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范文第1篇

实际上,币值不变的假设只是一个相对性的假设,因为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对如何进行会计账面的调整也有一些基本原则和成熟的处理方式,笔者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客观原则与方式

客观原则既是会计核算也是会计账面价值调整的基本原则。客观原则要求会计账面价值要尽可能地与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如果二者不一致时,应依相关的会计法规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如当遇到严重的通货膨胀、企业经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及发现会计账实严重不符的情况下,应依法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依据客观性原则对会计账面价值调整的方式主要有:①折旧法。固定资产折旧即为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例行性调整,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相符。②复核法。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及权益进行复核,如发现账实不复应及时地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③追溯法。对由于国家会计政策等的变更而造成会计账面价值与实际财务状况二者不一致时,按照交易事项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末价值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2、预测原则与方式

预测原则即对各种会计要素由于各种原因有可能导致其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可以预先估计或测算,并根据估算的结果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依照预计原则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主要方式有:①预计法。如企业对各种资产的使用寿命、生产能力、消耗方式,预期效益及残值等均要依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计,并以此作为会计核算及账面调整的主要依据之一。②估计法或估算法。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IO.11)的规定: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或有损失的金额,可以根据或有项目可能造成损失的范围的有关资料进行估计。又如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项目投资中的风险成本的估计,对企业或有负债(或有成本)的估计等都可以作为会计账面价值调整的重要依据。会计准则还明确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应当按照当前最佳估计数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③测试法,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减值测试确认的资产损失调整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3、谨慎原则及方式

谨慎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账面价值调整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尽可能的使账面价值与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成果保持一致,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依谨慎原则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主要方式有:①比较法。又称孰高(孰低)法。如对于资产、投资、权益等账面价值的调整在其成本与市价之间,成本与可变现值之间,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间取最低者,而对在企业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取较高者作为账面价值调整的依据。②冲减法又称减值准备法,即对资产、负债、成本等可以预先通过预计或测算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准备金,当实际资产负债、成本等高于账面价值时,用冲减相应准备金的方式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4、公允原则

即公允价值原则。要求在处理账面价值与实际规格状况不一致时,应该按照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对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运用公允价值原则对会计账面价值调整的主要方式有:①市价法。是指将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的方法。因为市场价格,一般被认为是对资产的负债的公允价值最好的反映。一个公开市场上的价格,经常是公允的和可接受的,对于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也是容易得到的。②类似项目法。是指在找不到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的一种替代方法。是通过参考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来确定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需特制注意类似项目的确定,确保类似项目与所计量的项目具有相同的现金流量形式,且对于经济状况的反应也是相似的。③估价技术法。是当一项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场价格信息时,采用一定的估价技术对其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估计的方法。由于估价技术的复杂性,因此这种方法也是公允价值方法中难度较大的一种方法。

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途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其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新增加的报表。而传统意义上的三大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作为过去主要的财务报告内容,这三张报表所反应的信息是报表使用者较为关注的,而且这三张财务报表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彼此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分别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

一、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是最综合最全面的报表,因为这张报表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的储备及运用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而经营成果则是企业实现的利润通过一系列分配之后最终体现在所有者权益下面的留存收益上。投资者对于企业实现的留存收益只能看见它的期末余额,和上期比较可以知道它的变动情况,但并不知道它具体的变动过程,因此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就引出了利润表,具体的变动过程是由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所完成的。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是对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下面留存收益整个变动过程的一种解释。不仅如此,资产负债表中的各会计要素和利润表中的各会计要素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确认收入时,会引起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比如销售实现时,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增加,预收账款减少。因此涉及到利润操纵的时候,必然产生的结果是高估收入的同时必然会高估资产或低估负债。确认费用时,会引起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比如用现金支付广告费、差旅费等,或购买原材料为付款而形成的应付账款等。同样企业高估费用的同时必然会高估负债或低估资产。不仅收入和费用与资产和负债具有关联,利润和资产之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资产的增值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举债,二是吸收股东入资,三是企业获取的利润,企业获取的利润是资产增值的最有效途径。当我们很多上市公司要高估利润的时候同时必然带来资产的增加,这个时候分析利润的质量就要分析对应资产质量的分析。比如采用过度赊销方式,利润增加的同时相应的应收账款也增加了,这个时候应收账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利润的质量。这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数量上的对应关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还有动态上的对应关系。资产负债表中企业拥有的这些资产,目的是为了在企业的持续经营当中不断使用这些资源从而带来更多的资源的增值,所以当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这些资源被耗费的时候就是利润表中费用增加的时候,所以可以看到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少而利润表中费用增加,而这些费用的付出必然会带来收入的取得,而取得收入的同时又会带来资产负债表中资源的增值,只要利润表中收入大于费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就应该是增加的。这种动态上的对应关系更生动的说明了资产负债表中各要素和利润表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关系

