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学分银行导向
基本思想搭建基于学分银行导向的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衔接路径,高职教育以脱产为主,开放教育以业余学习居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采取不同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方法。在实际运作中,可以充分运用学分银行的导向方式:存储、积累、兑换的办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促进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
2衔接路径
根据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的阶段性要求,主要先开设高职类的课程,然后开设本科类的课程,学生可以在基本学完高职课程后,获得高职学历,也可以通过学分储存,在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完成本科学习。而大多数学生在通过高职类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本科规定课程的学习,可获得本科学历。使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有机融合。
3建立课程对比表
为了搭建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本科之间“立交桥”,选取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和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进行对比分析。
4能力和技能点对比分析
以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我们分别从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分三个模块进行逐一对比分析,制定相应的学分认证标准。如下:模块一:财务报表的基础分析。高职课程:①企业资本分析;负债资本的内容及分析。②资产与资本对称结构分析:资产与权益对称结构的目的和内容,资产与权益对称总量分析,资产与权益结构对应关系分析。开放本科课程:①利润表解读:利润表的经常性、非经常性和综合性项目解读,利润表结构和趋势分析。②现金流量表解读: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解读。模块二:偿债能力分析。高职课程:①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所需的会计报表资料(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计算及相互关系;影响因素。②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计算及相互关系;影响的其他因素。开放本科课程:①短期偿债能力的概念;营运资本、流动及现金比率的概念、计算和使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趋势、同业、影响因素分析。②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比率和利息费用保障倍数的概念;其计算和分析。模块三:财务报表综合分析。高职课程:能够运用经营、财务、综合杠杆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判断。利润表综合分析包括利润表的横向、利润表的纵向比较、利润表的盈利结构分析。开放本科课程: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特征。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比率指标、基本框架。综合系数分析法的基本程序。财务报表综合案例。
二结论及对策
1结论
(1)“财务报表分析”既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集会计核算方法和实际操作能力于一体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2)两者在类型要素、规格要素和内容要素等几个方面高度重合,该课程在高职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而在开放教育本科教学目标要求更高一些,除了对中小企业外的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外,还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的内容。
2对策
关键词:BOT 内部关联 合并报表
合并报表是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将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汇总后,抵销关联交易部分,得出站在整个集团角度上的报表数据。BOT即“建设―经营―转让”,BOT项目投资作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合并报表编制方法取决于合并报表的理论基础,不同的合并理论选择,会使得合并报表的结果产生差异,涉及BOT项目内部关联交易的合并报表面临同样的问题。
一、合并理论概述
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主要有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鉴于我国和国际上合并会计报表理论的变化趋势是由母公司理论向实体理论发展,本文仅就合并报表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进行论述。
(一)母公司理论
母公司理论认为合并报表编制主要是为具有控制权的母公司股东报告相应财务信息数据,子公司股东被列为外界债权人,合并报表并不考虑其相关财务信息。通过同时运用完全合并法和比例合并法进行合并报表编制,更精确的反映合并财务报表数据。总而言之,母公司理论下,编制合并报表是对母公司财务报告的一个延伸解读和反映。
(二)实体理论
实体理论首先强调“控制观”,认为母公司与子公司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不是所有关系。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重大决策和重大管理事项使子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为母公司服务。实体理论同样强调“整体观”,因为母、子公司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实体理论认为这样母、子公司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在合并报表中就不需要按比例合并,应该作为一个统一体按资产、负债、权益等各会计要素直接进行合并,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母公司所控制的子公司的所有资源。实体理论强调法人财产权利而非最终所有权。实体理论不以所有者为服务核心,而是强调为所有股东和债权人服务。所以实体理论中,合并报表反应的财务信息给所有股东和债权人服务,而不是只对控股股东服务。
