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入学教育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积极性;参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16-01
下面就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1.1 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1.2 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1)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如将氨气与氯化氢的化合反应改为"空瓶生烟";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2)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在铁盐的教学中增加"自制墨水"实验。
1.3 揭示化学之美,巩固学习兴趣。寓美于教,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铝热剂的反应火光四射,犹如钢花四溅……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2.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2.1 仔细地"读一读"。对于任何学科,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阅读前教师要提出阅读的要求和思考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的读书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溶解的过程"一节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溶液、溶质、溶剂是怎样定义的?溶液的特征是什么?②物质溶解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通过阅读,学生就详细了解教材对该部分知识的讲解分析,准确掌握对化学概念的描述。
关键词:阶段 系列化 教育
0 引言
众所周知,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其中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重点对这两方面加以强调。
1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1.1 为什么要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入校后的环境、学习、生活都会和原来想象存在差距,差距产生了,如果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大多会对新环境产生厌恶,在学生心理上会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我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很有必要。要想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要清楚原因是很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1.1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受单一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致使学生身心整体素质发育不良,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差,来到一个陌生的校园,远离父母,人际关系淡薄,使心理障碍变的尤为突出,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1.2 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失当,甚至从小学开始就有心理问题,其心理障碍的时间较长。来到新的学校后就要爆发。
1.1.3 一些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人际交往不良,失恋,单相思,再加上心理调适能力差造成心情压抑,焦虑不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1.1.4 有些学生背负家庭过高的期望值,面对贫富悬殊的刺激。缺乏应变意识与应变能力,产生失落失望,心态不平,偏激不满等负面心理,严重的影响了成长和成才。
1.1.5 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接近成熟,心理开始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度期,心理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条件下,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东西文化的碰撞冲击,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这些矛盾加剧了学生内心矛盾与冲突。得不到合理解决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
1.2 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 心理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精神病的防治,更重要的是对正常人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潜能开发,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起作用。树立心育观念,把心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1.2.1 教育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就必须尊重学生,真正把他们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把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作为教育的根本意义。
1.2.2 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依据和前提,正确的思想认识指导着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而健康的心理又是正确思想形成的基础。学生能力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完善离不开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等基本的心理因素。
1.2.3 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观念与交际能力。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在新的环境下适应新的角色,这是工作成功的前提。
1.2.4 努力做好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在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许多有害的信息。从而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使学生的人格扭曲。所以我们要利用学校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宣传主流思想和良好的个人思想品质。
2 中年级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
职业学校教育的灵魂是技术教育,要让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学到专业技能,这样才可以让他们在毕业时有一技之长,为就业时打好基础。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了几十年,已经形成了适应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培养模式和就业制度,也有了较为完善的课程开发模式和职业教学、培训模式。其中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模式是:流行于欧美、澳大利亚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CBE,在发展中国家培养熟练技术工人的模块培训法MES,以及基于“合作培养”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
2.1 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归纳起来有五点:①教学生“会学”,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使学生养成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和习惯。②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要求学生自我评价,充分体现个性化教育的特点。③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咨询引导的作用,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激励。④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进入培训(学习)时就知道自己应达到什么标准,应掌握什么能力;评价标准着重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⑤优势互补,产学合作。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学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学校的教师作用,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资源共享。
