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字的文化底蕴

汉字的文化底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汉字的文化底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汉字的文化底蕴

汉字的文化底蕴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汉字;视觉表现;海报设计

一、汉字与海报设计

中国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谨的象形文字,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是视觉符号,支撑着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渐形成体系。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自身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汉字不仅具有抽象意义也有具象的意义,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意义深厚的图画,所以汉字本身就富有图形化的特点。汉字在不仅具有图形化特点,还具有图形所无法替代和表达的东西,那就是汉字本身富有的深厚文化底以及民族化特点,这些特点在海报创作中非常重要。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之一,通常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和抽象元素来表达最复杂与深刻的内涵,而汉字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以及民族化的特点,在海报设计更能体现出民族化、情感化的特点,这使得汉字成为一种新兴的的视觉符号,除图形外最符合海报设计需求的设计元素。除此之外,汉字还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恰当地运用汉字能提高海报设计中视觉传达的目的。

二、汉字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1.汉字字体的选择运用

在海报设计中对于字体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到字体的个性内涵,以及字体的空间层次感,所以,在海报创作中选择字体时,字体的繁简、种类、大小等都要符合海报整体的设计需求。在海报设计中,如果文字信息比较突出,就可以选择视觉冲击力强,且有张力的字体,而突出图形或者插画的海报设计作品,在选择字体时就要本着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原则,选择比较规则或者比较中性的字体,文字处于从属、补充的地位,用来衬托图形或者插画以及海报主体。在设计中对于字体的选择运用,不仅要符合海报整体的设计需求,还要注意海报内容与字体在造型上包含或象征的意义相吻合。所以说字体的选择运用在海报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

2.汉字在海报设计中的排版运用

海报中文字排版是要通过独树一帜的个性鲜明的版面来刺激阅读者的视神经,从而引发阅读者的阅读欲望,基于此,就要合理地运用文字排版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完整地传达给阅读者,所以,在海报设计中如何运用文字的排版十分重要。文字排版要想取得杰出的视觉效果,关键在于找出海报中设计中要运用的各个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进行和谐的排列组合,不仅要保持各个字体的视觉特点,还要让字体排列时有整体感、协调感。而在海报设计中,字体的风格、方向、大小、明暗度等方面的对比,则可使海报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在设计中还要考虑到人们的阅读习惯,依据人们的阅读习惯进行排版,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最后达到海报的目的。

三、汉字在海报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1.汉字互渗视觉

汉字互渗视觉是指汉字根据需要结合的物体表象形态进行互相渗透。例如,在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的海报作品中,将汉字与水墨进行互渗视觉,把汉字字体笔画融于水墨文化之中。靳埭强海报创作中最典型的元素之一就是对于水墨书法的运用,在他的作品他在海报《自在》系列中(如图1),通过水墨书法的造型手段与汉字图形的随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中国水墨特有的视觉美感以及书法独特的形式美和极高的民族文化魅力。

2.汉字拟人化

在海报创作的过程中,汉字进行拟人化、夸张化也是常用的一种视觉表现手法。汉字本身带有的情感因素使海报具有情感化色彩,而在海报创作中对汉字进行拟人化、夸张化是给汉字赋予了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借以抒发海报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来引起共鸣,使汉字在海报设计中充满趣味性与幽默感。在汉字拟人化的海报作品中,如香港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互动》主题海报,设计师采用拟人化的视觉表现手法,把“互”字字体本身进行设计,把汉字笔画简单化,呈上下对称,左右均衡的感觉,结合“互”本身的结构笔画特征,表现出相互融合的感觉,而“互”字中心的圆形则成了点睛之笔,使图形看起来像人的眼睛,在配合虚拟的两个脸型的轮廓图形,呈现出一种互相交融的感觉,从而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主要在于思想上的交流。可见,设计师采用汉字拟人化这一视觉表现手法,将图文和谐的相互结合,这种在设计中的信息传达方式,更好地表达出了设计的意图和主题。

