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入学前教育

小学入学前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入学前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入学前教育

小学入学前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毕业

(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二)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毕

小学入学前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衔接;教学策略

一、通过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在知识上对学生进行启发,进行启蒙教育,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轻松和容易。因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帮助学生养成在课堂当中积极参与的好习惯,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善于动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及时完成老师留的任务不拖延的好习惯等等,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单独谈话等方式尽量帮助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在以后更加困难的学习中有一个好的开端和起跑点,能够在以后走得更远更好。

二、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学前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点是很多家长甚至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忽略的。但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是不亚于学习习惯的,毕竟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很好地掌控,又谈何学习呢?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在小学这个相对而言更为独立的生活环境中更好地适应。例如,学生要养成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少吃零食、多做运动、每天多喝水、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能够以一个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度过小学的学习。

三、通过培养优秀的交际能力帮助学生积极地处理人际关系

小学入学前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组学习;现状;小组合作方法

一、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表现一:有的看似全员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实例:“Work in a group to read the words”。教师的话音刚落,小组就积极展开讨论。但是仔细观察就发现有的小组都是优等生,讨论积极,气氛热烈;而有的小组由于基础较弱,无法展开讨论,有的甚至乘机乱说话;此外,有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两级分化严重,能力强的学生经常会喊:“老师,我们不想和XX一组!”,“老师,他不会说!”

表现二: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简单地将其作为一种教学点缀,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无法达致学习效果。实例:在一节香港朗文版教材1A CHAPTER6 B let’s talk公开课中,当教师呈现完几组图片后,让学生围绕看到的图片开展小组合作。但就在学生积极参与,意犹未尽之时,教师一声“Stop”,学生只好匆匆中断了合作,进入下一轮的小组汇报。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讨论。

表现三:有的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成果只进行 “Good”、“Well done”等程式化的评价,而忽视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指导。实例:在一节学习关于天气的随堂课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教室里马上活跃了,小组成员饶有兴致地交流起来。几分钟后,教师一声Stop令下后,只有个别小组代表进行短暂汇报, 遇到学生某些精彩的语言,教师也只是给予一个微笑,一个点头,或是几句“Good, Great, You’re clever.”等常规的评价性语言,之后活动就结束了。发言的同学只好平静地坐下,脸上并没有任何成功的喜悦感。

二、如何进行小学英语小组合作

由于小学生年龄集中在6-12岁,受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他们的认知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尚处于发展变化中。根据这样的情况如何展开英语小组合作呢?

(一)有效的合作分组方法

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教师应在小组规模、成员构成以及组内分工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教师应精心巧妙的编排组别,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如:性格特点、学习成绩、个人喜好等保持相对均衡,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交流,同时检查和评价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以保证小组活动卓有成效,让学生看到各自长处和不足,认识到人的能力、个性、才干是多样的,懂得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不让能力差性格内向的5学生无人选择而受到伤害,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以最优化的编排成立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获得成就感与荣誉感,并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明确要求和任务,做好示范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全面参与的舞台,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一起来了解任务,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必要的讨论。这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前提出细化的教学要求和明确的教学任务。在学生的小组合作过程当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以及启发式帮助。对于下达任务时可能产生学生无法领悟的情形,教师应当做一个示范,让学生明白该活动环节的运作,从而提高合作效率。所谓“充分、合理”就是要求教师的示范既明确到位、具体形象,又不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展开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和一两名同学Make a model,完整地呈现一遍对话,也可以用幻灯片的形式出现一些key sentences. 这样既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运用语言的潜力,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重视预习和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只有课堂中的合作,课后合作也很常见。这要求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将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设置一些前置性作业,让小组成员根据要求跟读光盘,预习,完成前置性练习,并将未能理解的问题及知识点记录下来,带回学校一起讨论、解答。如在香港朗文版教材2A Chapter4 Signs we see中,教师设置以下前置性作业让学生预习story部分1.找出你不认识的单词,猜猜它是什么意思。2.动物园有标示DO NOT FEED THE ANIMALS,为什么小女孩还能给小猴子喂食?3.你觉得我们可以给动物园的动物投食吗?为什么?将你的理由告诉爸爸妈妈。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效地预习,并能进行情感目标的渗透。回到学校,通过小组讨论这些问题,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

