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端午节的文化底蕴

端午节的文化底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端午节的文化底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端午节的文化底蕴

端午节的文化底蕴范文第1篇

端午节是我青葱少年的企盼,吃粽子,喝雄黄酒,额上还被父亲划上一个大“王”字。入得午宴,少不了吃五红:黄鳝、苋菜、鸭蛋黄、龙虾、黄瓜,在回味美味佳肴中品咂着母爱的温馨。傍晚,总爱到青弋江看“龙舟竞赛”,赛手一色的白头巾,红衫衣,灯笼裤,一双双手紧攥木浆奋力齐整地划着,还喊着号子“冲——冲!”岸边人声嘶力竭鼓劲加油。夺冠的队员个个戴花披彩,好不威风。夕阳西下,余兴未尽的我随父回家,我问父亲为什么不早点开赛,他告诉我:端午是毒五月。正中午太阳毒不能出门,我们边说边走,不觉来到深巷,父亲指着家家户户门楣对我说:你看哪家门上都插了菖蒲、艾草、石榴花、龙船花,这就是为了“避邪”。父亲说他们小时候在乡下,大人很讲究“避毒驱邪”,他说江北人端午节还有“丟灾”活动,家家门框上贴有葫芦花,上刻五毒即蝎子、蜈蚣、壁虎、蛇、蛤蚧,贴在一张纸上。端午一过就统统摘下扔到门外,完成“丟灾”活动。你妈妈小时侯每逢端午,外公外婆总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头戴石榴花用以辟邪。你妈妈嫁到我家后,每逢端午她都要回娘家,用绫罗制成小老虎、桑葚、樱桃等用彩线穿成串悬在钗头,简直成了“唱戏的彩旦”啦!当时乡下习俗就是如此,小孩子也是这样,还要用艾叶泡水洗澡意在消毒避邪。

父亲是个饱学之士,他还给我说了许多有关端午的故事:大诗人屈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最后投江而死。端午节人们投粽子到江中就是表达了人们企盼江中蛟龙、鱼虾不要吞噬诗人的尸体,江上龙船竞渡也是为了造声势,赶走蛟龙。他还说了“白蛇传”的神奇传说,至今,我心里对许仙与白蛇娘娘的爱恨情仇记忆犹新……

少不更事的我,懵懂感受到端午节好玩,有吃有戴还看龙舟比赛听故事。随着岁月的沉淀,知识的积累,我如今已成了老人,越来越深地体味到端午节的深刻文化内涵。每当吃上爱人包的粽子,我就情不自禁吟上唐代诗人元稹的《表夏十首》的诗句:彩镂碧筠粽,香梗白玉团。津津有味的粽子吃进肚里,暖遍全身,它可是爱人将爱和情一齐包进我的心房。如今过端午节,每当在姑溪河畔目睹诗城龙舟比赛时,我就想起了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不朽诗作《离骚》《招魂》《天问》,篇篇似座座丰碑矗立亿万人心间。我为诗人赤诚的爱国信念所感佩,为他救国无门的痛苦而忧伤,更为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得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饶精神而震撼。每逢过端午我总一遍又一遍吟诵屈原的诗作,一次比一次感受深刻。

端午节的文化底蕴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中餐主题宴会;应用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本文以中国传统端午节日为例,结合“天中佳景”中餐宴会设计作品,浅淡节日文化元素在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中的应用。

一、传统节日文化构成元素

传统节日的文化元素大概分这几点:节期、礼仪、禁忌、节日色彩、习俗活动、节日传说、饮食文化,而这些都可以成为设计创作的元素。例如就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而言,它的内容是多元化的,涉及到多方面的设计,以食表意、以物传情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日文化元素主要包括:1、节日传说;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女娲说等。2、节日习俗;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等。3、节日饮食;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二、端午节日元素在宴会设计中的应用

