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资产减值,金融危机,会计处理

 

我国在2000年底,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采用未来经济利益观对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按照资产的这一不可或缺的特征,不具备有望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则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也不能作为资产继续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此定义也体现了会计原则中的稳健性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准则中资产的定义又得到了充实,即“本准则中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它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资产组的概念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的现金产出单元,在单项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合确定资产减值。这一定义为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奠定了基础。

1.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从以往八项准备的计提实践来看,上市公司通常倾向于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纵,面对《资产减值》准则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新规,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如何在年报中反映其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在实施新准则后如何作出计提资产减值的决策,都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极大的关注。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时再进行会计处理。因此,在新准则颁布但尚未实施即2007年1月1日之前,许多学者预计部分上市公司会在2006财务年度,中期、末期突击转回部分往年已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以此增加账面利润。

根据2007年半年报有关资产减值数据统计,07年上半年我国1392家上市公司共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0.78亿元,而06年同期数据为229.26亿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共计0.0071亿元,06年同期数据为169.98亿元;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06年上半年为27.72亿元,而07年同期上市公司未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项目,07年上半年坏账准备合计为875.36亿元,06年同期为956.13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合计168.40亿元,06年同期179.50亿元。科技论文。由06年和07年半年报数据比较可见,2007年1月1日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后,与《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范围相关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较06年同期有了明显的减少,因为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而如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之类未在《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范围内的相关减值准备的计提与06年相比未发生较大变化。由此可见,新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

2.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存在的问题2.1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尽管财政部三令五申禁止企业为调节利润的目的秘密计提减值准备,但在利益驱动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公司明知故犯。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准备一旦计提不得转回的做法如果从防范公司舞弊的目的来看,此项规定尚可理解,但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若该项规定得以实行,则会计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其一,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但如果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就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如A公司拥有一项价值150万元的固定资产,2005年的可收回金额为120万元,计提30万元的减值准备,2006年该项资产可收回金额恢复至130万元,此时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己恢复10万元,但按准则的要求,恢复的10万元减值准备不予转回,账面价值仍为120万元。而此时的账面价值既不等于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等于历史成本,因此这样处理的结果,只是满足了谨慎性的要求,并未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

其二,资产变现时同样产生巨额收益。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资产实际变现时,其存有的减值准备必须同时转回,抵减当期成本,增加利润总额。因此,准则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公司操纵利润的随意性,但无法控制公司在资产实际变现当期获取高额利润。

2.2 关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问题这一计量方法虽然在其他会计准则中也都有提及,但真正运用者却十分稀少。因为企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以及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及特定风险的确定,没有一个熟悉过程和实践过程,可能很难在实务中操作和推行。当然在实务中要求企业管理当局或会计人员通过会计预算或预测,合理地确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确定好折现率,更多地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有很大的促进,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3.对资产减值准备政策改进的对策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虽然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但是由于我国实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环境尚不成熟,针对实务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应不断完善相关方面的对策和机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达到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使其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3.1 使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更加合理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说,既然当有减值迹象表明资产己发生减值时确认减值损失,那么当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己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己经减少时,主体重估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并相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是合理的。不应该因为担心资产转回被滥用而使资产偏离了其“未来经济利益”的内涵。同时,禁止资产减值的转回可能会导致新的滥用。正确的做法应是在允许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同时对其做出严格的规范,比如借鉴IASB的做法,规定企业在前一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后,只有在计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发生改变时,才能冲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并对引起资产潜在服务能力提高的估计改变做出明确规定。科技论文。此外,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考虑资产减值损失的冲回暂时不计入损益而进入资本公积,从而堵住了上市公司滥用资产减值调控利润的渠道。

3.2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关键由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两个因素的准确性来保证,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论文。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充分认识和估计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的财务预测更加准确,为正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企业管理层应注重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如安排培训课程,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等。会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新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注重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时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严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参考文献】

[1] 许华荣. 资产减值可回收金额计量问题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1) .

