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产公司新媒体运营方案

地产公司新媒体运营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产公司新媒体运营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产公司新媒体运营方案

地产公司新媒体运营方案范文第1篇

王旭简历: 《地产》杂志运营总经理。2000年3月加盟财讯传媒集团。2000年3月至2001年12月任《财经时报》地产广告总监,2001年12月参与创建《地产》杂志,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任《地产》杂志广告总监,2007年1月至今任《地产》杂志运营总经理。

前瞻观点: 现在的房地产客户对于自身的宣传需求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相应的推广向专题活动、特别策划、产品特刊等方向发展,依靠各个层面的整合力量来强化品牌。2008年的房产市场仍然是瞬息万变,而《地产》将紧跟市场步伐,以各个业务层面的全面整合来顺应变化、实现突破。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

《地产》创刊至今已经6年有余,自创刊起就跟传统的杂志媒体有很大不同之处。一般的杂志会从内容做向品牌,而新地产完全是从市场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应运而生的。编辑、发行、推广、广告这几方面紧密结合,而不像一般的媒体,几方面是剥离的、分开的。 早些年,我们的经营模式比较简单,主要来源于广告。而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的业务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增加了策划部和公关部,这两个部门的新功能正好支撑了我们赢利的新的增长点。比如说策划部,它可以顺应市场的需求,直接策划杂志的选题内容、可以策划活动方案,它既是为编辑部和广告部服务的,也是连接这两个部门的纽带;而公关部的工作主要就是一个公关公司的角色,主要去做会议执行。那么我们跟单纯的营销策划公司和公关公司相比,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呢?应该就是“整合”。 2007年我们就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包括全国战略、品牌战略、网络战略和数据库战略。而在2008年我们将把这几大战略进一步落实和强化。 第一个是全国战略,新地产原来虽然是在全国发行,但是主要的内容还是受地域的局限,主要立足于北京。而现在很多大品牌的房地产公司也都开始走异地化路线,在向京外扩展,所以我们的内容必须要做到放眼全国;同时在发行上加强力度;第二个战略就是品牌战略。可以说发展的时间越长就会感到品牌的重要性,我们接下来就要品牌深化,扩展品牌客户。这样就可以拓宽我们广告客户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这一个行业;第三个就是网络战略。正如我们的杂志定位于房地产专业人士一样,我们的网站也力图走专业化路线,在本年度我们肯定要不断地改版来适应市场和受众群体的需要;第四个是数据库战略。在一个平面媒体创立这么多年,经历过大大小小很多活动之后,它建立起的人脉关系、建立起的专业人群都是非常珍贵的,要使得这些人群不仅是简单的数字而真正形成互动,建立一个有效的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的数据库不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具备检索功能、短信群发功能等,力保可以随时被激活和使用。 大家都知道,2007年对于整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都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房子非常好卖,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来自于高房价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从我们专业媒体的角度来说,就要思考这时的市场需求是什么。可以说我们的思考赢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单纯从收益上来看,2005年之前我们的杂志上的硬广告占绝对比重,而从2007年开始明显下降,但是我们整个经营收益却是增加的,比前一年提高了将近30%,其实就是来自于活动、特刊这样的收入大量的增长。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 2007年全年我们在市场上是非常活跃的,最主要的方面正是得益于我们将各种元素很好的整合在一起。

地产公司新媒体运营方案范文第2篇

在今年的春季展会上,许多参展楼盘前都放置了一个供参展观众手机扫描用的二维码,展会组委会也第一次在参展导示图背面把每个参展商的二维码都印制在上面,看展览买房的人还没到展位,只要扫扫二维码就可以了解楼盘详细的情况。

这个被称为“楼盘码”的东西是什么?据了解,这是由国内资深地产媒体楼市传媒开发的一项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国内首个房产资讯平台。据楼市传媒总裁蔡鸿岩先生介绍,楼盘码是基于房地产行业,通过二维码和物联网技术,依托响应式手机页面,将楼盘从“立项一审批一设计一建造一销售一交付一维护一运营”等整个项目周期,进行有效管理的跟踪与追溯的系统,让消费者实现明白看房放心买房,同时为开发商提供移动式房产销售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平台。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移动信息化的领航者,楼市传媒下属的北京互联易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该系统的承建设计和运营支撑方,为中国房屋信息联网和移动信息化不断贡献力量。

