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一新生入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入学教育;新生;班级管理
据调查,绝大多数科学家在谈及自己取得成功的秘诀时,他们都会说“习惯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他们成功的关键就是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可见,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快速成才是多么的重要。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在心理、生理上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再加上当前中小学教育的衔接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呈现出较大的难度。如何正确引领这些转型期的懵懂少年们成功地完成由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是值得班主任老师深深思索的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一新生来说,入学教育便是他们成功转型的关键。成功的入学教育,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引领和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学校新环境和中学生的角色,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其快乐成长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巧用第一节班会
对于初一新生来说,初中就好像是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这恰恰是班主任进行管理的最佳时机。因此,班主任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开好第一次班会,迈好班级管理的第一步。
学校的规章制度、任课教师情况、学习方法指导……所有这些都是班会上应该讲的,可时间有限,第一节班会该讲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大方面来要求学生的:
(一)良心教育
第一节班会上,首先要求学生做一个有良心的人,从道德品质上给学生树一根标杆。要求学生做到四个“不”:
1、不给父母添麻烦
“不给父母添麻烦”要求学生做到:在家尊敬长辈,听从父母教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挑吃、不比穿,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不给老师添麻烦
“不给老师添麻烦”要求学生做到:认真聆听老师的教导,课上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课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尊重老师的劳动和人格。
3、不给同学添麻烦
“不给同学添麻烦”要求学生做到: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提高;积极向上,不因自己的原因影响团队,不给班级抹黑,不拖集体的后腿。
4、不给社会添麻烦
“不给社会添麻烦”要求学生做到:每个学生要爱国爱校、遵规守纪、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在公共场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做文明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做危害国家和他人的事情。
(二)责任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都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要求我们承担不同的责任、履行不同的义务。所谓的责任教育就是指让学生明确自己担当的角色,完成分内的任务,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责任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明确身份,树立目标
每个人都是多重身份的,学生亦如此。每个学生首先弄清自己的身份――学生,明确自己应担负的责任――认真学习、长大成材、报效国家。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制定出总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然后帮助学生制定出具体的学习步骤和实施措施。
2、自理、自立教育
初一的学生处于由童年向少年过渡的时期,很多方面还需要师长的引导。在这一特殊时期,师长应该从思想和行动上进行具自理、自立教育,教育和帮助学生学会自理、自立的习惯和行为,顺利完成由童年向少年的过渡。
3、自律、自强教育
处于儿童期的学生,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纪律性较差,而初中生活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来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因此,对处于过渡期的初一新生,应该教会他们养成自律、自强的良好习惯。
4、自尊、自爱教育
初一的新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其独立意识也日益增强,他们开始注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这就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更加广泛、复杂。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正确引导新生的交往,教育新生要自尊、自爱。所谓的自尊是指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自爱是指爱惜自己的身体和名誉。自尊、自爱,是平等交往的基础,也唯有自尊、自爱,才能引导和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躬亲示范、身体力行
初一新生刚入校,面对纷杂的规章制度和陌生的面孔,一开始难免会不知所措。身为班主任,应该引导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生活。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讲解规章制度,给予理论指导
通过亲自讲解和观看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概念,并形成视角表象,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二)现场引领,指导实践
为了确保每一名同学能够尽快地适应生活,在打水买饭、卫生扫除、午休晚休等人员比较拥挤、时间比较紧促的场合,给学生以指导,教他们学会排队、守秩序,教他们怎样整理床铺,指导他们合理分配时间。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言传身教能够起到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在刚入学的一周,对学生要紧跟多讲,由理论到实践,让学生及早养成良好的学校生活习惯。
