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标准化技术水平、提升畜产品质量为重点,坚持退川上山、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产业融合、高效安全的发展方向,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开展,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引导、技术服务、示范带动,突出抓好规范化建场、标准化生产、无害化处理,促进我市现代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创建目标

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生猪、蛋鸡、奶牛各1个),创建市级一类、二类、三类标准化示范场10个。通过示范带动,到2015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的比重达70%以上,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化”的“五化”目标,畜禽养殖废弃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三、创建内容

(一)创建原则

坚持四个结合:规模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硬件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创建典型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阶段性创建与长效监管相结合。

(二)基本条件

1、必备条件:

①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土地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

②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养殖档案完整。

③具有市畜牧局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疫病发生记录,且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

④种畜禽场还须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商品畜禽养殖场必须同时具备①②③,种畜禽场必须同时具备以上所有条件。

2、规模条件:

①生猪:能繁母猪存栏130头以上,育肥猪年出栏2000头以上(含2000头)。

②肉鸡:年出栏量不低于10万只,单栋饲养量不低于5000只。

③蛋鸡: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

④奶牛:存栏奶牛200头以上,配套挤奶站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运送生鲜乳车辆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三)创建范围

1、全市达到上述创建基本条件的畜禽养殖场都可自愿参加创建活动。

2、必须参加创建活动的畜禽养殖场:

①享受国家、省政策扶持项目养殖场。

②享受去年市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场中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和年出栏50万只的肉鸡场。

(四)示范创建内容

1、畜禽良种化。种猪选用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原种猪,二元母猪选用长大(大长)二元杂交母猪;奶牛选用荷斯坦高产奶牛;蛋鸡选用海兰、罗曼等品种;肉鸡选用艾维茵、爱拔益加等品种。所有种畜禽需从国家正规的种畜禽场引进,有完整的引种证明、动物防疫合格证明和系谱档案。

2、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场生活区、生产区、引种观察区、无害化处理区分开。其中:生活区与生产区有明显的隔离措施;引种观察区建在生产区外,远离粪污无害化处理区;无害化处理区与生产区相隔50米以上,病死畜禽填埋井处于生产区下风向,相隔100米以上。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3、生产规范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有完整的饲料使用记录、免疫记录、发病、诊疗、死亡记录、生产记录、防疫消毒记录,奶牛场还应有完整的繁殖记录和奶站各项指标检测记录,种畜禽场有引种、繁育和种畜禽销售记录。

4、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养殖场有明显的防疫隔离带、生活区门口有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等,防疫制度健全,有疫情监测报告,对病死畜禽实施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记录完整。

5、粪污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沼气池、三级沉淀池、干粪堆积发酵池等粪污处理设施齐全,处理能力与养殖规模配套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6、环境优美化。畜禽场周围、圈舍之间及空闲地栽种多行速生杨,生活区和办公区进行园林式绿化,场区所有道路及圈舍地面水泥硬化;养殖生产用具摆放整齐,场区保持清洁卫生,实现养殖场净化;畜舍屋顶造型及颜色美观大方、整齐统一,水泥粉刷,防水涂料喷涂,实现养殖场建筑美化。

(五)示范创建要求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要与市畜禽养殖场亮点活动打造同步进行,参与创建的养殖场要按照市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细则进行改造,既要满足省畜禽养殖场标准化验收标准,又要满足市畜禽养殖场亮点打造的标准,实现布局合理化、设施完备化、环境清洁化、场区美化,提升规模场的标准化水平,示范带动我市畜牧业标准化不断提高。

四、活动步骤

(一)今年6月初,举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启动仪式。

(二)今年6月7日~6月12日,组织各镇畜牧专干、创建场区负责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三)今年6月13日~9月15日,各创建场根据创建要求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对管理措施进行规范;市畜牧局创建专家小组巡回进行督导。

(四)今年9月16日~10月30日,实施验收挂牌,对示范创建活动进行总结、宣传,把成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一是成立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有*。二是成立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专家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有*。领导小组、专家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均设在畜牧科,杨红先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的落实。