小学入学前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对策

语文教学在小学的整个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在小学教学当中也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树立道德观念,还能健全小学生的人格,并提升其道德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的进行。本篇文章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语文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认为,道德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同时还可以在学习中进行改变,影响道德的主要原因就是环境问题。所以,在语文教学环境中,老师必须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有很多种方式,在日常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并积极探索可以有更多的收获。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当中,多种多样的多媒体设备已经逐渐变为辅助教学的关键方式,不仅仅能从声音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运用视频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改变枯燥的教学课堂。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要尽可能地用更多的先进设备来渗透德育教育。例如为学生播放录音,并演示本堂课的课件,让学生观看录像等等。比如在学到《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制作一些比较精彩的课件或者搜集一些动听的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看到之后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美。老师们还可以让学生发言自己在课文中都感受到了哪些美,从而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德育教育使小学生能够形成非常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还能使小学生在今后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借助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并能将德育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古诗、散文、通话以及记叙文或说明文等等。其内容精彩丰富,其中的内容始终渗透着热爱祖国、帮助他人、爱护动物以及遵纪守法等相关内容,包括了非常多的德育内容。所以老师们必须要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内容来向学生渗透德育内容。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当中主要介绍了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这时老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内容来向学生展示海底、海岛的美丽,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还可以运用教材中其他的美来培养学生的情趣。例如《看月食》《黄山奇石》《荷花》等等。当学生学习到这种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资料,围绕着即将要学习的课文当中的重点进行搜集,找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图片或资料,在课堂中相互展示,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本篇课文,感受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的文章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因此,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灵活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渗透德育教育。

三、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当中要求小学生必须要牢牢掌握语言技能技巧。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和实际相联系,进而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主要是课堂与社会各方面的活动,其中包括阅读、写作、参观、社会调查等。按照小学生自身的思维特征,在实践活动当中适当渗透德育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们的教学方式都比较乏味单一,不仅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间长了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也不能提高课堂效率,还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所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想要渗透德育教育,就不能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当中,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且老师要正确引领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做到全方位理解文章的结构以及内容,这样能够充分让学生发挥出创新的能力。例如朗读活动是小学生最开始的阅读活动。朗读并不是把文章用机械的方式读出来,而是根据内部语言,必须要按照自己的思维来理解文章中的内容,进而能够把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更好地变成自己的想法。所以,老师从朗读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在课堂当中让学生对课文仔细并深入地阅读,能够更好地达到德育目标。比如《北京》这一课文,文章当中有几段内容都是描写北京夜景的。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几段内容进行仔细阅读,用心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还可以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手法,让学生自己描写一下自己的家乡或家的周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并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手法,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但由于阅读思维涉及很多方面,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忽略对小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所以提高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还会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思想道德。要想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必须要将德育教育与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仅要掌握其思想,同时还要对德育教育有全面了解,并且发挥出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学的优势,并且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德育教育。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能够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进而更好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与此同时还能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关键的。

【参考文献】

小学入学前教育范文第5篇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认真备课,在设计教学环节上,增加趣味性。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一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的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老师预先录下下雨声,再用FLASH制作成课件,这样让学生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跟着课件中的卡通人物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二是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还有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讲,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是设计游戏情景,复习巩固对话内容。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例如:在教12个月份和天气时,我设计了一个“哈哈HAPPY”时,我准备了12个月份的纸条,放在一个盒子里,再准备关于天气特征的纸条,如hot、cold等放在另一个盒子里。游戏开始时,一名学生从两个盒子里各抽取张纸条,连起来说一个句子。如果这个句子符合事实,如。其它同学则重复该形容词:如果句子不符合事实,如其它同学则“哈哈”大笑说。显得形象、生动、有趣。学生在游戏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关心鼓励,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对学生关心,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老师要不吝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我在班上实行平时成绩计分制,鼓励学困生平时多表现,多加分,增进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