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新生开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而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端,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种重视最直接的就反映在了高等教育的“扩招”上,其目的是培养更多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招生数量已达657万,毛入学率也创下26.5%的历史新高[1]。虽然我们看到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之后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利好,但是与高校规模的快速扩大的其他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随着社会中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诸如拜金主义、自由散漫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的蔓延,再加上学生自身面临的各种压力,多重作用下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学生存在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身心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2]。而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又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三种途径组成,第一种途径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任课老师开展,这部分主要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相关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任课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情况,所以只能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情况,进行比较泛泛的引导教育;第二部分是由各院系的辅导员开展,这部分主要是由辅导员通过集体或者个别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比较有针对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辅导员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他们所开展的虽然有针对性,但是专业性稍差;第三种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机构,一般设在学生工作部门,由专职的心理辅导工作人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从这部分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专业,但是人员比较少,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3]。所以,大部分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只能是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者等着有问题需要解决的学生上门来帮助解决。虽然看上去,在目前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途径比较多,但是由于学生数量比较多,每种途径又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亟需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丰富开展途径,为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而提出新的借鉴思路。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途径
1、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现阶段的大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多元化趋势。但是在大部分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心理教育方式却没有改变,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即开大会,作报告的方式开展心理教育。尤其是扩招后,平均每个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最少需要负责管理三四百人,有的地方甚至一个人要负责近千人的心理健康辅导问题。再加上现在学校各个岗位的教职员工应酬也多,很多学生等到毕业了,也不见得轮的上和每次学生倾心交谈一次,更何况说解决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教育。其结果就是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此,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招录一些专业背景更加符合于学生管理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先进学生管理知识的工作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也要给于及时的培训,并且给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提供优惠政策。力求,让每位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都能持续不断的吸收到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事件当中去[4]。最后,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考评方式转变,避免因为以科研水平和学术论文多少来评价其工作成绩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转而将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和学生的评价作为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的方式。
2、丰富心理教育开展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现在,各高校中都在热火朝天的举行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一般都是以讲座、报告会、条幅宣传等形式。比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这种都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其结果就是上面大讲,下面小讲;上面唾沫横飞,下面鼾声阵阵;甚至上面讲着,下面玩儿手机,看小说,谈恋爱的屡见不鲜。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个例就完全说明这些形式不好,但总体来看,这些措施的实践证明其宣传之后的效益并不是足够明显的。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报告会枯燥乏味,条幅宣传大家并不关注,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宣传不到位,因此可以说高等院校采取的措施不适当[4]。因此,各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比如,河南理工大学设立心理委员,组织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户外心理素质训练、心理电影欣赏、心理剧演出,开设心理学选修课、心理宣泄室等,还制定了心理预约制、来访登记制、咨询记录制等制度,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厌学、有抑郁症倾向的部分学生,每年还要开展危机干预[5]。另外,还可以通过把一些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各种故事用情景剧的方式编排出来,由学生亲自参与演出,最终形成舞台剧,演给大家看。因为演员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而且演的故事又是身边的事,所以大家观看起来积极性都很高。这种方式远比几台大型的心理教育讲座更有意义。
3、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提高基层自主心理健康干预能力
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班委会,各种协会等都属于学生自己管理的组织,而在各种管理措施中,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其实起到的作用在很多时候相反倒是事半功倍。因为,学生之间沟通更多,交流也多,互相之间更加了解有哪些心理问题,其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一个班的,甚至是一个宿舍的同学,之间相互非常了解,如果可以将这些优势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干预和教育之中去,必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中,学校可以把学生会之中,班委会之中,分别设立心理健康宣传委员,将班级或者学生会之中,思想比较先进,比较有领导能力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然后通过学生课余时间的了解,将心理有问题或者思想压力大的同学登记出来,由班内组织谈话,同学之间倾情沟通,看看这种问题到底产生在哪。待到初步疏通之后,再有学校各级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进行辅导。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健康宣传委员,是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建设的新举措,它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其针对性更强,远比盲目的开展各种培训效果要明显的多[6]。而且,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师生关系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教师也要更多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与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重视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安排学生的自学、小组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自我成长分析、朋辈咨询等互助心理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过学习,可以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中。
三、结语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做出良好的反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发挥其心身潜能。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需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基础。因此,面对新时期各种环境的日趋复杂,各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丰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从师资力量、教育所需的软件硬件等各个角度,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日常性的工作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加强,为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静.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J].才智,2011(9).