(二)加大投入,政策扶持。农业部授牌的养殖场,优先享受国家、省养殖奖补项目资金扶持,同时,在今年市农业结构调整奖补资金中列出专项用于奖补今年创建达标的国家级、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对带动作用较强的示范场,加大各项畜牧政策扶持的力度和资金奖补的数量。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范文第2篇

近年来,第六师调整畜牧业发展战略,制订了一系列畜牧业相关的标准,引进了一批规模化的养殖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第六师的畜禽养殖总体水平还不高,形势不容乐观。种种迹象表明,第六师畜禽养殖标准化推广实施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虽然制订了畜牧业相关的标准,但标准宣传培训面不广,宣传工作持续时间短,受训养殖户和企业在养殖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养殖。(2)重标准化养殖生产环节的政策性补助,轻畜禽产品加工和营销环节的扶持。如很多贴息贷款都用在了生产环节上,没有照顾到加工和营销环节。这导致第六师畜牧产业链发育不良,产业无法持续健康发展。(3)虽然对规模化养殖场能做到定时、定点抽检、送检,但不能保证抽检的随机性。(4)大企业的龙头作用没有突显出来,带动周围职工致富的作用有限。(5)土地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大的畜牧企业规模化种植饲草料的需求。

2对规模化养殖的建议

2.1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发展

按照统一规划、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要求,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使之能够达到畜禽生长、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要求[1]。具体措施:(1)合理规划布局,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生产水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小区);(2)加强生产设施建设,对畜禽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改造,使畜禽圈舍、生产设施、粪污处理、疫病防控、饲草料贮存(或青贮)达到标准化的要求,提高养殖装备水平,夯实畜禽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2.2严格规范标准化规模养殖行为

现代畜禽养殖要达到生产过程标准化、管理水平规范化的目标,首先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要加强对规模养殖户的技术和管理的培训,规范畜禽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技术,不允许生产和使用非法的饲料和兽药。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免疫、检疫和无害化处理等程序,实现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操作。其次要强化全程标准化的监督管理。要加强对饲料、兽药的质量、生产过程、流通和市场的监控[2]。

2.3突出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主要推行4种粪污治理模式:

一是农牧结合模式。利用农田、林地、果园、菜地对经过沉淀发酵的畜禽粪污进行消纳吸收,实现种养区域平衡。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粪污治理模式。

二是沼气配套模式。将畜禽粪污经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沼液、沼渣等,再转化成原料、肥料、饲料和能源等加以利用。这种模式具有成本低、能耗小、占地少的优点。

三是有机肥加工模式。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运用有机肥制作技术把收集到的粪便掺入高效发酵微生物,控制适当的水分、温度、酸碱度进行发酵,形成优质的有机肥[3]。这种处理模式的优点是最终产物产生的臭气少,且较干燥,容易包装和施用,对作物生长具有良好的作用[2,3]。

四是生态养殖模式。就是应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在畜禽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的垫料,垫料内添加发酵菌种,畜禽在垫料上饲养,粪尿全部被垫料吸收并进行混合发酵,达到粪污低排放的目的。

2.4培植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范文第3篇

生态健康养殖,是指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生产,为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全价营养饲料,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发生,畜禽个体健康,产品无污染,并对养殖环境无污染,实现养殖生态体系的平衡。

发展生态健康养殖,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一要做到养殖的标准化。具体做到养殖场房舍建设标准化、养殖品种标准化、饲养工艺标准化、日常管理标准化、环境控制标准化、动物防疫标准化、投入品使用标准化、污染治理标准化等,发展现代养殖业;二是走农牧结合、动植物互惠的发展路径。三是实行科学喂养,严格建立有关台账。

下面我就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谈四个方面的内容:

1 依法养殖及与养殖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3)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5)兽药管理条例:(6)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7)种畜禽管理条例;(8)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9)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10)江苏省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指导意见。

2 生态健康养殖的必要性

2.1 畜牧养殖业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以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为主。“一头猪相当于一个小化肥厂,猪多、肥多、粮多”。进入九十年代:逐步向专业大户、养殖企业转移;大规模、集约化趋势日益明显;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新世纪以来:养殖产业成为重污染源,正面临着由工厂化向生态型、健康型发展。