[2] 李映照,陈妮娜.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07,(02) .

[3] 黄长江,刘苹. 资产减值新旧准则比较[J]交通财会,2007,(01) .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行准则 资产减值 确认 计量

一、绪论

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由于企业需要反映减值资产真实状况的会计信息,因此资产减值会计应运而生。世界各国也相继制定了专门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我国也开始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的资产减值会计正在朝着全面的方向发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文章系统深入地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对现行准则下的资产减值会计的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健全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促进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有诸多会计职业判断,在给企业提供了合理确定其资产价值的方法的同时,也给别有用心者提供了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隙。文章通过对资产减值会计的概述、与现行准则的比较分析及确认计量披露问题的阐述,进一步提出了现行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其问题的对策。

二、资产减值会计理论

(一)发展历史

资产减值会计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92—1997年)、发展阶段(1998—2005年)和不断完善阶段(2006年至今)。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顺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正式实施了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制度。

2006年,财政部新出台的减值准备准则与原来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现行准则与原有准则中所规定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比较,主要不同点如下:现行准则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扩大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改变了资产减值测试的频率;明确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现行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做出了限制性规定。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概念

作为财务会计要素之一的资产,它是企业过去的交易由企业拥有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比较以往的定义,它强调了资产的本质——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减值就是当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销售收回的价值,这时资产就按照超过它可以收回价值来计量,在这种情况下,该资产应视为已经减值,我们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会计就是将资产可收回金额与历史成本、账面成本进行比较、修正的会计处理过程。

(三)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资产减值会计从决策有用观开始研究。财务会计的存在服务于一定的会计目标,资产减值会计应当服从于财务会计的目标。有两种比较权威的定义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可靠性”和“相关性”是衡量这两个观点的本质区别。前者认为资产计量主要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而后者认为会计目标是以恰当形式有效反应和报告资源受托者经营管理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决策有用观认为,资产计量主要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

持续经营假设是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要求。会计假设是指会计人员对于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根据客观情况做出合乎事理的推断。首先他核算的减值资产是特定主体拥有的,是以会计主体假设为核算前提的。第二,在他的核算过程中,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关系到资产减值确认。第三,会计分期假设意义体现在:一是其会计信息也需要分期提供;二是会计分期为其确认提供了时间依据。

谨慎性会计原则是该会计产生的依据。资产减值准备确认是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资产的市场价值因为风险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使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减值的现象。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资产计价采用孰低法的谨慎性原则降低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本质是未来经济利益观,当账面成本高于资产预期的经济利益时,反映这一笔资产减值算是合理和恰当的,这就是资产减值的经济实质。

多种计量属性共存是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重要原因。“会计就是一个计量过程”的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赞同。从基本概念讲,计量主要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方面内容构成。

三、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问题分析

(一)资产减值的确认

可能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情况就是资产减值的迹象。按企业与资产减值迹象的关系,可以分为内部迹象和外部迹象。其外部迹象主要包括:资产的市价跌幅明显高于预计的大幅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相关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在当期或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当市场投资回报率当期已经提高到影响企业预算,导致企业可回收金额大幅度降低。其内部迹象主要包括:资产已经或将被提前处置;有证据表明其实体已经损坏;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预期。

测试资产减值极为耗时费力,一般仅于有减值迹象时才进行测试。商誉很难产生可辨认的收入,所以很难看出减值迹象。在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必须每年定期测试。

资产组的辨认弹性很大,对专业判断能力要求极高。严格来说,为准确找到有减值迹象的资产组,在实际可行的前提下资产组是越小越好。下面是判断资产组的两个依据:管理层如何监督企业的营运方式;管理层如何做出继续营运或处置企业资产的决策。

会计准则为迹象判断提供了外部和内部的依据,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把握减值:

[案例1]:A饭店接受B公司投资人民币11478104元。接受投资后,B公司对A饭店无法实施控制,难以行使股东权利。该饭店开业以来就一直亏损,丧失偿债能力。

A饭店被某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用其赖以经营的大厦偿还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贷款本息。至此A饭店全部资产被法院判决用于偿债,并且资不抵债。以后股东之间无法形成共识,饭店停业,未再进行工商年检,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据此申请税前扣除此笔损失。

[案例分析]资产减值迹象判断具体规定:一是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损坏;二是资产已经被闲置;三是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预期。

在本案例中以上三个标准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但在适用“被投资方已依法宣告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的依据就简单清晰的多。

(二)资产减值计量问题分析

确定可收回金额是资产减值计量的关键,而确定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公允价值的方法是确定可收回金额的关键。通过研究我们建议计算可收回金额是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处置费用的较高者得到。

例:XX公司的某一项资产账面价值100万元,净额为8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问该项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中最多可以计提多少?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本例中最多可以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

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遵循重要性要求:

公允价值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出售某项资产所能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即资产的变现价值。公允价值的确定的一般顺序:协议价格、市场价格、进行估计。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好盈利预测。

1.应当考虑的因素: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数与实际数的差异情况;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企业管理层能够达成的最佳价格估计数进行预计。

2.做好盈利预测:盈利预测期间过短,盈利预测信息的相关性程度会降低。

3.折旧率的确定: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

四、现行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确认计量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范围进行了扩大,对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进行了确定,对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披露规范进行了加强,从而在企业的谨慎性和信息质量方面提供了制度保证,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在资产减值会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解决。

(一)资产组的确认问题

现行准则引入了“资产组”这一概念,在其中规定了资产组的确认原则,但在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还是存在一定困难。一方面是缺乏资产组的运用经验,另一方面是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计量难度大

我们知道,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确定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经济性是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当账面价值高于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就可以给以确认。但是,确定各项资产的合理可收回额就有了较大的难度。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缺乏依据,另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要逐项确认和计量。

(三)滥用资产减值准备

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盈利的手段,另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股东逃避债务的手段。

(四)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

虽然国家在企业为调节利润的目的秘密计提减值准备做出了种种禁止规定,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少公司仍在明知故犯。在会计实务现实操作中,将面临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资产变现时同样产生巨大的收益的困境。

五、现行准则下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确认计量的对策

1.各部门各施其责使资产组划分更具可操作性,为使资产组的划分更具可操作性,企业各个部门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一方面是企业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是管理部门应承担的责任。

2.更准确地进行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一方面是建立健全信息市场与价格市场,另一方面是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3.更合理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方面是提高人员素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执业能力参差不齐,必须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另一方面是提高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4.使资产转回的规定更加合理。一方面适当限制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目前应适当限制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是完全必要的,以使企业计提的减值更加的合理;另一方面是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控制,为企业正确执行资产减值政策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可以避免资产减值准备在计提过程中的随意性,企业应当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审计在资产减值准备的整个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过程中都发挥作用,以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效执行交易授权,职责划分和独立稽核等内部控制程序。

六、结论

现行减值准则在解决了原准则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突破。但是,现行准则亦存在一些缺陷,我们应创造必要的内外部条件,比如在人为的管理上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增加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场判断能力,在制度建设上设置更为合理评价标准、价格市场等,保证新减值准则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何劲平.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9(03).

