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

上市公司中存在的财务报表问题,会严重损害债权人及投资人的利益,这是违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但是在实际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种,财务报表粉饰问题还是屡禁不止,强化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这种舞弊行为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上市公司报表粉饰的主要动机

目前上市公司报表粉饰的现象非常严重,虽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击行为,但是还是难以完全禁止,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动机开展分析,主要表现为:(1)为了能够满足债券的发行条件而进行财务报表粉饰,在《公司法》中对于上市公司的债券发行问题具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对于近三年内开展过重大重组的公司,在开展其净资产利润率计算的过程中,会将重组后的业务以前的年度经审计盈利情况作为计算依据,对于上市不满3年的公司,在开展其净资产利润率计算的过程中,将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平均的净资产利润率以及股份公司设立之后会计年度平均净资产率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上市公司的累计债券余额不能超出公司净资产额的80%,一些上市公司想要发行债券,但是由于自身条件还不能满足债券的发行条件,就会进行报表的粉饰,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篡改,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2)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能够继续维持上市资格而进行财务报表的粉饰,我国的《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对于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的上市公司,以及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将会成为ST公司,而对于连续三年出现亏损的公司,将会被终止上市,一些上市公司正处于盈亏的临界点,为了能够不因为声誉影响到自身资金的募集,就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以便于其能够基础维持上市公司的资格;(3)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能够获得信贷资金而进行财务报表的粉饰,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资金是其能够良好发展的最主要的保证,一旦失去资金支持,该企业就难以在市场中立足,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贷款,另一种是配股,通常情况下,配股的操作非常复杂,想要成功获得配股资金具有较大难度,那么大量的上市公司就会选择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获取资金支持,但是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会对上市公司进行严格的审核,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能够成功通过信贷机构的审核,就会对自身的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从而获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

二、上市公司报表粉饰的常见手段

对目前上市公司常用的报表粉饰手段进行总结,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种:(1)应用减值准备来粉饰报表,为了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对企业真实的价值予以准确的反应,我国的财务报表从之前的四项减值准备扩展到八项减值准备,这也成为了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企业应用减值准备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来年费用、为大股东买单等方式,来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会在某一个会计年度提升减值,使得其会计年度亏损严重,来年不提减值或者是少提减值,从而在报表上形成一个扭亏为盈的现象,从而成功进行财务报表粉饰;(2)应用各种方式来对收入进行调节,一些上市公司应用:循环创造收入、提前确认收入、多记收入、伪造收入等方式来操纵公司的收入,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只对收入做出了一些导向型的规定,不管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的会计准则,都只对收入管理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这就给上市企业留下了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机会,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规避工人会计准则及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中对于收入的确认性的规定,将其一次性包装成主营的业务收入,从而成功对经营业绩进行粉饰;(3)对交易事实进行掩饰或者是虚构,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财务报表粉饰方法,一些上市企业应用假的货物入库单、假的货物出库单、假的购货伙同等来虚构经营业务,从而起到虚增利润与收入的作用,这些虚构的交易事实,会对投资者产生错误的引导,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对一些重大的交易事实进行隐瞒,或者是不能及时进行披露,这会导致决策者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判断。

三、减少上市公司报表粉饰问题的相关措施

从上文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会对正常的经济秩序产生严重影响,但是当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多样化的报表粉饰行为,并且屡禁不止,鉴于此,本文提出下列几点遏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粉饰处罚法律法规

为了能够有效的遏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惩罚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要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处罚纳入到相关法律法规当中,建立起完善的惩处制度,在《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中对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与经济责任予以明确的规定,加大对财务报表粉饰的处罚力度,并可以借助于成本效益原则,采取措施提升粉饰报表的机会,若粉饰报表的机会成本远大于企业所获得的收益,将会在遏制其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此外,还可以建立起相应的民事赔偿机制,以便于能够为解决报表粉饰的问题提供有力保证。

(二)加大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监督管理力度

强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监督管理是遏制其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目前的上市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很多都没有设置独立的监事会,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监事会的监督管理,一些企业虽然已经设置了监事会,但是其并没有发挥其所具备的监视智能,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结合自身情况设置独立的公司管理层,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实行会计委派制与财务总监委派制,这能够有效的组织公司中的管理人员开展造假行为,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可以独立的形式财务管理工作,不会迫于公司管理人员的压力来进行造假,若会计人员不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将会大大减少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报表粉饰行为。

