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报告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报告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报告范文第1篇

学生处学生公寓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但是在以后的工作,学生处学生公寓的全体工作人员将以饱满的热情,以高昂的斗志迎接一切的挑战。为大家整理的保洁职工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保洁职工总结报告一

在学校做保洁员已经有三年了,一直都是尽心尽力作好这份岗位的工作。今年年初,听到领导的安排,我从教学园区保洁员调到学生公寓的保洁员,负责男生公寓的卫生保洁。学生公寓的宿舍卫生问题比教学区的的严重多了,但是我没有任何的抱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现在我将这一年做学生公寓保洁员的工作汇报如下。

在教学区的保洁任务相对而言会轻松很多,因为学生上课的原因,只需要在每一天的中午和下午学生们下课之后,我们去教室里面打扫就好。现在的学生们的平均素质都是有很大的提高,再加上在教室有老师的制止和同学们的相互监督,所以一天乱认垃圾的量并不多。但是在宿舍区就不一样了,同学们一天有相当多的时间呆在公寓里面,再加上公寓又是聚集区,每一天都有大部分的人在里面,所以数量就一下子就上来了。加上我打扫的又是男生公寓,就有相对多一点的垃圾。

即使是学校在每一层的楼道口专门有安排扔垃圾的口子,但是依旧有同学到了地方都不愿意多走那一步,直接扔到旁边。所以为了宿舍的形象,以及同学们的健康,我就要及时做好卫生巡逻,及时给卫生脏乱差的地方打扫好。在宿舍楼的下面,是专门有两个大的垃圾推车的,有些大件的扔不进垃圾口的垃圾就可以扔到推车里面来,再就是方便一些同学做到垃圾带下楼,有更多扔垃圾的选择。

我新分到公寓区里面,是有一栋公共洗漱间的楼的,就是洗手间和澡堂是单独出来的,是公共的,所以我除了做好宿舍楼道的卫生之外,还要在每一天的早上,早早的做好这些公共卫生间的卫生打扫,给地和楼道拖一遍地。好在这个公共澡堂的楼层比较矮,只有四楼,所以早上二十多分钟就能弄好。难的是中午的打扫,因为学生们都起来了,走动比较大,所以打扫好的卫生很容易就脏了。

除了卫生打扫之外,我还积极配合学生公寓管理部,做好学生爱护卫生的宣传工作,在宿舍区的爱卫生的宣传活动里面,受领导的邀请,上台给他们讲解不重视卫生的危害,以及给我们卫生保洁员带来的麻烦等等。通过各项活动,积极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卫生爱干净的环保意识,之后同学们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得到改善。

虽然我学生公寓保洁员的职位非常的微不足道,但是我一直都是在认真做我的事,我相信任何的岗位都能够做出大的成就!

保洁职工总结报告二

各位领导,同事们好!

我是03栋一名新来的管理员,很感谢南大后勤服务集团给我这次就业机会,让我能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我作为学生公寓的一名管理员,在学校后勤服务集团的领导下,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断进取,时刻为能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公寓管理员而努力着。

此前我曾是南京财经大学的一名管理员,虽不能说是轻车熟路,也有一定基础。南京财经大学和南大的工作宗旨是一致的。就是工作的细节上有所不同。记得在南京财经大学时,我们每天上班换好工作服,就是站着公寓的门口目送学生们去上课,学生们走进大厅时总会说:“阿姨好”,我们也会随之说声:“你好”。送走了学生,就该做每天例行的学生寝室卫生安全检查了和晚上学生的归宿情况,我们每天要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考核和公布。这样做是大大提高高了学生的住宿环境和人身安全。可却忽略了学生的隐私和自由权,常常因为这些而被学生责备和不理解。

可来南大后,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工作环境,南大的宿舍管理更能体现人性化的方面。当代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整体思想活跃、热情,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很强,不愿意迷信权威,也不愿拘泥于现实,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望,需要鼓励和科学的引导。南大要求学生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不仅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环境优美的住宿环境,而且重视强调人性化管理和沟通式服务,要把“以人为本”和“关爱学生”的理念结合起来,用真诚的爱去关心学生。

在来到南大的这些日子以来,我认真做好日常的值班管理、生活秩序管理、作息管理、资产管理等宿舍管理与服务工作,保障宿舍区住宿生活秩序正常,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住宿生活条件。学期初,我认真做好学生的登记入住工作,详细了解了每个宿舍的入住情况。一段时间下来,我对很多同学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通过平时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爱式聊天,及时搜集学生们对宿舍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予以反馈,我与很多同学都有了较深的交流和沟通,也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友谊,这让我今后的工作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工作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