[2]刘继红.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与选择[J].财会月刊,2009(12).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字] 资产减值会计;差异;不足;对策

[DOI] 10.13939/ki.zgsc.2015.03.089

1 前言

资产减值会计一直以来都是会计讨论的热点。通过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源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研究与探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相关理论分析

资产减值准备是其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如果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本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对其可回收金额进行正式估计,即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过后的净额与资产损失预计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并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如低于账面价值,就其差额部分即潜在的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准备,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

2.1 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方法:当资产的可回收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确认资产减值的方法有备抵法和直接冲销法。我国目前采用备抵法更体现披露目的,具有体现谨慎性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优点,但相对烦琐;而直接冲销法刚好与备抵法互补。

2.2 资产减值的会计计量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新准则采用了多重标准,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性质的资产,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计量方法。对于未来短期内将要收回的流动资产,可以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对于以使用为目的的短期资产,可以按现行成本进行计量;对于以出售为目的的短期资产,可以按市价、公允价值或者可变现净值计量;对于将会持续使用的长期资产。可以按可收回金额计量;对于将会出售的长期资产。可以采用销售净价、公允价值或可变现净值计量。

3 新旧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3.1 新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新准则中采用了公允减值这一计量属性,因为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交易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的,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能较准确的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因而按公允价值得出的信息对现在或未来的经济决策会更加可靠。

3.2 新准则规定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方法

新会计准则中就增加了关于商誉减值的规定,对于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企业应每年必须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由于商誉不能单独存在和单独计算价值,所以要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并且规定企业应当将商誉的账面价值按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去。

3.3 新准则会计处理科目更加统一明确

旧的会计准则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资产发生减值时都记录在管理费用科目中,而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资产发生减值时分别记录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科目中,而在新准则中,无论是可转回资产还是不可转回资产发生减值时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这一个科目。因此,计入一个科目更为规范,显示了企业信息可理解性的要求。

新准则中将资产减值计入资产减值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这一改变更加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而旧准则中,流动资产发生资产减值时记入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的发生,结转的是营业利润,这一部分与新准则一样都比较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3.4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能否转回问题

旧的准则要求,一旦影响减值的因素消失,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发生减值后,将资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转回资产,另一类则是不可转回资产,即在之后的会计期间,该减值就不能再转回。

4 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不足

4.1 新准则中资产转回存在的问题

新准则中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这类不可转回资产,一旦计提了资产减值,在之后的会计期间将不能转回。这项规定,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利用资产减值来操纵利润,缩减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但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使得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如果这类资产的减值一旦恢复,按新准则的规定,却不能及时转回,这时候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已经不相符,无法反应资产的真实情况。

4.2 新准则中资产减值在账务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将资产减值全部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虽然能够更好地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但是其明细科目太多,容易对财务报表使用者造成混淆,如设置二级科目,资产减值损失―应收账款减值;资产减值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等,虽然在账务前期不会给账务人员造成太大困扰。但是,当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时,由于资产减值损失这个科目没有二级科目,所以只能都登记在显示不出差异的科目下,虽然最终的账实相符,但会计人员很难清楚的反应出来哪项资产发生了减值,不利于决策者根据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4.3 外部市场机制不完善,价格信息不透明

新准则中采用了公允减值这一计量属性,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以透明的市场信息为基础,但对于不可观察信息,新准则对此并没有相对定的具体的规定;新准则中,对于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公允价值是按照各单项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加还是用外部的评估值作为其公允价值,这个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

4.4 外部的监督力度与惩罚力度弱

资产减值问题也并非完全源于企业自身的问题,外部监督力度不够、行政处罚低,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从资产减值的外部审计环境上来看,我国的审计准则并不包括资产减值审计具体准则,注册会计师在实行行政监督的过程中,只能依靠企业会计准则和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对企业的资产减值进行审计,因此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一般都缺乏实际的依据。

5 针对资产减值准备新会计准则不足采取的举措

5.1 完善资产减值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对策建议

5.1.1 完善公允价值的定义,增加披露报表的计提程序

细化公允价值的概念并制定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披露规范,切实提高公允价值可靠性,对公允价值的划分应突出公允价值计量的主导地位。

