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建设和管理

社区建设和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建设和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建设和管理

社区建设和管理范文第1篇

建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工作汇报

近年来,周口市川汇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川汇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周口市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城区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夯实城区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区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新机制,做到“两明确、三加强、建立四项制度”,有力推动了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改革城区体制落实属地管理

管理机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运行的基础与核心。

20__年以前,川汇区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沿用的是“单位负责,条条管理”的管理体制,全市市直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和驻周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市计生委城区科直接管理,1999年由新华街道办事处接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是:下岗待业人员、失业人员和无固定职业人员大量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区;流动人口数量大幅增加;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农转非人员和人户分离现象日渐增多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出现,使原来城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以“条条”和户籍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依据《国家计生委、民政部、中国计生协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意见》,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计生工作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的8个委局和5个街道办事处行政正职为成员的人口和计生属地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以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的意见》、《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明确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围绕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做到“两个明确”。

(一)、明确属地管理对象。

20__年3月,川汇区城区区划由原来的1个街道办事处扩大为5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适时召开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对原新华街道办事处管理的191个公共单位和24个社区居委会按照新的管辖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在划分和交接过程中我们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单位无论级别高低,无论单位属性,其计划生育工作均有新的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同时,社区居委会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单位和居民的人口和计生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驻本辖区的所有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作、居住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承担宣传动员、监督检查、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及综合服务的职能。辖区单位严格实行法定代表人责任制,自觉贯彻执行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服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负责本单位的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业务,落实计生奖励和优惠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

各公共单位的计生工作既要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负责,又要向本系统的主管委局负责。市委、市政府还规定对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一级机构对其下属的二级机构有政策外出生的负连带责任。近年来,先后对8个二级机构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对其主管的6个委局实施了通报批评和黄牌警告等处理,对单位的正职和主管副职、计生专干分别进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社区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的基层组织,也是搞好城区人口和计生工作的落脚点。

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后,我们按照《河南省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了《川汇区创建规范化社区居委会 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首先在新华路街道通桥路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社区试点的创建工作,今年三月在5个街道的所有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达到了“三个加强”。

(一)、加强了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四级人口和计生管理服务网络。街道办事处成立有人口和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本辖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每个社区居委会配备计生副主任;住宅小区或者若干个住宅楼组成的楼院配备一名楼院长,担任计划生育宣传管理员;选取计生协会会员、社会志愿者、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低保户等人员担任楼长或门栋长。

在楼院长的配备上,我们做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参加竞聘者要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是女性;二是在本楼院居住;三是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四是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五是没有违反计生政策。通过民主推荐、笔试、面试、民主评议、组织考察,5个街道的24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480名计生楼院长,并对她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使她们很快进入角色。为了更好地稳定队伍,调动其积极性,市财政每年增拨12万元经费,使24个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副主任月工资达到400元。市人口计生委每年从计生事业费中挤出十几万元,给计生楼院长每人每月发放20元的岗位补贴。

(二)、加强了阵地建设。

我们统一明确阵地创建标准,先后投入资金20万元,对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办公服务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具备条件的设立健康咨询室(悄悄话室)、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等。在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和康检咨询室设置了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政策法规等宣传版面,在社区居委会和楼院附近设置了固定的人口和计生宣传版面、标语、宣传橱窗和政务公开栏,使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社区能及时享受到计划生育的宣传服务。

(三)、加强了软件建设。

根据属地管理的要求,我们设计并统一印制了社区楼院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口登记表,更新完善了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台帐。原来的社区居委会计生台帐是以户口为基准建立的,人户分离和空挂户的问题突出。今年三月份开始,他们逐楼逐户逐人进行排查登记,做到辖区不漏楼、楼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按现居住实有人员为基准,重新建立社区居委会的计划生育台帐,做到一楼一册,一户一页,并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

对居住在辖区内无固定职业、失业的以及与单位脱离劳动人事关系的已婚育龄妇女按主管类管理,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业务。