2.2 具体方法 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第一老师。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途径了解专业知识,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一些情况,报着好奇心学习,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养成学习的好习惯。②开展专业技能比赛是检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也是促进职教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学生利用比赛可以锻炼自己的专业素质,积极动员,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了以后,自然会认真对待。有了行动的动力后,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专业素质自然提高了。③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性的活动。这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也有很大帮助。例如我校每年组织的下乡活动和各种实地实践活动。多让学生参与此类型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本专业知识。④利用主题班会模式让学生更深刻了解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在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全体学生必须参加,在参加的过程中,学生要准备材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这个过程就是改变思想的过程,学生会逐渐明白,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这样也有了学习的动力。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要把专业技能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才能保证学生在毕业后有一技之长。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学生才有立足的资本。
3 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教育
3.1 就业教育:形成正确就业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迈进,以及社会对于大学生需求的调整、就业竞争的加剧,就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就业教育应贯穿学习全过程。就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贯穿整个学习始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在加强学生就业教育方面,首先,把握丰富的就业教育内容,制定科学的就业教育计划,按不同年纪、不同阶段系统和有针对性地实施就业教育;其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功能开展就业教育指导课;再次,把就业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有意识地、经常性地渗透就业意识,向学生传递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状况等信息,及时引导学生加强能力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
3.2 贴近市场构建就业“立交桥” 一方面,教育要对接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在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分析,为毕业生提供充分详细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采取各种有效途径,积极为学生就业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师;问题;策略
由于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口语交际教学一直处于无序和低效的状态。针对上述情况,结合自身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在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做到:
(一)认真学习新的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要求,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和训练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同时,新课标分别从“听”和“说”的角度对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只有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仔细研究口语交际教学目的,掌握各年段口语交际的训练要点,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更好地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
(二)用心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的使用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的、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牵着学生学教材。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里的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教材要求学生把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面对那些来自农村,来自贫寒家庭的学生,他们对“名人”知之甚少,根本讲不出几个名人的故事,如果我们的老师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来备课和上课,课堂就容易“一人堂”或“一言堂”,空洞而乏味,学生没兴趣听,教师没兴趣教。如果教师稍对教材作一下处理,把讲“名人”故事扩展成讲“你喜欢的”故事,这样,能讲故事的孩子就多了,课堂参与的面就广了,训练效果也就明显了。教师应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选择、补充和调整。教材都是人编的,其中的思想、观点,并不一定都正确,并不一定都符合你的教学实际,哪怕是专家也可能在某些领域存在瑕疵,所以,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一定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死用教材,生搬教参和别人的教案只能是照葫芦画瓢的临摹,表面像而实质虚,没有自己的灵魂和思想,也就不可能更好的领悟选材的目的和掌握教材的外延,更不可能让学生在交际训练中,有“话”可说,有“问”可疑,获取更多的知识的同时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时,为了使口语交际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我们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重新选择,合理取舍整改。
(三)要有意识地选择教法,引导交际:或创设情境、或提供案例,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把总的钥匙,即一个“活”字。这个“活”的金钥匙其实就是适宜交际的情境或氛围。怎样适宜交际的情境或氛围呢?
1、选择交际内容,训练目标分层,螺旋式上升。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确定话题(选题),交际的话题应来自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就是说学生的需要是交际的前提,学生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制订目标是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设定恰当的交际目标是每一次口语交际的着力点。目标的确定应当体现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符合实际,兼顾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围绕维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中注意分层,并呈现逐步递升状态:先达到什么要求,然后循序渐进的提高要求,再综合的提升交际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一个达成标准,有一个明确的训练要求,不能一锅端,头头重,这样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明确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只是在课堂上增加了一次口语活动的机会,因此口语交际课没有显著效果。如,“夸夸我的同学”的话题。在实践中被演绎成了“找优点”,并且以“说出他人的优点”为评价标准,至于说得好不好,语言组织有没有问题,听出了什么信息,产生了什么疑问,全都不理会,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课,不上也罢。
口语交际目标,包括语言发展目标和交际目标两个方面。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年段目标,结合交际话题,提炼出语言发展目标和交际目标。如:四年级上册《学会感谢》的语言发展目标:①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能正确使用“您好”、“请”、“谢谢”、“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用普通话文明礼貌地表达。②学会怎样说感谢的话语,如何表达自己感谢的心情。能正确表达“感谢”的愿望,并结合具体情景,清楚明白地表情达意,准确、得体地说话。交际目标:①养成“大胆”、“大方”、“大声”说话习惯。②在交往中学会耐心倾听,培养交际意识。