5.1.2 适当地限制企业自由选择权

新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的计提比例和方法多样性,而且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灵活地选择计提的方法和计提比例。而这样的随意性往往成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鉴于此,应当适当地限制企业的自由选择权。比如,在坏账准备计提上,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应该明确规定,哪些行业、哪些所有制的、哪些规模的企业应使用何种计提方法,并对选择方法的依据进行详细地披露说明;此外,会计制度还应对会计估计或会计政策的变更等相关的选择权进行一定的限制;当资产减值转回的金额超过一定数量时,规定由注册会计师或资产评估师出具报告,这样既避免了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由于职业素质较低,又能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

5.2 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信息的透明度

一个健全的价格和信息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发展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才能完善健全相关市场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作用。然而我国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布各种资产的最新价值,使得资产减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差。所以,为了保证市场信息的透明度,我国应该利用现代技术建立起信息价格市场系统,利用互联网,及时地公布相关资料的价格等资料,使得企业的资产减值计提有章可循,减少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3 加大外部的监督力度,加强资产减值准备的独立审计

5.3.1 建立并完善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建立并完善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强化相关经济主体的法律责任,除了改善外部法律环境以外,提高惩罚力度也是其必要环节,国家应该通过立法对滥用资产减值政策的企业和个人予以大力度的惩罚,甚至可以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诉讼机制,加大对诚实守信者的法律保护。

5.3.2 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检查和监督力度

要想加强企业资产减值处理的规范性,加强外部监督,是另一个必要途径。税务机关应针对新准则的实施出台详细的税务规定,协调好新会计准则和税法关系;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的相关信息。

5.4 强化上市公司对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企业应保留资产减值准备的明细表,新准则中将资产减值计入资产减值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这一改变虽然能更加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却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困恼,对其容易混淆。基于这一点,对其设置二级科目,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资产减值损失―应收账款减值;资产减值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等。编制一张资产减值明细表,这样不仅解决了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困惑,更能让会计人员将会计资料清楚准确地反映出来。

另外,在利润表中单独计算资产减值损失,并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注明计提和转回的原因、依据、标准等以及资产减值对企业盈余持续性影响。同时可以根据资料的重要性、减值比例的大小和相关标准对资产实行有差异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于重要的减值准备,要求披露详尽、客观的信息,包括详细的叙述资产发生减值的现实环境或具体事件,减值计量的具体标准和依据,并在以后年度继续披露企业,为该企业为资产减值会计所做的努力和现实环境是否变化等,有关事件的发展情况等信息,增强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6 结论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部分解决了会计处理中资产减值问题,但由于资产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仅仅依赖准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素质、健全的市场机制、公开透明的信息市场,以及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检查和监督力度的加强等,才能更好地执行会计准则中的各项规定,才能促使资产减值会计的执行更加规范。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并促使其有效地实施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尽快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让资产的价值得到真实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甘振森.浅析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与会计信息[J].2012(7).

[2] 惠春凤.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新变化[J]. 财经纵横,2011(8).

[3] 杨红霞.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研究[J].会计之友,2010(11).

[4] 严丹.浅议资产减值准则[J].经济纵横,2012(4).

[5] 张媛.中小企业资产减值问题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1(6).

[6] 王琳,胡卉芳.资产减值准备辨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5).

[7] 艾健明,王孜.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2(1).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应用;问题;对策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资产减值,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于目前的上市公司监管和企业管理现状不够完善,资产减值政策给予了企业会计方法选择权和较多职业判断,会计人员的判断余地和活动空间较大,会计应用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还未明确资产减值确认标准,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较差。研究和重视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1.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的不足和问题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虽然有较大进步,但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难度依旧很大,信息披露也不全面。资产减值会计应用可操作性较弱。又由于管理上的缺陷,资产减值准备出现了许多漏洞和问题。

1.1披露会计信息不够全面

一些上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披露了资产减值分类、计提依据、计提金额和方法,但内容过于简单,未曾有实质性效果。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时,企业只披露固定资产转回和计提减值损失,而无形资产只披露当期计提减值准备。这一类信息无法让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了解报表,违反了会计目标决策原则。同时,并非所有会计报表的使用者都了解资产减值计量、计算和确认方式。披露不全面资产减值信息会使得他们无法了解计提资产减值是否反映出企业资产情况,对企业信用度和了解不够。

