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汽车维护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95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维护课程探索,明确“做什么、谁会做、怎么做、为什么做、何处做”,从而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教学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所以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改革课程, 是当今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核心在于,按照企业实际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课程, 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 在学习中学会工作。这种教学理念要求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设计内容, 采用理论教师和实操教师相互配合的教学模式。
一、中职学生现状
(一)中职教育是“生存教育”,从而导致中职学校的招生是零门槛
中职学生是“学科体系”培养出的不合格品,普遍存在自卑、不自信的心理;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纪律松懈,对任何事情无所谓,对老师在教室上课不感兴趣,执行力极低,在课堂上爱出风头、爱做小动作,内心孤独、空虚,学习难入门,甚至是不想学;更有的家长把中职学校当成托儿所,只要小孩在这里不出事就行,学不学无所谓。所以面对中职学校的现状,以学科体系建立的实训和理论教学,是不适应的,也是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的。不改变学科体系建立的实训体系,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成片的现状就不可能改变,更谈不上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技能的形成。
(二)中职专业学生从生源上来看,他们大多数也是来自农村
他们选择学习专业,仅仅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凭借一技之长求职谋生,所以他们学习的重点在于“会”动手,而操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就往往忽视。企业以安全生产为根本,而规范性和系统性则是安全生产的保障,缺少了这些东西学生到岗后还需再培养。
二、以前汽车维护教学方式及效果
汽车维护这门课程,是针对汽车行驶到一定里程后,对其进行的一系列保养、检查等活动,目的在于维护汽车的良好性能,保持其正常运行。学生就应该通过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训,培养成深受企业欢迎的适用型人才,并最终实现就业目标。然而以往汽车维护教学方式:简单项目导入式教学,每个项目下面又含若干小项目。都是按照顺序,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项目逐个增加,直到整个维护项目变得比较完整。
按理来说教学效果应该较好,然而这种教学方式除了理解能力较好的同学能接受之外,并不具有普遍效应。
三、新理念下汽车维护教学过程设计是关键
教学过程设计关键在于老师,老师要有创新思维,要有新的课程理念,那么教师要如何做呢?
(一)把握实情
首先教师要依据教材和学校的实训具体实际情况,把汽车维护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工作任务单,采用工作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模式。
(二)编制工作任务单
由于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工作任务单尽可能编制简单易懂一些。
(三)工作任务单具体内容
1.基本信息:如项目名称、班级、姓名、组号、组长姓名、实训日期、实训地点、任务要求、总课时、成绩等。
2.学习情境、学习目标。
教学项目是按照工作过程而展开的,而连接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的纽带是学习情境,专业教学的学习情境是一种职业情境。
3.资料收集。
以问答题的形式学习理论知识,另有一些需上网查阅资料的题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计划和决策。
小组成员名单及工作任务分工,制定作业计划。
5.工作过程作业表。
由于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工作过程作业顺序表学生编制有一定难度,那么可以由教师编制,编制时尽可能详细易懂。
6.反馈与学习拓展。
施作业后的反思。写出做的好的和纯在在的问题。
7.考核评价。
评价是手段,意义是促进发展,促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形成。
四、汽车维护工作过程具体实施体会
(一)维持秩序、清点人数
整队、报数,清点人数;培养学生的气质。实训后及时总结,及时点评。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激情爆发出来。
(二)采用小组合作法,组长负责制
1.选人和培养组长综合能力。
选人:原则上要求由责任心强、学习好、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首先每组的组长对项目作业,老师先做示范,教会他们,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兴趣和责任心。同时其他同学做任务工单上的思考题。组长学习、操作熟练后,由教师马上对他们进行考核评价,及时点评,同时让组长学会考核评价的方法。经过这种训练,培养了班上的骨干力量。
2.组长组织组员学习。
学习方法最好是采用教师做示范的方法,每个组长给本组的组员做示范;这样挤在一起的人数减少了,学习起来效果和效率就高了。从教学效果来看,解放了教师繁重、重复的工作量,而且组长积极性、兴趣相当高,他们很有成就感。培养了组长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训练时有几点必须强调,根据汽车维护这门课的特点,第一安全意识每次实训都要讲,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第二强调8S 管理,特别是操作的规范、工量具的摆放整齐、场地的清扫干净等等。组员考评时,两个小组的组长对调做评委,当场给成绩,教师签字确认。每个组训练的同时,老师现场指导和巡视。每个组必须培养两个骨干,便于教学工作。
3.把过程考核代替期末一次性考核。
把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一次性考核改为过程考核,把理论学习、实训、考核全过程迟到、早退,请假,8S操作规范,物品、工具设备摆放,主动协助组成员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任务完成后清理场地等纳入考评。
五、教学效果
通过采用工作过程化的汽车维护驱动法这种学习方式后,实现了个个动手、人人过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实实在在地掌握了汽车维护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好评。
六、总结