(三)循序渐进,顺理成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的指引逐渐由实践到理论,班主任从每天陪伴学生,转变为不定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在逐渐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三、及时反馈,奖惩分明
童话《白雪公主》中的后母王后总是对着魔镜问:“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而魔镜不仅能告诉她,“现在白雪公主比你漂亮。”而且能准确地 “照”到白雪公主躲藏的地方,不管是森林,城堡还是国外。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老师也需要有这样的魔镜来有效“照射”与读取初一学生的信息反馈。
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是比较感性,英语学习能力也欠缺。而上了初一,学习内容突然增多,由于学习能力的欠缺,不少学生会觉得应付不过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学生产生了对英语的惧怕心理。作为老师,应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及时地了解,有序地处理好这些信息,并针对此现象调整策略和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学。
一、魔镜需“观”言“察”色,积极地从课内课外获取初一学生表现出的信息反馈
1.观一观课前
要观察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与明确学习目的。新课程强调培养初一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预习就是一种有效途径。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学生预习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首先会提出预习要求及布置任务,学生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预习好的学生,上课时就会对老师的讲解心领神会,并积极思考和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没能预习的学生,又是另一番状况,他们只是被动地听。在教初一Unit 2 This is my sister这一单元时,让学生带两张自己家的家庭照片。在小学时他们已学过各个家庭成员的名词。所以只要老师引导得好,学生不仅愿意去预习所学内容,而且会把最好的或他们认为最有意义的照片带来。又因为有漂亮而美好的照片,初一学生更愿意参与这堂课,会回答关于语篇主要内容的简单问题。而对two nice photos of my family这词块,在我布置时,几个后进生早已向其它同学请教过了。因此教师布置学生的预习,并观察这些信息反馈是能否让这些学生体会预习的成就感的关键。
2.察一察课中
课堂信息反馈是教学信息反馈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对课堂信息反馈的敏锐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很多教师都有这种体会:上同一内容的课,常常是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格外轻松,觉得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学效果良好。这就是因为教师已根据第一堂课学生的信息反馈,下意识地开始了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在课堂上,老师要察言观色,及时捕捉学生的反应。如学生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说明学生听得十分入神,举手积极,输出的词汇也已有老师讲的重难点,就可知道初一学生听懂了。如果教师自己讲得滔滔不绝,口干舌燥,而学生则表情茫然或神情迷惑兼沉默,这就意味着初一学生并未听懂教师的讲解。我在教初一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学生举手人数多,会用interesting,fun, relaxing 甚至exciting.但是他们却把difficult 与subject的重音读错。我及时进行纠正的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现场组织了讨论favorite subjects与reasons,在调查表中我有意写上difficult 与subjects。而且通过提问与学生的个别回答来再次了解他们的发音和输出的准确性。所以英语教师应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获得各个层次的信息反馈,从而调整策略和内容,再次促进学生的思维,最后可做出总结。
3.看一看课后
初一学生的学习量增加,内容也不断加深。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很多初一学生会去预习,会积极参与课堂,却不懂复习。我常在学校夜自修值班时捕获到这种信息,然后我就与班主任商量,合理地计划他们的时间。有时出一些练习来巩固当天所学的词块与课文,有时让他们自己检查,有时由 partner或desk mate检查。比如初一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的self check1用正确的序数词填表。我就把它当成课后的自我巩固。而反馈信息则由检查任务的desk mate填写。这样做学生不仅自己会仔细完成,对同桌也会严格要求。
二、魔镜应“品”头“评”足,有效地从作业测试中汲取初一学生反映出的信息反馈
1.品一品作业
作业是英语课堂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在作业中直接反映出来。教师通过“品”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从而及时完善教学和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可在“品”完学生的作业后追究学生的错误。比如在词汇填空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with a long h.有些同学填了hour,但是在你追问后,学生了解了句意马上会订正得很好并不会忘记。所以说,批改作业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对话,我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昨天所学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但若批改作业时,只打对与错号,学生会只看对几题、错几题,或看有没英语老师打的 “GOOD”,不会留意错在哪里,更不去追究错的原因,也不能起到师生对话的作用。
2.评一评测试
评析测试,掌握情况。测试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批改试卷得到考试信息反馈。在试卷反馈中,总结教学经验及不足之处,从而找出学生哪些题目答得好,哪些题目答不好,再究其原因,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评要评分,但还要评小题分,还要评错的原因,更要评析与再次订正。李镇西说:教育没有万能钥匙,每个孩子都需要“私人订制”。我觉得每一张答卷都是每个孩子的“私人订制”。每个孩子的学习基础、新知识的构建与答错的原因都是不同的,解决试卷订正都需先追究原因,更需要教师对这些原因反思自己的教学。