1.2企业借助资产减值会计操纵利润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需要依赖会计人员的判断和专业选择。在某些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较大时,会计人员和企业会以自身利益和目的,找一些适合企业发展的计提,以此操纵企业的利润,用虚增资产模糊财务报表。如果将其他坏账计提和应收账款百分比进行比较,计提坏账较少,企业利润也很高。同时,企业可操纵一些自由控制损益项目,使得利润表现自由。企业用这种方式少计、不计或者多计坏账进行盈余操纵,实现最大化的企业利润与价值。

1.3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和确认难度大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较为复杂,需要依据大量市场价格和资产信息做出正确职业判断。依据我国的相关经济性标准,当资产可收回金额比账面价值要低,则可进行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很难确认,这是由于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入账时会受到市场价格下跌和技术更新的因素影响出现贬值。它们需要外部专业评估和多个部门确认,一般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无法对其进行计量和确认。同时,因为企业资产种类多,需要逐级计量和确认资产减值准备,实现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确认更有难度。

1.4审计未起到有效监督

尽管国家政策规定了执行和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内容,但因为环境、时间、选择标准和方法的影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需选择多方式有效组合。相关准则的减值计量与确认标准未明确规定,致使资产减值提取和确认多了许多主观因素。企业实际操作内的资产减值准备,其公允性难以衡量,致使结果大大不同。外部审计机构再次审计企业资产时,审计资产价值会因为提取证据不足使得审计浮于形式,很难证明企业内部的操纵利润行为。这会致使审计缺乏权威,无法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作用,无法客观完整、真实有效、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现状。

2.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健全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体系

我国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导向,但操作性不强。为了健全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体系,一是要在准则解释内阐述清楚资产减值理论,补充资产减值准则,让会计人员更好的了解减值原则实质。二是要细化减值准则,加强自身操作性,并降低资产减值难度。在经济性准则中,若资产发生减值,需加强确认。要适当的提升资产减值的层次,并规范好资产组现金的确认方式。根据多样性表现资产减值特征,完善好各方法操作规范。在提高企业资产减值披露信息质量时,需进行一对多和一对一的企业会计信息计量,做好政策和制度管理,这样能创造更好的企业会计环境,促进企业的会计信息发展。

2.2独立审计为主的外部监督

企业会计计量,特别是资产减值会计实际操作,不仅要进行内部财务分析,还要监督外部机构和开展再次信息审计,规避受直观利益影响出现的会计信息不及时、不完整、不及时现象。有效开展企业审计,能够将独立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外部审计有效利用。这样更具体和完善的分析企业资产减值状况,实现更好的组合利用,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外部独立审计可以发挥出会计信息审计师职责,监督和管理好企业。同时,外部独立审计还能合法规范好资产减值计提的方法,规避营私舞弊的违法行为。

2.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时,资产减值计量和确认标准在多数情况下要求以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标准衡量,故此会计人员素质高低会影响到资产减值计量合理性与准确性。会计人员不但要精通业务、掌握专业知识,还需有综合分析判断力,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可靠、真实信息。故此,企业要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让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会计人员要从自身教育和实践过程中寻找自身不足并积极改正,提高自身的业务操作能力和素质。

2.4借助外部资产评估

企业经营时会产生许多会计信息计量,而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也属其中。资产减值会计和企业经营中的其他销售、存货信息处理不同,它更多的表现于减值中。究于如何有效对企业资产减值,采取什么依据、标准、准则、方法,确定最终金额又是多少,其中的资产减值金额确定最有争议性、矛盾也最多,很难确定。企业财务人员很难实现公平和客观,特别是一些项目资产很难进行财务预计和价值评估,要以外部资产评估力量分析、判断和解决。外部资产评估需做好专业化建设,提高资产评估工作质量,推动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2.5完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外部市场