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开展现代中职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诸如工作过程驱动法、等方法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应用新理念进行课改,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现代的新型技术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项金林.汽车维护[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根据上一学期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的总体目标,工程技术教研室在完成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修订的情况下,本学期要完成以下目标:
一、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
上一年度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已基本完成了数控(机电一体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资源库。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资源库,具体包括试题库、课件库、领域资源包。
编号
项目
已完成(个/份)
需完成(个/份)
1
试题库
174
15
2
领域资源包
10
1
3
课件库
65
3
二、师资培养计划
本学期计划安排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情况如下:
编号
项目
上一学期(人次)
本学期(人次)
1
国家级
1
1
2
省级
2
2
3
市级
6
4
三、教学设备
本学期计划申请汽车整车电路电器示教板,多媒体投影仪、以及实训用耗材等设施设备。
四、教学模式创新
本学期教研室全体教师将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做突破性模式创新,引入翻转课堂、微课等最新的教学手段实施项目碎片化教学。
五、技能竞赛
本学期将在2019年5月择机举办两次技能大赛共四场,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项目
参赛班级
科目
相关教师
2019年5月
数控大赛
汽车大赛
数控、汽车
汽车拆装
数控编程
教研室相关教师
六、职业技能鉴定
技能鉴定工作本学期2019年春季进行,期间教研室相关教师配合教务科完成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前的培训工作、考试期间组织监考工作、考试后的阅卷以及成绩报送工作等。
七、 责任分工
教研室上一学期对全体老师做了责任分工,例如姜涛老师负责教学资源库维护,汽车维修实训室管理、汽车专业耗材申报与管理;陈宇老师负责办公室日常维护、三楼机房管理,于晓芳老师负责数控专业耗材申报与管理、陈永哲老师负责一楼机房管理;关书尧老师负责二楼机房管理;李向伟老师负责四楼机房管理等责任划分。
工程技术教研室将着重在上学期建设和总结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具体内容,在教研室管理、实训安排、教研室会议、文件档案管理、总结报告、聘期考核、企业调研等方面加强管理、组织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座谈,听取学生意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新颖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发动机装配线 实训课程 改革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30-03
2015 年柳州市汽车年产量突破 230 万辆,城市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2016 年 1-10 月全市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 193.9万辆和 190.0 万辆。在整车企业拉动下,柳州市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也得到蓬勃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发动机的生产,同时也带动汽车维修等服务业的发展。汽车业的大发展急需大量懂发动机结构、发动机装配、发动维修等方面的技术工人。但通过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跟踪调查及与维修企业和发动机生产企业的访谈,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到工作岗位上都要经过重新培训再上岗,很长时间都不能独挡一面。通过对区内较有影响力的兄弟学校的了解,普遍存在这样的现状:一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得不到企业的肯定;二是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主要原因为:发动机实训以台架为主,分组人数多,效率低,效果差;学生总的操作时间较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操作;缺乏一种真实的实训环境,学生面对实际工作岗位不能适应;教学模式老套。通过分析认为应从实训教学硬件(实训平台)和教学软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提高发动机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汽车发动机实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二级维护课的教学都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老师首先在教室内讲授汽车维护的相关知识,然后到实训车间集中学习汽车维护的操作技能,最后以段考和期考的成绩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以理论考试作为评价指标。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时间很短,有些技能老师只是进行了基本的简单演示,没能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学生学完后不能直接上岗作业。这种实训教学基本上属于模拟教学,它缺乏一种真实的实践环境,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不能改变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低下的缺点,因为教学台架有限,老师要指导的学生较多,不能全部顾及到位,学生总的操作时间较少,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一)实训平台(硬件)与教学模式(软件)的创新实践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汽车工程专业部在国家财政、自治区教育厅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于 2016 年 7 月投入 350 多万建成了汽车发动机装备线,与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的装配线基本一致,具有 20 个工位的作业流水线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MES 系统、工位管理系统、暗灯系统和教学评估系统;线外有三个分装工位,两个发动机动、静态检验工位,一个机器人拆装工位以及能同时容纳 60 人同时操作的基本技能训练工位。硬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如果沿用旧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是不明显,新的教学实训平台要有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优势。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汽车工程专业部的“12221”教学模式在汽车二级维护专业n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见结合汽车专业部新建立的发动机装配生产线进行实训教学比较合适。