在资产负债表中投资者可以看到货币资金的余额,以及和上期对比货币资金的变化,但投资者往往不满足于这些信息,他们更想知道他们所投入的资金,企业都用到了哪些地方,企业主要的现金来源都有哪些渠道等等,于是就引出了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对这部分内容所做的解释。在解释的时候仍然是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我们可以把左边的资产分解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非现金资产两部分,然后把非现金资产移到等式的右边,这个时候会计等式就变形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负债+所有者权益—非现金资产,那么举债和所有者权益当中吸收股东投资部分,这两部分反映了企业筹资活动的现金波动,举债、增加投资会带来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还债、还利息、支付股利会带来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所有者权益中的留存利润和非现金资产中的流动资产部分反映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波动,比如购买存货、交税、向职工支付工资等这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应收账款的收回、销售商品等是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扣除流动资产后的非流动资产则反映了投资活动的现金波动,比如说买设备、对外买股票或债券,这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相反则是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

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是是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监督专业会计,是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单位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保护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它在吸取会计制度改革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借鉴了国外的先进做法。因此,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各个方面。本人认为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对象发生了改变

在原来的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会计一般是针对预算资金,以预算资金为主要对象,这就使事业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报销单位,事业单位在自身经济管理方面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新的会计制度指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该以事业单位自身经济活动为主要对象,这就说明了事业单位是一个会计主体。让事业单位明确会计核算的主要对象,可以促使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更好的发展。这也就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核算不仅仅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同时要注重资金的利用率和资金效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该做到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管理,主要包括科学进行预算、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健全相关制度、反应经济情况、提高资金利用率等方面。工作内容涉及到预算、收入、支出、成本等方面的管理。

二、预算资金管理的改变

在原来的会计制度中,预算资金分为内外进行核算,这种制度在过去有很大的作用,但在经济形势不断变更的情况下,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使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如今,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原来那种对内外资金分别进行计算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在一个单位内部记两种帐不利于资金的高效利用,对资金的使用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充分利用各项资金,对资金进行统筹。新的会计制度就在这一点上进行了突破,取消了原来对内外资金的分别管理,将核算内容进行统一。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要将全部收入与支出进行统一预算,经报相关部门核定。事业单位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对资金进行合理调度,提升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益。

三、会计要素的改变

在原有的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分为3个会计要素。这三类要素分别反映了资金收入、支出以及结存情况,这种分类是不太科学的。新的会计制度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比原来的分类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有利于促使事业单位改善管理状况,也有助于解决原来会计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做的更好。

四、记账方式的改变

会计要素反应着会计核算内容的基本方向,会计等式记账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的反应,在这种记账方式下,各种会计要素是通过会计等式联系起来的,但组成等式的方式是不同的。采用比较多的是资金收付记账法,这种记账方法是在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背景下使用的,能够提升资金利用效果。

五、报表体系发生改变

会计报表是在整个会计工作之后产生的,也是单位传递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原来的会计制度下,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金活动情况表、基本数字表等,以预算外资金收支结算表等来进行辅助。这种报表体现出了要素执行情况,执行结果以及预算管理情况。新的会计制度就报表体系做出了重大的改变,对会计报表进行了规范,使报表的实用性大大增加。新的报表体系内容比较全面,主次也比较分明,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和社会的需要,能够帮助单位工作人员全面详细的了解单位资金运用和管理情况,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能够及时了解。这种突破是通过借鉴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经验来进行的,也体现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进步。这种报表体系有利于进行资金运算和分析,也使得资金监督工作更容易的进行,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走向市场,有助于国家进行经济管理和监督。

六、结束语

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也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转变管理方式,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都要对管理方式进行转变。同时,要更新管理观念,使会计核算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且要对会计职能进行转变,要将会计核算的重点转移到对单位经济的管理,指定比较科学的会计核算计划,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对新的会计制度掌握还不是很好,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新会计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发展问题,总结经验,提出相关措施,促进会计核算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戚艳霞,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规范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5.