二、BOT项目合并报表研究
(一)《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及应用
2008年8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以下简称《2号解释》),规定了企业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的处理方法。《2号解释》明确:“建造期间,项目公司对于所提供的建造服务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确认相关的收入和费用。基础设施建成后,项目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确认与后续经营服务相关的收入。”同时提出:“建造合同收入应当按照收取或应收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并分别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本文所提BOT项目内部关联交易主要是指内部关联建造施工业务。
《2号解释》颁布后,部分上市公司参照新核算方法,通过查阅25家同类型涉及BOT项目的上市公司2008-2013年年报资料,分析上市公司涉及BOT项目会计核算情况,基本情况见表格。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虽《2号解释》出台已久,但BOT项目账务处理仍未有统一的做法,对涉及BOT项目内部关联交易的合并报表更没有统一的做法。
(二)基于实体理论对BOT项目合并报表解读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准则第33号》)里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期末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的,在抵销销售商品的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的同时,应当将各项资产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合并报表处理一般认为BOT项目是自行投资修建的,在建设期没有资金的收回,只有投入,关联施工收入属于未实现对外销售,认为BOT项目关联施工产生的收入、成本、毛利应全部抵销。
通过解读分析《2号解释》,结合合并报表实体理论,笔者认为:如果项目公司在建造期间内将建造服务承包给合并报表范围内的企业,将合并报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视同于一个既建设又自行施工的项目公司的会计核算,在合并报表处理时,也应体现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反映施工利润。
(三)BOT项目内部关联交易合并报表理论选择
实体理论是从企业集团角度解释与说明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编制方法、少数股权性质、合并资产的计价、合并利润的计量及企业集团内部未实现损益抵销等合并报表编制方法的一整套原理与结论。实体理论是将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构成的经济联合体的会计报表,从经济联合体的角度来考虑合并财务报表合并的范围和合并的技术方法问题。实体理论认为合并报表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反映交易或事项对集团合并层面所显示的对外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影响,而不是以“抵销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作为首要的考虑出发点。BOT业务内部关联交易合并报表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不抵销关联毛利更符合“实体理论”的精髓。
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前,我国主要是以母公司理论作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核心理论。新准则最大的变化就是编制合并报表理论的转变,由侧重母公司理论向侧重实体理论转变,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及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做法趋同。
2012年,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2第1期)(以下简称《问题解答》)中,对涉及BOT业务的合并报表编制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企业(项目公司)自政府承接BOT项目,并发包给合并范围内的其他企业(承包方),由承包方提供实质性建造服务的,从合并报表作为一个报告主体来看,建造服务的最终提供对象为合并范围以外的政府部门,有关收入、损益随着建造服务的提供应为已实现,上市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应按照相关规定体现出建造合同的收入与成本。”
2014年,我国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一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新合并准则),要求于2014年7月1日起执行。新合并准则强调合并报表编制的“一体性”视角。即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是多个法人企业组成的一个会计主体的综合财务情况。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将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视为一个会计主体。新合并准则进一步确立了实体理论在我国合并报表实践中的主导地位。
三、总结
综上所述,BOT项目内部关联交易合并报表处理应按实体理论,将合并范围内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不进行抵销直接合并,这一处理方式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集团公司财务报表,也能改善集团公司利润等财务数据指标。
参考文献:
[1]高巍.企业合并报表理论探究[J].知识经济,2013(20).
[2]贺玲.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在购买日合并报表编制中的差异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5).
[3]李峰.合并报表理念的选择[J].企业家天地,2013(1).
