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分析注意事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报告关系到高级管理者所关注的许多问题,如公司战略、与股东的关系、公司股价、股利政策及资本结构。由于信息不对称,财务报告使用者很难获得公司全面、准确的内部信息,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渠道比较缺乏,分析公司财务报告就成为较佳的信息获取手段。
一、注意阅读审计报告
公布公司的财务报告通常会附有一份由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专业的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完成预定的审计程序以后出具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表示意见的书面文件。它是对整个财务报告质量高低的总体评价,一般有四种类型: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发表审计意见。这四种意见中,后三种属于不利意见,注册会计师将对其提出不利意见的决定作出必要的说明。与财务报表一起的审计报告必须与报表一起阅读。分析财务报告时,应当特别注意这些不利意见,尽量剔除引发这些不利意见的错误根源所造成的影响,以期获得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财务会计和披露决策反映了许多基本惯例或概念,它们或多或少地被接受并用于指导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在实务中,会计惯例多是功利主义的,它们之所以被接受源于它们有助于涉及会计数据的决策。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公司经理人员被允许作出许多与会计有关的职业判断,因为他们最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情况。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决策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影响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人员对数据的理解、会计规则的选择、科目调整、格式选择和计量判断等。
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就是对交易和事项加以确认、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
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单位选择会计政策、估计的程序是:1.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灵活性;3.评价会计战略;4.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5.辨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
三、全面分析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是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及其相关附表。表与表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单独分析某个报表是不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了解全面的。因此,将报表与报表分裂开来分析是得不到全面、可靠的信息的,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正确地分析应是全面和系统的,如在分析销售收入时,单看利润表上的销售收入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有些收入可能是通过赊销方式取得的,并不是所有在利润表中的收入都已变成“真金白银”,这时分析销售收入就要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栏目中的数字进行分析,如果结合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有关情况说明则更佳。在分析财务报告时寻找报告中的关键数字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分析报告时的重要技巧,不可轻视和忽略。一拿到报告就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和分析是不明智的,这样做没有方向,没有重点,前看后忘,得到的信息只能是片面和零乱的。一般来说,拿到报告后,先审阅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现金流量等几个反映总体方面的关键性的数字,对企业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财务状况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一步分析,如债权人更关心收益质量和资产的安全性,而投资人则更关心成长性方面的数据。将上述数字与本企业上年指标相比,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等,寻找其中正常的或可能异常的迹象,便于在具体分析时能够把握大局,抓住重点,使具体分析更具针对性,提高分析效率,增强分析的准确性。在作财务报告分析时,一定要重视对报表附注的分析,因为许多在报表中未能反映的信息往往通过附注予以披露,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账户余额详细说明、表外负债及风险、或有负债等信息。在分析会计数字之前必须先阅读附注。
四、合理运用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是解释财务报表的一种基本分析工具,它通过一些数学方法把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联系起来。财务比率是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的结果。比率分析旨在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判断其业绩是否能够保持。财务比率分析应根据公司和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到一些对分析公司及其所属行业有用的线索。包括:将公司与同一行业内的比率对比;将公司在各个年度或各个会计期间的比率对比。财务比率分为四类:一是流动性比率;二是偿债能力比率;三是资金管理能力比率;四是盈利能力比率。就具体目的而言,不同财务比率的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在开始分析时,应就自己分析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比率类型,然后计算那些最能达到目的的比率。在分析时,要将一定时段内的某一比率与标准进行对比,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和原因,最好从多角度来对多种比率进行比较,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
但要注意,财务比率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一是财务数据可能会受到管理层的重大影响。二是比率分析只反映数量性的信息,对诸如管理层道德观、能力等质量性因素未考虑。三是因为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不同,公司间比率的比较可能有误导性。四是孤立的一项比率没有太大意义。五是根据财务报表计算出来的比率反映的是公司过去的情况。所以,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时,不要被其误导,只有灵活使用,才能使之成为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
五、重视收益质量与成长率分析
在为一个公司的股票进行定价时,投资者一般会通过研究公司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收益水平和收益变动情况,结合公司目前和未来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来作出评价,这项研究和评价称之为收益质量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着重进行两项评价:一是公司收益质量的绝对水平;二是公司收益质量的相对变化。绝对收益质量评价影响到公司的价格收益倍数;收益质量变化体现了公司经济价值的正面或负面的变动,这个变动是由营业环境或财务环境的变化或者前景变化引起的。
通常收益质量评价可以做如下解释:高质量收益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公司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前景,同时表明管理层对公司经济现状的评价较为客观;反之,低质量收益指标表明管理层可能夸大了公司真实的经济价值,对公司状况进行了粉饰,或者表明管理层没有客观地反映公司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前景。收益质量上升表明管理层的决策越来越客观地反映了公司环境,同时也表明了公司增加经济价值不是依赖于降低收益的质量,而是提高了创造能力;反之,收益质量下降表明相对于过去,公司目前状况和前景正在恶化,管理层通过降低收益质量来增加收益,企图向外界传达比公司实际状态要好的经济状态信息。可见,收益质量分析突出了公司目前和未来的替换价值创造,因而可称之为实质性分析。