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破产清算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原则

一、破产清算会计目标

企业在进行破产清算时,要依据本企业的规定,对现有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整理。在企业破产之时,企业肯定出于一个亏损的状态,这时的会计管理相对松散,公司工作人员往往尽可能的“搜刮”公司,以满足自己的利益。在公司走向尽头之时,公司更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不能让不法分子得到不法利益。而破产清算会计作为一个重要的主体进入了我们的视角。破产清算会计要依法依规进行会计工作,做到尽职尽责,不给不法者钻空子的机会。同时,破产清算会计是一项非常难做的工作,因为在此时,公司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规范化的经营。这就要求破产清算会计要恪守自己的工作职责,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让公司在这一个最后阶段中焕发出自己的光芒。

二、破产清算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1.破产清算会计的对象是企业资金。

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是指破产清算期间企业资产估价、变现、清偿及分配等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有的人认为,企业一旦走到破产这个地步,对其任何的处理措施都是毫无意义的。但在笔者看来,如企业破产清算这个过程,企业虽然已经破产但是其资金流动还没有彻底的停止,因为破产清算企业要对财产进行变卖以清偿债务,这时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财产――变现收入――偿还债务”的进行路线,破产企业财产分配完毕,资金就退出破产企业,资金运动就此终结,不再形成新的循环。与持续经营阶段相比,破产清算企业资金运动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程序的非逆转性。破产清算企业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一个具体的阶段,并不对所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这就要求破产清算会计要对破产清算进行负责,而对于企业的其他项目进行管理,破产清算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进行工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等其他项目则不做要求。其次,是非延续性。破产清算会计在进行工作时只对企业的破产行为进行指导,完成了这样工作,它的任务就完成了,在工作形式上不是一个链条,只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措施。最后,是高效性。破产清算会计对其任务要进行一次性的完成,不能对企业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这就要求破产情况会计在完成工作要保持高效率,不能拖泥带水。

2.破产清算会计使用的会计要素。

在持续经营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存在以下6类重要素,分别是资产、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费用、利润。但在破产清算会计中,各种会计信息都属于哪一类具体的范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佟玉凯等人认为,破产清算会计要素应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清算收入、清算费用、清算损益六项内容组成。而唐国平等人认为,应以企业清算经济业务的特点和清算会计目标为基础确定清算会计要素,因此,确立清算会计基本要素如下:清算资产,清算债务,清算净权益,清算损失,清算利得。从笔者的角度来说,前者的观点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在当今企业的会计账务处理中,就是按照这6大会计要素进行会计计量,使用这个要素更能贴近企业的实际。

三、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方式的基本前提

1.进行会计假设的会计主体

一般而言,会计假设的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指定的对象。这个主体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各种类型的公司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破产清算会计是一个重要的会计工作类型,它既可以为企业进行正常的破产清算,又能给企业提供一定的服务当进行会计主体假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会计制度建立的因素,破产清算会计要根据自己的所学来给企业制定一个科学的方针,在此过程中要较为熟练的进行各类会计业务的操作,已达到企业的要求。

会计主体应该具备以下的特征:

首先,会计主体要有实在性,对任何的会计主体进行假设都应该依托于固定的实在客体,这个客体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公司,破产清算会计在进行会计主体的建立中要以公司为服务对象,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应该与企业的发展相关联,这样才不会让会计主体的假设成为一个空谈,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

其次,会计主体要有可行性,破产清算会计在进行会计主体的假设时要做到所提出的建议能够切实可行。如果服务对象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破产清算会计就应该仔细的进行考虑,会计假设是否能够应用到这个公司,进行会计主体的假设是要尽量选择那些处于良好经营状态下的公司,这样的会计假设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更符合实际,破产清算会计做的工作也就不会成为一个空谈。

最后,假设的会计主体还要有执行意念,如果破产清算会计已经做好了各项工作,但是所服务的对象却没有充分的执行破产清算会计提出的各类假设,如果这样破产清算会计的工作将不会有任何的结果,所以在选择服务对象时要充分考虑的经济单位的执行力,执行力越强破产清算会计就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反之,如果服务对象没有很强的执行意愿,那么破产清算会计就要考虑会计主体假设这项工作是否值得去做