2.2 畜牧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高密度养殖对土地承载力的问题;畜牧养殖产业需要以土地为支撑,高密度的大规模的集约化饲养,单位土地面积上承载了数量超额的畜禽,周围环境容纳消化不了了,就泛滥成灾了。

2.2.2 畜禽规模养殖后的粪便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一些较大规模养殖场粪污问题已十分突出。

2.2.3 畜牧业产品安全性问题;

2.2.4 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有利于稳定畜禽养殖总量,增加畜产品的有效供给;(2)有利于促进畜禽良种和科学技术的推广,提高畜牧生产水平;(3)有利于进行畜禽粪便污染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4)有利于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3 生态健康养殖的模式

3.1 综合利用型养殖模式

(1)畜禽-粪便加工-有机肥。该养殖模式主要将养殖企业中的粪便这一污染物变废为宝,通过现代加工工艺处理,最终成为农作物、苗木花卉的肥料。特点:设备起点高、技术新、用工少、自动化程度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地区性过剩和季节性用肥的矛盾;但投资较大,对肥源分散的地区推广有一定难度。

(2)畜禽粪污-沼气-林果蔬-鱼。本养殖模式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水变成沼气。

(3)粪便-蛆、蚯蚓-畜禽。该模式主要是指畜禽的粪便经过短期的发酵,供蛆、蚯蚓生长繁殖,其养殖的蛆、蚯蚓可作为高蛋白的动物性饲料用于畜禽的养殖。

3.2 资源制约型养殖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不同程度地受到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依据自身特色,发展不同形式的畜禽养殖模式,如山地养鸡、林间养禽等。

3.3 种养结合型养殖模式

通过大田作物与畜禽养殖结合,将田间的草、秸秆等饲喂鹅、牛、羊等,既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又节约了养殖成本,且畜禽的粪便又可作为有机肥提高田间作物的产量,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养殖模式。这一模式以散养、中小规模为主。

3.4 发酵床养殖技术

基本的技术原理是以木屑为发酵床主要垫料,接种优势菌种发酵,降解畜禽粪便,创设一个以益生菌为优势菌群的畜禽生长环境。该技术最先起源于日本民间,后传到韩国,目前,在我国的辽宁、山东和我省养猪场试验推广。

近几年,我省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很快,镇江、丰县、新沂、邳州、泰兴、阜宁等地积极推广应用,主要有塑膜大棚式和传统猪舍改造而成,有半地下和地上式两种。

4 生态健康养殖的配套措施

4.1 饲养规模与土地承载能力

我们应实行以排定养的政策:就一个地区而言,畜牧业规模养殖应科学规划,不宜盲目发展,做到畜禽粪污的排放量与土地承载能力相适应。

4.2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科学使用

我国蛋白和矿物资源严重不足,每年要进口3000多万吨大豆和100多万吨的鱼粉,可开采磷矿资源也十分有限。

建议:(1)大力推广应用理想蛋白和氨基酸平衡技术,在满足经济生产性能的基础上减少蛋白饲料用量,减少磷用量,减少微量元素的使用量;(2)取消有机砷、铬制剂的生产和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4.3 预防疫病和健康养殖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范文第4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全市畜牧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以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有效促进了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2007年,在全国生猪生产下滑、猪肉供应偏紧的形势下,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的部署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使生猪生产得到了有效恢复,保障了猪肉市场供应,维护了社会稳定。2007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8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19.79亿元。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畜产品的卫生质量和食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化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同时,生猪生产事关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城镇居民“菜篮子”的稳定,具有“猪粮安天下”的战略意义。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全面促进我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以加快推进畜牧规模养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为主线,以增加供给、保障安全、调优结构、促进转型为重点,强化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和动物防疫手段,努力提高生猪等畜禽生产总量、规模养殖比重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全市畜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二)任务目标。2008年,全市畜牧工作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体系,完成两个一百”,即:建立健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00个,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年出栏标准化畜禽6000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2万吨。到2010年底,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禽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70%以上,现代化养殖小区达到500个,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无公害畜产品达到100个,绿色畜产品达到10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0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三、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生产

发展生猪生产是稳定市场供应的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明电[2007]53号文)要求,全面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稳定和加快全市生猪生产。

