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贫困儿童帮扶计划

幼儿园贫困儿童帮扶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贫困儿童帮扶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贫困儿童帮扶计划

幼儿园贫困儿童帮扶计划范文第1篇

但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问题: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比较明显。尤其受制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乡村学前教育还非常薄弱,亟需扶持。当前不少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政策来扶持学前教育。甘肃省出台了《甘肃省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支持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把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对幼儿园的建设放到了“显微镜”之下,立足于“精准”的基础上,着眼于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该《计划》有着明确的目标任务,即:到2017年,保证贫困地区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达到70%,同时还要按标准配齐配足幼儿教师,配备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同时,要优先实现革命老区、藏区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幼儿均能接受学前教育。

为了保证《计划》中目标的实现,相关部门也规定了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比如,着力扩大贫困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切实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重点支持革命老区和藏区农村学前教育加快发展;规范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健全完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建立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机制;提高规范管理和科学保教水平,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地区有各个地区的实际,各个幼儿园也有各个幼儿园的实际,不存在建设的“万能模式”,这也要求建设者在扶持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真正将“精准扶持”落实到实处。

如果将乡村幼儿园建设比作“一台戏”的话,笔者以为要“唱好这台戏”必须依托于三方面的力量:搭一个“好台子”、组一个“好班子”、选一个“好本子”。

所谓搭一个“好台子”,指的是要进行相应的硬件投入。我们常说“环境具有育人的作用”。的确,园所环境与儿童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前,不少乡村幼儿园的校舍与时代格格不入,缺少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缺少必要的体育训练器材、学生活动场地严重受限,这些现状导致区角活动在农村幼儿园难以得到开展,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儿童在园内的学习生活得不到科学地安排。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大财政对乡村幼儿园的投入,比如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专项经费,以加强对乡村幼儿园的重点建设,从而保证乡村幼儿教育“有处可为”。

所谓组一个“好班子”,指的是乡村幼儿园建设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乡村幼儿园的良性发展,光有“好台子”是远远不够的,重点还在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也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连。困扰乡村幼儿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人”。据了解,我国幼儿园的师生比平均为1∶30.2,在幼儿园,甚至达到了1∶36.1,远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有的地方甚至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两三倍。即使搭出一个精美的舞台,没有了“演员”终究是一场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教育主观部门有针对性地培养幼教人才,注重学前教育的师资补充;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国培”、“省培”、“校本培训”等项目,加大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培训的力度。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将乡村幼儿园的师资队伍质量提升一个层次。

幼儿园贫困儿童帮扶计划范文第2篇

贵州大学一间教室里,来自石阡县甘溪乡铺溪村的大一新生小刘正在认真听课。和很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一样,小刘能够顺利入学,得益于“雨露行动・圆梦计划”项目,这个由扶贫部门开展的帮助农村贫困大学新生顺利入学的资助项目,给她发了4000元资助金。

铺溪村今年有8名学生考上大学。除了获得“雨露计划・圆梦行动”的资助,他们还各自获得了石阡县委组织部牵头帮扶部门捐赠的2000元钱和铜仁市道路运输局资助的1200元钱。

“女儿到学校以后,每学年还可以申请4830元的教育扶贫专项资金”,小刘的父亲刘远高说,家里虽然困难,好在国家政策好,孩子的教育负担并不算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石阡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杨芳权告诉记者,石阡历来重视教育工作,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培养提升师资队伍,通过硬件完善和“软件”提升,与建档立卡精准脱贫挂钩,尽全力办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教育红利

又是中午开饭时。甘溪乡甘溪小学的食堂变得热闹起来,400多名小学生拿着自助餐盘排队等候食堂工作人员给自己添菜。

“学校食堂每天为学生准备三菜一汤的营养午餐,注重食品安全,注重荤素搭配。”甘溪小学校长杨芳胜介绍,自2012年3月全省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甘溪小学就为每个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午餐”。

