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禽养殖办法

家禽养殖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禽养殖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禽养殖办法

家禽养殖办法范文第1篇

一、免收范围:

(一)家禽养殖企业。指从事家禽饲养业,经工商登记注册取得工商执照的企业;

(二)禽类加工企业。指从事活禽收购,进行屠宰加工,出售生鲜、冷冻、熟制禽类产品,经工商登记注册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企业;

(三)家禽养殖户。指从事家禽养殖的农户。

二、免收项目:

(一)国土资源局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和养殖农户的禽类及其产品全额免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防洪费)。

(二)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和养殖农户免收下列行政事业性收费:

1、农业部门收取的“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重检补检)检疫费”。

2、工商部门收取的集贸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对在集贸市场从事家禽及其产品销售的经营者,免收集贸市场管理费。对从事家禽养殖、加工的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3、环保部门收取的“排污费”。

4、水务部门收取的“城市污水处理费”。

5、交通部门收取的“车辆通行费”。在本市高速公路行驶并运输雏禽、家禽及其产品的运输车,免收车辆通行费。

三、各部门要坚决取消各种乱收费项目,防止在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期间向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和养殖农户收取消毒费、扑杀费,坚决纠正违规收取免疫费、检疫费、重复检疫、重复收费以及只收费不服务等行为。

四、20**年11月1日至本通知期间,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和养殖农户已经按规定缴纳的基金和收费,不再退付。

五、各项基金和收费的具体免收办法由各主管部门制定实施细则(报市财政局备案)并负责解释。

家禽养殖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家禽养殖 养殖安全现状 应对对策 疫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69-01

众所周知,家禽类养殖一般分为两种,陆禽类与水禽类,陆禽类中包含肉鸡、肉鸽等,而水禽类以鸭、鹅类为主,禽类的养殖有一定的风险性,这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现代科技的农业生产将禽类安全的风险降得很低,而以农户形式存在的小农产业禽类养殖的危险高得多,介于此,农户们对农产品的选择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挑选禽类种苗前优先考虑抗病能力强、抗寒能力抗热能力等适应力较强的品种,除此之外,因为条件不太允许,对于家禽类疫苗的接种不仅仅是农户不能及时接引,不少成规模的养殖场也考虑到成本的问题而不予接种,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同样也是家禽类养殖的大型农业基地,这主要是依赖于本省作为大型商品粮基地与多年的养殖历史,在我国的禽类发展史上,禽蛋类的产量多年高居世界第一,这是不容争议的里辉煌历史,但相对于国外先进的家禽养殖技术,我国在家禽养殖安全上还有诸多的不足。

一、家禽养殖安全的存在与差距

家禽养殖安全,顾名思义,就是在家禽商业养殖中对干扰禽类正常养殖条件问题的总称,疫病为家禽养殖安全的主要课题,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数据指标也能够反应家禽养殖安全中的一些基本点,如成活率等问题。

和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家禽养殖业与其差距较大,从肉鸡的成活率上来看,要比欧美低8%到10%,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成活率要低于外国正常水平,这说明在平时的管理上有缺漏,造成了禽类不必要的死亡使得家禽类出现了不必要的损失,在家禽安全的防治工作上,我国还没有对禽类企业树立标准的疫病防范应急体制,每每爆发大型疫病只是以销毁工作为主,对疫病防治的实际抓紧力度并不足,如种苗的接种工作在商品鸡市场严格要求,但实际上一部分企业为求利益最大化拒绝接种,而另一部分则是希望接种疫苗规避风险,却苦于没有充足的疫苗接种市场,这是农业配套设施不健全所导致的。