依照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企业需以内部和外部信息测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情况。企业估计资产由内外部信息源进行判断,而我国信息价格市场尚不透明不完善,企业很难确定出资产减值程度。故此,需加大完善和发展信息价格市场,这样才能定期为企业提供合理公正的价格信息和资产信息,为资产减值确定与计提准备依据,及时有效的做好企业资产减值确认,提高会计资料真实度和计量可操作性。

结束语:

因我国目前的价格市场和市场机制尚不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和确认难度大、上市公司利益驱动、披露会计信息不够全面、审计未起到有效监督,致使我国资产减值确认难度大。一些上市公司借助于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作,无法反映出资产会计信息问题。故此,必须要实施独立审计、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健全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体系、借助外部资产评估,这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应用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智慧.浅议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1,(17).

[2]张旺军.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性研究[J].学术交流,2006,(5).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理论前提 资产减值 经济实质 问题 对策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前提

1.资产减值会计是会计目标的前提

财务会计目标就是向企业的股东如实的反映企业的管理层对于企业的资源的管理使用情况,同时向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对于企业的情况有用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是对于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的决策性信息。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会计资产减值理论的起点,资产减值会计就是利用价值计量反映企业的现时价值,从而能够有效的释放企业的现在风险,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2.资产减值会计是会计原则的运用与结合

首先资产减值会计是确保可靠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当企业的会计资产减值是资产减值会计就能够如实的反映企业的资产情况,而企业的可靠性原则就是要求会计能够把企业的情况如实反映。其次资产减值会计是确保相关性原则的必然选择。资产减值会计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当企业的资产低于现行预测的情况时,会计就要及时的调整相关的信息,进而使得这些信息能够对于企业的决策提供帮助。最后资产减值会计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突破。历史成本是以实际交易为原则的,它在现行的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企业受到外界的影响比较的多,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企业的风险。因此,资产减值会计是对历史成本原则进行的一种改良即在它的基础上的突破。

二、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世界准则的接轨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的许多问题逐渐的显现出来,主要有:

1.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基础难以确定

资产减值准则针对会计实务中,部分企业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而估计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十分困难的实际情况,而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就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看,资产组属于全新概念,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将面临一系列困难。一是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惯例,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二是我国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中小企业居多,在辨认资产组时仍然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从我国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来看,新准则对于资产组的规定要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施行有比较大的难度。

2.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转回,符合中国遏制财务虚假信息的原则,但与新准则中普遍应用的公允价值有些矛盾,使整个准则体系看来有些不协调。如果从防范公司舞弊的目的来看,此项规定尚可理解,但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会计上主要面临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的问题。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但如果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己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就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

三、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健全信息市场和资产价格市场

我国的经济环境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企业体制有了多样化,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使得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市场中还没有完全的适应,使得企业的一些行为受到国家的有关限制,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质,使得企业的信息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公开,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健全信息市场和资产价格市场,通过市场的作用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从而让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公正性原则,同时增加其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观性。

2.完善市场机制和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需要有完善的市场机制,我们要严格规范企业的行为,提高企业信息的真实,强化企业的科学管理,防止企业为了私利进行舞弊行为,同时资产减值会计也是一种提高信息可靠性的有效方法。总之完善市场机制和管理制度对于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3.适时披露资产减值会计

建立披露资产减值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者以及股东及时的了解企业的情况,因为一旦企业资产发生减值,会立刻影响到其偿债能力,使企业的偿债能力下降,企业的管理当局借此信息可以充分认识企业的不良资产,及时做出经营决策。

就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资产减值信息:减值资产现存的价值及其具体情况;资产减值所影响的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及其具体情况:造成资产减值的原因;确认和计量资产所采用的依据;管理当局对减值资产的处置态度。这些信息应通过强制性的披露来至少满足使用者决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静 浅谈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问题及对策 《财会研究》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