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宏观调控常用的经济手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融会贯通】
角度阐释政治生活①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②政府的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政府要依法行政和接受监督文化生活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推动文化创新。③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尊重地区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④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既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也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⑥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提高“两个修养”生活与哲学①运用规律客观性的有关知识理解市场调节。②运用意识、认识、社会意识的作用知识,说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积极意义。③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发展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说明国家针对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调控手段。④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知识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点。⑤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宏观调控必须立足人民的利益【热点链接】
我国多地农产品出现滞销
进入2012年11月份以来,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开始在全国各地出现,与往年不同的是,2012年的滞销品种更多,除了蔬菜,还有水果;而滞销的量,也格外大,动辄数万斤。2012年滞销最严重的几种蔬菜和水果,几乎无一例外出现了大规模扩种的现象。比如在广西南宁的苏圩镇,因为2011年辣椒价格高,许多农民就把水稻或甘蔗拔了改种辣椒,现在全镇每天都有20万千克辣椒等着卖,往年1.6元一千克供不应求,2012年0.6元一千克还没人要。山东寿光山药2011年种植面积是660多公顷,2012年增加到2000公顷,芹菜、白菜、尖椒、西葫芦都因为种植面积扩大而滞销。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一谈我国多地农产品出现滞销给我们的启示。
(2)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去年什么好卖,今年就扩种什么”这种做法的错误之处。
参考答案:(1)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所以,我们要研究市场信息,善于对市场行情作出一定的预判。②市场调节的缺陷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所以我们必须要强化对市场的宏观调控。③针对农产品滞销的情况,政府应该提供多样的信息服务,畅通流通环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①没有把握联系具有多样性。“去年什么好卖,今年就扩种什么”,这种做法只看到眼前的联系,没看到长远的联系,没有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②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去年什么好卖,今年就扩种什么”,这种做法没有看到经济发展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根据变化的实际决定种什么。③没有看到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今年好卖赚钱,如果明年大家都扩种该产品,就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导致滞销而亏损。
【创新试题】
1.漫画《“老人头”你来自哪里》,告诉我们要使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必须
A.发挥创新的基础性作用
B.开拓海外市场,提高产品的质量
C.加强引进国外知名品牌
D.形成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2.2012年8月中旬,京东、国美、苏宁三大电商发起价格战。国家发改委调查认为,在价格战过程中,有电商的促销宣传行为涉嫌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企业这种透支诚信的行为
①是违背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的行为②是有损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的行为③是市场调节盲目性和滞后性的表现④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破坏市场秩序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好收成不一定都带来好收入。在2012年10月的山东,部分地区种植的芹菜、萝卜和山楂滞销,农民损失惨重。回答3~4题。
3.因2011年种芹菜赚钱比较多,2012年开春芹菜种植面积大幅扩张,这是造成2012年芹菜滞销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这说明
A.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维护
B.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导致市场信息失真
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生产者亏损是必然的
D.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带来资源浪费
4.随着蔬菜价格的一路狂跌,很多农民种菜的成本几乎都收不回来。很多农民干脆放弃了收菜,外出打工挣钱;有些农民称明年宁可将地搁荒,也不会再去种蔬菜了。综合上题和本题材料可以看出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②市场调节必然带来市场秩序的混乱③正确掌握市场信息方可控制经济变化趋势④市场通过价格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十报告指出,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这说明
①我国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②我国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③我国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不断提高④市场经济会制约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6.漫画《民间融资也有保护》,这体现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强制手段
2012年11月26日,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称,目前,上海市试点渐行渐好,北京、江苏、广东等试点稳步推进,天津、浙江等试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回答7~8题。
7.从上海、北京、江苏和安徽试点运行的效果看,改革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了企业利用外资。可见
B.实施宏观调控是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C.国家通过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D.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8.营改增减负效果明显,其中,上海市2012年1~10月减收225亿元,北京市两个月减收25亿元,而此前北京财税部门预计试点后每年总减税约165亿元。可见,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通过
A.强制性的经济指令或规定来管理经济
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来影响经济活动
C.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来调节经济活动
D.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11年至2013年我国保障房计划开工数。
材料二2012年11月12日,十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我国住房保障中政府保障和市场配置的比例是二八开,市场供应占80%,政府提供占20%,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实现“住有所居”。谈及房地产市场调控时,姜伟新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目前还不想放松。对于楼市调控,中央政府时刻准备应对。遇到某一城市自行调整楼市政策时,中央储备相应的政策,一旦需要的话就出手。判断楼市的动向,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一定要综合考虑成交量和价格。交易量增加、交易价格同时上涨,中央就会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控。
(1)简述保障房建设对楼市调控的积极影响。
(2)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我国住房保障中为什么要确定政府保障和市场配置的比例。
(3)姜伟新并没有阐述楼市储备政策的具体内容,你能结合宏观调控的知识大概说说这些楼市储备政策有哪几类吗?