2.停止正常经营假设持和持续经营假设

这项活动是以企业能够持续良好经营为基础,按照这种发展模式企业应该对它的各项会计管理经营系统做出一个良好的规划。破产清算会计要以此为前提为企业进行全面的制度建设。企业要遵循破产清算会计会计给予的建议来确定本单位的制度建设,这种假设有利于企业对将来进行科学的规划,能够促使企业能够健康良好的发展。破产清算会计在进行这项工作是要积极地献计献策,帮助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3.清算期间假设持续经营下的会计期间假设

清算期间假设持续经营下的会计期间假设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的期间,以便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假设对于正常经营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成本分配、编制报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破产清算的情况下,企业已无经营成果可供陈报,因此不再需要分期的时间性假定。破产清算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为破产管理人接管破产企业日至破产清算程序终结日,所以,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即破产清算期间假设依赖于破产清算程序实施时间的长短。企业要对这方面假设做到足够的重视。

4.货币计量假设和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假设和货币计量是会计的最基本特征,不管企业处于经营的那个过程,货币计量都是这两种不同状态的企业会计的基本前提。在持续经营状态下,货币计量包含着币值不变的假定,但当企业进入破产清算后,破产清算会计虽然继续使用货币计量,但币值不变的假设显然不再适用。

四、破产清算会计的会计原则

1.收付实现制原则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有明确的规定,为区别和确定企业各会计期间的不同时间段的财务成果,企业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行政事业单位不进行盘盈盘亏,一般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账方法。采用权责发生制为记账方法的单位,凡属本期的费用和收益,其款项不论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费用和收益,登记在帐进行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和收益,即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能记录在会计账目当中。

2.要采取现行成本原则

破产清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区分点是:破产清算会计采取的是现行成本原则,而不是历史成本原则。破产清算会计是企业进入清算后对会计要素进行会计记账,且在清算的时间内和清算结束后不能持续的进行经营管理,它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原企业现有的财产进行变现。因此,它必须采用的是现行成本原则,这样才会达到最好的记账效果。

3.划分清算费用支出与非清算费用支出原则

企业进入清算后,由于核算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核心内容不再是产品成本核算而是清算偿债,根本不可能发生资本性支出,因此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已无必要。产品成本核算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即使有少量的经营业务,由于账务处理方法的改变,也无须核算产品成本。同时,也没有严格的会计分期,因此,原来意义上的配比原则已不再适用。但应该指出,破产清算会计对清算损益要进行严格的计算。其中,对清算收入、清算费用虽然不要求严格的配比,但对清算费用与非清算费用还应该进行严格的划分。清算费用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共益性费用,也就是为企业原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发生的费用,不属于直接的共益性费用。如职工安置费等,应单独核算,以免人为地扩大清算费用,影响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4.变现最大化原则

要想得到变现最大化,就要增强破产清算会计的工作能力,要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让公司原有的资产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提高破产清算会计的资产处理分析的能力,对资产的有效处理是对企业的重要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得到更多的实惠。

5.公平偿债原则

公平原则是偿债业务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在进行债务清偿时,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相关的分配,不能都超过法律的界限。注重公平性原则是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分配的有效手段。这既有利于体现社会的公平性,也利于实现资产利用的最大价值。

6.遵守法定程序原则

破产清算会计工作的核心是遵循法律的规定,法律是一切会计工作原则的准则。破产清算会计的工作要依据规定进行正确的处理。反观在现实的情况中,一些破产清算会计在进行会计工作时违法违规的现象非常严重,常常与企业本身的管理层同流合污,不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处理业务。

五、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

1.清查破产企业资产和债务情况

破产清算会计在进行清算工作时,要按照正规的程序对冻死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做一个实际的认定,要根据企业的相关报表和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来进行有效的清算,要做到如实清查和准确登记。