关键词:网络环境;财务分析;案例教学;财务报表解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1-0045-03
一、引言
财务分析课程目前是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分析课程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实际企业进行综合财务分析的能力,包括根据分析目的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的能力,选择和运用财务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能力,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能力等,而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的特点
目前案例教学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财务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
1.培养学生搜集原始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要得到高质量的分析结果,财务分析的资料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几张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所能提供的信息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对于企业外部分析人员而言,忽视重大的表外信息和使用被粉饰报表数字都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财务分析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分析目的尽可能多地搜集与分析对象相关的资料信息,而所获得资料信息的相关性、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的质量。
现代的网络环境为普通的外部财务分析人员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料来源,如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财务报告、公告、企业新闻、竞争对手和行业信息、宏观经济动态、相关统计数据、各大财经网站提供的指标数据、专业分析报告等。分析人员必须学会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搜集并筛选与自己的分析对象和分析目的相关性较强的资料信息。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辅助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得更多的原始资料。
相对于企业外部分析人员而言,企业内部分析人员的大部分数据资料的来源比较简便、直接、可靠,例如:企业内部的数据资料、竞争对手的资料以及部分行业信息等。但同样,网络资源也是他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来源。
所以,在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传授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并训练其搜集和筛选相关资料的能力。当然,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必须掌握从最初的信息搜集到最终财务报告提交的全过程。学会根据特定的分析目的搜集相关的原始信息之后,更要学会对这些原始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得相应的分析结果并提交分析报告。
2.财务分析综合教学案例较为庞大
财务分析的教学案例体系中,既要有小型甚至是微型案例,也要有大型的综合案例。而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目前可以简便获得案例资料来源的企业就是公开披露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的规模通常较为庞大,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较为复杂,要对一家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如前所述,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例如:连续几个年度的财务数据及资料,竞争对手的相关财务数据及资料,行业的相关数据及资料等。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以纸质资料的形式将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成本非常高,同时也很难保证数据的全面性,所以必须在教学中有效利用电子设备和网络资源;同时由于对这样庞大案例的分析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所需课时量较多,因此如何科学地安排大型综合案例对提高总体案例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3.现代网络环境为财务分析案例提供了丰富的开放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财务分析人员,同样也为财务分析的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网络信息资源――历年来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财务报告、公告、企业新闻、竞争对手和行业信息、宏观经济动态、相关统计数据、各大财经网站提供的指标数据、专业分析报告等。在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中,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核心内容,从互联网上可以随时查看到各个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历年的年报、半年报和季报,可以简便快捷地获取真实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同时,更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一些知名的财经网站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和经过初步加工处理之后的数据资料,如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的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各知名财经网站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各期合并报表数据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及杜邦分析等数据图表,行业对比数据等。如果在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分析结果的质量;其次,其他很多有助于提高分析效率和分析质量的数据资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
三、网络环境下财务分析教学过程中案例应用的实践与反思
财务分析课程一般开设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三年级,在学习财务分析之前学生们应当已经学习过了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具备了财务分析所需要的基础知识。通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会计确认和计量、成本核算与管理等学习财务分析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由于大多财务会计的教材中都设有财务报告一章,学生们对财务报告的形式、内容和主要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已经熟悉了常用财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