二、我国家禽养殖安全的现状

提到家禽养殖安全就不得不提到食品安全的话题上来,生产者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在我国当下的食品安全市场上,苏丹红的蛋类与含有过量激素的肉类不断地挑战着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尤其是禽蛋药物残留等对消费者群体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禽蛋产品在走上餐桌之前,生产者为了保证其存活率大量的、不科学的使用农药,以及在肉鸡的培育过程中使用激素类药物使得肉类在上市之后质量品质不达标,这是市场对肉禽类养殖产生抗拒的根本,目前对于家禽养殖疫病的防范等都处于初级实行阶段,包括人员与物品的流动等都不能规范化,这也是我国家禽养殖安全现状陷入两难的尴尬之一。只有通过更为细致的调理制定与贯彻养殖安全与食品安全,应当从家禽产业的建厂之初便有所策划,从安全入手考虑问题,对于养殖安全从家禽的各个环节把关开始,紧密的将养殖安全与企业实际利益结合起来。

三、家禽养殖安全控制对策

1.家禽类种群控制

禽类的种苗从精挑细选最后再进入养殖工作,在正常的饲养中,家禽也是极为容易“病从口入”的,因此要从日常的饲料管理起,严格的把控好饲料源的质量问题,并且通过多种特色的营养饲料增加家禽营养均衡吸收,提高其抗病能力与绿色无公害标准。

提供的水源也要严格控制,对不同的家禽、不同的种苗进行分割饲育,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同时及时的清理家禽的生活设施,分配合适合理的饲养密度,并及时的对家禽的健康进行检查。

2.周期性检查工作

在家禽类的养殖工作中,要周期性的对养殖场进行养殖安全问题排查,如鸡舍、孵化室、放养区等等,定期的喷洒消毒水,严格的控制消毒水浓度,及时的在生产区做好清洗、消毒等工作,同时需要注重的是在进出这类养殖场所的工作人员同样应当做好自己的个人卫生问题。

在养殖区出入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同时禁止外来人员进行参观等活动避免病菌入侵,在周期性的检查工作中尤其要注重的是饲养区的全封闭工作,避免家养禽类与野生禽类接触导致禽流感等可怕病体的传播。

3.病体根源控制

总体来看养殖安全的威胁主要源自于引进的病禽、野生禽类的接触、非自然死亡家禽尸体处理不当、污染饲料等等,为养殖场家禽接种抗禽流感疫苗等等只是最基本的防治工作,更多的则需要养殖人员在平时维护工作中留意,需要从病体的根本上控制病源,就要对引进的家禽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饲养,在2-4周内无正常的病理显示则可以正常养殖。

综上所述,养殖企业必须要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从源头上断绝病体对家禽养殖安全的威胁,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监督执行办法是核心,其次配备专业的兽医,用科学手段对防疫工作加大重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发生,杜绝疫病进入禽群。

科学的饲养管理,配合药物防治与疫苗接种,才能够获得最佳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林伟坤. 规模养殖户家禽疫病防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家禽养殖办法范文第3篇

禽肺病毒是一种带有传染性的常发生在家禽身上的一种病。禽肺病毒很难察觉,一般是大规模的爆发,迅速感染家禽的上呼吸道,并且会传染到肺部,严重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目前经过研究,在很多的高寒地区更容易爆发禽肺病毒病,尤其是在高寒地区饲养的肉鸡,如果感染了禽肺病毒会变得头部肿大,口吐白沫,不仅会影响家禽的繁殖能力,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禽的死亡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高寒区禽肺病毒病的症状

高寒区禽肺病毒病最初发现于非洲,随后随着发展,渐渐蔓延到了我国。在二十世纪末期发现于我国的黑龙江地区,禽肺病毒病只要是接触就可以传播,但是需要一定的媒介,一般情况下,受到污染的饲料,或者是水源,以及空气中的细小微颗粒都可以作为传播的媒介,经过研究甚至在很多野生鸟类的身上也带有大量的禽肺病毒。这个病毒带有一定的潜伏期,如果是幼鸡在四到七周的潜伏期内就可以爆发,如果是种鸡大约需要在二十四周以上的潜伏期爆发。所以不同情况需要不同分析。有很多养殖者认为,如果给鸡打了疫苗,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在专家研究后发现,进行过疫苗注射后的鸡也会发病,并且发病率在百分之五左右,百分之五看似不多,其实会对大型鸡群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一旦开始传染,就很难控制病情了。根据这个数据就可以了解到不进行疫苗注射的鸡的患病率更高,并且有着高死亡率,最高死亡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1]