2.变现资产和计算损益

破产资产变现是破产清算会计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大体上看,对相关的企业持有资产进行变卖,以保持其最大的效益性。破产财产的实现变卖主要通过拍卖和对外出售这两种方式来实现。拍卖是指破产清算会计将需要出售的企业在资产委托给专门拍卖部门或临时成立拍卖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资产的合理的拍卖;出售是指破产清算会计按照有相关估价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与买主协商交易或委托其他企业代卖来实现企业资产的出售。对上述两种方式要做到灵活运用,运用各种方法实现资产变现的最大效益化。

3.清偿债务和分配财产

中途清偿、终结清偿和追加分配与清偿中途清偿是破产清偿的主要方式。是指在财产清偿中,向已明确的债权人按照一定的次序分配已经变现的破产财产。终结清偿是指清算组将全部破产财产变现后,向所有债权人的债权额进行一次性的清偿分配,以后再无其他类型的清偿。追加分配与清偿是指终结清偿后,由法律部门主持将追回的财产进行分配与清偿。财产清偿要按照下列顺序来进行:①清偿拖欠职工工资和劳保费用以及按规定安置破产企业职工所需费用;②清偿遗留税款;③清偿破产的相关债权。清偿分配时要按顺序进行。若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则按相关比例向债权人清偿;如果清偿分配后仍有剩余资金,则由投资者按投资比例进行清偿。总之,债务清偿要得当,不能随意的进行处置。

六、会计清算需要做出的文件

1.财务状况表,作为反应企业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报表,从中可以看到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在这个报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企业的经济信息。首先,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会计的要素,例如:资产。破产清算会计在进行评估时要清晰的列出公司的资产的情况,库存现金是否数额充足,银行存款是否能够正常提取,原材料是否与账目上的数额相同,固定资产是否与账目登记的信息相同。再例如: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否与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相等,等问题。各个会计经济信息都应该在这个报表中找到影子。破产清算会计在进行这个报表的建立时,要充分的清查企业的现有资产,做到如实的进行登记和处理。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原则。由于财务状况表是破产清算会计出具的关于清查的重要报表,破产清算会计必须尽职尽责的履行自己的业务,让这个报表体现出最大的价值。

2.变现偿债表,是有关企业在破产时对企业债务情况的的重要报表,它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偿债情况,因此,对其他需要的会计工作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不少的破产清算会计由于公司的请求而在此项目上弄虚作假,从而迷惑其他收购公司的会计工作人员。这个报表与公司的负债有巨大的联系,各种负债信息都在此报表中体现出来,因此,破产清算会计要对这个报表给予足够的关注。

3.清算损益表,它主要反应的是企业的损失与利得的情况,是反应公司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参考物。因此,它是公司情况的晴雨表破产清算会计在进行这个报表的建立时要根据事实如实填写。在具体清算的过程中要对公司的股票,持有投资等项目进行有效的审查,达到对此报表的真实化和准确化。

七、总结

破产是一个企业正常发展的一个部分,破产清算会计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争取利益。破产清算会计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提升自己的会计专业水平。破产是企业的最后生存状态,企业自身也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要配合破产清算会计进行相关的会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曹强,路新广.论新《破产法》对破产会计理论的影响[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志萍.会计信息[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

[3]韩薇.中小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韩伟模.企业兼并与破产会计[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5]刘翠莲.现代商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6]栾甫贵.企业破产与东北[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7]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8]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范文第5篇

对于会计理论的解释,目前在学界仍没有确定的标准,不同学者对会计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并不相同,但不同的观点也恰好说明了会计理论研宄的重要性。美国学者莫斯特将会计理论理解为与会计实务对立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并可以对会计现象加以描述进行解释。而美国的另一学者亨德里克森在其书中将会计理论作为指导会计实务实践和完成,并对会计实务做出评价的一套广泛原则。在我国对于会计理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我国学者葛家澍将会计思想、-会计观点、会计准则等都归结为会计理论。而也有学者将会计理论作为会计实务的积累与抽象。总而言之,会计理论是与会计实践相依存建立起的科学体系,会计理论的积累和发展指导会计实践,但又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概念、准则等会计原则和方法,不断推进会计研宄的进程。

会计理论主要作用在于对会计实务进行解释,提供某些会计方法的理由。例如在进行存货的计量中,往往会对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等方法的使用进行选择,会计理论为这些存货计量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并指出了不伺的选择对于准确理解会计计量和会计指标有何影响。会计理论的另一作用在于对会计现象进行预测,例如在折旧中,分析并预测双倍余额递减法、直线法折旧等不同方法对现金流、利润等财务指标的影响。会计理论确定了会计范围、建立了评判范围、指导会计实务且扩大了会计应用范围,并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中外会计理论的比较

