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群众满意度调查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通过多年的满意度调查实践,逐步形成了随机调查、统计分析、反馈整改、奖惩兑现的有序管理形式,建立可持续服务改进机制。满意度管理正日益成为医院管理和服务改进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在推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医院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满意度 调查 服务改进 长效机制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给传统医德教育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成为新形势下医院管理者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卫生部号召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将“群众满意”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医院工作的最终标准。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医院质量的评价标准已从单一的医疗质量评价转变为包括医疗、服务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价[1]。医院质量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个人体验和主观评价。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评价“群众满意”的一项核心指标。满意度问卷调查作为一种工具,以病人的视角来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评价,有助于医院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医院总体质量和服务水平。自1998年起安徽省立医院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改进调查方式,加强结果运用,建立可持续服务改进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促进了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赢得了患者的肯定。
1 满意度调查管理流程
从1998年至今,医院不断发展完善与病人沟通的平台――满意度问卷调查可持续服务改进制度,认真倾听患者声音,改进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形成了有序管理形式和流程,有力地促进了医院优质服务。
1.1 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广泛收集患者意见: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规划设计问卷项目,确定重点调查人群,保证问卷样本数量,是保障调查取得实际意义的关键。[2]医院针对就医者的不同情况,设计门诊、出院、住院病人医患沟通等多种调查表格,调查内容重点把握四个方面,即服务态度、医疗质量、收费行为、医德医风,并针对不同群体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每个工作日由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对门诊和出院病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每季度深入病房,对每个病区的住院患者进行医患沟通调查。配合医改项目实行专项满意度调查,如对进入单病种临床路径的出院病人实行电话回访,侧重于医患沟通调查等,及时了解患者认知程度和医疗服务存在问题。近年来年均收集问卷达15000份左右。
1.2 严格统计调查结果,理性分析患者意见:每月将本月收集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的满意度数据,通过专门的软件系统录入电脑,经过电脑统计分析,形成每月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患者满意度。对收集的患者意见,及时汇总整理,每两周编发一期满意度简报,主要设意见建议、患者表扬、感谢信、回音壁四个专栏,并在医院网站上进行公示。对于患者的意见进一步分类分析,将意见建议细分为服务态度、医患沟通、服务流程、医药费用、内部管理、环境设施等方面,定期进行汇总比较,并在行政例会上通报点评。通过定期分析意见在数量和类别上的差别,由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提出管理改进办法。
1.3 加强意见沟通反馈,强化可持续服务改进:对于满意度调查中的批评意见,尤其是服务态度方面的,只要留有联系方式,都进一步电话回访,了解具体情况,跟踪反馈。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向相关科室或部门下发可持续服务改进意见书,并要求五个工作日内将调查整改意见进行书面反馈并刊登在下一期的满意度简报回音壁栏目中。2007年以来,发放整改建议461项,反馈率100%。各部门认真调查分析患者意见建议,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如收费窗口、康复部等部门在科内加强服务技巧的培训,改善服务态度;为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普外科党支部率先开展二次查房活动,每个工作日下午下班前一小时必须有治疗组主治医生以上的医师带领下级医师查房,此项工作曾在《健康报》上报道;总务处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外包单位的督导,尽力营造清洁、舒适的就诊环境。对比近三年的满意度调查情况,医院收到批评和投诉意见逐年减少,特别是在服务态度、医患沟通、优化流程、环境设施方面得到明显改进,可持续服务改进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1.4 加强综合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各科室满意度纳入医院综管制,实行奖惩兑现,2007年元月-2010年12月,对满意度不达标科室进行扣分,累计扣分达92科次,直接与科室奖金挂钩。同时将满意度调查管理与职工医德考核、支部书记考核、人事晋升等相挂钩,满意度点名表扬或批评的,在个人医德考核和支部书记考核中对应进行加减分,严重或多次被投诉者进行待岗处分,发放“警示卡”,与医师、护师资格考核挂钩,使得满意度调查成为记录医护人员日常服务行为的一项有效管理措施,有效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