其次,我协调负责公寓维修的工作人员开展日常的维修服务工作,做好日常维修情况的跟进、统计记录工作,保障公寓水电设施使用、运转良好,满足了同学们的住宿生活需要。本学期中,我在认真做好公寓学生的报修统计记录工作的基础上,及时与后勤维修组的工作人员联系,并亲自参与、监督。保证了每次维修工作的及时、圆满完成,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保障。再次,我协助保卫处做好学生宿舍区的安全保卫工作。通过对同学们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并加强自己的值班管理和巡查,做好宿舍区视频监控系统的日常管理,我全心全意地维护着宿舍区的安全、稳定。当我值守夜班时,每次遇到晚归的同学,我都会按照学校规定让她们在记录表上登记,并适当询问晚归的原因,耐心地给她们讲解晚归的危险,教导他们下次按时回宿舍。

在那段工作的日子中,和学们朝夕相处的日子使我感受到自己很充实,他们的知识让我在工作中找到了快乐,看着他们成长坚定了我爱岗,敬岗的决心。

保洁职工总结报告

20__年学生处学生公寓按照学院党委的要求,认真组织安排本部门党员、群众进行了系统的、完善的学习,并取得阶段性的效果。在11月迎接了自治区安全检查复验,也取得优秀的成绩。

在学院大好发展形势下,学生处学生公寓紧跟学院步伐,认真的完成学院统一布置的任务,并且在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的活动。

学生处学生公寓在20__年工作中,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育人方针为主线,通过培养思政辅导员职业技能方面、公寓文化建设方面、服务学生方面、思政教育方面、日常维修方面、公寓卫生方面、组建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等七个平台,认真来做好学生生活上的服务、管理工作,努力打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第三课堂,让学生在公寓里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第一、通过组织学习,培养思政辅导员的职业技能。

1、定期对所有的思政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思政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思政辅导员的服务意思,提高思政辅导员的应急能力。

2、每年进行两次消防培训,让所有的辅导员掌握消防知识,并且掌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技能,在工作场所模拟突发事件,现场进行培训,这样有力的保障了我校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院的财产安全。

3、思政辅导员定期进行心理、生活常识、工作技巧的培训,时间是每个月一次,并且每周四召开例会,进行工作交流,把每个人一周的工作情况做一个小结,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新情况在会上与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面对全校性的工作,群立群策,发挥每一个思政辅导员的主观能动心与积极性,有组织、有计划的完成学院的布置的工作。

第二、打造品牌活动,提高学生公寓的文化品位。

1、按时定点的开放活动室,安排好大学生自律会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及其他娱乐活动,承接学院组织的大型的电视会议。

2、组织特色活动,学生处学生公寓举办了消防演习、“公寓杯”棋类比赛、篮球赛、拒绝使用大功率展等一系列活动,取得较好的影响。第三、做好学生在公寓生活的服务工作,为学生营造家的感觉。

3、在学生公寓里,营造美好的环境,配备了电子钟、宣传栏、花、地毯、衣冠镜、安装了门进系统,方便学生生活。

4、在公寓楼内没一层都设有自习室、电视房,定时的开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5、组织学生在公寓开展自习。

6、在公寓大厅的门卫室放有针线盒、创口贴等物品,方便学生生活。第四、教育为主、管理为辅,深入到宿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

7、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的原则,认真的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把国家、新疆政策方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聊天的形式传递给学生。

8、思政辅导员通过走访的形式,每天进十五间宿舍,了解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9、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学生的一些违纪行为及时制止,先进行说服教育,对违纪行为屡教不改及触犯法律的,上报给学院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0、在日常的生活上,积极的与学生打成一片,把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中。

第三、热心的为每个学生服务,维修好公寓宿舍设施,做好学院、学生的后勤工作。

1、积极的为联系学生的宿舍物品维修。

2、新生入住后,急学生之所急,积极的联系后勤维修学生宿舍设备,保障了学生住宿的安全和生活环境。

第四、狠抓公共区域卫生,督促学生整理内务。

1、针对不同的季节,进行疾病预防,定时的对学生宿舍进行消毒,定时在楼内进行灭蟑、灭鼠。

2、制定流行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严重的流行病,按预案处理。

3、公共卫生实行责任到人,由楼长每天都检查,不合格的,责令保洁人员立刻打扫,保障公寓的公共卫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五、建立学生的组织,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1、建立大学生自律委员会,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2、健全大学生自律会机制,每栋公寓楼设置副楼长及层长,有层长负责一层的事物,副楼长简单处理一些本楼事物,这样可以提高公寓管理中心的整体效率。

第六、迎接新生,负责全校新生宿舍安排及新生被褥的发放。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 心理回访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37-03

一、大学新生心理回访的意义

(一)心理回访有利于更全面、真实地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心理回访,与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交谈后,学校心理教育者能直接了解学生在心理测试结果中反映的状况,补充学生的心理档案。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能收集到相当数量的信息,通过这些资料既能了解个体的特殊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予以评估,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也能在资料的汇总中看到每一届新生具有共性的问题(如大学生活适应问题),为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的基础。