此种病毒病十分容易复发,如果没法及时预防和防治,很容易在下一个时间里再次爆发。被感染后的鸡会在短期内出现呼吸道上的反应,比如说是剧烈的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困难、头部变大变肿、厌食、腹泻、粪便颜色出现明显变化等等。这个时候的鸡产蛋量也会明显的下降,根据统计,鸡的产蛋量比平常时期低约百分之十,并且能看出感染后的鸡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即常常转圈、走步蹒跚模糊等等,即使有的时候正常产蛋,蛋也会出现畸形等不规则的形状。如果出现了诸如此类的情况,需要及时的诊治,并且对初期症状加以判断。有关的家禽养殖者一定要密切注意鸡的情况,如果看到头部开始变大,并且眼睛等部分有黄色的分泌物流出,就要及时对其进行检测和治疗。因为这个病毒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传染性鼻炎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所以在诊断初期应该进行比对治疗和鉴别,当然,如果想要能得出准确的判断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诊断,最常用的的方法有血清分离法。一般来说,像是很多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自行对病变部位进行取样测试,采取有关的样本最好是越快越好,如果超出了一定的时间段,样本也会变得不真实了,因为如果是感染后期的鸡已经不再是病毒的问题,而是会有一定的细菌掺入其中,这时候依靠单纯的测量已经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了,所以说,在青海等高原地区,医疗条件较为困难,很难在短期内进行确切的诊断。并且在最近时间的调查情况下可以发现,在我国的青海、等高寒地区,禽肺病毒的爆发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这也就说明进行禽肺病毒病预防的重要性。[1]

2 高寒地区禽肺病毒病的预防办法

在临床医学的研究观点来看,这种病毒病史没有准确的预防方法的,因为这个病存在高几率的不确定性,所以预防方法也显得不是那么统一。

2.1 定期疫苗

对家禽定期注射疫苗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大部分的家禽体内有一定的抗体,在遇到病毒的侵袭时有自身的抵抗力可以抵抗。但是在我国很多的高寒地区,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作为保障,这个时候就需要当地有关部门增加资金投入,让高寒地区的养殖者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进行疫苗的注射,在源头上防治禽肺病毒病才是最关键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除了定期疫苗之外,应该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应该保证家禽住所通风、处于阴凉处。需要注意的是,疫苗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活的,如果超出了那个时间,需要再次接种。一般情况下说,幼鸡很容易感染类似病毒,在养殖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幼鸡的管理,如果发现了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检查和处理。经过研究发现,一般在18-25周的家禽最适合进行疫苗注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活菌杀毒,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消毒,这样可以防患于未然。

2.2 正确选择治疗方法

如果不慎感染了大规模的禽肺病毒病,那就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一般需要对应相应的后期继发感染来治疗,后期很容易继发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可以再治疗过程中相应的加入治疗类似病毒的药物,让继发感染不再出现。继发性的感染的伤害力往往比原发性病毒要高,所以要对此特别防范。此外,在接种疫苗的前5天内,可投服一些免疫增效剂,如免疫营养素、黄芪多糖、朴静等,这样既能缓解接种疫苗对鸡造成的应激,又可刺激鸡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效果。此时,还应该相应的增加电解多维的用量,这种药物能够在源头上增加家禽的抵抗力,让禽肺病毒病成功抑制之后提高相应的免疫力,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经济损失,提高家禽的个体性能。通过调查后发现,在我国西部的一些高寒山区,并没有太良好的医疗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医疗卫生条件,很难在短期时间内控制住有关的病毒病情。[2]

