、主题班会、班级活动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思想特征,增加学生对自己的信任。班委会的选举应依据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同学竞选演讲,采用班级同学投票的方式,尽可能地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展现自我。

2.3 班主任助理的引导帮扶

“班主任助理”指的是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秀,有较强工作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协助班主任对本班级新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和组织管理。每位班主任助理必须明确职责、提高认识,为了避免对新生引导教育的随意性,还要对班主任助理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工作。班主任助理与新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他们以高年级学长的身份出现,和学生的地位是对等,作为成功的过来人他们能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及时掌握学生的信息,直接、具体、有效的给予学生关怀疏导,容易被学生接受。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自身的良好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起到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以高带低,以老带新”,在师生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教学方式是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班主任首先要对高职院校教与学的过程特征有所了解,从大一阶段就引导学生了解高职院校“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向学生投入爱心和情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指导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具体辅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红霞.从辅导员角度做好大一新生管理工作[J].新西部,2012(6):134.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范文第5篇

部分大学生存在礼仪修养缺失,如不注意个人仪容仪表仪态、沟通中不够有礼貌、用语粗俗,与同学相处不融洽,争吵、打架;与老师沟通,缺乏应有的尊重等等。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多方面,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偏差,还有大学生对自身内在礼仪修养的要求不够。

二、从新生起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是学生从高中完成向大学转变的重要时期,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相应地开展了专业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但大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并未将礼仪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中。笔者认为,基于以下三点原因,高校应将礼仪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大学是学生从依赖到独立的关键成长期

随着心智的不断健全成熟和年龄的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性格、情感、意志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性格更加细腻,情感更加丰富,也更渴求精神和情感层面的交流。融入陌生又新鲜的集体生活后,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获得友谊和情感的满足。

2.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体现和必要途径

能否与周围的同学、师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丰富的社交活动,对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生活的游离状态。每天看似过着“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宿舍—食堂—教学”三点一线的规律生活,实际上处于一种孤立、封闭、没有明确目标的“混日子”的状态。他们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生活的突破和创新。渴望被了解,渴望交友也渴望情感,但缺乏对友谊和友情的正确认识,人际社交方面知识和技巧十分匮乏。不懂得表达,也不主动去了解他人,很难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越早让大学生们掌握人际交往的礼仪,对成长就越有利。

3.优秀的个人礼仪是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体现

做过辅导员的老师们应该对宿舍矛盾、学生干部竞选失败导致同学关系紧张等现象颇为熟悉,相当一部分同学之间存在人际交往及个人不良行为习惯问题。处理好了,学生会学会适应环境、包容他人,反之,会导致“大学梦”还没有开始便淹没在自己的世界里。而礼仪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学习礼仪,能提升个人修养,尊重他人,更好适应大学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了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可以顺利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礼仪教育宜早不宜迟,中、小学时期学校没有对学生的礼仪教育给予足够重视,如果进入大学能处处可见学礼、行礼的良好氛围,对新生的成长非常有利。

三、高校新生开展礼仪教育的措施

1.将礼仪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

高校入学教育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系统化的新生入学教育能够推进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模块化、方式多样化、活动项目化、主体全员化、载体多元化和影响长效化,发挥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笔者所在学院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包括专业认知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礼仪与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图书馆入馆教育、学生事务介绍等。礼仪与行为规范教育是新生在入校后最先系统学习礼仪的第一次课程,通过讲座的形式开展,课程内容包括为什么学习礼仪和日常基本礼仪知识两个部分。

2.开展礼仪主题教育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