(三)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其中所出现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存在故意粉饰与无意粉饰行为,其中无意粉饰行为是指,在对新会计准则不了解,或者是因为对其中某些内容理解有误所出现的粉饰行为,对于这种因素所导致的粉饰行为,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其培训教育,就能够很好的遏制其粉饰行为;另外一种的故意粉饰行为,其是在明知道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故意进行财务报表的粉饰,对于这种行为,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强化其思想教育,让其认识到财务报表粉饰的厉害关系,以便于其从思想上消除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从而有效的降低财务报表粉饰的发生率。

四、结束语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粉饰问题涉及到道德、法律、会计制度、审计、证券等多方面的问题,会对投资人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产生严重影响,治理起来具有较大难度,本文就主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动机、粉饰手段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遏制对策,对于实际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单位: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电广.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及防范措施[J].商业会计,2013(12).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指标;问题分析

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把财务表表上的数据转换成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可以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更好的决策,有利于公司发展。财务指标在传统业绩评价中对业绩的作用更为明显。

一、财务分析及财务指标分析具体内容

(一)财务指标分析的定义和意义

财务指标分析指的是对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财务变化和从中产生的利益多少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些详细分析指标。比如偿债、运营、盈利和发展能力指标等这些指标都属于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在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中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些指标可以从各方面具体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为公司的管理者和投资人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和依据。我们利用这些指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偿债能力是表示公司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强弱。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分为短期和长期。利用时间的差异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其作用是能够保障公司运作能力的强弱。有了这项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司的实力。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是体现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反映出公司的财务能力,所以它是表示一个公司能否及时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必要条件。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方法是比率分析法。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量负债率都是能够体现短期偿债能力的。

(三)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表示公司的还债能力。它通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带息负债率、利息费用保障倍数这四项指标反映公司资金框架是否合理,发生的财务内容是否合理以及长时间公司运作获利能力高低保障程度高低的重点标志。

资产负债率亦称负债比率,它的大小体现了债权人在公司当中得到的各种利益并且得到维护的保证,是债权人在公司当中的有效保险。第二项指标产权比率,是指公司总负债与总所有者权益之比,是观察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方式,所以也叫做资本负债率。产权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在维持公司经营的同时也确保债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对于过低的债权人权益保障,表明较强的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该项指标越高,那么需要的债权人承担的风险就会很低,因为这样公司的债务和偿还债务相持平的作用。

(四)运营能力指标分析

运营能力指标分析是表示公司在运作过程中资金利用转换程度高低的指标,对公司运营能力的分析可以评估公司的效益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其中评价指标为应收款项的周转率,这个指标是反映公司应收账款的转换时间程度,它是公司在某个时间段内产品的净收入额和应收账款的余额的平均比值。除了应收账款周转率,还有一个指标就是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也称存货周转次数,它能反映公司存货的转出速度和销售多少的能力。它是主营业务产生的成本和平均存货金额的比率。存货的周转速度不快,就说明公司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的各方面请款都不是很好,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受到的影响更大。通常情况下,存货周转率和企业的经营状况成正比例关系。

(五)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来划分,利用利润率的基本要素来进行评估,以对公司的各种基本原则进行评价。对公司产品主要通过主营业务毛利率来展现的,该产品规定值越大,表示同一产品的销售收入成本越小,销售的利润就大,所有者权益就会上升。主营业务的利润率指的是公司的净利润收入,该产品的指标越大,表示公司的效益水平非常高。期初与期末总资产的平均数等于平均资产总额,固定资产率越大,则公司效率就越好,营业额就越高。

(六)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发展能力是公司生存的基础。销售增长率是本年销售增加了多少和上年销售收入的比值。公司的销售收入, 是指公司主要经营的业务获得的收入。销售增长率是公司发展和成长的有效标志,表示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销售的增加或减少情况,销售的越多,销售增长率就越高。资本积累率是指公司当年的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多少和年初时的资产和负债之和的比率,它能评估公司以后发展的能力和方向,便于管理者做出相应的计划和决策,也可以说明公司资产收益能力的高低。

二、现行财务指标在上市公司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研究

(一)财务指标定义的问题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还有资产负债率共同作用实现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是这几项指标都需要建立在公司清算原则基础,公司的融资方面的能力和公司的偿还到期债务能力可以集中表现出公司的各项存在价值多少,或者说这些指标数据都可以看出公司的偿债能力。速动比率在计算时,应收账款的偿债能力就必须比存货的偿债能力高,但是这样的计算方法显然不妥当,任何的处理方法都不会有这样的方式存在。