2.3 合理养殖

养殖者需要具有一定的养殖意识,并且能够了解家禽的生活习性,在日常生活中密切观察家禽的表现,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应该马上反映、马上检查。建议我国的西部地区加强对养殖者的技术培养,正是因为很多养殖者的技术管理不到位,才会对很多疾病没有及时发现和了解,最终结果十分严重。很多大规模爆发的禽肺病毒病都是因为发现不及时才导致的,加强对家禽的观察可以让禽肺病毒病的复发率降到最低,在饲养过程中加强管理,保证食物的安全卫士,防止“病从口入”。在养殖的过程中,不宜使用太高的养殖密度,及时处理家禽的粪便,有条件的可以随时消毒随时检测。像是青海这样的高寒地区应该注意鸡舍的保温,可以在鸡舍建造过程中,加大墙体的厚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家禽有着较好的生活环境。

3 结语

虽然禽肺病毒病的发病率有加大的趋势,但是只要根据科学方法加以处理就能避免损失。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加强预防及时治疗,让发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家禽养殖办法范文第4篇

“前段时间,一直阴冷下雨,如果鸡不呆在鸡棚里,很容易感冒。”这个超过50岁的养鸡人对《21CBR》记者说。她正在该养殖场照顾一批新鸡苗,“三个月后,当人们忘记了这次疫情,这些鸡也是上市的时候了。”

安徽“老乡鸡”的创始人束从轩也养殖着270多万只肉鸡。他说,可以从叫声去发现鸡的问题,譬如饥饿、生蛋或者不适。如果肉鸡们患上感冒,也会像人那样咳嗽――不过,如果染上禽流感,尤其H5N1,那就比咳嗽严重得多。

尽管已经出现人类感染的死亡病例,但H7N9病毒对禽类的危害,远远比不上H5N1。H5N1多次造成了大面积的禽类死亡,乃至时有发生的人类病例,都让它成为养殖户们的头号“敌人”,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重点监控对象。

扑杀和疫苗,是养殖业抵御H5N1禽流感疫情的两大途径。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的农业部门逐渐建立了强制的H5N1禽流感疫苗接种的防控体系,并提出了“百分百”接种的防疫接种目标。于是,在浙江、安徽等华东地区,一只肉鸡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高达18次的疫苗接种。其中,隐现着H5N1禽流感疫苗的研发与生产,以及一个由国家“埋单”的封闭产业的背影。

一只肉鸡的接种生涯

当进入“云竹岭山鸡”养殖场时,《21CBR》记者被叮嘱戴上口罩和隔离服才可以探视饲养鸡苗的房间。这更多是为了保护鸡苗――陌生的外来者往往带着细菌或病毒,或可重创整个养殖场的鸡群。

这些麻花鸡的接种历程,是华东地区肉鸡成长的一个缩影。它们在幼鸡房成长的数十天里,需要接受5次疫苗接种,以抵御新城疫和H5N1禽流感等传染病的危险。到幼鸡长大,在养殖场散养时,它们需接受包括一次H5N1禽流感疫苗在内的接种。若是蛋鸡,在一年多的“服役”生涯里,更需要接受4次H5N1禽流感疫苗的接种。

打针接种的工作,通常要由专业人士来完成,譬如畜牧兽医系统的兽医。在浙江,上门为农户接种禽流感疫苗的收费是0.1元人民币/羽。“其实农户自己也可以打针,但速度慢很多,”章美芝说,“专业的兽医局来两人,一人提鸡一人扎针,又快又准,1000只鸡的接种,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这些H5N1禽流感疫苗通常要存放在冰箱的冷藏柜里,有效期不超过一年。除了接种打针,检测接种的效果也是必要工作。在束从轩的安徽鸡场里,肉鸡们在第90天、130天和150天时被抽检抗体,以监测可能发生的疫苗失效。

养殖户们对H5N1禽流感疫苗的记忆,可以贯穿至10年之前。上海崇明地区的养鸽户对记者说,肉鸽们从2002年就开始接种产自哈尔滨的禽流感疫苗,如今在每年4月和9月都要接种。这些疫苗厂培育病毒疫苗的主要原材料也来自于鸡,一种“海兰白鸡”产下的受精卵(鸡胚)。

