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沟通教育论文

沟通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沟通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沟通教育论文

沟通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表现在:

1、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

4、为人师表。

师德修养最可贵的就是为人师表,勇于奉献。如上期学校开展了"扶贪济困"的活动,作为班主任的我带头给山区儿童捐款捐物,学生在班主任的作用下,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更令人感动的是黄冰竹、林可心、耿子钦等学生家长主动到学校来捐款献爱心。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感化学生的心灵,而且还通过学生作用于感化家庭和社会。

二、信任尊重家长,做到胸襟开阔。

当学生有错时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的。不歧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家长对班主任或学校工作有意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这样家长会与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

沟通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首先,网络技术不仅增强了高等教育组织内部协同办公的能力,部门与部门、上级与下级之间,都可以用内部的电子信息系统来交流信息,既可提高工作的效率,又能节省开支。而传统上下级之间布置、报告工作,同事之间沟通协调问题,文件等等都可以用此代替。

其次,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沟通,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缩短了信息交流路线。现代大学纷纷建立内部网页,人们从高校内部网站能查阅到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而且有的大学在内部主页上集成了知识管理,学生和老师在网页上就能寻求更多帮助和在线培训。

最后,传统高校内部面对面交流、会议、广播等都采用口头的方式,高等教育内部的组织发文、业务报告、宣传栏等都只能使用纸介质的沟通方式。网络使沟通行为趋于标准化、规范化。

二、网络内部沟通行为的负面影响

首先,尽管信息传递的全方位、多层次,使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每个组织成员都可以比以往更容易地获取组织内的信息并及时相互交流,但是这就形成了一个舆论网。舆论网的形成会进一步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这其中虽然包括良性信息,也包括不良信息的传播。而且领导者的指导地位也与权威也会受到威胁。尽管现代管理中已经不是淡出依靠权威管理的时代,但是在某些理性选择的组织层次中,权威管理也是一种较合理的方式。网络时代信息沟通速度快,来源广,方式多,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既可接受信息,也可信息,组织的领导者难以再通过独占信息资源来维护其权威地位,从而导致组织中领导权威的确立不再是由最初信息占有的多寡来决定,而是由其整合信息的能力来决定。因此,领导不仅要注重对人的管理,更要加强对信息的管理,并将管理的重点从对“人”的管理变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

其次,在网络出现以前,人们长期以来都是靠面对面的交往产生相互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并培养自己同他人打交道的能力,学会相互尊重与合作。而采用网络交往方式却很难给人以亲密感,网络沟通的自由性、开放性、自主性,部分地改变了传统组织管理的秩序原则。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必将使组织群体缺乏凝聚力,使人们对组织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最后,网络化、信息化提高了人们使用电子沟通媒介的频率,但长期对网络沟通媒介的依赖,也有可能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如多疑、害羞、闭锁、社交恐惧等。所以,高等教育组织管理者在采用网络沟通方式的同时,应该认识到,组织沟通行为方式中传统沟通方式存在的必要性,要善用两者之长,对组织沟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沟通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公共课教学 传统文化 结构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一、何为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性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迈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也展开了传统与现代的分化与转化问题。这一时代课题在改革开放后表现出一股又一股的“文化热”现象。不过,由于此时人们不仅对传统文化具体内容的认识各有侧重,而且在认识的方法上也表现得很不相同,所以导致了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主干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有的认为是道家,有的认为是儒家和道家,最后有人认为是儒家、道家和佛家。这些讨论无疑是对传统思想文化之结构的认识。通过这些讨论,现在我们应该达成这样一个基本共识,即传统思想文化不应作为单一某家的思想文化去理解,而应该作为多家思想文化的共同体去理解。

那么这一由多家构成的传统思想文化共同体还有没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互补性和开放性来进行一番说明。

首先是互补性。人们常说,儒家入世,道家离世,佛家出世。又说,儒家治世,道家养身,佛家修心。这些说法虽然不甚全面,但是道出了作为传统思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道、佛诸家相比之下的各自特征以及对人类需求的互补功能。事实也是如此,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而服务的。道家的修身则更多是指通过大道之个体的养生来成就顺应自然大道的愿望,所以孟子批评其末流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孟子・尽心上》)。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他们多是对于今世今生的关照,对于他世别生多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而佛教在这方面则广泛汲取人们的智慧成果,不仅有三世报应之说,还有六道轮回之论,甚至有西方彼岸世界之地。所以,儒佛道三家确实为不同人群及其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着丰富而互补的智力支撑,以至于传统社会中的不少人一生中会根据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文化归宿。

