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新生开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开展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而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端,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种重视最直接的就反映在了高等教育的“扩招”上,其目的是培养更多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招生数量已达657万,毛入学率也创下26.5%的历史新高[1]。虽然我们看到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之后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利好,但是与高校规模的快速扩大的其他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随着社会中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诸如拜金主义、自由散漫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的蔓延,再加上学生自身面临的各种压力,多重作用下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学生存在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身心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2]。而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又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三种途径组成,第一种途径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任课老师开展,这部分主要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相关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任课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情况,所以只能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情况,进行比较泛泛的引导教育;第二部分是由各院系的辅导员开展,这部分主要是由辅导员通过集体或者个别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比较有针对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辅导员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他们所开展的虽然有针对性,但是专业性稍差;第三种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机构,一般设在学生工作部门,由专职的心理辅导工作人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从这部分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专业,但是人员比较少,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3]。所以,大部分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只能是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者等着有问题需要解决的学生上门来帮助解决。虽然看上去,在目前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途径比较多,但是由于学生数量比较多,每种途径又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亟需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丰富开展途径,为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而提出新的借鉴思路。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途径

1、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现阶段的大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多元化趋势。但是在大部分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心理教育方式却没有改变,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即开大会,作报告的方式开展心理教育。尤其是扩招后,平均每个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最少需要负责管理三四百人,有的地方甚至一个人要负责近千人的心理健康辅导问题。再加上现在学校各个岗位的教职员工应酬也多,很多学生等到毕业了,也不见得轮的上和每次学生倾心交谈一次,更何况说解决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教育。其结果就是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此,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招录一些专业背景更加符合于学生管理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先进学生管理知识的工作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也要给于及时的培训,并且给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提供优惠政策。力求,让每位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都能持续不断的吸收到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事件当中去[4]。最后,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考评方式转变,避免因为以科研水平和学术论文多少来评价其工作成绩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转而将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和学生的评价作为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的方式。

2、丰富心理教育开展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现在,各高校中都在热火朝天的举行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一般都是以讲座、报告会、条幅宣传等形式。比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这种都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其结果就是上面大讲,下面小讲;上面唾沫横飞,下面鼾声阵阵;甚至上面讲着,下面玩儿手机,看小说,谈恋爱的屡见不鲜。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个例就完全说明这些形式不好,但总体来看,这些措施的实践证明其宣传之后的效益并不是足够明显的。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报告会枯燥乏味,条幅宣传大家并不关注,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宣传不到位,因此可以说高等院校采取的措施不适当[4]。因此,各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比如,河南理工大学设立心理委员,组织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户外心理素质训练、心理电影欣赏、心理剧演出,开设心理学选修课、心理宣泄室等,还制定了心理预约制、来访登记制、咨询记录制等制度,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厌学、有抑郁症倾向的部分学生,每年还要开展危机干预[5]。另外,还可以通过把一些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各种故事用情景剧的方式编排出来,由学生亲自参与演出,最终形成舞台剧,演给大家看。因为演员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而且演的故事又是身边的事,所以大家观看起来积极性都很高。这种方式远比几台大型的心理教育讲座更有意义。

3、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提高基层自主心理健康干预能力

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班委会,各种协会等都属于学生自己管理的组织,而在各种管理措施中,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其实起到的作用在很多时候相反倒是事半功倍。因为,学生之间沟通更多,交流也多,互相之间更加了解有哪些心理问题,其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一个班的,甚至是一个宿舍的同学,之间相互非常了解,如果可以将这些优势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干预和教育之中去,必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中,学校可以把学生会之中,班委会之中,分别设立心理健康宣传委员,将班级或者学生会之中,思想比较先进,比较有领导能力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然后通过学生课余时间的了解,将心理有问题或者思想压力大的同学登记出来,由班内组织谈话,同学之间倾情沟通,看看这种问题到底产生在哪。待到初步疏通之后,再有学校各级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进行辅导。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健康宣传委员,是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建设的新举措,它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其针对性更强,远比盲目的开展各种培训效果要明显的多[6]。而且,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师生关系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教师也要更多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与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重视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安排学生的自学、小组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自我成长分析、朋辈咨询等互助心理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过学习,可以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中。

三、结语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做出良好的反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发挥其心身潜能。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需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基础。因此,面对新时期各种环境的日趋复杂,各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丰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从师资力量、教育所需的软件硬件等各个角度,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日常性的工作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加强,为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静.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J].才智,2011(9).

