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数据调研报告

大数据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数据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数据调研报告

大数据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在2015年,实力推出了延续13年的Touchpoints调研报告《2015年Mega Touchpoints》,该报告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升级,将消费者接触点提升到消费者体验循环(Customer Experience Loop,CXLoop)的层面,考察了在消费者与品牌接触的整个过程中,不同的接触点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帮助广告主有的放矢地进行媒介投放。

该报告对实力整体的传播理念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我们不再只是根据一个媒介接触点的高低来判断,而是根据不同的媒介接触点在购买流程中的不同作用,来选择用什么样的内容信息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其次,它是我们在长期积累的各种接触点调研基础上形成的最新的部分总结,这对于我们的整体思考以及数据的延展都有帮助,让我们的数据更为可靠。

同时,在2015年的实力传播ROI研讨会上,我们分享了对“双十一”的见解和心得,这是实力传播在2014年的“双十一”之后,不断地学习、总结,以及在辅助客户电商业务时得出的一些心得与观察。

“双十一”让我们看到,在市场、消费者和广告主中间,还存在着一条鸿沟。“双十一”的火爆代表着电商、移动电商的快速发展,市场和消费者已经走在了前面,而很多广告主在电商上还处在一个试探的阶段。这种落差对广告主和公司来说,意味着在电商上还有空间可以让我们做得更好。

在社交媒体业务上,实力在2015年也有很大的进展。我们的内容营销团队Newcast在这一年获得了华为的社会化媒体日常运营项目,并且随着业务的拓展,在北京成了一个团队;未来,Newcast的业务将朝着线下发展,如电视媒体的内容营销等。Newcast团队也将在广州成立。

随着业务的拓展,对人才的需求成了2016年的一大挑战。客户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希望拓展更多在社交媒体、大数据方面的业务,对这些专项人才的需求也会更为迫切。同时,我们也需要帮助员工提升,因为随着项目的多元化,员工需要提升自我,具备同时应对社交、电商以及大数据的综合能力。

2016营销关键词

大数据

最近几年,大家都在谈论大数据,但是这一两年大家认为,大数据的内涵还是有些空洞。现在的大数据还局限在线上,而真正的大数据,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跨界的,如果只是局限于互联网上的大数据,就比较片面。所以,未来实力传播希望能拓展真正的跨界的大数据,期待在2016年有更多的动作去填补这个空洞。

2015营销感悟

大数据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文字

为什么会有Web1.0到Web2.0的质变?因为数据是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的。实时性是指数据与每个人如影随形,动态性是指它们又会汇总成大数据。搜索引擎的出现正逢其时,使Web端的大数据有了入口。而文字搜索是其最好的体现。

直到今天,互联网文字内容依然是Web的核心。博客、轻博客、微博都是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新媒体。他们所产生的大数据都会被大数据时代中的创业者拿来做语义分析,由此自动生成精品内容,被智能地推送至对他们感兴趣的“粉丝”面前。

二、图片

与传统搜索引擎搜索图片的方式不同,在大数据时代,搜图会变得更加人性化。以图搜图和画轮廓找图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未来。而展现图片形式的最好方式就是Pinterest。

Pinterest相当于一个装满图片的大数据库,时刻准备着接受外来应用的调用,各种图片通过这些形形的应用被分享到世界各地。

三、声音

科大讯飞的“讯飞语点”号称中文版的Siri。这个软件收集用户声音,然后同步到海量的语义分析大数据库中进行查找与匹配。

例如你说:“我想吃汉堡。”“讯飞语点”将这句话上传至云端进行语义分析,接着你就会收到各种汉堡店信息,“想吃汉堡”成为现实。

四、视频

大数据时代的创业者不会放弃视频业务。不过他们不再做传统的视频业务,而是视频的精准广告推荐与数据分析。这里数据涵盖面很大,只要有需求,就能成为数据并被利用。如分析一部在线电影的受众群体,然后投放该群体感兴趣或不反感的广告。