其次是开放性。百年来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开放性。梁启超先生曾经指出,中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最早是儒家与道家融合,后来又与印度传来的佛家文化融合,现在我们正在与西方文化进行融合。这些融合都蕴含着一种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正是基于构成传统文化诸家的互补性而来。儒家以家族伦理道德为起点构筑现实礼仪制度,道家则以玄妙大道为前提规划人类发展的自然状态,魏晋玄学则将二者结合起来,通过道家的玄妙大道来为儒家礼仪进行论证,最终提出了“夫仁义者,人之性也”(郭象《庄子・天运注》)这样的命题。至于道家道教方面,则最终出现了以忠孝为特色的净明道派;而佛家则出现了强调“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作为日常修行的禅宗。作为宋明理学的儒家则常常被指为“出入佛老,阳儒阴释”,由此也可见三家在思想文化上由互补而呈现出的开放性地融合情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的互补性和开放性共同展示着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即特别强调人文精神。从这一特质出发,我们不仅可以在与西方文化进行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做到知己而定位好自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也能更好地为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如何实现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性教育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是大家最先接触的公共课程之一,而且也是深刻影响学生未来学习和接受新知识乃至新体系的启蒙课程之一,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教授一些具有结构性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些涉及结构性知识的教育中,关于传统思想文化方面的结构性教育占有重要位置,它广泛地存在于关于人生价值、家庭美德、爱国主义、社会公德以及生态文明等等方面的论述之中。在这里,笔者主要围绕生态文明来谈谈如何实现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性教育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融为一体。这是我国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文明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在传统思想文化中,关于生态文明有不少资源可以发掘。

首先是整体观。我们发现,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的叙述结构都蕴含着深刻的整体观。道家以宇宙大道为根本,以顺应自然为原则,将自身视为小宇宙,希冀物我两忘,达至逍遥自在,这无疑是一种天然的整体观。儒家虽然强调仁义的内在基础性,但是也特别强调要将之发挥出来,由近及远,亲民爱物,最终达到与天地参的境界。佛家既主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又认为“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但都是为了说明内心与外境也是浑然一体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这种在宇宙之境下探索实现自我完善的整体论思维模式,对于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所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必然有其深刻价值。

其次是人文性。我们知道,生态文明之所以今天受到如此的重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这种生态环境的破坏则根源于人类自身的活动,所以生态问题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人自身的问题。俗话说,从哪里倒下,就应从哪里站起来。解决生态问题和建设生态文明,归根结底还要靠人类自身的努力,而不能依靠他者的力量。这种靠人类自身的努力来解决问题的精神,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一直的。儒家孔子云:“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又云:“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所以宋儒强调儒家实乃为己之学。道家《老子》中亦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大道的实现要靠日积月累的点滴努力。至于佛家,即便其有“见性成佛”(禅宗)和“念佛往生”(净土宗)这样快捷的法门,也从未有任何派别放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样一个共法,所以中国佛家的诸多派系特别强调要止恶行善,主张先学做人才能成佛。

笔者在这里只是强调了其中比较具有结构性并且与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实际上关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生态文明资源还可以找到很多,比如对生命的尊重、对欲望的节制以及对感觉表象的破除和对真理的追求等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三、结语

沟通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科研;研究型教学;生物科学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最早起源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倡导的以典型问题组织教学的“做中学”形式[1],后来又综合了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瑞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而逐步构建起来[2―3]。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将科学研究的理念引入课堂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它将学习与研究过程结合起来,摒弃了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4―5]。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目的,客观上以研究型教师队伍为支撑[6―7]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一个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以及学生的合作者[8],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9],学生在获取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与我国古代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一、高校生物学科专业教学现状

