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舞弊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舞弊的定义
美国审计准则第99号公报(SAS No.99)对舞弊的定义是:“舞弊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审计人员不对舞弊是否发生做出法律判断。相反,审计师应关注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行为。区分舞弊和错误最重要的因素是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舞弊是导致审计主体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故意行为。”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对舞弊定义为:“财务报表的错报可能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舞弊和错误的区别在于,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行为是故意行为还是非故意行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舞弊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但准则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舞弊是否已经发生做出法律意义上的判定,只要求关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舞弊。”
经比较发现,虽然中美审计准则的表述略有不同,但是本质基本一致。其阐述的基本思想为:舞弊是一种故意行为,而非错误,是有预谋的,带有欺骗的性质,一般会涉及到牟取正常情况下无法获得的利益。审计人员不对舞弊是否发生做出法律判断,只要求关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舞弊。
(二)舞弊诱因
美国舞弊审计准则对舞弊诱因表述为:动机或压力、机会、态度或合理化;我国舞弊审计准则对舞弊诱因表述为:动机或压力、机会、借口。
关于财务舞弊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很多定义,但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概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77年就对财务舞弊的概念做出以下定义:舞弊者故意进行会计信息错报或隐瞒财务报告中披露的重大事项,并界定此类行为为欺诈性报告;COSO的报告将财务舞弊定义为一种非法行为即对会计报表或报表附注的信息故意错报、提供虚假数据以及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决策的误导性信息。我国审计准则对财务报告舞弊也做出了界定:财务舞弊是指有意图的财务造假,从而使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具体包括变造、伪造凭证或记录;编造不真实交易或事项;隐瞒关联交易事项或重大不确定事项的披露;侵占资产;随意变更或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这些情况都被定义为财务舞弊范畴。
二、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典型的舞弊动因理论有4个:舞弊的冰山理论、舞弊三角形理论、舞弊的GONE理论以及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本文主要以舞弊三角形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机会、借口展开分析。
1.动机分析
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及证券市场特征,舞弊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融资需要。我国很多企业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大量资金,以满足扩张的需要。然而要想获得股票发行资格,证券法和公司法都制定了很多限制,最基本的是上市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规定上的硬性指标,在新股发行时往往会出现财务舞弊行为。(2)避免处罚。相关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业绩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亏损情况,就有可能受到证监会暂停上市、终止上市、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ST处理。因此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处理,或者被处罚后避免最终退市,为了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往往利用各种手段提供虚假财务信息。(3)高管个人经济利益。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与相关财务指标直接挂钩,高管人员通过虚增收入,隐瞒成本费用等手段,虚构出丰厚的利润,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获取高额的工资、奖金、红利等,增加其个人利益。
2.机会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舞弊机会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惩罚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处罚大多是对其在证券交易所进行公开谴?,受到行政处罚的却占很少部分。这样的惩罚措施带来的问题较多,就是对舞弊者来说舞弊行为所带来潜在利益远大于承担的潜在责任,在这样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发生财务舞弊行为。(2)股权结构。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大股东集中持股现象,所以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大部分由大股东所掌控,以便他们转移上市公司大部分的利益,但是上市公司的利益损失,他们只承担按照持股比例的部分。这就给大股东们侵占资产、调节利润等舞弊行为创造了机会。
3.借口分析
财务舞弊的借口,是舞弊者的心理因素,是指管理层或者雇员存在某种心理上的态度、价值观念,使其作出不诚实的行为,或者管理层或雇员所处的环境能够使他们的舞弊行为合理化。财务舞弊者在作出舞弊行为时,都会出于某种原因找到合理化的理由。例如企业会计人员在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为了集团的利益而不是自身的利益而造假;又比如说非法侵占公司财产,他会找到借口认为公司对其待遇不公平。因此,如果舞弊者为其舞弊行为找到了合理化的借口,就会感觉到心安理得,然后为了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实施舞弊行为,所以说借口或理由也是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
三、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
1.虚构和掩盖经济交易事实
通过对过往舞弊案例的分析,发现最常使用的一种舞弊手段就是虚构经济交易事实。虚构经济交易事实,是指舞弊者以不真实的经济交易为基础编制会计报告,导致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客观事实不相符。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迅速地操纵其利润的目的往往会采取这种方法,具体表现为:(1)虚假确认收入;(2)虚减或乱列支成本、费用;(3)虚增或高估资产。
2.利用关联交易
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给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舞弊是指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之间交易的便利来掩盖亏损事实,操纵或者虚构利润,而且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对关联方做出充分、恰当的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不能获取真实信息,从而遭受直接损失。通常舞弊者会采取以下三种手段来虚构利润:(1)关联方之间购销舞弊;(2)费用分担舞弊;(3)委托经营舞弊。