3.论一论练习
论是评论。这里的练习指课堂或课后的pair work与group work。课堂上适时地插入一些课堂练习,以求巩固知识,做到对某些重点、难点问题的当堂掌握;同时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根据情况对某些问题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在学初一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时,由于我教了月份和日期时,都是强调My/His/Her birthday is on.在pair work时使用这句子Mary’s birthday is January.时。学生都用了on。而在教初一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这一单元时,我强调了How much are these socks/trousers/shoes?在group work时,学生遇到了How much this pair of socks? 学生都使用了are。所以说练习中往往能反映出这些信息。而练习则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评论练习其实也让我可以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三、魔镜能道“听”途“说”,有意地从家长学生那提取初一学生透露出的信息反馈
1.说一说自己
课后与学生轻松而随和地交谈,让你的学生说他或她自己,这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这样,教师会获得学生不经意透露出的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课后定期与学生交流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尽管我不是他们的班主任。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帮助他们学习英语。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精灵。从他们那可以清楚地了解,有序地提取出促进我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及时地更新我的教学理念。
2.道一道同伴
道同伴,这里是指教师可以听某个学生“道”他的同伴。而同伴可以是农村初一学生的邻居、同村人、亲戚、姐妹、好朋友、好同学等。比如上次有个学生初一上册前面几个单元都能考90分以上。但是右手骨折后,她一直就情绪不稳。平时喜欢跑老师那的她不能写作业了,也觉得老师不再喜欢她了。我先从她各个同伴那了解她不高兴的情况,再通过这些人安慰她、鼓励她。有时给她考查口头作业,有时让她背诵,有时让她给大家听写,有时让她用左手来完成书面作业,有时让她与同伴合作做。一个半月后,她又开始do well in English as before了。同伴的力量有时远胜过教师。
3.听一听家长
现在的农村家长也想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只是意识表现得没有那么强烈。我这学期总是用校迅通主动给他们发每周孩子的作业情况,打电话给他们说他们的孩子在英语课的表现情况。我们学校每学期都有家长会和家访,而初一这学期我们更是创设了更多的机会让家长来看看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作为英语老师,我也常听一听他们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学英语的情况。他们透露的信息常常让我思考,给我启发。
我们英语老师不是童话《白雪公主》中的后母王后,不是女巫,手中没有魔镜,不能准确地“照”到白雪公主躲藏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有心,只要我们做教学的有心人,我们用心观察初一学生课堂内外的表现,用心品评初一学生的作业测试,用心倾听家长与学生的言语,我们的心中自然会有魔镜。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可以问一问心中的“魔镜”:“魔镜,魔镜,你怎么看?”其实我们的心如魔镜,也能有效“照射”与读取初一学生的信息反馈,从而让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序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英语课堂。只要我们愿意做教学的有心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24-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永不衰竭的动力。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富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好奇心和创造欲
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有关研究显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放松的学习氛围,提供自由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进行思维思考。宽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所谓自由情境,就是在课堂上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包括行为和思维,使学生能够自由表现发挥。再者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独特奇异想法否定或批评,要让学生消除顾虑,敢于直接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发展的潜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自由,真正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教师在课堂中要利用课堂内容、多媒体等多种媒介,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由好奇到感兴趣,进而才能到达创新意识的萌发过程。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加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让他们进入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保持好奇的姿态,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譬如在《荷花》一文的教学中,我先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趣导入,再配着乐曲富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花的动态美。随后出示荷花图,让学生欣赏后用词语描绘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让学生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创新思维