作为实践性的自然科学,各种生物假说或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实验的验证。但目前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仍然以传授式教学为主导,在理论授课中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学生记笔记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虽然许多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探索,如课堂采取互动式教学、前沿专题、问题讨论等具体改革模式,但这些改革措施依然脱离不了单向传授的主导模式,这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例如,生物的实验课课时偏少,主要是以经典验证性的生物学实验为主,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实验过程基本是按既定步骤进行,几乎未涉及探索性的实验。在此情况下,教师上实验课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学生做实验是为了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讲仅仅是熟悉了一遍实验操作流程而已,由于实验过程中并没有进行过深入思考,实验印象并不深刻,知识技能不能巩固,学习收获不大。

除课堂教学与实验课以外,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这些教学环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生物科学专业课程实习中比较重要的要数植物学与动物学的野外实习,实习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实体,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动物、植物新现象的发现与探索兴趣,从而起到创新意识培养的目的。但从笔者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生物科学专业的野外实习却更多倾向于对课本知识的一种实体认证,这对于学生来讲,除了将实物与课本动植物特征描述进行匹配之外,就再也没有探索性的认知过程。这种实习模式使野外实习几乎变成了野外旅游,学生在实习一两年后已基本不认识以前熟悉的植物了。又如毕业实习是检验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将其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预演”。但从许多高校生物科学毕业实习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实习仅仅是走过场,工厂实习多半是从事一些与学科专业关系并不密切的劳动力工作,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而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进入实习单位后表现平平,实习单位不敢让其进入关键的生产部门。再如,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大学知识学习的综合能力的总结,理应带有创新性的元素,但是,从目前许多高校生物科学的毕业论文来看,多数毕业论文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工作,这主要是因为许多毕业论文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的环节,而很少与教师科研结合,教师指导毕业论文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再加上最近十年的学生数量增多,使师生比例失调,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数量大,无法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培训和充分发挥。

事实上,生物科学是兼具理论性与实验性的专业,系统的学科理论与先进的实验技术构成了专业结构的主体,因而对于本科生来讲,如果没有丰富的研究基础与实践经验做后盾,要在理论与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性实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比如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科研教师强力支持,项目普遍不能圆满完成。因为生物科学研究不是单靠灵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依靠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较高的理论水准,只有与教师科研实验紧密相结合,才能达到研究型教学的改革目标。

二、与教师科研结合提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单向传授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高等教育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为此最近几年国内外高校教育工作者对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但大部分的教学改革还基本停留在摸索阶段,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平台或手段。教师科研在研究型教学实施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科研是沟通教学与科研的纽带,科研教师的创新性思维容易传输给学生,使学生不断受到学科研究前沿思想的熏陶而激发出创新的火花。生物科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实验学科,科研教师要不断跟踪最新科研信息才能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建立在教师科研基础上的研究型教学发挥了教师在科研素质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与教师科研平台结合的主要措施

目前生物科学专业的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均有大量的重叠,而每个教师所授课程相互之间缺乏沟通,结果在教学上做了很多“无用功”,此外也易导致知识的连续性中断,由于教师对小专业内容的局限性,只讲述单一课程内容而忽视了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联系与承接。由于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生物科学不同领域的交叉越来越明显,研究层次的深化和研究手段的通用,使传统的按单门课程来教学的模式逐渐丧失其高效性。而目前教师科研课题的立项都是基于生物大学科系统的生物学理论来进行科学问题的论证,其实施过程也必然要求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联系,因此教师科研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应该打破这种一门课程一个主讲教师的模式,而应强调实验研究和创新培养,推行“知识点组库与教师科研组库匹配” 的教学模式,即将专业课程按大学科的研究方向与尺度进行归类,同时将任课教师按科研方向与内容纳入不同的研究组库,增加实验课时数使其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指导组教师的统一安排下根据研究进度和内容选择实验场所。在这一模式下,教学选题不再局限于单一方面的简单观察,而是对于某一生物学现象从浅显的外部特征描述到生物发生的生理代谢、分子作用等内部机理的探索。