3.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采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手段进行财务舞弊是大多数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常见手段。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基本原则以及进行核算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前后各期应该一致,变更会计政策是指因交易实质发生变化,对同一事项或交易前后期采取不同的会计政策。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这对于财务报表舞弊者这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机会。主要表现为:(1)利用收入确认方法;(2)利用费用确认方法;(3)利用存货计价方法。
4.信息披露的舞弊
信息披露的舞弊是指上市公司未进行正常的财务报告披露,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信息,隐瞒交易事实或不及时披露重要信息的一种舞弊手段。信息披露舞弊按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虚假陈述,另一种是延迟披露,上市公司利用这种手段主要是为了掩饰以下三类事项:(1)隐瞒诉讼事项;(2)隐瞒对外担保;(3)虚拟资产挂账。
四、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的建议
1.建立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并优化公司股权分布
在大部分情况下,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及监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所以增加上市公司外部独立董事的任命,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除此之外,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明确各位股东、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使他们各自独立、各司其职也可以有效防止舞弊行为发生。一股独大和股权集中化也是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股权分布的特点,这样的情况使得公司的经营、决策权由少数股东所控制,从而为其发生财务舞弊的行为创造了条件和机会。所以为了消除舞弊机会,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相互牵制的股权分布结构,吸引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长期投资,使其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监督,并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有效降低舞弊发生的机会。
2.加强惩罚和监管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舞弊者在进行舞弊之前会为其行为找到合理化的借口,不被发现和受到应有的惩罚就可以被作为其舞弊的借口。所以加强对舞弊行为的监督和打击惩罚力度,是从根本上遏制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内部控制制度薄弱,舞弊者就会利用内部控制漏洞来达到其预期目的实施造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对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内部控制活动实行有效监督,发现薄弱之处并及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其次应完善并发挥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职能,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因其独立性不强导致其监管作用不明显,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效的办法就是确保审计机构由董事会直接领导,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划分界限,保持独立性。
[关键词]企业会计 舞弊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审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各类公司大量会计舞弊案的爆发使注册会计师审计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尽管国内外对企业会计舞弊的手段及应采取的对策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针对企业会计舞弊采取有效的审计策略,仍是摆在我国各界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舞弊与企业会计舞弊的定义
1.舞弊定义及舞弊定义的由来
“舞弊”的外延很广泛,从不同角度可以赋予其不同的定义。舞弊既可以包括法律舞弊、经济舞弊,也可以包括政治舞弊以及其他形式的舞弊。从民事角度来看,美国最高法院认为:“舞弊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
2.企业会计舞弊的定义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案以及国外一个又一个企业集团的轰然倒塌,使社会公众对于“舞弊”一词印象深刻。企业会计舞弊成为学术界、法律界以及会计审计界所密切关注的焦点。各国也争相对企业会计舞弊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这样定义:“舞弊是指会计报表中存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舞弊主要包括:(1)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2)侵占资产;(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上述定义虽然表达不完全一致,但其基本含义是一致的。
二、企业会计舞弊的动因和手段
1.企业会计舞弊的动因
关于企业会计舞弊的动因,国内外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具权威的理论成果是由英国会计学家 W•Steve Albrecht 于1995年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
2.企业会计舞弊动因的剖析
造成企业会计舞弊的动因有很多种,下面结合几个典型案例对其进行剖析。
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对于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如:“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不少于公司拟发行股本总额的35%;在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中,发起人认购的部分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发行股票前一年末的净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不低于30%,无形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于20%(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等等。一些公司为达到发行股票,上市“圈钱”的目的,不惜粉饰报表,虚增资产。
上市公司为获得非正常利润,也会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在二级市场中操纵股价。我国企业会计舞弊层出不穷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各方面的体制的不完善为舞弊制造了机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是创造舞弊机会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甚至帮助其造假,大大助长了其舞弊气焰;民间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违反职业道德,出具虚假报告为会计舞弊打开了方便之门;而我国对于会计舞弊的惩罚力度不足,更使其有恃无恐。
