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舆情控制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xx认真贯彻落实《网路舆情隐患风险排查工作的方案》的通知要求,坚持“防范为先、有效控制、加大排查、化解纠纷”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全面排查,确保以各项任务稳步推进。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强化舆情管控工作力度,确保“国庆”期间不发生非正常上访和负面舆情,xx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就此项工部署安排,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密切关注所属职工及相关人员动态,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遇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
二是紧抓重点,严密排查。xx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队伍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职工自媒体使用情况”、“队伍涉负面网路舆情问题”、“敏感时期内部越级访隐患”、“重点人员现实表现”等五个方面在对内部开展全面排查,通过“一对一谈话”“与家属沟通”、“召开形势分析会”等方式全面摸排当前可能存在的涉网络舆情问题隐患,准确掌握职工的真实想法,现实困难和有关诉求,有针对性做好谈心谈话、教育疏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度融合,新媒体工具已经广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样的新背景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兴事物,且群体所处的时间和地点相对集中,因而是利用网络或手机等平台关注舆论热点最多的群体;另一方面,大学生均来自不同的地域,生活环境、成长背景的不同导致其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具有对舆论高度敏感、具有较高的主动性等特点。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新时期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发展、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甚至关系到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点
王兴国教授指出“高校网络舆情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主要群体,通过网络空间对校园管理、生活现象以及所关注的其他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所表达的意见、情绪和态度的总和,它集中反映在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1]高校网络舆情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互联网围绕特定事件所引发的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对特定事件的看法和态度,是高校舆情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在传播内容和方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包括传播内容多元化、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舆论负面化、传播速度快和影响范围广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舆情内容多元化、负面化。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主体,不仅关心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学校管理、学生生活等学校范围内的舆情信息,同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国内外事件以及国际政治热点也颇为关切,逐步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但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更多关注高校的负面新闻,部分高校被类似抄袭、舞弊、乱收费、就业难等负面舆论所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传播方式多样化、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在高校的普及,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出现多样化的特点。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4年3月5日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大学生仍是中国网民的最大群体,占比达25.5%。[2]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即时通讯方式已经是大学生的主要活跃领域,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舆情信息的主要方式。虽然以上即时通讯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点,但由于网络具有分散性、匿名性和可控性差等缺点,使得大学生获取的舆情信息的可信度有所降低,再加上感性因素的干扰导致部分舆论事件被放大,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校园的舆论环境不仅对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同时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工作成为了高校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由于高校网络舆情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且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因而目前的监控和引导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高校由于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不能及时、准确地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导致舆情监控不到位的情况。现有的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多集中在事后处理,而没有相应的预测和控制的措施;其次,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不够重视,对于负面的网络舆情所产生的破坏性认识不足。当网络舆情产生时,高校未予以实时关注和积极引导,导致网络舆情的扩散和失控;再次,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未纳入高校的长效管理机制,导致舆情监控及引导工作的任务分工不明确,从而影响了舆情的处理效率,给负面网络舆情传播创造了机会。
三、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措施
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高校在注重对正面的舆情信息的支持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负面舆情信息的监控和引导,才能避免不良舆论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才能维持高校的正常科研教学工作。
首先,要加大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高校网络舆情传播预警机制。舆情预警即在负面网络舆情出现、传播过程中,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和化解可能出现的危机,避免事态的继续恶化[3]。高校网络舆情预警一般使用校园的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通过对多种网络平台的舆情进行全面收集。再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和分析,对是否会产生危机进行提前判断。并将分析结果传达至相关职能部门,以便提前进行准备和预防工作,以免群体性、非理性事件的发生。
其次,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中。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建立信息机制,对突发的网络舆情信息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辟谣,保证高校信息渠道的公开和畅通。加强舆情的监控和引导专职队伍的建设,将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以及网络管理人员等纳入到高校网络舆情监管队伍中。
最后,高校要正视负面舆论,及时作出反应的同时要注重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在负面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中,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反思,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要注重在舆论的引导过程中遵循平等沟通、提升亲和力,重视换位思考和学生的自身感受,从而使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具有更强的可信度、真实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兴国.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202-205.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3-05]. http://.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403/P020140305346502014030.pdf.
[3]张潇潇,陈静.新形势下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1 (04):21-25.