尽管疫苗厂的业绩受制于鸡胚等原材料的行情,但业内人士向《21CBR》记者形容,疫苗本身的生产成本对比起售价来说,相见甚微,“如果不算购买毒种、生产研发等成本,生产成本和售价的比例大约在1比10左右。”

目前,中国的家禽都被要求强制接种H5N1禽流感疫苗,但迄今为止,H7N9与H3N2等禽流感病毒一样,对家禽是低致病性的,仍未踏入强制免疫的门槛。

在P3以上等级的实验室里,被分离、挑选的禽流感毒株经过制备,然后被分发到疫苗生产厂里,成为疫苗生产的“种子”,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到两个月时间。制备这些毒种的实验室,通常向疫苗生产厂商收取购买毒种的费用,乃至出售生产的工艺。

“禽流感疫苗的制作工艺和过程大同小异。现在如果要制造H7N9禽流感疫苗,从病原体到生产出疫苗,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中国唯一生产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的企业北京科兴的市场部经理刘沛成对《21CBR》记者说。

流感病毒变异的速度,以及疫苗有效期的限制,是疫苗生产厂商们感到头痛的问题。从2003年开始,H5N1禽流感病毒疫苗的“中国标准”(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属下的国家禽流感实验室制备),便已更换了5种亚型,每一种亚型都经历了从毒种制备到疫苗生产的过程,这不但意味着购买毒种成本的增加,还意味着有限的销售时间。

“百分百免疫”的口号与现实

这轮H7N9禽流感的疫情,发生在农业部门“春防会战”之际。每年三四月,中国的各级畜牧兽医部门都在全国进行行政动员,内容包括督导接种、确保接种率等。今年春天,各地方农业系统也纷纷提出“家禽免疫率确保100%”的口号。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近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主角。早在2006年,当时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下称“哈兽研”)所长、农业部禽流感国家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在CCTV的节目里称,注射疫苗是对抗禽流感“比较好的选择”,而且“成功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目前,欧美多数国家采取全部扑杀的方式应对禽流感疫情,而非免疫方式,以期从根源上“净化”禽流感病毒。在中国,扑杀后补偿养殖户的国家标准为10元/羽,10年来均无变化。不过有研究显示,“以禽流感疫情最重的2004年为例,全国各疫区共扑杀各类家禽905万只,在原来每只10元的补偿标准基础上提高一倍,全国也因此增加财政支出0.905亿元。”

一位东北疫苗商向《21CBR》记者表示,H5N1禽流感疫苗由国家“埋单”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02年。现在,哈兽研的禽流感国家参考实验室每年制备的毒株,已被农业部门确认为H5N1禽流感疫苗的唯一指定标准。根据全国的家禽保有量,中国每年都按照“每羽一针”的方式,去制定H5N1禽流感疫苗的采购数量和财政支出。

“不过,从中央到省,省到市,市到县,疫苗派发下来以后,是否真正做到百分百接种,却不得而知。”接受采访的兽疫专家和疫苗界人士对《21CBR》记者表示,从基层兽医站到家禽身体的“最后一公里”,正是强制免疫体系最难落实的一环:一方面,基层兽医站的条件难以全面满足疫苗低温储存的要求;另一方面,知会式的派发实际上也减弱了免疫的强制性。

实际上,在历年的H5N1禽流感疫情中,都有报道显示,相当一部分疫区的散养家禽并没有接种禽流感疫苗。去年底,在南方一些省份,更出现了免费疫苗被不法兽医站倒卖的报道。《21CBR》记者在华东地区的走访过程中,也屡见家禽养殖户因各种原因忽略疫苗接种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速成鸡”工业里更是公开的秘密――饲养者倾向于用隔离和喂食抗生素的方式,去减少肉鸡们感染疾病的机会,而不是接种禽流感疫苗。“大企业一波鸡几百万只,如果接种的话,针怎么可能打得完?”一家上市肉类企业的投资人对《21CBR》记者解释,“而且,在速成鸡(封闭的)的养殖场里,肉鸡与外界互相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得病机会也少。”