(一)会计准则的比较

会计准则是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准则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指导会计研究的框架。会计准则将会计账目的核算和报告规范化,便会计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处理过程合理、公允。根据会计准则的内容和作用,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

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与会计司制定并与会计制度并行,在1993年《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以后,会计准则的独立性和操作性相对较差。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计法”较“会计准则”有更高的权威。而作为政府的财政部对会计准则有修改的权力,会计准则主体与中央政府并不独立。

在国外会计准则主要分为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RS)制定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的制定都有着指导意义,但不同的国家采纳程度并不相同,其主要适用于欧盟国家。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主要是为美国的上市公司制定,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内容包括了准则、注释等规定,它相对国际财务报表准则更为广泛,而美国也致力于将其准则的使用范围进一步向国际推进。

(二)会计要素的比较

会计要素是会计理论的基础,中国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包括利得)、费用(包括损失)、利润构成。对于中、美以及国际标准的会计要素比较发现,美国在损益表中将损失、利得以及综合收益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罗列’并将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从权益中独立出来,成为十大会计要素。国际会计委员会将营业收入与费用二者作为衡量利润的要素,所以将利润未列入会计要素。

在会计要素的理解和定义上,我国也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对资产的定义中,我国偏向于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而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强调资产的未来收益性。而在负债的定义中,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将其作为企业的现有义务,相比我国将其定义为债务更为科学合理。

(三)会计目标的比较

目前会计目标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种,“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以“受托责任”为会计目标是指企业管理者向企业投资者、企业债权人通过财务会计报告企业经营情况和资源使用情况,评价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受托经济责任。“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倾向于通过财务会计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可靠、有用的信息,帮助其实现投资等经济决策。

我国的会计目标并没有明确提出,在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求”相关表述,可以理解为我国的会计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会计目标以“决策有用”为导向,这种目标导向是否最有利于我国的会计发展还有待商榷。美国的会计目标倾向于“决策有用”,而国际会计准则将两者并行,采用双目标形式。

(四)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

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了重要性、完整性、真实性、有用性、谨慎性、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行、明晰性以及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质量特征具有相互联系,并大致相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中立性、谨慎性、及时性、可比性、实质重于性质、完整性以及效益大于成本等。我国在会计质量信息特征上与国外存在明显差异,相比国际会计委员会将可理解性、可比性、可靠性、相关性作为主要质量特征并建立概念框架,缺乏完整的信息质量体系。

三、中外会计理论不同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体制不同

不同的法律体制对会计理论的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以我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结合,以政府为主体进行会计事务的管理。而以海洋法系为代表的英美国家,通常设立较为独立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准则的细节进行编制。法律法规的发展水平不同也影响着会计理读的发展,西方国家强调法制化治理,以英国为例,虽访会计准则并不具有法律性质但是它是在公司法的框架下制定,并对其有补充作用。我国经济法制仍处于建设阶段,且长时间具有“人治”代替“法制”的传统,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理论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中外会计理论差异的重要原因。诸多会计理论是从会计实践和操作中积累并抽象出来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起步较早,更能够获取经验并将其抽象到该国会计理论的发展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仅半个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远不如英美国家,在会计目标的制定中,“受托责任”往往适用于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较为普遍的国家,而市场经济发达,受托责任模糊的国家更应当选择以“决策有用”作为主要目标。我国的部分会计理论借鉴了国外的会计思想,但有些会计理论并不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应该因地制宜,不断试验改进以获得最好的发展模式。

(三)历史文化不同

我国历史久远,千年来的儒学思想对人们的意识形态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发展中,倡导等中庸思想,在会计理论的研宄中,学者显有提出标新立拜的想法,而往往采取折中的方式,研究范式和理论探究相对缺乏创新。相比之下,美国历史发展较短,在文化中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个性化。从会计要素的差异,我们就可以看出,美国的会计标准设立十大要素,并不拘泥于国际标准,强调真实、简便地反应会计信息。而我国的会计要素制定,主要类别与其他标准并无差异,相对较为保守。

四、结语

相关期刊更多

药物不良反应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石化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