关键词:舆情 公关 品牌建设 竞争情报 企业宣传
国企(央企)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其收入稳定性以及资源集中性等优势凸显,成为在外企、合资企业沦陷之后,众人目光关注的焦点。但是国企(央企)尤其是国有特大型企业,往往都存在资源或市场的垄断、国家政策明显倾斜等特点,加之当前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直接导致央企曝光于社会舆论的聚光灯下,舆情事件的出现,使各大国企(央企)的管理者如坐针毡,给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互联网发展,新媒体出现,使媒介从信息传播载体向信息制造与共享平台转变,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品牌行销策略已经被完全颠覆,舆情应对体系的车轮正带动新时期企业品牌建设工作滚滚向前,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1.舆情公关体系建设
1.1舆情应对与疏导
根据对近5年,数以百计的舆情大事件的研究,结合舆情应对与公关工作经验,总结出了舆情事件的一些共性规律与特点。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过去惯用的瞒、堵、删、改的办法顿时显得捉襟见肘,花费大量资金,效果却不甚理想,尤其是近几年微博出现,信息的传播更是呈网状形态迅速扩散。应对互联网舆情,还是要做到疏堵结合,及时分析事态发展的进程,准确定位事件所处的阶段,对症下药,立体推动,全局公关。
网络舆情传播可分为六个阶段,如下图:
潜伏期:事件发生。个别传统媒体发稿,网站、微博或博客发帖。
爆发期:传统主流媒体大量报道,网络媒体转载,论坛介入,微博转发。
喧嚣期:新议题被挖掘,出现更加尖锐的事件。
缓解期:政府或社会力量介入,事件得到初步控制。
反复期(部分舆情事件中,此阶段不明显):媒体或一些社会个体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炒剩饭”的情况。
长尾期:事件基本解决,偶尔作为案例再次出现。
在舆情应对过程中,通过舆情发展的时间序列对照舆情传播时间表,和网络舆情的传播数量,精确定位具体阶段,结合管理者的公关目标,舆情出现的位置等因素,迅速制定舆情应对方案。一般来说,以爆发期为界,应对方案会完全不同,爆发期之后,应以疏导为主要手段。
1.2合理规避和利用舆情
国企(央企)不光要在舆情发生后采取应对措施,在日常工作中更要紧密关注行业、社会舆论热点,正确把握舆情风向,合理规避舆情风险。企业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舆情培训,根据SCIP(美国竞争情报从业协会)的研究表明,80%的企业竞争情报源于企业内部,通过舆情培训,不光可以降低企业负面舆情数量,减少内部商情外泄,还可有效构建行业商情捕获机制。
在规避舆论风险的同时,敏锐的企业可以在某一系列的社会舆论形成之时,研究其中的舆论热点,巧妙地切入相关环节,以塑造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在大多数管理者谈舆变之时,走在最前沿的管理者或许可以思考如何借舆论之势,扬企业之名。
2.企业社会责任
2.1回顾与展望
提到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词近几年很热,国企(央企)也尤为重视,从前几年的首部《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中,国企被批评的体无完肤,截止到2012年4月份公布的中国慈善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是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领头羊的神华集团,同年社科院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央企成绩一马当先,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和排头兵。由此可见近1-2年,央企管理者在企业品牌建设工作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当前社会矛盾突显,国进民退舆论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未来将对国企(央企)管理者的舆情应对能力提出了更加艰巨的要求。
2.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工作新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的萌芽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当今社会进步,全民小康,人民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首要追求目标,这也要求我们企业跟上社会发展节奏,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日常工作和对外宣传重点,建设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面对两难境地,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必不可少,力争早发现,早处理。另一方面,与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是迎合当下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有力抓手。新体系中,要求企业积极触网、触媒,信息良性循环,在不涉及敏感信息的情况下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效。
3.企业信息披露与保密
3.1企业信息披露
在信息披露过程中,首先要在企业内部统一口径,各部门间有机整合并打通沟通壁垒,使信息传递在企业内部快速流动,最终统一对外信息。
其次,企业舆情监测部门在积累了大量舆情应对经验与案例的基础上,可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与社会沟通的机制与渠道,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回答公众疑问,充分把握和娴熟运用话语权。
3.2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舆情应对机制后,对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也有巨大的支持和帮助,竞争情报工作包括:情报获取,情报保密,情报分析三大部分,一套良好的舆情监测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获取大量情报,但是大多数信息工作者忽视了企业反竞争情报工作。