3.企业会计舞弊的手段
企业为达到非法目的,会采取多种多样的舞弊手段,且舞弊手段越来越隐蔽化。下面结合案例,将我国企业会计舞弊的手段作以归纳。
(1)虚拟股东和出资。由于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对公司上市或发行股票在股东数和出资方面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一些公司为达到上市或发行股票的目的常虚构股东和出资。
(2)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我国企业会计造假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虚构交易达到虚增利润或虚减费用的目的。具体来讲,企业一般通过虚构购销合同,虚构出库单、入库单,虚构报关单、虚开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票据达到虚构交易的目的。
(3)滥用会计处理方法。我国会计准则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对于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应用职业判断来采取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企业恰好是利用这一点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4)隐瞒重大事项。企业的一些重大事项如诉讼、大额担保、变更经营方针等虽然是表外事项,但却对企业有着重大影响,很可能为企业带来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企业常常在提供会计信息时故意遗漏对企业不利的重大事项,以达到稳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信心的目的。
三、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对企业舞弊审计时应采取的方法、对策
1.当前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对企业舞弊审计时采取的方法、对策
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对企业会计舞弊的审计是包含在审计总目标当中的。因此,下面所述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舞弊所采取的审计方法也是基于常规审计基础上的。一般来讲,注册会计师所采取的审计方法包括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六种。
2.对当前企业会计舞弊审计时所使用方法、对策的不足
(1)审计模式的选择定位不准。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审计模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主要通过对账表上的数字进行详细的核实来判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和技术上的错误。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多,账项基础审计难以满足需要,进而审计人员开始依赖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发现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扩大审计范围,这就是制度基础审计。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特点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181-0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在世界范围内的泛滥,既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挫伤投资者的信心,也破坏了证券市场 “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致使证券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财务舞弊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公害,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严厉打击和治理财务舞弊行为的浪潮。如何识别财务舞弊行为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是当前近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净化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进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就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手段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及特点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
国内外对财务舞弊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对于财务舞弊内涵的界定却不尽一致。以下是不同的机构或组织对财务舞弊的含义,分别从财务报告舞弊和财务报表舞弊进行阐述。
1.《国际审计准则》指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包括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导致的错报和侵占资产导致的错报”。
2.美国SAS16:“舞弊指故意变造虚假的财务报告。可能是漏列或错误地反映事项与经济业务的结果;篡改、伪造记录或文件;从一记录中或文件中删除重要的信息;记录没有实现的交易;蓄意乱用会计原则以及为管理人员、雇员或第三者的利益随意倾吞资产。”
3.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审计准则公告》认为,财务报告舞弊是“为了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揭示进行有意识地错报或忽略,这些有意识的错报或漏报导致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没有和公认会计原则(GAAP)一致。欺诈性财务报告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财务报表具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支持性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表的事项、交易或其他重要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漏报;与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的会计原则的故意误用等”。
4.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协会(ACFE)则认为,财务报表舞弊是“企业有意地、故意地错报或漏报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误导性会计数据,以及提供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一并考虑时,可能导致阅读者改变或调整其判断和决定的会计数据”。
5.美国舞弊审计准则中的舞弊指“故意编造虚假的财务报告。可能是漏列或错误地反映事项与经济业务的结果;篡改、伪造记录或文件;从一记录中或文件中删除重要的信息;记录没有实现的交易;蓄意乱用会计原则以及为管理人员、雇员或第三者的利益随意倾吞资产”。
6.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认为,财务报告舞弊是“一种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错报还是漏列,其结果是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是“财务报表或财务披露中存在蓄意的错报或从事对财务报表或财务披露有重大直接影响的非法行为”。