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古今中外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大学者,没有哪一位不重视“问”和“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质疑辩难,是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内驱力,是通向创新的第一步阶梯。因此,教学中不但要激发兴趣,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懂得“好问则裕”,培养创新精神。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针对“阳光千万缕”,我提示大家思考“什么叫千万缕;阳光无处不在,为什么会出现千万缕”;学生开始思考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随即又趁机进一步引导:“既然千万缕阳光能照射到草地上,那怎能说森林被封得严严实实?”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学会了抓住语句,从“什么”、“为什么”等思维角度去质疑的方法,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对待答错或“插嘴”的学生,宽容学生的不成熟和学习中的错误,鼓励学生在尝试错误中学习,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能源”。
三、优化教学过程,开拓学生视野
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多些。”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过程,除巩固基础知识外,应侧重创造力的培养。应注意利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此,努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学生发现各种知识的联系,触发联想,形成新认识。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双基教学和训练,又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譬如,在教学《小姗迪》一文,利用“空白”填补的方法,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请学生想象小姗迪被马车轧坏身子以后,在血泊中寻找硬币的情景。
小姗迪的伤情如何?他是怎样拖着受伤的身子回来的?以及假设小珊迪如果不退还那13个便士,他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等……抓住这些细节,引导学生开展合理想象,使学生感受到了饱受饥寒的小姗迪的美好品质,明白了做人就要像小姗迪那样诚实、善良。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各展所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与智力因素相比,像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在人的创新能力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既然非智力因素如此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呢?
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教师有责任予以激发、培养和保护,使之形成和发展,对后进生尤其如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注意设计诸如悬念式导语、故事式导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课外活动、课外阅读、举办各种展览竞赛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其次,加强和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和毅力。但毅力的培养决不是单靠一节课或一段时间的突击就能完成的,必须长期地、反复地、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
恭喜你成为花园初中的学生。
根据马鞍山市教育局学位派定通知,你已被录取为我校初一年级新生。请你于20xx年6月28日至7月5日来校报到。报到时请携带户口本、房产证、小学5、6年级《素质报告单》、各类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并签署《公办初中报到注册有关政策告知书》。
市教育局将于20xx年8月27日进行初一新生入学测试。请你于8月26日下午2:30—5:00到校领取准考证并熟悉考场。8月31日上午9:00(文章转载自: 请保留此标记)学校公布分班结果并进行入学教育。
祝你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马鞍山市花园初级中学
20xx年六月二十八日
附:20xx年马鞍山市初一新生入学测试时间安排:
8月27日(周二)全天。
上午 8:00— 9:30 数学
小一,关键是好习惯的培养及养成
入学是孩子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孩子从幼儿园到一年级是不同的两个环境。要让孩子有一种当一名小学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幼儿园生活以“动”为主,小学生活则以“静”为主,特别是上课的时候。班主任就要从好习惯抓起。因此,可以对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静坐训练。教室一定要安静,从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静坐时老师给孩子讲讲故事,也可以自由地涂涂画画。
从“坐、立、行”开始向“听、看、写”过渡:‘坐’也就是上课及平日的坐姿,如有的学生歪坐斜坐或其他的坐姿,老师应及时的纠正并指出对身体及其他方面的不好。‘立’就是回答问题的立姿及和老师谈话的立姿,‘行’就是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及体育课应该的所做所为。并养成“听、看”的习惯,认真的、仔细的、虚心的、友好的听别人的讲话或解释。如上课认真的听老师讲课,老师应指出听不懂怎没办,要友好的问老师或同学。
还要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尊师爱友,见了老师要问好、行礼,要团结和帮助同学,如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借给同学铅笔、橡皮等。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上学不迟到,上课讲话要举手报告,下课后不和小朋友打打闹闹等。教育孩子热爱集体,爱护公物,做好值日生。教育孩子爱护书包、书本文具,自己会整理书包、桌洞。下课后要快速上厕所,尽量不要在上课时上厕所。要多和老师交流沟通,有什么困难要赶紧报告老师。如果上下学不是家长接送,要让孩子和同路的小朋友结伴而行,放学路上要排队走,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交往,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和食品,不乱买小商贩的食品。要让孩子记住家庭住址、门牌号、家里或父母以及邻近的电话号码等等。真正让孩子做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守纪律、爱自己和保护自己的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