(二)财务指标的定义缺乏统一性

许多财务指标本身并不能表现出任何问题,必须具有可比性才可以。比如,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收入,但从这些指标数据中是无法看到公司出现的问题,只有把他们和往年数据和相同公司进行对比,总结得出的结果才能反映公司当前的运营状况和运营能力。所以按照可比性原则,必须统一财务指标。公司的利润主要是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组成的,无法把主营业务利润放在业务收入里面。在最终使用中没有一个统一的界限设置,这使得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缺乏统一性。

(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没有运用好

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各有差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公司会把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分开计算,忽略绝对指标,更多关注于相对指标。在实际当中,绝对指标不能忽视,因为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净资产、净利润都属于绝对指标,这些指标如果缺少,整个财务分析就会有所偏差。营业务收入净额、净资产、净利润等这几项指标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是公司运作的主要收入来源,反映公司资产多少,运营能强弱,同时还可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所有者权益大小。这些都与公司财务状况分析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把绝对指标相结合,能更好的反映公司财务状况。财务指标所反映的财务报表只是一个数字,投资人和债权人只看到表面现象,不能看到实际更深入的情况。公司数字背后的内容不可能知道细节,这必然是错误决定,财务指标的的结构模式反映公司的各种资产结构的控制模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财务指标容易被人为操控

权责发生制是目前公司规范会计制度要求采取的基本原则,因为有了这项原则公司会计内部操作人员更加放心大胆的控制公司发生的业务操作程序,因为操作流程本身就出现问题,有可能操作人员互相沟通从中获取利益,没有公正的监督人,所以计算的数据不真实,得出的财务各项指标被完全控制,无法体现其真实性,出现上的漏洞。在我国上市公司出现这种严重的现象,扰乱了经济市场,影响各个大小企业合作和信任。虚报财务数据,影响上市公司在经济活动中的运作,缺乏关联产业的信任度。

三、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的改善建议

(一)完善财务指标的设置

为公司增加几项财务指标,完善财务指标的设置。比如营业支出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把重点放在营业外支出的损耗情况,完善该项指标,节省意外开支,节约成本。合理使用财务分析指标,不同公司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和对象,根据不同群体的利益选择建立财务指标的计算程序。利用好各项分析的方法。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各种财务比率的内在关系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鉴于需求不同的财务信息需求,具体应选择运用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各项指标分析内容作出判断。不能盲目选择不能体现公司特点的指标作为财务分析指标。只有利用好合适的指标,才能更加明显的体现公司状况,为公司各种运营问题作出合理解决方案。

(二)对财务指标的定义统一规划、重视指标

对财务指标的低应进行统一规划,只要解决计算的方法一致,对比分析才会发挥作用,更利于债权人,投资者和所有者权益受益人的分析。只利用其中某一分析方法,不能揭示一个指标对其他指标的影响,难以全面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着重分析分析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些财务指标。并用多种方法验证了其有效性。这有利于公司管理层更清晰地看到股权资本收益的影响指标因素,同时更加清晰看到销售利润与总资产周转、负债之间的有效关系,从而为公司的资产管理效率和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提供一个清晰视角。为公司更好的运营做出更加有力的方法。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督及管理

会计在经济活动中起着监督的作用,单位的经济效益在此作用下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可以使会计监督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增强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法制观念以及职业风险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做出相应的惩罚,来提高警示会计人员工作需要严谨。

四、结论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在财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决策。财务分析的内容可以包括为:判断过去经营的是否符合公司要求的计划,改进延伸现在的财务发展状况,推测判断未来的公司发展方向和投资方式。在财务工作实践中,对公司的各项经营成果的状况和财务报表得分析,对公司的各项能力进行了判断。而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与判断标准的选择和应用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喻平,张应华.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股价波动关联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1(22).