3.汉字图形化

在海报设计中经常利用汉字本身做设计,例如把汉字图形化,利用汉字的笔画结构以及自身的文化底蕴,让汉字融入设计之中,把汉字与图形在构成形式以及外部形态上进行变化。例如香港设计师陈幼坚的茶语系列海报,对于汉字图形化形式的运用最为明显,设计中运用了书法艺术,将大片的汉字图形与杯子形成黑白正负形,将汉字打散排列形成茶杯口的缕缕热气的图形,汉字随着热气的走向排列,栩栩如生。海报设计中取茶杯形象也汉字元素相结合,体现出了中国的本土文化,极具传统性。

四、结语

现在,汉字不仅越来越成为现代海报设计中常用的视觉元素,也成为了现代设计中的常用视觉元素。但是,在创意泛滥的今天,很多汉字招贴海报中出现了抄袭和刻意模仿,关于汉字类的设计作品滥俗而僵硬,影响了汉字本身的文化传承,不利于汉字的文化传播与发展,因此,如何利用汉字这一优秀的传统元素进行创作设计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开始关注的问题,而我们作为设计师,必须深入的了解汉字所富有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内涵,在设计创作中,加强对汉字的开发利用,在设计中将汉字的“形”和“意”结合起来,使汉字在传达一定精神观念的同时,也要表现出汉字的设计美感。所以挖掘汉字的文化魅力,传承汉字文化,让汉字这一视觉符号成为更多的设计元素,使汉字艺术绽放光彩,是我们的探索之路,也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曹方著.文字艺术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孟华著.汉字:汉语和华夏文明的内在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许慎著.说文解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5]唐汉著.发现汉字:图说六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刘志基著.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汉字的文化底蕴范文第2篇

1.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现状

在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文化发展与物质发展是脱节了的,它使得中国本土文化受到了其他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可得知:文化的发展并不能像物质文明那样跳跃性的前进,而是要一步步积累、沉淀,选其精华、去其糟粕;物质文明发展的强行拉动与文化发展的相对缓慢和滞后形成的文化真空被其它太多浮华的东西所填充,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人眼中的作用力被大大削弱了。加之中国近百余年来受到各种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驳的西方的价值理念的侵蚀,使得现今中国的平面设计主体中早已没有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作品中仅仅能看到的是传统文化只点缀和装饰,而不是以其内在的文化底润作为作品的核心元素,其目的就只为向大家说明作品与传统文化有关而己,至于其真正的文化内涵就不重要。这种在平面设计中滥用传统文化元素的现象是由于设计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割离开来没有形成系统、有机的结合,自己仍处于日用而不自知的状态,这大大削减了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和其文化价值。

2.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字体设计是平面设计中一大设计门类,它是是思想与现实、理想与实际相互沟通桥梁,是人类意识形态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结晶。字体设计有可识别性和艺术性两大类:可识别性是指人们在设计中的字体的统设计字体与文字本身的清晰程度,没有给阅读者带来视角和思维上的阅读障碍;艺术性指的是否能够使读者获得内心愉悦的设计和字体轮廓的原创性,并且不能够给读者带来混淆的视觉感。而不论是可识别性还是艺术性,中华民族的方块字都是能很好体现这些特征的,大家对汶川地震的济字还是影响深刻的吧!这个济字就很好体现了汉字在平面字体设计中的可识别性和艺术性,整体一个济就表现了全社会万众一心帮助汶川人民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体现了华夏儿女在灾难面前的大无惧的英雄气魄和团结向上积极的一面;济字上下一分开就是汶川二字,这也不得不惊讶汉字深刻的意义和文化底蕴,让汉字能很好的作为平面设计中的情感、视觉传达符号。汉字是在历史积淀和思想变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现在我们所用的文字是由最初的记事图案或者简单的物体图形抽象而成的极其简单又非常精炼的文字符号,要将这些抽象且非常精炼的文字符号作为平面设计中的符号信息,就要对其进行改造、重新设计和外形包装,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但又不乏大众化,能让所有人清楚明白平面设计中的汉字符号的意义却又为其独创性而惊讶,这难度就不言而喻了。这就对设计者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设计水平的提升上,也在对中华文化尤其是汉字的文化价值提炼上。