(二)心理回访对心理危机者防患于未然

心理咨询老师在访谈中除了了解到新生当前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访谈对象都是心理测试筛选出来的具有某些特点的个体,他们可能正存在某些心理困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及时处理和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三)心理回访能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心理测评及回访的资料对学院和各系部掌握学生的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回访工作本身非常有针对性,做好了这部分同学的干预,就解决了绝大部分具有心理困扰学生的问题。此外,参加回访的学生虽然只占一定比例,但是这部分学生反映的问题在同层次学生中具有很大代表性,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针对这类问题展开教育引导活动,则会增加工作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让广大学生获益。

(四)心理回访能端正大学新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新生在入校后能与心理咨询老师有一次交谈,能感受到对他们的关心;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特别是自己在新环境中的压力和困扰,获取需要的信息,获得前进的动力;能亲身感知心理咨询,真正了解这种服务形式,知道在大学里,咨询是一种可以自助的方式,同时,交谈的过程中也有引导、宣传的作用。通过交谈,提醒同学在新环境中通常会遇到的问题,提高挫折承受力和应对力;通过访谈,能让同学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知道大学里心理咨询是可以倾诉心事、获得帮助的“专业谈心机构”。

二、大学新生心理回访的工作模式

(一)明确筛选指标

各大学的新生入校后基本上都会进行心理普测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普测的某些指标可作为心理回访对象的筛选标准。如,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项目中,符合第一类的学生;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试中,抑郁、偏执、人际敏感、精神病等因子的得分为严重程度的学生;在基本情况中反映近期有重大应激事件的学生。指标的选择应将专业测量与学校的需要相结合。

(二)培训回访工作人员

参与回访工作的人员由几部分组成:1.掌握学生信息的专职心理教育工作者。2.参与访谈的咨询师。3.协助回访工作的系部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4.知晓访谈结果的学生管理者。对每一部分的人员,都应依据其工作职责进行事前培训,在细节上进行沟通和商讨,统一流程和用语,使回访工作规范有效。

按相关标准筛选出的回访对象,由心理中心向系部反馈总体情况并统一安排每一位学生的访谈时间和地点,逐条打印成“心理中心抽查访谈”通知条。由各院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或班级心理委员统一发放给被访同学,统一用语。

(三)规范访谈流程

1.首先对学生表示欢迎并对访谈的目的进行解释,如:“按照心理健康工作的常规要求,我们需要安排一些同学进行面谈,谢谢你的配合。”

2.可以先提问:“进校后同学们都参加了心理测试,你看过自己的测评结果吗?有什么感想?”

3.按回访记录表上的半结构化内容进行询问,具体涉及:来访学生目前的压力;在测试中反映出的特定情况(如轻生倾向、家庭不幸等);针对抑郁、偏执、人际和精神病症倾向等因素进行了解;近期的重大生活事件及其造成的影响;遇到困难时可以获得的支持力量;对心理咨询的态度等方面。

4.对想要咨询的学生或在20分钟内不能完成的访谈,可以告诉他:“看来我们还有一些特别重要的问题要谈,但今天的访谈时间有限,你可以另约时间再来咨询。”

5.访谈结束后,在回访记录表上写下对回访者的评估。

(四)评估访谈结果

每一个访谈结束后,给出评估结果,如危机干预、转介、主动干预、建议咨询和无明显异常。

对需要危机干预的回访对象,一般是访谈中有轻生设想的,按危机干预反应机制流程进行。

对需要转介到专业机构的,即有明显的精神分裂、躁狂、抑郁倾向的学生,通知系部,心理中心备案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安排再次咨询或立即转介。

对情绪、行为上表现有异样的学生,实施主动干预,适时安排咨询并且通知系部。

对当下就有各种问题或咨询师主观观察有可能存在问题的回访者,做“建议咨询”。留下回访者的联系方式,由心理中心统一预约,预约时首选回访咨询师。

对无明显异常的回访者,在访谈中对心理咨询进行宣传,作常规结束。

(五)整理总结报告

回访结束后,由心理中心统一整理咨询师的访谈资料,撰写新生心理回访报告,提交学生管理相关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应针对心理回访情况开展专题工作会议,学习了解、分析讨论,作出对策。

(六)跟踪评估重点学生

心理中心和学生管理部门对回访评估中前三类,即需要主动干预的危机干预对象、转介对象和情绪行为表现异样对象,建立特殊个案心理档案,进行后续跟踪评估工作,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真正做到预防在先,关怀为主。