2、创建生活化的课堂,营造民主、宽松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情感。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是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课上,许多学生的嘴很“紧”。要真正的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建立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呢?一是提倡创设仿真的生活情境,或者依据教学内容把课堂上当时真实的情境作为教学情境。二是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资源。
我们主张调集学生已有的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回忆当时自己在情境中的表现,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作为教师组织教学的材料,让学生之间形成较为广泛的互动。在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把握教学契机,然后通过师生评点、教师引导的方式,把一些口语交际的方法和要求传授给学生。这种基于学生原有认识基础、能力基础的教学更有效,更容易转化为能力。
(四)说是基础,听是习惯,要并驾齐驱。口语交际不同于以往的说话训练,它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交际应对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之前都有一个通病――愿说不愿听,会说不会听。所以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听人说话的习惯,引导学生听别人说话要认真、专注,听清楚别人表达的意思,抓住别人说话的要领,以便能对别人的话做出及时反应,灵动交际。据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研究统计,在人的言语交流活动中,听所占的比重最大,占45%,说占30%,可见听的重要性。只有学会听,才可能发现别人言语中的信息,准确地接受和处理信息,而不会“此答非所问”,只有听清楚了,听明白了,才可能就“来”的话语做出“去”的回应,否则整堂课要不只有单项的“自言自语”,要不就是“牛头对马嘴”,啼笑皆非。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听”呢?如在口语交际《我要发明的机器人》这个内容的训练中,在学生“设计”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并做了介绍后,大家来评比谁的设计好?谁的设计有问题?你认为他该怎么改进,给他提出改进建议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必须先认真听,注意抓住他人“语言”中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回应,“交际”也就开始了。
关键词:简笔画 低年级 语文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56
简笔画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简笔画这一特殊形式的“教具”,配以栩栩如生的课堂讲述,在语文教学中形成独特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生动、直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简笔画教学的优势,声像并茂地讲解课堂知识点,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
1 “化抽象为具体”――直观教学事半功倍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他们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简笔画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低年级学生对语文抽象知识的学习,将相对深奥、复杂、难懂的内容以简笔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能够从小学生的角度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深入。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认识事物与学字识词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通过直观的方式理解汉字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草》这篇文章时,讲到“离离”的含义时,在黑板上简单画出了一片草原,让学生对草原进行体会和描述。学生根据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的草原,想象草原的样子,纷纷对草原这幅画发表自己的观点,描述出草丛很高、很密、很茂盛的样子,进而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离离”的表达。同时,在讲解“野火烧不尽”时,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冬天草木枯黄,空气干燥,非常容易就可以把草烧光,为什么是‘烧不尽’呢?”然后用黄色粉笔在将刚才画的草原图上将草原涂黄,用红色粉笔在上面画出“野火”,学生根据老师的思路来思考,最终引导学生认识到野火把草原地表以上的部分烧光了,但是对地表下面根部却没有影响,使学生通过简笔画对这句话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
2 “创造课堂魅力”――活跃课堂积极踊跃
简笔画是一种绘画的形式,绘画又是美术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简笔画这种绘画的方式更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视觉上的美感。课堂教学中融入简笔画能够将文章的知识点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表现出来,对学生形成更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欣赏绘画过程中理解和强化语文的知识点,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文字教学方法而言,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魅力,让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气氛中来,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时,笔者先利用课前为大家简单描绘下冬天下雪后的场景,然后发问:“冬天来了,冬天会下雪,那么下雪后大地会出现哪些变化?当你在雪地走的时候,身后会有什么呢?”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出:“脚印!”这时笔者在黑板上画出梅花、竹叶、枫叶和月牙,然后再向同学们发问:“大家猜猜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图案是什么动物在雪地里走过以后留下的脚印呢?”学生们对着黑板仔细观察,这时就会有同学很快说出:“小狗的脚印、小鸡的爪印、小鸭子的蹼印还有小马的马蹄印。”然后,接着问:“大家看看这些脚印像什么?”同学很快又会抢答出“梅花、竹叶、枫叶、月牙”。“那么,这些小动物一起在雪地里走会怎么样呢?他们是有意在雪地上画画吗?”同学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通过课文与插图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同学们探究答案的欲望更为强烈,学习热情也特别高涨。
3 “激发课堂想象”――激趣创新引导思维
简笔画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形成直观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亚里斯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来源,只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想象课本中描述的画面,才能达到既能充分吃透教材所表述的内涵,又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了解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对文章进行讲述,不能使文章内容更直观的体现,会造成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印象不深刻。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实现课堂讲授模式的多样化,有助于烘托和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课程知识记忆犹新。
例如,在讲解《画风》这篇课文时,学生们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怎么能画出来存在理解上的片面性,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这时,结合课文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有小朋友拿着旗杆,旗子在风中摇摆;也有小朋友拿着风车,风车在风中呼呼的转;同时还有小树被风吹弯,乌云被风推着疾驰等场景。如果仅仅根据课文讲解,学生很难想象是怎样的一种场景。这时,利用简笔画来将旗杆、旗子、风车、乌云、小树等在黑板上画出来,可以让学生对这些事物的认识更为直观化、感性化,在绘画过程中向学生提问“小树为什么会弯?”“风车为什么会转?”等问题,在问答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且让学生到黑板上自己想象事物来“画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今,传统教学中“之乎者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求,死记硬背也不再是最佳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必须要有创新意识,简笔画教学就是一种更为简单,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方法。简笔画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文章直观化、生动化,使学生在课堂学生中能够声像并茂的学习和理解课堂知识点,形成的记忆也更加深刻,能在教学实践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奎林.浅论非美术专业简笔画的教与学[J].大众文艺,2012,(7):273-274.