反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情报活动而发展的一种对企业自身信息保护的方法,在宏观层面主要是依托现行法律对此类行为进行约束。微观层面,针对商业秘密流失,企业需要建设秘密保护系统,对企业内部网关进行信息拦截,审核有敏感词汇出现的文章或邮件,选择性的上传到内网。
网络时代,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自媒体的产生,无形中使企业中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了企业信息的者,尤其是当今社会基尼系数持续高位运行,国企(央企)的管理者背负着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担当的多重考验。树一品牌乃百年之计,毁一品牌可能只在朝夕之间,建设一套完备的舆情信息管理体系,在新时期,应当作为国企(央企)的战略工作重点被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彪.《舆情之山雨欲来》.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
[2]包昌火,谢新洲等.《信息分析和竞争情报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关键词:大数据 民航舆情 舆情监测
中图分类号:F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012-02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不断地向社会各行各业渗透,为每一个领域带来变革性影响,并正在成为各行业创新的原动力。舆情监测及分析就是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监测和服务而发展起来的。我国民航处于发展的快车道上,2016年民航客运量突破4.8亿人次,居全球第一位。航空业也是一个浸泡在数据中的行业,通过对民航各类数据进行挖掘,寻找数据之间的联系,确立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规律,可向民航业各个部门提供多方面的数据服务,从而更好地提供航空运输服务。
1 大数据和舆情监测
1.1 新时代下的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通过门户网站、自媒体、社群渠道、大众传媒等,用户与网站之间双向交互,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多渠道、多层次交互,不仅可以深层次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确立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规律[1]。
1.2 HADOOP技术特点
Hadoop是一个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框架。以一种可靠、高效、可伸缩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此外,Hadoop依赖于社区服务,因此它的成本比较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是一个能够让用户轻松架构和使用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高可靠性;(2)高扩展;(3)高效性;(4)高容错性;(5)低成本。Hadoop技术特点允许使用办公室的旧电脑就行组网,便于建立工作网络。
1.3 大数据下的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应用。数据的合理整理分析能够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数据走势的分析和合适的算法可以进行发展趋势预测。借助大数据的这一特点可进行舆情监测和呈现,进而提供参考措施,使网络舆情能够快速发酵。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机构开始进行大数据下的舆情监测研发并取得一定成果[2]。航空业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可开发潜力巨大。
2 飞速发展的民航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伴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我国进入了崭新的“微时代”。微政务、微电影、微视频、微营销等新名词与新传播的方式层出不穷。新时代意味着新模式,这一浪潮也给民航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2.1 民航发展迅速,业务开展广泛
我国民航在近25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90年代初期民航实现旅客周转230.48亿人公里,开辟437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385条。而到2015年,全民航旅客周转量翻了30倍,实现旅客周转7270.7亿人公里,年复合增速达到15%。总航线达到3142条,其中国内航线2652条。2016年我国民航客运更达4.8亿人次。在客货运、快递输送、器官捐献、抢险救灾、主题飞行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民航无论在绝对量还是航线版图都实现了全面提升。
2.2 互联网舆情对民航业影响越来越大
之前民航业因较高的安全要求和相对较小的受众,基于互联网的运营开发一直有限。随着民航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在民众中的逐步普及,民航业已经开始在互联网领域努力耕耘,从运行到营销到公关均已与互联网有效结合,网上推出的各类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广大乘客在互联网上对民航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各类消息转发极快、影响极大[3]。如2016年10月16日成都双流机场一航班起飞后飞错方向事件,刚发生不久官方尚未给出通告就被网友大量转发,使得当事公司处理比较被动。2016年10月11日的虹桥机场飞机险撞事件中,当事航空公司的及时处理和介入就使得事件处理较为顺畅,提升了航空公司在乘客心中的形象。
3 大数据下的民航舆情监测应用
结合大数据下的舆情监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航运行提供服务和参考。