3.汉字在平面设计中体现的文化价值

3.1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创字,这也是是先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将自我想象与现实结合的历史产物,它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和价值倾向是来源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它不是一个自我臆想的产物,而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体,它的演化史也是中华民族演化的活标本,活化石。而能将其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很好的运用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不仅能将中国的视觉传媒打下具有中国的民族特征的烙印,也能使传统的、民族的东西沾染上现代的气息,使其与时俱进的能更好的为现代人所接纳、认可和使用,并为其与世界接轨,为世界其它民族所熟知和使用做贡献。

3.2 汉字中蕴涵了传统美学观点

从古至今,汉字及其各种艺术形式,对中国的设计艺术和对现代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衍生物。从殷墟的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再到我们今天印刷中常用的宋体等,在字体的嬗变中,汉字的各种字体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还体现了丰富的美学价值和鉴赏价值,这对如今的平面设计也有重要的使用意义和设计思路,像北京奥运会使用的徽标就是用小篆书写的京字,既有文体艺术的美感,又有现代设计的创新意识。

汉字的文化底蕴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标志造型设计;汉字;图形化;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075-02

一、前言

标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汽车,交通路牌,甚至一支小小的笔都能见到其身影,标志最直观的作用是具有产品的识别功能,它能够让人们快速的识别出产品的名称及深层次含义。标志设计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图形+色彩=标志”,而图形正是标志的造型设计的产物。图形的组成千变万化,有规整的也有不规整,不同的造型形式代表了不同的特定含义,造型优良的图形正是支撑起标志传播高效信息有力的组成部分。在标志设计过程中构建造型优良图形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形会也有意会、有抽象、也有具象。而中国汉字正是最好的标志造型的图形来源之一,汉字具有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将汉字图形化,不但拥有图形的直观形象,还保留其作为语言所固有的内涵,二者的完美结合能够大大的加强传播和识别力度。例如图1,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奥运会标志的设计,标志的造型由汉字北京的京字演变而来,变形加入含有运动与欢乐氛围的造型元素,所以它很好的和奥运会联系起来,这个奥运会的标志既体现出奥运会的意义又很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中,这就是汉字图形的语言,这就是汉字演变而出的图形魅力。

二、现代汉字图形语言概述

图形就是由点、线、面的任意组合,赋予合适的颜色后,所创造出来的能够表达相应内涵意义的形状。而正是这些形状不同的图形赋予了自身的语言。设计师们在给企业或是机构设计标志的时候,常常会从企业文化或是本身从事的产业和企业的特点来对标志来个初步的定位,在确定了整个基调之后再进行图形创意。标志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受众从感性到理性,完成识别,认知、认同,记忆等,这一标志的传播过程。而图形的作用就是加深受众对标志,对企业,对文化的更深的认知度和传播,为了使图形语言具备识别功能和传播功能,设计师在进行图形创意的过程中,就是要创造出既简单又能凝集被传播对象的丰富内涵信息的图形。既要有强烈的可看性,即“识别功能”,也要有良好的信息性,即“语言功能”。

而汉字在图形及表意方面有着美观、概括和凝炼之优点,这也使其成为有效的设计元素,为汉字型标志设计和标志的民族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就图形而言,它本身是不会“说话”,那么所谓图形语言又是从哪来的呢?利用图形的不同的形状能够给人传达不同的含义,例如三角的形状给人比较坚固,往往会用在矿产,金属的标志上面,而圆形的形状给人圆润舒服,圆满的感觉,通常会用在食品的标志上面。这些都是和人脑海中潜在的约定俗称的信息相匹配的。

三、汉字图形化的设计手法

《“六书”说》中提出了造字有六种方式。“六书”中除“形声”是组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之外,“象形”、“指事”、“会意”三者是造字之法,是汉字之所以为汉字的根本。汉字能走到今天,“象形”与“会意”是两件必不可少的法宝。从某种角度上讲,“象形”是使汉字走向艺术化的一个必经的驿站。汉字作为一种方块符号主要有书体和字体两种,但其形象的艺术表现可谓是千姿百态,汉字由于是从“画成其物”的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因此汉字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便是图形化的装饰性、主观性与客观。