基于这一模式,可将生物科学按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体生物学等进行大课程分类,而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之类的课程属于研究层次的类别。在每个大课程下按研究的尺度或水平进行细分,如将植物学分为形态解剖分类、生理、生化、分子等水平。不同的课程对同一生物学问题描述的侧重点不同,讲述的科学研究层次也不同。例如学习植物光合过程,在植物学部分侧重于讲述气孔的作用、叶绿体的形态结构,植物生理学侧重于光合作用过程,细胞生物学则对这一部分进行了重复简述,这表明单一课程由于内容侧重点不同,对于一个生物学过程有的不能全面阐述,有的则又相互重叠,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把握以及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的认知。根据“知识点组库与教师科研组库匹配”的教学模式,本节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其一,将光合过程所涉及的不同教材知识内容归纳为一个知识点组;其二,将从事分类学、植物生理学、生化、分子生物学科研的教师优化后成立教师研究组;其三,将生物科学专业的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由表及里进行的综述归纳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点组,对于知识点组之外的零散知识由学生自由阅读即可。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知识点组的教学按实验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②在一个知识点组研究课题实施期间,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课题研究计划;③课题文本需按照科研课题申报格式进行撰写,突出强调课题申报的科学意义与创新性。

为确立上述这一模式的规范性,学院应该在管理层面上对生物科学大专业的知识点进行模块化及优化,并会同全体专业教师进行模块化的合理性讨论,直至建立成熟的知识点组库。知识点组库的建设既要考虑到生物学知识的广度,又要考虑到研究的深度,以符合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为建立指导教师组库,学院应每隔一段时间汇总指导教师的科研内容输入库中,以备学生在考虑课题研究内容时有效选择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孙成立,王希敏DSP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306―315.

彭熙伟,廖晓钟,陈金兵工科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高教论坛,2011(11):39―41.

高文庚,李平兰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2012,39(01):111―116.

李晓明,张国磊,李彦军研究型教学方法在《高等工程势力学》课程中的实践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05.

唐 海研究型教学在岩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育论坛,2010(03):99―100.

袁 方大学研究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刍议当代教育论坛,2011(09):112―113.

沟通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我们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各级领导重视,各部门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下,成立了全县远程教育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学校也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及资源应用工作小组,成员由分管校长和骨干教师组成。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学校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依据责任书全面安排、落实项目建设及师资培训、资源管理、教学应用、设备安全等各项工作。各校建立健全远程教育各项规章制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的制度上墙,远程教育设备登记造册,编号存档,使用有记录,有资源接收存储档案。

二、加强远程教育辅助设施建设和资源管理,明确工作要求。

一是加大二期投入力度,实现远程教育配套设施的规范化。根据上级制定的相关标准,我们在完成远程教育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以后,又投入10万余元专项资金用于辅助设施建设。包括专用教室的地面硬化、无尘化取暖(即火墙或水暖)、遮光窗帘、防盗窗、门锁以及各室专用门牌等,并要求各校统一标准,为远程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保障。

教育局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投入15万元,协调网通公司为全县所有学校安装了互联网业务,为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平台,为广大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供了空间。从而实现了天网与地网双向运行,全方位服务于教育教学发展的局面。

二是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为了使城乡各校在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所遵循和参照,县教育局制定并下发了《绥棱县教育局远程教育工作要点》,明确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责任。

三是统一规划管理,加大实施力度。各项目学校设立了精通技术、责任心强的专职网络管理员和信息员,实现了对远程教育资源的专人管理。信息员达到“会、专、勤”,网络管理员达到“专、精、责”,技术管理人员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录制、下载、储存等操作功能;对远程教育光碟分类摆放,做好登记,方便广大师生借阅,并做好维护工作,同时将光碟资源存入硬盘,进行备份;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掌握与绥棱教育信息网、绥棱教育论坛的连接、交流互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教学人员当好技术参谋。

各学校制定并认真填写好“八簿三册”,即周授课记录簿;教育教研活动记录簿;远程教育课题研究记录簿;远程教育资源下载记录簿;光盘刻录记录簿;远程教育节目收看记录簿;教师培训记录簿;项目设备维修记录簿;教师自制远程教育课件登记册;教师借用教学资源光盘登记册;远程教育学术文章登记册。通过统一规划管理,使远程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三、强化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一)利用远教设备进行远程教研和远程集体备课。

我县有很多乡镇地处偏远,教学网点分散。这给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自从农远教设备安装使用后,这个困难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全县各个乡镇中小学纷纷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远程教研和远程集体备课。为了使此项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起来。各个学校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对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整合。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拓展资料,有教学实录、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教学论文、与教材配套的素材库、实验装置、课改等教育方面的最新信息。我们的教师在熟悉资源的内容前提下,同学年、同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思想与风格,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进课堂,激发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数字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例如:长山中心小学规定教师参加远程集体教研,远程集体备课的情况与教师考核挂钩。上集中心小学采取网上集体备课,集体修改教案,网上集体教案定稿并形成电子教案,供全乡教师参考使用。县教师进修学校还充分利用远程网络对偏远乡村进行实时教研指导,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研究的时效性。