[2]杨振宇.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统计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

[3]李建军.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财务指标相关性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范文第3篇

财务分析,实际上是对系列组织财会工作实务、财务报表数据、会计信息及其他所涉及的系列情况的全面审视和评判。财务分析及其支撑起来的财务报告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对财务工作自身的评判及反思;二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组织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为绩效评价及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三是可以让高级管理人员、治理层、外部投资者、上级管理机关、资本市场投资方等相关信息需求主体,看到比较真实而又深度的信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对于财务分析或者财务评价,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方面均有一定的重视程度。在顶层设计方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及《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2)均围绕财务分析及其支撑起来的财务报告事项设置专章说明,其定位及地位非常之重要。在企业方面,《企业财务通则》(2006)第十三条,将“组织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列为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之一。相对而言,企业方面的规定内容篇幅少,定位较低。不过,在过去,曾陆续颁发《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993)、《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199)、《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002)、《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2006)等专项文件。只是,2007年以后,企业方面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方面逐渐式微,在评价指标设置等方面没有完善及修订的动态进展。

二、国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现状及问题

(一)认知方面存在偏差

部分国企存在认知偏差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表现就是,部分国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工作的推进基础并不是基于对自身组织价值提升及财务管理工作水准提高等方面的考虑,而是着眼于国家监管部门及资本市场平台的制度或程序要求,是为了完成应对任务而进行的。

(二)财务分析主体存在素质缺陷

部分国企上市公司的财会人员习惯于罗列及堆积系列财务数据,强化以特定方式展示而不是具体的分析。相当一部分财会人员虽然在会计核算角度上来看具备专业素质,但对企业其他方面的情况了解不足,又缺乏相应经验,在财务分析方法运用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胜任能力。

(三)财务分析指标存在问题

即如上一部分所言,在1993-2006年之间,企业财务分析或者评价在顶层设计方面不断完善具体的指标体系构建及选择。不过,而后却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部分国企在指标探索方面有一定的成果,不过大部分国企上市公司习惯沿袭过往文件层面的指标设计,不仅滞后,而且对具体企业所在地域、行业、规模特性等方面的情况结合不够。

(四)财务分析程序不够科学合理

部分国有上市公司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偏于闭门造车,只是在研究政府监督部门及资本市场平台系列文件要求的基础上,汇总、审核、根据特定格式及文件填写财务数据,但缺乏充分的调研及沟通,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实现深度。

(五)财务分析实务缺乏深度

部分国有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呆板地根据政府监管部门及资本市场平台的系列要求,列示对应数据,进行报表层面的数据分析,而没有比较深入的观察系列财务数据背后可能体现的经营管理情况。即便是部分国企的财务分析涉及到对能较好地以数据表达的经营成果的考量,但对于支撑经营的财务及资产状况缺乏到位的认知和审视。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都属于事后分析,即在特定月、季、年结束后进行的分析,而缺乏事中及事前等时段的分析。

三、提升国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路径及要点

(一)提升精确的认知水准

应该抛却被动完成政府监管部门及资本市场平台要求任务的心理,应该着眼于企业本身的发展,或者说企业价值提升角度思考,籍此形成推动财务分析工作的动力。应该注意优化治理结构问题,克服因国有资本所有者虚置而导致动力缺失问题。对此,可以考虑顺应深化改革的趋势,吸纳社会资本进入,籍此在更深层面优化治理结构。

(二)优化相关顶层设计

应该效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及《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2),在叙述方式及篇幅方面给予适当提升,以在制度层面提升财务分析的定位,引导系列国企上市公司强化这方面的重视度。应该继续修正具体分析或者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应该在过往基础上,根据各种情况进行细化分类,为每一类情况均设置指导价值更高的细分指标体系。

(三)强化与系列新理念的融合

在国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深度局限问题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近年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管理会计等理念不断被强化,而财务分析却和这些崭露头角的理念呈现一定的疏离状态,进而也影响了财务分析自身的与时俱进。所以,应该强化财务分析与系列新理念的融合,借助诸如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等东风及预算管理之预算分析等事项,推动财务分析深度及质量的提升。

(四)提升执行主体的胜任能力

应该考虑优化国企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准,扬弃国企过往的体制负担,在岗位设置、职责说明、人员招聘、辞退方面突出市场化运作,避免外界干预过多导致庸人在位。应该适当采取轮岗等方式,开拓财会人员的视野,优化其内在的知识素质结构。另外就是,在人员培养方面适当和诸如管理会计及全面预算管理等的推进相结合。

(五)构建完善财务分析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范文第4篇

摘要: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向好,但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此外造假现象和会计利润操纵现象严重,这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严重破坏了企业形象,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四个问题入手,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六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治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5.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077-02

一、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出现的问题

(一)股权过度集中,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

国家股一股独大及股权的高度集中一直都是中国上市公司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这种股权过度集中,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使得股东大会对中小股东形同虚设。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对与会股东的资格从持股数量上作出限定,少则几千股,多则几万股甚至几十万股,而且对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又没有实行“表决权信托制度”或“表决权制度”,造成众多中小股东难以参加股东大会会议,股东大会实际上被国有股控股股东所把持。这就表明,众多中小股东分享公司控制权的合法权益被国有股控股股东剥夺了。这不利于规范、有效地对董事会、经营管理层、监事会及公司经营规范行为进行制衡和约束。