要分析收益质量应特别注意识别“会计红旗”。会计红旗表示公司收益下降或对收益不利的影响因素,如审计报告有异常的言词;公布日期比正常的日期晚;应收账款的增长与过去的经验不一致等等。“会计红旗”可能暗示,公司特征正在发生变化,公司的会计数据具有潜在误导性,或者在分析报表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
成长率分析对公司的定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司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销售收入、收益及股利的预期成长率。一般来说,成长特点和成长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对成长率的各个变量进行数量计量;2.说明各种成长来源,包括成长来源的数量性分析,也包括质量性分析,重点是各种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司经营特点和财务特点、研究会计期间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3.预测未来的成长水平和预测分析可能的财务效率和经营成果。
无论是收益质量分析或成长率分析,都要着重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仔细地分析。分析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很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看出资产和负债之间关系的变化,特别是收益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是收益质量分析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如虽然收益增加了,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少了,这表明收益增长可能是通过非经营活动取得的;股利低于收益但高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意味着目前的股利水平可能是不可持续的。
六、参考其他重要的信息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145-02
财务分析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系统分析和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解释各分析对象相比于上一个会计期间发生变动的原因,发现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衡量目前财务状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将大量的会计数据转换为对管理者决策有用的信息。真实、客观的财务分析报告可以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是单位下年度合理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还可根据财务分析报告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1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财务分析重视不足
财务分析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单位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过去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全部由财政资金来买单,单位资金不足时,只需要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便可以获得拨款。在这种体制下,事业单位往往更加重视财务核算,而忽视财务分析,因为只要做好财务账,定期出具财务报表,就相当于完成了大半财务工作,对财务数据加以分析只是例行公事,财务人员逐渐将财务分析工作“边缘化”。而且,财务分析指标由于单位利用率不高,所以科学性与规范性长久得不到提高,财务分析渐趋于主观化与片面化,单位决策者很难对其加以利用。
1.2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过于单一
依照如今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务分析多是以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的报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以研究单位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财务分析的依据过于局限性。即便有些事业单位打破了报表数据的束缚,但分析指标却极为有限,分析手段过于单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经费自给率和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例等。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推行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指标体系还远无法达到现代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指标体系过于单薄,对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经费的使用效用等情况都没有科学的加以反映,对指标反映的情况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析说明,也没有就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等环节,严重制约了单位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性。
1.3没有依据体制改革的趋势建立相应的财务分析体系
所有的事业单位不能都采用一个财务分析体系,需要依据事业单位的具体状况建立相应的体系。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国家按照一定的需求审批的,然后该单位又按照一定的比例拨给相应的项目组。不同的单位我们进行财务分析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差额拨款单位或者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是需要按照经费自给率和资产负债率进行财务分析,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则不能够采用这样的方法,它必须把重点放在预算,项目的正确性,支出结构几个方面。本来这些都需要事业单位考虑的,但是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这样的财务分析体系。
2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内容及注意事项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水平若想有所提高,除了加强会计体制改革之外,还要建立和完善新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使财务分析工作更加立体和全面,保证分析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下面我们先对过去的三个固有指标加以分析,并提出几个新的财务分析指标:
2.1固有指标
2.1.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中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主要反映的是将债务资金运用于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单位资产的偿债能力,它是应事业单位制度改革要求而设置的“从债权人角度,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单位偿还贷款的安全程度;从债务人角度,资产负债率体现了单位对债务资金的利用能力”但从事业单位的固有性质出发,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对单位有利。
2.1.2经费自给率
经费自给率反映的是单位的自有资金是否能满足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单位自身组织收入的能力,计算公式为: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经费自给率是事业单位衡量财务收支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财政部门也是根据单位的收支结余提取职工的福利基金因此,该项指标对事业单位尤为重要。
2.1.3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