(一)简化与装饰

汉字在构造中有“人物之形”“山川之形”“草木之形”“鸟兽之形”“虫鱼之形”等实物象形汉字。然而为了印刷和书写的方便,图像化的汉字结构化了。因此,将结构化的汉字逆反为图像可为汉字图形化的设计手法之一,结构汉字图形化可分为:局部图形化和整体图形化。局部图形化是选择汉字的某一个部分进行变化,以表达内涵为目的的或分割、或替代、或变形、或夸张的设计。例如图2:北京国际拍卖会标志(王国伦)就采用了汉字的局部图形化,将汉字的拍上一点象形为锤子的图形,传神的表达出拍卖现场的这一氛围。整体图形化则是将汉字或者汉字的组合体整体变化,在保证字体原有神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内容进行创作。例如:中国包装协会的标志利用汉字“包”和包装折纸这一工艺完美结合,在保证汉字包字整体形制的基础上,创造出既美观又能充分表达内涵的标志。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一些常见的构成美学法则仍然在这里适用。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到汉字本身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在标志设计的运用过程中需要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综合考虑,方能出好的创意。

(二)书法艺术的借鉴

古汉字在演变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字体以及由于书写行为而产生的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书体、书风给汉字图形化提供了多样性的借鉴。无论是哪种艺术字体表达都有一个基础前提:汉字具有“神形合一”这一特性。神指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是指人由内二外展示出来的客观表象,在人的主观性下,尽管很多 “形”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但很多“神”都具有相似之处,例如:书法与古代的袖舞具有相似之处,书法的松、紧、肥、瘦对应着舞蹈的轻、重、缓、疾,这些都是由人的主观性表达出来的。因此,书法艺术图形运用到文化底蕴较强的标志设计中具有天然的优势。书法体标志的设计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使用传统字贴或名人题字;另一种是为了突出个性,追求传统书法的韵味而以书法技巧为基础特意书写或制作的。例如图3:姑苏人家餐饮公司标志就是采用了书法艺术的运笔方式将汉字图形化,书法字体图形化在实际创意过程中,从书法艺术的气、韵、形、神,疏密结构等当中寻找灵感,结合现代设计构成方法,则可以创意出来既有视觉冲击又有文化艺术价值的标志。书法艺术图形创意需要把握好标志的比例与关系等美学法则,力求造型简洁明了为佳,比如图1北京2008奥运会的标志“京”在融入喜庆和运动的元素后笔画相当简洁。

(三)重构与夸张

汉字具有“外矩方圆、内律经序”。内部空间疏、密、张、弛的区分,文字在视觉中的节奏变化,根据汉学家雷德候在《万物》一书中对汉字的分析认为汉字是由“预制的模块”构成的[1]。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运用解构、重构和夸张等手法改变汉字原有“预制的模块”的排列组合方式重新构造出新的形式可以得出较好的创意,这里的汉字可以是印刷字体也可以是各种书法字体,。解构重构印刷字体多适用与教育,人文自然等机构,在重构创意中赋予表达的内涵,适当的对笔画采用夸张的手法会收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标志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解构重构书法字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东方色彩,多适用文化团体机构的标志设计。

四、结语

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浓缩的精华,将汉字文化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当代设计师的历史使命。这也要求设计师对中国文化,对汉字潜在和延伸的含义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对汉字图形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汉字的文化底蕴范文第4篇

关键词:象形汉字新媒体艺术设计应用方法

象形汉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其成熟的造字系统和美丽的笔画结构,被视为艺术性和使用性兼备的文字符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象形汉字在现代艺术作品中存在着相关设计作品数量不多、传播不广、应用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体的不断更新,新媒体艺术设计中需要融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元素,以提高新媒体设计作品的文化审美内涵。象形汉字蕴含的独特的结构、丰富的意境、纯朴的视觉语言、神秘的故事都能为新媒体领域提供优秀的设计灵感和素材。