在装配线上进行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通过在装配线上真实地完成发动机各零部件的装配工作,严格按照装配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完成所有操作项目后能达到汽车发动机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在发动机装配线上的操作分两部分进行:一是通过控制装配线,让学生在尚未熟练的情况下统一装配相同的零部件,熟悉装配工艺和操作流程,此部分称为流水线同步装配操作流程;二是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流水线操作,即每个学生装配的零部件在不同的操作岗位都不相同,最后出来的是装配好的符合各项技术指标的发动机整机,此部分称为流水线异步装配操作流程。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探讨结合“12221”在装配线上进行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改变传统单一台架教学的不足,在与真实生产环境相一致的发动机装配线上进行教学,1-2人一个工位(实训室台架的教学是1-2个小组一个工位)。一方面能很好地提高学生操作时间的利用效率,使学生对发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更好的感性认识,并能够熟练地装配发动机零部件;另一方面通过在线上的强化操作,培养学生严格按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工作的习惯。通过这种教学改革实践能很好地满足汽车发动机课程的教学需求,与传统的在实训室台架实施的教学相比,教学效果和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对于装配班的学生而言可在顶岗实习时直接到发动机生产线上工作,在实践中更好地锻炼职业能力。
(二)“12221”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再好的教学模式都不代表有普遍适用性,都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平台和相应的专业课程。将汽车发动装配生产线这种新实训教学平台融入“12221”教学模式有较好的先天条件。“12221”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五个学习环节:
1.学生完成“一份”引导文作业。学生在每个项目的操作前首先查找相关参考资料(包括从学习岛的电脑里、课本、其他参考书、维修手册等),完成“一份”相关知识点的引导文作业,了解相关操作的基本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学生看别人操作“两遍”。学生通过观看相关实训项目的操作视频或观看老师(也可以是同学)演示“两遍”,学生只有通过观察“两遍”的学习过程,才能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3.学生自己操作“两遍”。学生在进行“两次”的操作时,由已经操作过的学生或指导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边操作边记录一些关键参数,最后在相应的表格填写相关操作内容。由已操作过的学生对正在进行操作的学生指导时,有可能会出现错误,老师要不断巡视,及时纠正,防止误导。
4.学生教别人做“两遍”。由已完成两遍操作的学生指导下一位正在操作的学生“两次”,同时对比手中的操作流程,避免误导被指导的学生。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监督。
5.学生完成该项目的操作后交“一份”作业工单。
这种教学模式其实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之一。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行动导向学习有三个层次:一是实验导向性学习;二是问题导向性学习;三是项目导向性学习,如项目教学法和引导课文教学法等。学生在进入装配线操作之前先完成装配工艺及操作规程的自主学习,即完成“一份”引导文作业。合格后进入“2、3、4”步环节,每完成一个操作环节交一份作业工单。装配线有严格的装配工艺及操作规程来确保“2、3、4”步环节的准确性。毕竟每个人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传授能力不一样,在上一个学生教下一个学生时难免会出现偏差,严格的装配工艺及操作规程能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可有效避免这种偏差的出现。可以说利用装配线这个实训平台不但能较好地实施“12221”这种教学模式,还能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它原有的教学效果。在发动机装配生产线这个平_上融合“12221”这种教学模式,既吸取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但又不局限于这种模式,由于操作工位及操作时间的增加,从教学效果来看,甚至会超越这种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模式加上好的教学平台,与传统单调的台架实训平台相比,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可以预测得到的。通过研究、探讨和整合配套的教学资源,逐步形成发动机这门课程新的教学模式,与“12221”教学模式一样,课任老师可以换,但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不变,且不会受到影响,还能不断培养出新的发动机专业课教学老师,对提升整个专业的教学水平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容易产生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动手机会比较少,对于实训内容没能掌握到位,在实训工位少而学生人数又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另一种是学生对某一项实训内容反复操作时会产生厌烦、抵触心理,最后同样是学不好,存在实训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学生实训特别是在汽车发动机装配实训课中如何避免或平衡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出现,是实训教学的主要难点。
(二)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实训课学生动手机会少的问题。装配线上有 20 个工位,线外有 5 个工位,每个工位2名学生就可容纳整个班。