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认为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也认为“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从上述定义可知,财务舞弊的内涵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包含故意的行为、提供了虚假会计信息、利用欺骗手段获利、损害他人的利益;第二个层次包含故意错报或漏报重要事实、提供误导性会计数据、伪造或者篡改会计记录。
(二)财务舞弊行为特点
财务舞弊是一种故意的、有意识的行为,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违法性,财务舞弊违反了国际或国内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二是有意性,财务舞弊行为是有意识的行为,明知故犯;三是技术性,通过伪造银行存款对账单、伪造身份证、伪造虚假注资、编造假账等粗制滥造的手段,编制和虚假的财务报表,有意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四是危害性,财务舞弊行为诱导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判断和决策,严重地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五是隐蔽性,财务舞弊行为不容易被察觉,会计人员可运用“会计技术”:利用会计政策,滥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及会计估计作出似是而非的会计处理,使之更具有隐蔽性。
二、财务舞弊的手段
(一)利用收入、成本和费用确认与计量的不合法舞弊
1.强行确认收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确认: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是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三是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四是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调整利润,常常在商品销售收入未满足规定时就提前确认收入,从而操纵利润。
2.虚构收入。虚构收入包括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和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公司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对并不存在的销售业务,按正常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包括伪造顾客订单、发运凭证、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销售发票,伪造银行对账单、出口报关单等。由于客户和交易是虚拟的,所以除了销售发票是真实的外,客户印章和其他凭证都是伪造的。虽然开具发票会多缴纳税金,但是为了达到增加利润这一更高的目标,公司认为多缴纳一些税金也是值得的。
虚构收入的另一种形式是以真实客户为基础的虚拟销售。公司对某些客户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得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也是一种虚构收入。它通过将现金流的非营业收入计入销售收入来实现,现金流的非营业收入来源可以包括资产出售或其他投资收入等,如果将其则计入销售收入,就会虚增营业收入并抬高营业利润率。非营业收入还包括罚款收入、补贴收入等,将其虚构为营业收入也是财务舞弊者的共同爱好。
3.不合理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按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应该对应收账款、存货、委托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这六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但是这属于会计估计的范畴,可自行确定其计提方法和比例,给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一般而言,很多公司把巨额资产准备的计提放在以前年度提取,造成当年的巨额亏损,从而在下一年实现“扭亏为盈”。这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连续性和可比性,以及会计准则的严肃性。另外,还有企业利用少提或者不提减值准备来掩盖风险,虚增利润。如大幅减少无形资产,被新技术、新工艺等替代或资产市价却不提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再如长期闲置不用、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或者因技术进步等原因已遭淘汰的设备未如实计提减值准备。
(二)利用应收(付)账款舞弊
1.应收账款舞弊。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中应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的增减直接影响主营业务收入,进而影响总利润。而应收账款的增加不需要披露,易于隐藏,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难于查清特定的原因,因此极易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财务舞弊。利用应收账款舞弊的方式主要有:虚构商业信用从而夸大收入、虚增经营成果;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转移资金;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调平账款;少提或多提坏账准备,人为调节利润;利用收款与入账的时间差,挪作他用等。其他应收款更是被人们称为“聚宝盆”,用其转入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计入各类投资和投资收益,以隐瞒投资和投资收益,用于民间资金无息借出以谋取私利等。最典型的案例是郑百文公司,其应收账款占据全部资产中的很大部分。另外,母公司通过内部融资、借贷以及内部银行结算等形式挤占挪用的资金往往因为投资失策或变成其他非货币性资产而不能按期归还或归还时大打折扣,从而形成上市公司的一笔长期应收账款。
2.应付账款舞弊。应付账款是企业在购买商品、材料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是交易双方在业务活动中由于取得物资或接受劳务与支付货款或劳务款项在时间上的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公司利用应付账款舞弊的方式主要有:将产品销售收入顶抵应付账款,隐匿销售收入;少计应付账款,隐瞒负债;虚列应付账款,调节成本费用;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等。其他应付款也是企业财务表舞弊较常用的科目,主要舞弊方式有:隐匿成本费用;核算民间借款,掩盖负债性质等。
(三)利用关联交易舞弊
关联交易是指公司或附属公司与在其直接或间接占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交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主要指上市公司的发起人、主要股东、董事、监事、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家属和上述各方所控股的公司。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掩饰公司亏损并虚构利润的情况,在报表及附注中也未按规定做出恰当和充分的披露,这样产生的信息就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这种财务舞弊就称为关联方交易舞弊。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会通过以下几种关联交易来虚构利润。