参考答案:
1.D2.C3.D4.B5.C6.B7.D8.D
9.(1)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因为保障房与商品房互为替代品,推进保障房建设,可减少人们对商品房的需求,进而对调控房价起到积极作用。可见,保障房建设是楼市调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管理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其实指的就是政府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包括行政、经济以及法律手段等,以调解并控制市场经济运行从而弥补市场经济的先天不足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事业之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管理高度集中,政府将产品的产量乃至销售过程全部都做出强制性指示。但是自十四大以来,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有关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也应次需要采取调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兴起,市场经济的不足也越来越显现出来,怎样运用成熟的宏观经济手段微观经济对进行调控,已经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了。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存在意义
宏观经济管理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是否需要采取,这是根据市场经济的缺陷以及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1]。由于市场经济往往存在自发、盲目以及滞后等不足,而我国又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因而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是十分有必要存在的。
(一)市场经济缺陷需要宏观经济管理进行弥补
当市场失灵时,其一般都会表现为:市场的供给与社会的需求严重不符;市场不能将垄断现象自发消除;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外部经济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处理;以及其他的由盲目以及滞后带来的弊端等,这都需要国家宏观介入进行调控。比如,我国煤炭企业随着高科技产品出现及更替,纷纷引进国外先进的新技术及设备以寻求更大的经营利润,并以此加大其煤炭生产量,然而这会加剧煤炭企业盲目生产,造成了煤炭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因而无法提供有效的相应公共产品及服务,导致煤炭市场疲软,企业也因此而遭受损失[2]。这种问题是由于市场中企业的自身行为而造成的,无法靠其自己解决,而需要政府运用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
(二)我国的国情需要政府采取宏观调控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仍然还停留在初级建设阶段,体制正在变革中,因而市场经济体系不可能会迅速建立完善,缺乏健全的市场调节手段,所以市场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到各种外部因素干扰,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秩序。这些都决定了宏观经济管理必须运用到市场经济管理工作中来。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十分明显的的差距,必须依靠宏观调控来进行追赶,并针对公有经济加强其主导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等。
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主要特征及所受影响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主要特征有:在进行宏观管理时主要采取投资驱动,并以工业为主导,而且政府投资的份额比重一般都比较高,政府调控及干预对市场产生的作用十分显著[3]。这一点是明显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国家。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通常依靠消费作为驱动,并以服务业为主导,而投资份额则往往是私人在进行。此外,中国市场经济制度表现出惊人的前进步伐,但西方国家却基本上都已经定型了。相比之下,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仍然有很多方面明显不足,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进行自我突破。西方的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期的经验积累,并有了稳定的政治架构,因而其市场环境十分统一而完善。但中国的地域空间差异十分明显,使得经济环境十分不确定。当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管理时,经常需要针对不同市场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在这时其静分析模型较为常用,但该模型存在明显的缺陷,难以避免其弊端发生[4]。因而我们在方法论面前显得有些尴尬,无法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也不能将现有静态模型进行套用,过去经济过热的经验教训在此时更不可靠,由此无法客观地判断宏观经济的目前形势。各位学者之间的意见也无法统一,缺乏共同研究基础。而要深入地对投资和消费以及政府财政支出、进出口量等因素有可能对供求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面对不同经济体,上述因素会产生不同的实际作用。例如,GDP的影响因素超过60%都是由投资带动起来的,而消费对其只产生了不到40%的影响了,但是在美国,局面却完全相反。在美国联邦的所通用的国民经济算法中,其投资指的就是完全在市场中自由流动而不会受到政府干预及限制的私人投资;在中国,常常会有多种因素促使政府限制投资行为,而且私人投资往往会被政府投资所替代甚至排挤。对于这些明显的不同点,我们不可以只是简单以为是量的不同。这些量的区别导致影响GDP增长的因素也有许许多多的区别。而且投资与消费两种经济拉动模式产生的经济影响会被不断地放大,并在最终造成质的区别。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在投资中,部门、行业以及阶段之间往往会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当今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的效率之间的关系,一些高耗能行业例如基础材料工业或者能源工业等,都会对宏观经济调控产生十分大的影响影响,如果扩大其投资,就很容易扭曲资源的配置局面,使别的行业发展受到严重干扰,国民经济发展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容易发生冲突,其后果往往会超出我们的理解,最终难以有效控制。同样的是,在消费领域中的状况,消费的相关结构、倾向等各个因素都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因而我们需要对相关信息的细节全面了解并掌握。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都已经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肇因都是不合理的产业经济结构,这在中国当今的转型中显得十分独特,绝不能忽视。