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是反映单位各类支出的结构比例。计算公式分别为: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这两个指标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的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从事业单位的社会角色和单位性质来看,事业单位应当加重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例,降低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例,充分体现事业单位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出发点。一旦人员支出的比例提高,就会出现被“人头”吃掉的现象,这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极为不利。
2.2新增指标
2.2.1计划完成率
事业单位为社会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其经营发展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为社会服务的具体体现则反映在一个个项目活动的完成情况上,事业单位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就应当强调计划的完成率,强化计划的执行力,定期考核一定时期内经营计划的完成比率,分析事业计划完成与否的原因,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2.2.2预算执行率
如今,事业单位越来越强调预算的执行情况,以预算指标控制单位的经营运作,因此在财务分析中加入预算执行率是非常重要的。计算公式为:预算执行率=实际指标/预算指标×100%。在经营期末,对财务数据进行逐项分析,分别找出差异原因,严厉打击对预算收入随意挪用的现象,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合规运作。
2.2.3资产闲置率
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事业单位有加强自身资产管理的义务。如何有效利用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是事业单位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资产闲置率是单位闲置资产与所有资产的比率,公式为:资产闲置率=闲置资产总额×100%,它体现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率。事业单位由于自身性质的原因,有义务将该比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这才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态度的正确体现。
2.2.4应收账款坏账率
预算经费的合理利用是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主要职责。应收账款坏账率是单位呆坏账总额与应收账款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单位对往来款项的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将应收账款坏账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保证预算资金的高效运作。
3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对策
3.1强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明白财务分析的作用单位领导需要严格的监督下财务管理人员,让他们能够合理对单位财务进行预算并严格的要求管理人员对这些预算进行执行。所有的预算只有得到批准后才能够向上级部门提出资金要求。财务管理部门也要采取相关措施对单位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分析考评,及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这样就能够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水平。
3.2财务分析报告的目标明确
财务人员明确需要财务报告的对象和他们主要管制那些业务。明确地了解这些能够让报告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写财务分析报告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这样的财务分析报告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这些都会对财务分析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3.3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单位业务之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透彻地理解所有的资金数据的业务背景,这样才能够让事业单位的财务和业务之间建立一些联系,这些联系不是牵强附会的,而是根据背景产生的。财务人员因为了解了该单位的业务就能够准确真实地做出财务分析。只有业务和分析相结合才能让员工在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不空洞,所有的分析都是有真凭实据的。
参考文献:
[1]廖幸,韦爱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对策[J].中国外资,2011.
[2]贾春梅,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财务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2.
关键词:财务分析;中小学;数据;财务报告
所谓财务分析,就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
社会中经济个体进行财务分析,有利于合体管理其财务的收支,为了解历史财务活动,基于现实财务状况,做出关于未来财务活动决策提供相关合理的财务数据支持和财务引导。中小学的财务工作中,对于国家拨款的金额的管理,应该包括拨款金额在会计账目中的收入记录和支出记录,对于拨款金额相关的会计活动按照重要性原则做合理记录,并分析学校对拨款资金利用效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对拨款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通过合理规范的国家拨款资金高效使用的财务数据报表凸显学校发展效率和发展需求,方便学校财务相关成绩的汇报,从而为学校的发展取得更多更具优势的国家政策支持。
一、中小学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财务分析主要目的是为管理决策作出相关的评价。中小学也需要做好财务分析,根据财务分析为学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的计划作出评价,并适当的改变某些计划,从整体大局上促进学校的发展。这是学校提高财务分析想要达到的一个效果。除此之外,由于财务分析涉及到了学校运作的方方面面,从财务分析中,可以看到很多现实的学校的情况。如:学校财务预算的情况、学校近期想要达到的发展成果的情况。
学校通过财务分析,对过去学校的情况查漏补缺,对于不足之处想办法在将来弥补,不再发生同样的问题。另外,根据财务分析指导未来的教学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在教育上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在教育上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期实现全民高素质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更应该注重财务管理,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减少资金的浪费。将教学资金切实的用在教育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学财务分析的内容
1.分析学校当期收支情况
中小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财务分析,如学期末、学年末、月、季度等形式的财务分析。分析学校当期资金收支情况,主要就是学校在固定的一段时间内是否出现财政赤字,学校的资金是否有出现被他人挪用等现象。分析学校当期的收支情况主要是通过分析学校的财务报表来进行的,分析学校当期结余情况,为学校接下来的教学计划提供一定的指导。
2.分析经费收支明细
中小学校实际生均公用费用=公用经费的累计数/年均学生数。对比生均公用费用支出和财政补助的生均公用经费的差异,如果是差异小于0,那么就要注意学校是否有一些教学设备的开支,例如新购进一批教学实验设备、修葺学生宿舍等。分析经费收支情况后,预测学校资金风险情况,对学校下一期的经费使用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3.分析教学交流的费用