(二)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由于中国实施的是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就是全民所有,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全民对公司的产权并没有约束力和积极性。因为全民是一个过于宽泛的概念,一切国有资产都归结于全民所有,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很难说这份资产的哪一部分是某个人的。因此,容易产生“所有者缺位”问题,从而使得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股东难以对经营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这样就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内部人控制。只要这种事实上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不能得以彻底改善,经营者就会千方百计为个人谋取私利,从而“内部人控制”问题会更加突出,这将严重破坏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得股东和董事之间的信任委托关系变得薄弱。

(三)缺乏激励与约束相容的业绩评价机制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关系是一种雇用与被雇佣的关系,而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是一种信托关系,三者之间的利益追求往往是不一致的。为此,应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建立制度激励机制,促使财务经理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能好好解决对于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和约束问题。

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对经营者的薪酬是工资加奖金,主要是物质激励,缺乏必要的精神激励,缺少期权激励,以直接激励为主。薪酬构成也比较单调的,不能有效地激励经营者。对于经营者的约束主要是内部约束:公司章程、合同。法律、道德和市场约束较小。中国的法律还不很健全,对经营者的法律约束不够强。中国的经理人市场还很弱小,对经营者的市场几乎为零。道德约束是软约束,约束力度不是很强。这样导致了一方面,经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高度热情,没有发挥最大的工作潜力;另一方面,经理人员存在着不少弄虚作假、在职消费的现象,造成公司财产的浪费。而上市公司却无力进行约束,结果只能是股东和经理人两败俱伤。

(四)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

评价资本市场效率的强弱,信息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指标,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真实。鉴于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而经营者通常处于信息处理的有利地位,因此,经营者通过会计政策和方法选择进行投机的动机和条件都是存在的。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低劣,做假账、虚报利润、掩盖真实经营状况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理论上可以设想提高社会收费标准,加大审计成本,以保证审计质量,但实际上由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出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僧多粥少,会计师事务所往往降价以求。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不但不协助市场监督者和投资者,反而积极参与,再加上市场操纵行为猖獗,使得股票价格常常严重背离实际价值。因而,中小股东无法认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及时掌握控股股东的经营风险,是现代信息披露制度的一大盲点。

二、相应的对策

(一)确企业法人财产权,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是优化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一种重要途径。笔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和完善的方向是:减少国有股在公司股权中的比例,进一步分散股权,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着重培养一些稳定的核心大股东,包括公司法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和银行,并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优化的目的是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从而强化股东大会的职能。相应地,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机构都将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这将有助于健全公司内部的制衡机制,并促进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改善。

(二)界定清晰的财务主体,实行政企分开

实行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在整个经济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首先,企业的经济利益是独立的;其次,企业必须是自由的。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自由的企业才能为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找到最有效的途径。也正是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而政府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它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来推进整个经济的平稳运行。如果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了企业的经营,那么这种干预不仅是无效率的,而且会使企业的行为发生扭曲,人为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的规律。

(三)提高债权人地位,允许其参与公司重大财务决策

债权人将资金借给企业后,即与企业经营者形成了委托关系。一般而言,债权人采取与企业签订系列保护性条款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利益,而只有在企业无力偿债的条件下,企业的控制权才从股东向债权人转移。在有限责任制度和企业与债权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种制度安排对债权人的权益保护是消极的。为了切实保护债权人的权益,笔者认为有效的途径是“允许主要债权人进入董事会”,让其参与公司重大财务治理决策。在现实中债权人利益常常被忽视的情况下,提高债权人在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果债权人能参与公司财务治理,就可以有效地监控股东尤其是大股东的行为,从而在保护大股东利益的同时,也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四)有效解决委托─中的激励和约束问题

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对经理人员实行股票期权制和高额薪酬制。前者通过允许经理人员在若干年后,按现价获得企业的一部分股权,经理人员的收益取决于股权的未来价格与现价的差额。这就迫使企业财务经理人员不断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市场价值越大,其自身的价值也越大。后者通过实行财务经理人的工薪高出一般职工工资的几十倍以上,来激励财务经理人员的财务决策行为,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对于职业财务经理人而言,声誉因素的作用机理在于较差的职业声誉会导致其职业生涯的结束,而良好的职业声誉则提升了其在经理人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和美好的前途,前者对财务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有约束作用,后者则对业绩良好的经理人行为具有激励作用。