三、大学新生心理回访的思考

(一)应端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高校心理咨询具有教育功能、发展功能、保健功能、治疗功能。心理咨询服务是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但诸多研究揭示,多数学生在产生心理困扰时并不积极主动求助心理咨询。据我院近几年的心理测评数据显示,新生中感到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在12%以上,但接受过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比例只有2.5%不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79.8%),选择心理咨询的仅占3.2%,而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列第一位的是心理健康书籍,校内心理咨询机构仅列第八位,很大部分同学认为只有在心理问题严重到成明显病症的程度才有必要去心理咨询,还有部分同学则是因为不了解,对心理咨询存在偏见,认为心理咨询就是有心理问题。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家庭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危机有增无减。面对这种形势,除了自身需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之外,能积极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是促进心理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一旦延误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往往会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所以端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应加强入学初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从回访中我们听到,许多学生正是通过本校的入学教育,参加了心理健康讲座或心理读本的宣讲,或是参加了心理测试,才知道了“心理健康”,知道了自己新入一个环境中处于“不适应”。20世纪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德里克・博克在上世纪70年代就指出:对大学生不要进行简单的说教、灌输,不要向他们说出正确的答案,而应该通过积极地引导使之得出正确的判断。这些最好安排在其大学生活的头几周进行,因为这个时期是形成其(学术)思想和态度的最佳期。实践证明了入学初期的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健康观念有重要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定基调的效果。我们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如发放心理健康教育读本,针对心理读本进行导读,开展心理测试,针对心理测试的结果进行释疑性讲座,举办一系列大学生活主题的讨论沙龙等活动,能让新生在大学初期接触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去适应新生活。

(三)应采用灵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大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尤其是心理咨询遵循自愿原则。就心理咨询而言,一般不强行要求学生接受咨询或辅导,只有在自我改变动机强烈的基础上,咨询才能起效。但是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心理开放性低、求助意愿低的现实,我们可以采取灵活的工作模式,变被动等待为主动走近,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比如可通过学生工作会议等形式,培训相关的师生,让他们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加强电话和网络等匿名性和隐蔽性咨询,作为面询的有益补充。提供方便的咨询求助机会,为求助者提供初步帮助,缓解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活动也应循此思路扩大宣传,主动提供各类学生都有兴趣有机会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身心的成长。

(四)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特别是咨询者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准、个人特质、人生阅历等都会影响到访谈效果。除此之外,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领导的统筹定位,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关心和指导,班级心理委员的双向沟通作用,全体教职人员的心理健康观,在新生心理回访中都有一定的体现。我们要努力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氛围――输导心理健康观念,提升辅导人员的专业性,培养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让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应在全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氛围

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心态是需要全方位的因素来支持的,“健康的环境孕育健康的心灵”,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能力。无论是学生的教育培养方案、后勤服务的保障,还是针对每个阶段的主题教育,都是保障学生有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学校的物质环境、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渗透,成为大学文化中最主要的观念和力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大氛围。

[ 参 考 文 献 ]

[1] 郑安云.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状况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学版),2006,(6).

[2] 江光荣,夏勉.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现状及阶段决策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

[3] 郝志红,梁宝勇,邵秀巧.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因素研究的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1).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学生工作 学长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74-02

大卫.休谟有句名言“习惯是人类生活的伟大向导”,因此,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习惯,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关键,也是工作、人才成功的保障。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实施了学长制(也叫“小班主任”),即聘任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30所高校实行这种学长制,发挥了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工作上做出了新的尝试。作为以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打造地方产业工程师“摇篮”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

1 学长制实施的背景

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不断的增加使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繁重,出现了辅导员与学生数1:200甚至1:300的现象,加上“8090后”独生子女的叛逆与不屑,更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陷入尴尬处境。虽然给每个小班配备了班主任,但以科研、教学为主要任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及个性化服务上并不可能给予太多的精力。而随着新形势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工作在环境、任务、内容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要求每个高校工作者应结合新形势,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本校实际出发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在此情况下,学长制应运而生了,学长制的实施无疑是一大创新与突破,是对目前学生管理体系的必要辅助和完善。

1.1 学长制是一个双赢的模式

学生工作的各项始终是围绕着“培养学生、服务学生”开展的,学长制是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促进学长与新生成长互动的积极方式。学长主要由高年级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助手,协助完成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新生在入学后面临新事物有各种困惑与难题,需要领路人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生活方向,以及方方面面的借鉴与模范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不同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要求,单一的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很难做到逐一而全面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而学长与新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即亦师亦友,减少了沟通的障碍,便于开展工作,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特点。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确定小班主任人选时,结合专业对口、责任心强,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原则,由一位大四的党员配对一位大三的入党积极分子,使大四的党员既有了很好的能力锻炼,又让大三的入党积极分子得到了考察与提高。由于学长是在校的高年级优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考虑问题,更容易与新生沟通、交流,较老师与辅导员有说服力;同新生们的专业相同更容易结合自己的经历在学习上进行沟通,发展方向上给以指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学长既为辅导员、班主任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又通过当“小老师”的经历,体验了做老师的辛苦,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年级与年级间又建起了“以老带新、传承优良”的纽带。