2.解决实训效率低下的问题。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工序,学生练习完后换到另一工位进行操作,轮完所有工位后,进行一次发动机总装,总装完后到台架测试,经实训老师检查合格即表示该生已完成本课程学习。每人一个工位(可同时安排另一名学生在旁边观看学习,“12221”教学模式的体现之一)与传统台架 10 到 20 人一个工位的实训效率相比,其效率高低不言而喻。
3.实训实习几乎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下进行。装配线与实际的发动机装配生产一致,实训的内容严格按照发动机装配工艺要求进行。
4.解决学生学习完发动机课程后连基本的拆装都不敢进行的问题。学生经过在装配线不同的岗位进行发动机各零部件的装配练习、考核,整个流程下来,完成发动机的基本拆装不存在问题。
5.解决学生的规范操作。每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经过反复的练习,强化了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三)创新之处
1.用发动机装配线代替传统发动台架进行发动机装配实训,是基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下的实训实习。
2.“12221”教学模式在专业部二级维护教学实践过程中被证明是比较有效的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模式加好的实训平台必能较大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新实训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一)主观性评价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一共设 10 个关于发动机的结构、拆装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问题,实践教学前后发同样的问卷。一共6 个班 275 个学生,三个班为 2015 级学生,已学过一学期发动机的课程;另三个班为 2016 级学生,没有学过或正学习发动机课程。实训课时根据教学安排 2015 级为 38 课时,2016 级为 19 课时。实训教学前 2015 级学生正面回答率(“能”、“了解”“知道”等称为正面回答,反之称为负面回答)为 42%,经过实训教学后的正面回答率为 81%;2016 级学生实训教学前正面回答率为21%,经过实训教学后的正面回答率为 79%。调查结果表明,新的实训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明显的。
(二)客观性评价
通过 SPSS11.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数据来源于 2015 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两个班学生,一个班是采用传统发动机台架进行实训教学,称之为乙班;另一个班实施新发动机实训教学,称之为甲班。对两个班学生同时进行发动机拆装操作考核。对于考核成绩,运用 SPSS11.0 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因为样本容量较大,可以认为两样本总体分布近似正态。输出结果如表 1 和表 2所示。
从表 2 结果上看,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的 p=0.001< 0.05,表明两样本方差有显著差异,因此应分析第二行 t 检验的值。t=7.098,p=0.000
综上所述,从运用汽车发动机装配线融合“12221”教学模式在汽车发动机实训课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效果是显著的,学生通过引导文的形式熟悉相关的装配工艺流程,接着强化三个“2”的练习,其技能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顶岗实习时相应的岗位如发动机装配,基本上可以直接上岗,不需要企业重新培训。这充分说明:只要针对本课程或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索,总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史庭宇,陈 均.中职汽车维护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2014(18)
[2]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R].北京: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08
[3]赵志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2010
【关键词】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38-03
【作者简介】1.朱方新,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的应用、农业机械的构造与维修、农业机械技能培训等;2.武德庆,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电子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3.王国贵,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电子系教学科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4.乐伟伟,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电子系教师,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工程。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智能化,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农机保有量大幅增加,农机种类繁多,各种机型的性能及参数都有较大差异。但农机经营者及农民缺乏有效获得农机信息的渠道,对农机具了解甚少,在机器使用中也没有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造成了现有资源与资金的严重浪费。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加强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知识、技能的普及。
一、专业目标与课程设置[1]