三、宏观经济管理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社会大生产背景下的的必然趋势
1.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而开展的。市场经济在这种条件下,有着十分细密的社会分工,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之间联系、竞争而又相互依存。而且商品化经济也要求各个经济单位之间必须采取更为紧密而又频繁的交流。因而,对社会劳动应该按比例进行分配,从而确保社会能够顺利进行再生产。但是,仅仅依靠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所产生的自发作用无法满足以上发展要求,这是由于各个地区、部门及企业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其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而这只会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变得更加不平衡甚至陷入无政府状态,所以客观事实都要求了必须为国民经济运行采取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从而促进其全面协调的发展。例如,在近些年来煤炭企业虽然调整了某些产业结构,并对五大产业做出了相应规划,但是在煤炭企业的主要运营中煤炭生产依旧是主流,而且由于这五大产业规划后产生的相互依托局面的基础也还是煤炭,一旦煤炭市场由于某种原因受到了冲击,那么五大产业都会相继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一些影响[5]。因此,采取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来对其实现重新平衡就显得十分具有意义了。
2.社会主义生产活动的建立基础是大机器工业,并以此而开展社会化大生产。因而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国家没有指令性计划下达,不也不再对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进行指导,社会生产就很容易陷入无政府状态,此时各个经济单位单靠自救行为是难以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回复到正常的轨道中来。比如:进行煤炭的生产活动时,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煤炭企业中不论是公有还是私有,都会出现一些盲目生产行为,无法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市场需求异常出现饱和状况,这在一方面会导致煤炭资源因此而无端地遭到浪费,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会使很多企业因此停产破产,造成大片的失业现象,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冲击社会稳定性。此时也只有宏观经济管理活动能够达到救市以及恢复社会秩序的作用了。
(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何以非常有效地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的经济制度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项特征。自进入新时代以来以来,我国正在不断转变国家的经济职能,并针对国有企业采取了很多的改革措施,并在如今政企职能开始分开、并逐步分离国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背景下,政府通过改革不断地让国有企业面向市场参于竞争,不再查收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以其所有者身份采取一些适当的管理手段,而对与关系一些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特殊行业的国企,国家仍然直接对其进行各项管理活动。
(三)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能够使市场调节的缺陷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中要依靠市场来对资源进行配置,而且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在基本上决定了市场资源的供求以及分配局面,竞争也就应运而生。当市场竞争处于良性状态下时市场经济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契机,然而竞争也会很容易造成垄断以及其他紊乱现象,此时市场调节已经无法取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加重这种恶性局面。
(四)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方兴未艾,因此在其运行当中仍然会带有一些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特点,这种情况下利用宏观调控可以使得预期效果的实现得到确保。市场机制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而这些局限性常常会表现为“市场失灵”[7]。此时靠市场调节已经很难解决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重大问题面前会显得十分无力。而强有力的宏观经济管理就能有效调整这种局面,避免社会因此而出现不稳定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宏观调控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管理手段与西方不同,是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孕育而出的产物。宏观经济管理符合了当今经济时代变化发展的需求,能够有效地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平稳运行,并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解决其无法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璟 单位:江苏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勇.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的形成与发展———论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理论价值[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01(01):32-33.
[2]姜红.关于宏观经济管理创新的若干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3(06):58-59.
[3]朱金赤.浅谈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3,02(12):52-53.
[4]陈翠芳.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03):85-86.
[5]韩保江.驾驭市场经济关键是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J].学习月刊,2013,01(02):52-53.