[2]刘玉强.简析大学生群体心理存在的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3).

[3]彭庆红.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组织价值与性质[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4]崔宁宁.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及其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

[5]缓解心理压力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多样化[EB/OL].

[6]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出新招——心理健康宣传委员加盟班委会[EB/OL].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1辅导员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为心理健康辅导师

辅导员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是一只独特的队伍,他们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应当适应当今社会高等院校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时刻了解当今社会主流的发展方向。2000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与工作的意见》,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教育部有针对的对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并且在各大高校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其中从事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人群占有可观的比例。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各大高等院校都纷纷成立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治疗室。在体育院校中有各种专业型人才,他们当中有些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从事体育训练和竞技比赛,拥有很强大的心理意志,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和全面的学习经历,导致他们在知识的广度和储备与相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进而反映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就会引起部分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心理,进一步会产生一些心理健康方面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业。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一些带有正能量的知识和信息。高校辅导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不仅要及时发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偏差或者波动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在此之前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者其它同学的反映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找他们进行沟通和心理健康辅导,就能够避免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的产生,达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辅导员在学生的心中不仅是老师的角色,同时也承担着家长的角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理解和相互之间接纳。师生之间相互抵触的减少有利于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师生建立相互信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以后开展其他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减轻辅导员自身工作的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2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进行

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协调进行,二者虽然注重点不同前者注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后者立足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二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和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才。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盛必须长久的进行下去。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是必需要进行的,二者都是为了使大学生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拥有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学生自身的心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辅导员应当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正确的反应,及时的制定解决方案。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辅助思想教育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继续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业。二者同步协调进行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把二者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既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高等院校大学生培养机制的进步和发展,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3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主要包含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三个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各大高校愈发受到重视,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提高高等院校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1)学校为在校大学生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学生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2)学校组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能预防部分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产生心理疾病。(3)学校积极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且引导他们去积极带动身边的同学了解和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4)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动员学生查找案例并对其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2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心理学理论以及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针对不同的学生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能力、知识、性格、兴趣等诸多方面差异,在针对不同学生个体进行心理辅导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资料档案。心理健康工作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想要准确无误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每一位高校辅导员为自己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资料档案,方便辅导员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时的发现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3)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辅导员应当顺应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通过社交媒体(QQ、微信、微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并从中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时的发现其中反馈出的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4)辅导员可以组织小范围的团体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方式消除学生错误的认识和理念,树立正确的认识和理念,建立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3学生自身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种多样,只有大学生本人最为了解自己,在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前如何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如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应当掌握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和提高自己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2)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积极的参加各种户外和团体活动,开放自我,有利于自我的身心发展。(3)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大学生之间讨论个人问题时总是习惯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当学生自身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之后就能对同学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不仅能够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还能够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在自己未来的生活中帮助更多的人解决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和降低自己发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风险。

4结语

辅导员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为心理健康辅导师,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协调进行,寻找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主要包含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三个方面。帮助体育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保持心理健康,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响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缺失及对策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0理健康;主要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219―02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对自我,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体现出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没有人格缺陷和障碍,具体表现在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认识评价他人的能力,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等方面。

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参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列举的十条心理健康标准,根据目前青年大学生的身理特点和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的特殊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六条:(1)健康的情绪;(2)和谐的人际关系;(3)良好的自我意识;(4)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5)完整统一的人格;(6)善于适应环境。

2 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1)因环境应激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进入大学,由于学校环境的变迁,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甚至生活习惯的改变,过去的自我往往会受到冲击,加之新的自我位置无法摆放,部分同学不能很快、很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本应美好的大学生活变得不堪忍受,因此产生烦躁、茫然、不安、苦闷、焦虑、心理压力大、失落和孤独等不良情绪。

(2)因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心理冲突。能够顺利考入大学的学生在他们的中学时代大多都是比较优秀的,但上大学后,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便因缺失或不能做到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加之大部分学生一般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很少接触社会,因此不能将理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两者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3)因自尊心与自卑感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心理冲突。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发现强手如林,尤其是学习、社交、文体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有些大学生就会怀疑自己,产生自卑心理。一些学生由于家境贫寒总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显示自己的才能,但由于过分紧张的学习和沉重的经济压力使他们产生了胆子小、信心不足、人际关系冷漠等情绪状态。