目前高校在财务分析教学过程中大都采用传统举例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传统举例教学能够向学生传授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在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明显不足;而案例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存在传授系统知识方面效率较低的缺陷,将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运用可以相互弥补缺陷,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
目前我校所采纳的财务分析教学模式是将财务分析课程划分为理论课环节和实验课环节,在理论课全部讲授完毕后再安排实验课。财务分析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实际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所以无论在教学环节还是实验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真实企业的案例。
在理论课环节,采取的是传统的举例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教师在讲课的同时援引大量的案例。所使用的案例包括所使用教材中的案例和教师自行搜集的案例。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数量有限,同时受印刷成本的限制,教材中案例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往往不够全面,教师必须选择其他案例作为补充。其他案例来源主要有其他参考资料中所提供的案例和直接从互联网下载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数据、资料。虽然以书面形式向学生提供案例资料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案例资料的效率,但由于财务分析教学中使用的案例量大,每个案例包含的数据、信息量也大,事先以纸质形式打印出来并发放给学生成本过高。
目前大学教师授课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电子资料更为经济方便。但通常多媒体教室只有一台供教师使用的电脑,且多数情况下不能联网,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案例的相关资料数据资料时,常常会出现字体过小,学生看不清楚的情况,即便能够放大,阅读起来也不方便,大大降低浏览的效率,而且每个页面都要事先保存并在上课时逐一打开,效率低下,常常还会出现某些网页或数据、图表无法保存或无法显示等情况。即便供教师使用的多媒体电脑能够联网,也同样存在出现字体过小,不便阅读等问题,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以被动的心态接受知识,很难获得阅读案例、独立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和空间,即便教师在授课中援引了大量的案例,学生没有经过认真阅读案例资料并主动思考的过程,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分析过程和结果,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很难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在实验环节,采用的是案例教学的形式,在微机实验室上课,每个学生一网的电脑,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家上市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下载相关数据资料,对该公司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实验结束时提交综合分析报告。
2.财务分析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发现上述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问题:
(1)由于理论课环节与实验课环节分离,理论课授课内容和实验课相应内容时间间隔较长,实验课上很多学生对在理论课上所学的相应知识已经感到生疏甚至已经淡忘,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效果。例如,关于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虽然在理论课阶段已经讲授并演示过,但由于学生没有亲自操作,印象不深,到实验课时已经非常生疏,造成搜集资料的效率较差的结果,同时由于生疏,学生无法有效利用一些重要的辅助分析工具和资料,大大降低了其工作效率和分析结果的质量。
(2)要提高财务报表的解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必须要多研读实际企业的财务报告,由于学生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甚至没有主动阅读案例资料,更缺乏独立思考分析的训练,当学生在实验过程的综合案例教学环节第一次独立面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时,由于主动研读实际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资料远远不足,造成其解读报表的能力和效率较差。
(3)如前所述,由于综合案例资料较为庞大,学生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财务分析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的实验效率低下,学生的实验课完成分析任务时间非常紧张,难以开展讨论和其他辅助教学手段,降低了教学效果。
四、有效利用现代网络环境改进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方法
为了克服以上所述教学模式的缺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改进的重点有两个:
(1)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2)如何将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对于大型综合案例教学形式的安排。
鉴于前面提到的财务分析案例的特点,目前在互联网上存在大量实际案例资料,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信息,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可以将全部授课过程都安排在微机室进行,教师以联网的多媒体电脑授课,上课时教室中每个学生使用一网的电脑(硬件资源缺乏的也可以每两个学生共用一台)。将整个课程进程按授课内容每一个小单元安排一个教师讲授时段讲授系统知识,同时每个小单元安排一个相应的学生实验时段,在实验阶段各个时段的长短由教师根据每次课的授课内容自由掌握。
在教师讲授时段,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阅读老师上传的电子课件,并在教师讲解案例时随时按教师的要求打开特定的网页,查看相应的财务报告、数据资料,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学生上课记笔记的时间,还给予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条件和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直接操作查看网络上的相应数据和资料,印象较为深刻,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验时段,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每个小组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关于大型综合型案例的安排,在课程的初始阶段,教师就应当帮助每个小组选择确定所要分析的上市公司,并随着教学内容的进展,在每个单元的实验时段从网络搜集相应的数据资料,对该公司的相应内容作出分析和讨论,并利用课后时间完成相应的阶段性书面分析报告;为了让学生多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以提高其财务报告的解读能力,实验时段还应当安插一些与授课时段所讲内容相关性较强的小型或是微型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进行即时的口头分析和讨论,不要求提交书面的