2 满意度调查管理延伸
满意度管理是架设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和谐之桥”,对收集的患者表扬和批评意见及建议,汇总整理,开发利用,通过开展“患者最满意的服务之星评选”、服务创新、文明督察、编辑文化手册等活动,延伸管理手段,拓展管理形式,不断探索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2.1 开展“患者最满意的服务之星评选” 活动:针对满意度调查中收集的患者表扬意见,综合利用,弘扬正气,激励先进。每月对点名表扬人员、表扬意见、感谢信进行汇总,制作成和谐医患桥海报,在院公示栏中宣传张贴。开展“服务质量可持续改进,做患者最满意的服务之星”评选活动,将患者点名表扬次数多、事迹较突出的医生、护士列为服务之星初步候选人,经过科、片、院评选,推出“季度服务之星”和“年度服务之星”,并通过院报、网站、宣传栏大力宣传,号召大家从细节做起,以身边的先进为标杆,营造人人争当服务之星的良好氛围。2009年正值“服务之星”活动三周年之际,医院以此为契机,策划回顾纪念活动,制作“服务无止境 星光恒久远”纪念光盘,对三年来当选的120余位服务之星利用网站、流媒体集中开展宣传,以打造一支奉献求实的服务团队。
2.2 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创新服务举措:满意度调查是一面镜子,反映了群众就医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患者反映次数多,反复反映的问题,医院开展服务创新申报评选活动,鼓励各支部、科室针对服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在推进服务人性化、强化医患沟通、改进服务流程等方面做出尝试,拿出举措。从2009年起开展“服务创新”评比工作,各科室、支部努力在推进服务人性化、强化医患沟通、改进服务流程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经过展示评审“二次查房、夜间门诊、危重患者同”等九个项目分别荣获金、银、铜奖,在全院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多次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围绕当前医院服务中存在的难点热点,以“方便病人,关爱病人”为出发点,推出门诊预约挂号、窗口部门实行弹性工作制、病区实行人性化服务、成立疑难病会诊中心、病人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开展慢病管理等十项服务措施,部分措施已经开展,提升了医院服务内涵,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2.3 开展文明窗口督察,加强内部监督:不断完善满意度调查形式,加强医院内部的优质服务督查,更全面的了解医院服务状况。自2009年开始组织总支书记、总支委、支部书记对全院各个窗口开展督查,按照评分标准,重点从服务态度、环境设施、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对着装、挂牌、服务及语言规范、便民措施、标识、等候时间、患者满意度等进行量化打分,督查意见定期反馈整理通报,经过督查和评选,“知专导诊”、“知专收费处”、“体检中心”三个窗口获得“首批文明窗口”称号。
2.4 编发文化手册,传播人文精神:每月制作“和谐医患桥”,打造“诗画长廊”,精选格言诗句,配以优美的图画,张贴于走廊、电梯,使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职工心中。为引导医生对职业价值的思考,加强医学人文知识教育,在对满意度调查原始资料编辑、分析的基础上,编辑《爱心关心鼓舞生命》、《如何当一名好医生》、《医患纠纷防范意识与技巧》、《服务之星三周年回顾纪念画册》文化手册四本,院领导亲自为书作序,临床、医技、窗口工作人员人手一册。《爱心关心鼓舞生命》一册汇集了历年病人感谢信,宣传身边的榜样,传播省医精神和价值观;《如何当一名好医生》一册强调了医学工作者对职业的理性思考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患纠纷防范意识与技巧》根据满意度调查中反映的医患沟通中的缺陷,引导医护人员重视服务技巧与服务规范;《服务之星三周年回顾纪念画册》则汇总了三年来服务之星们的先进事迹及服务心语。文化手册的编发在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检查中被誉为一大亮点,为和谐的医患关系架起一道桥梁。
3 满意度调查管理主要成效
3.1 增强医德医风教育实效性。坚持13年的满意度调查逐步形成了随机调查统计分析反馈整改奖惩兑现的有序管理形式,对满意度调查中病人投诉服务态度的,与其本人谈心、教育,并与医德考核、科主任、支部书记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实行奖惩兑现。通过满意度管理,建立服务改进机制,建立各级各类员工个人职业道德档案,增强了医德医风教育与职工的贴近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融合度。实践证明,满意度管理是深化医院医德医风教育考评制度、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有力载体。
3.2 提升医院服务意识。满意度管理在我院开展以来,有效地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使全院广泛树立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患者的需求作为工作的首要出发点。患者满意度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出院病人综合满意度稳定在98%以上。一些患者经常发自内心地称赞:贵院领导有方,医德医风落实,才拥有这样好的服务和医护人员!