据互联易房总经理王小虎介绍,楼盘码作为“i楼市——全球房地产移动销售整体解决方案”中的用户入口,极大地降低了购房者获知楼盘信息的门槛,随时拿出手机一扫,即可将该楼盘的详尽信息“收入囊中”!楼盘码还针对手机屏幕进行了优化,界面非常友好,客户可随时查看感兴趣的楼盘最新报价、户型样板、实景图片、地理区位、优惠情报、销售电话、微博和微信号以及其他用户的真实点评等众多信息,还可以将信息一键转发到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通过客户在社交圈子的自传播,大大提升了楼盘曝光率!在较短时间内,从“用户扫楼盘码了解项目”到快速达成“现场看房购房的行动”,把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单向传播变为信息的立体网状传播,楼盘信息的用户到达率及可信度极高。

人的创意是无穷的,王小虎介绍说,展会期间在与开发商的接触中,发现开发商已把楼盘码应用得淋漓尽致,有的放在网媒广告、印在平媒广告上,有的还做了桌牌、海报,甚至在项目围挡和楼盘幕墙上都有硕大的楼盘码悬挂宣传,还有的营销人员把楼盘码印在名片背后或储存在手机相册中变成楼盘销讲之随身工具……

地产公司新媒体运营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有房企,商业地产,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当住宅市场在房地产政策的不断打压下,商业地产作为城市和居民的生活配套工程,越来越被各大房地产企业所重视。就连一向对商业地产多有回避的万科,也表示会像重视住宅一样重视商业开发。其实商业地产得以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居民的消费结构在发生质的变化,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推动造成的,这点从土地的招拍挂市场就能看出端倪,现如今几乎每个地块的出让条件里都规划了一定体量的商业配套,开发企业的拿地能力与商业地产开发能力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国有房企的优劣势分析

2.1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开发优势

拥有优良的资质和信誉,各方合作单位均喜欢找国有背景的企业进行合作,就拿建筑单位来说,它们甚至可以先行垫资也要和国有房企合作,因为国有房企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努力杜绝社会性的恶劣影响,坚决不会拖欠施工单位的佣金。资金充裕有保障,如果是上市的国有房企,股值稳定,现金流有保证,银行信用等级高,贷款获批较民营房企更为容易,银行贷款利率也更低,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在资金运作方面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甚至连国外投资机构都比较看好国有房企,特别是首次进入中国发展的外企,注重的是资金的安全性,而国有房企的企业“稳定、安全“的发展理念正符合双方的诉求。

与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建立紧密的关系,往往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市场上的踊跃,其背后是地方政府的推动。更有甚者还能得到政府发放的巨额“财政红包”,在众多获得地方政府补贴的国有企业中,华侨城2013年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最高,达3.66亿元。据媒体报道,国有房企获取政府补助的形式多样,除了常规的地价偿还、税收返还外,还有其他方式,如帮助提高就业率、支持绿色生态、绿色建设等名目。

2.2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劣势

决策流程复杂,时间长。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业已实现政企分开,但与民营房地产企业相比,国有房企在市场化、发展机制方面仍出现了明显地滞后。例如某国有房企,原本一个非常平常的决策,需要分公司按照内部流程上报总部,相关的业务部门进行审批,然后再由分管领导进行批示,最后才能送达公司总经理,如果事情更为紧要的,还需要召开总经理办公会审议,甚至是董事会,中间的过程还包括各种部门研讨会和专家评审会。和民营企业的“一人说了算”不同,国有房企更注重的是风险控制、流程严格化,所以通常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平均需要用时一个月。企业间的合作或兼并等工作就更为麻烦,因为涉及到国有资产等敏感问题,还需要国资委审批通过才可以操作,例如某国有房企和某民营企业商讨赴港上市,从方案立项到审批,过程中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方案最终也没有得到落地,最后该民营企业实在是等不及国有房企的审批速度,自己在香港“借壳上市”。而国有房企也并没有对方案持否定态度,只是因为方案的实施牵涉到商业物业资产的剥离、规避国有房企赴港上市的限制等研究一直未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该事件就能看出民营企业“扁平化”管理的优势。

和决策程序同样有问题的是国有房企的用人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国有房企仍带有浓重地“铁饭碗”色彩,企业员工存在着“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无为之道,导致公司结构越来越臃肿,但是工作效率却越来越低,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在薪酬分配方面也存在平均主义,公平原则失效等现象。例如某国有房企,新成立了商业地产部门,部门人员过多,商业地产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却没有几个,商业地产业务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也试着对外招聘,却由于固化的工资体系和用人机制,无法和其它房企相竞争,最后只能寄希望于公司内部培养。