对居住在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在职已婚育龄妇女按协管类管理,此类人员由已婚育龄妇女所在单位具体管理和服务,并由单位所属的街道(镇)计生办向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的《川汇区计划生育管理证明》,工作单位定期向社区居委会通报该职工的生育节育及康检信息,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单位进行管理和服务。对居住在辖区内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按流动类管理,对此类人员和常住人口一样纳入正常的管理和服务,做到同管理、同服务、同宣传、同考核。

经过4个月的努力,我们共建立已婚育龄妇女档案15289人,其中主管类2288人,协管类11669人,流动类1332人。排查出漏档漏管已婚育龄妇女655人,剥离和移交到镇村管理的已婚育龄妇女532人。目前社区居委会达到了“网络队伍建立健全,计生台帐更新完善,管辖区域不留死角,服务阵地温馨美满”。

三、建立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措施

为有效地开展城区属地化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他们建立了“四项制度”,实现了日常管理规范化。

(一)、建立定期清查和信息采集制度。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定期对辖区居民楼院集中入户排查登记,对漏管漏档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及时建立楼院台帐,纳入管理和服务。楼院长、门栋长每周到所辖居民楼院了解情况,收集人口和计生变动信息。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人口和计生工作例会,收集各楼院的新婚、出生、节育、迁出、迁入、失业、就业、流入、流出等信息,及时变更楼院计生台帐。

(二)、建立信息通报和手续移交制度。

严格落实公共单位与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之间的计生信息通报制度。单位每半年向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格式的《川汇区在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康检信息通报单》。对辞职、辞退、除名等脱离原工作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由单位在30日内向社区居委会移交计生管理服务手续,社区居委会接收到《信息通报单》和移交手续后向其单位反馈接收信息。

(三)、建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制度。

街道计生办固定专职人员分片包段,主要负责沿街门店和较大的市场中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对流入、流出居民楼院和背街小巷的已婚育龄妇女及时上门登记建档,协助街道计生办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查验、康检和催寄康检证明等工作。他们对流动人口全部实行免费办证、免费康检、免费四术、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四免一上门”服务。

(四)、建立目 标管理考核制度。

市委、市政府对各市直单位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其内部要建立垂直负责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市人口计生委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实行分类考核。对纯属农村的永安路、紫荆路街道办事处按照农村的考核方案进行;对纯属城区的新华路街道办事处按城区的考核方案进行;对既有农村又有城区的杜甫路、孝义街道办事处分别按两种方案考核,其成绩按照城区和农村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记分,合并后记入总成绩。

四、几点体会

川汇区城区的属地化计生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我们感到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排除阻力,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推动城区属地化管理机制的进行。为做好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明确了各街道办事处的管辖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市、街道两级财政每年都把城区和流动人口计生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投入到位,将城区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工作责任制,由过去的计生部门唱独角戏,转为“党政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得以真正落实。

(二)、社区建设是基础。

落实属地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关键是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只有加强社区计生网络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确保社区计生工作经费的到位,积极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才能把城区计生工作融入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

(三)、强化责任是动力。

社区建设和管理范文第2篇

推进经济管理创新,提升区域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

注重产业创新,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一是大力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中心城区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区域创新能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区内集聚了全市47%的货运企业、70%以上的金融保险企业,服务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的80%以上,服务业投资占全区投资总额的98%;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5%,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7%。二是以楼宇建设带动区域产业功能布局优化。依托核心商贸商务区较强的集聚辐射功能,以城市主要道路和三江口扇形骨架为发展轴,加快楼宇建设,开发建设了以中信大厦、万豪酒店为标志的一批高档次、有特色的商务楼宇,盘活整合了以恒隆中心、丽园尚都为代表的一批高质量、多功能的楼宇资源,在空间上形成了“一核三带”、“五区六街”的产业发展功能布局,区域商务楼宇集群效应初步形成。