(4)因感情脆弱而产生的情绪情感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心理发育机制渐趋成熟,但在恋爱与性的问题上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难免出现知识和行为偏差,考虑问题往往简单片面,一旦在恋爱中遇到挫折、爱情中断或破裂,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交往、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打击干扰,就会产生苦闷、痛苦、失落、抑郁甚至会产生报复或绝望的心理。

(5)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的心理恐惧感。在大学阶段,个体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尝试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大学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然而由于缺乏生活锻炼和独立生活能力更因交际能力的孱弱,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会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情绪表现,并由此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出现交往障碍。

(6)因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引发的心理隐患。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增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加之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结构调整,本身就有一些下岗职工等安排,这无疑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加之,在我们的就业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人为因素干扰太多,导致他们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心理压力骤增,出现不安定的心理隐患。

3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分析

(1)齐抓共管,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

(z)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但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相加。一方面不能抹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又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万金油”,过分夸大它的作。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激励大学生进取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工作积极性,但社会上的不良思想意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他们忽视学习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人格培养,他们不能正确地面对各种现实的问题,崇尚自我、鼠目寸光,对心理造成严重的障碍。客观形势要求高校必须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训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

(3)加强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三个方面。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不仅着眼于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获得,还要着力于全面人格的培养。在学校课程设置上,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纳入学分管理;在学生评价方面,率先破除只重成绩、忽视其它各方面素质的评价体系,体现以德为首的教育体系;在教育手段方面,要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高质量地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形成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人格,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气力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改善学生的适应能力,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其个性,培养学生具有

高尚道德情操和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

(5)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为心理健康咨询创造条件;应成立心理咨询机构,配置心理咨询人员,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建立接待制度,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发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早报告、早干预。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恋爱、身体健康、求职等方面产生的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6)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辅助活动。通过给学生开办讲座的形式,告诉青年大学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预防和矫正方法;通过墙报、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册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常识。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学会各种生活机能,即分析和解决问题、应对挫折、表达思维和情绪的能力,以及学会各种心理求助的能力。

(7)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的理论研究。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如:对新生进行生活、学习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调查;对大二、三年级学生要关心他们在适应环境后学习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对大四学生则应重点放在适应社会、加强对未来职业适应方面的问题上。对男、女生则放在男生性格比较坚强、冲动等心理特点,女生则相对温和、性格内向等心理特点上。

此外,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校与校之间、系与系之间的字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8)努力建设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各高校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以案例分析会、沙龙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参考文献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 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24-01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民族命运、国家未来全系于创新,现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意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阎立钦教授指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1]。创新精神体系主要包括:(1)创新性人格特征,(2)创新意向水平。创新能力体系主要包括:(1)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创新能力的内在品质;(2)创造操作能力,这是创新能力的外显行为。[2]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高校教育氛围和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障碍。

1 实施创新教育的障碍分析

目前高校创新教育中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传统文化的制约

传统是指:“传统文化中‘活’下来的,延续至今并成为国人言行普遍特征的内容。”[3]但是并非所有的文化传统都带着优秀的特性。有些文化传统中的封建保守思想在当今依旧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的开展产生一定的束缚,影响着大学生创新的意向水平,制约着高校教育家对培养目标的设定。[4]比如在价值观念方面,明哲保身、贵义贱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都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施都起着消极作用。同时思维模式的简单化、一元性,也造成了缺少能够激活思维的哲学思考。[5]如果大学生在学习中死守传统观念而不知变通,那么就会忽略对认知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也对创新教育起着消极作用[6]。当然传统文化并非和高校创新教育是完成对立的,这要看如何辩证的汲取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成份来发扬光大,并在实际创新实践中加以应用。

1.2 传统教育模式上存在的弊端

我国传统教育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重点,而忽视了学生主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功能。[7]当然,这也与传统观念相联系,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创新用“原创性”、“首创性”来界定,总认为只有重大发明才算创新,只有科学工作者才能开展创新活动。从而使人们对大学生的创新怀疑并否定,甚至导致许多教师也认为在高校进行创新教育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是在扼杀创新教育。我国除极少数大学外,其它高校缺乏一种国际化的、多元文化的、开放的人文和学术生态环境。[7]走的依旧是传统教育的路线,学校缺乏特色,学生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缺乏个性和灵气,更别谈创新了。