一、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古汉字,即指距今两千年至三千年前我国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等处于源头的汉字。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甲骨文和金文是象形汉字中最具文化审美特征的古文字,其中所具有的符号性意义与审美价值能大大地提高新媒体设计作品的质量。

1.提升新媒体设计的艺术内涵东汉文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归纳总结出了六种造字方式,虽然纯象形字的比例并不是最多的,但诸多研究都称象形是造字之本,文化之源。在汉字的造字方法上,象形的造字是更具有意向性,在笔画和构成上都呈现出线条化和图案化的表现①。这种对形态的概括和归纳,形成的既便于记忆的文字,也是具有魅力的符号。象形汉字是东方记录历史、文化的起源,它扎根于三千年前,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它原本在龟甲、兽骨上、在青铜器上被记录。如今进入数字时代,它的呈现媒介更加多样,象形文字具有丰富的元素可以在新媒体设计中应用,它的艺术表现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在新媒体创意设计中形成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2.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象形汉字是目前为数不多可以识别、使用的古文字。利用新的形式,象形汉字能够迸发别样的生机和活力。目前,象形文字的研究集中在识别和勘误,象形文字被发现了四千字左右,可识别的一千四百个左右②,这些字多数是多意字,但有关象形汉字的设计研究不多,象形汉字的使用没有与时俱进,不能随着时空变幻下的审美趋向、社会意识形态而变化③,造成了了解象形汉字人群的断层。在新媒体中的运用有利于象形汉字的传播,进入年轻人的群体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传统文化来说,传播=记录=传承,这种“传播”是把过去用甲骨、用竹简、用纸记录的象形汉字,设计在屏幕上、投影中、三维空间等新媒体艺术作品中,使其延绵不息的传承下去。

二、象形汉字在新媒体中的设计原则

1.识别性原则新媒体设计要传达信息,即设计的可识别。多数以汉字为主题的新媒体设计都会涉及到识别性,无论是应用象形汉字的字义、字形还是笔画,都要确定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识别。对于观看者来说,象形汉字还是比较抽象的,让观众能够明确地识别出象形汉字元素,才能够帮助建立联想,了解具象的汉字,明确设计的意图,最后引申出观众的思考,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受象形汉字字库的限制,有些字比较相近,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取舍。象形汉字中的月、夕和肉,就只有线条曲折的区别,使用这种能指区别不太明显的字体,就要用笔画取舍以达到准确使用的效果。如在汉仪陈体甲骨文中这三个字的设计(图1),月字选取的是甲骨文中“月”字的写法,夕字是在甲骨文“月”字的基础上去掉一笔,因在甲骨文造字中“夕”代表不全的“月”,所以选取了金文中“月”字的结构,“肉”字则选取了篆文中的结构作为字形,形态上更像隶书中的“肉”字。在甲骨文书法中,已经在字形的处理上达成了共识,在不违反字体的基本结构和造字规律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借用和删减,对不太能区别的字型进行适当地变形,在符合造字规律的前提下增强艺术效果④。

2.交互性原则在可识别的基础上,如果想要受众对象形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可利用新媒体的特征,去设计交互行为,多交互的设计趣味性强,观看者能够直观体验和感受,会调动起来他们的参与感。交互设计里包括沉浸感的体验,利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器官感知一个创造者构建的环境中,增加观赏者的体验感和观赏乐趣。如的设计作品《地书》把参与者输入的汉字变为图形符号,利用计算机的整合把字变成图形,增加了作品的交互性。新媒体注重对接受信息的反馈,这种反馈就把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变为信息的互动传播,在象形汉字的设计运用中利用这种“交互”的联系,可以引导受众持续的参与互动。