注重品牌创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一是汇集名企名牌。增加财政对创新型企业的科技投入,鼓励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打响了太平鸟、狮丹努等一批优势品牌,形成了轻纺产业代表太平鸟时尚服饰公司、新能源产业代表中银电池有限公司、电子信息产业代表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二是挖掘历史名人。结合功能性板块的建设,开发了十大名人、四大文化和七大历史街区等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充实提升“海曙精神”,打造商贸文化艺术节、购物节、插花节等商贸文化品牌,实现了文脉与商脉的融合对接,推进文化旅游、休闲、创意等产业的繁荣发展。三是提升名品名区。拓宽81890服务领域和功能,形成了城市管理的“海曙模式”、“多元参与、分块包干、利益分享”的“和谐拆迁模式”、“区域性、社会化、开放式、服务型”大党建格局、帮助零就业家庭重新就业的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等创造性做法,先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国家级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一大批荣誉。

注重平台创新,强化经济发展支撑体系。一是注重科技创业平台建设。滚动开发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科技型创新产业。目前,中心内有高新技术企业6家,其中国家级3家;引进和开发各类新技术项目17项,签订科技合作项目13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3项,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宁波网络产业创业园已发展成为集信息技术研发、大学生创业、信息产业聚集于一体的产学研资创新平台。二是注重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了以宁波化学电源工程技术中心为代表的行业性科技创新平台、以浙江中欧环保技术中心为代表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北京工业大学新能源宁波研发中心为代表的科技合作服务平台、从事“四技”(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服务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科技创新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和科技人才平台等。三是注重创新合作平台建设。借助甬港经济合作论坛、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宁波国际服装节等活动载体,与香港、上海等全国重点城市、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重点院校和国内外知名公司、机构进行提升区域发展理念、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研发关键技术、转化推广科技成果、教育培养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推进城市管理创新,提升区域功能的品位和支撑力

创新工作理念,拓展“海曙模式”内涵。一是着力倡导“三个理念”。树立和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城市管理依靠人民、城市管理为了人民、城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树立和倡导“改革创新”的理念,构建充满活力、科学有效的城市管理工作体制,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模式转型、机制创新、难点突破;树立和倡导“和谐互动”的理念,深化“依托宁波、服务宁波”的互动内容和方式,整合区域资源,增强特色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营造现代化、开放式、生态型的城市环境。二是努力实现“三个结合”。把城市建设管理与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实施“中提升”城市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城市拆迁改造与优化经济结构、打造“两大功能区”结合起来;把城市品位提升、功能完善与难点治理、保障民生结合起来,实现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与区域中心工作的统筹推进、联动发展。三是大力推进“三大转变”。城市管理工作模式由适应型、粗放化向网格型、精细化转变;由封闭型、传统化向开放型、数字化转变;由注重方式方法改革、突击性整治向开展系统配套改革、建立长效化机制转变。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准。一是探索数字化的新型城市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实行城管、建设、公安等部门联动执法,创建“城管、警察、法庭”有机结合的城管综合执法及保障机制;推进市政园林养管作业社会化、市场化、精细化,实施市容秩序网格式目标管理和路段分级管理,实现了市、区、街道、专业处置部门和网格管理责任人五级联动,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网格式的城市管理体系;按照市、区联动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启动实施“数字城管”项目,探索现代化、信息化的新型城市管理机制。二是构建科学化的常态管理机制。加快培育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势,突出服务、管理、执法、监督等环节,着力破解城市管理中普遍性、疑难性、多发性问题。同时,加强城市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办事公开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办事时限制等制度,健全目标考核和岗位职责、行为规范等制度。三是创建开放型的公众参与机制。在全区推广义务植树登记卡,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0%;推出16块公共认管绿地,认管面积达39.6万平方米;实行城市“牛皮癣”综合治理,完善群众举报与执法查处联动机制;聘请行风督导员、城管义务宣传员和监督员,开展“城管理事会”、“共建文明一条街”等活动,引导更多的市民参与城市管理。