为更好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今年以来,石阡成立了由县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首先就是要把国家政策完全彻底的落实、兑现到位,确保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享受到教育的政策红利。”石阡县教育局局长冯浩昌介绍,2016年,石阡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每天吃上4元营养午餐;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计划,确保寄宿在校贫困学生享受到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资助;实施中职免学费、国家助学金计划,确保每个中职学生享受每年2000元的学费免交政策、家庭经济困难中职生享受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计划,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每人每年2000元的助学资助;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确保建档立卡户困难家庭学生获得中职阶段“两助三免(补)”、高中阶段“两助三免(补)”、普通高校学生“两助一免(补)”的全部资助;同时实施学前教育中央和省奖补计划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享受每人每年500元的困难资助。

“仅保障学生就学就餐,中央财政给我们的资金已达8000万元,支持力度非常大。”冯浩昌说。

位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石阡县是典型丘陵地貌,大部分学校为山区学校,典型特点是“点多、面广、人少、路远”,即教学点多,学校辐射面广,学生人数少,交通不便。

全县278所学校,其中普高4所,职校2所,初中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124所,幼儿园123所,特殊学校1所,学生71138人。石阡县今年要做到“两个确保”,将65651名贫困人口的档案和教育档案并轨,确保贫困户的子女圆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任务;如果贫困户的子女考上大学,一定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跨进大学校门。

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教育氛围

石阡县的教育发展最早要追溯到明朝。明永乐十年(公元1413年)石阡设府,次年设儒学,先后建学宫于府署南侧,建镇东书院于城东五老山麓。镇东书院兴建45年后,石阡人费广第一个考中进士,官至部郎、御史,入载《中国人民大辞典》。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知府吴维京创建明德书院。清乾隆28年(公元1763年),罗文思等几任知府对教育尤为重视,捐资补修学宫、重建明德书院,清嘉庆22年(公元1817年),石阡人成世u、徐培琛、张海澜同科登进士,成为教育史上一段佳话。

今天,石阡府文庙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这座闹市中古色古香的安静院落常常引来游人参观。

正是有良好的传统,石阡历届政府都特别重视教育工作。近三年在县财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石阡先后投入教育资金18.3亿元,以穷县办大教育、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构想释放教育扶贫的精彩。

9月20日,阳光明媚,甘溪幼儿园彩旗飘飘,中班的十多名小朋友在老师引领下排队进入教室喝水、玩游戏。

甘溪村村民刘远忠的孙子就在这个幼儿园上学,“学校每月都有一天家长开放日,我们去看了,孩子很开心,我们也很放心。”刘远忠的爷爷刘光荣曾在1934年10月给当向导,带领三千多名冲出敌军包围圈,为胜利作出了贡献。

甘溪幼儿园有幼儿178人,分为六个教学班,教师12人,开设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门课程。甘溪乡还利用闲置校舍改建了四所山村幼儿园,按照中心幼儿园标准进行统一配置。目前,甘溪乡幼儿入园率达85.9%。石阡县300多个村,平均每三个村有一所幼儿园。

2014年3月,铜仁市启动山村幼儿园建设两年行动计划,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建设山村幼儿园2060所,让全市所有农村儿童都能够进幼儿园。

在完成铜仁市“两年行动计划”的前提下,石阡今年启动“第三年行动计划”,对36所幼儿园进行提升改造,对每所达到提升改造要求的支持10万元资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贫先扶智。

今年7月,石阡县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募集资金用于奖励全县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并用于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

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基金会第一次公开募集教育资金,就募集到180万元。石阡县委县政府亦将获得的铜仁市发放的烤烟产业奖励资金93万元全部转入教育基金。

结对帮扶构建石阡特色教育

石阡县第三高级中学最近与贵阳一中再次签署为期3年的教育交流帮扶框架协议书。根据协议,贵阳一中为石阡三中提供教育教学及管理培训平台,石阡三中每年分批次送教师到贵阳一中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跟班学习;贵阳一中定期派人到石阡三中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两校互派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双方搭建网络共享平台,共享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两校将以结对为平台,通过业务指导、教学观摩、实地参观、跟班学习、送教下乡等多种方式,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发展。

从去年起,石阡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带队,到全省排名前十的高中一一进行拜访,实现全省优质高中一对一帮扶石阡高中,从而激发教师热情,提升办学质量。每年请教育界的专家来石阡开展培训,把好的新的教育理念引到石阡来。2016年,石阡县初中升学率综合评比在铜仁市排名第一,高中升学率在铜仁市排名第三。