[2]刘玉强.简析大学生群体心理存在的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3).
[3]彭庆红.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组织价值与性质[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4]崔宁宁.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及其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
[5]缓解心理压力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多样化[EB/OL].
[6]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出新招——心理健康宣传委员加盟班委会[EB/OL].
关键词:体育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1辅导员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为心理健康辅导师
辅导员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是一只独特的队伍,他们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应当适应当今社会高等院校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时刻了解当今社会主流的发展方向。2000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与工作的意见》,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教育部有针对的对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并且在各大高校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其中从事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人群占有可观的比例。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各大高等院校都纷纷成立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治疗室。在体育院校中有各种专业型人才,他们当中有些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从事体育训练和竞技比赛,拥有很强大的心理意志,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和全面的学习经历,导致他们在知识的广度和储备与相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进而反映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就会引起部分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心理,进一步会产生一些心理健康方面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业。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一些带有正能量的知识和信息。高校辅导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不仅要及时发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偏差或者波动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在此之前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者其它同学的反映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找他们进行沟通和心理健康辅导,就能够避免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的产生,达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辅导员在学生的心中不仅是老师的角色,同时也承担着家长的角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理解和相互之间接纳。师生之间相互抵触的减少有利于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师生建立相互信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以后开展其他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减轻辅导员自身工作的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2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进行
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协调进行,二者虽然注重点不同前者注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后者立足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二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和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才。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盛必须长久的进行下去。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是必需要进行的,二者都是为了使大学生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拥有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学生自身的心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辅导员应当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正确的反应,及时的制定解决方案。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辅助思想教育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继续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业。二者同步协调进行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把二者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既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高等院校大学生培养机制的进步和发展,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3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主要包含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三个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各大高校愈发受到重视,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提高高等院校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1)学校为在校大学生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学生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2)学校组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能预防部分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产生心理疾病。(3)学校积极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且引导他们去积极带动身边的同学了解和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4)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动员学生查找案例并对其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2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心理学理论以及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针对不同的学生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能力、知识、性格、兴趣等诸多方面差异,在针对不同学生个体进行心理辅导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资料档案。心理健康工作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想要准确无误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每一位高校辅导员为自己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资料档案,方便辅导员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时的发现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3)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辅导员应当顺应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通过社交媒体(QQ、微信、微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并从中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时的发现其中反馈出的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4)辅导员可以组织小范围的团体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方式消除学生错误的认识和理念,树立正确的认识和理念,建立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3学生自身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种多样,只有大学生本人最为了解自己,在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前如何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如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应当掌握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和提高自己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2)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积极的参加各种户外和团体活动,开放自我,有利于自我的身心发展。(3)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大学生之间讨论个人问题时总是习惯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当学生自身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之后就能对同学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不仅能够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还能够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在自己未来的生活中帮助更多的人解决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和降低自己发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风险。
4结语