创新人居环境,完善区域的特色功能。一是打造和谐和美的特色城区。突出自治与服务,不断完善社区功能,优化社区工作环境,形成以居家养老为特色的社区服务体系;培育和谐促进员、楼宇和谐促进服务中心、社区和谐促进联谊会等社区民间组织,推进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作用;开展品牌社区建设,深化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打造法治型、服务型、学习型、平安型、生态型社区。二是打造宜

居宜业的生态城区。在资源节约上,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广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实行可再生资源和餐厨垃圾规范化收运管理,探索节约型、生态型城市化模式;在市民生活上,抓住小区管理和难点治理两大问题,对老小区、菜市场等重点区域实施整治改造,住宅的物业管理覆盖率达80%,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在环境保洁上,扩大城区道路清洗范围,延长动态保洁时间,使中心城区更加干净整洁。三是打造便民安民的功能城区。加快支路卡口工程建设、背街小巷、公共绿地、非成套房改造及旧村改造,布设“放心早点”、咪表车位、停车位等配套设施,形成了功能型、全覆盖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开展食品、药品、生产安全的普及教育和专项整治,加强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社区综治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强化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实施制、陪访制和重大矛盾纠纷领导包案制,配备职业化的人民调解员,依法有序地应对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建立“上下左右联动、打防控疏并举、点线面块确保”的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区域服务的层次和保障力

社区建设和管理范文第3篇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进一步健全社区管理体系,大力实施“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专项工作,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取得良好的成绩,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努力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区,必须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我区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和“村民自治+社区化管理”模式,完善“2+8+N”的社区管理模式,推进社区事务“一站式”服务,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是完善以居委会为主体的自治制度,健全居民自治章程、民主议事、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居务公开“八本簿”制度,引导物业管理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以此促进社区各项工作发展。三是建立社区信息网络,打造一个集日常办公、人口管理、资产管理、居务公开、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事务管理平台,运用于社区日常管理、办公、监督、服务等全过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二、积极培育扶持社会组织

我区充分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培育扶持社会组织,一是建设好孵化中心,通过孵化中心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重点扶持一批能够承载政府职能转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公益类社会组织。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对我区第一、二批创新项目的管理和配置,做好观察项目的评估和验收工作,把它们建设成为市级社会创新试点项目,发挥示范效应作用,促进社会组织深入发展,取得实际成效。

三、培育发展专业社工服务机构

我区在现有社工服务机构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社工委成员单位相关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内设机构建设,重点培育公益性强的民办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成熟一个建立一个,逐步发展壮大。在全区初步形成以社区和事业单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基础、民办社工服务机构为补充的专业服务体系。

四、建设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我区努力建设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成立开发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打造社工培训交流活动平台。鼓励社工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学历教育,加大社工职业水平培训考试财政支持力度,报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取得证书的人员由区财政给予每人1000元奖励,并由区民政事务科统一安排考生考试期间的交通和住宿事宜。到2013年底,争取每个社区(村)都有1名以上持证社工。加大社工委成员单位相关领域的社工岗位设置力度,优先招聘持证社工,推进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由传统向专业化转型提升。

五、实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社区建设和管理范文第4篇

根据院领导和市卫生局的要求,我们新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7年9月由市中心医院二分院转型而来,按市卫生局的划分,我中心服务4个社区,共有17232户、65000人,根据四川省卫生服务机构评价标准:建档率应达到服务人口的60%以上。我服务中心位于城东,居民居住复杂,有城乡结合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覆盖面积广,散户多,流动人口多等特点,采用上门调查建档即费时又费力,居民不配合,建档相当困难。我们全面考虑,想方设法用一年时间全力以赴为10440户,39000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健康档案的内容和要求

健康档案是社区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依据,是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记录,在教学科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根据我市卫生局的统一要求,为社区居民进行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档案,每个家庭档案封面记录户主、住址、电话号码、档案编号、档案内装家庭成员的基本资料,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家系图、家庭成员基本资料、长期用药明细表、健康检查表、接诊记录、预防接种记录、随访监测记录、健康问题等内容。