(二)依托六大资源优势,为教育教学提供全方位服务。我县的远程教育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主要特色是充分利用农远设备资源,深入开发相关资源。主要体现为对卫星接收的“天网”资源、互联网提供的“地网”资源、远程教育提供的光盘资源和育龙平台资源、各校开发的远程教育校本资源和校际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使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科教学服务。

1、利用IP卫星接收系统这一“天网”资源,我们每天定时接收,有选择的将接收的相关内容制定成节目预告表,供教师备课使用。远教IP数据内容对教育教学的帮助很大,又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所以在接收时我们确保内容不能遗漏。卫星资源中的《同步学堂》栏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全部课程内容,运用媒体播放程序,全部由特级教师授课,内容丰富,知识全面,结构合理,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我们就充分的利用这一资源,辅助教学。

2、利用互联网这一“地网”资源,在互联网上搜索、收集适宜我们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资源,特别是从各地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收集有价值的素材资源,对搜集的素材进行整理和归类,方便教师利用,最关键的是能让教师和学生共建共享、互动交流,师生既是资源库的受益者,又是资源库的建设者。

3、光盘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辅助教学,教师通过整合使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4、利用育龙这个计算机本身自带的资源平台,发挥其内容广泛,可利用价值高的优势,成为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师益友。

5、各校开发了远程教育校本资源,并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校际资源共享。

(三)各校都充分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广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各学科教学服务,让师生学习远程教育技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发展校园网络化建设,使学生拥有上网获取信息的能力,使教师能找到最优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对高质量教学的要求。我们的做法是:

1、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发放光盘、卫星节目接收和育龙平台的使用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进行整合使用,从而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2,拓展学生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校园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加以学习,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3、更新教师教学方式:课件制作电子阅览、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更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通过网络进行有效学习,有利于探索和发展以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更好的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

(四)在远程教育与学科整合方面,我县长山中心小学提出了“依托农远教、课改见实效”的实施方案。第一是在学习理论上进行整合:通过从网上下载、加工制作课件,或者利用育龙平台资源,把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去领悟学习的内容。第二是在学习目标上进行整合:通过截取、重新编辑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看、去说、去体验、去感受。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让课堂变成孩子快乐学习的天堂。第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整合:为了让学生掌握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除了让学生看教材中的内容以外,还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图片。便于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分散了教学难点,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又突破了教学重点,建立了开放式的、自由的参与式、共享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第四是在学习方式上进行整合:如在古诗文教学中,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的诗文画面、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与诗人心灵产生共鸣。学生不是枯燥乏味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地去体验、探究学习。第五是与传统的教学用具进行整合:把传统的学习方法用手摆、画、说等与多媒体演示整合起来,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掌握规律、实践应用。这样设计把学生很难理解的抽象知识形象化了,使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怎样学习。

四、开展培训,加强远程教育专业队伍建设。

为了推动全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使远程教育真正走进课堂,我县针对大多数教师对远教资源的使用认识不深、技能不熟的情况,我们充分利用远教设备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我县由于地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山区、半山区,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偏低,这几年虽然县、校两级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于教师的培训,但是相对于庞大的教师群体来说,还是显得有些杯水车薪,我们相当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与先进地区的教师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正是一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我县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远程教育设备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利用这些设备和资源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对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专项集中培训

我们在在学校安装远程教育设备的初期,安排局网站专业人员对全县各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了两期集中专项培训。根据学校教师的需求,以项目实施意义和作用、远程教育设备安装、维护和操作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怎样浏览和保存资源、资源应用方法和技巧、资源中教学可见的使用和再加工等内容作为主题。我们还要求各个学校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本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由经过项目培训的老师、应用资源较好的教师作为专题主讲教师。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内容设定。

2、利用优质资源对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进行培训。

在远程教育资源中有大量的优秀示范课,这些示范课是资源中心精选的全国各地优秀教师主讲的课堂实况录像,反映了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出门就可以观摩到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我们要求各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业务学习,集体观摩示范课。观摩前要提要求,之后要组织讨论,找出示范课中可资借鉴的东西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结合各校的教学实际,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3、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师的个体培训