在一些禽流感病毒研究者看来,即便是“百分百接种”也难以彻底封堵禽流感的暴发。大约10年前开始,家禽在注射疫苗后“带病毒生存”的议题,已经在南中国的一些研究报告里被指出。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副研究员焦培荣最近对记者表示:“疫苗免疫所造成的免疫选择压力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增加,也加速了禽流感病毒的变异过程。”

H7N9的“横空出世”,以及H5N1病毒本身的不断变异,都提示着这种“家禽全民免疫”体系面临的挑战。“病毒出现新的变异,就要换一个新毒种去生产疫苗。”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为了应对病毒变异,哈兽研的禽流感国家参考实验室近年来频繁制备不同的H5N1禽流感病毒的亚型毒株,并转让给疫苗生产企业。

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各地的农业系统,正在展开更大规模的强制免疫防控工作。一些地方提出了“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口号,抓紧时间对散养禽只等强制接种的“死角”进行扫荡。“家禽全民防疫”的运动依然在中国各地坚决推行。

“皇帝女儿不愁嫁”

转眼间,禽流感疫苗在中国家禽中的使用已超过10年。束从轩回忆,远在2001年,他的养殖场已经使用H5N1的禽流感疫苗,“那时候并没有强制要求,是企业的自发行为和市场行为。”时过境迁,H5N1禽流感疫苗现已是在各级畜牧兽医站流通的必要物资了。

对于流感疫苗生产企业来说,每年3月到7月通常是重要的季节。夏天是鸡胚等原材料供应旺盛的季节,疫苗企业要抓紧时间把疫苗原液生产出来,以备稀释、包装,再制成成品。现在,农业部对禽流感疫苗生产和销售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禽流感疫苗的生产必须在符合规定的GMP生产车间里进行,且每年验收。

根据业内人士的回忆,在2001年到2005年之间,也就是禽流感疫苗生产比较开放的初起阶段,“假疫苗”、“问题疫苗”等事件不时出现,甚至引起过中国北方的H5N1禽流感疫情;一些拥有分离禽流感病毒技术的科研组织,也曾因私制疫苗而受到农业部门的查处。

现在中国农业部为禽流感疫苗生产设定准入门槛,并施以严密监管。“实际上,很多地方的科研机构都在全国各地的家禽身上分离出禽流感病毒。”知情人士说,“但它们必须送到哈尔滨进行最终检验,否则也不能成为国家认可的疫苗生产标准毒种。”

现在,处在非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产业顶端的,是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唯一有资格向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出让禽流感疫苗种毒的机构。哈兽研属下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有权对禽流感病毒进行最终鉴定的研究机构。

哈兽研是中国内地最早涉及禽流感病毒研究与疫苗研发的机构之一。哈兽研属下的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也自我标记为“中国兽药市场首选品牌”。

综合业内人士和上市公司公告的描述,作为唯一有资格向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出让禽流感疫苗毒种的机构,哈兽研转让每一株用以制作疫苗的毒种(以及生产工艺)的价格,在200万到500万元之间,疫苗生产企业也需要把相关疫苗销售额按一定比例支付予哈兽研,这个比例约为5%。

在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里,农业部曾紧急要求哈兽研免费把H5N2疫苗技术转让给其它疫苗生产厂家,以便对受威胁区的禽只强制免疫。目前,禽流感疫苗行业里存在9家农业部指定的企业,行内人士表示,这个“指定名单”也经历了不断洗牌的过程,比如其中曾有民营企业,但如今已被踢出局外。

对于普通兽药和非强制疫苗生产企业来说,H5N1禽流感病毒疫苗等国家强制疫苗的制售,是一条庞大而封闭的产业链。按照农业部“2012年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申请”的办法,政府目前按鸡0.15元/毫升的标准对禽流感疫苗的经费进行补贴,而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2004)》,强制免疫疫苗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