分析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论大型综合案例或是小型和微型案例,资料的搜集工作都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为了督促学生提高案例分析的质量,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字图表处理能力,可以在课程中穿插小组案例分析结果演示,随机挑选一些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多媒体向大家演示讲解小组案例的阶段性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学生较少、课时较充裕的班级保证每个小组获得一次机会;而学生较多、课时较紧张的班级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每个小组为演示做准备,课堂上采用自荐、随机挑选等方式选择一部分小组进行演示,小组演示完后,教师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实践证明,小组案例分析结果演示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案例分析的质量,并同时达到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字图表处理能力等目的。
关键词:价值投资理论;投资思想;内在价值;安全边际
作者简介:陈长伟(1976-),男,汉族,河南许昌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助教,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与投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3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1-87-03
价值投资理论相对于目前证券市场上流行的其他投资理论,有着深厚的经济学基础。最早对价值投资理论的经济学基础进行分析研究的是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了“价值决定价格,而价格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的著名的价值规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对价值投资进行了论述:“市场价值会随着它们有权索取的收益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发生变化,这种证券的市场价值部分地具有投机的性质,因为它并不是完全由现实的收入决定的,而是由预期得到的,预先计算的收入决定的。但是,假定现实资本的增值不变,那么,这种证券的价格的涨落就和利息率成反比”。在马克思研究的基础上,西方学者和价值投资理论践行者对价值投资理论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在价值投资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对完善价值投资理论体系做出巨大贡献的主要有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费雪和沃伦·巴菲特。
一、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
本杰明·格雷厄姆被誉为证券分析之父。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伴随着美国的淘金热潮,随父母移居纽约。在上中学时,他就喜欢数学中所展现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而这种逻辑的理智对于以盲目和冲动为特色的金融投资市场来说,永远都是最为欠缺的。中学毕业后,格雷厄姆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步入华尔街,开始了其传奇的投资人生。
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在1934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一书标志着证券分析业的诞生。1936年,承接《证券分析》,格雷厄姆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著作《财务报表解读》,格雷厄姆试图通过该书引导投资者如何准确、有效地阅读公司的财务报表。继《财务报表解读》之后,格雷厄姆又于1942年推出了他的又一部引起很大反响的力作《聪明的投资人》,向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更详细的阐述了他的理念和技巧。所有这一切,都奠定了格雷厄姆在华尔街不朽的地位。纽约证券分析协会强调格雷厄姆“对于投资的意义就像欧几里德对几何学、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一样重要”。在华尔街,乃至全球投资领域,大家一致认为: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者,也是第一个把逻辑和分析的原理引入证券投资领域的人。格雷厄姆构建了价值投资理论的框架:“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尽管从1934年《证券分析》出版时算起,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问世距今已有近80年,但其基本原理至今仍然影响着一大批华尔街乃至全世界的投资者。1994年沃伦·巴菲特在一次演讲中曾动情地说:“我认为,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一些思想观点,从现在起百年之后,将仍然会被认为是合理投资的奠基石。”
格雷厄姆对于投资的定义是:“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有指望保本并能有一个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就叫投机。”其中,证券分析应由三个步骤组成:描述、评判和选择。在描述阶段,分析者应该详尽地收集所有的事实并把他们清晰的表达出来;在评判阶段,分析者应专注于信息的质量,侧重分析所有的信息是否客观、完整地反映了事实;在选择阶段,分析者要判断所考察的证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因此,格雷厄姆的投资建议是:投资者的精力最好用来评判单个证券是否被低估而不要去理会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对价值的判断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格雷厄姆对于内在价值的定义是被事实所确定的价值,“这些事实包括公司的资产、收益、股息等”。他认为公司未来收益的能力是决定公司内在价值的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影响公司未来收益的诸多因素非常庞杂,难以预测,所以,公司内在价值只能估算一个大致范围,而没有必要一定确定一个精确值。在证券市场上,过度追求精确量化往往不会带来好的后果。
同时,格雷厄姆还提出“安全边际”的原则。安全边际理论的核心就是,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股票,这样的投资就存在收益的安全空间。格雷厄姆认为,“为了真正的投资,必须有一个真正的安全边际”,当股票的价格低于它的内在价值时,股票就存在正的安全边际,价格比内在价值低的越多,安全边际越大,投资风险就越小,预期收益就越高。拥有了安全边际,投资者就拥有了一种容易取胜的优势。由于价格有向其价值回归的趋势,因此价格会逐渐向价值靠拢,投资者便会获利。同样,如果存在负的安全空间,投资者便处于劣势。对价值被低估,特别是低估很严重的股票进行投资,是价值投资者的偏好。因为,价值投资者认为,尽管安全边际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不亏损,但起码会使投资者获利的机会多于损失的机会。
格雷厄姆认为,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理论的两块基石。价值投资者面对未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可以用两种方法去保护自己的投资(本金和收益),那就是,一种方法为预测,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计量预测,这是价值投资方法的核心;一种方法为保护,用安全边际提供一个投资的保护层,建立一个投资的“安全空间”。此外,格雷厄姆还认为,投资组合管理应该采用多元化原则,并购买低价的股票。
二、菲利普·费雪的投资思想