在中小学中,经常会有不同的学校进行交流的情况,或者说是一些相关的领导来考察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接待招待的费用。一般而言,这个费用在学校的公用经费中是不能超过2%的,如果超过了,学校就要分析超过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招待的时候要注意费用的控制。比如:接待的时候,让来访人员住在学校的教师公寓、在吃饭的时候则在学校的食堂。节省费用,倡导节约的作风,将更多的经费用到学生身上去,用于教学设施的配备上等。
4.分析学校教师培训费用
分析当期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的费用。按照国家的规定,中小学用于教师培训的费用是占到公用经费的10%以上的。如果没有达到,则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上,提高教学质量。
5.分析学校往来款项的情况
在分析学校的往来款项中主要的就是学校的代收费、代管费、教师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费用等费用的情况。在学校对学生的代管费中,按照国家规定,应该是遵循“学生自愿,按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财务分析中要分析学校的代管费用,是不得盈余的,严格按照规章来办事。在教师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费用的收取上进行核查清理,如果没有及时的交付,则应该督促教师尽快补齐。
三、中小学财务工作的注意事项
1.重视财务分析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的相关领导要改变思想,认识到财务分析在学校运作中的作用,认真的督促财务部门做好财务分析工作。由于学校的一切运作都离不开资金,自然也就离不开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的部门的工作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校应该给予财务部门一定的职能,促进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财务分析的客观性原则
中小学的财务分析主要就是对一些报表、数据进行分析,而分析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主观思维的影响。当发现某一项的分析有问题时就需要寻找原因,以便调整今后的教学工作。而在寻找原因时有时会有一些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那么,学校在开展财务分析时,不能把一项工作交给一个人来做,应该几个人一起,大家一起寻找原因,因为有时候这个人会遗漏一些东西,但是另外一个人就会注意到了。这样互相弥补,最终达到财务分析的客观性。
3.财务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中小学校的财务分析就是数据的分析,这就要求数据一定是真实准确的。而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财务工作进行得不够好,在一些数据上的表述也是多种多样,不合规范。财务工作人员没有考察国家相关的规定,就任意的将自己以为的数据用于分析中去。比如:国家规定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小学生4元、初中生5元(按每年250天计算)。但是中西部的学校在做财务分析时,却将数据弄错,这样直接导致之后的分析都存在问题。因此,中小学在做财务分析时,对于分析中的每一项数据都要进行核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不可将模棱两可的数据用于分析中去。
4.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
由于我国目前中小学普遍的不重视财务工作,即使是做了财务分析,在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上也不合规范、不科学、不合理。做财务分析必须要有相当专业的财务知识,能够正确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寻找原因,提出今后教学工作中应该改进的地方。
很多中小学的财务分析只是各种数据的罗列,而没有进行相关原因的分析。另外,在财务报告的撰写规范上,也没有按照应有的格式来撰写。虽说,财务分析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还是有基本的要求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财务分析报告其实也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的。因为财务分析会分成很多形式,而不同形式的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和撰写格式也是不同的,所以学校在做财务分析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分析,最后要怎样来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四、结束语
总之,中小学的财务工作很重要,它关系到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财务分析又是财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对学校进行相关财务方面的教育,让各中小学校的领导注重财务工作,注重财务分析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为学校的财务部门选取一批高质量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高的人才,促进学校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学校领导要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在学校决策中的影响力,督促财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财务分析,为接下来学校的计划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财务工作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也要时时注意相关问题。对数据的分析时确保每一项数据的正确性,在做原因和对策的分析时要保证客观有效,能在实际操作中切实的起到相应的效果。在财务报告的撰写上也要使用专业的术语词汇,确保财务报告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财务分析;现状;方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42-02
财务分析是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资金的管理和学校的项目建设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教育部门对于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自身的忽视等原因,大多数小学的财务分析工作都没有取得理想成果。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要提高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关注度,在遵循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改进财务分析工作。
1 小学财务分析工作的内容和现状
1. 1 小学财务分析工作的内容
小学财务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分析学校财务报表、分析往来款项的清理状况、分析学校财务异常现象等。在对学校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要着重分析学校的资金流动状况,确保学校基本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要分析学校的收支状况和经费报表,了解资金的使用状况,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于教师的培训费用、学生的公用经费、教职工的工资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要进行仔细核对和分析,确保经费用于合理的领域。小学财务分析工作还包括多项细微内容,这就需要学校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1. 2 小学财务分析工作的现状
财务分析工作对于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提高学校资金的利用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小学财务分析工作却面临着很多问题,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之所以造成这一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小学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组织,因此,大部分学校都将发展的重点放到了社会效益的提升上,却忽视了经济效益的发展,没有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第二,学校自丧失。如今,国家采用的是全额预算管理模式对学校进行财务管理,行政手段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这就造成了学校自的丧失。学校通常不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财务分析工作不够重视。第三,小学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人员,直接由教师代替。许多学校的财务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的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往往只能完成简单的记账和报账工作,不能胜任财务分析和财务核算的任务。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小学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关注的问题。