3.审美性原则象形汉字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其字体结构都具有很强的艺术特征,在运用中要传承下去。但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中运用并不是拿来主义,照抄照搬,而是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做到把具有审美意蕴的象形汉字和现代化的形式有机结合。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是为了使用而使用,造成元素的堆积,这样会使受众审美疲劳。在设计时要考虑作品的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从外形、结构、质地、色彩等多元的视觉要素来考虑其艺术性,从而带来观者审美的愉悦。

三、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1.象形汉字字义的应用字义,即把象形汉字作为字体使用,可取字的原意和引申义。在新媒体艺术设计领域中,象形汉字包括单字使用和编排使用。就可识别性来说,作为单个汉字使用比组合更易识别,因为作为一种符号,它的意向比较丰富,一个能指符号的所指范围比较广。如汉仪陈体甲骨文的宣传H5《甲骨也嘻哈》作品,就是以字义为主,“汉仪字库”、“可口可乐”等霓虹灯牌,使用的就是甲骨文字体,创新的基础上有民族传统特色。总之,准确了解字的本意和引申含义,取本义和引申含义是合适的,但只取形态上相似的字却不了解其自身含义的生搬硬套就失去的传达信息的意义。

2.象形汉字字形的应用象形汉字的字形具有鲜明艺术特点,字形在设计中多作为图案使用,可对字形进行重构、组合。因象形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和结构,会使设计通俗易懂,简洁明确。选取象形汉字的字形作元素的设计可对字义进行模糊使用,重视图案化的表达。陈楠设计师团队的《生肖甲骨文》表情包设计作品,充分运用了象形汉字的字形(图2),如“牛气冲冲”的设计就是把象形汉字中牛字的结构图案化变成一只“牛气冲冲”的牛头,强化了组合字的图形化和文字图形象征。另外,象形汉字因其载体的不同,字体的形态也有区别,甲骨文的笔画较细,多是生硬的直线,金文却有流畅的线条和笔触⑤。这种字形上的差异,在应用时具有创意空间。如北京奥运的系列标识设计就是以篆文为基本结构,兼具金文字体特征,通过现代图形的设计简化,使标识容易记忆、方便使用,通过特有形态达到形意统一。

3.象形汉字笔画的应用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是笔画,在设计中的应用也很多样,笔画多数是作为零件来组合使用,可以和其它字体相结合使用,进行变形和套用。如日本设计师井口浩太动态汉字的设计中,“布”字中间的笔画就变成了日本象征性的门帘,镜头推进一个个门帘后面。除了对笔画的变形外,还可以进行笔画的组合。如《我执》的字体设计动态海报,通过钢琴键的弹奏,掉落下一个个书法笔画,利用汉字的笔画和无声的钢琴键的演奏,创造出画面的节奏动感。象形汉字笔画的使用不能生搬硬套,太过浅显的使用会造成“貌合神离”,忽略对象形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属性的设计,就像是无本之木,缺乏文化深度。

4.象形汉字载体的应用象形汉字的载体大致分为两种:龟甲、兽骨记录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记录的金文,这两种文字的载体,也是象形汉字中所包含的元素,它们很具有标志性,观众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该载体的文化寓意。如顾鹏的甲骨文海报设计,运用了甲骨的载体作为主体,此应用方法也出现在标志和会徽设计中,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把中国传统印章作为主设计元素,利用历史沉淀下来的形式进行新的创作。数字媒体设计可以借鉴这些优秀案例,应用象形汉字的载体进行创意。象形汉字的载体除了甲骨和器皿,甲骨的刻法和金文的铭文排列方式也都适用于新媒体艺术设计中。

5.象形汉字故事的应用象形汉字因其久远的历史感和神秘感,具有一些传播已久的故事,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文字开始萌芽,天地神鬼为之震动。以及在民间流传的故事里甲骨文被王懿荣在中药铺的药材里发现时,文化之火的重新复燃⑥。这些故事在新媒体设计中的应用较少。开发中国传说故事用作交互绘本或者游戏的背景,可以引出庞大的故事体系,如在传说中仓颉有四目,造字时引发奇观,故事保留下来的是寥寥数字,所以尚有许多未知可以创作。故事的应用能够充分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力。如何运用中国已有的故事进行创作和延伸才是输出文化的主要手段,如在妇好鼎上歌颂的女性形象“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统帅和女性政治家,她的故事正是象形汉字记录下来的。许多动人的故事在甲骨卜辞上,在青铜铸成的鼎器上被永远保存了下来,但是却在现代人的记忆中遗失。通过把传统的故事和新媒体艺术进行结合,能使这些动人的故事呈现给观者,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新媒体艺术设计才会更具丰厚地文化内涵。