(一)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抓好能繁母猪生产是保持生猪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按照国家实行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对能繁母猪每头补贴增加到100元。市畜牧、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监督,确保补贴资金兑现到养殖户手中。

(二)继续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坚持实施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对母猪保险实行单独核算,保额、保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暂不调整。财政部门要保证配套保险补助资金落实到位。畜牧部门和有关保险机构要加大宣传,开展规模养猪场单独入保、养猪协会入保和养猪农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动员养猪户积极参保,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力争能繁母猪“应保尽保”。

(三)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生猪生产发展的趋势。2007年,我市经农业部批复实施了7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总投资565万元。2008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这一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生猪饲养方式,加快生猪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生猪生产综合水平。

(四)落实生猪良种补贴政策。2008年,国家和省财政将对我市落实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资金168万元,对生猪良种场建设和开展人工授精所需的良种猪给予补贴,推进生猪品种改良。市畜牧、财政部门要结合我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际,认真抓好项目建设的组织落实工作,引导种猪生产企业扩大养殖规模,新建、扩建原良种猪繁殖场,以满足我市生猪生产对种猪的需求,提高生猪良种覆盖率。

四、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一)加快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方针,引导饲养者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发展畜牧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2008年全市新建各类畜牧小区100个(牛10个,生猪40个,家禽50个)。采取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和利用沼气处理、制作有机肥料等综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实现畜牧业生产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发展。

(二)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生猪生产,稳定家禽生产,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家畜。发挥山区、平原、沿湖区域的不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生猪、肉牛、肉鸡、肉兔、水禽、蛋鸡及特种养殖业,不断优化畜牧业品种和区域结构,促进各类畜禽平衡发展。

(三)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饲养者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加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畜牧业增产增效。

(四)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盈泰集团、春藤公司、龙海松花、张汪名鸭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畜牧龙头企业,不断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发挥田园绿色肉牛养殖合作社、民族力源肉牛养殖合作社、春蕴生猪养殖协会等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扶持发展各类畜牧合作社、养殖协会,紧密组织饲养场(户)、加工运销企业、投入供应企业、技术信息单位,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带动农民参与合作养殖,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五、建立健全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一)加强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扎实做好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增配移动智能识读器、电脑等信息器材,不断强化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手段。进一步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狠抓免疫基础,加强消毒灭源,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应急演练和疫情监测预警预报,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性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能力,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强化动物检疫监督,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进一步健全依法防疫、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多层次防控责任体系,明确政府、职能部门、防疫人员和养殖场(户)的责任和义务,切实推进依法防疫工作。强化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收购加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假劣、违禁和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投入饲养环节,确保畜禽饲养安全和畜产品质量。

(三)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畜牧兽医工作体系。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完善兽医工作机构,逐步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稳定基层防疫队伍,保证防疫工作需要。全面实施《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续建项目》和《基层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化防疫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标准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典型,创新发展模式,并落实相关政策,大力加快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市里成立加快畜牧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规划制定、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明确专人负责,强化责任落实,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不折不扣地落实扶持政策,促进生猪生产,解决好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小区)建设用地、资金融通、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楚雄州;畜牧业;畜禽基地;畜产品加工;种养结合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促进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楚雄州畜牧业正面临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如何抓住难得机遇,破解发展难题,真正做大做强楚雄州畜牧产业,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台阶,是楚雄州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

1楚雄州现代畜牧业现状

1.1生产总量稳步增长

2015年全州出栏生猪396万头、肉牛38.9万头、肉羊112万只、家禽2240万羽,实现肉类总产量46.13万t,禽蛋产量1.26万t,实现畜牧业产值100.01亿元。全省16个州(市)中楚雄州人均畜牧产值排列第3位。畜牧业成为全州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1.2生产方式转变加快