3.3 促进医院和谐发展。通过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了医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三个效益稳步提高,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卫生部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集体”、省首批“诚信医院”、“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等荣誉。
满意度调查从1998年开始施行,经过13年的不断完善、延伸,现作为一项管理制度、长效机制在医院服务品质提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院的发展,就诊人次的逐年增多,为更加方便病人对医院各项服务提出意见建议,增加满意度调查的途径和形式势在必行。医院正依托医院信息系统着手开发满意度调查和评医系统,增加触摸屏、网上及PDA满意度调查方式,实现纸质调查向电子调查的逐步转变,完成数据的实时收集、统计、汇总。将不断探索完善调查反馈机制,实行服务缺陷管理,不断完善服务标准,改善服务流程,探索医院服务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磊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 2010年11月第11期
一、工作目标
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进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内容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1、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落实便民、利民措施,通过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逐步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推进同级医院部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加强简易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建立主管护士负责的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开展整体化护理,合理调配护士人力,根据科室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护理服务的质量、数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相结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2.加强“三基三严”培训
以医务人员能力素质建设为出发点,夯实医疗基本功,加强医疗法规、传染病、合理用药等基本理论的培训,继续开展教学查房、急救技能、体格检查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严肃学习考核纪律,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服务意识,规范医疗行为,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3.健全“医疗纠纷投诉制度”
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接待流程”,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1.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建立医疗质量三级质控小组工作制度,加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和医疗安全隐患的主动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主任目标责任制度,对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方案进行细化、优化,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3.加强药品安全使用管理
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严格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完善药事管理领导组织,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力度,建立抗生素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开展抗生素药物培训,严格掌握适应症。建立临床药师制度,有明确的临床药师岗位职责和相应的临床药师工作与管理制度,明确其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责任和任务并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毒、麻药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建立不良药品反应及时上报制度。
4、推进临床路径的管理工作
开展急诊常见病病种的临床路径,逐步使医疗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5.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信息报告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结合医疗卫生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爱民、便民、利民的自觉性,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自觉为群众健康服务。
2.制定完善医德医风制度规范
制定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签订医德医风责任书,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细化工作指标和考核标准,认真做好医德考评落实工作,加大对医疗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戒处罚力度,建立领导问责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案件
严肃查处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不良事件,充分发挥查处的警示作用。按照全市部署,开展收受医药回扣专项治理活动,完善制度建设,堵塞漏洞,注意杜绝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净化医疗环境。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1.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使患者满意度逐步提升。
2.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以评促纠、注重整改。不定期召开社会行风监督员座谈会,了解社会上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评价、存在的问题、不满意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促进社会对急诊科评价的好转。
三、活动步骤和安排
2011年8月19日,我怀揣着一份梦想走上了村官岗位。如今我在村工作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已经经历了三次蜕变。
第一次蜕变是进村工作后的三个月内。虽然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是如何承担起农村的工作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大难题。我暗暗告诉自己:年轻的人生没有绝路,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一定要走好大学生村官的第一步。