1.2 学长制的实施是应当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面对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训话的教育方式。这种方法不仅在实践中收效甚微,而且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逆反情绪。实践表明,要做好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长善而救其失”。目前正值独生子女就学的,由于种种原因,新一代大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及品德情操、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着较前更为复杂的问题。学生中的贫富差距,独生子女的增多集中,学生的情感困惑,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承受能力的薄弱,容易产生各种悲观情绪和心理的压抑和失衡。这些情况足以引起我们对学生心理建康工作的重视,必须及时的加以发现、疏导和排除。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来源日益广泛(通讯、网络等),极少数大一新生由于缺乏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鉴别能力差,因而盲目模仿和推崇。最为突出的是网络游戏和网恋,使一些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教师和家长又不能每天随其左右,加以监督和正确的引导,学长对于他们来说是过来人,又没有代沟,因而学生更愿意向他们倾诉,同时也能得到更为适于他们的合理建议,他们也易于接受。从这个角度来说,学长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2 学长制的具体实施

学长制以人格影响和实践并重的方式,对大一新生的学习态度、社交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熏陶,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因此对于学长的选拔及考核应有严格规范的要求。

2.1 学长的选拔及工作职责

根据学生特点,在实施学长制的过程中学校基本按照以下步骤:

2.1.1 选拔基本要求

(1)候选对象须为大三、大四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等;

(2)政治素质好,热爱党、热爱祖国,优先考虑党员或预备党员、学生干部骨干;

(3)有较高的道德、文明修养,热爱集体,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社会工作;

(4)学习勤奋,学风严谨,学习态度端正,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5)热爱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行动,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善于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

2.1.2 学长的工作职责

(1)引导新生加强对政治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

(2)结合大学学习特点和规律,对新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指导;

(3)对新生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疑释惑;及时发现辅导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或求助相关部门和老师;

(4)每周至少一次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情况,做好记录;及时向有关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反馈学员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商讨解决办法;

(6)态度要认真,言语要文明,对人要和气;不能以学长的身份要求所负责的学生为私人服务。

2.2 学长制的工作考核

学长制工作考核是对其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作出评价,是对学长在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系统的描述。工作考核方法直接影响考核工作的成效和考核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考核方法的选择必须以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为基础,并能为被考核者所接受。

目前,学校对学长进行工作考核主要内容为:

(1)是否按照要求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工作;

(2)履行职责过程中是否贯彻学长的基本要求;

(3)所负责的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

(4)所负责的学生的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

另外,学期末和学年末学长须向学院分团委提交学期体会收获和学年总结报告,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须填写《“学长制”学长考核表》;考核工作由学院分团委主持在每学年末开展,结果在学院内公布并报校团委备案。学校每年进行校级优秀学长的评比,评比结果在全校范围公布,颁发荣誉证书,并归入学生个人档案。

对学长进行工作考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等级评估法:将工作标准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几个等级选项,考核人根据学长的实际工作表现,对职责的每一块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小组评价法:由班级组成不小于1/3人数的小组对学长进行工作考核。

360°考核法:通过不同的考核者(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学院主管领导等)从不同角度来考核,全方位地考核学长的工作。

序列比较法:将所有的学长放在统一考核模块中进行比较,根据完成工作的状况进行排序,工作好的排在前,较差的排在后。

相对比较法:对学长的工作表现进行两两比较,工作相对较优的得分“1”,较差的得分“0”,总成绩相加,总数越大说明工作成绩越好。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考核。比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采用序列比较考核法时,加入“自评”这一因素,有效地督促学长对自己工作进行总结,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反省,并通过自我分析找出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学长增强学习、改进意识,提高工作能力。

3 学长制实施中常存在的问题

学长制只是种学生管理的辅助,切不可将新生教育管理工作过分依赖与此。必须正确处理辅导员、班主任和学长的关系,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对学长们的工作给与积极引导和支持,而学长们也要全力配合老师们的工作,不可阳逢阴违。实施学长制,必须处理好学长与学弟学妹的关系,他们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学长不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不可做职责之外的事情;必须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长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因学长工作而荒废学业。

此外,在学长制的考核和激励上还存在有问题。考核和激励都是对学长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而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激励其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促进其自身水平的提高。但一些高校往往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利用。美国心理学家赫兹博格提出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把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薪酬设定”属于保健因素,“晋升与培训”属于激励因素,能够使得职工感到满意。作为学长,虽然不是学校正式聘任的班主任,但是在履行着班主任的职责,因此,应在精神与物质上有所报酬,满足“保健和激励因素”,如果考核结果没有合理利用,就无法真正起到激励作用,无法激发学长的工作动力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 韦鸿真.用“学长制”辅助学生管理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5.