[关键词]WTO;中国政府;职能再构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3)05-0030-02
中国在新千年伊始,成功地加入WTO,这必将使我国市场经济竞争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一个根本性的提升。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必然对政府职能提出新的要求,在WTO情境中,如何界定我国政府的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一、坚持贯彻党政分开,政企分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事实上形成了党政企一体化的国家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逻辑后果就是党政难分、政企难分,从而导致党政企三大主体彼此纠结,关系理不顺,职责分不清。这样党的政治领导、大局统筹的功能难以很好地发挥,因为党被诸多行政性的、事务性的事情困扰着;政府的专业化的行政管理的功能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为政府在具体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处处受制,而且要直接介入大量的非行政性的社会事务以及微观性的企业管理事务;企业的经济功能也难以充分展现,因为在这种一体化的治理模式中,企业的自主性是不具备的,它无法做到面对市场信号作出快速反应。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经对这种国家治理模式进行了很多变革,但是问题并没有完全澄清。显然,在WTO情势下,构建党政企相对独立、各司其职的治理模式是必须的选择,这是明确政府定位,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为此,一方面要划组织和政府的职能,这是行政职能转变的前提条件。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民主政治制度,党政分开是一个前提条件,党要管党,要行使自己的份内职权,充分发挥其职能,同时要还政于政。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政企分开势在必然,政府应该掌舵,而不是划桨。
二、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自由市场的内在缺陷决定了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必要性。西方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上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化进程表明,自由放任型或全面干预型均不能把微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统一起来。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把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以及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经济的运行空间,这要求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要实现从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从行政指令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在很多方面要适当收缩。但收缩并不等于放弃,而是为了促使宏观经济更有效的运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更有效率。在调节手段的选择上,经济手段将被更多地使用。在WTO背景下,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我们不仅要对国内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调控,而且要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协调做工作,使两者统一起来。竞争的市场主体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很难解决外部性问题,难免会造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脱节。作为社会各种利益的主要平衡者,我国政府在市场外部性问题的解决上必须承担责任。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三、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
WTO具有自由、平等、竞争、诚信和统一的属性,它要求“入世”成员国用法律确认市场主体资格,规范公平竞争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的垄断性,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健全“游戏规则”。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供给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因为“制度反映着对一个人与共同体内其他人之间关系的主观理解,对制度的认可和执行完全依赖于社会所主张的文化观念。一个共同体内共有的基本价值支持着社会的凝聚力并激励人们在制度框架内行动。”就我国政府而言,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是一项重要的治理职能。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密切同其他国家权力系统配合,加强产权保护,规范产权交易,这是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加强、完善宪法制度和公共部门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宪法、国家机关组织法、社会保障法、涉外经济法、行政法,等等。就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法制化程度而言,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依法行政在我国各级政府中尚未形成自觉的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因此,对行政人员的思想观念的改造非常重要。行政凌驾于法律之上或先行政再找法律依据等不正常现象在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过程中还比较普遍,这不仅不利于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效率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制度环境。首先,要加强对政府市场监理行为本身的法律规制,这要求我国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其次,必须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的法律规制。第三,抓紧各项实施细则的制定,加强对执法的监督检查工作,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第四,研究各国的经贸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外国在非关税垒方面的有关法规、措施和争端解决的法律程序,帮助国内企业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用法律手段保护各种合法权益。
四、加强信息服务,培育市场中介组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触角的不断延伸以及WTO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频度的增强和内容的丰富,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信息的价值日益突出,这对我国政府的治理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信息服务,打造电子政府,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已成为时代的新命题。首先,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改善公众与政府的信息沟通,减少工作环节和图章旅行现象。其次,我国政府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搜集、加工和整理市场信息,建立市场运行的相关数据库,服务于市场中的竞争主体。第三,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企分开,这为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空间。在如何培育我国的市场中介组织的问题上,我们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中介组织的管理和运作经验。西方国家不仅政府拥有编制规划职能,中介组织也拥有在政府总体经济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本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的职能。进行市场分析和研究,为会员企业提供信息以及进行行业自律是西方国家市场中介组织的经常,这些都是我国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可取之处。