3现有的商业地产盈利模式

按照国际惯例,商业地产的盈利模式大致可分为发展物业模式、投资物业模式和混合模式。发展物业模式又称持有物业,是指商业地产企业持有开发物业,进行整体经营,获取租金收入和增值收益。投资物业模式是指商业地产企业将项目建成出售,取得销售利润。投资物业+发展物业混合模式是指商业地产企业持有物业与投资物业并举,一方面开发出售高回报、高价值的商业项目,获得盈利率高增长,另一方面持有稀缺的商业物业,产生持续收入,提升净资产价值。

从开发周期、资产周转率、业绩可控性、投资回报率等指标来对比分析三种盈利模式,得到结论如下表所示,“投资开发模式”的平均开发周期最短,资产周转率最高,短期投资回报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持有发展模式”的运营成本最高,平均开发周期最长,长期投资回报率最高;“投资开发+持有发展模式”的大部分指标都处于中位,但收益来源最多,业绩可控性最强。

三种盈利模式各种指标对比分析

考察指标 三种盈利模式

投资开发模式 持有发展模式 投资开发+持有发展

平均开发周期 最短 最长 中位

资产周转率 最高 最低 中位

业绩可控性 最低 中位 最高

投资回报率 (短期) 最高 最低 中位

投资回报率(长期) 最低 最高 中位

收益来源种类 最少 中位 最多

运营成本 最低 最高 中位

经营能力依赖度 最低 最高 中位

资料来源:东海证券研究所

4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业地产盈利模式建议

与成熟的商业地产开发公司不同的是,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更偏偏重于“以住宅为主,商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快进快出,现金为王”的战略思想。国有房企既然没有办法避开商业地产的开发,不如主动迎头而上,在塑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企业实力,扬长避短,确定合理的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初期,国有房企通过对可售物业的销售实现阶段性利润及现金流入,并对持有型物业的开发经营进行初步探索。在中期,可通过对销售物业的销售回款、开发贷款和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力争实现项目的现金流基本平衡,以形成项目的滚动开发和商业地产的良性循环。在后期,通过境外上市或其它房地产金融工具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资金规模和开发规模,最终实现销售和持有型物业并举的经营机制。

4.1追求现金流的同时,逐步增加持有商业物业

虽然业界一直强调商业地产应该持有经营,以长期的租金收益为主要利润,但现实情况是国有房地产企业的领导关注的是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追求的是合理利润和企业的稳定成长,上市公司还要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还有任职期间的个人职务前途。特别是在住宅市场起伏波动的当下,不关注现金流的房地产企业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用务实的眼光来看待商业地产,结合企业和市场情况,对商业项目进行整合分类,梳理分析出占用资源情况,货值及释放情况,明确不同项目的商业销售和持有比例。对商业各产品类型进行深入研究,搞清哪部分是实现现金流的,哪部分是实现物业增值的。对于临街商铺来说,全部销售比较容易实现,可是对于一个综合体项目来说,全部销售或者全部持有对于国有房企来说都是不可取的,第一,全部销售很难实现,即便实现了,后期也会引来麻烦不断,因为全部销售的物业后期经营将得不到保障,容易导致社会发生,直接影响开发企业的品牌形象。第二,全部自持只是个理想状态,对开发企业的资金要求太高,投入太大,回收周期过长,即便是像万达集团这样的商业地产龙头企业,在发展的初期也是将产权商铺全部进行销售,在保证了现金流之后逐步将产权商铺的经营权回收。根据现有的成功案例,建议国有房企可从被动持有开始,逐步增加商业物业的持有量,寻求城市综合体开发机会,逐步加大商业地产的投资力度,完善整个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在开发运营的过程中积累商业地产经验,并为将来的跨区域复制、跨产业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4.2整合多元产品线,挖掘细分市场

随着商业地产市场需求的日益细分,领先企业更加注重打造不同定位的产品线,推出特色鲜明的项目品牌,并通过品牌复制战略,快速实现跨区域拓展,占据主流商业地产市场。目前大多数企业基本围绕城市商业、区域商业、邻里商业三个层级划分产品系列,诸如华润置地的“万象城”、“五彩城”、“欢乐颂”系列产品。在商业地产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拥有系统化、专业化的产品线,更能精准锁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群体,并通过规模效应获得更大收益。