家禽养殖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司+农户”;利益共享机制;农产品品牌;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1)03-0027-04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我国农业的国家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公司+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目前广受欢迎。如何使公司在发展中带动农户致富,实现双赢,也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一些研究指出,建立公司与农户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关键。怎样才能建立起这一机制呢?建立什么样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实现公司或农户的利益最大化呢?安徽省巢湖市瑞祥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值得我们思考与总结。

一、巢湖市瑞祥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的主要成效及原因

巢湖市瑞祥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由巢湖市张梁禽业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巢湖市龙泰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及巢湖市瑞安架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而成。其主营范围是畜牧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

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即与饲养农户签订合同,由公司统一供苗、供料、防疫供药、技术服务、统一回收、屠宰、加工、销售。公司将承包的3000亩荒山无偿提供给农户作为养殖基地。在现有养殖社、龙泰养殖场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养殖规模和公司养殖规模。2009年有养殖户815户,户均年收入15000元。经过多方面努力,2010年养殖户扩增至1500户,户均收入增至30000元。公司股东从事鸡鸭养殖加工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产品销往上海、南京、合肥、黄山、巢湖等地。公司一班人信心十足,完全有希望完成中期目标,即年屠宰鸡鸭各100万只,实现年纯利润160万元,力争带动2000农户脱贫致富。

(一)公司取得的成效

1.建立了养殖基地,激发了农民“在养殖中致富”的热情

农业生产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特点,发展适宜的产业,实现比较优势。龙头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实现大规模特色化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公司因地制宜,建立了养殖基地。利用地形开挖养鸭池塘数十口,水面养鸭,水内养鱼,荒山养鸡。村干部带头承包养殖,周围农户纷纷要求来基地养殖家禽。

2.采取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

公司采取了“公司+农户”模式扶持农户养家禽,积极为农户提供技术、家禽苗、饲料,农民只需投资建好家禽舍就可以饲养家禽。同时企业建立基地后,直接招收或雇佣农民在企业从事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目前公司吸引了300多人进厂就业。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明显增加,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在当年人均纯收入比例中显著提高。农民也被赋予了工人的角色意识,这对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保障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3.实行了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公司引进了鸡鸭屠宰加工项目,完善生产工艺,在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引进国际标准。生产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的要求程序操作,加强源头控制,对原料生产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为形成畜牧产品品牌化、产业化,为促进畜牧养殖产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丰富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绿色食品的有效供给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延长了农产品的加工产业链,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公司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屠宰杀能力达到200万只肉鸡鸭,发展了大规模的肉鸡肉鸭产业,构筑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有力地带动当地畜禽品种改良、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的进一步优化,从而推动当地具有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的畜牧深加工产业进一步壮大,提升肉鸡肉鸭在养殖乃至整个农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对农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及升级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

(二)公司取得成效的原因

通过调研分析,公司能取得以上成效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司与农户之间巧妙地建立了利益共享机制,解决了公司与农户都极为关注的利益分配问题,从而激发了公司与农户的积极性,实现了“双赢”目标。从公司和农户的收益情况来看:

公司的收益主要有:一是节省了自己养家禽在场地、设备、人工、管理等方面的开支,其中场地和管理费开支的节省最为巨大;二是向大批农户直接提供家禽苗、饲料等各种服务,既实现了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和服务的成本最最小化,又节省了市场交易费用,这正是公司可以制定保护收购价的基础;三是从农户获得有保障的原料成品家禽供给,不仅避免了生产风险,而目节省了巨大的市场搜寻和交易费用;四是保证了产品质量,为企业壮大奠定了基础;五是优化资本配置于科技开发、综合经营,提高了高附加值项目的效益。

农户的收益主要有:一是解决了农产品生产的销售途径,减少了寻找交易对象所要付出的很大的市场交易费用;二是减少了独立承担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三是从公司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利益保护;四是获得了增收致富的就业机会。