“天中佳景”是通过端午节日文化元素来展现中华民族,如何感念祖先的伟大、如何感念神灵的庇佑、如何感念生活的美好,来唤起人们对国家、对生活、对自己的珍视和爱,回归本我的至纯、至真、至善。一席端午家宴,道出的是端午节饮食的丰富多彩;体现的是人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表达的是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诠释的是端午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节日文化在宴会主题构思中的应用

宴会主题的本质是文化,不单是饮食文化的高度凝结,还要将中国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饮食主题文化中,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

“天中佳景”主题构思源于元代画作“天中佳景”。有元朝人画作题云“天中佳景”,“天中”即端午节的别称。画中花瓶插蜀葵、石榴、菖蒲等五月花卉,枝梢并系有精致香囊。盘中则摆设粽子、荔枝、石榴等。因椋在中国古代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因此蚊虫苍蝇孳生,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来去除各种毒害,可以说端午节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此外,画作上方,怒目仗剑的钟馗和四道诡异的灵符并列一起,悬于蜀葵、石榴、菖蒲等五月花卉之上,表明这位可敬的神明正保佑着人们的平安。

(二)节日饮食在宴会菜品设计中的应用

菜点设计是菜单设计的核心,要充分结合宴会主题、宴会档次、宴会接待对象、宾客或当地的饮食习惯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

“天中佳景”菜品以时令节气应景的菜肴为主,菜式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其中点心以棕子为主,是中国千百年来盛行不衰的端午饮食习俗。酒水为雄黄酒,即烘托节日气氛又能杀百毒、辟百邪。精致的菜品和吉祥的菜名,烘托了热烈的节日气氛,如龙舟竞渡黄、 鳝嬉汨罗、龙头献宝、五福喜临门等菜品。实物菜单采用竹简刻字设计,古色古香,寓示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底蕴,与整体风格相协调。

(三)节日习俗在餐桌器具设计中的应用

主题宴会设计是针对宴会主题,运用心理学和美学知识,采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将文化核心表现元素完美和谐地组建在一起。“天中佳景”将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习俗运用到餐桌器具设计中,通过设计元素构建与组合来表达宴会主题。

台面中心装饰物设计以还原“天中佳景”所描绘的节日氛围为主,造景元素包括戏婴图花瓶,果盘,香炉,五彩丝线香囊,钟馗像和两块辟邪祛毒符牌。这些元素体现了端午节气的习俗和传承。戏婴图花瓶让台面生动活泼,因为在端午传统中要给孩子身上挂荷包,以雄黄在小儿额头画“王”祛毒镇邪,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孩子节”、“娃娃节”,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是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台面布草的色彩搭配以米色、咖啡色为主,凸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一特点,二者的搭配,展示传统和现代的融合。餐具的选择上,采用了印有花鸟图案的餐具,既展现了进入五月后大自然万物生机勃发的态势,又能与台面风格协调一致。

三、结论

人们对待传统节日,也往往采取快速消费的敷衍态度,显然不利于传承其文化涵义。“天中佳景”端午家宴作品设计,不但实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的文化功能和价值,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端午节的文化底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承载了几千年来无数智者的智慧与精华,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我们的古老文化呢?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小学语文教学提升为一个体认感怀、传承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阵地。

一、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现代文化的基石。但可惜的是,今天我们的孩子对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了书本中的“李白”“杜甫”,背的一首首古诗上。在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当代青少年生活的时候,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在孩子的生活当中,传统文化变得只是应付形形考试的工具。我认为,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必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感知,如传统美食粽子可以让学生了解端午节、屈原、赋等;月饼能让他们联想到嫦娥奔月等民间经典故事。还有剪纸,皮影,戏曲等民间传统文化。

二、加强老师在课内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介绍及应用

我们要让孩子对传统文化有兴趣,首先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热爱传统文化教学并有一定传统文化知识的语文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给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们要教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首先得让学生知道本文的作者及其时代,然后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在重阳节时因为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所写,最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探究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学生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好奇不已。课下,他们都主动地去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节日的民俗风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愿望。

三、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诵读

诗词是传统文化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传承文化经典。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在语文教学中,要学好这部分内容,着重在于朗诵,在朗诵中感知古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课后,采取各种形式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如我们学校在散学回家的路上学生会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课余还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有关传统文化内容的书籍,学生也有征订自己喜爱的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