4.3创新经营、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万科、金地、招商、中粮相继在香港购买上市公司,相比于目前国内严厉的调控环境,内地房地产企业更倾向于在港上市。国有房企如能实现在港上市,将实现规模化发展:满足国有房企的业务发展需要,提升房企在行业的影响力,增加品牌附加值,拓宽融资渠道。财务上由减值计提转变为增值溢价,实现国际化管理,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

5结论

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商业地产开发板块却属于落后者。本文是基于对国有房地产企业和民营房地产企业的体制对比,结合商业地产开发的特点,探讨国有房企在开发商业地产物业时,应摒弃住宅开发的套路,谨慎看待商业地产开发,商业地产开发不是朝夕就能完成和快速周转的。只有降低预期和利润指标,全面平衡项目的资金成本,在务实的指导思想下,给予一定的耐心和信念,找准商业项目的定位。

参考文献:

1.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地产投资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地产公司新媒体运营方案范文第4篇

经过多年无序的开发和经营,政府对于产业地产的规划开发越来越严格,强势的政府会要求企业做好前期方案,并以产业为主导,才会给企业新开发的工业园区立项,且要求企业将招商与开发同时进行,因此精准定位变得尤为重要。

产业地产开发商更多的参与产业规划分析,可以说产业规划对产业地产是一个牵引作用,整个城市规划对产业地产起着约束的作用。产业地产跟其他的产业地产或者是住宅类产品不太一样,它不仅要考虑满足单一企业的投资条件,而且要考虑产业集群的生成规律和发展所需要的生态环境。此外,在大的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规划还需要考虑其它的配套政策和条件。

我在罗兰贝格公司工作了十八年,负责过多个产业园区规划,其中包括宁夏化工产业园区、郑州国际物流园等,特别是近几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做产业地产要深度发掘行业的发展规律,从而做好前期定位以便于后期招商,而地产只是一个载体,是配套的部分而已。目前,政府也开始慢慢从整体规划开发这个角度开始考虑城市发展以及产业园区发展,无疑这个思路是极为正确的。我们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产业地产开发商以及各地方政府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成体系的发展模式。另外,也有很多区域开始考虑差异化的发展产业地产,同质化的发展带来的结果就是难形成规模效应与规律。

我认为,未来的产业地产绝不会是简单的几个企业的组合,传统建开发区的初衷就是让企业聚集,更高效地建设基础设施,政府的投资也更高效。未来的企业聚集则会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要求形成不同的聚集规律。从政府层面来看,它更想看到新的产业类型,来改变城市的产业构成,而另外一种需求则是在寻求原有产业基础上缺失的,且能够带动区域产业完善的关键产业类型,这也是未来产业地产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我看来,未来十年的产业地产发展会越来越艰难。在一个区域内,吸引产业的难度加大以及政府期望值的变高,使得企业在满足政府要求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也就变得更大,对于后期的操作复杂性也就更高。未来产业地产开发商在满足吸引产业的“硬条件”之外,更要关注在开发商业、医疗、教育等软环境基础配套上,如果没有好的基础配套,产业园区本身的吸引力仍然是有限的。因为产业园区不仅需要满足投资人的条件,还需要考虑吸引人才等方面的需要。

地产公司新媒体运营方案范文第5篇

在“基于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从核心业务扩张,打造金字塔模式的多元化文化产业结构”创新性战略的指导下,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文化为主线,以跨媒体和跨行业为路径,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以资本运营为保障,多种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的路线。

所谓以文化为主线,就是以文化来塑造每一个产业,将不同的文化类型与不同的产业形式结合起来,使得每一产业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属性。除了传媒业和非传媒业的文化产业之外,集团注重将文化与其他行业结合起来,打造具有文化属性的混合型产业。比如将湖北文化与酒业相结合来打造“珍珠液·三国源”文化产业集团。

所谓以跨媒体和跨行业为路径,指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多元化主要通过跨媒体和跨行业来实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鼓励出版传媒集团“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多媒体、全产业链发展,兼并重组新闻出版领域以外的其他国有企业,实现跨行业发展。”跨媒体与跨行业是当前众多传媒集团多元化发展的主要形式。所谓跨媒体发展,就是全面发展互联网、电视、户外等其他形态的媒体,以及影视、音乐等行业,这种拓展还是在传媒文化产业这个大范围内进行,信息科技的发展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谓跨行业发展,就是开拓传媒主业之外的新行业,涉及的行业则根据各集团自身的不同实际情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房地产、酒店、旅游、电子商务、电子游戏等众多传统或新兴行业都进入了传统出版传媒集团涉猎的范围。