“十二五”期间,全州畜牧业规模化、良种化、区域化和产业化进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楚雄州报省备案的各类规模养殖场总数2978个,其中肉牛171个,肉羊292个,生猪1102个,禽类706个,奶牛154个。被国家和省级命名的标准化畜禽示范创建单位有18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4个。良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州现有猪人工授精站163个,牛人工授精站120个。生猪三元杂交覆盖面85%,牛、羊良种覆盖面分别达60%、70%,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12.14、16.08、41.36个百分点。畜牧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截至2015年底,全州有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36家,其中加工企业16家,年产值过亿元的2家。形成了畜禽养殖、销售、加工为主的省州农业龙头企业50家,养殖专业合作组织366个。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畜牧业优势生产区域初步形成,畜牧业发展正在由产量扩张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

1.3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十二五”期间,全州畜牧业政府专项投资(中央、省、州)达7.05亿元,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建成无公害畜产品基地50个,获得无公害畜产品认证35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1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3个。

1.4草原保护建设步伐加快

进一步健全草原保护体系,加大草原执法力度,积极推行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组织实施草原生态奖补、退耕还草、转变草食畜发展方式、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等重大工程,加快了草原建设与保护步伐,使部分地区天然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一定的遏制,全州草地植被覆盖度有较大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州累计完成退牧还草禁牧16万hm2,草畜平衡107.8万hm2,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区生态明显好转。牲畜舍饲、半舍饲与轮牧、休牧相结合的科学饲养方式不断普及,加大人工种草力度,每年开展人工种草2.3万hm2,草料基础进一步巩固,促进了草食畜的进一步发展。

1.5动物防疫基础不断夯实

全州加大了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州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动物疫情测报中心;新建和完善州级、10县(市)的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州级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完成了97个无(危)房乡镇兽医站的新(改扩)建。更新、补充各类检测仪器设备。动物防疫体系、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兽药、饲料等投入品检验检测体系、基层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得到了全面加强,技术手段得到较大改善,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大为提高。

1.6畜产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产地检疫。合理设置报检点,检疫人员对出栏的畜禽到场、到户开展检疫,查看免疫档案、养殖档案,查验动物标识,进行临床健康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二是加强屠宰检疫。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宰前及宰后检疫,对检出的病害畜禽及其产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加强市场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对所有上市交易和进入流通环节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动物疫病隐患的畜产品,净化畜产品市场。四是加强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全州未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

2楚雄州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优势

2.1政策扶持有力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加大农业和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为楚雄州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难得机遇。省委省政府把畜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在《云南省山地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楚雄州列入项目发展优势区,必将有力推动楚雄州畜牧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2.2畜禽资源丰富

全州有数量较多、品质优良的滇中牛、撒坝猪、武定鸡、云岭山羊等地方品种,同时引进了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猪和短角牛、西门塔尔牛、摩拉水牛等世界著名的优良种畜(冻精),初步建立了良种繁育与杂交改良体系,具有畜牧业持续发展所需的优良畜禽品种资源基础。这些品种遗传性状独特,抗逆性强,具有独特风味和药用保健功能,符合未来消费从量到质提升转变的需求。以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为载体的种源保护、开发体系框架基本完善,保护促开发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这些品种资源为提高云南省畜牧业生产力、发展特色养殖、实现畜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2.3市场需求巨大

目前全国居民人均动物性蛋白摄入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农村人均畜产品消费水平更低。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农村居民的畜产品消费也将进入高峰期,城市居民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趋势。

2.4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全州常年有青绿饲草饲料供应,是发展优质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全州拥有天然草原面积156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23.9万hm2,多年生牧草保留面积2万hm2。楚雄州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饲料粮供应较充足,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生产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约144万t和各类青绿饲料85万t;可用于种草的农闲田地面积1.3万hm2。饲草饲料理论总载畜量达150万个黄牛单位。同时,全州粮食实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随着粮食增产措施的落实以及种草养畜技术的推广应用,畜牧业发展将有更充足的饲草饲料资源作保证。

2.5科技支撑体系健全

全州建成了州、县、乡、村四级畜牧业科技服务网络,畜禽良种繁育与杂交改良、饲草饲料推广和动物疫病防控等科技服务体系得到逐步完善,建立了一支科技素质高、服务意识好的科技服务队伍。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良种母猪核心群场、扩繁场和猪人工授精供精站点、牛冻精改良点和驴人工授精改良点,州级建成了兽药和饲料质检室、疫病诊断实验室,为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科技服务支撑。