[2] 刘凯华.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指导与经验交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常桦,龚萍.大学新生[M],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报告范文第4篇

民办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其思想、心理与行为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殊性。以往理论界对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较多,而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研究偏少,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就更少,因而结合民办高职院校实际和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对于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特征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了解当前高职高专学生思想、学习、心理、生活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总结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政工作的经验,掌握高职学生成长与进步的规律,我们课题组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参考了闫献伟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的重要数据与结果,以及毛伟雄的《当前民办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分析》,内容涵盖泉州中营职业学院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心理4个方面,共计发卷1000份,收回684份。另外,为得到更加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民办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我和课题组成员在对《辽宁省高职高专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问卷调查(2011.11)》调查问卷到我校的1000份进行了详实的统计,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回率100%。问卷内容涉及政治观;择业观、职业观;道德观;心理健康与学习观;恋爱婚姻家庭与消费观5个方面共计50个问题。调查结果与以上结果更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民办高职类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今后如何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健康的个性,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综合数据分析可得:

第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征。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思想活跃,积极进取,有比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其思想开放,有些偏激,思想的状态不稳定,政治意识较薄弱。尤其是在今天知识经济、网络普及以及教育民主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当代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前辈,信息获取更快捷,相关知识了解更宽泛,见解更广阔。这样的成长背景使得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上比较独立,行动上不会随意跟从,不盲目认同某种价值,遇到问题一般会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因为他们社会经验不足,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与公办高校大学生相比,更易受错误的思想观念影响,看问题做事比较偏激[1]。有些学生对国家大事和政治兴趣不浓,加之政治理论基础比较弱,缺乏一定政治鉴别力和敏感性,对一些深层次问题认识不够,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存在某种模糊认识,比如“末日说”“涉日保钓”等问题看法偏激。而且,价值观多元化,更强调实用主义,责任意识弱化,虽然仍在教师和家长的约束和督促下,但对学校和社会一切规章制度却明知故犯。

第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民办高职学生入学普遍存在自卑感。由于没考上理想大学,而是就读最后批次录取的民办院校,学生会产生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其它院校的学生,感觉自己能力不如别人,逐渐形成思想上的压力。强烈的自卑导致他们较为敏感而脆弱,这种错误认识如果得不到矫正,就会导致思想的禁锢和心理障碍,从而产生很大的自卑心理。另外,还有些学生进入民办院校后发现学校与最初高中毕业时来校招生宣传的情况有很大的出入,加之民办学校本身社会地位比较低,使一些学生觉得自身地位很低,原本成长很顺利的他们远离父母、亲人的环境下产生很强的挫折感,自卑感加重,而导致部分学生生活态度消极,自暴自弃。逆反心理比较重,主要表现在盲目排斥正面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认为这些内容“无用”或“与己无关”,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排斥先进典型和个人,表现出冷漠态度,不屑一顾,而且自我约束能力弱,我行我素,对于重修、挂科等事情全热无动于衷。

第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特征。民办高职学生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但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专业不了解,缺乏学习动力,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职业观念强,其行为表现出很强的务实性,行为盲目随意。但也意识到与公办学校学生相比,他们在社会和就业中处于劣势。因此,他们适应社会的职业观相当的明确,给自己将来定位的职业范围比较宽。另外,在校期间,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休闲和学习关系,大部分精力投放到上网、娱乐,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认真完成,虚度光阴。还有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抱负毅力,懒散、追求享乐现象日渐明显,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日益增加,男女不正常交往现象严重。在学习行为中,个别学生迟到、早退情况严重,他们甚至不在乎学校纪律处分,直接影响班风、学风,愿意参加实践类活动,对理论学科不感兴趣。另外,由于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溺爱,普遍没有经过挫折教育,贪图安逸、怕吃苦。他们进入大学后,不少人自我意识膨胀,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团队精神淡薄。

第四,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特征。我们培养人才是要为社会服务的,但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知道如何去适应市场,一切都怨天尤人。据权威人才资源机构调查统计,对企业而言,在招聘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许多企业强调的是一种对职业的操守,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否能够尽快的适应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转变,并认同企业文化。而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会大量出现不认同企业文化的现象,经常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不顾忌他人感受,只凭自己的喜好做事,把企业理解为学校、把领导当作老师、依旧我行我素,遇到社会问题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所以,很多未被录用的大学毕业生不是输在专业技术上,而是思想与态度上,关键是他们没有被录用之后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总是以为都是社会和企业的挑剔,而为自己找诸多借口,最终的结果就是待业。这就暴露了我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点与不足,虽然也有思想政治与就业方面的教育,但毕竟教材是死的,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之中,所以教师都很难扑捉到社会大方向的变化,更何况是学生,所以,我们的就业教育对于社会与学生个人来说,都略显幼稚化,没能达到成熟模式。

二、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举措

实效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实际的效果”。他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张力关系,即实践活动结果对于目的是否实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具体实现程度。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工作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效果的可靠性。

(一)“大思政”育人模式

确立“大思政”实践理念,合力育人、全方位“立体化”教学考核模式,即“课上—课下—网络”立体化,不要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进行思政教育,而是要充分的发挥、利用教育资源,全方位立体化育人。