(一)专业目标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农业机械行业企业,从事农业机械使用、维护、营销、技术服务、装配、检测、管理和推广等工作,是具有基本公民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该专业主要对应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装配钳工、营销员等岗位。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可依据自身原有优势,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如一些地区收割机械保有量大,跨区作业成熟,就可以围绕农机社会化服务实际,充实农机经营管理课程内容,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满足本地农业机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类,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综合实训等。建议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建议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为:机械识图与公差、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金属加工与实训、种植基础、农业机械构造与维修、拖拉机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综合实训可集中或分散到各学期进行,也可将课程教学与实训整合在一起,采用“理实一体”教学,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议开设的综合训练课程为:金属加工实训、农业机械驾驶实训、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实训、拖拉机汽车底盘实训、拖拉机汽车电器实训、农机修理工技能实训、中级工训练与考级等。专业(技能)方向课至少确定3~4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要的课程。选修部分允许学校自主开发和选择,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多种需要。
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它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和综合素质水平。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对实现该专业培养目标有重大影响。本专业核心课程为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机械基础、拖拉机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本文着重对这五门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二、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程共性
1.课程设计
这五门课程都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目标
让学生掌握基础专业知识,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并规范操作设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团队合作、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
3.课程设计思路
五门课程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且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设计思路为: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要求,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农业机械的运用、农业机械的操作与维护、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销售服务等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需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二)课程特点(以“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
1.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4]
(1)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模式,先理论后实践,对拖拉机及汽车底盘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如下:底盘总体构造认知、传动系构造认知和检修、行驶系构造认知和检修、转向系构造认知和检修、制动系构造认知和检修、拖拉机工作装置构造认知和检修。该课程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农机类专业及汽修与农机专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底盘为汽车与拖拉机的核心零部件,内容围绕底盘的四大组成部分“传动系、转向系、行驶系、制动系”而组织,基本涵盖了该系统的主要知识点;在内容的编排顺序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由浅入深进行指导性教学,同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原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验证理论”。
(2)课程目标
掌握拖拉机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功用、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主要总成部件的检修方法;具备查阅拖拉机汽车的说明书、技术手册等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和对底盘主要总成部件进行拆装、检测、鉴定的能力;能合理地使用拖拉机汽车维修中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机械设备;能完成拖拉机汽车底盘常规维护和修理工作;具有自我学习、团队合作、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规范操作、安全环保、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上述课程目标编制依据两方面原则: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制定;针对学生日后工作所要掌握的技能及职业素养制定。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拖拉机汽车底盘各系统维修的典型工作活动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紧扣学生需要掌握的几项基本技能,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课程任务的设计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最后以故障综合类问题检验学生整门课的学习情况。
2.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5-8]
(1)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在“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拖拉机汽车发动机维护、修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后续“拖拉机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内容分为8个项目:发动机总体构造的认知;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认知和检修;配气机构的构造认知和检修;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构造认知和检修;柴油机燃油供给系构造认知和检修;系统构造认知和检修;冷却系构造认知和检修;发动机的使用及常见故障诊断排除。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把学习内容分为7个较为实用的检修项目,这些项目基本涵盖了发动机可能涉及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只要认真完成这些项目课题,就能对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排除。