2 小学财务分析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2. 1 小学财务分析工作的具体方法
2. 1. 1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收集财务信息和数据,然后将两个或者多个关联性较强的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在进行实际比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比较方法:
第一,横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指的是在完成财务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后,与其他学校或单位进行比较和分析。采取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所选择的比较企业一定要与自身存在一致性和相似性,不能随意选择。而且,要选取同一时期内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比较。第二,纵向比较法。这种比较方法指的是选择本学校不同时期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历史时期财务状况的差异,并且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找出以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推进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差异分析法。差异分析法指的是将学校的计划经费投入与实际的经费使用状况进行比较,如果两者存在较大差异,要分析计划与实际不符的原因,找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调整和改善。
以上三种比较方法是根据财务分析对象和时期的不同进行划分的,属于内容上的划分,如果从形式上进行划分,还可以分为百分比状况比较法、财务比率比较法和会计要素比较法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2. 1. 2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指的是在对影响因素和预算指标的关系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数量的变化情况,判断各种影响因素对预算指标产生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因素分析法并不常见,在实际的财务分析工作中运用较少,远远不如比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广。
2. 2 小学财务分析工作要遵循的原则
2. 2. 1 整体优化原则
在进行小学财务分析工作时,首先要遵守整体优化原则。从整体上来说,各个小学都属于组织系统,学校是组织结构完整的系统。因此,要想实现组织结构系统的最优化,就要严格遵守整体最优化原则。这就要求小学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工作时,要将学校当作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系统看待,深入分析系统内的资产结构和收支结构等,并且找出最佳结构,让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校处于最佳状态之中,并且能够对整体功能进行有效利用。
2. 2. 2 客观性原则
小学的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工作时,要重视实现分析工作的客观性。财务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财务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在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财务分析工作。有些学校的财务工作人员不考虑小学的实际财务状况,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财务分析工作,这就导致了财务分析结果不准确,财务分析工作质量和水平下降的情况。因此,财务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真实、客观的财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工作,保证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另外,通过分析得出的信息和数据存在多种解释方法,小学的财务分析工作人员要在符合国家财务制度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数据和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为学校的财务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 2. 3 效益性原则
经济效益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财务活动的最终归宿,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小学的财务分析工作人员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时,要遵守效益性的原则,将实现经济效益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在确定财务分析指导思想时,要把效益性放在核心位置,使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以提高,使学校的理财能力得到提升,推进开源节流的实施,让学校的资金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2. 4 财务异常情况分析
在遵循上述工作原则的同时,学校财务分析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工作时,要注意发现学校财务中存在的异常状况,一旦发现差错和矛盾,要及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善。财务工作人员要对支出明细表、资产负债表和往来款报表进行核对,分析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和问题。还要对报表和辅助账进行核对,观察其是否相符。对各个账目之间的准确性进行核对,比如核对资产负债表中所记录的资产负债和资产总计是否存在出入;核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及其他应收款项与明细表中的项目是否一致;核对学校所计算出的数据和报表中的数据是否相同等。
3 财务数据的分析措施
在进行小学财务分析工作时,许多学校所编制的财务分析报告只是将财务数据和信息简单地排列出来,还有的财务分析工作人员,虽然将财务项目收支在某个时期内的变动现象在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来了,却没有对变动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没有说明项目收支发生变化的原因。财务工作人员在编制财务分析报告时,要体现出项目收支出现较大变动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今,小学的学生数量在逐渐减少,国家对于学校的财政经费拨款也相应减少,但是,有的学校为了在等级评估竞争中脱颖而出,要进行教室条件改进、设备更新,还需要开展一些学术活动。这些活动和项目的开展依然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因此,学校要做好财务数据的分析工作,管理和控制好经费支出,提高资金利用率,用最少的经费建设最好的项目。
4 结 论
由于教育部门对于财务分析工作不够重视和学校自身工作效率低下等小学财务分析工作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对小学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对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分析方法,遵循财务分析工作原则,提高小学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财务管理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笑伟. 做好小学财务分析工作的有益探索[J]. 经营管理者,2013(16).