五、邮件

由谷歌Gmail掀起的大容量邮箱“运动”,催生起了云计算产业。这种大数据存储方式打破了传统存储技术,使大数据能在没有被破坏的情况下“打碎”,并存储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小服务器上。这就改变了整个服务器行业,使人人都能使用大数据存储。

六、IM

拿腾讯来说,大家有没有想过腾讯一天要处理多少条离线信息?如此多的用户,如此大的信息流对腾讯平台而言价值何在?不妨试想一下,腾讯有一个大数据监控中心,它能抓取每天6亿多用户的聊天内容,从聊天内容中采集到热门话题、热门商品、时事热点……各行各业都逃不出腾讯的“魔掌”。如此一来,腾讯想要杀向某个行业,就会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七、电商

前不久“淘宝指数”正式上线,用户通过该服务清晰地看到自己想要对比的数据,从而得出一个最理想的购买决策。比如夏天了,想要买条裙子,去淘宝指数看一下最近很火的“超级小短裙”,会严肃地看到很多结论:男人是搜索的主力,女人是购买的主力;天枰座与天蝎座对这一服饰最感兴趣,广东人民对这种产品最有感情。拥有如此大数据的平台,淘宝只做渠道显然比做源头收益更大。

大数据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人才。”

在很多人眼里,这只是句打趣的电影台词,而在领英中国副总裁于志伟看来,这正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

“之前的工业化进程主要受人口、资源、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拉动,在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人才正在成为驱动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因素,尤其对于中国而言,在人口红利递减的时候,人才红利亟待释放。”于志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作为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在2014年1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仅仅有约400万注册用户,经过三年的发展,中国市场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800万。在于志伟看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劳动力中将有更多的知识型人口,领英的用户也将随之自然增长。

领英日前的报告显示,高达95%的中国职场人士对新工作机会表示感兴趣程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中国职场人士从事本行业超过20年的比例则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仅为13%,而北美地区则高达28%。

“@正说明了中国经济的活力,说明中国市场充满了新机会。中国经济新业态涌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了人才的跨界和跨区域流动,这种流动会为供给侧人力资本的释放创造新的机遇,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于志伟说。

领英目前已经服务了逾千家在华企业,根据走访调研和基于大数据的观察,于志伟指出,当前中国人才供需面临着结构性失衡的挑战,即中低端人才的“产能过剩”和专业技能人才及中高端人才的“供给不足”。

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日前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正在向价值链上游转移,因此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而目前技能劳动者数量只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则仅占5%。

“新的时代最稀缺的人才是那些心态开放、适应变化、善于跨界的人,每个职场人士都需要加快学习新技能,提升自身的职场软实力。”于志伟说。

2015年,在中国知识经济渐露头角的时候,领英中国结合自身优势创新性地推出了职场知识和技能分享产品――赤兔,通过资深职场人士的分享和答疑等帮助职场新人更加快速地成长。

在于志伟看来,知识的共享是构建共享经济的核心节点之一,让知识资源得到一个更加有效的配置,可以促进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领英的大数据分析预测,未来人才发展的大方向是自由职业者,“美国当前自由职业者数量约占总劳动力34%,在中国这一趋势也愈发明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发展,因此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猛增。领英发现,当前中国企业在海外人才布局方面面临三大挑战,包括难以触及高级别海外人才、缺乏找到合适候选人的渠道,和缺乏全球范围内的雇主品牌认知度。

大数据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想喝咖啡了,通过手机下单,服务员可以通过GPS定位你的位置,将咖啡送到身边。这不是幻想,是在美国星巴克提供的一项服务。并不只有在店内看到的顾客才是唯一的顾客,有些顾客可能在很远的地方,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将原有的商业流程进行扩展,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流程不再一成不变,而是面临极大的创新挑战,这就是互联经济。

互联经济是指个人与社会、经济与组织、有形世界与虚拟世界都相互关联的经济。

互联经济不是全新概念。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互联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已经20年了。但是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移动设备、社会化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方式,随着物联网、传感网络将物理系统与社会系统越来越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互联经济才开始渗透到工业生产、商业流通、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互联经济也才真正形成崛起之势。