(五)加强内部财务审计与监督,完善财务监控机制

由于财务人员的自身利益与企业、股东的长远利益存在冲突,加上企业内部信息的不对称性,财务人员有时就会为了保全自身利益而采取一些“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损害企业和股东的利益。因此企业应通过监事会或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加强审计,审计机构应直接对股东会负责,采取严格的审计措施并负以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来约束财务人员的非理,切实加强公司的财务监督,完善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

同时,上市公司应该根据相关要求,及时对外披露可靠的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主要股份所有权和投票权,公司近期财务目标、重大财务治理结构的变化、主要财务事项和政策、可能变化较大的理财环境,可预见的重要财务风险等。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范文第5篇

摘 要 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产权状况不明晰、债权人利益难以得到保护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改善治理环境,强化债权人作用等措施,以期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实现公司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对称和利益制衡。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 治理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财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日趋成熟,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先进理论的引入,特别是现代企业理论对成本、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对财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也高度重视公司治理中财务问题的研究。与此同时,我国财务理论的迅猛发展,创新成果的涌现,为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源泉。与此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在经营发展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家处于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造成国有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几乎完全支配了企业,相反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由于其个体出资比例偏低,很难参加股东大会会议,并且我国机构投资者不发达,中小投资者很难把力量集中起来与大股东抗衡。这种情况下,中小股东不得不放弃出资人的部分权力,大股东则廉价获得了对企业财务的绝对控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权责利不匹配导致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平衡。

(二)产权状况不明晰

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源于国有企业,国家股股东很难人格化,股东身份具有模糊性,其经营者更多关心自己的政绩,不能有效监督国有资产,造成国有产权主体缺位。并且政府通过其在公司中的控股地位,往往主动授权,赋予经营者很大的权力,使得许多公司的经营者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经营者的产生也并非完全依赖人才市场的选拔。企业的财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全部落在一个人手中,使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也不易实施。

(三)债权人利益难以得到保护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我国的银企关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存在银行对企业所有权的状态依存机制,也不允许银行向企业委派管理者,银企之间缺乏人事结合的机制。加上我国的信用机制不健全,造成了银行债务的软预算约束,使本应分享贷款企业控制权的银行,实际上却被贷款企业所控制。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对策

为了实现上市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协调各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促使他们长期合作,保证企业的决策效率,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财务治理的几个措施:

(一)调整和优化股权结构

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具有更好的公司绩效。股权结构调整和完善可以遵循的思路与方向有:(1)积极推进国有股减持,实现上市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样既可形成股东之间互相制约的局面,又可促进国有资产变现,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2)积极发展和激励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能借助投票机制参与甚至主导公司的决策,以保证其利益不受侵害;(3)积极推进法人持股和银行持股,法人持股是法人股东加强对公司的监控,一定程度上避免内部人控制问题;债转股的方式可实现银行参股,能强化对公司的利益约束。

(二)改善公司财务治理环境

公司财务治理环境处于公司财务治理系统的基础性局面,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相对谈判力及其相互评价,影响公司财务契约的顺利签订和履行。可从几方面入手:(1)改善政府对公司的控制和干预方式。应当明确国有股和其他性质股权的股东是平等的市场交易主体,健全多元股权财务制衡机制,割断国有股东和作为行政管理者的政府之间的关系,解决“超股东地位”的过度行政干涉行为。(2)构建一个由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使他们能有效行使其权力并发挥作用。(3)完善证券市场的评价功能,加强对公司财务经营的监督,建立并严格执行强制性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全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证券市场。建立相应的声誉机制,保证财务契约诚实执行。

(三)强化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作用

强化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作用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抑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我国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重塑银企关系机制可以考虑允许银行向企业投入股权资金。这样,银行就可以以股东的身份享有企业的部分控制权,并使债权控制与股权控制相互补充。建立与完善银行监事制度,银行监事制度是构建多元化监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约束股东及经营者行为,对于维护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银行的相机治理机制,使银企双方均成为独立经济主体和市场主体。

(四)完善经营者激励机制

对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股权与物质资本投资形成的股权赋予平等的法律地位,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才市场,培育企业家精神。建立相应的制度激励机制,在经营者的报酬结构中考虑长期风险收入,促进经理人员的经营决策与公司长期发展利益相一致,使经理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何劲军.刍议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财会通讯(理财).2008(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