与此同时,石阡每名机关干部指导帮扶一所W校,关心学校的教育质量、帮助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石阡县委宣传部对口帮扶伍德中学,每个月至少要去一趟学校,了解学校建设、教学质量、帮助解决一些问题。

目前,石阡县106名机关干部分别指导帮扶一所学校,实现县领导包片、部门包校,重点关心关注乡镇学校的发展建设。

幼儿园贫困儿童帮扶计划范文第3篇

小微信卖鸡蛋,聚拢精准扶贫的大民心

调研中发现,村里留守儿童很多,由于没有村办幼儿园,孩子们要到好几公里外上学,而且要路过一条交通要道,安全问题牵动着全村老少的心。在了解完情况后,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决定,就从帮助村里建设幼儿园入手,为这个贫瘠消沉的小村庄打一针扶贫开发的“强心针”。然而建幼儿园的资金不是一个小数字,虽然教育部门有一定的经费支持,还是存在不小资金缺口。

小微信、卖鸡蛋、筹善款。

圈洪爽村在山区,家家都在山上散养了许多土鸡。一次走访中,扶贫工作组的同志看到村民正拎着篮子满山捡鸡蛋,草丛中、树洞里、石缝下,不一会就捡了一篮子。这可是正宗的草鸡蛋啊!这一细节让扶贫工作组的同志眼前一亮。为何不从草鸡蛋入手,让农民手中的草鸡蛋,变成解决幼儿园建设资金问题的“摇钱蛋”?想到就要做!工作组和村民协商后,成立合作社,建立专门的微信销售账号,以批发价从村民手中收购,以“爱心价”对外出售,差额作为利润,专项用于筹建幼儿园。这一举措赢得了全村百姓的支持,第一车鸡蛋就是村民用自己家的货车免费运出去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市妇联及时推出了“三微”爱心公益计划,即持续通过“微信”号召全市女干部、女企业家积极参与“爱心抢购草鸡蛋,精准筹建幼儿园”的微公益活动,还孩子们一个“微笑”。你一盒,我一盒,“吃鸡蛋做公益”的宣传口号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普通家庭广泛参与。特别是市女企业家协会是在多维联动扶贫中表现最踊跃、最积极的一个生力军。活动开展以来,已经有30多个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分批次购买草鸡蛋5000多箱。

巧搭车、结亲戚、获支持。

为了持续保持社会各界购买爱心鸡蛋的热情,同时扩大活动影响力,市妇联利用微信公众号、各类社会组织微信群、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途径对这一公益活动进行了强势宣传,吸引了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

有爱心企业发起了“爱心抢购草鸡蛋,精准筹建幼儿园”的公益倡议。有爱心企业将该幼儿园作为企业结对帮扶单位,长期在圈洪爽村定点采购爱心草鸡蛋,持续扶持该村经济发展。有爱心企业设置了爱心草鸡蛋专柜、专门组织爱心拍卖会,系列活动不仅解决了幼儿园建设的费用缺口,还帮这一贫困山村结上了一批“富亲戚”。

小山村刷关注,做足精准扶贫的大文章

卖鸡蛋建幼儿园只是扶贫工作的小切口,工作队利用卖鸡蛋建立的“朋友圈”,搭建微信营销的渠道、人脉、资源、口碑、民心,做足了精准扶贫的大文章。

挖优势、做推介、做宣传。

市妇联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专业的微信营销团队,将圈洪爽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机的农副产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条件制作成吸引力强的微信宣传资料,借助前期鸡蛋营销建立的微信矩阵群,进行强大的有针对性的裂变式微信宣传推介,期望能够将圈洪爽村的优势资源推送到更多的投资主体面前,期望更多的发展主体能够关注该贫困村,提高圈洪爽村的点击率,提高扶贫工作的成功率。

强招商、引凤凰、落项目。

市妇联针对精准客户开展精准招商。市妇联组织市女企业家协会、中小企业家联谊会、华服园等人数众多的女性群体分批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举办投资合作研讨会,分析该村发展方向、投资流转的土地、合作现有的种养加项目、建立肉牛、草鸡、花生等有机农产品供货基地等等,整合城市的优质发展资源来对接贫困村,借助专业的力量来发展经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在这过程中,不仅致富项目得到的大力发展,村里还组建了各种农业生产合作社,申请了“吴二大爷”草鸡蛋品牌,在村支委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开始组建团队,学习微信营销,大家发展经济的愿望空前高涨,脱贫致富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小经验抓推广,拨动精准扶贫的“大转盘”