根据最新的《2012年IBH全球CEO调研“中国洞察”》报告显示,在未来三到五年中,技术经济因素尤其是互联经济将是影响全球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外部力量。

IBH在《2012全球CEO调研报告》中总结互联经济的特点包括:

第一,互联经济是信息爆炸的经济。伴随着个体之间互联性的不断增加,带来了巨量数据信息,如何利用这些“大数据”而不被其吞没,成了互联时代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二,互联经济是广泛联系的经济。数字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市场、社会、政府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这种广泛性不仅仅意味着联系的广度增加,其深度也随之大大加深。

第三,互联经济是信息高度透明的经济。在广泛的互联下,每个个体都可以参与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信息透明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第四,互联经济是高期望的经济。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与越广泛的联系,客户、员工有大量的渠道可以去了解、对比、反馈自己的期望,随之,其期望也大幅度提升。

大数据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ACRL2010年调研报告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CUL) 学术型图书馆 发展趋势

[分类号]G250

2010年2~8月期间,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在康奈尔大学图书馆(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CUL)学习,了解了CUL的一些工作。印象较深的是,在今年经费预算减少的情况下CUL为保持甚至更好地提供服务所做出的努力。正值美国学院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ACRL)在6月下旬学术型图书馆2010年十大发展趋势的调研报告之际,针对报告提出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实践和服务工作,并据此提出对我国学术型图书馆发展的一些思考。

1 ACRL调研报告:2010年学术型图书馆十大趋势

ACRL的研究、计划和审查委员会在《学院与研究图书馆新闻》上了“2010年学术型图书馆十大趋势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以文献综述和电子邮件调研的方式完成。该委员会给9812位ACRL成员发出调研邮件,得到的反馈比例约为5%。

如果对调研报告中的十大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可以总结为4方面内容:

・预算压力对图书馆在人力资源、资源建设、自身定义等方面的影响;

・用户对图书馆有更好的期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已经得到扩展,如在知识产权、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务,同时,图书馆自身也在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图书馆继续受着信息技术的影响。

这个在6月底出炉的报告可以让美国学术型图书馆的近期规划做到有的放矢,因为美国很多大学图书馆的财政年是从每年7月开始的。

2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现状和2015年发展方向

CUL有18个分馆,分布在伊萨卡、纽约市等地。作为美国十大学术型图书馆之一,CUL是学校内学习、教学和科研的很好合作伙伴,这可以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①CUL提供多种资源,从稀有图书、草稿到网络数字资源,包括800万册印本书,36万册电子书,9.4万册印本和电子期刊等;②在康奈尔,图书馆是促进信息发现和知识收藏的活跃中心,用户通过网络获取电子资源,图书馆提供个人和团体的学习空间;③专业咨询馆员为科研工作、学习和教学提供个性化帮助,如,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如何申请课程等。

CUL目前受到的主要挑战在于“购买力下降,读者要求变高,馆舍空间使用需要转型,大部分馆藏无法被电子馆藏取代”等。同时,学校也对图书馆提出要求,如“改善资源建设投资,探索分馆合并,改善与他馆的资源共享及传递,评估图书馆的各个项目和服务,参与全校重新调整支持教学的IT服务机制”等。据此,CUL提出2015年发展主题是“用减少的资源来重新预想CUL”:在当前经费减少的环境中,CUL也要为教学、科研和学习提供更好服务,继续建立物理空间和虚拟存在之间的更大平衡,同时,减少图书馆数量。文献资源+馆舍空间+馆员技能,结合读者的需求,这些因素将用来重新设想CUL的服务。