好习惯会帮助我们收获知识和智慧,成为开启我们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初一,关键是养成适应、融入、追求、和谐的氛围
由小学跨进中学大门,是初一新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的起点,一个质的飞跃。这些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并不陌生,但中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感到陌生和新鲜,尤其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骤变而急剧发展的阶段。所以,在主观上重视,在客观上改善对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这一工作做好了,以后的教育便少、快、好、省,否则,可能出现多、慢、劣、费有艰难、窘迫的局面。
加强对初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可概括为三条:纪律意识、心理准备、环境适应。
1.纪律意识
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中心,初一是中学的起始年级,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初生牛犊不怕虎”,因此,班主任应实行“教育倾斜”,注重对初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那种“来日方长”慢慢来的分散教育思想(并非说取消分散教育)是不可取的。“纪律”乃共同遵守的规章、条文。经验告诉我们,入学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守则”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行动的准则,具有强烈的纪律意识,这是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乃至当今缺乏自我约束力,生性好动习以为常,进了中学一时难改此“脖”的缘故。在开学典礼前后,班主任可结合军训集中数日时间组织新生反复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列举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教育、引导;张贴“守则”和“规范”的全部内容(或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要求学生做到能背诵会默写;组织讨论,撰写学习后的感想,安排学生作典型发言;开展纪律方面的知识竞赛,强化“守则和规范”的知识灌输。
2.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系指教育初一新生作好中学阶段接受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方法的心理适应准备。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可比较中、小学阶段教学原则、方法的异同,着重使学生认清:小学以直观、形象教育为主,中学则有所不同,作好培养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准备;小学课业负担轻,而中学则重,作好培养预习、自习习惯,培养坚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的心理准备;小学教育时间松懈,中学的时间长而紧凑,作好培养自我控制力的心理准备;小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中学以运用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为主,作好多动脑、勤动手和积极参与的心理准备;中学教师多半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积极改革落后的教育手段、方式,作好接受新事物、积极配合和主动协调老师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心理准备。
事实证明,班主任如果实现了中学教育战略的这一步骤,那么初一新生会尽快地适应学段的“断乳”,进入中学生角色,在今后的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学习的成效随之提高。
3.环境适应
初来乍到,人地两生,初一新生会对新环境感到短期的孤寂、不自在,甚至有辍学的念头。这些都是正常的、暂时的现象,否则不成其为“新”生。究其因,大都是不适应所造成的,问题在于班主任要设法使新生尽早脱离这种“不适应”。
基于此,我认为,学校在开学前要打扫整个学校的卫生布置好教室,做到窗明几净、鸟语花香、热情洋溢,迎接新生步入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的新环境中。心理学有“先入为主”、“定势效应”之说,这种“人”和“势”在此便是新生将要适应的新与美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新与美的社会环境:教师特别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举止。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应让本班学生逐一作自我介绍,尽早消除同学间陌生的感情隔膜,使他们尽快地相互熟悉,增进团结,成为学友。
实现这一目标,旨在使初一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进入角色,尽快改变因陌生感而带来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懒散的精神状态,培养他们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为在这样好的中学学习、生活而骄傲的自豪感。
初一学生的特点在于一个“新”字,学校和班主任要针对这种“新”及时地、认真地加强入学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新人、新事、新面貌、新气息,进而顺利地完成初中学段的学习任务。哲人云,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想来是很有道理的。
习惯就像雏鹰的一双翅膀,能让我们在高高的蓝天上翱翔。
习惯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 ,能让小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
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既细小又重要的事情。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 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原来得到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