我无法忘记走访到前染坊庄贫困户王宋氏家中时,老人久病不起那无助的眼神;我无法忘记下到庄里散发宣传单时,孩子们追赶着索要宣传单的情景;我无法忘记把养老保险小本送到群众家中时,她追赶着向我自行车筐里塞黄瓜的热情;我无法忘记把学习文具送到困难学子李言言手中时,她那欣喜的表情……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在期盼,期盼着有人能帮助农村人改变些什么。是群众的质朴与热情,让我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念;是群众的关心与帮助,让我战胜了孤独寂寞;是群众的接纳与包容,让我有勇气张开双臂,勇敢地伸出服务之手。
第二次蜕变是快要进行第一年年度考核的时候,回顾一年的村官历程,在考核结束以后,我告诉自己:不管结果如何,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已经证明了自己。这一年里,我在工作中多读书、多做笔记、多与群众唠家常中,学会了如何开口普及党的惠民政策,且通过广播、多媒体、公开栏等宣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在韩庄村11个自然庄张贴及发放计划生育新条例、三项政策、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人口基金等宣传单2200多张;在换位思考、把握平衡中,我学会了如何处理矛盾纠纷,独立调解了前染坊庄王朝备与王朝举等人的3起耕地边界纠纷并达到双方满意,为致富能手葛绍云解决养兔厂向西扩建问题;在学习政策、积累经验中,我学会了如何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引领王友军、葛绍云等带动群众发展长毛兔养殖和种植业,效益可观。
第三次蜕变是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之后。2013年6月,通过公开选拔、择优选聘,我被选派到距离老家80里外的马店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到了新的任职村,才发现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马店村属于集镇上的村,在全镇综合排名中倒数第二。为了摘掉“落后村”的帽子,马店村17个村民组,我只能挨家挨户地走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村情民情。起初下到庄里拿着小喇叭宣传,特别招狗咬,随着我去的次数多了,就连狗也懒得搭理了。有一次下庄开群众会,有个村民开玩笑说:“王书记,混得越来越孬了呀,刚来的时候狗都招呼你,你看现在,连狗都不理你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2013年12月31日利辛电视台《今日利辛》栏目播放了有关我到马店村工作情况的专题片。2014年中收秸秆禁烧工作我们马店村又因为没有一处着火点受到了镇里的表彰。其实,我完全可以不让自己那么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群众也变得越来越信任我了,有时没起床就有群众来敲门说事,中午电话常常响起,有时候会有群众在我房间待到晚上9点多,最长的时候我65天没有回家,有时候外出开会几天,回来后骑车下乡很多群众见到我会说“这几天咋没见你呢!”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心中总是暖暖的。有时候回到住处累得躺在床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尽管累,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为群众工作,为人民服务干的都是好事,做好事必须要付出努力,百姓心中自然有杆秤。我希望有一天就算我离开了马店村,回忆起我走过的路时心中依然是踏实的,这就是我付出所有努力的所在。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组建了街道社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组,调研组以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凝聚民智为宗旨,深入社区干部居民中间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研组重点选取了XX县XX街和XX街两个社区进行全面的访谈、调查,召开居民大会及干部群众座谈会各两场次,发放问卷调查表XXX份,其中社区居民占到了XX%,对街道社区的工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主任、副主任等XX人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对访谈及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汇总,了解掌握了一些社区干部、居民对做好社区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做法及意见、建议。
二、主要做法
(一)便民服务平台降低居民办事成本。为方便居民就近、快捷办理各种代办事项,全县4个社区统一建立了“一站式”惠民服务大厅,将就业保险、计划生育、民政优抚、综合服务等居民经常办理的事项归集到大厅办理,公开办理所需资料及流程,工作人员定岗定责,挂牌上岗,实行一站式或式服务,实现了居民少跑路办成事,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二)“五百”活动主动排解群众疾苦。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开展了“进百家门,做群众的家里人”、“知百家情、问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分组包片入户走访了解居民家庭实际生活状况 ,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登记造册,由社区党支部研究共同帮助解决,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三)“双岗双争”汇聚社区力量建设美好家园。推行在职党员报到制度、承诺公示制度及“双岗双争”评议制度,按照“一名党员一个岗,以岗承诺办实事”的要求,通过在职党员帮钱、帮物、慰问困难群众、开展公益劳动、修建公共设施等多种形式支持社区建设,帮扶社区居民,形成了齐心协力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五心”工程,打造“五园”社区。创设了“支部建在楼院、党员驻地管理”新模式,围绕疏通社区居民反映社情民意渠道,搭建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探索出了系列化活动载体,初步实现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和谐社区创建目标。
三、社区及党员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群众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社区党员干部工作有滞后。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居民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社区承载的责任越来越广泛和重要,但是社区人力、财力、物力配备与现代化社区的建设还不匹配。一是人员紧缺,服务群众难以做到全覆盖。社区联系千家万户,群体庞大,人员复杂,组织管理有难度,这就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走访入户主动联系居民,做好宣传政策、化解矛盾、扶残帮困等工作,但目前社区人员配备达不到这样一种工作需求。二是经费设施有限,不能满足群众娱乐、健康、学习等各方面需求。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不断满足居民各方面基本需求,但仅靠社区做好社区工作很有难度,这就需要上级部门级规划建设单位、驻社区单位联合行动,整合各种设施、场地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多服务。