五、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市场经济追求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率。我国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问题很多:审批事项多,范围广;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审批条件不具体,程序不规范;审批责任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健全;重审批,轻监管;重收费,轻服务。其惯性延续至今。这种审批制度,制约了市场在资源配制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利于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为了跟上全球市场机制的运转节奏,从源头上对政府经济管理过程中腐败行为的治理,就必须构建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行政审批制度。首先,要科学界定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调节作用,使政府从繁杂的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推进依法行政,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其次,严格规定审批内容、审批对象、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依据和审批时限,实现对WTO“开放市场,遵守规则”的承诺。第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和配套制度建设同步。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建立便民服务制度以及对行政审批制度的事前和事后监督制度,等等。
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从世界范围看,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常用方法。我国加入WTO,势必要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这也是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一个新课题。为了能在全球政府采购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透明度,降低采购成本,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首先,加强我国政府采购的规制建设,明确政府采购的目标、原则、内容、方式、程序以及监督和申诉制度。可以说,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以公开招标方式为基础,以申诉制度为保障,三位一体,构成了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框架。其次,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管理机制。政府采购管理机制主要有两种:部门管理制和委员会制,这两种管理机制各有特色。委员会制有利于在法制基础差的社会中实行,部门制适宜于法制基础较好的社会。我国上海采用委员会制,深圳采用部门管理制。西方发达国家多采用部门管理制。从长期看,我国政府采购体制将走以部门管理体制为主的道路。第三,积极推进配套改革,加强人员培训,推进机关服务社会化,优化国有公共资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唐代望.政府如何适应“入世”的要求[J].中国行政管理,2000(7).
[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概述
作为一种有效的宏观调控形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稳定繁荣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影响。2008年末,我国的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现了增速大幅下降的现象,为此政府提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经济的倒退。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后一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及银行信贷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同年货币供应量达到了60万亿元,比去年同比上涨27%,人民币新增贷款将近10万亿,同比增长了一倍之多。我国经济于2009年实现了真正的反弹,国内生产总值迅速上升、增速大幅度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像通货膨胀率上升、资产市场泡沫加速膨胀等一系列不良状况,市场流动性遭到了严重影响。不久之后,我国的经济逐渐回升,GDP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突显出来。中央政府为了主动、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增长速度、调整经济结构、控制通胀预期等的关系,逐步开始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就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开始由“适度宽松”向“稳健”的方向转变,也就意味着央行将会继续收紧银根。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及信贷规模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货币供应量及新增信贷数额、规模等增幅降低。尽管中国宏观经济之后一直保持着平稳增长的势头,然而更加紧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也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更加严重,一直处于一个高位状态。中国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时所采取的货币措施是不是有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作用及效果等均成为了国内专家探讨的热门话题。
二、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相关的理论研究
我们一般通过对货币政策能否对产出、就业等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以及其影响的程度、货币当局是否可以借助货币政策指导经济的运行以完成预期的宏观经济目标来分析和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关键性措施,其有效性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一)货币内生及外生理论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否可以借助对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令其满足货币的需求,进而调控宏观经济活动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前提。根据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不论什么时候,流通中的货币量决定了交易量,因此货币具有内生性。其后,有专家人士从其他角度对货币内生性进行了实证,也就是央行必须迁就市场的需求而令货币量增加。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当中提出货币供给是通过货币当局充分把控的外生变量,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对整个经济活动起到关键的作用,而货币供应量本身并不受到经济活动的束缚。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专家认为,货币供应量一般是由经济体系外的货币当局控制的,因此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是外生变量。货币当局能够凭借货币发行、规定存款与储备比率等形式来操控货币供应量。国内学者在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某国的货币供应量在特定时期也许是具有外生性的,而在其他时期则属于内生性。虽然主流经济理论对于货币政策的作用形式及具体效果有着不同判断,但是在中央银行可以独立控制货币供给,并且在任何程度上都可以有效作用于实际的经济运行这一观点上却有着一致的结论。
(二)货币中性及非中性理论
货币的中性和非中性理论研究通常是针对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实物经济变量是否产生作用这一话题所展开的研究。货币供给外生理论与货币非中性都是一个国家进行经济干预的理论基础。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提出,流通中的货币量只是影响绝对价格水平,对于相对价格体系则没有任何影响,货币是中性的,货币当局不可以借助改变货币供应量的手段来作用产出及就业等一系列实际经济变量。国外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通论》中提出,当货币政策的改革对经济需求扩张产生作用、转变产出、就业就实际经济变量的前提下,便能够得到货币非中性以及货币政策有效的结论。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则阐述了货币数量论,重点提出货币及货币政策的重要意义,认为货币长期中性、短期非中性,而美联储前理事弗雷德里克则采取计量分析的手段,通过论证得出了由于预期及未预期到的货币量变化对实际经济变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货币具有非中性。反观中国,国内专家张晓晶依照近年来国内货币与产出的相关性得出货币非中性的结论,其对产出具有根本上的作用,货币总量控制依旧是十分奏效的宏观调控形式。与此同时,也有其他学者认为如果发生就业短缺的状况时,货币便不再保持中性了,同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够影响实际经济变量。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分析