所谓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就是在多元化的选择上立足于自身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选择那些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能力的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何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是摆在国内大多数传媒集团面前的新课题。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位于武汉城市的核心地段,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硬件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集团投资建设的新的楚天传媒大厦和楚天印务产业园投入使用。但与此同时,也必须使位于黄金地段的集团原有办公大楼和印刷厂创造新的价值、发挥新的功效。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集团将原办公大楼改造为楚天粤海大酒店,酒店投入运营仅两年,就实现了年销售额8000万的良好业绩;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则是集团通过改造原印刷厂房建设的一个具有传媒集聚核心优势,集创意产品的设计、制作、展示、和交易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

所谓以资本运营为保障,就是有效利用集团资金,实施财务投资、策略投资,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培植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集团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所谓多种方式,就是立足于当前经济状况,抓住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传媒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历史契机,积极发掘产业发展机会,通过战略投资、收购、重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多元化扩张。

二、多元化文化产业结构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以文化为主线,以跨媒体和跨行业为路径,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以资本运营为保障,多种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路线的指导下,在产业结构上实现了从“1”到“3+1”的转变,即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传媒业的状况,建立了目前的3+1多元化文化产业结构。3即是传媒主业、非传媒文化产业和与文化型混合产业,1即是资本运营。其中,传媒业是集团的核心产业,是其多元化发展的基础;非传媒文化产业是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这类产业与传媒业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由传媒主业向文化产业的扩张和延伸;文化型混合产业是集团将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起来打造的具有文化性质的产业类型,通过文化来包装产业,由此建立产业的文化差异性。比如将文化与房地产结合起来,将文化与酒业结合起来,以及将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激光产业。从传媒主业到非传媒文化产业再到文化型混合产业,集团逐步由核心产业向外扩张,形成了三个扩张圈的多元化文化产业结构(如图)。

另外,在打造三种类型文化产业的同时,资本运营也在同步进行,不断扩展集团的资金来源和寻找新的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类型。具体来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多元化文化产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传媒主业上,推进媒介融合,完善传媒产业链

第一,积极推进全媒体战略。

2008年6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腾讯集团共同创办了以“最湖北、最生活”为主题的本土网站“大楚网”,重点与《楚天都市报》搭建深度合作平台,为湖北受众提供资讯服务。经过四年的发展,大楚网已经成为湖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日点击率超过2000万次,独立IP栏目超过230万,2012年广告收入接近1亿元,利润超过1800万,同比增长超过40%。大楚网的成功运行,为传统报纸媒体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深度融合网络强势资源推动网络化转型,提供了极其有益的经验。

第二,积极开拓户外广告市场。

随着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铁路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高铁不但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也带来了更高素质和消费能力的乘客资源,这显然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广告平台。2012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开始运营武汉火车站和武昌火车站的户外广告,目前已经和苏宁电器、北京现代、万达、碧桂园、华侨城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始合作。

同时,重点开发200公里杭瑞高速湖北段户外广告,已与湖北省交通投资远大实业公司签订全线开发杭瑞高速湖北境内200公里沿线户外传媒合同。春节前夕,又与湖南日报、江西日报签订了杭瑞高速路沿经济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子协议。此外,还计划兴建湖北日报传输工程暨公共信息系统。该系统作为我省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分两期在全省实施推进,总数量1000块,分两期实施到位。该工程已作为文化产业扶持项目向省委宣传部申报。积极争取地铁广告项目,致力寻求与武汉地铁合作,借用广州地铁发展模式,组建一家地铁传媒公司,共同经营未来武汉地铁户外广告。

2.在非传媒文化产业上,积极跨行业发展,延伸文化产业链

第一,倾力打造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

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武昌区临东湖路核心地段,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倾力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对旧工业厂房进行改造的一次有益尝试。园区于2009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化项目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重点项目,并写入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2012年再次被写入《湖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并被评为武汉市全民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市首批文化与科技融合试点园区。