四、加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端午节的文化底蕴范文第4篇

首先,消费主义将传统节日教育物质化。传统节日文化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得以显现和传承,如春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商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消费主义的大行其道,人们从对节日内涵和文化意义的向往转变为对物质消费和符号价值的追求,传统节日逐渐成为了消费节日和象征符号:寓意新生之初的春节变成了“红包节”,缅怀历史传统的清明节变成了“旅游节”,彰显爱国情感的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象征团圆美满的中秋节成了“月饼节”。因此,学生难以从物质化、消费化的传统节日中体会到节日的文化意味,无法接受节日的文化熏陶。

其次,西方节日将传统节日边缘化。社会的不断开放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近年来,媒体对西方节日的大肆报道和商家为了盈利的商业炒作,使得西方文化中的愚人节、万圣节、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在我国备受关注,逐渐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和追捧;与此相反,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关注逐渐下降。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在西方节日娱乐化的冲击下逐渐淡化和远逝,难以对学生发挥教育作用。

最后,教师对传统接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认识不清,使传统节日教育流于器物的表面和娱乐的形式,大多数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历史起源与文化底蕴一知半解,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传统节日认同感的降低,削弱了传统节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正如民俗学家刘魁立先生所说:“文化内涵是节日的灵魂、节日的本质所在。”教师对传统节日的读不懂、吃不透,必然会导致观念和行为上的偏差,会将传统节日教育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削减传统节日的教育功能。

端午节的文化底蕴范文第5篇

一、看――绘本阅读,认识传统节日文化

低年段学生,绘本是他们喜爱的阅读物。绘本是一种直观的书面语言信息,具有图解文字的功效,因此更容易被低年段学生接受和理解。优美的图画来诠释生动的传统节日来历、习俗、礼仪等,多媒体的运用使得绘本既有图画美、语言美、韵律美,又增添了光影美,对阅历不多,经验有限的学生而言,它提供了对传统节日文化感受性的认知学习,使学生从中初步认识了传统节日。在每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来临前,我们安排专门的阅读课,全班共读传统节日绘本,跟着绘本中的孩子一起听爷爷奶奶讲节日传说,一起准备过节的食物,一起学习节日的礼仪,一起感受节日的气氛……孩子们在动人的传说中了解节日的来历,在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读――诗歌诵读,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中华诗词是我们民族经典文化的代表,历来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文很多,民谣也很多,在不同的节日,诵读、背诵相应的诗文,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秋》等经典诗文的诵读,既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节庆活动,又能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积累优美诗词。国学经典本是我校的晨读内容,只是在传统节日来临那周加强相应的诗歌诵读,体味诗人的情感,感受当时的节日氛围,想象当时节庆活动的热闹场景。如在诵读清明诗词活动中,学生以经典诵读、绿色缅怀的方式,在一片诵读声中,再现了踏青、插柳、放风筝等传统活动,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清明佳节的历史韵味,表达思念和亲情,讴歌中华民族的英雄,激发广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诗歌诵读,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练――家庭实践,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节日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值得纪念、庆祝的日子,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开展节日家庭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热爱和认同感。节前学校先与家长沟通,提出活动要求,给孩子布置任务,指导家长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请家长填写反馈表,做好总结工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讲完端午节的绘本,听完屈原的故事,背完端午的诗歌,我们教师布置了孩子们在假日里去了解自己家是怎么过端午节的,都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开展端午节家庭实践活动。长辈们给孩子讲传统节日习俗,教孩子做五彩绳、包粽子等技能,让他们在生动、丰富、真实的节日环境中了解家乡的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乡土节日文化,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经久魅力。假日回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做粽子了”“我洗了艾叶澡”“看看我手上的五彩绳”……说得再多、看得再多,都不如一次自己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的体会深刻,在活动的过程中,传统节日的来源、节庆活动、节日的饮食文化等都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能更深层地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四、画――绘本创作,弘扬传统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