3楚雄州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

楚雄州畜牧生产方式落后表现在:一是畜牧业发展速度慢;二是畜牧业内部结构单一,猪、禽生产比重偏高,草食牲畜比重偏低;三是总体规模化养殖程度还不是很高,不同畜种规模化养殖程度不平衡。畜牧业增长方式仍然停留在粗放增长状态,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停留在50%左右,畜牧业科技投入与产值不适应、畜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养殖形式仍然是传统分散饲养或小规模词养,大多数散养农户生产设施差,饲养管理粗放,畜禽养殖环境恶劣。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瓶颈。

3.2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楚雄州畜牧生产总量虽然不小,但是加工发展滞后,缺乏产品精深加工的大龙头、大企业,缺乏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产品销售仍然是以初级为主,附加值低,阻碍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楚雄州目前还没有一家国家级畜牧业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南华安友畜牧业有限公司、禄丰双丰良种猪有限公司、大姚县百草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武定永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大。

3.3畜牧业融资难,投入机制单一

受多种因素影响,规模养殖建设成本、生产成本明显增加,众多养殖户有着强烈地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但由于养殖业场房和土地基本没有产权证,不能担保抵押,导致资金不足而不能实现。当前金融信贷门槛高、程序多、额度小、用款周期短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3.4疫病和市场两大风险长期存在,对畜牧业影响大

近年来,畜禽疫病暴发越来越频繁,范围越来越广,病种越来越多,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等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这些频繁暴发的疫病,给农户发展畜禽养殖带来了阴影,表现为老病未除、新病不断、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严重,广大养殖业主反映现在的畜禽越来越难养。同时,在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下,畜产品(特别是生猪)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状态也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4楚雄州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议

4.1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建设四大畜禽基地

楚雄州现代畜牧业要坚持“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产业化”的原则,继续坚持猪禽稳发展、牛羊快发展、加工促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四大基地”建设。一是以楚雄、牟定、南华、姚安、大姚、禄丰6个县(市)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引进和扶持有一定规模的生猪育种公司和生猪养殖示范场建设。抓住国家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机遇,重点扶持发展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和饲养能繁母猪1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化生猪生产原料基地建设。二是加快发展牛、羊养殖基地。以楚雄、双柏、牟定、姚安、元谋5个县(市)为重点建立肉牛养殖基地,以楚雄、双柏、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7个县(市)为重点建立黑山羊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年出栏千头牛、羊的养殖专业村。三是壮大特色家禽养殖基地。以武定、禄丰、南华3个县为重点发展乌骨鸡养殖,选择有条件的专业村建立乌骨鸡种鸡养殖专业户,加强武定鸡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以楚雄、双柏、南华3个县(市)为重点发展肉鹅养殖,引进和扶持规模化种鹅养殖场建设,提高肉鹅的供种能力。扩大特色家禽饲养规模,为特色禽产品加工提供原料保障。

4.2转变畜牧生产方式,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是规模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标准的产品不能成为商品。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支持建设一批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十三五”期间,要切实把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楚雄州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中之重,要以标准化推进品牌化,以标准化推进集约化。通过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模式,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区。

4.3加快畜禽产品加工,促进楚雄州畜牧业提质增效

围绕楚雄州畜牧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保鲜肉和方便肉制品。扩大加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外销出口,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畜牧业综合效益。畜产品加工企业要着力做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产品配送网络、供求信息渠道,扩大经销商队伍,积极构建企业的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经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运营资本化的目标,使体制创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4.4推行绿色化生产,促进种养结合

随着畜禽规模养殖和小区养殖的蓬勃发展,畜禽粪尿处理和环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护环境,保障畜产品质量,迫切要求我们转变养殖观念,推行绿色健康养殖。在畜牧业规划上要优化种养区域布局,积极开展粮改饲试点,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饲用玉米、人工种草,加快推进牛羊优质饲草料产业发展,推动建立粮饲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促进种养业效益“双提升”。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整县推进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争取省级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广高效实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模式,推动养殖粪便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争取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项目,推动农副资源产业化开发、农牧循环利用。

4.5着力完善服务体系,切实强化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