3 以CUL为例来解读美国学术型图书馆十大发展趋势

3.1 趋势一:用户需求驱动学术型图书馆资源的增长,也将包括新的资源类型

“报告”中提到,预算缩减、用户对电子访问的偏好以及无法续订全部收藏的现状使得美国很多图书馆从“just-in-case”变为“just-in-time”,不再是尽可能地提前订购或收集用户可能需要的资源。用户希望是从图书馆获取全文资源而不是资源发现途径,这些资源包括特殊资料、档案文件、学术成果。在接下去的4~5年虚拟数据分析工具也将在校园中得到应用。

在CUL,不同学科馆员负责不同学科领域的资源建设,且在对口院系中有稳定的用户评价团体,直接在用户需求上建设资源。此外,CUL充分挖掘馆藏,自建有50多个具有当地特色或信息类型特色的数字化数据库。

3.2 趋势二:预算压力下图书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许多图书馆都面临着年度经费削减,馆员很关心预算压力对吸引和保持图书馆工作人员、馆藏建设、图书馆服务以及图书馆创新的影响。随着一些图书馆员的退休,相应岗位会消失,同时馆员延迟退休也相应减少了新馆员的机会。

CUL寻求途径应对经费消减压力:调整馆藏与馆员支出比例,物理图书馆转变为虚拟图书馆,计划把昆虫图书馆合并到其他馆,从按院校分馆理念转向支持跨学科研究的图书馆簇(library cluster),进一步扩大与其他同类机构的合作(如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共建,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合作等),与出版社合作发行数据库,和Google、Amazon合作销售数字化图书。

3.3 趋势三:高等教育持续变革要求图书馆员具有多样化技能

技术变革影响着图书馆的馆藏和使用方式,馆员需要不断扩展技能。有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人员到图书馆中工作,同时图书馆也提出新的职业发展计划,图书馆员的学位将改变或者扩展。

在CUL,岗位存在一定的轮换,需要馆员们具有多样化技能。CUL很多工作会议都是公开的。今年5月它组织的培训周给笔者印象较深,包括了30多场报告,涉及各方面工作,甚至包括馆员职业生涯的规划。

3.4 趋势四:对图书馆的评价和问责压力将增加

图书馆需要用数据来证明他们对用户和机构的价值。在当前有限经费资助下,图书馆更需要体现出对学生学习、找工作、基金申请、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影响。

CUL已经被学校要求“评估图书馆的各个项目和服务、对比它们对读者的价值是否高于文献资源建设的价值”。CUL在2015年规划中也提出,将在了解需求、了解竞争者、寻求伙伴、承担服务重担等方面做出决策。

3.省略)。

3.6 趋势六:移动设备指数增加,新的应用将推动新的服务

手持设备如新款手机、iPad等驱动了用户需求和期望,例如学生希望从手机中使用课程管理系统、图书馆服务;也有更多的图书馆通过短信和移动界面提供参考服务。图书馆员需要创造性地思考如何为用户发展移动服务,这也将牵扯到人员、培训、预算、推广和设备等问题。

如CUL两个移动服务的例子:①CULite-图书馆的移动界面,可以搜索图书馆的联合目录、查找图书馆开放时间、管理自己的图书馆账号、给图书馆员打电话发邮件或写短信、搜索有影响力的移动链接,当然,用户首先要拥有iPhone;②We’re on Flickr!-CUL数字化图书馆珍藏的一些图片(这些图片已过了版权期),放到Flickr上,这样,任何用户都可以登陆Flickr来获取这些图片。

3.7 趋势七:不断增加的合作将扩展图书馆在本机构内外的作用

抛开图书馆物理距离,馆员们正在利用Google Does、Wikis等工具来进行合作,合作形式多样化:与教员的合作将把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到课程中,与科研人员一起工作可以访问他们的数据集、项目信息、论文等,与信息技术专家的合作可以建设在线指南和网站的用户友好界面,与其他机构馆员的合作可以改善开源软件、共享资源和订购资料。