其实中国传统教育源远流长:从“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8]有其显著优点,曾在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自我的不断进步,高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更为重要的是,高等教育要在学校建立一种异质性、多元文化的、开放的人文和学术生态环境。[9]大学成为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的集散地,使不同的思维模式得到互补和完善、不同的创新思想得到施展和光大。

1.3 高校创新型教师的匮乏

大学生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只有创新型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教师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习惯于单一的班级授课制,使用几年不变的教材,从不更新教案,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也不允许学生有与“标准答案”相悖的答案。这种引导学生求同,不鼓励求异的教育状况导致在教学中几乎没有创新思维的训练,所以一个缺乏创新意识、创新勇气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

2 结语

对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施,已经教育界的的关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为创新教育营造一个更宽松、更现代的文化氛围;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驾齐驱的教育理念;提供多元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文和学术生态环境;培养一大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高校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措施,积极地消除起阻碍作用的消极因素,这样才能使高校创新教育能蓬勃,有序,积极,健康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 王磊.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1999(7).

[2] 艾克柔,余国源.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素质分析[J].教育经济,1999(3).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5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身边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近几年的90后大学生,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新特点。比如说,自我意识过于强、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广泛、并且容易受别人思想影响、意志力不强、生活学习没有目标等等特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然不但对他们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甚至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善,从而达到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

1 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理想教育

有目的性主要是为了提高对理想教育的重视程度,理想是每个人奋斗和前进的灯塔,这是一种对目标有倾向的心理状态。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才会坚定自己的信念,才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有了自己的信念,也会懂得坚持和取舍,辨别高尚和卑劣,最重要的是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学时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三观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信念的重要前提。我国正在奔向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现代化高速发展,民族复兴指日可待。我们的大学生应当有与之相统一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我们在为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时候应当紧密结合中国特色。

2 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在我国是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它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要求。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其基本内容是诚实、没有欺骗、言必行。它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对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现象尤为担忧,正视这种现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3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我们说一个人的好坏并不是单一的看外表,它是人的基本品格和内在涵养的综合。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能力才能及身体健康等等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这些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主要方面,它存在于整个过程。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应当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原则,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学生不仅要有更高的思想境界,而且应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既要获得更多的学识以及才能,又要学会怎么和人相处,充分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4 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当前的大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光靠老师和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他们最多能起到的是引导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老师和学校应当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控制、约束以及自我教育的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比如说学校的党政干部、学生团委、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以及辅导员、班委的协助。

5 坚持理论结合实际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忌讳理论脱离实际,更何况是思想政治的教育,理论教育是前提,实践是避免说空话,说正确的废话,使学生在课堂所学能学以致用。针对目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不重视,我们应当采取更多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实践的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把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多的应用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生命和生活有更多积极的理解。

社会实践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即锻炼、服务、学习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专业、创新、就业等情况相结合。学校应当尽量发挥自身的功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学习技能,掌握在社会中生存的本领等等。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都得到了锻炼,正确理解德才兼备的含义,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

6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他是引导进步的导师,老师是学生在学校效仿和学习的楷模,他必须起到带头的作用,正所谓为人师表。教师队伍应该具有相对较高的思想境界以及道德水准,以自身魅力去感染和触动学生,勤奋耕耘、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坚持真理、宁静致远。在学校中所有的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所有的老师都肩负育人的责任。

7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内部建设

首先是校园文化,它是成功育人的软件,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好坏,直接能从其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中体现出来。比如说某个学校的学风好,这就是一个很优秀的校园文化元素。学风好,学生就能更多时间的学习,毕业生也就肯定更具备说服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整顿校风、学风、教风,开展更多积极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获得知识;加强文化宣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学生网站建设也很重要。 其次是,学校各组织的作用。学生会、团委、党政部门应该发挥多重功用,另外,所有教职工都应该有肩负育人责任的意识。最后,选择优秀的人选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起到的是核心的作用,他们是与学生接触最直接也是最多的人。同样,校方应为他们创造更优秀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工作有发挥的空间和动力。

8 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在心理健康的咨询方面,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咨询机构,为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提供更多的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更是有着毕业即失业的压力,因此他们有心理压力是正常现象,学校应当致力于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有健全和健康的人格。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时期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开拓进取,创新育人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对社会进步做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庆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