1.关联购销舞弊。即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之间的购销活动进行的舞弊。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当上市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兄弟公司之间发生购销往来时,需在合并报表中予以抵消,如不抵消则为舞弊;当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发生购销往来时,由于上市公司提供的是单个报表,而非合并报表,因此无法抵消,但需在附注中详细披露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内容,舞弊公司往往不在附注中披露交易内容,由此造成舞弊。如上市公司自己或控股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了销售收入,再由集团或另一关联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避免了在合并报表时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规定,保证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的需要,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这些利润并非是实际的经营性利润,它们大多以应收账款的形式挂着,并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
2.合并范围的确定与变更舞弊。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上市公司常常通过变更合并范围达到舞弊的目的。对于尚未开业或尚未正常经营的子公司由于没有利润,上市公司就不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对于赢利的子公司,即使不属于合并范围也想办法将其纳入;对于亏损子的公司,则想办法将其摈弃在合并范围之外。同时,还采用规避披露的策略,以避免被发现。如2003年浪潮信息将持股不到半数的浪潮软件纳入合并范围,从而导致虚增主营业务收入21 681万元。
3.托管经营舞弊。这是报表欺诈的一种新方法。对于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委托给关联方经营,按委托协议规定收取固定收益,或按实现净利润的一定比例等收取委托经营收益,以避免不良资产造成的亏损,又凭空获得一块利润。或以较低的收费托管经营关联企业稳定的高获利能力资产。但这些收益并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往往只挂在往来账上,因此只是一种虚假的“报表利润”。 如ST东海在2000年通过委托经营大股东的资产,所得收入占到利润总额的75%。
4.转让资产舞弊。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企业,或低价购买关联企业的优质资产等,并以出卖资产的收入作为业务收入,虚构利润,而出卖资产多在关联企业中进行,价格明显高于市场正常价格。如广电股份1997年将6 926万元的土地和1 454万元的子公司分别以21 926万元和9 41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22 960万元的收益,占该年度利润总额9 733万元的235.9%。若无这两笔交易,该公司1997年度实际亏损13 227万元,关联交易掩盖了广电股份的巨亏。
5.资金往来舞弊。中国法律明确规定企业间不能相互拆借资金,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因募集到的资金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所以仍然将一些资金拆借给母公司或其他不纳入合并报表的关联方,并收取高额利率的资金占用费,造成利润的虚增。
6.费用分担舞弊。上市公司操纵与关联方之间应各自分摊的销售和管理费用调节利润。当公司利润不佳时,集团公司会调低上市公司费用交纳标准,并承担上市公司的各项费用,同时退还以前年度交纳的费用,以提高公司的利润。如2000年蓝田股份的饮料产品通过集团公司销售网点销售的仅占全部销售量的1.9%,但其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蓝田股份就这样利用集团公司分摊高额广告费用支出的方法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7.股权投资和转让舞弊。上市公司也可通过公司间的相互持股、控股或股权转让来操纵投资收益。如天香集团就违反有关股权转让投资收益确认条件的相关规定,对2004年度内发生的3笔股权转让收益提前进行确认,导致当年利润的虚增。
(四)利用虚拟和假造资产舞弊
1.虚拟资产舞弊。虚拟资产是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却被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的资产科目以及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项目不予注销。虚拟资产为企业财务舞弊提供了一个费用和损失的温床。例如企业将已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已经超过受益期限的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等项目,常年累月挂账以达到虚增资产和利润的目的。红光实业在上市申报材料中隐瞒固定资产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严重事实,案件披露后,为红光公司审计的蜀都会计师事务所也被解散。很多上市公司利用虚拟资产科目,借口根据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的批示等,不及时确认或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2.假造资产舞弊。有些公司将费用列资产,以平衡账务和躲避监管部门对募集资金的专项检查。如丰乐种业故意将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1997—2001年,丰乐种业虚构在建工程来替代募集资金项目,并将日常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虚构在建工程等方式虚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五)利用地方政府援助舞弊
当上市公司需要业绩支持以获得配股或增发资格,或者出现亏损,甚至面临“摘牌”的威胁时,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地方企业形象,常常通过越权给予上市公司税收返还政策、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对上市公司拖欠的银行利息给予核销减免、给予资产价格优惠等方式,使上市公司增加当期利润、改善财务报表形象。
三、结论
财务舞弊是一个历史久远、影响极其恶劣的国际性顽症。其手段及做法种类繁多、错综复杂,而且层出不穷,既有完全造假,也有钻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空子。因此,要杜绝财务舞弊就必须从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个方面有效治理财务舞弊行为:一是减持国有股和非流动股;二是完善独立董事的选聘和约束机制;三是完善监事会监事选任制度和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四是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制度,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效果;五是制定信息披露的准则和制定信息、披露的规则体系;六是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机制;七是强化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督管理职能;八是加强对于不实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政府部门可以建立虚假信息查询的专门网站,通过互联网这种大众媒体让企业和社会公众可随时查询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企业及责任人员,以此增加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及财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九是建立财务报告风险准备金制度,以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十是加大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修订,减少制度上的漏洞,也是避免财务舞弊的一个标本兼治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棣华.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J].经济界,2009,(1).