[2]杨湘涛.高师《简笔画》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1,(7-8):132-133.
关键词:化学实验;动机与兴趣;激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的传统的极其有效途径。新教材的编写中突出了化学实验创新和探索,增设了探究性实验、边讲边实验及家庭小实验等。然而,光有实验教材的改革是不够的,有必要对我们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反思,探索化学实验的新思路、新方法,合理利用新教材的各个实验,更好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能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增强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应用、检验和巩固有关的知识、技能,继续前人积累的最基本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总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任何方法都不可替代的。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化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应注重基础方法的夯实,在掌握化学规律的前提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教学目的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引导学生将解题方法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提高解题的效率进而提高综合能力,同时要对一些基本化学反应做到心中有数,比如风化、催化、歧化、酸化、钝化、硬水软化、水化、硬化、皂化、老化、硫化、裂化、酯化和硝化等。另外还要掌握一些特别的反应规律,比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二、坚守教材,一步一脚印地完成演示实验
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整体发展的基础性。实验具有多样性,更是有千万种变化,能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得以发展。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做到启发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在适当地引导下,通过各种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学生的脑海中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化学观念。如此一来,抽象的理论使之生动化、直观化、具体化,深深镌刻在学生脑海里,于是学生毫无痕迹地将之理解并接受了。笔者在教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时,便是通过食物腐烂,煤的燃烧等,从生活中寻找切入点,与教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应当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花上心思,考点涉及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技能要求等都要严格按照课程要求的标准,甚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的放矢,有意识地扩展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另外,教师在必修和选修存在相关性的实验教学中,要遵循层次性处理衔接问题,同样在处理新旧知识的衔接问题上也要花心思。另外,教师在按照教材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灵活进行改进加工,比如笔者做Na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在石棉网上垫上一块白色铁皮,酒精灯在石棉网下慢慢加热,待加热至燃烧状态,移开酒精灯,看到钠在燃烧时呈黄色火焰,燃烧结束后,白色的石棉网上留下菜花状的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从此让学生记住了过氧化钠的颜色和钠燃烧的火焰颜色。
三、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以强化科学方法的学习
对于演示实验,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看老师做实验,虽然能看到老师的规范操作、能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学生的观察是被动的,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一些比较安全、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实验演示。学生上台演示的时候,台上的同学会想尽办法要使实验成功,台下的同学会聚精会神地观看他的操作,会从不同的角度指出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有些同学为了下次在同学面前有一个好的表现,他们课前会主动地去预习。与此同时,教师在台下除了对进行演示的同学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外,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实验,更能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
四、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转变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的有力工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替代一些费时或有毒有害的实验、模拟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模拟化学实验错误操作后果、模拟实验设计、模拟化工生产过程等。碱金属与水的反应,教材是安排一个演示实验:绿豆大小的钠、钾分别与水反应。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钾比钠活泼。教材再提供实验事实:铷、铯与水的反应比钾与水的反应还要剧烈,它们遇水立即燃烧,甚至爆炸。最后,得出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教师在课堂上演示铷、铯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是很危险的,也很难进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铷、铯与水的反应视频资料。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的实验现象,形象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留给学生的印象是干巴巴的文字所无法达到的,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着力于未来发展的高度和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应在深入理解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化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坚守教材,一步一脚印地完成演示实验。秉持绿色化学理念进行实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21世纪提供全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学信.谈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宁夏教育.2007,(12)
[2]杨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教师.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