圈洪爽村的草鸡蛋彻底火了,圈洪爽村的幼儿园即将破土动工,圈洪爽村也即将迎来一批批带着资金、智力、项目的客人,但在全市还有很多圈洪爽村,还有很多的贫困家庭,如何利用微信、电商平台转动精准扶贫的大转盘?全市妇联系统的同志在努力探索着。

搞活动、建基地、聚人气。

今年“三八”节以来,市妇联成立“紫藤花”女子创客学院,举办女大学生创客节,组织“巾帼电商项目展”,宣传互联网创业的先进典型,邀请电商培训师、微商成功代表来连传递最新资讯,赴南通、义乌学习服务互联网创业的先进经验等等,培养集聚互联网创业的专业人才,营造创业氛围。同时,积极创建巾帼示范基地、巾帼电商服务站,对全市从事电商集中的村进行了筛选,重点排出曲阳乡赵庄村、青口镇下口村等20个巾帼电商专业村,组织近万名妇女开展培训、交流、结对等活动,在做强做大专业村的同时,组织贫困地区的家庭、项目进行对接,借助互联网实现脱贫。

立基层、借平台、抓培训。

立足市妇联巾帼创业培训孵化基地,联合市跨境电商协会,开设免费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主题课程系列培训,实实在在地推动巾帼电商迈上新台阶。连云区妇联与京东合作,在电子商务创业园设立母婴用品体验店,定期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介绍开店经验和线下服务;赣榆区妇联与“三好优品”电商平台合作,辅导农产品女经纪人申报认证农产品、品牌创建、营销推广、包装设计、物流管理等业务;灌南县新建妇女电子商务培训基地,每期30-40名学员,额满开课,循环开班,开设包括微信营销等诸多课程。通过培训和实践培养了一批互联网创业的骨干人才,借助她们带动更多的贫困妇女走上创业道路,借助她们将农村滞销的种养加产品销售出去。

广合作、争项目、深扶持。

深化与人社、商务、农委、供销社等单位的合作,合力推进“互联网”与妇女发展相结合,争取各类项目扶持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妇女创业。深化与“三好优品”电商平台合作,以赣榆区黑林镇为起点,推进女农产品经纪人的产品入驻该平台,设立村级服务站,由留守妇女承担购货、产品、快递等服务,并带动村民利用网络推广产品。同时,利用微信矩阵网络,讲述贫困家庭故事,推销贫困村的产品,链接在“三好优品”等电商平台销售,帮助贫困家庭致富的同时,带动整个农村的互联网创业发展。

幼儿园贫困儿童帮扶计划范文第4篇

一、学前教育政策的核心——战略性与有效性

各级政府在制定学前教育政策时应该明确学前教育的职能定位、政策措施、法律责任,依法保障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步伐。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对当地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环境、民族民俗等因素进行全面了解、综合权衡,既要考虑政策对幼儿园的长期规划、稳步发展的推进作用,又要考虑到对幼儿终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避免政策的前瞻性不足带来的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同时,逐步启动学前教育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规划实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建立适应各地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幼儿园管理制度改革和加强学前教育教学研究。有效性是检验教育政策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教育政策有效性实现的前提是相关信息的科学与真实[4]。学前教育政策的有效性除了考虑在制定政策前期的调查研究信息必须真实可信外,更要考虑对政策实施结果进行检查监督信息的真实、有效。学前教育政策的有效性一方面表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建立完备的监督检查制度,形成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共同监督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同时,把监督检查的重点放在政府职能、经费使用、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管理等方面,检查结果定期向社会公示。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规范办园标准、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制定幼儿园准入制度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作为监督检查的首要任务,加强过程管理与监督,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保障学前教育政策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学前教育政策要充分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独立性、独特性和发展性,确保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权利,有效促进幼儿积极、全面、活泼、主动地发展。