三是社区工作人员学历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组织协调能力不足,个别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履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二)社区群众享受服务少,驻社单位党员干部联动机制不健全。一是驻社区单位与社区没有形成长效性、制度性联动。驻社区单位既没有开放单位活动资源,也缺少财物支持,仅靠社区化缘式、随机性的争取。没有对驻社区单位与社区联动的方式、内容及量化考核做出制度性要求,使得和谐社区创建势单力薄,难以有更大作为。二是服务机制不健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潜力难以完全释放。尽管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有些党员不愿意在社区做扶民帮困的事或摆摆样子没有诚心做实事。三是街道社区专注于行政性事务,联系服务群众有冲淡。社区多半以行政性事务为主,关注并解决群众衣食住行等方面需求的力度、广度不够,在群众眼中,社区往往是一个办事机构,同时充当社区“灭火器”作用,使得社区服务跟不上广大居民对日常生活需求,降低了居民对社区工作及干部的信赖度和亲近感,不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便民利民活动多,居民群众尝到甜头少。一是上级检查街道社区工作只延伸到党工委或支部一级,与基层群众见不了面、谈不上话,了解不到实际状况,因而不能形成对实际工作的推动力。二是上级检查往往注重一些平面化资料,如文字材料、表册、展板等,未能听取或查看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因而导致务实工作变成务虚应付。三是群众因不了解政策或监督通道不畅,渐渐失去了参与社区管理与建设的热情。
(四)党员干部的群众立场不坚定 ,履职尽责看形势。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对自身的党员身份、干部身份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处理与群众关系,解决群众困难时有懒得管、不愿管、不敢管等不良情绪态度,对基层群众疾苦缺少切身体验,导致与普通居民群众交流少、感情浅,甚至没有感情基础,不能赢得基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是部分社区领导干部履职未尽责。一方面是部分干部因工作能力不足或管理权限的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群众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个别社区干部考虑安排工作着眼点在应付上级和方便自我,淡化群众利益诉求,没有站在群众立场和社区长远发展考虑,使得上级部门调查研究掌握不了实情,党的一些惠民政策没有达到效益最大化。三是缺少群众问责干部机制,干部做得怎么样,往往群众说了不算,上级说了算。部分领导干部工作出发点在应付上级,不把群众冷暖放心上,逐渐形成了个别干部向上看不向下看的工作倾向。
四、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发现,社区干部群众认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应实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认为联系群众最有效的方式为入户走访,其次是接访群众、基层调研;认为组织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应防止出现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及集中教育与日常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我们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其它意见建议做了如下归纳:
(一)教育实践活动要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机制。一是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的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及内容,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监督。二是建立基层群众参与机制,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把群众的关注与关切作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力量,采取方便、快捷、实用、直接的方式征求群众意见、调查群众满意度,将群众真实的满意度调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融入到活动的评价体系中。
(二)教育实践活动要做到党员干部真触动,教育实践双丰收。一是教育活动化整为零,注重实效。避免大排场、大会场,采用规模小、内容实、研讨多、宣讲少的方式,扎实开展教育引导活动;二是实践活动要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做到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留地”,以现实成果接受组织和群众检验。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基层和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夯实维稳基础,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从2013年10月下旬-12月下旬,在全镇组织开展“两帮四排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组织全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搞调研找问题、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办实事促增收,努力把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整改,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不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对特庸乃至形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类事件,为大干当前、决胜全年提供坚强保证。
二、总体要求
开展“两帮四排查”过程中,要实行“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上下结合。对照镇里已经掌握的、安全、环保等问题,结合基层和群众关注的重要事项,深入到村(居)、农户家中进行全面排查,实行边排查边帮扶边化解,着力将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二是坚持以块为主。全镇9个村(居)是四类排查的主体,要尽可能将排查过程细到每一家、每一户,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工程,决不能回避问题,掩盖矛盾;走基层的党员干部对所到村(居)存在的问题要帮助排查。镇部门要着力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真正通过活动的开展,改善经济薄弱村面貌,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三是坚持分层解决。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了解到的需帮扶事项,首先由村(居)进行化解和帮扶;村(居)解决不了的,向镇“四组一办”报告,先由镇分工领导、分工干部会办解决;分工领导、分工干部解决不了的,提请镇主要领导会办解决。
四是坚持责任包干。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帮扶事项,由责任排查小组牵头会办解决,没有在规定办结时限内解决到位,要向“两帮四排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说明原因。