辅导员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为心理健康辅导师,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协调进行,寻找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主要包含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三个方面。帮助体育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保持心理健康,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响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缺失及对策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0理健康;主要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219―02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对自我,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体现出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没有人格缺陷和障碍,具体表现在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认识评价他人的能力,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等方面。
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参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列举的十条心理健康标准,根据目前青年大学生的身理特点和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的特殊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六条:(1)健康的情绪;(2)和谐的人际关系;(3)良好的自我意识;(4)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5)完整统一的人格;(6)善于适应环境。
2 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1)因环境应激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进入大学,由于学校环境的变迁,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甚至生活习惯的改变,过去的自我往往会受到冲击,加之新的自我位置无法摆放,部分同学不能很快、很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本应美好的大学生活变得不堪忍受,因此产生烦躁、茫然、不安、苦闷、焦虑、心理压力大、失落和孤独等不良情绪。
(2)因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心理冲突。能够顺利考入大学的学生在他们的中学时代大多都是比较优秀的,但上大学后,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便因缺失或不能做到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加之大部分学生一般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很少接触社会,因此不能将理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两者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3)因自尊心与自卑感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心理冲突。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发现强手如林,尤其是学习、社交、文体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有些大学生就会怀疑自己,产生自卑心理。一些学生由于家境贫寒总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显示自己的才能,但由于过分紧张的学习和沉重的经济压力使他们产生了胆子小、信心不足、人际关系冷漠等情绪状态。
(4)因感情脆弱而产生的情绪情感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心理发育机制渐趋成熟,但在恋爱与性的问题上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难免出现知识和行为偏差,考虑问题往往简单片面,一旦在恋爱中遇到挫折、爱情中断或破裂,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交往、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打击干扰,就会产生苦闷、痛苦、失落、抑郁甚至会产生报复或绝望的心理。
(5)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的心理恐惧感。在大学阶段,个体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尝试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大学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然而由于缺乏生活锻炼和独立生活能力更因交际能力的孱弱,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会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情绪表现,并由此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出现交往障碍。
(6)因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引发的心理隐患。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增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加之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结构调整,本身就有一些下岗职工等安排,这无疑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加之,在我们的就业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人为因素干扰太多,导致他们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心理压力骤增,出现不安定的心理隐患。
3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分析
(1)齐抓共管,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
(z)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但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相加。一方面不能抹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又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万金油”,过分夸大它的作。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激励大学生进取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工作积极性,但社会上的不良思想意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他们忽视学习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人格培养,他们不能正确地面对各种现实的问题,崇尚自我、鼠目寸光,对心理造成严重的障碍。客观形势要求高校必须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训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
(3)加强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三个方面。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不仅着眼于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获得,还要着力于全面人格的培养。在学校课程设置上,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纳入学分管理;在学生评价方面,率先破除只重成绩、忽视其它各方面素质的评价体系,体现以德为首的教育体系;在教育手段方面,要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高质量地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形成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人格,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气力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改善学生的适应能力,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其个性,培养学生具有
高尚道德情操和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
(5)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为心理健康咨询创造条件;应成立心理咨询机构,配置心理咨询人员,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建立接待制度,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发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早报告、早干预。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恋爱、身体健康、求职等方面产生的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6)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辅助活动。通过给学生开办讲座的形式,告诉青年大学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预防和矫正方法;通过墙报、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册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常识。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学会各种生活机能,即分析和解决问题、应对挫折、表达思维和情绪的能力,以及学会各种心理求助的能力。
(7)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的理论研究。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如:对新生进行生活、学习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调查;对大二、三年级学生要关心他们在适应环境后学习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对大四学生则应重点放在适应社会、加强对未来职业适应方面的问题上。对男、女生则放在男生性格比较坚强、冲动等心理特点,女生则相对温和、性格内向等心理特点上。
此外,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校与校之间、系与系之间的字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8)努力建设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各高校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以案例分析会、沙龙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严重地危及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已提到高校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各高校已在采取不同形式和措施开展这项工作,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如下探讨。