搞好“课前一刻钟”(课上)。这是针对每位教学老师的特点量身定做推出课前一刻钟的活动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锻炼自我的平台,例如,说天下,新闻大视野,我秀我行,时事开讲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样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其在整个过程中增强体验。具体的做法是在大一新生入学时上好第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课,将“课前一刻钟”的实施要领给学生讲清楚,并且由课代表将全班同学按照本学期课时数分组,每次课一组,进行“每课一秀”活动,内容贯穿思想政治、法律案例、历史文学等多个环节,每节课下课前留下一次课的内容,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安排,由学生自己回去找资料,下载视频、新闻动态、社会热点、自编小品、制作PPT等多种方式,在下次课课上展示给教师和全体同学,然后逐一演讲选题的理由以及教育意义,由学生当老师,进行模拟人生讲解,之后由其他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每课一秀后教师再根据今天每课一秀的内容讲解今天的课程,形成统一内容模式的教学,力求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

指导社团活动(课下)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学校将大学生校内理论社团活动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加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暑期“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深入家乡、厂矿企业、历史名胜古迹等参观,去敬老院服务、组织无偿献血、捐献骨髓等活动,组织点评大学生辩论赛。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向农民提供文化、科技、卫生服务,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向农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活动。各院系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利用自己的休息闲暇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无偿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提供帮助或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实践活动。

思政博客和学生QQ群(网络)将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供一个师生分享思想和知识的平台。由于思政博客和QQ群“自由、开放、共享”的精神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预期及心理特征,成为大学生新的网络家园。使育人从传统的“面对面”到现在的“键对键”,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成为新形势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亮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大学生了解信息、发表言论、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思政博客和QQ群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的效果。学生QQ群可以让学生与老师在课下成为朋友,答疑解惑的方式更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心态。

(二)“德育答辩”考核模式

德育答辩是最有效的实效性举措。他是应届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就业、人文等方面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的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方面的表现做出评价的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对应届毕业生的思想状况、行为规范、礼仪举止、沟通表达等素质的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

他的总体考核思路与方法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从入学军训开始,就进行毕业德育答辩的引导与渗透,将整个德育答辩考核的过程向学生说明。在大一第一学期期末前将上交德育答辩的开题报告,列出未来三年“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四个大方面的规划,由思政教师进行审核与反馈评分,并最终上交各个院系保管与监督,与学生处、各个院系辅导员联合进行,定期跟踪考核与纠正。而学生也将根据自己开题报告的规划进行大学三年的奋斗与努力,并随时收集各种素材,包括奖学金、证书、奖状等,并在大三德育答辩到来之时,在大三的“德育答辩会”之前根据自己的素材撰写德育论文和PPT。最终在德育答辩会上向老师与同学们展示自己大学三年的思想、道德、情感等等变化、进步与领悟,取得德育答辩的通过。如果未能通过者,将进行德育答辩的补考,通过这一系列的三年规划与考核,彻底将一个大学新生改造成为适应社会大发展的高素质型的技术型真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娟,王慧.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J].科学时代,2011,(12).

[2]谢锦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学风建设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20).

[3]程芳.创新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时代要求[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02).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硕士;音乐教育;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268-02

一、我国艺术硕士教育的出台背景

为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5年决定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Fine Arts,简称MFA),健全和完善了国家艺术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高层次、应用型”具体体现在“学位获得者应具有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技能、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够胜任本专业艺术创作领域的各种表现形式。”

对招生对象的原则要求是“学士学位”和“艺术创作实践经历”,而入学考试则着重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这种强调专业内容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在目前我国音乐艺术专门人才结构状况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当时,我国只有9所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可招收音乐表演研究生,但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基本上都从事教师工作,真正回到舞台上从事音乐表演的极少。“在学校艺术教育方面,建设一支以具备相当艺术实践能力的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依据当时的情况看,整个文化系统中,音乐教育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水平低、缺乏系统性的训练,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我国艺术硕士教育科研现状

艺术硕士的诞生,打破了我国艺术教育体系中只有单一文学硕士学位的缺憾。艺术硕士在我国是一个新生儿,只有短短的五年多的历史。在这五年当中,已经有几十多所院校陆续获得培养艺术硕士的资格。从目前教学要求来看,有些院校的音乐专业艺术硕士相比传统理论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面,不仅仅强化了技术技巧的学习,甚至理论课要求要强过前者;理论课的学分要求还要高过前者,这样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学习,必然造成更大的压力。至于课程设置的种类与多样性、生源差别、学术交流活动、学习与就业等等问题,尚没有系统性的经验总结与可供参考借鉴的任何权威性、开放性的资料。