二、制定学前教育政策的建议

(一)制定学前教育政策应坚持连续性与稳定性,以便为学前教育政策作行动保障

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政策得以贯彻实施的行动保障。在加快速度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一要关注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政策时要预测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变化趋势,以此来预算办园需求,同时要注重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现行政策与未来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二要重视学前教育政策的分层建设,在城市、乡镇、农村应有不同建设要求,重视从普及一年学前教育、二年到三年的教育目标迈进的梯度结构,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三要解决好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问题,既要考虑当前幼儿教师的配备和幼儿园工作正常运行之间的关系,更要考虑幼儿园后续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配足配齐专业教师,严格审核教师资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严把幼儿教师“入园关”。四要考虑政策对儿童持续、全面发展的影响。培养完整儿童是21世纪幼儿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5](P198)。学前教育政策不仅关注儿童早期发展,更着眼于其未来的发展以及整个人生的幸福与价值,把培养兴趣、启发智力、健康成长作为培养目标,促进幼儿在品德、智力、体能等多方面的健康成长。

(二)制定学前教育政策应坚持多样性,以保持学前教育政策的生命力

各级政府制定学前教育政策要坚持多样化的政策导向,实现学前教育多元化发展。各地幼儿园要秉承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思想,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提供方便灵活、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县级、乡镇级幼儿园要以新建、改建、扩建为主,建成不同层次的示范性幼儿园,发挥其辐射指导作用,并对有实力的幼儿园,采取新建、兼并、合作、参股办连锁园等方式,充分发挥幼儿园优质资源对下一级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公办一级幼儿园要大力推行“名园+新园、名园+弱园、名园+农园、名园+民园”的办学模式,实施名园帮扶计划,扩大优质幼儿园的影响。要积极扶持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制定扶持办法,规定收费标准和办园标准,规范各项管理,实行定期监督检查制度,使普惠性幼儿园能够真正面向大众服务。要合理布局行政村幼儿园,采取大村独办、小村联办或办分园的形式举办。独立办园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在小学开办附设幼儿园,居住人口少且分散的村可以在小学附设幼儿班,开展学前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规格、高层次的民办幼儿园,满足广大家长的不同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要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大学前教育投入。除用好、用足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外,要制定优惠政策、建立资助制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捐赠办学;科学核算学前教育成本,让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费用。争取民政部门相关经费,做好孤残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主张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投入、家庭缴费、公益捐赠等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对民办幼儿园在政策、师资培养等方面给予特别照顾,对于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幼儿园、针对民族集中地开办的民办幼儿园,政府还可提供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进行资助。部分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可以无偿提供给民办幼儿园使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创新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依托当地师范院校建立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立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实施幼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免费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推进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力争幼儿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同时加大国家对边疆贫困地区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和转岗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不同地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办学质量。

(三)制定学前教育政策要坚持本土化政策举措,实现学前教育特色发展

幼儿园贫困儿童帮扶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 教育公平 农村儿童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系统中的延伸和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次,即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教育公平首先应体现在教育起点公平,只有保证教育起点公平,才能让每个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均等的教育机会,进而保证整个教育体系的公平。

一、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迟滞的原因分析

(一)落后的自身条件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1.自然条件

西部农村地区受特殊地理环境的限制,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破坏严重,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闭塞,居民居住分散且集中困难,人口密度较小,学龄前儿童数量少,无法独立成班。很多儿童要走几里路去上学,路上的危险必将造成家长的担心,这也给孩子上学带来不便,有的儿童只有住校,这给家庭增加了子女住校的费用,给家长带来更大的负担。因此,一些贫困家庭不得不放弃让孩子上幼儿园机会,许多学龄前儿童因此失去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2.经济条件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后盾。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普遍滞后,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深受其落后的经济水平的影响,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农村经济凋敝,农村建设停滞,农民负担沉重,农民生活艰难,很难支付孩子的义务教育支出,更不用说非义务教育的学前教育。经济落后导致教育落后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经济落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从而形成较为落后的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薄弱反过来又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与教育相互影响是一个交替的、反复循环的过程。

3.思想认识

西部地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人口素质偏低,文盲半文盲比重大,教育事业落后。西部贫困县贫困农户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高达29.5%,是全国非贫困人口文盲率的3倍。文化素质低的贫困农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学前教育认识和了解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二)学前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1.教育部门长期忽视农村学前教育

长期以来,教育部门把“普九”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看待和解决,从而忽视更为基础的学前教育的发展。就当前的教育格局来看,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被极大地忽视了,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力量投资缺乏,慈善力量无暇顾及,家庭承担不起,从而使学前教育成为整个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