(2)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拖拉机汽车发动机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具备对拖拉机汽车发动机进行常规维护和修理的能力。学生掌握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如下:掌握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功用、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主要总成部件的检修方法;具备查阅拖拉机汽车的说明书、技术手册等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和对发动机进行拆装、检测、鉴定的能力;能合理地使用拖拉机汽车维修中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机械设备;能完成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常规维护和修理;具有自主学习、获取资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规范操作、安全环保、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
课程目标的设置遵循如下原则: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维修的典型工作活动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本课程的知识点融入7个较为实用的项目课题中,让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在各个模块的学习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不足,及时弥补。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课程的模块化处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程标准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理论讲解尽量图文并茂,尤其是专业实物的介绍,须结合现场实物图进行理论教学。如“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配气相位概念、小型化油器的工作原理等内容,如果没有图示乃至动画来配合文字和实物,单纯依靠文字叙述,老师很难讲清,学生更是无法理解。课程教学环节应多与学生沟通,及时调整课程难度,应尽量做到贴近学生实际。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多用辅助设计软件或仿真教学软件指导课堂教学。例如制图中的CAD、电工电子中的PRO/E、汽车仿真软件等,可以通过这些软件的三维成像技术有效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软件也是学生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必须熟悉的软件。
(3)教学过程中须合理安排实训课程。如诊断和排除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排除柴油机燃油供给系常见故障等内容,无论是纯理论讲述还是纯实践都很难达到学习效果,必须坚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复习理论”。实践教学环节应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多让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示范,再让这部分学生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指导老师多观察走动,及时纠正学生操作问题,最好能用手机进行拍照记录(在保证学生安全情况下),并相机进行展示总结。
【参考文献】
[1]段红.安徽省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建设探析[J].教学新探,2016(2).
[2]高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李晓庆.拖拉机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高连兴,吴明.拖拉机汽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关文达.汽车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鲁植雄,李文哲.汽车拖拉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摘要:“慕课”的兴起,倒推我国教育模式的改革,并将在线网络教育推向了最高峰。首先阐述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教学模式的特点,介绍了我校汽车涂装技术课程基础,进行了基于MOOC示范项目的情境设计,构建适用于MOOC的知识碎片化的任务单元教学内容,从而建设开放性平台,最后总结了《汽车涂装技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MOOC;汽车涂装技术;情境设计;开放性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67-02
一、MOOC概述
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中文翻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2008年起源于美国,迅速发展是在2012年,我国是在2013年开始慕课的融入,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加入国外“慕课”平台为标志,“慕课”的兴起,倒推我国教育模式的改革,并将在线网络教育推向了最高峰。MOOC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是较为滞后的传统教学方式与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之间的矛盾衍生出来的产物。其呈现出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四个特点:
1.大规模。一门MOOC课程覆盖的范围很广,学员规模大,传统模式的教学局限在教室内,授课对象只有几十个或者一百多个学生,而MOOC课程的学员人数动辄达到几万甚至上百万,充分的利用了学习资源。
2.开放性的学习资源。最理想化的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可以免费获得高等教育,不分国界、不分地域、不分年龄、不分学历、不分性e。MOOC课程允许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将最优越的学习资源传送到世界最偏远的地方。