(1)民航行业动态采集。论坛、微博、微信、新闻评论是目前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表个人意见和想法的主要阵地。网民发表个人意见有几个特点:一个是网民的数量极为庞大;另一个是网民发表信息几乎没有门槛,再者是现行媒体运行机制相互转发较为便捷。以上均导致了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其形成的舆论力量深刻影响各行各业,民航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服务行业也深受影响。民航应做到相关信息实时入库,并能保证发现信息的全面性。深刻了解民航行业动态,通过监测行业政策,业界动向,统计信息等,提供决策信息、帮助把握民航脉搏。
(2)口碑监测。通过监测民航方面的舆情情况、热门话题等了解民航相关单位、岗位乃至个人的大众口碑状况。可监测各类正文信息,通过配置系统采集获取相关主题的最新回复内容,并获取相关详细信息,如查看数、回复数、回复时间等,对大众对于相关话题的反应热度、及时性进行有效了解。之后将检测到的信息加以分类,尤其是负面舆论进行归类汇总,以便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改进问题。做到掌握舆情风向,实时收集分类整理民航相关评价信息,做好民航口碑检测工作。
(3)民航热点追踪及乘客行为研究。在行业动态采集的基础上,对于民航热点敏感信息,及时通知相关运行单位或管理部门,这样可及时远程掌握重要舆情的动态,便于相关部门及时响应,及时开展工作。通过了解受众倾向和目标受众的关于民航话题的倾向和喜好,民航宣传及销售部门可合理规划投放内容,贴近受众,促进大众对于民航业的了解更深。
(4)民航危机公关。通过及时监测潜在负面关键词或筛选特定主题的负面信息,及时掌握危机动态,找到相应重要传播点,进行定向沟通,可对出现的危机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处理和正向引导。在各类公关危机处理中掌握主动权。这些都需要相P单位做到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危机预警及处置方案。
(5)民航运营活动方案优化。通过监测评估民航相关信息传播效果,对各类运营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结合不同种类客户的反应为各类公关活动、主题活动、商业推广、航线促销等提供有效的优化建议,给出合理的价格区间、推广时间、推广方式乃至合适的形象大使、代言人等。
(6)他国民航业一线消息分析。监测他国民航消息、掌握国际,情报通过监测竞争品牌的热门话题,媒体报道等,及时掌握他国民航业的最新动向,积极学习国外先进运行方式及理念,提升我国民航服务能力,同时对国外民航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学习,避免相关情况发生在国内。
4 结语
该文分析了大数据下我国民航舆情监测应用的发展前景,提出大数据未来应用在民航业中的潜力。通过将民航网络、舆情监测与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充分结合,可为民航提供专业的数据分析和反馈,使得各单位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了解行业口碑,优化运营方案乃至进行有效的危机公关处理,从而更加高效地提供优质的航空运输及相关服务。当然如果每个公司都来开展数据工作会出现成本攀升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可以通过专业数据公司提供订制服务的方式逐步完善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叶婷,王春晓.“大数据”,新作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作为模式转变的分析[J].领导科学,2012(128):6-8.
一类椭圆曲线二元伪随机序列性质分析
高效的基于属性的签密方案
对一种基于Euler-Fermat小定理的背包公钥系统的攻击
信噪比估计算法研究
TPC译码及其改进算法
一种适用于OFDM系统的自适应AGC改进方法
基于等功率加载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基于补偿因子自适应的LTE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算法
DVB-S2载波恢复算法研究
基于组合-移位的指数运算FPGA实现方法
一种基于二阶循环累积量的频谱感知改进算法
解决LDPC码准线性编码复杂度的贪婪置换算法
基于模糊积分的网络舆情态势理解方法
一种快速SVM概率建模算法在语种确认中的应用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协议识别技术
一种支持组播的分层混合调度策略
并行程序性能分析中的时戳同步技术
软交换信令虚拟引接技术研究
一种面向可重构系统的混合任务调度算法
卫星下行链路对抗中最佳干扰区域空间模型研究
一种基于频偏函数最优解估计的VCO非线性校正方法
一种联合跳频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Caloz等效参数提取理论修正及仿真验证
一种新的LLC倍压谐振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
金属网架天线罩中金属梁杆的感应电流矩量法分析
利用加载技术设计对数周期天线及其结果分析
适合VoIP/FTP混合业务的无线链路分组调度算法
基于下一代网络的应急通信系统及位置问题研究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方案及其接入认证机制研究
认知无线Mesh网络
一种适用于突发信号的载波同步算法
一种基于形态学预处理的时频检测算法
基于SVM的GPS/DR组合定位算法研究
基于优化RBF神经网络的集成算法及其在调制识别中的应用
一些新的APN函数的构造
基于身份的签密和签密方案
基于GPU平台的模乘算法实现
基于身份的WiMAX认证协议
公钥加密体制自动化安全性证明方法研究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相应对策分析
开放可重构路由器协议标准及软件架构技术方案探讨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可重构路由器控制平面模型
任务驱动的动态可重构路由器结构
面向服务提供的一体化承载网体系结构的探讨
基于构件的可重构路由开发环境
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分布式系统中资源分配的一致性算法综述
互联网业务特性概述
面向服务的承载网络探讨
逻辑承载网构建中的数学建模
网络业务聚类研究
面向服务的逻辑承载网构建方法研究
可重构网络中柔性网络配置服务提供模型
基于可重构网络的服务质量(QoS)研究
基于网络业务分类的服务类别框架
支持IPv4/IPv6的可重构路由器构件化建模技术研究
基于开放接口的异构路由器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