四、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象形汉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设计中,提升了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内涵,扩大了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科技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新媒体艺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体验,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从传统媒体静态的传递信息逐渐到注重动态化、交互化的体验,因此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也需结合新媒体艺术的特点进行设计。当代文化产业异常繁荣,当代文化产业的繁荣促进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是我国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寻找符合精神需求的文化内容。象形汉字本身除了形式美以外,也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远的意境,与新媒体的结合使新媒体艺术设计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蕴含了象形汉字元素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作品,不仅使设计的水平提高,更推动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其次,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新媒体艺术设计作品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单一媒体的设计作品已经没法满足现代社会审美转变的趋势,象形汉字通过利用新的形式,能够迸发出生机与活力。媒体的不断更新发展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用传统文化讲中国特色的故事,能够打破地域局限,传达给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受众,提高中国传统艺术传播的影响力⑦。利用新媒体艺术的多种形式可以扩大象形汉字的传播范围,象形汉字被遗忘了太久,以新媒体艺术作为载体,不仅仅是记录象形汉字,象形汉字也随着被记录能够持续的传播,有记录有传播就能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

结语

汉字的文化底蕴范文第5篇

“怎么出这样的题目?文言文才两道选择题,竟然还有断句?”“这个命题者是不是根本不知道高考方向?”“真不知道这个命题者到底是怎么想的。”……高一语文(2013学年第一学期杭州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市、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刚考完,办公室里就一片哗然,声声不绝,此起彼伏……乍一看题目,我也有同感,当我沉静下来,细细研究,并与高二语文试卷和往年试卷进行对比,我发现从去年开始,高一的语文试卷文言文就是两道选择题,一道问答题和一道断句题,阅读也是两篇。而高二的试题文言文三道选择题。现把高一、高二文言文相应题目对比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出高一把高二关于文本理解的选择题变成问答题,并且增加了断句,表面上看好像难度加大,其实正体现命题者的一个意图: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应该更好地理解文本,应该把文言文像现代文一样细读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而不应该仅仅止于“言”。

二、文本细读在高中文言文中的实践

1.潜心静读,培养语感,领会细节的别样魅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只有静心品读,才能有所感悟。尤其是与我们现代有较大差别的文言文,更需要多读,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潜心静读,反复吟诵为文本研习做足了准备,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在课堂的引导下掌握结合语境推测词义、通过词性推敲词类活用、根据翻译推测文言句式的方法。目标性更强,让学生学有所获,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而使自己的心灵飞翔于文学作品那充满灵性的世界,达到文我同一的境界。

2.静心研读,追本溯源,领悟汉字的深厚底蕴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只不过因为时代久远,语言的演变,很多字词语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我们现在阅读出现了障碍。但是这也正体现了文言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汉字作为文言文的书写形式,证实这种深厚文化底蕴的显示。苏教版(2014新修订版)必修三第一专题“汉字的王国”的添加正体现了编者对祖国汉字的重视。

3.精心组织,激发兴趣,体悟文言的精妙深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教材设计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总结归纳,从而实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一讲到底”“高耗低效”的教学方式,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动脑,勤动手,会思考。

4.用心评点,悟出自我,体验情感的自然流露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学习,最终是为我所用,学习文言文,最终也是要古为今用。文本细读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我的解读,于无形处体验情感的自然流露。“评点法”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可以实现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编者、读者与其他读者的多重对话。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重点就是让学生运用评点法解读文本。而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文言文。例如《离骚》,可以充分利用对话栏,实现学生自我与文本,最终实现自我与自我的交流对话。

三、思考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