目前园区招商工作已基本完成,入驻企业58家,主要包括现代传媒、艺术设计、文化演出、商业配套等四大类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传媒文化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园区同时坚持以具有良好技术基础、市场前景看好的数字内容产业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引进、扶持以数字传媒、网络文化为主体的现代传媒企业做大做强。一期入驻企业中,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代表性企业有8家,共拥有6个软件著作权、420多个原创产品的著作权和超过200款动漫衍生产品的二次开发著作权。自2011年7月开园以来,园区内总产值已累计达到20多个亿,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

园区斥巨资打造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181秀场。秀场面积为1811平方米,配备国际顶级声光系统。自2011年7月投入使用以来,已承接了时装、文艺演出、大型比赛、新车下线、高档酒会、艺术展览、摄影展等大型公益和商业活动100余场,活动规格高,影响范围大,接待参观人员近万人。此外园区自主策划并举办的一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如湖北地区创意推动人物评选、楚天181文化教育公众项目公益文化影像展等,一经推出便深受好评,为提高城市居民的艺术素养、丰富城市居民的艺术文化生活做出了新的贡献。181秀场已成为园区主办各种高档文化和商业推广活动最重要的平台之一,是园区展示形象的窗口、提升品牌的亮点,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将作为湖北省发展创意产业的龙头,逐步培育和集聚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媒体企业和创意设计企业,带动湖北及中部地区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在园区运作成熟并将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后,园区将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异地复制,实现一园多区,做大做强181文化品牌。

第二,努力打造激光主题公园。

该项目包括激光文化主题公园的规划、开发和经营,激光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和商品房地产的开发,激光工艺品和旅游衍生品的设计生产,工业激光设备制造和激光加工等。

目前已与悟石光电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共同组建泛亚光电文化湖北有限公司。与此同时,项目组考察了若干项目选址,包括181创意园秀场(小型激光秀)、东湖牡丹园(中型激光主题公园)、辽宁鞍山高新区(大型激光主题公园、激光工业地产和商品房地产)。其中,181秀场项目已在进行激光演艺设备布局设计;东湖牡丹园项目,已与东湖风景区有关领导达成意向共识,并拟编入东湖西岸开发规划;鞍山高新区项目,当地热切希望项目落地,现正就地价和投资强度进度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商洽。

第三,积极开发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市场是近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涉猎的又一个新兴文化领域。2011年,集团正式组建艺术工作室,依托楚天都市报的主流媒体资源优势,全面掘金艺术文化产业,探索出一条以书画艺术品销售收藏为主、并以艺术文化为切入点、为广告客户提供整合营销方案的新路子。一年多来,举办了20场展览活动,出版了15本画册,共计销售艺术品近400件,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目前集团正在建设艺术馆和筹备艺术杂志,进军艺术拍卖市场,力争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为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的本地最具规模和专业能力的艺术运营机构。

3.在文化型混合产业上,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打造文化差异性产业

第一,文化与房地产相结合,打造文化产业城。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投资房地产开发已经有十多年,近年来地产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楚天房地产公司目前开发、运作的项目已有6个,开发量达200万方:楚天都市金园住宅全部售罄,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利润突破1亿元,超额完成集团下达利润指标,目前进入物业管理阶段;荆州楚天都市佳园项目去年分三期入市销售,期期供不应求,2012年销售房屋900套,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进入滚动开发良性循环;2012年8月,成功拍下荆州第二个项目122亩地块,二级市场开发规模不断壮大,使荆州整体开发量突破100万方;2012年11月1日,以起拍价摘得中北路滨湖项目,为集团和公司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正在设计及土地拆迁阶段;借船出海、乘势而上,与恒大集团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汉阳前进村的“御景湾”项目,开发量达30万方,目前处于土地拆迁、即将施工阶段;与兆嘉乐业集团签订购地协议,购买位于黄家湖的280亩土地的使用权,大胆参与城中村改建项目,目前处于规划设计阶段;积极筹备“随州—中国编钟音乐之都”项目,该项目是省委宣传部十分重视的文化产业项目,首期土地开发预计超过2800亩,如建成则将成为有史以来省内极为罕见的超航母级文化产业城,目前已与随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在筹划成立策划咨询公司、园艺工程公司、贸易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形成完整的地产开发产业链,迈入湖北房地产公司第一方阵。

第二,文化与酒业相结合,倾力打造“珍珠液·三国源”文化产业集群。

2012年12月,集团以控股珍珠液酒业为契机,做深酒文章,倾力打造“珍珠液·三国源”文化产业集团,在五年内发展为年产销量1万吨、年产值30亿、力争50亿的大型酒业集团。该项目已于2012年12月与珍珠液酒业签订《股权转让框架协议》,2013年2月与南漳县政府、珍珠液酒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投资合同》。