建立健康档案的方法

1、 与派出所联系,找出我中心所辖居委会的社区居民人员花名册,以及辖区内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名称,整理成册为建档做准备。

2、 大力宣传居民建档的目的及重要性,介绍国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优惠政策,服务中心制定具体的优惠措施给居民居民一封公开信通过电视台、小区广播宣传、到社区、闹市区、人口集居地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免费义诊等活动,向居民介绍建立健康档案的好处及重要性。

3、 与社区居委会联系:以小组为单位,为散在的居民建档,在入户调查前我们在居委会门口及居民区出入口张贴居民建档告知书,给居民一封公开信,并通知入户建档的时间和范围,以及建档的要求等,根据安排时间我们的医务人员与居委会同志一起入户调查建档,成效显著。

4、 与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联系,安排时间为单位职工及家属建档,为辖区内11所学校及4个工厂的所属人员建档,向他们大力宣传开展社区卫生工作的意义以及居民建档后的优惠措施,并利用工厂学校及其他单位开会的机会,向职工宣传,并号召职工向家属传递信息,做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建档数明显增加。

5、 利用社区居民的口碑,居民主动到服务中心来建档,居民来就诊、儿童保健、计划免疫、孕产妇检查等给予大力宣传,为他们建档,发就诊卡、免挂号费,就诊给予适当的优惠,给辖区内精神病及残障人员免费体检并建档,为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档、免费健康咨询,免费测血压等。让他们得到了实惠,这样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是从前不愿建档的居民主动建档,使居民建档数明显增加。

建档存在的问题

1医护人员缺乏:我中心有医务人员共26人,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为几万人建档,加之所辖面积广,散户多,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建档内容多等因素,因此人员比较缺乏。

2资金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非营利性民生工程,为居民建档要耗费许多人力和物力,自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来,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档案建立,政府补助没到位,确实给我们带来困扰[3],然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卫生体制改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举措,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我们只有先把工作搞好,让居民感到实惠,让政府得到认可,才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3社区居民缺乏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知识,配合不好。在刚开始建档时,我们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但有部分居民不理解,认为我们有利可图,不怀好意,有排斥心理不愿意建档,我们要多理解,多沟通,要耐心地宣传和开导。

健康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健康档案我们设专人管理,按社区,按档案编号顺序摆放在专用档案柜内,慢病、精神病 、残障人以及60岁以上老人、0―7岁儿童,孕产妇等均按社区分柜保管,实行微机化管理,并利用微机的筛查统计功能,准确的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做出社区诊断,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居民建档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逐步得到充实和完善,通过近三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已走上了良好的循环轨道。

建立社区居民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是社区居民实行连续的关键,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必须使用有效途径,建立真实、完整、项目齐全的有效的档案。随着社区卫生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政府对社区卫生的加大投入,我们一定会实现健康档案的电子网络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芳健 周红伟 王家骥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方法与技巧、实用全科医学 2007.2(5):152

社区建设和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经济开发区的兴起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保证经济开发区朝着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其更具活力,就要从加强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入手。本文结合三明市三元区开发区在基础设计建设中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开发 应用 措施 问题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特有的形式之一,通常在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中,划出一定的地域范围,实行经济特区制度,并为其提供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下面我就结合经济开发区基础建设的特征进行分析,望广大同行给予指导。

一、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前期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情况

(1)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被侵占

前期由于招商的需求,挤占了大部分公共设施用地。征用土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首先开发区未征用的土地只剩下农民的耕作用地。征用后将使农民失去重要经济来源。同时《物权法》中规定,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这极大限制了公共基础设施的规模。

(2)配套设施建设投资周期长,回报慢。

配套设施建设是个投资周期长、强度大、回报慢等特点,这给我们招商带来困难。我们园区现在正处于基础设施配套和人气指数相制约的矛盾期,投资人看不到开发区人气,给投资回报带来很大风险,配套设施建设招商难。同时由于开发区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对于提升开发区人气带来困难