总而言之,利益共享机制与“公司+农户”这种经营形式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了企业的原料和初级产品供应,又保证了农民的技术、管理、销售渠道,使公司和农民,共享产业化各个环节增值的好处,从而实现了双赢目标。

二、公司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然,公司与农户建立共享机制目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第一,规模相对较小,带动农户发家致富的能力有限。公司起步时间不长,且投资有限,导致公司原始积累不太雄厚,其规模处于渐进式扩张阶段。另外,公司对农户的宣传有限,农户参与经营的数量增长缓慢,公司发展速度也就缓慢。目前,仅有1501户与公司订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的养殖户还存有担心心理,不敢投资,导致公司的规模受到牵制,发展缓慢。

第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公司目前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还具有家族管理的成分。公司四大股东,均参与管理,相互牵制,难免影响管理效益。而且,公司管理人员受到自身素质尤其是管理知识缺乏的制约,其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第三,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农产品从养殖、回

收到加工、销售,时间周期长、资金链长,对订单农户全部现金支付,需要大量资金,确保这些资金按时足额的发放,是对公司正常运作的极大考验。公司有时不能从银行融资,只好求助于民间贷款,这加重了公司的负担,相应地制约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另外,为了发展生产,需要采用新设备、新工艺,这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现行的融资渠道较窄,难以很快获得资金支持,影响了公司的发展速度,也影响农户发家致富。

第四,尚未形成品牌优势,辐射效应有限。拥有品牌才能发展壮大,而公司正处在创建品牌、获得公众认可的创业阶段,因而在市场这块大蛋糕中分享不多,所获得的市场份额有限。公司由于规模、管理、资金等方面原因,延缓了创建品牌的步伐,而公司没有形成较大的品牌优势,其带动农户致富的能力相对较弱。

第五,风险防范的措施不足。从调研来看,公司领导班子对其未来发展踌喏满志,信心十足,认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必定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信心是成功的基石,但并不能代表公司今后―定能一帆风顺。对待风险防范,既要有足够的信心,更要有足够的处置办法。而公司恰晗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对防范风险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风险防范机至是利益共享机制的孪生姐妹,缺一不可。只有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公司和农户之间建立的利益共享机制才能更加稳固,公司和农户共同富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三、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公司和农户共同富裕的建议

(一)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

其一,大力提升企业素质,做大做强企业品牌。要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提高品牌策划和提升能力,面向市场,大胆创新,以名品、精品拓展市场,以优质服务占领市场。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依靠科技做强企业。广东温氏集团按照科学养鸡的要求,改进鸡舍,更新技术,加强病疫监测,从而使企业和挂靠农户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做法值得借鉴。

其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无论是产前、产中的信息、金融、技术等服务,还是产后的加工、储运、销售等都要采取专业化的服务,因为它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利于与农户共享利益。

其三,继续拉长产业链,拓宽农产品市场空间。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增值能力;做好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多渠道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以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开拓市场,将产品打入更多的城市、超市;结合养殖基地特点,拓宽致富思路,拓展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绿色餐饮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其四,继续发挥张梁禽业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与公司协调好利益关系,科学保障双方的利益分配。由于合作社发展较早,它与农户之间的关系链接较紧密,它与农户打交道业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值得公司研究借鉴。

(二)尽快建立风险与利益保障机制

为了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公司必须尽快建立风险补偿制度,用以弥补农户因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损失,保障农民收益。可以通过商业保险公司建立风险保障基金,对农户的农业生产进行保护。

除了防范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外,更要注意防范“违约风险”。为了保证“订单”合同的严格执行,一要加强有关《合同法》知识的普及,如掌握订单标准文本、进行公证、实施担保、预交订金或保证金等,提高合同的严密性;二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守约教育;三要发挥公司示范带头作用。

公司应该进一步吸收当地农民到公司就业,对农户进行二次返利,逐步吸收农户投资入股等等,逐渐使公司和农民形成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这也是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三)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