每一个教师的个体差异不同,所需要的继续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为了满足广大全体教师的不同需求,我们利用教育信息网搭建全县教师培训平台。通过教育论坛这个阵地让全县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上有一思想交锋的平台。透过网络让大家都能得到各自的所需,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五、加强网站自身建设,发挥教育信息网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中的强大作用。

1、20xx年3月正式开通教育信息网,组建教育信息网站;目前已有11所学校开通了校园网。远程教育工程在我县进入全面实施后,教育信息网站人员承担了全县远程教育设施的安装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使用指导工作。

2、加强网站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以政治的高度和敏感从事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工作。

3、在教育信息网上开辟教育论坛专栏,为教育内外人士提供“交流个性教育观点,推动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互动平台,设立自由交流、课改教研、计算机及远程教育、试题专区、艺体专区、文学沙龙、金点子等分栏和城乡各校专属板块。目前教育论坛注册人数已经超过5000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家长和关注教育发展的社会人士;最高日发帖量超过1000个,最高瞬时在线人数达到153人,页浏览量超过100万次。为数众多的坛友通过在教育论坛的活动实现了网上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教育论坛也为推动我县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设立网上电视台,开辟《学园夜话》专栏,通过访谈、专题等形式向社会推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新形势、新内容、新方法。

5、建立网上电子资源库,充分发挥本地网络的优势,对远程教育资源和各地网络教育资源进行下载、整合,为师生提供全面、系统、形式多样、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使教师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网络进入资料库体系,获得文字、图片、动画、影片等课件资源。

6、搭建网上集体备课平台,建立教师QQ群,通过“网上集体备课厅”中的群体互动交流,集中群体智慧,大大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实现先进理念、优质资源与最佳教法的共享。

7、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进行教育信息网和教育论坛改版更新工作。在管理上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实现信息网高效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功能。

六、加大条件保障和管理队伍建设力度,确保远程教育工程高效运行。

1、从远程教育设备投入使用开始以后,我们始终把设备设施(包括远程教育应用过程中软件、硬件)维护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解答疑难、上门服务、报修等方式,尽一切可能免除基层教师使用中的后顾之忧。目前站内维修和报修已达300次以上。

2、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体系,由教育局远教股牵头,乡(校)分片负责,并采取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和设备故障及时上报相结合的方式,对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操作及维护提供技术咨询和具体服务。

3、为保持远程教育工作队伍的稳定性,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敬业奉献精神,我们采取在远教专职和兼职人员的考核评价、评优评模、提职晋级上予以倾斜等措施,使远教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并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七、结合“三农”实际,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远程教育设备设施安装调试工作完成以后,按照上集文件精神,我们积极开展了远程教育为农服务工作。主要做法是:

实行“一点三用”制,即一个远程教育网点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为学生、教师和基层党员和农民服务。在为农服务上,采取网点学校为当地农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办法,在周六周日面向农民开放。在服务内容上,通过播放光盘和卫星节目接收及登录上网等渠道,为农民提供政策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以及农民最为关注的营销信息服务等;严格做到每周必开放,开放有记录、活动有效果。

八、顺利通过两次省级检查验收。

今年4月份和12月份,我们相继迎接了两次远程教育省级检查验收。第一次主要针对设备设施的调试安装工作,第二次重点检查远教资源的整合应用情况。省教育厅领导和专家对我县远程教育的建设与应用情况给与了高度评价,教育信息网站也被省专家誉为龙江县级第一站。

九、及时高效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工作。

今年是绥棱教育改革工作蓬勃开展的一年,远教股在自身人员紧张、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依然权利配合全局工作,每个职工对局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都积极接受、努力高质地完成,诸如各次会议的音响调控、局机关程控电话维修、各股室计算机网络维护、各类文件撰写及党办的廉政专题片、反腐网页制作等等工作。九月份的全县中小学体育节上,网站人员全体参加负责了全程宣传报道工作,及时编辑上传了体育节各项赛事及表演盛况,受到领导表扬。

十、今后一个时期远程教育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要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课件制作、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等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及现代化手段,切实做好教学工作。

二要进一步整合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运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要求各校把远程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为重点工作目标,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要树立宣传远程教育工作的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使全县远程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