[2] 李燕.财务舞弊的若干特征分析[J].会计之友,2006,(3).
【关键词】财务报表 舞弊 预警
一、会计舞弊及预警信号的定义及特征
会计舞弊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用欺诈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频繁发生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极大地侵害了投资者的权益,并且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保持高度谨慎态度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往往能够发现财务报表舞弊和粉饰的征兆,另外,人类固有的一些特性,比如侥幸、疏忽大意等,注定大多数财务报表舞弊和粉饰会留下蛛丝马迹。这些痕迹会在会计记录以及财务报表中体现出异常,就是所谓的预警信号。实践表明,预警信号是识别财务报表舞弊和粉饰的有效方法。
财务报表粉饰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企业高管层往往牵涉其中;上下串通、内外勾结等群体舞弊司空见惯;通常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幌子(手法不想受贿和挪用资产那样裸的损害公司利益);造成的损害更具破坏性。
二、会计舞弊的预警信号
(一)管理层面的预警信号
1.管理层面过分热衷的维持或提升股票价格,表现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异常变动。英国海南公司就是个典型的案例,公众面对巨大财富的憧憬,冲垮了理性防线,忽视了该预警信号。
2.管理层面对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的选择和变换。例如2003年宝钢股份会计估计的变更,宝钢股份仅仅通过董事会决议就进行了重大会计估计变革,并且该项变革的档期应先数高达19.06亿元,该做法就是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
3.高管层面频繁接受媒体的采访宣传,并且对这种提高声誉的活动乐此不疲。
(二)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
主要是通过企业在处理与管理企业、注册会计师等关系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这些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
1.关联交易缺乏正当的理由。
2.关联方的发生重大关联交易。如经常在会计期末发生数额巨大的关联交易;当期的收入或利润主要来源于罕见的重大关联交易等等。
3.企业的经营模式缺乏独立性。如果原材料的采购和商品销售主要通过关联企业进行的,此时就要分析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关联企业的依赖程度,从而判定这一企业的盈利情况和利润来源状况,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大部分来源于关联企业,此时该信号就要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足够重视。
4.企业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就是典型的案例,该公司舞弊过程先后更换了安信、普华永道和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
5.企业与聘请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关系过于密切。
(三)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的预警信号
1.收入和费用的比例严重失调。原野管理舞弊案就是典型的例子,该公司通过虚增销售收入、隐匿管理费用、炒卖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虚增利润2.22亿元,还有著名的郑百文管理舞弊案。这些案例都证明当收入和费用比例失调的时候要引起足够重视。
2.对外报告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建立在高度主观的估计和判断的基础上;缺乏正当理由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并将评估增减值调整入账。琼民源管理舞弊案就证明了该信号也是舞弊的表现之一。
3.企业连续多年保持盈利记录。东方锅炉管理舞弊案证明该表现也可能是舞弊的信号。“东方锅炉”在上市之前,就通过调整财务报表虚增利润,上市后,又在“利润截期”问题上大做手脚,创造连续3年稳定盈利,净资产利润率增长平衡的假象。
三、结论
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在国际上都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财务报表使用者期望上市公司管理层如实地提供财务报表显然不切合实际。相反,了解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报表粉饰动机及惯用的粉饰手段,发现报表里显现出的预警信号,避免被误导才是上策。本文便是立足于已经发生的舞弊案件,对他们在财务报表中表现出的蛛丝马迹进行了总结,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案例有限,所以并没有把全部的预警信号全部总结出来,但希望提出的这些预警信号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及时发现财务报表里面隐藏的舞弊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黄世忠,黄京菁.《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特征及预警信号综述》[J].财会通讯,2004
[2]彭进军.《财务报表粉饰:识别与防范》.会计之友,2013
[3]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