三、工作任务
(一)帮助村居办实事。镇分工领导要帮助分工村(居)理清发展思路,研究细化增收降债的办法和措施,集中力量帮助解决一两件急需要办的事。镇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村(居)积极兴办公益事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还要帮助向上争取高标准农田、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省定经济薄弱村化解资金、土地整理、农村危房改造等各类资金、项目,重点向经济薄弱村、贫困户倾斜。
(二)帮扶百姓增收入。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要强化对年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贫困户的帮扶,近期要迅速组织开展帮扶活动一次,全面掌握帮扶对象的最新情况,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就业、医疗、住房、教育、救助等方面实际困难;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要做到家家到、户户访,逐一分析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帮助致富,确保年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的贫困户帮扶全覆盖。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年帮扶资金不少于300元,兴办实事不少于2件。责任单位要协调帮助村(居)发放小额扶贫贷款,确保所有脱贫致富项目能得到及时有力的直接支持。对于“一有三缺”低收入农户,要根据不同情况组织技能培训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引导他们近就地就业或发展家庭致富项目;帮助非适龄劳动力发展手工制作项目,确保年内再有一批低收入农户脱贫。
(三)深入推进“四项排查”。一是排查解决基层基础薄弱环节。重点排查解决村“四有一责”建设、村(居)“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村维稳专干配备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排查解决综治办、司法所、安监站、派出所等政法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及人员配备方面存在的问题,排查解决全镇企事业单位内部规范化建设以及居民小区、重点地区及重点部位人防、物防、技防等治安防范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排查解决村(居)阵地建设不到位、经费保障不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排查化解突出问题。重点排查化解涉众型隐患等社会矛盾纠纷,主要是环境保护、企业经营、征地拆迁、金融安全、利益群体等重点领域;排查解决企业干、退役士兵安置等涉军群体的政策落实问题以及被辞民师、退休老师、镇直部分事业单位职工、镇事业单位改革落聘人员等群体利益问题;排查化解各类涉法涉诉积案。三是排查整治安全、环保隐患。重点排查整治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生产企业安全设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问题,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道路桥梁疏于维护、安全标识残缺不齐的安全隐患,校舍、校车及其他特种运输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集镇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油库、燃气站等重要单位的各类消防隐患;四是排查备类债务纠纷。着力排查化解劳资纠纷、交通事故、教育医疗、民间借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内的矛盾纠纷,特别是容易引发非正常上访、和个人极端行为的不稳定因素(详见附件)。
四、实施步骤
本次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排查摸底阶段(10月下旬-11月上旬)。各村(居)要认真细致地组织开展“两帮四排查”,实事求是地将本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排查出来,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镇各部门特别是、安监、环保、综治、村建、国土、人力等部门要在各自单位内深入开展排查活动,找准涉及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来信来访、电话投诉、网上电子信箱、媒体报道等方式,引导群众反映问题。镇三套班子成员要通过日常工作、接访、基层走访等方式密切联系群众,带头开展“两帮四排查”活动,主动查找问题,会办解决排查出来的各类问题。lO月31日前将面上排查出来的情况进行全面汇总。
(二)化解整改阶段(11月中旬-12月上旬)。一是自查自改。各村(居)、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事要解决”、“一事一策”、“一人一法”的原则,切实整改排查出各类问题,想方设法帮助薄弱村(居)和困难户办实事解难题。二是边查边改。坚持边排查、边整改和滚动排查、滚动整改相结合,切实做到哪些矛盾突出就化解哪些矛盾、何时发生问题就何时解决问题、什么环节薄弱就加强什么环节。三是分类整改。各地对排查出的问题要进行梳理分类,对本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分类制定解决的具体办法,统筹加以解决。各职能部门要对本单位内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各村(居)、各部门对一些个性问题要明确化解整改的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等,四是协调整改。对跨村(居)或涉及多个部门的重大、复杂的问题需要镇里进行协调解决的,由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各方共同解决。五是督查整改。对国家、省、市、县交办的应解决而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进行专项督查、明确责任,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各村(居)、各部门、各单位要于12月上旬将开展“两帮四排查”活动总结书面报送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巩固提高阶段(12月中下旬)。针对面上发现的共性问题,建立健全帮扶薄弱村(居)和困难户增收解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维护稳定的工作制度,真正从源头上杜绝矛盾纠纷的发生,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组织领导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村(居)、各部门、各单位须分别在11月8日、11月18日、11月28日将有关排查化解工作情况和事项报镇各个工作组(有关表格附后),上报之前须经镇分工领导签字审核;各个工作组牵头部署开展负责的工作,每旬搜集汇总、分析、解决排查问题,并汇报工作开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进行综合分析,有关情况及时报送领导,并作定期通报。坚持单位帮村(居)、党员帮户,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共建。各村(居)、各单位要在组织保障上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足够的“精力”进行整治整改,抽调充足人员投入整治行动,复杂问题必须组建专门班子合力攻坚;确保必要的“财力”,切实加大“两帮四排查”活动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