HathiTrust共享数字仓储(http://w省略/)和2CUL(http:///)是大范围合作的两个例子,前者开放给全世界的科研机构来共享人类知识的收集、组织、保存、交流。2CUL是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建设的创新关系,由A.Mellon基金会提供38.5万美元的资助,支持两所大学在资源、联合目录、电子资源管理、数字长期保存等方面更广泛集成。如分地域建设南亚馆藏,合购回溯数据,共享网页长期保存技能等。

3.省略/),它由美国NIH资助,为期两年,资助总额1120万美元,共包括有CUL的美国7所大学参与。

3.9 趋势九:信息技术持续推动服务模式和所需技能的改变

云计算、增强和虚拟现实、发现工具、开源软件以及社会网络工具,成为影响学术型图书馆的重要技术变化,这些发展将影响几乎所有的图书馆运行。两个令人兴奋的发展是:“OCLC的web-scale library manage-ment services”以及发现工具,它们提供了多种资源的单一界面,提供更快更好的检索结果。

除信息技术支持的多个研究项目外,CUL正在建立信息技术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在资源建设、保存和长期存储等方面的技术需求,如改造图书馆网站、建设数字化数据库等。

3.10 趋势十:图书馆的定义将随着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重塑而不断扩展

大多数图书馆的物理馆藏在减少,很多资料被放到了仓库,腾出的地方被用来规划学习和合作空间;增加了支持学术服务的写作、辅导、传媒中心。远程的、在线的培训课程在增加。图书馆员也在扩展图书馆的虚拟呈现,如加入课程管理系统和在线社会网站等。如何转化图书馆物理的和在线的服务价值来支持教学和教育目标,成为一个正面临的挑战。

以上情况在CUL中也存在。CUL正在规划一些图书馆的合并或转变为虚拟图书馆,同时,一些图书馆在调整空间布局,增加更多的学习区域。图书馆员也在努力利用网络来扩展图书馆的影响,如在Facebook上通过个人主页来展示图书馆的工作和服务。

4 对我国学术型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从ACRL调研的十大趋势以及CUL的现状来看,美国学术型图书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目前我国学术型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科研过程的不断变化而带来的挑战,以用户满意为目标、面向知识内容、面向解决方案、面向增值服务、服务内容个性化等特征的知识服务,正成为我国学术型图书馆工作的生长点,知识管理、知识组织、深化学科化服务、提供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拓展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等成为趋势。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与美国学术型图书馆同样的问题:如何用更有效的服务来实现对用户的价值?如何达成图书馆之间的强强联手?如何在服务推广上做更多努力?

参照ACRL报告以及CUL的工作,笔者提出对国内学术型图书馆建设的以下思考:

4.1 建设适应知识过程的知识服务

科研过程已经发生改变,用户提出了围绕科研过程的知识服务需求;同时,科研产生的大量、多类型的成果需要管理。学术性图书馆需要调整服务模式,建设分层次、有规模的知识服务,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建设的专业领域知识环境、CUL建设的VIVO,这些虚拟学术交流环境、信息服务空间为用户提供了围绕科研过程或跨领域的综合信息服务,让用户也重新认识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本质。

4.2 提升图书馆员的工作能力

图书馆通过提供对内部信息的知识管理,例如建立机构知识仓储,通过提供最佳实践、案例学习,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习交流活动或在研项目介绍,通过鼓励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术休假,有责任为馆员创造学习途径和知识获取途径,提升馆员的创新工作能力。

4.3 多途径开展图书馆推广

图书馆的科研型工作首先应该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满足上,真正体现出学术型图书馆科研推动服务的能力,据此再利用多种方式来推广图书馆服务,如建立图书馆产品品牌,利用社交网络,设计较完善的服务宣传项目,挖掘特色馆藏举办展览,让用户了解图书馆。

另外,针对CUL在物理空间服务的一些特点,笔者也认为可供国内图书馆参考,如CUL提供面向学生的课程服务、提供大量的学习空间和讨论区域、大数量提供计算机硬件和设备(如用户自我服务的网络打印机、扫描仪,甚至提供笔记本电脑的借用),这些表明,用户在CUL是自我服务,而不是寻找图书馆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