2. 部分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家长对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奠基作用及对终身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这种思想影响了家长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幼儿还是家庭式带养为主。一些农户虽然也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家庭收入少,生活困难,孩子上学路程太远,没有时间接送等原因,只能让孩子留在家中或跟在田间地头。

(三)学前教育经费不足

1.经费短缺

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幼儿教育总投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微小,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10年间一直维持在0.03%至0.05%之间,我国幼儿教育始终处于政府财政结构的边缘。幼儿教育从社会和政府部门所获得的教育资源最少,其经济基础最薄弱,地位最低下。特别是处在经济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生存与发展极其艰难。

2.筹资渠道受限

由于农村各种条件的限制,学前教育呈现出规模小、分散化等特点,社会力量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资无利可图,投资回报率低,所以投资者不愿投资农村学前教育。依靠少量的经费和社会慈善力量的资助是不足以维持学校的运行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资金的运用上捉襟见肘、竭泽而渔,学前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

二、完善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措施与对策

1.实行幼小合办

把幼儿园和小学合并起来办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如教师、基本设施等可以共用,从而提高办学效率。实行幼小合办,使学校在功能上实现多元化,既有利于学校办学,也有利于山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山区农村儿童的教育公平;可以做到师资力量的统筹管理,充分利用;有利于幼儿角色转换。

2.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在西部,学前教育的需求很大,但是学前教育机构供给严重不足,很多农村多地区的学前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而,可以在一些条件不足的地区开展一些非正式的教育形式,如农村定点幼儿班、季节班、游戏点等,以更多的选择形式满足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需要。

3.分阶段、分区域逐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

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将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分阶段、分区域、由点到面推进学前教育。具体做到,各级教育部门应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如“三年”计划“五年”计划,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有效的计划目标;根据各个区域客观条件的差异,实行优先发展与全面推进并举的方式。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拓宽教师培训渠道,加强幼教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巧;吸收更多的幼教,保持师生比例正常,以便减轻幼儿教师的负担,让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与关怀;保障幼教待遇,提高幼教生活水平,鼓励和保护农村幼儿教师安心从教,确保队伍稳定;对贫困地区可实行定向培养的办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优秀青年回本乡本土为幼教事业作贡献。

5.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农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公益事业,主要还是和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关,各级政府需要切实增加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力度,增加教育经费在学前教育上的比重,改变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支出偏低的局面。中央、地方财政应对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安排合理的款项,确保学前教育经费足够;地方政府加大人力、无力、财力的投入,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制度,主动支持与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积极动员社会的力量支持和投资农村学前教育,为农村学前教育服务机构获得一些必备的基础设施,以促进西部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6.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保障体系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在确保各种教育资源充足的情况下,还需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困境儿童的生存和发展,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使困境儿童受到特殊保护。政府要积极研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的政策措施,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并抓紧建立和完善对城乡弱势群体的扶助机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对城乡贫困、弱势群体提供多种形式的资助,推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通过保障教育的起点公平打破贫困的代际循环。

7.拓宽交流渠道,实行多口帮扶

加强与东部和西部城市教育发达的地区进行交流,通过多种形式实行对口帮扶;加强社会联系,从社会上获取更多的资源;开放实习生准入条件,吸引实习生、志愿者前来帮助与支持。在西部农村积极推行“城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采用教研带动、送课下乡、跟班学习等形式,在行政管理、教学业务、教师培训和幼儿活动等方面,由共同体制定统一计划,同步实施,让城乡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落差,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加快普及学前教育为终身发展奠基[N].中国教育报,2010.3.8,第四版.

[2]姜勇.理论困境与学前教育学的实践转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8,第1期.

[3]罗仁福,赵启然,何敏,刘承芳,张林秀.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4]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政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5]王春英.发展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重要举措[J].学前教育研究,2010.5.

[6]朱家雄,张婕.教育公平:一个不容回避的学前教育问题[J].教育导刊,2001.2.

[7]张作岭,张莉.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

[8]孙新.对我国教育公平制度功能失调问题的探析[J].教育探索,2011.

[9]汤林春.公平与质量: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强音[J].教育发展研究,2011,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