所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的是央行利用货币工具作用于中介指标,进一步实现预期政策目标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关乎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效果的最主要内容。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从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构建起宏观经济框架以来,各经济学派从多种角度出发,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国外学家依照货币及其他资产间的可替代性,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成了两种,也就是货币传导途径及信贷传导途径。一部分专家认为货币政策是借助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来反映市场利率,进而作用于消费及投资水平,紧接着作用于产出。货币传导途径理论是国外占据主流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凯恩斯在其《通论》中提到了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及有效需求来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传导机制理论。另一部分专家认为,货币政策是依靠银行信誉来影响局部投资水平,进一步作用于产出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流程并不依赖利率途径而是经由影响信贷市场上的信贷来发挥自身的效用。
(二)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中国自从构建起央行体制后开始推行货币政策。之后由于商业银行体制的创新,我国的货币政策由信贷调控为主逐渐转变为价格及数量兼顾。自从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恢复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一直在持续进步和完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由改革开放前的完全信贷现金指令性计划,慢慢向准利率市场化的方向演变,在窗口指导、指令性信贷计划以及利率市场化等的共同作用下对宏观经济实行着全面的控制。首先,货币传导的具体渠道。中国人民银行依照货币政策实行的需求,及时采取相应的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及结构进行相应调整,进一步影响资金供求,目的是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的预期目的。现阶段国内采取的可以通过货币渠道进行传导对的策工具通常包括:央行再贷款、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以及再贴现等。国内专家高铁梅依据信贷渠道及货币渠道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总结出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渠道传导中最关键要素的结论。不管是利率、汇率或者财富效应途径,它们的主要传导渠道均为货币供应量及利率间的反向变动。一旦缺少了该环节,就不容易把传导链条维持下去。国内专家学者依据我国近些年来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供给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国内利率并没有全部市场化,存贷款利率依旧严格控制,较大的利差不但干扰了市场利率向存贷款利率的传导,同时也阻滞了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链条,降低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在此期间,国内的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受到阻滞,信贷渠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次,信贷传导途径。信贷渠道理论重点是突出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关键性影响。如果对我国上世纪末期的货币政策传导问题进行探究,我们能够总结出以下结论:国内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同时通过了货币传导机制及信贷传导机制,然而信贷传导机制依然被作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最常用机制。银行信贷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渠道,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和社会经济拥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信贷市场对GDP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拥有区别于常规经济学理论的特点。据有关人士分析,央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依旧实行“窗口指导”,宏观经济政策同样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商业银行信贷根本上依然受到货币当局以及国家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广义上的货币供应量拥有非常明显的内生性,不容易作用于连接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重要变量,也就是利率。这也在某种意义上波及我国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有效性。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分析
一个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很多的经济学家均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降低负面因素的影响程度,对于减弱宏观经济风险拥有更有效的作用,然而货币政策的不作为导致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社会经济陷入更加紧缩的状态,国家必须使用更为主动、有效的货币政策。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有效与否,主要从以下方面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一)货币供应量及信贷规模、产出的关联性
货币供应量与产出变动间的联系是货币经济学领域中具有强烈争议的关键环节,国外学者及经济学家得出的实证结论也各种各样。弗里德曼及施瓦茨、托宾借助实例论证的方式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于短期产出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其他经济学者及工作人员通过对几十个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长期产出不会造成任何程度的影响。最近,我国专家人士对货币供应量及信贷规模和产出的有关问题作出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对产出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货币在短时期内是具有非中性特征的,然而影响的时长通常比较短,一般为11个季度以内,所以从长期看来,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产出不会形成永久性的作用,如果是长期,那么货币则是中性的。通过对我国过去20年的有关经济数据可以总结出:国内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变化和GDP的变化呈正相关性,短时期内国内的货币具备非中性的特点。围绕货币渠道及信贷渠道,并对特定时期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从对物价及产出最终目的的作用效果来讲,贷款的影响最为明显。
(二)货币供应量及信贷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关联性
即便各种各样的实证分析关于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产出是否具有影响这一话题意见各异,然而关于货币供应量变动及物价变动间的联系结论基本保持一致,也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管是短期或者长期都会影响物价的变动。国外经济学家韦伯通过研究得出,通货膨胀率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货币供应量的上升将会最终造成相同程度通胀率的上升。这一点恰好和弗里德曼的观点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最终将通过物价的变化进行反映。我国的专家人士也对通胀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分析。刘斌的研究表明不管是在短期还是长期,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及物价的变动两者间的关联性十分密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最终将会通过物价的变化进行反映。有人利用实例论证的检验手段分析了上世纪末期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出了我国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是十分有效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于CPI的变化会产生显著的影响。除此之外,也有人通过近些年来的经济金融数据展开了实证检查,其结果证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于物价水平的作用非常显著,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明显,货币供应量的产出效应远远小于价格效应。
(三)货币政策需要具有非对称性