菲利普·费雪被誉为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现资理论的开路先锋。在上小学时,受祖母和伯父的影响就开始接触到与股票相关的信息。上中学时正值美股狂热时代,费雪开始买卖股票。1928年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金融投资专业毕业后,费雪受聘到三藩市国安盎格国民银行商学研究所工作,先后做了证券统计员和证券分析师,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
1958年,菲利普·费雪出版了《非常潜力股》一书,至今仍是所有美国投资管理研究所的指定教科书。1959年,菲利普·费雪又出版了《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该书出版后,马上成为了广大投资者必备的教科书,随即成为《纽约时报》有史以来第一部投资方面的著作登上畅销书排行榜。随着该书的畅销,“成长股”这一概念也成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名词,追寻“成长股”的“成长型投资理念”更是成为了美国股市多年以来的主流投资理念之一。菲利普·费雪的投资哲学虽然提出已经有数十年了,但直到今天,《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也不仅只有金融专业人士仍详加研读并付诸实践,还有许多人也将其奉为投资理财方面的经典之作。
菲利普·费雪是“高风险”的质量分析家,他和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低风险” 数量分析恰恰相反。他侧重于可以增加公司内在价值的分析,发展前景和管理能力等。他建议投资者购买有成长价值期望的股票。他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前,做深入的研究和访问,尤其要深入所投资的公司进行调研。
费雪执着于成长性投资,重视公司经营层面质化的特征,此乃现资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他强调到处闲聊以挖掘可投资标的的葡萄藤理论,后来也深受金融投资人及许多基金经理人所推崇,并付诸实践。费雪被称为最伟大的成长型投资大师,他与价值型投资之父格雷厄姆同为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启蒙老师。巴菲特曾经推崇地说:我的血管里85%流着格雷厄姆的血,15%流着费雪的血。巴菲特融合了两者的理念与逻辑,为他自己及伯克希尔公司投资人创造了可观的财富,也造就了现资市场的投资典范。
费雪终其一生,投入了他的热情在成长型股票,他时时关心并寻找一档能在几年内增值数倍的股票,或是一档能在更长期间内涨更高的股票。他建议投资者投资组合集中化,仅买入一种或极少的品种的股票,费雪的投资管理顾问公司每年平均报酬率都在20%以上,费雪个人最主要的持股是摩托罗拉和德州仪器,前者是他持股最多的股票,他抱了21年,股价总计上涨了20倍。从费雪的实例中,我们可以体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如何以最有用的方式,找到他知之甚详的出色公司,抱持套牢三年的原则,买进并套牢,只要原来的买进原则未变,就不理会市场的风风雨雨,最后胜率一定大增。
从以上陈述可以看出,费雪所推崇的企业“成长型价值”属于价值投资理论的范畴,只不过在认识企业的成长并且发现其投资价值上,需要有非比寻常的眼光和深厚的投资底蕴。
三、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思想
沃伦·巴菲特被尊称为“股神”。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对于股票和数字有着浓厚的兴趣。11岁时,他便投身股海,购买了其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1947年巴菲特中学毕业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转学到尼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1950年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著名价值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为师。以优异的成绩学成毕业后,巴菲特和好朋友成立了私人投资公司,开始了他传奇的投资人生。
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学生,也是费雪的门徒,巴菲特经常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加上15%的费雪”。巴菲特将格雷厄姆和费雪的价值投资理论彻底融合,借助于格雷厄姆的方法找到了市场犯错误的机会,利用市场犯错的机会,买到了价值被低估,甚至被严重被低估的股票,而借助于费雪的集中长期持有成长股的理念,不为绳头小利所动,耐心持有等待,实现了财富的大幅增长。巴菲特所长期持有的上市公司都能够保持快速而持续的成长,股票也随着业绩的增长而大幅上涨,最终都发展成为拥有巨大市值的公司,巴菲特也借此成为了全球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7年度全球富豪榜,巴菲特已经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和比尔·盖茨,以620亿美元的净资产成为全球首富。
巴菲特认为,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人的投资思想虽然不同,但二者在投资世界里是平行的,并不矛盾。通过潜心研究二人的投资思想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巴菲特逐步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和费雪的优秀公司成长股的长期投资理念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且较完整的投资体系。巴菲特奉行格雷厄姆的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原则。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是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基础,这使巴菲特能够规避巨额亏损的风险。费雪的优秀公司成长股投资策略则教给了巴菲特实际可行的选股方法,使巴菲特能够获得远远超出其他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水平。
其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就是“六个基本原则”。一是竞争优势原则。巴菲特选择目标企业的首要原则就是投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因为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具有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盈利能力,长期来看能比一般企业增值更多。二是内在价值原则。巴菲特认为:价值投资者在投资股票前,首先要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确定自己准备买入的企业的价值是多少,然后才能确定自己支付的价格。因此,价值评估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三是“市场先生”原则。巴菲特认为:市场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忽视公司的成功,但最终一定会加以肯定。四是安全边际原则。巴菲特认为:买入股票价格的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巴菲特曾这样形容安全边际:“用40美分的价格购买一美元的资产”。五是集中投资原则。巴菲特的投资原则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集中投资于5到10家具有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且其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的企业股票。六是长期持有原则。长期持有是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之一,只要他认为一家企业具有很强的价值增值能力,就会进行长期投资,即使这些企业的价值增值能力在短期内并不具有明显优势,也不会影响其长期持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M].海南出版社,2006:6-8,39.