4.在资本运营上,股权投资快速起步

集团在金融、消费及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方面已经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投资湖北银行2200多万股,占其股本0.68%;投资三峡农村商业银行4000万元,占其股本6.67%;投资深圳市光华伟业实业有限公司1000万元,占其股本2.222%;投资武汉威明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万元,占其股本10.00%,该公司已于2012年12月28在新三板挂牌交易,集团所持股权市值近800万;投资武汉颂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500万元,占其股本11.11%。

综上所述,从整个产业结构上看,经过多年的运营和摸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基本建立了包括传媒业、非传媒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型混合产业三种基本产业类型以及资本运营在内的3+1多元化文化产业结构,它们构成一个延续性的整体,以文化为主线,充分发挥了集团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有力地支撑集团的后续发展。

三、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

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来看,取得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处理传媒产业与非传媒产业的关系,优化产业结构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以传媒主业为生存根本,在进行多元化拓展的同时,始终把办好媒体作为第一要务。发展非传媒产业,不是为了削弱传媒主业的主导性,而是为了反哺传媒主业,壮大传媒主业。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同时,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总体而言还没有找到一条既符合报业经营又符合网络经营的路子,像大楚网、十九楼这样比较成功的案例并不太多。因此传媒集团的多元化扩张,一方面必须以在文化传媒产业领域本身的扩张为主,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选择诸如房地产、金融投资等其他能够带来较大利润的行业,通过这些行业积累的资金反哺传媒主业。以非传媒产业促进传媒产业,使得传媒主业不断发展,这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十报告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传媒集团作为宣传舆论主阵地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传媒集团的多元化扩张,必须以传统媒体为基础,以新媒体为重点,以其他产业为推动力,决不能动摇传媒主业的主导地位。

2.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多元化发展

传媒集团的多元化不是凭空选择一个与传媒主业无关的产业,而是要在传媒主业创造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高成长性产业。因此,传媒集团的相关多元化发展,必须在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深度整合融合自身优势资源的前提下进行。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多元化发展主要是立足于自身的三大优势资源:第一是强大的品牌资源。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及旗下媒体,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和服务力。党报集团在进行产业拓展时在沟通协调政府、市场等各方面资源方面也具有天然优势,这样的品牌资源是大多数企业不具备的。第二是传播资源。目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拥有一条包括报纸、杂志、网络、户外等多种媒体的完善的媒体产业链,发展新行业新项目,要特别注意整合集团的媒体资源进行推广。第三是客户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楚天都市报十多年的经营和积淀,集团在湖北市场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这是任何外来媒体机构无法比拟的。这些资源,既可以在更广泛的媒体平台进行整合利用,更可以作为进军新行业的合作伙伴。

因此,传媒集团在进军新行业时,既必须对面临的严峻市场形势和强大竞争对手保持冷静的认识,也必须全面分析并放大自身的优势资源。比如腾讯网和楚天都市报的合作,就是看中了楚天都市报强大的新闻采集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而集团之所以能够和珍珠液酒业最终达成合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集团拥有的强大的宣传推广网络。

3.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

任何投资行为都必须审慎衡量风险,以新闻传播和广告经营为主业的传媒集团进军此前不甚熟悉的新兴领域,尤其需要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严控投资风险。我们看到也有很多传媒集团投资非传媒业务有着失败的教训。为了控制风险,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投资新兴领域时始终保持着十分审慎的心态。首先,集团所选择的项目是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和企业。比如所投资的三家银行,大都有所在地区政府或龙头国企的股份,且都将上市作为中远期目标,其经营的基本面有着充分的保证。投资珍珠液酒业,也是因为襄阳市委市政府有着将襄阳酒业做大做强的长远规划,在各方面为集团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其次,集团坚持“借船出海,借力快上,借势发展”的发展思路,选择具有实力和品牌的知名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集团在合作过程中保持十分开放的心态,既可以控股,也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比如汉阳前进村地产项目,就是选择和国内知名开发企业恒大进行合作。荆州楚天都市佳园项目,也是由在荆州本地开发十多年的成熟地产公司主要操盘。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和这些品牌企业的合作,既分散了风险,又可以借助其成熟的开发经验锻炼和培养人才。

4.人才培养是多元化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