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实践说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于当时的经济增长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西方学者逐渐开始重视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问题。科沃尔把货币的冲击作用分成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序列。经由对美国二战后经济数据的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正向冲击对产出的上升基本没有起到作用,但是反向冲击对产出具有强烈的减少作用,正向货币冲击及反向货币冲击对不同效果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对称。国内学者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得出如下结论:经济膨胀期间,在抑制物价的方面,货币政策的强制性及财政政策的弱效应。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的经济恢复方面,财政政策的强效性及货币政策的弱效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影响远远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加速作用。自从出现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拥有非对称性也是国内专家人士探讨的热点话题。有关人士分析表明,通货紧缩时期的脉冲响应值显然小于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政策效应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紧缩效应远远大于扩张效应。在通货紧缩阶段选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及稳定物价的效用远不如在通胀期选择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有关专家结合全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及物价两个方面,分别检验了金融危机出现前后我国紧缩性及适度宽松两种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管控的真实作用。实证检验的结论显示,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真实地存在于我国,也就是在经济过热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平抑经济的效应,显然大于经济衰退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四)货币政策的效应需要出现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指的是政策由制定到公开核心的或者全部的效果需要经历的一段时期。所谓时滞就是作用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西方经济学家在充分认识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前提下,采取计量经济手段对货币政策时滞进行了大量剖析。例如,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由货币增长率的变化到名义收入的变化过程通常需要半年到九个月,对物价的影响则要延后半年到九个月的时间。国内学者运用时差相关系数法,取特定时期内的样本数据计算出国内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时滞大约为5个季度,而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时滞约为4到5个月。另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通过实证的方式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滞后期大约为3到6个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第一,面对金融危机时,我国所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非常奏效的,对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货币供应量及信贷规模的变动对产出起到了关键影响。然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造成了物价的上涨;其次,金融危机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恢复及增长作用较弱,然而经济过热期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控制通胀的效果较为明显,货币政策必须具备非对称性的特征;另外,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当中,信贷传导机制拥有重要的位置,而在货币渠道传导机制中,货币供应量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货币供应量及利率间的传导缺失,是导致货币渠道传导不顺畅的重要原因。
作者:井一星 许凯 单位: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洪成,张霖.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探究——基于1998.1-2010.6月度数据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
关键词:选择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任何一门考试都有规律可循,政治也不例外,政治在整个文综考试中占100分,其难度相对于那两门来说,难度较小,政治取得一个高分并不难,也会为整个文综考试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打下好的基础。文综政治分的选择题,也就是客观题,共12个题48分,占整个文综选择题的34.29%,下面我们就重点常用的九种破题分析一下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技巧。
一 添枝加叶
“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在政治高考选择题中,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例一.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
体”的正确理解是( )
A. 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中必须占支配地位
B. 在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 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v
破题:该题A、C项题制肢设置,命题者通过增加修饰、限制的词----“各个”,使观点趋向绝对化,就运用了“添枝加叶”的干扰方式。正确答案:D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关键词,一定要仔细推销、慎重选择。
二 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原意是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在政治高考选择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陷阱题肢。
例二.节约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恩斯侧提出了借鉴悖论,认为节约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启示我们()
A. 个人应该坚持节约,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B.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
C. 金融危机要求我们大力扩大内需,增加消费
D. 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破题:部分考生肯能会选A或B,犯了“似是而非”的毛病。A项是对“借鉴悖论”认同,不符合题意的主旨。B错误,生产决定了消费,消费对生产起到反作用,但不能决定生产。故排除A、B。C项与题干无关。只能选择D 。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主旨,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三 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的问题。在政治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例三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A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 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 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事统一的
D 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破题:根据题意,考生对C不选应该没有异议。但对于其他三项,则要费些思量。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其侧重点不同。由于歌德小诗说明的是人生在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故正确选择D。A、B说法虽然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纯属答非所问,故不选。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或没有直接联系的题肢,即使其本身的说法再正确也不能选。