[2] 菲利普·费雪.怎样选择成长股[M].海南出版社,2007:133-136.
我叫***,男,现年34岁,大专文化,中级经济师,现任**县联社信贷管理部经理。2010年以来,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踏实工作,任劳任怨,勇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被评为2010年度金融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是:
一、立足岗位,健全架构,促进发展
为配合我联社实现经营目标,我充分发挥工作经验,广泛吸取新知识,探索工作新途径,立足岗位,为领导当好参谋,收到较好效果。
1.进一步完善管理架构,形成以制度规范操作、监督的制约机制。2010年年初以来,我先后组织起草下发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0年信贷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信贷管理防控风险有关事项的通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实施细则及操作流程》、《**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个人汽车贷款实施细则(试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商户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制度、规定,有效加强了我社信贷管理工作,为我社信贷业务的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2.抓好信贷基础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对基层社的工作指导以及问题的解答,在推广新知识、新业务上,能够首先做到本人熟知,以带动我联社推广;同时加强对重点客户、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信贷审查与分析,全年共组织参与撰写企事业贷款、大额自然人贷款等有价值的审查分析报告30余份,有力地指导了我社公司及个人信贷业务开展,为我社经营决策当好了参谋,也为上级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创造了条件。
3.定期组织召开信贷管理工作分析会议。对贷后管理中发现的重大难点问题,通过定期召开信贷管理工作分析会议的形式,及时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整改规划,并以《信贷管理工作会议纪要》、《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等方式通知问题相关社,限期落实整改。一年来共组织召开信贷管理工作会议10次,下发《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44份,均收到较好效果。在业务指导方面,严格执行贷后管理“有请必复”工作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我社信贷管理工作。
二、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勇挑重担
1.严格信贷管理,遏制滋生不良。年初以来,我通过从信贷基础工作抓起,在信贷业务前后台分离的基础上,实行了含法人、个人业务全口径统一规范管理,全面推行信贷“一对一”监督,实行了大客户分析制度、风险预警、提示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影响信贷资金正常运行症结。全年共组织下发《加强管理工作意见》22份,实现整改不规范操作问题44项,构建了防范风险的坚实屏障。为防范信贷风险,在2010年对我联社信贷资产质量夯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资产质量认证,按季度开展质量分类,对部分风险隐患较大的贷款下达清收处置计划,查清、查实责任人,赋予必要的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2.全力压缩潜在风险贷款,进一步夯实信贷资产质量。我针对贷款划转娲城社后潜在风险贷款日益显露的现象,及时组织我联社进行潜在风险贷款阶段式排查,加大压降工作力度。对暂时无法收回的到期贷款,开展了管理责任认定,逐笔制定了处置预案,将其列入不良贷款管理,进一步夯实了信贷资产质量。
3.实行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为推进信贷资产精细化管理,根据省联社制定的行业信贷政策和信贷管理规定,结合客户实际情况,从规避信贷风险入手细分客户,适时划定支持、维持、压缩、退出四个类别,按不同贷款方式和形态,逐户、逐笔制定和落实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4.组织好信贷员工业务技能培训。为提高信贷员工素质,我认真组织制定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协调相关专业,确定主讲人、审定教案、制作幻灯片,全年共组织两期由信用社主任、信贷会计及相关部室人员参加的信贷管理培训班,向参加培训的信贷人员讲解了《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营销与管理》、《信贷审查要点》、《客户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客户评价规则》、《统一综合授信申请与审查》等信贷业务涉及的内容,及时下发新业务幻灯片和讲义,开阔了信贷员工业务视野,推动了信贷人员学知识、比干劲氛围的形成。
三、廉洁奉公,服务员工,服务社会
在日常廉正建设中,我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以律己,将自身置于党和群众监督之中,以我社经营效益为中心,做到廉洁奉公,服务员工服务社会。具体工作中坚持不到高档消费娱乐场所、谢绝客户馈赠与宴请,由于自身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也促进了所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