2.资金来源单一、易断档

过去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主要模式是政府大包大揽式投资,建什么项目都要靠财政投入来完成,地方财政困难,资金来源单一,建设资金难以保证,这也严重制约了开发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

二、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开发区的改造力度

根据开发区位置、改造条件做详实调查,制定详细的规划和相关的政策标准。对开发区改造可分为重点改造区域和逐步改造过渡区域,如在开发区中心区域可制定较为彻底的“城中村”改造规划,而对开发区边缘改造条件尚不成熟的村庄,可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要求,建设村民公寓小区,安置拆迁居民,既可改变原农村村落的居住形态,又不使开发区今后发展形成新的“城中村”。

2.提高基础设施应用效率

开发区基础工程在建设完成后要积极进行竣工验收和结算,保证基础设施尽早使用,提高应用效率,另外针对公共应用强的设施要加强管理,形成良好的维修团队,以满足维护要求。针对商业性强的建筑工程要及时进行招商活动,以保证开发区经济的顺利发展。

3.大力引进公共服务设施

大力引进银行、邮政、交通、宾馆、超市、等商业服务设施入驻,同时政府在建设项目上要加大医院、学校、公园等公共活动设施的建设。

4.拓展基础设施融资渠道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上都是有政府牵头,一旦政府财政出现问题,就直接制约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在基础设计建设的过程中要多方面吸引投资,向社会开放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领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5.合理规划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使用效率

要形成开发捆绑基础设施的建设形式,如果有专业公司(如电力公司、通信公司)分别负责各自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则由其负责,其余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由开发商和政府合作负责投资。包括:道路、绿化、排水、雨水、供热、燃气设施。

同时按照基础设施项目的规模、投资额、项目收益条件要符合开发区发展规律和投融资总体战略,确保项目前期资金统筹平衡以及后期运转顺利。

三、大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管力度。

1.进行合同交底,明确各方职能

在施工前对施工单位进行合同交底是非常必要的,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因工程结算、设计变更、人工成本上涨等诸多问题引起工程纠纷,严重的会出现合同终止的现象。所以在合同签订时,就要对合同上的条款进行解释,避免因文字、和修辞中的误解造成麻烦。通常情况下由招投标人员进行合同拟定,在对施工单位进行合同交底,以保证参建单位都能正确执行合同中所有规定。

2.进行有效的设计审查

设计审查是在根本上控制施工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审查过程中可以对工程总造价、投资总额、建设规模进行有效监控,并对设计中不合理的项目进行修改,如果设计审查执行的不彻底就会对施工中造成极大不便,严重的还会造成返工、浪费等问题的发生。在审查过程中如遇到设计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可以参考其它工程经验和聘请专家进行设计,千万不能因设计产生问题,使工程建设项目反复修建,造成资金的浪费。

3.建立相应部门,提高对预决算的监控力度

施工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材料供给单位进行预算审查。整个预算审查的重点围绕设计图纸进行。以防止施工单位和材料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提高预算报价。建设单位要成立成本预算部,来对上报施工成本进行审核。审核人员不仅要对设计图纸了如指掌,而且还要对施工周转用料、设备租赁、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进行前期的市场调查,以保证施工成本预算的报价的准确性,另外审核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以监督设计质量,保证做到设计和施工资金能发挥最大作用。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开发区基础设计建设要设置专项基金,并且在资金使用上要形成垄断。要多方面进行资金的筹措,以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另外要加强资金的落实力度,目前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资金落实情况普遍存在问题,所以必须加强资金的落实和监控力度。

结束语:总上所述,我区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我区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有效的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就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加大资金、用地、功能应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争取将开发区建设效率最大化的进行体现,为三明市现阶段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穗芳.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的思考.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2(06).

[2]庄倩,仇向阳.我国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研究.中国集体经济·中.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