3.在线异步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完全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凡是愿意来学的,只要注册即可参与,没有受到任何时空的限制。由于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致,传统的教室授课易导致部分学生上课听不懂从而开小差的问题,而MOOC教学模式具有可重复性,除了能够同步学习外,还能反复的进行异步学习。
4.先进课程体系。MOOC的课程更突出视频教学,从而将某一门课程的课程体系整合成多个知识点进行讲授,多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从而推动了教学改革。
二、MOOC教学法在汽车涂装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汽车涂装技术》课程基础。《汽车涂装技术》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喷涂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及其所使用设备的操作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该课程是我校汽车工程学院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我院目前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以及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均开设了本课程。特别对我院国家示范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来说,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职业核心必修课程,开设于2008年。本课程构建于汽车专业《汽车钣金修复》、《汽车美容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所以本课程放在第四学期开设。本课程师资队伍强,教学经验丰富,授课对象包括汽车工程学院的所有专业的学生。目前围绕本课程,建有汽车钣金实训室、汽车涂装实训室、汽车美容实训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室,并在芜湖及周边地区设有多个实习及就业基地。根据市场调研和与汽车钣喷企业的深入交流,我院重新规划并设计了700平米的标准化汽车钣喷专用房,设置有研磨房、调漆房、烤漆房、举升机、大梁校正、理实一体化教学区等,本MOOC课程实训视频的拍摄均在本实训室完成。本课程一直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教学参考书、教案、电子教案、相关图片和课件等)储备比较完善。
2.基于MOOC示范项目,设计学习情境。本MOOC课程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教学内容以学习情境来设计,学习情境是在职业学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汽车涂装技术》课程教学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从岗位需求出发,及时梳理教材内容,根据汽车喷涂工艺流程按模块化教学。通过对汽车涂装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从不同的阶段和角度设计,将整个课程设计成7个学习情景,即“汽车涂装基础技能”、“汽车底材处理”、“汽车调色技术”、“汽车面漆喷涂技术”、“汽车漆面缺陷处理”、“汽车驳口喷涂”、“汽车涂装综合技能”。学习情景的设计重点考虑汽车喷涂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及其所使用设备的操作方法。
3.基于MOOC示范项目,构建适用于MOOC的知识碎片化的任务单元教学内容。《汽车涂装技术》课程构建适用于MOOC的知识碎片化的任务单元教程设计,每个任务单元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按照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并实施。在每个环节中多以问题或小任务的形式来布置,时长控制在5―15分钟之间,有效的在完成任务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碎片化,设置成适用于MOOC教学的教学过程。根据对汽车涂装技术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总结,在学习情景下可以设置17个任务单元,分别是干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打磨房及喷烤漆房的使用与维护、喷枪使用与维护、去除旧漆与状边打磨、原子灰处理、中涂底漆喷涂、面漆前处理、素色漆单色母微调、素色漆双色母色差微调、金属漆双色母色差微调、单工序素色漆喷涂、双工序素色漆喷涂、双工序金属漆喷涂、尘点、流挂、驳口处理、双工序素色漆板件内过渡喷涂、单工序驳口喷涂、双工序驳口喷涂、汽车涂装工艺综合技能,每个任务单元完成一个独立的工作工程。
4.基于MOOC示范项目,建设开放性平台。通过《汽车涂装技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的建设,为汽车专业学生及汽车爱好者提供开放的优质学习平台,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视频课程,同时配备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实现网络的共享,做到学生自主学习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三、结语
通过安徽高校省级质量工程《汽车涂装技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的建设,使本课程受众更广,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对于汽车企业人员或私家车主都可以现学现用。同时,在课程中体现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突出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相适应,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基于MOOC的建设思路,本课程更强调知识碎片化,小任务化和问题化,使更多的受众人群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容易。
参考文献:
[1]李会,魏瑞斌.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9).
[2]郭敖鸿.“慕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翻转课堂”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
[3]过宏雷,崔华春.慕课:高校教学模式的全新挑战与变革契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5).
[4]毕大成.实施MOOC示范项目优化工程制图教学方法[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5]王国栋,卓春英.MOOC+翻转课堂视域下工程数学课程体系应用模式探索[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收稿日期: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