[2]孙惠娟. 小学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 现代商业,2013(23).
[3]王慧芳. 财务分析是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J]. 青春岁月,2012(21).
一、考试特点和命题规律
(一)考试特点一是考试方式有闭卷和开卷两种。考虑到考生年龄较大,实务经验比较丰富等特点,采用开卷考试,考试时考生可以查阅《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等考试资料。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无须死记硬背,但如果对考试知识点不熟悉,临时翻书可能是越翻越乱。因此,为了能稳妥应试,力争一次成功,需要将考试大纲先全面阅读一遍,再按照重点精读2遍。有了3遍的基础,才能在考试中根据试题的要求准确找出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二是考试题型只有一种,即案例分析题。高级会计实务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对所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因此,采用案例分析的题型是最好的选择。三是题量。高级会计实务总分100分,60分及格。试卷卷面总分为120分,共9道案例分析题,其中有二道案例题考试内容分别是企业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每题20分,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专长选做其中的一道题。四是考试时间。高级会计实务的考试时间长度为3个半小时,在2008年9月7日上午进行。
(二)命题规律一是考试涉及面广。在考试大纲中涉及的四个内容中,每个内容都有案例分析题。现将近三年考试中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税法规的分值分布归纳如下:会计部分在考试中占50%(共4题),财务管理占25%(共2题),内部控制约占13%(1题),财税法规约占12%(1题)。在2007年会计试题中,企业会计卷面有三道案例题,其中有二道10分的题是所有的考生必做的,20分的案例题可以选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卷面有二道案例分析题,其中有一道10分题是所有考生都要做的,20分的案例分析题可以选做。由此可知,会计试题中,企业会计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多一道10分题,然而每年的财税法规案例分析题,以行政事业单位为背景,以求“平衡”。二是考试题量较大。高级会计实务试题卷面总共9道案例分析题,实际要求做8道案例分析题。由于案例分析题不同于单选、多选等客观题,每题案例分析题所给的背景资料较多,要求考生理清思路,然后按照要求答题。三是试题难度适中。在会计领域的相关考试中,高级会计实务的试题难度适中。高级会计实务重在考核综合分析能力,知识面要求宽泛,但专业技能不是要求很深。四是答题要求灵活。高级会计实务采用案例分析的题型,考核考生的分析能力,答案可有多种写法,因此,答题比较灵活。当然,答题应围绕考试的主题展开,通过考生的答案,可以准确判断考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备考注意事项
第一,保持良好心态。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保持良好心态非常重要。许多考生已经多年没有参加考试了,而且在工作中作为负责人,经常“考”别人。现在猛然参加考试,难免有紧张焦虑情绪。要克服紧张焦虑的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乐观心态,把考试当作一个项目进行管理。
第二,积极参加辅导。参加辅导可以掌握了重点、理解了难点、熟悉了答题技巧,随老师一起学习效率比自己看书高得多。
第三,制定复习计划。参加高级会计实务考试的考生,一般都是各个单位的财务负责人、业务骨干等,平时工作量大,应酬多。现在报名考试了,一方面不能耽误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考试,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考试也是一个“工作”,从7月初开始,每天复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一边随老师讲课进度听各章的重点,一边详读考试大纲和做习题;在复习完各章后,研究以前年度试题和做一些模拟试题。在考试之前一周,再做一些冲刺题。
第四,合理选取教材。最重要的教材就是《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中国会计学会主编的《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辅导用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题,是比较好的参考用书。总的说来,参考书不宜太多,太多了看不过来。
第五,分析历年试题。通过分析历年试题,可以熟悉出题规律,理清出题思路,对考试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