一 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指导和帮助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但是如何使这项工作真正到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就需要我们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这项工作,而不是盲目的或是走走形式.根据目前现状,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通过学校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宣传普及教育, 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学课程,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培养良好的自身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建全发展和完善,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同时针对少数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运用心理咨询等方式方法,积极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难,防止轻度心理障碍“恶化”发展,提高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水平。
二 学校对大学生分阶段地进行心理测试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许多心理教育机构和制度很不完善,学校生源又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而人力物力的严重不足,客观上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和诸多不便,致使工作难以到位,有心理问题或疾患的学生不能及时发现,更谈不上解决问题。所以学校应设立专门心理测试机构,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一次全面测试普查,以后每年一次。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作用在于将有问题的学生及早排查筛选出来,梳理登记,然后采取措施集中精力做好心理有问题学生的工作,必要时联系家长共同疏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难.采取这样的方法,一方面能够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使有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并向好的方向转化,另一方面还可以缓解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
三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而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一方面大学生在参加各类活动的同时,可以发挥各自的潜能,从而振奋精神,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第三是通过各类集体文化活动,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实现思想交流,开拓视野,丰富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四 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高低、涵养深浅、思维愚智等。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方面,可通过经常性地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讲座,论文竞赛、辩论赛的举办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来活跃校园人文氛围。教师们也要以身作则,以自身人文修养的水准,在授课和平时交流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形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五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但是他们突然离开父母难以适应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我们应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
六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面广量大,没有相应的专门机构和一批懂专业、有经验、乐于助人的专、兼职队伍是很难满足教育辅导的需要。高校要站稳心理教育辅导的脚跟,发展高校心理教育辅导的规模和水平,就应下决心突出心理教育辅导的独立功能和地位,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选配一批专职人员,发挥兼职人员的作用,确定工作目标,加强培训考核,提高教育效果。另外,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从而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服务。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郑航. 社会变迁中公民教育的演进―兼论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施[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90-0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和道德水平。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既是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信息集散地和信息资源中心,其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特有的文化和学术氛围,必然成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和培养的阵地。本文探讨了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并针对学生信息素质状况提出了高校利用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一)经过作者在读研究生期间对本科生和我院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认识到信息重要性,但还是习惯于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缺乏开放的信息意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信息意识应进一步强化和提高;2、面对大量纷繁复杂的文献信息,学生在利用、判别、判断上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不知道如何去筛选可用信息,信息利用率较低;3、许多学生还没意识到外语和计算机不仅是一门学科,在信息时代他们还将成为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新信息、交流传递信息和利用信息的工具;4、少部分学生不曾使用电子阅览室,不会使用数字资源。虽然多数学生上网主要的目是获取信息、学习及知识浏览,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上网是为了休闲娱乐等其他需求。对于数字化文献,部分学生由于缺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对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二)究其原因主要有:1、信息意识不强,据调查统计,60%多的学生对提供信息的系统(信息源)不了解,了解的只占32%左右;2、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对计算机检索功能不甚熟悉。更谈不上对信息检索技能的深入掌握;3、信息语言的局限性,包括检索语言的局限。即不懂得检索语言的方法,另外大学生无法应对网上的主流语言——英语;4、网络信息的动态性造成学生的适应性差。网络信息资源时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环境不断更新转换,难以摸索变化的规律,网上信息资源极其丰富,众多无序的知识、信息仿佛是一个无从把握的信息海洋增加了大学生查询的畏难心理。
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信息时代的要求
当前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许多高校都设有信息管理专业,日本已把信息视如吃饭一样,当做重要资源。而我国,迄今接受过正规信息专业教育的人才甚少,与信息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国民信息意识亟待提高。勿庸置疑,信息是经济的命脉,人才是经济的根本。信息社会里,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理应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必修课。因此,实施以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的教育,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我们所说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需具备从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这种人才,能够通过了解信息需求,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构建问题,并成功地构建检索策略,识别潜在的信息源和检索信息源,能对信息进行评价,能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对信息进行组织,能将新的信息整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有选择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工作的突破和创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一刻也离不开信息,信息素质已成为国际型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我国在校大学生信息能力不容乐观,毕业后将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时,高校图书馆必须把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重要任务列入工作日程。
三、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一)信息资源优势
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经过长期的建设积累。各馆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已经形成了丰富系统而又极具特色的馆藏资源。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遍使用,文献载体已日趋多样化,许多高校图书馆除购置众多纸质文献资源外,还购置了大量的电子书、电子期刊、光盘以及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等非传统型文献。同时,还积极引进了各类数据库如超星数字图书馆、重庆维普数据库等,加入了全国数据库资源共享体系,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二)信息环境优势
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品质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无疑一个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可大大增进信息素质教育的效果。而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是高校人文景观之一,环境优美,气氛宜人,幽雅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图书馆拥有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大学生耳濡目染图书馆员优雅的风范、热情的服务、敬业的精神和科研人员治学的严谨,这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激励氛围。同时,图式书馆还拥有报告厅、放映厅和供检索、查阅信息的电子阅览室等。利用这些场地、设备举办信息素质教育专题讲座等,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人才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学和现代化技术、方法的图书馆人,他们是一批有着实际工作经验又熟知信息资源检索、加工、利用的工作人员,可帮助学生在浩瀚的信息资源中获取所需的信息以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这为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