四 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原来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在政治选择题中,往往以相关或相近、易混的知识做干扰,考生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或审题不仔细,很难发现其错误之处而误选。
例四 “几十年的经验是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破题:题干的主旨强调的是哲学的价值。A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错误,哲学研究对象不是某一具体领域。C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能选D。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必须对一些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要尽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乱不清。
五正逆颠倒
逆向选择,也是高考政治常见的一种题型。论文写作,解题思路。论文写作,解题思路。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入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论文写作,解题思路。论文写作,解题思路。
例五下列关于商业保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商业保险一般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B 商业保险是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项措施
C 商业保险是参与保险者个人及单位意志体现
D 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
破题:本体考查对商业保险的认识。论文写作,解题思路。由于商业保险是参保个人意愿的体现,故C项错误。其余正确。由于本题为逆向选择,故正确选择C。
启示: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注意题干的选择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
六舍本求末
“舍本求末”原意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直接问题上下功夫。在政治选择题中。这类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
例六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恩本原因在于,它们( )
A 是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的
B 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C 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D 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破题:政府利用经济杠杆调节,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通过影响市场主体经济利益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故正确选择B。A错误,经济手段不具有强制力。C、D属于作用,非根本原因
启示: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求末,导致失误
七主次颠倒
这类题目常常将相关知识的主次关系颠倒,设问方式通常为“主要目的”、“主要作用”等。如果不明确相关知识的地位,盲目选择就会出现错误。
例七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没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主要原因在于欧美成员国希望发展中成员国在非农产品出口实行巨额补贴的政策。欧美成员国不对等的谈判方案引起了发展中成员国的强烈不满,谈判由此陷入僵局。论文写作,解题思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作用是( )
A 取消成员国进口关税
B 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C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D 平衡成员国国际贸易逆差
破题:A错误,削减关税不等于取消关税。B、C、D三项从不同程度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故正确选C。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对应知识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
八因果倒置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备和透彻的理解所学知识,把握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间固有的因果关系。
例八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元/瓶(约200毫升),折合约2000元/吨。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调质原因是( )
A. 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
B. 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更少
C. 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有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破题: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是导致矿泉水比较贵的原因,答案D,许多考生在答该题时误选A项。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要看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是看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型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果是因果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与题干是不是同义反复,有没有因果倒置。
九 偷梁换柱
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例九某市政府规定,“凡是市政府或经市政府同意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需进行解读”。强调解读文件“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这一措施()
A 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
B 体现了政府审慎用权、民主及、民主决策的工作态度
C 能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D 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破题:强调解读文件“要使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是为了便于人民群众的监督、正确选择D。A错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由法律规定的。B不体现。C错误,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民主决策,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而不能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解题方法只是一种技巧,其前提是基础知识很扎实,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想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以扎实充足的知识为基础。一方面,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力求全面而有序,使相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另一方面,对重点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记忆之上,一定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加深理解,尤其要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相关知识的异同,力求融会贯通,既能在理解中加深记忆,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第二,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的习惯和好的做题习惯。好的思维是锻炼出来的,凡事要多思考勤动脑,同时,有必要建立错题集,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不断总结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选择题的具体形式还有很多,高考试卷中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命题者常在一道试题中同时采用几种“迷惑”方式,同学们除了遵循上述方法外,在平时的练习中还要细心观察,反复体会,熟练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努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总之一句话“表述有错者不选,肢干不符者不选,肢干双重者不选,因果相悖者不选,正误相混者不选,间接联系者不选,范围不符者不选,反向选择者不正选,第一选择不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