这五年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交流情况,能够见诸媒体的信息,不外乎是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陆续归纳出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与交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学术支持。从这些间断性的零星报道和体会文章,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在总结归纳教学经验,在有限的传播范围内起作用,缺乏相互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数据没有系统性地搜集和整理,急需将这些零散但是具有统计和理论价值的资料,上升到理论高度,成为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公共财富。

目前国内几乎见不到就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学与学习方面理论研究和探索方面的学术文章和科研论文,缺乏系统的经验总结报告和经验探讨文章,没有后续的科研提供权威、全面、翔实、可靠的资料保证。部分原因,是由于艺术硕士学位类别的起步较晚,一切尚处于摸索方向、积累经验的开端。

艺术硕士源于系统性、专业性地提高艺术专业实际表现能力的要求。相对于理论型人才培养,摸索经验、总结教训、对教学现象的分析与归纳、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等方面,更加需要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的数据采集、分类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因为所有教学行为的个性更强,共性相对较少;教学的即兴性更强,计划性较弱;经验总结方面更困难,更加需要专业的面对面指导,艺术表现和交流的平台作用更强。这就决定了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归纳成果方面,全面、细致科学化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这又涉及到数据采集方式、采集时间、分析模型的建立、分析方法、结果归类等等一整套系统的作业程序。

三、国外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艺术硕士在美国、英国以及原英联邦主要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发展得比较成熟。涉及的专业非常广泛:电影、戏剧、美术、音乐、艺术设计、舞蹈、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制作等艺术创作领域。然而在美国,MFA通常授予戏剧相关的专业。美国的音乐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却大都不使用MFA这个称谓。表演演奏专业和作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通常叫“音乐硕士Master of Music(MM)”;音乐理论和音乐史方面的研究生则授予“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音乐教育专业则授予“音乐教育硕士Master of Music Education (MME)”等等。

从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模式上看,美国的艺术硕士教育体系十分成熟,影响力也最大。这种成熟并非是僵化套路的程式化。开放性和多样性,是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与进步的机制性措施。美国开放的教育体系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吸纳人才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发达的教育体系和先进的科研理念。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伊阿华大学等院校的艺术硕士培养体系非常完备。师资、课程、课外专业活动、学术交流都有机地穿插在一起,学校的教学和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并且给学生充分的表现和交流机会。对于音乐艺术硕士的培养方向来说,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学生的成长空间。在相应的科学研究方面,他们往往针对非常具体的项目提出针对性极强的项目建议、可行性分析,并且给予任课教师以充分的自主决策空间,充分发挥艺术的个性。在总结评价中,也是以学生艺术表现的个性价值作为首要条件。这一切看似随意、以“个性”为前提的判断标准,背后是强大的资料数据分析和科研体系作为支撑,将庞大的数据量通过科学的归类进行统计分析,最终作为科学证据,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

美国艺术院校协会(The College Art Association, CAA)和美国专业艺术和设计学院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rt and Design)对于艺术硕士(MFA)设有明确、详细的规定。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以实践性、创作性为主,强调应用性,同时,也要求必要的艺术素养和理论知识。入学考试着重考察学生的创作才能和表演天分。教学计划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表演作品的广泛性,同时兼顾理论修养的提升。学位授予标准主要看学生创作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艺术创作技能和表现力。毕业汇报以演出和作品展示为主要考察标准,同时完成专业艺术分析、总结文章或论文。

德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音乐专业的设置从一开始就目的明确。比如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大学之一“柏林艺术大学UDK”,音乐专业分为音乐表演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继续进修学制。音乐表演专业就是以培养表演艺术家为宗旨,针对那些准备成为职业乐团、乐队演奏员以及独奏演奏者的学生设立;音乐教育专业就是为培养教师,课程以教育理论为主;而音乐继续进修学制是在以上专业基础上继续学习,已获得不同的文凭。与艺术硕士同等学历的学习,就在表演专业的学习当中,毕业授予Diplom(硕士学历)。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的音乐艺术硕士的培养模式也大致相似,专业设置直指培养目标。

四、艺术硕士教育应关注的问题及启示

目前我国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主要集中于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和学位论文写作等理论方面,音乐艺术表演还需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他们社会最需要的艺术实践能力。在校学习期间的艺术交流活动应当更加丰富,加强校际之间的艺术交流活动。教学体系尚应体现重视艺术实践的特点,与艺术人才成长规律。

艺术硕士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今后的经验摸索和总结。基于此,笔者开展了“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记录与比较”科研项目研究,这一项目具有单一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用性――为音乐专业艺术硕士的培养教育整理出第一份全面、细致、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基于此资料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为音乐专业艺术硕士的教育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提供授课方式、课程类别、课程内容、课内外相关交流活动的建议;毕业生就业跟踪及反馈建议;如何体现艺术硕士培养的“高层次”和“实用性”。

增设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是为我国艺术人才在职攻读艺术硕士学位、全面提升艺术技能和素质提供了新的渠道。同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为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等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